高中语文学考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考语文64篇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
![高考语文64篇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1c10f1b0d1f34693dbef3e1d.png)
初中部分(一)《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鱼我所欲也》(孟子)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左丘明)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答案)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答案)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1fb73c533d4b14e8524688e.png)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含答案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ca7275ddccda38376baffa.png)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理解性背诵默写)(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87c070ff172ded630b1cb619.png)
高一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一)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高一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二)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6.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72d7efeb84ae45c3b358cc9.png)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829fc32bde80d4d8d15a4ffd.png)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五十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十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含答案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65a5d72f60ddccdb38a02c.png)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理解性背诵默写〕(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比照,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精品】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精品】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a7b0486365ce050877321398.png)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理解性背诵默写)(一)《劝学》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二)《逍遥游》4.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7.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9.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四)《阿房宫赋》11.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4.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五)《赤壁赋》15.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da3b4277767f5acfa1c7cd62.png)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92d4f4958fafab069dc025f.png)
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精校WORD版--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精校WORD版--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6493f31c844769eae009ed54.png)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理解性背诵默写)(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题
![高中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5a7841be23482fb4da4c98.png)
高中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题(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5ed88c7d7e21af45b307a8b0.png)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要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77d228651e79b896802262f.png)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导语:有同学问我说这道题所考的这句诗词我会写,但是我不知道考的是它,通常情境式的默写一直都是考试经常会考的题型,今天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4a16052483d049649b6658ac.png)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一)《劝学》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并且荀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从正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二)《逍遥游》1. 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为了论证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一观点,先后用了芥草和水杯做了实验,强调了舟的浮动对水深度的依赖性。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的《逍遥游》中,引用了《齐谐》一书的句子描述了大鹏从海面一飞冲天的震撼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认为真正达到了“无所待”的逍遥境界,除了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外,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这两类。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高中要求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
![高中要求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1fe4a6ecc281e53a5902ffa2.png)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形式默写汇编(一)《劝学》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而且荀子以为__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以外的地方,就一定一步一步地累积。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经过宽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够”。
在后边又从正面说了然学习要锲而不舍已的句子是:,。
5.重申君子并不是有何差别,不过擅长借助外力的一句:,。
6.重申幻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经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的对照,亲自考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二)《逍遥游》1. 在《逍遥游》中描述大鹏依旧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为了论证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一看法,先后用了芥草和水杯做了实验,重申了舟的浮动对水深度的依靠性。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经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靠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翱翔对风的依靠性的句子是:,。
5.庄子的《逍遥游》中,引用了《齐谐》一书的句子描述了大鹏从海面一飞冲天的震惊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以为真实达到了“无所待”的逍遥境地,除了道德涵养崇高的“至人”达到了忘我的境地外,还包含: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这两类。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访,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人间的荣辱,不会由于外界的评论而更为奋勉或丧气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学考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语文学考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fd3caa340975f46526d3e187.png)
学考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师说》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6、愈《师说》“”一句,出自《论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三)《赤壁赋》1.在《赤壁赋》中,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2.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变者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考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师说》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6、韩愈《师说》“”一句,出自《论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三)《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变者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
6.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有异髓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四)《六国论》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五人墓碑记》
1、《五人墓碑记》中因为五人的壮举,即使在死后也受到了人们的景仰的句子是:
,。
2、《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
(六)《寡人之于国也》
1、请选用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句子填空:你真是
和他的成绩只不过相差一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