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分析及要素之间相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解题思路 借助昆仑山两侧地势高低知识➡读取图中地面高度信息 ➡判断甲乙坡➡运用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断丙自然带类型,以及 导致带谱差异的因素。 信息解读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含义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举例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 变化过程,保证了自 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 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 环境状态的改变
全球变暖的成因及危害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规律,并以此指导 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2.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 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理想状态)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 度地区 地形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 高原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呈带状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苔原带、针叶林带
高考地理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知识清单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含义
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① 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 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 体,因正午太阳大多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 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自测六道沟流域位于陕西神木以西14千米,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北依长城。

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次风向为东南风,东风最弱。

坡顶侵蚀速率西北坡大于东坡。

下图示意西北坡和东坡采样点分布以及沿样线的坡面地形,采样点1—4、17—19和32为耕地。

据此完成1—3题。

1.六道沟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气候年内变化轻微,多旱少洪B.降水年际变化小且年内集中C.地形破碎,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错D.以荒漠植被为主,退化比较严重2.六道沟流域坡顶西北坡和东坡侵蚀差异的主要成因有( )①东坡的水蚀较弱②西北坡植被较差③东坡具有风积作用④西北坡风蚀作用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东坡中上部颗粒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 )A.19、20B.21、24C.22、23D.28、29[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检测]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巴戛柴达木湖,属于咸水湖。

2018年5月24日湖泊面积为102.09平方千米,2018年10月6日面积扩大到123.68平方千米,为1976年以来的最大值。

下图示意1976—2017年巴戛柴达木湖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1976—2017年巴戛柴达木湖面积呈明显扩大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变化大B.降水变化大C.下渗作用小D.湖盆坡度小5.2018年5—10月巴戛柴达木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明显偏多B.季节性融雪量增多C.冻土融水陡增D.农业生产引水增多6.有关巴戛柴达木湖面积扩大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加了土壤水分B.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C.增加生物多样性D.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7.[2019天津文综卷,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第 1 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 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 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 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 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 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第 2 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 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 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
概念 有合成_有__机__物___的能 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

保持__稳__定__的能力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 性质 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
地理要素的功能
_自__然__地__理__环__境___拥有各地理要素 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 CO2 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 能量的交换,将生物、 下,大气中的 CO2 和海水中溶解的 形成 大气、水、土壤、岩石 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 15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最新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考纲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命题 以区域图或区域地理事件的发生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 方向 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整体性的表现。
第 3 题,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 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 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 答案:1.C 2.D 3.C

2019年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年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概念辨析一、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1.地带性规律是指受水热条件影响,具有沿纬线方向或沿经线方向或沿垂直方向更替的规律,包括从沿海到内陆、由赤道向两极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现象是指某些地区出现了与地带性规律相违背的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

二、雪线与林线1.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 ℃以下),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坡度等。

2.林线是森林带的上限海拔。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

气温高、降水多,则林线高;气温低、降水少,则林线低。

原理方法一、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气候→地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的湖泊多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续表二、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典型例证 1.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下图中①为呼吸作用,②为光合作用,③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为汽车和工厂等向大气中排放CO 2。

图中还反映了全球变暖的形成机理:破坏森林,导致绿色植物吸收的CO 2减少;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化石燃料,排放的CO 2增多,使大气中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2.安第斯山隆起对巴塔哥尼亚高原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上图反映了南美洲45°S附近大陆西岸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半干旱气候,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河湖减少,地表水匮乏;植被退化,以耐旱植物为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肥力下降;大风天气增多,风力加大,风蚀地貌广布。

三、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一图胜千言一、用整体性原理探究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和分布规律下图揭示了气压带、风带、洋流、气候类型和理想大陆自然带间成因与分布的关联性: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洋流、气候类型的分布→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2019版高考地理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版高考地理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示科隆群岛远离大陆,环境封闭,缺少天敌,特 有动物种属比例大,B正确。该群岛地处赤道附近、 构造运动强烈和地形复杂都不是特有种属比例大的 条件。
B
考点23 地域分异规律 应试基础必备 考法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判断
角度1 水平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生物及水,近几年考题也多从这几个角度考察。 解答
该类问题的思路是要根据六要素的相互联系从气候、地
形地貌、水文水系、土壤、生物岩石等几个要素的角度
分别进行全面分析。
例如,伴随着跨流域调水,对于调入区水资源不 断增加,水文特征发生变化,该地区的气候、植被等 产生不同的改变,进而整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1.植被生长条件分析 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热组合,即气 温和降水条件。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 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
【答案】(1)额尔齐斯河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 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冰雪融水影响,水温低; 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 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8分) (2)对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 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 慢。(6分)
考例剖析
例2[经典题]下图为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 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题。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 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法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2015· 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 读图,回答下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典型景观变 化例证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问题探究] 1.“气候带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种认识对吗?
提示:不对。因为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相同 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也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 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 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 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
答案:C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清单] 主导因素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水热条件
经线 ________ 方向(南北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低纬度 高纬度 ________ 和__________
地区
中纬度 __________ 地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地域分 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纬度地带 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 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

2019版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7

2019版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7

解析:(1)A→B→C→D 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 少,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 C→F→G→H 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 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 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律。 (2)E 自然带热量收入较多, 干燥指数中等, 应该为热带草原带。
|图表助记|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 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思考探究 1 同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同一个自然带吗?
提示: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 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水分 水热状况
海陆分布 地形
特别提醒: 自然带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 并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由于不同自然区域间的水热条件具有过渡性特征,自然带之间也相 应地具有过渡性的特征。
思考探究 3 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
提示: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 替。
思考探究 4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
提示: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三、非地带性现象 1.形成因素 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 2.表现 既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的内部形成。
思考探究 5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草原景观?
思考探究 2 同一个自然带只能发育在同一种气候条件下吗?
提示:同一个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如: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研究JW鲤择塑卜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文综m)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 影响
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
图示
基础 因素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纬度地带性)
低纬 和 高纬 热量 太阳辐射 地区及中纬度一定
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分布
中 纬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水热 状况 海拔
海拔较 高 的 低 纬山地
[ 图 文 拓 展 ] 1 . 陆 地 植 被 水 平 地 域 分 异 与 纬 度 、 温 度 的 关 系
纬度增高,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2.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形、洋流影响)
马达加斯加岛西半部为热带草原,而东半部由于地处山地迎风坡,以 及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影响,却是热带雨林。
考点一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图解考点]
解析
答案
3.(2015·高考安徽卷)右图为25°N~32°N之
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
然带是(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2015·高考安徽卷)右图为25°N~32°N之 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 然带是(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陆地自然带水平分布示意图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性)
_水__分__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规律( 水热状况 垂直地带性)
影响因素
太阳 辐射
典型地区
_低__纬__和__高__纬 地区及中纬 度一定范围 内
海陆分布 中纬地区
_海__拔__
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图示
思考探究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总是东西
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 答案: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方向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 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 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海拔从 2 300~2 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 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 化,在苔原带底部地区,由于少数植物获得竞争优势,随 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加,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 样性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 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 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
【典题 1】 (2017·北京卷)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 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 回答下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 1 月和 7 月中任选其一, 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 10°S~15°S 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 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 原景观。每年 1 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
考向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 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20180413321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20180413321

等因素综合
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
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
方法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方法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方法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
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
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脚到山顶
沿着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 然带的变化。
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 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 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 一的演化过程,保证 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 的协调。
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续表]
整体性的 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地理要素 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 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规律,并以 此指导人们的生产、 生活实践。
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④同一自然带:同一山体,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不同山体,随纬
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规律总结
图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考点3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 度大陆东西两 延伸、西岸向高纬 度分布相当。 西岸受暖流影响。 岸地区 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 度大陆东西两 纬度延伸、西岸向 度分布相当。 西岸受寒流影响。 岸地区 较低纬度延伸。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可编辑修改word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可编辑修改word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可编辑修改word版)的全部内容。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8—9,8分]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1—2题.1。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

远离大陆C。

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015江苏地理卷,6,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

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

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

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图1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

图2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

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分】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差异性的表现 1.整体性的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不同区域差异性的体现就是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注意:1.沙漠气候对应的是荒漠带; 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其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

主要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自然带的更替:热带雨林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硬叶林)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一一冰原。

2.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热条件】2.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苔原气候 \ 亚塞带针叶林气候 陆地自然带冰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 关系(以北半球为例)/WW/洋性气』地屮海J 气候湿带垂\/温带落 叶陶叶 温带 温带大陆 凤气候\ /林带 温带性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常 1荒漠季険候绿硬叶林1带 草原带热蒂热常常原气候 热带季风——23° 2$ N ----------热帯荒漠带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气族/-o°热带雨林带66°34^自然带的更替:森林一一草原一一荒漠。

【中纬度陆地最明显】自然带的更替:冰川积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基带(海拔从高到低)。

【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①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②带谱数量:a .山体所在纬度;b .山体海拔高度c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③自然带的南北高度:阳坡自然带较宽,海拔高度较高。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解析 答案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该区域要素变化符合 按基本原理判断分析
区域气候图、区域植 哪种规律;依据水平 ,
被分布图或文字材料 地域分异规律推断缺 抓住自然带的更替方
失的自然带
向和延伸方向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分异规律:山麓自然带与当地 水平自然带一致,垂直带谱变 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相似
④地形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性
④地理环
答案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全国文综Ⅱ,6~8
2016·全国文综Ⅰ,37
该考点常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变化,以区
答案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2015·安徽文综,23 2015·天津文综,5 2015·广东文综,3 2014·大纲全国文综,4
命题揭秘
该考点往往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或相关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自 然带的判断及其分布规律。
结合区域位置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右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
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


阳坡
南半球


阳坡
北半球
阳坡气温高 雪线也高
不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
迎风坡 降水多 雪线较低
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
基础自测
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 比图”,回答1~2题。 1.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坡植被 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甲山海拔较乙山高 B.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D.甲山纬度较乙山高 解析 读图可知,与乙山相比,甲山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缺 少南亚热带季雨林,说明甲山纬度高,乙山纬度低,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分析及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一、气候要素及其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2.对水文的影响:(1)对河流的影响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a 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②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2)对湖泊的影响①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②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

反之盐度较高。

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3.对土壤的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

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光热水的组合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与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气候区,水分不足,形成了沙漠。

5.对交通的影响(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2)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

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⑶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7.对水电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8.对旅游业的影响:(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9.对战争的影响----如二战盟军的登陆、德军功打莫斯科城、诸葛亮赤壁之战10.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干燥))11.对工业布局的影响(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或最小风频---如北欧的酸雨(2)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3)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12.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2)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3)气象站-----各种天气或气候环境都有13.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1)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

(2)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

(3)对建筑物形状影响----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竹楼(4)对服饰的影响①光照强,风沙大的地区,如阿拉伯民族的服饰特点②气温低的地区,如蒙古族的服饰特点14.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二、地貌(地形)要素及其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1.地形宏观影响气候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地形雨),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局部影响气候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狭管效应)。

(3)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①大气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山地阻挡上升,在迎风坡形成降雨;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空气干燥,易形成焚风效应。

②在迎风坡,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由少到多再到少。

③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量由多到少。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

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密切。

山地、丘陵多滑坡泥石流,陡崖、块状山,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

4.地形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地形要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成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要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平原区机械化水平就较高,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地形对工业影响较小。

5.地形对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影响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型,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②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③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④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度大。

⑤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许多工程建设也需考虑地形地质因素。

如水库需要避开断层,坝址多选择在峡谷处,铁路多修筑在背斜下方等。

6.地形对人口、聚落、旅游的影响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

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河流较多的平原区)和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区);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