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土壤学复习纲要

土壤学复习纲要
22?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阳离子价数,三价离子大于H+大于二价离子大于一价离子。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在等价离子中,原子序数越小的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表面电荷密度越大,因而离子的水化程度越大,水膜厚,即水花后的有效半径大,离子交换能力越小。离子运动速度越大,交换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交换能力越大。
壤,土壤的肥力就会经久不衰。优点:人类可有意识地调节人与土壤之间物质交换;
化学方法应用于植物和土壤的组成研究。缺点:片面强调植物是土壤养料的消耗者,忽视了植物对土壤养分积累和提高肥力的作用。
16?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溶液PH值;溶液PH增加,土壤负电荷量随之增加,交换量增大。胶体种类;粘粒矿物的交换量一般是,蒙脱石>水花云母>高岭土,含水氧化铁 铝的交换量极微。
20土壤胶体的性质:(1)巨大的比表面积(2)胶粒的带电性(3)土壤胶粒具有分散性和凝聚性。(4)土壤胶体对例子有吸附交换作用。
21土壤胶体带点的原因:(1)胶体解离或吸附离子;(2)同晶置换作用,一般同晶置换作用电荷多为负电荷,这种方式形成的负电荷量,以蒙脱石最多,水云母次之,高岭石最少。(3)晶格破碎边缘带点。在矿物分化破碎的过程中,晶体晶格边缘离子有一部分电荷未得到中和,而产生剩余价键,是晶层带点。因晶格破碎产生的负电荷一高岭石最多,水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12?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13?凋萎系数:植物呈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10?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意义:1 团粒结构土壤大小孔隙皆备;2 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3 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4 团粒结构土壤有利于耕作;5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称为土壤圈。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和其它条件的能力。

有效肥力:土壤本身所具有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且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

土壤生产力:土壤在其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自然肥力: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人为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二.思考题。

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答: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任务是首先发展植物生产。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日光、热量、空气、水分、养分和土壤密切相关。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特殊作用。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植物生产是初级生产(一级生产),动物生产是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必须以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作为其食料。

植物生产(初级生产)、动物生产(次级生产)和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链环中处于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地位。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二)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三)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四)土壤资源时间分布上的连续性。

2、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答: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支撑作用、环境作用3、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答: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腐殖质)土壤水(土壤溶液)、土壤空气(CO2、O2、N2等)4、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对土壤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土壤发生学说的内涵是什么? 答:作用:1、开辟了用化学理论、方法来研究土壤并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新领域,并进一步发展了土壤分析化学、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等分支学科,大大促进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并对植物生理学以及整个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土壤学第一章、第三章重点

土壤学第一章、第三章重点

第一章土壤的特征(1)具有生产力: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水分等适宜条件;建筑物的基础和工程材料;(2)具有生命力:生物多样性;(3)具有环境净化力:是具有吸附、储存、分散、中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能力;(4)具有交换力: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

土壤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2)对水体和溶质的流动起着调节作用(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4)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水圈:指地球表面和接近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在水循环的作用下,各个特征不同的水体相联系而形成了水圈。

大气圈:指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或大气层的总体。

大气是以氮、氧为主的多成分均匀混合气体,按其在各个高度的特征可分为若干层次岩石圈:指地球的刚性外壳层,是由一些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离散板块构成的。

大陆岩石圈的厚度约在100~400km之间。

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它在地球表面上至平流层,下到十几公里的地壳,形成一个有生物存在的包层。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

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中心位置,既是它们所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这些圈层的支撑。

功能(1)对生物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但土壤圈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也起不良影响。

(2)对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 和N2O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

(3)对水圈:影响水的溶质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重新分配;影响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作为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各种外营力。

第三章各粒级的组成和特性矿物组成:砂粒和粉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在粘粒中,则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绪论一、土壤及重要性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A、土壤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C、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资源数量的有限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质量的可变性二、土壤基本组成三、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营养条件: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热,气,水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

人工肥力:指人类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作,熟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部分。

潜在肥力:在当季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部分。

土壤生产力:即土壤能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区别是: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所共同决定的。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粒⏹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和岩石⏹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与特性一、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原生矿物:来自火成岩或变质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火山灰或各种风化产物通过化学或生物作用转变主要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二、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物理风化(大多属于热力学风化)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氧化)生物风化(根系机械破碎、生物化学作用)土壤母质: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残积物(山地丘陵顶部较高部位)坡积物(重力雨水冲刷,坡脚、谷地)洪积物(洪水引发,沿山麓成带状分布)河流冲积物(成层性,成带性,成分复杂)湖积物(湖水泛滥,湖周围)我国主要成土母质海积物(海边海相积物,海岸上升、江流入海)风积物(风搬运;沙质、黄土)黄土状沉积物(第四世纪时期黄土经冰水、洪水搬运)冰渍物(冰川夹杂物质搬运沉积)土粒按成分可分为:矿质土粒、有机质土粒土粒按粒级可分为:石粒、砂粒、粉粒、粘粒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质量分数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土壤学重点汇总

土壤学重点汇总

绪论(4):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圈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料的能力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土壤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第1章(1):粘土(次生)矿物粘土(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第2章(4):腐殖质、腐殖物质、矿质化作用、腐殖化作用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腐殖物质: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除有机体中已知的各类有机化合物(非腐殖物质)以外的各种淡棕色至暗褐色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

它由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等三类物质组成。

矿质化作用:有机残体中的各类有机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同时释放出含氮、磷、硫的植物可以用的矿质营养元素。

腐殖化作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而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第3章(1):土壤酶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在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第4章(7):土壤机械组成、质地类别、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团粒结构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比例,又称颗粒组成。

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最基本,最重要的性状之一。

质地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土壤和黏土三类。

P73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良好的土壤结构是形成土壤肥力的基础。

土壤结构体:指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团货土块。

土壤孔隙性质:指土壤中孔隙的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团粒结构:系指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过多级黏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疏松多孔、近似球体、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小的土粒。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的物质组成 :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 ( 土壤固相 ) 、土壤水分 ( 土壤液相 ) 、和土壤空气 ( 土壤气相 ) 三相四类物质组成。

2、土壤肥力 : 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 : 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4、成土因素 :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的矿物组成1、矿物 : 矿物是天然产生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 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按矿物的结晶状态 , 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 :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风化作用 :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 , 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物理风化 : 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特点: 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 , 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5、化学风化 : 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 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 , 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 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产生新的物质。

6、生物风化 :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7、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8、同晶替代 :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高岭组 :1: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很强的氢键 , 不易膨胀。

基层内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 , 其电荷数量少。

颗粒较粗、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 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农综一土壤学复习资料提纲

农综一土壤学复习资料提纲

南农专硕农综一考研土壤学复习资料部分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1)高岭组:1: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2)蒙蛭组:2:1型的晶层结构、张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3)水化云母组:2: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较大、胶体特性一般4)绿泥石组:2:1:1型的晶层结构、同晶替代较普遍、颗粒较小2、非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1)氧化铁:针铁矿、赤铁矿2)氧化铝:三水铝石3)氧化硅4)水铝英石3、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1)水云母区:包括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大部2)水云母—蒙脱石区:包括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东北平原大部3)水云母—蛭石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水云母—蛭石—高岭区:包括秦岭山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一狭长的过渡地带5)蛭石—高岭区:包括四川平原、云贵高原、喜马拉雅山东南端6)高岭—水云母区:包括浙、闽、湘、赣大部和粤、桂北部7)高岭区:包括贵州南部,闽、粤东南沿海,南海诸岛及台湾第二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高等植物的根系、残茬、根系分泌物2)动植物残体3)土壤中的微生物4)工业和生活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施用的有机肥农药等有机物2、有机质的三种形态1)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有机质)2)半分解有机质3)腐殖质3、有机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污染4、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1)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2)秸秆还田,轮作倒茬3)调节土壤水热状况5、腐殖质分解和转化过程1)腐殖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降解,使其方向结构核心与其复合的简单有机物分离,或是整个复合体解体。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2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管理是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重要环节4土壤是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5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二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固态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层。

三肥力是土壤的属性土壤肥力: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有克服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力又有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之分。

自然肥力是土壤在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工肥力是在人为因素(耕作、灌溉、施肥及其他技术措施)影响作用下形成的肥力。

肥力还可分为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中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潜在肥力: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

四土壤的组成第二章土壤矿物质岩石的分类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它们含有石英、长石、深色矿物(如黑云母、辉石、角闪石等原生矿物)。

沉积岩是由岩石风化物经搬运、沉积再胶结而形成的,如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石英沙沉入海底经地质变化胶结成的岩石,称为沙岩。

变质岩是火成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质变而形成的,如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沙岩和页岩变质形成石英岩和板岩,石灰岩变质可形成大理岩。

矿物的分类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与土壤矿物质组成密切相关的矿物叫成土矿物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是指由熔融的岩浆直接冷凝所形成的矿物长石类矿物[包括正长石和斜长石]云母类矿物[包括白云母和黑云母]角闪石与辉石类矿物[铁镁矿物,属于偏硅酸盐矿物]石英矿物氧化铁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褐铁矿石膏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过程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也称次生黏粒矿物次生层状铝硅酸盐,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含水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等氧化物类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同晶代换: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换(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农林业大学土壤学考试重点

农林业大学土壤学考试重点

一. 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3.土壤发生学派(提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概括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体。

土壤矿物质1.原生矿物: 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2.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

3.硅氧四面体(简称四面体)是由1 个硅离子和4 个氧离子所构成。

4.铝氧八面体(简称八面体)是由1 个铝离子6 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所构成。

5. 1: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高岭石)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孔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6. 2: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蒙脱石蛭石膨胀型,云母伊利石非膨胀型)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7. 2:1: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绿泥石)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8. 同晶替换: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高岭组(1)1:1型的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4)胶体特性较弱蒙蛭组(1)2:1型的晶层结构(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大(4)胶体特性突出水化云母组(1)2:1型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较大(4)胶体特性绿泥石组(1)2:1:1型晶层结构(2)同晶替代较普遍(3)颗粒较小10.非硅酸盐粘土矿物氧化铁:着生矿物氧化铝:产酸的主要来源水铝英石、氧化硅:土壤中最不容易风化的粘土矿物。

我所在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云母—蛭石—高岭区。

土壤学复习要点

土壤学复习要点

土壤学复习要点绪论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由成土促进作用构成的层次沦为土层(土壤出现层),而完备的横向土层序列称作土壤剖面。

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当包含土壤构成过程中所出现的发生学层次(出现层)和母质层。

出现层:指土壤构成过程中所构成的具备特定性质和共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二者平行的,并具备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土体结构:各土壤出现层在横向方向有规律的女团和有序的排序状况。

土壤肥力:肥力就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就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充分发挥肥力促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同意。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在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于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土壤生态系统:就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以分成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的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简答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就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土壤就是植物生长育种和生物生产的基地,其中养分和水分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植物的生长育种必须以土壤为基地。

(营养库的促进作用、养分转变和循环的促进作用、雨水修养促进作用、生物的提振促进作用、平衡和缓冲器环境变化的促进作用)(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三)土壤就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起至着关键的促进作用,主要包含:①维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②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至调节作用;③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备过滤器、缓冲器、水解、紧固和解热的促进作用;④具备储藏并循环生物圈及表面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土壤2.土壤肥力3.自然肥力4.人工肥力5.潜在肥力6.经济肥力(有效肥力)7.农业8.农业生产9.再生作用10.农业生态系统11.历史自然体12.大气圈13.生物圈14.岩石圈15.土壤圈16.水圈17.土被18.风化壳19.光合作用20.养分库21.矿质营养学说22.腐殖质学说23.归还学说24.土壤肥力递减肆25.发生学学说26.土地生产力27.土壤生产力28.土壤剖面29.土宜30.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二)填空题1.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2.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3.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4.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5. 一般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物质构成。

6.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

7.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_____%,其中水分占_____%,土壤空气占_____%它们二者是同处于_____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_____。

8.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共同决定的。

9.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

10.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_____或_____。

12. 地壳表面以上是_____圈,以下是_____圈,其中表面有_____圈_____圈和_____圈。

13. 土壤圈位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

14. 农业土壤是_____、_____和_____综合作用的产物。

15. 大农业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大部分,主要由_____和_____所组成。

16.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_____和_____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_____。

18.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__________把从空中的_____和从土壤吸收的_____和_____合成转化成_____的过程。

19.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和_____。

20.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环节组成的,又称为_____的三个库。

21.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_____它是_____和_____的分界面,是_____和_____进行_____和_____交换和转换的_____。

22.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_____的结果。

23.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后果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4. 19世纪中叶(1840年)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_____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_____和_____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2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_____观点,认为土壤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26. 威廉斯更加重视_____在土壤发生和肥力发展的_____作用,创立了土壤_____、_____和_____学说。

27. 土壤科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以服务于_____为目标的_____和_____。

建立以持续农业有关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实用技术。

28. 目前应把土壤科学研究的侧重点放在_____及_____上,以提高_____为核心,给农作物生长创造一个最佳的_____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判断题1.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养分肥力的高低( )2. 土壤的肥沃度越高,则农作物的产量一定也越高( )3. 土壤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总有枯竭之时( )4. 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中心,它是圈层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循环的枢纽( )5.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6. 土壤有机质含量占土壤质量的很小部分,但它对肥力的影响却很大( )7. 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8. 没有生物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9. 在同一地区,土壤肥力越高,则土壤获得的农作物产量也高( )10. 土壤养分含量高,则土壤肥力也高( )11. 目前,从火星上取回的岩石碎屑物化验样品,被确认有土壤遗迹( )12. 没有土壤也能大面积发展种植业( )13. 土壤水分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物质稀薄的溶液( )14.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15.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培肥管理构成农业生产的全部( )16. 人类在未来的世纪里,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可以完全不依赖于土壤( )四、问答题1.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种物质间有何关系?2. 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的基础?3. 土壤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4. 土壤与植物生产、动物生产有何关系?5.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个多相物质组成,多分散的多孔体?6.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种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7.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8. 你认为目前土壤退化的原因有哪几方面?如何保护好土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9. 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10. 土壤学的任务是什么?近来又有什么新进展?11. 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习土壤对你将来会带来什么好处?12. 学习土壤应注重实践知识的累积联系实际?为什么?13. 试联系你所在地区的土壤和成土条件?(1)你的家乡所处的气候一生物带?(2)地理位置、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3)土壤类型,土质条件是什么?(4)土地利用现状,种什么作物,一年种几茬和产量水平?(5)施什么样的肥料,施肥的数量和方法,地力水平如何?(6)土壤存在什么问题?(7)你认为土壤是否需要进行改良和如何改良,如何改革种植制度才能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第二章土壤母质的形成(一)基本概念1.土壤圈2.在气圈3.水圈4.生物圈5.地壳6.地核7.地幔8.地质作用9.岩石10.矿物11.原生矿物12.次生矿物13.岩浆岩14.沉积岩15.变质岩16.风化作用17.物理风化作用18.化学风化作用19.生物风化作用20.地表沉积体21.残积体22.坡积体23.淤积体24.冲积体25. 湖积体26.风积体27.黄土母质28.滨海沉积体。

(二)填空题1. 土壤圈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_____。

2. 地球内圈构造有_____、_____、_____与土壤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

3. 地球外圈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4. 组成地壳的几种主要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它们约占地壳质量的_____。

其中又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元素含量较高。

5. 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内动力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外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

6. 矿物分为_____及_____两大类,主要的成土矿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12种。

7. 角内石及辉石属于_____矿物,颜色愈_____含盐基愈_____化学稳定性_____容易遭到_____。

8. 请写出各种铁氧化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它们的颜色。

①赤铁矿_____ 颜色_____②磁铁矿_____ 颜色_____③黄铁矿_____ 颜色_____④褐铁矿_____ 颜色_____⑤针铁矿_____ 颜色_____9. 请填写磷灰石的性状及用途:①化学式_____ ②外形_____③断口_____ ④硬度_____⑤密度_____ ⑥含磷量P2O5_____⑦______是制造_____的主要原料。

10. 写出三种次生硅酸盐矿物的化学式(1)高岭石______(2)蒙脱石______(3)伊利石______11. 岩石是矿物的_____是构成地壳的_____按其生成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和三大类。

12. 岩浆岩按成岩条件和产状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种。

其中花岗岩属于_____玄武岩属于_____。

13. 沉积岩的共同特点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14. 岩浆岩的共同特点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15. 石灰岩由_____沉积作用而成,矿物成分主要是_____硬度_____遇盐酸的可发生_____反应,有机质含量多时呈_____色。

16. 大理岩由_____矿物变质而成,一般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矿物时,故呈显各种花斑、花纹、硬度_____是优良的建筑装饰材料。

纯白色的大理岩称为_____在我国云南省的_____分布较广。

17. 影响岩石矿物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决定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

18. 一般将风化作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

在沙漠干旱区以_____为主;高温高湿区以_____为主,其主要差异是_____条件。

19. 生物风化作用的意义在于: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0. 风化作用的产物之一是产生一些可溶性盐类,主要是指_____、_____和_____盐类。

21. 风化作用产物之二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矿物,把它们称为_____矿物。

主要有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⑧_____等。

22. 风化作用所形成的成土母质类型有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⑧_____⑨_____。

23. 山区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24. 黄土高原的母质主要是_____其特点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