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
教师招聘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与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2.教师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参考答案】(1)自我提问法,即通过提供一系列关于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问的问题表,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表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
(3)知识传授法,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到学习中,形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几种元认知训练的方法,都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特别是对复杂、困难的问题,元认知的训练就更为有效。
3.简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总结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活、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不同的学生在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方面各不相同,素质教育强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的人(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不j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相辅相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他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2)创造性。
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3)示范性。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4)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
3、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及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完整word版)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背简答题72条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1.简述怎样养成优秀的情绪。
(1) 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 培养崇敬的人生观和正确解析问题的能力;(3) 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4) 培养除掉不良情绪的能力。
2.怎样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性格; (2) 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3) 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成立优秀的典范; (4) 成立优秀学生集体,形成优秀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优秀性格的形成; (5) 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3. 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根本要求(1)合理地没计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目的明确,掌握好机会;(4)提问的语言要正确,拥有启示性;(5)提问的态度要平易目然;(6)及时进行谈论和总结。
4.联系实质,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见教师在教育授课活动中应该依照的道德准那么和行为标准。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 师德对教师自己的张开与提升起保证和推进作用,使教师保持优秀的从业心态; (2) 教师的道道德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优秀道德处于重点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 师德涵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声威。
5.简述授课过程的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 (2) 意会知识; (3) 坚固知识; (4) 运用知识; (5) 检查知识。
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进教育改革与张开; (2) 提升教育授课质量; (3) 提升教师自己素质简述思想的种类。
(1)依照思想张开水平的不同样,能够分为直觉动作思想、详尽形象思想和抽象逻辑思想; (2) 依照思想的逻辑性,可分为解析思想和直觉思想; (3) 依照思想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想和发散思想; (4) 依照思想的创立程度,可分为老例思想和创立思想。
6. 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希望。
(1)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 行为标准的示范者; (3) 班集体的管理者; (4) 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者; (5) 学生成长的合作者; (6) 授课的研究者。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中大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答: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答: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答: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①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②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答:①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答: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教资简答题库(41道)
教资简答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题]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答案解析:2、德育过程的基本原则——[简答题]正确答案:1、导向原则2、疏导原则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原则4、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正面教育与尊重学生原则8、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答案解析:3、教学的基本规律——[简答题]正确答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答案解析:4、教育原则——[简答题]正确答案:1、直观原则2、启发原则3、巩固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8、量力原则答案解析: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简答题]正确答案: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答案解析:6、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简答题]正确答案: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工作5、组织学生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8、操行评定答案解析:7、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简答题]正确答案: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的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答案解析:8、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简答题]正确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答案解析:9、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简答题]正确答案:1、学习的主动建构2、学习的社会互动3、学习的情景性答案解析:1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内容——[简答题]正确答案: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动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原有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2、认同: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答案解析:1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简答题]正确答案: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答案解析:12、教育的人口功能——[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改善人口结构的合理手段3、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答案解析:1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答案解析:1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在生产劳动力(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教育可以把简单的劳动力训练成复杂的劳动力)2、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答案解析:1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答案解析:1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也不能成为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解析:17、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答案解析:18、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具有专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答案解析:19、人的发展规律——[简答题]正确答案: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要求: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不要揠苗助长,凌节而施2、阶段性: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教育要求: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3、不平衡性:一方面指身心发展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指身心发展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教育要求:抓住关键期,发展关键期是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体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4、互补性:机体各部分存在互补的可能教育要求: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个别差异性:个体角度指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心理特征表现形式的差异,群体角度指除性别外,由性别带来的社会地位、角色和交往群体的差异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促进学生自由发展6、整体性: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答案解析:20、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遗传(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或训练,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的发生变化,这说明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对人的发展作用只能通过环境、教育和个体能动性才能转变为现实)2、环境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发展,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环境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个体身心发展内容)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首先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人对环境的主动选择和能动的活动是实现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的决定因素)3、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4、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案解析:2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题]正确答案: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他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完成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答案解析:2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简答题]正确答案:1、学校教育是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答案解析:2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简答题]正确答案:1、遵循人的发展规律2、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正确处理好遗传素质、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发挥各项因素的作用答案解析:24、教育对人个性化形成的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独特的人3、教育开发个体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实现答案解析:25、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简答题]正确答案: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答案解析:26、义务教育的定义——[简答题]正确答案:义务教育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或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答案解析:27、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简答题]正确答案:1、发展基础教育2、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答案解析:28、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任务——[简答题]正确答案: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2、推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答案解析:29、教育目的的概念——[简答题]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答案解析:30、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简答题]正确答案: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联系:教育目的强调了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的要求较为明确答案解析:3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正确答案: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和标准)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预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答案解析:3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简答题]正确答案: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解析:3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题]正确答案: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答案解析:34、德育的意义——[简答题]正确答案: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答案解析:35、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简答题]正确答案: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答案解析:36、美育的概念——[简答题]正确答案: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答案解析:37、美育的意义——[简答题]正确答案:1、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可以促进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招聘综合知识180道常考简答题
12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22、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3、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24、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25、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26、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27、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 传递文化B. 培养人才C. 社会化D. 个体发展答案:B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学方法D. 教育环境答案:B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11岁之间通常处于()。
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4.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
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提高教学质量D. 完成教学任务答案:B5.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品格D. 促进全面发展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答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公正无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遵守教育法规,维护教育秩序;以及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 请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和验证想法;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创新。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此外,它还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库的练习,考生可以对教师招聘考试的题型和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准备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一、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
1.教师道德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二者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教师道德是由教师个人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两部分组成.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的是公德,而教师道德则兼有公德与私德成分。
二、简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的要求。
1.是要把教育工作当作神圣而光荣的事业看待;2.是要对教育事业忠心取取和无私奉献;3.是要有使自身利益服从于学生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胸怀4.是能够耐得住寂寞,自觉抵制外界试感.三、教师诚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不敷衍了事不养虚作假;其次,以身作则.说到做到.教师教育学生应做的,自己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最后,教师实实在在地不断提高教育数学质量.四、关爱学生的要求具体包括什么?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五、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温含的道德属性要求从事该职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2.教师劳动具有的社会性,集体性和长期性特点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3.当代教育的网络传、全民化和终身化新理念的出现要求数师加强师德修养4.当前师德失落与诊表现象的大量发现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
六、如何开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授长造型思维的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法七、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学习、活学活用的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八、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小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会继续努力.九、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十、请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
教育学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两再一新”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六、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七、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八、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完整版)教师编制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
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间接经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被动性2.学生特有的实质属性表此刻哪些方面?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拥有发展的可能性、可塑性;发展的可能性、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教育对象3.简要描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发展:从没心识记到有意;从机械识记到意义;从形象识记到抽象。
记忆范围不断扩大;记忆带有情绪体验资料的兴趣加强4.促进学生知识和技术迁移应注意什么?合理编排和组织授课内容;改进教材的量化方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训练;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改进学习方式5.简要比较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特点?功能:短时是操作性的,长时是备用性的;容量:短5-9 个组块,长时容量很大;表征:短需要视觉和听觉为主;长主若是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6.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的重点。
合理安排复述时间;合适过分学习;战胜记忆的互相搅乱;运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采用多种形式复习;画线7.简述学生在运用变式时经常发生的错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共有特点看作实质特点,内涵不正确;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实质特点,外延不合适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领》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应该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原因:利于主动发展;成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建构充满活力的课堂授课;促教师角色转变如何:成立新授课观,积极转变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研究新的学习方式9.简述高创立性学生的特点幽默感;有理想和强烈的动机;能容忍模糊和错误;喜欢幻想;强烈的好奇心;拥有独立性10.竞争与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哪些影响?好胜心、动机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学习效率高;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严格要求不断进步;激发学生自主参加意识,锻炼着手动脑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自信;交往能力11.艾宾浩斯忘掉曲线,忘掉规律?如何组织复习?忘掉的进度不平衡,先快后慢,逐渐减速。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含答案)
一、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三、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四、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五、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六、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七、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八、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九、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十、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十一、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十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十三、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十四、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上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15、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16、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17、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18、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1传递——接受式2自学——辅导式3引导——发现式4情境——陶冶式5示范——模仿式6目标——导引式7研究——探索式8活动——体验式19、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2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和讨论法3练习法4实验法5演示法6实习作业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21、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1目的要明确2内容要精选3分量要适当4难易要适度5检查要及时6批改要认真2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5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24、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25、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26、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1认识自己2自我激励3自我控制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6学习技能辅导7职业发展辅导27、简述教育测验的功能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3区分和选拔功能4评定功能28、简述教育测验的种类1按测验目的分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2按测验内容分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3按规范程度分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29、简述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1实用性2信度3效度4难度5区分度30、现阶段我国基础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并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分项、分类考试,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于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革措施有些地区还尝试开展了教师自评和学生评教师评价的探索等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有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也是对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3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32.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33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1)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3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36.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37.教师如何备好课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38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5)课堂气氛热烈39.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0.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4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3.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3热爱学生4集体协作的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44.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1建立关系2了解问题3分析诊断4帮助指导5结束咨询46.学生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哪些特点1兴趣的指向性或倾向性2兴趣的广博性与中心性3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4兴趣的效能性47.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48.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49.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动作或行动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律可分为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与答题目标不同分集中求同思维与发散求异思维50.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51.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规律52.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53.简述个性的—般特点1个性的整体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5他律外控与自律内按性54.人的注意可分为哪些种类1不随意注意或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或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便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55.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等四个阶段56.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57.简述教育创新的内容。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中学篇1. 简述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 请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3.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5. 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简答题
教育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分)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分)(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分)41.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32. 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4.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1)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2)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班级管理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1.5分)(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1.5分)(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1.5分)(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1.5分)38.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40.教师如何备好课?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1分)(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1.请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参考答案】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记忆口诀:“人鱼公主”2.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参考答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记忆口诀:“三有教师全面影响学生”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参考答案】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记忆口诀:“接班人全面发展适应时代”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4.【参考答案】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索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记忆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5.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5.【参考答案】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记忆口诀:“复连长主动”6.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有哪些?6.【参考答案】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记忆口诀:“一个创双基,德智体美世界观”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7.【参考答案】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③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④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记忆口诀:“舰长传教”8.什么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其贯彻要求有哪些?8.【参考答案】直观性教学原则指的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版全
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口诀】规(规模)速(速度)方(方法)内(内容)段(手段)结(结构)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口诀】两权一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口诀】目内方育6.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选新再创造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4)个别差异性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附答案)1.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公义世法。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是公正和平等的,同时也应该遵循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
2.___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包括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原则、理解研究过程原则和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包括全民多现身、全信科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具有科学性。
4.研究和研究教育学对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都有利。
5.学校的产生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文字的产生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6.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包括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以及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独立、多元化和现代化阶段。
8.___的著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和《明日之学校》。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
他提出了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
9.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研究范式的多样化、进一步分化与综合、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体制等方面。
但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包括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完整版)教师招聘简答题
(完整版)教师招聘简答题教育学1.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义世法2.简述赞可夫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原则;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5.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文字的产生●国家机器的产生6.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8.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9.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师招聘常考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c.文字的产生d.国家机器的产生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a.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b.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c.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d.影响教育技术;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的科技功能a.教育能够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b.推进科学的体制化;c.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d.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9.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目的的确立、方法的使用9.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筛选、整理文化;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传播、交流文化;更新、创造文化;选择、提升文化9。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有助于人口迁移10.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1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对策a.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师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b.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c.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d.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的发展。
e.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选择适宜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哪些?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建立学制的依据有哪些?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习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效果好能有效协调和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13.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个性提素创两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4.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师生关系14.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灵魂与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物质基础美育——动力作用中小学体育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体质、增加健康水平劳动技术教育——综合上述教育的作用15.试述现代学生观。
A.学生是发展着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B.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17.旧中国的学制沿革1902年“壬寅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未实行。
1903年“癸卯学制”,第一部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
1912年壬子癸卯学制,蔡元培修订并颁布,第一次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壬ren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18.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特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19.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20.教师的职业素养A.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B.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
C.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D.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21.教师如何热爱学生?两爱两全两解一情绪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要全面关怀学生;要关爱全体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2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跨校合作、专家指导、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
23.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A.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B.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善于学习、恒与研究、勤与反思、勇于实践。
24.简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A.教师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B.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教师。
C.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的学习。
25.简述我国新(理想)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社会关系:民主平等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心理关系:心理相容25.师生关系的内容教学上授受关系;人格上平等;道德上相互促进26.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8.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中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课程评价)29.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征;校外环境30.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分析材料;报告总结3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33.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34.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发展性原则)。
35.简述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