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控制授时技术(RCT)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最新-无线控制授时技术(RCT)及其应用 精品

最新-无线控制授时技术(RCT)及其应用 精品

无线控制授时技术(RCT)及其应用
术原理、RCT编码技术以及RCT技术目前在各国的应用情况。

我国的应用前景。

情况正确的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微处理器在家用电器、工业产品中的日益普及,许多产品中嵌入了时间处理、显示模块。

目前多数产品中的时钟源由晶体振荡产生比较精确的时间。

但是在许多场合,由于晶体振荡需要电源供给,在掉电或更换电池时,原有时间会丢失,系统时间被复位,此时必须依照广播、电视或电话公司提供的标准时间手工重新校对;另外在跨时区旅行时,也需要重新校对时间。

这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

范文先生网收集整理目前随着RCT技术的应用,使得需要标准时间的系统通过内嵌微型RCT接收装置自动设置标准时间,时间精度一般为秒级且与国家标准时间同步、无需手工调整。

从而实现了计时装置计量时间和显示时间的精确性与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同步、统一性所有接收该时间信号的计时装置都显示同一时间。

在RCT技术广泛应用之前,也有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标准时间的装置,但由于其电路复杂、成本高昂而没有得到普及。

在北美及欧洲,由于RCT技术的普及,使得市场对具有自动接收时间功能的钟表及其它计时装置产生了很高的需求。

不同的国家使用了不同的时间编码格式和发射频率。

表1给出了目前已发射长波授时信号的几个主要国家的时间编码标准及其使用频率。

表1各国技术使用的时间编码及发射频率国家名时间编码标准发射基站地点使用的频率发射功率接收半径中国陕西西安6861002000美国60502000英国。

我国授时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授时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hina中国C piant设备Engineering 工程我国授时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分析李晓东(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32)摘要:我国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对授时服务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随着授时服务体系的建设,我国正在逐步完善授时 系统的体系。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的各种授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根据军用、民用各行业对授时服务的不同需 求和现有的各种授时系统的优缺点对比,以及不断革新的授时技术,分析了我国授时服务的应用现状,为我国建设完善的 授时服务体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授时服务;卫星授时;时间频率中图分类号:P1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711 (2017) 09 (上)-0197-02根据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发展的需要,我国正逐步 建立完整性、多手段、多层次的授时服务系统,授时范 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授 时服务范围正在扩大,对授时服务提出了高精度、高安 全等要求,并随之产生新的授时手段和技术。

在这种情 况下,对我国现阶段的授时服务展开分析和探索,追踪 新的授时技术成为了建设授时系统的必然要求。

本文从 授时的需求、现有的授时系统、新的技术方法的角度,分析我国现在的授时服务体系,应对授时服务的应用现 状给予建议,希望能促进我国的授时服务体系建设。

1授时需求分析1.1民用需求授时服务依据用户的领域不同,可分为民用与军 用用户。

授时的民用需求来源于电信网络、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和科研等方面,需求的时间精度范围是秒量级 至纳秒量级,甚至达到皮秒量级。

个人应用的授时需求 在I s之内;在父通运输中,授时精度的需求也是1s;通信行业里,移动基站的需求是3p s;科研中,不同领 域的授时需求不同,在1s到1p s之间。

1.2军用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军用领域中的时间信息,几乎成为了所有军事行动的基础,如联合作战、军事演 习等需要相同时间标准。

时间应用在信息化装备、主武 器平台、大型系统等许多方面,对时间的精度需求不同。

wifi自动对时时钟的应用

wifi自动对时时钟的应用

wifi自动对时时钟,wifi时钟,wifi对时wifi自动对时时钟的应用Wifi自动对时钟只需要接收wifi信号,即可对时,可应用于体育馆、医院等不方便布线的场所。

SYN6123型无线wifi时钟是一款通过无线wifi技术接收网络NTP时间信息(信息内容:年、月、日、时、分、秒),实现自动对时的网络子钟。

子钟带后备电池,停电时不显示,但内部时钟可连续运行72小时,即72小时内恢复供电,可不必对时间进行校准。

Wifi时钟在实际应用中可搭配ntp时间服务器,也可只采购时间显示屏,通过互联网时间服务器获取时间。

其优点在于,不需要任何布线,只需要有wifi即可,通过网页管理后台修改配置,指定上级服务器。

通电配置好之后自动联网进行ntp方式对时,无需调时,且能一秒不差。

但是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有线ntp网络子母钟系统相比wifi对时较稳定性和精度就稍差一些。

一般建议如果医院、体育馆、机场等需要时钟系统的项目是大楼设计阶段,布线不是问题,建议首选有线的ntp网络子母钟系统,如果是竣工已久的老楼,新增加时钟,布线无论从人力物力上评估还是现场不太能实现布线,这种情况用户会首选只需供电的wifi自动对时时钟。

除此之外确定wifi时钟的时候需要结合现场的情况进行选择,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因素:1、Wifi时钟从本地时间服务器还是从互联网上获取时间;2、确定子钟的显示内容(年,月,日,时,分,秒,星期,温度,湿度);3、确定子钟的大小(实际大小根据数码管确定);4、确定数码管的颜色(标准以红色为主,在直观大方上建议选择红色);5、确定子钟的单双面(走廊、大厅、护士站等地方建议选择双面,其他位置根据情况而定)。

厂家直销189****7619刘女士QQ2563113967市面上的wifi时钟厂家全国而言没有几家,基本都是微型企业甚至是小作坊,配套的生产设备还很原始很多都是手工焊接,可靠性售后都没有保证,有客户反馈在某宝上买的时钟样机虽然便宜但授时精度很差,和家里的万年历一样,项目都没有办法顺利验收,最后只能找到我们供货。

RCT实时时钟详细介绍-华清远见

RCT实时时钟详细介绍-华清远见

RCT实时时钟详细介绍在说道正文之前,我们先要对RCT实时时钟坐一个简单的描述。

实时时钟(Real-Time Clock)是PC主板上的晶振及相关电路组成的时钟电路的生成脉冲,RTC经过8254电路的变频产生一个频率较低一点的OS(系统)时钟TSC,系统时钟每一个cpu周期加一,每次系统时钟在系统初起时通过RTC初始化。

8254本身工作也需要有自己的驱动时钟(PIT)。

RCT实时时钟详细介绍请往下看。

1.1 RTC介绍在一个嵌入式系统中,通常采用RTC 来提供可靠的系统时间,包括时分秒和年月日等,而且要求在系统处于关机状态下它也能够正常工作(通常采用后备电池供电)。

它的外围也不需要太多的辅助电路,典型的就是只需要一个高精度的32.768kHz晶体和电阻电容等,如图10-8所示。

图10-8 RTC外接电路1.2 RTC控制器实时时钟(RTC)单元可以通过备用电池供电,因此,即使系统电源关闭,它也可以继续工作。

RTC 可以通过STRB/LDRB 指令将8 位BCD 码数据送至CPU。

这些BCD 数据包括秒、分、时、日期、星期、月和年。

RTC 单元通过一个外部的32.768kHz 晶振提供时钟。

RTC具有定时报警的功能,如图10-9所示。

RTC 控制器功能说明:图10-9 RTC控制器时钟数据采用BCD 编码。

能够对闰年的年月日进行自动处理。

具有告警功能,当系统处于关机状态时,能产生告警中断。

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

提供毫秒级时钟中断,该中断可用于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内核时钟。

1.3 RTC控制器寄存器详解如表10-9所示为相关寄存器描述。

表10-9 RTC控制寄存器2) 设置RTC当前时钟时间。

3)同样的在掉电前,RTCEN位应该清除为0 来预防误写入RTC寄存器中。

4) 读取年、月、日等相关寄存器的数据显示到屏幕上。

2、看门软件程序设计下面的代码实现了一个设置RTC的年月日、时分秒,并将其读出的功能。

最强中国北斗芯每三百万年差一秒 铷钟授时应用在哪

最强中国北斗芯每三百万年差一秒 铷钟授时应用在哪

最强中国北斗芯每三百万年差一秒铷钟授时应用在哪?现代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对高精度授时提出了应用需求,如电网运行、移动通信、高速数字通信、金融计算机网络安全,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网络三网融合、航空航天、卫星发射及监控、军用通信网络、预警雷达网、多兵种武器协同作战、智能化交通、地质、测绘、导航、气象、科学计量、减震救灾和国家安全等。

我们先了解下北斗授时北斗卫星授时可以提供全天候、全球性、高效快速、高精度的标准时间信息,而且噪音干扰等极小。

但面对GPS授时技术,设备占领我国90%以上的卫星授时用户市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授时应用担负着重大使命。

北斗系统时钟通过星载高精度原子钟和UTC时间同步,地面用户北斗接收机接收到来自卫星的时钟信号后,即可完成高精度时间的传递,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间需求。

其具体的授时方式,一般有单站法(几个卫星对一个UTC)、单星共视法(一个卫星对多个UTC)、多星共视法等(多个卫星对多个UTC)。

单站法授时简单,设备需求量少,授时精度为50纳秒,多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

单星共视法和差分信号差不多,能够抵消多项共模传输误差,可以达到20纳秒的精度。

多星共视法类似于单星共视法,也可以抵消多项共模误差,定时精度为5纳秒。

目前,应用于通信、电力、金融行业的高精度授时主要采用第三种方式,实现区域、铁道站点高精度的时间同步。

电信网同步与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属于基站同步系统,基站建无线信道的帧同步及基站切换、漫游都需要精确的时间控制。

当基站时钟精度误差超过限定的纳秒级,会导致基站间用户切换失败,出现打电话掉线、通话质量下降、串线等。

当基站时钟精度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恢复,基站会退出服务导致基站内的用户服务中断,手机掉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部分地区一上午都没有网络,而移动公司说“升级”的原因。

可见,一个可靠和高精度的时钟源对移动通信来说,非常重要。

目前,大部分的通信采用GPS 作为基站同步时钟,但是由于受美国限制,存在自主性差、安全性低的问题,同时由于系统没有备份,可能导致GPS工作异常时,通信质量受到影响,为保证满足自主5G无线通信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与国际安全需要,现在的4G\5G中加入北斗授时技术来解决GPS在不可用的情况下网络通信系统授时同步问题。

通信工程师基础知识试题库

通信工程师基础知识试题库

通信工程师习题集目录上篇新技术、新业务知识 (6)第一章基础知识 (6)第二章现代电信网 (15)第三章现代电信技术 (33)第四章电信业务 (48)第五章电信市场营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篇通信专业知识 .. (66)一、无线通信专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无线通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微波通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卫星通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无线市话通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移动通信专业 (66)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66)第二章移动通信网 (76)第三章移动通信的无线覆盖技术 (84)第四章干扰和噪声 (91)第五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97)第六章基站控制器(BSC) (102)第七章GPRS系统介绍 (111)第八章WCDMA系统介绍 (125)三、有线传输专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电遥控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电遥控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电遥控技术及其应用导言无线电遥控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远距离控制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无线电遥控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无线电遥控技术的原理无线电遥控技术的基础是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和控制。

它由遥控器和被控设备两部分组成。

遥控器通过按钮、摇杆等操作元件产生控制信号,然后经过遥控器内部电路的处理和编码后,通过无线电信号将控制指令传输给被控设备。

被控设备接收到信号后,通过解码和执行相应的操作,实现遥控控制。

二、无线电遥控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无线电遥控技术可以实现对远距离设备和机器的控制。

例如,无人机操作、危险环境下的机器人控制、高温高压下的设备操作等。

通过无线电遥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减少人与危险环境的接触,保障工人的安全。

2. 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无线电遥控技术被应用于农业机械的控制。

农民可以通过遥控器对农业机械进行远程操作,如收割机、喷洒机等。

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

3. 安防系统无线电遥控技术在安防系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家庭和企业的安防系统,常采用无线电遥控技术来实现对门禁系统、摄像头和警报系统的远程控制。

这种技术可提高安全性,方便用户对安全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

4. 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领域,无线电遥控技术被应用于车辆遥控系统。

例如,远程启动、解锁、寻车等功能,通过无线电遥控技术可以实现,为车主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

结语无线电遥控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通过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和控制,实现了远距离的操作和控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电遥控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技术研究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用于感知和收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

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需要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任务,因此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非常重要。

时间同步技术能够使节点在相同的时间基准上工作,从而实现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传感器节点在无线传感网络中具有以下特点:资源受限,功耗低,计算能力有限。

因此,在设计时间同步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些特点,并且保持简单、高效的特性。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技术。

首先,基于全局固定的时间同步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中。

该方案使用一个中央节点作为时间源,其他节点通过接收和处理时间信号来保持同步。

中央节点会周期性地广播时间信号,其他节点通过接收时间信号并进行时钟校准来保持同步。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大规模网络而言,中央节点会成为通信瓶颈,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其次,分布式时间同步方案克服了中央节点成为瓶颈的问题。

在分布式方案中,所有节点都可以作为时间源来广播时间信号,相互之间进行时间同步。

这种方案具有扩展性好的特点,但由于网络中的节点不可信或存在时延,可能导致时钟漂移误差增大,进而影响时间同步精度。

为了提高时间同步精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时钟校准算法。

时钟校准算法可以测量和纠正节点时钟的漂移误差,从而提高时间同步准确性。

例如,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算法可以通过分析多组时间测量数据并估计时钟漂移、时钟偏移等误差,然后调整本地时钟来实现时间同步。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无线信号的时间同步方案。

这种方案利用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来实现时间同步。

具体来说,每个节点会周期性地发送一个标识性的信号,其他节点在接收到这个信号后,根据信号的传播时间和节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时间偏差。

这种无线信号的时间同步方案减少了对额外硬件和复杂算法的需求,但受限于无线信号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的影响,可能导致时间同步误差。

浅谈无线技术在计量仪器收发系统中的应用

浅谈无线技术在计量仪器收发系统中的应用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2017年第12期·148·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2-0148-02浅谈无线技术在计量仪器收发系统中的应用刘艳(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天津300000)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将互联网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于计量仪器收发系统是可行的途径之一。

传统的计量仪器结合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解决有线网络布局困难的问题,可以实现计量数据的实时动态获取,可以有效避免人为破坏、外力损坏和特殊环境无法布线等问题,从而提高整体计量监控效率和效果。

详细介绍了无线网络的相关知识、常见的无线网络结构、无线网络在计量仪器收发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计量仪器;无线网络中图分类号:TH71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7.12.148物联网是通过一系列的信息传感识别技术,按照一定的协议通过网络(互联网、通信网、局域网等)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最终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监控和处理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为特点,被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业规模不断增大。

美、欧、日、韩等纷纷把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作为应对危机和占领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2011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1345亿美元,2012年逾1700亿美元,2015年预计将超过3500亿美元。

发达国家凭借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基础设施和社会信息化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在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及产业化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结合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对计量仪器采用合理的布点采集相关信息,再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汇总数据,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得实时动态、准确可靠的检测信息,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人为破坏、外力损坏和特殊环境无法布线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减少人力资源,提高监控效率和效果。

无线电控制的设备以及使用该设备的无线电控制计时器[发明专利]

无线电控制的设备以及使用该设备的无线电控制计时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无线电控制的设备以及使用该设备的无线电控制计时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铃木重男,中岛健一,仓泽良充
申请号:CN02154215.5
申请日:20021129
公开号:CN1430116A
公开日:
200307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提供一个无线电控制的设备,其中,用户可以预见到无线电控制的时间校准的等待时间以及具有该设备的无线电控制的计时器。

无线电控制的计时器的无线电设备包括一个无线电控制的装置,该装置用于根据包括在标准时间无线波JJY中的时间信息校准计时器主机身的时间,该设备还包括一个显示装置,用于显示通过无线电控制的装置进行的无线电控制的时间校准的进度状态。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日本千叶县千叶市
国籍:JP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核技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其中,核技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无线电通信中,核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核电池和核磁振荡技术两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核电池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核电池是一种可以利用核反应产生能量的电池。

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中,核电池主要用于提供无线电设备所需的能源。

与传统的电池相比,核电池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核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这意味着同样体积的电池,核电池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

这对于空间受限的无线电设备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相对小的电池来提供足够的能量。

其次,核电池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核电池可以利用核反应来产生能量,而不是化学反应。

这意味着核电池可以持续地为设备提供能量,而不必像化学电池一样需要定期更换。

最后,核电池的环保能力也更强。

核反应与化学反应相比所产生的废物要少得多,而且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废物更容易处理。

除此之外,核电池所需的燃料也更为稳定,因此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的污染。

应用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核电池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池,它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直接与热电堆耦合来产生电流。

这种核电池可以用于长期存在于高温和强辐射环境下的设备中。

第二种是核电池电池,它利用核反应产生的高速中子来激发惰性气体,在气体中产生电离电子,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核电池通常用于太空探测器和深海设备以供电。

二、核磁振荡技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核磁振荡技术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产生电磁波的无线通讯技术。

核磁共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核磁共振成像(简称nMRI),另一种是核磁共振多普勒(简称nMRD)。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无线电通信技术中。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制作体内影像的技术。

通过分析不同组织的核磁共振信号,医生可以检测出人体内组织的变化。

在无线电通信中,核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无线电影像传输,从而实现无线电影像传输的功能。

低频授时定义和分类

低频授时定义和分类

低频授时定义和分类
低频授时是一种利用低频信号进行时间传输和同步的技术。

它主要依靠低频信号的稳定性和广播覆盖范围,通过发送方发出定时信号,接收方接收并进行时间同步,从而实现时间的精确传输和同步。

低频授时可以根据其使用的低频信号种类进行分类。

常见的低频授时分类如下:
1. LF(低频)授时:LF授时一般指的是由低频信号发射台提供的时间信息。

LF信号的频率一般为30 kHz至300 kHz,主要用于长波传输和接收。

这种授时方式常用于电子钟、航海和航空等领域。

2. WWVB(美国低频广播台)授时:WWVB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时间服务中心(NIST)设立的一座低频广播台,通过标准的60 kHz信号进行时间传输和同步。

它主要用于美国国内的时间同步,常用于无线设备、天文观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3. DCF77(德国低频广播台)授时:DCF77是德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设立的一座低频广播台,通过标准的77.5 kHz信号进行时间传输和同步。

它主要用于德国国内的时间同步,也被用于其他欧洲国家。

常用于工控系统、通信设备和金融交易等领域。

4. JJY(日本低频标准发射台)授时:JJY是日本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设立的一座低频发射台,通过标准的40 kHz和60
kHz信号进行时间传输和同步。

它主要用于日本国内的时间同步,常用于电子计算机、广播电视和气象观测等领域。

这些低频授时方式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授时方式进行时间同步。

一种无线校时方法及应用

一种无线校时方法及应用

一种无线校时方法及应用作者:路彬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0期路彬陕西烽火通讯信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在无线通信系统中,RTC 时钟同步方法是重要的环节,涉及定时事件的触发,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等,为得到精确的时钟可采用 GPS/ 北斗模组校时、计算机网络时间同步等方式,为了使得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也可获得高精度的 RTC 时钟,可采用网络校时和无线授时相结合的方式。

【关键词】设备校时 GPS/ 北斗校时计算机网络时间同步短波授时系统校时无线校时机制一、设备校时重要性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信号能够在空间中自由传播的特点来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不受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和通信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军事和交通运输等特殊行业。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备大多数均有自己独立的时钟芯片,由设备生产时安装入设备后,开始自主计时。

然而,由于时钟芯片的独立工作特性、器件的差异性、以及晶体振荡器的精度问题,设备时钟芯片往往会出现偏差,从每天偏差几秒到几分钟不等。

随着设备连续运行时间的加长,误差不断累计,使得偏差越来越大。

各种设备之间的时间是否一致涉及到管理人员在记录中的查询与对比,特别是在事故的责任判定和查找操作流程缺陷等方面的工作时,时间的准确与否也关系着资源查询与证明力的关键因素。

二、几种校时方式的对比2.1 手动校时在传统系统中,一方面考虑的降低设备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高稳定度、宽温晶体振荡器生产的困难,在对时间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下,面对分散的无线通信设备,通常采用手动校时的方法。

这种校时机制的优点在于设备时钟电路廉价,而缺点也很明显:设备时间精度非常依赖人员手动设置的频繁度和熟练程度保障,时间准确度差。

2.2 GPS/ 北斗校时GPS 时钟是一种接收 GPS 卫星发射的低功率无线电信号,通过计算得出 GPS 时间的接收装置。

为获得准确的 GPS时间,GPS 时钟必须先接收到至少 4 颗 GPS 卫星的信号,计算出自己所在的三维位置。

电波钟表的基本技术原理

电波钟表的基本技术原理

电波钟表的基本技术原理1 电波钟表技术系统的基本任务原理电波钟表,也称为无线控制计时钟表( 英文称号为:Radio controlled timepieces)。

电波钟表作为一个系统的技术原理是:首先,由规范时间授时中心将规范时间信号停止编码〔商业码那么停止加密〕,应用低频〔20KHz~80KHz〕载波方式将时间信号以无线电长波发播出去。

电波钟表经过内置微型无线电接纳系统接受该低频无线电时码信号,由公用集成芯片停止时码信号解调,再由计时装置内设的控制机构自动调理钟表的计时。

经过这样一个技术进程,使得一切接纳该规范时间信号的钟表〔或其他计时装置〕都与规范时间授时中心的规范时间坚持高度同步,进而全部电波钟表显示严厉分歧的时间。

接收I C信号解码及同步具有晶振时基的电基本原理图2 器、鼓舞级、强放级和发射天线组成。

其任务原理是:原子钟作为时钟源,发生相对准确和动摇的时频规范,这个频率规范经过系统分频器失掉实时的规范时间信息。

如:年、月、日、时、分、秒、毫秒、巧妙等时间信息,这些时间信息经过时间信息处置器,停止码变换和加密等信号处置,构成规范授时信号,再将授时信号送到调制器去调制一个高频载波,调制好的信号经过鼓舞器以一定的鼓舞功率去鼓舞发射机的强放级,由强放级发生数十千瓦的功率向空间发射无线电电波。

不同国度的低频时码授时台以不同的频率发射时码信号。

〔如:美国,时码代号WWVB ,频率为60 KHz ;德国,时码代号DCF ,频率为77.5 KHz ;英国,时码代号为MSF ,频率为60 KHz ;日本两个台,时码代号为JJY ,频率区分为40 KHz 和60 KHz ;中国,时码代号为BPC ,频率为68.5KHz 〕3 电波钟表技术系统的授时信号接纳基本任务原理授时信号的接纳器〔即电波钟表〕主要由接纳天线、前置缩小器、调谐缩小器、自动增益电路、滤波器、解调器、方波构成器、时间信息处置器、功用控制器和显示器组成,其功用原理如下:作为接纳机的电波钟表的接纳天线从空间感应接纳由授时中心发射的实时授时信号,由于信号较弱,要经过前端缩小器、发大器输入送到调谐缩小器停止选频缩小,然后停止滤波,经波形构成器停止整形,再经过滤波,再停止检波调谐,从载波中提取时间信号,即一串有规律的脉冲,该脉冲再到接纳信号处置器停止变换处置,时间恢复后区分送到显示器停止显示。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技术分析及实际应用案例集锦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技术分析及实际应用案例集锦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技术分析及实际应用案例集锦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具有的众多类型的传感器,可探测包括地震、电磁、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现象。

本文为您分析关于无线传感网络的一些技术问题,并介绍了几例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实际应用案例。

面向无线传感网络的构件化开发方法基于构件化的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可以提供软件复用性的开发方法。

构件是用于进行软件开发、复用和软件组装的基本单元。

在面向构件的技术里,一个应用软件不是通过大量的代码来描述,而是通过数量有限的构件来描述,构件化的嵌入式软件是由一组软件构件构成的,这些构件的一个或者几个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应用;而且新的应用也可以使用已有构件,从而提高软件复用性。

无线传感网络时间同步研究进展与分析保持节点之间时间上的同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非常重要,它是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前提。

典型时间同步算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基于发送者—接收者的双向同步算法,典型算法如TPSN算法;基于发送者—接收者的单向时间同步算法,典型算法如FTSP算法、DMTS算法;基于接收者—接收者的同步算法,典型算法有RBS算法。

无线传感网中一种基于即时信息的TDMA方案根据无线传感网在网络性能方面的要求,针对现有无线传感网协议在节点能耗和时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IM-TDMA方案,根据节点流量的变化,动态地调节帧长,提高信道利用率;同时采用计数器管理及续传优先的调度方式,简化了调度复杂度,降低了节点能耗。

仿真结果表明:IM-TDMA方案能有效地节约能耗。

降低时延,可运用于实际无线传感网的MAC协议方案中。

认知无线电成功案例

认知无线电成功案例

认知无线电成功案例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是一种智能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通过感知环境并据此自主地选择最佳的频谱资源进行通信。

这种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认知无线电成功案例的例子:
1. 军事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认知无线电可以通过实时频谱感知,自主地选择最佳的频段进行通信,从而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2. 智能城市:在智能城市和物联网应用中,认知无线电可以帮助无线网络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优化频谱利用,并且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3.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认知无线电可以用于智能电力网,通过对频谱使用的优化,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效率。

4. 紧急救援:在紧急救援通信中,认知无线电可以实时感知通信环境,为救援人员提供更可靠的通信支持,保证通信的可用性。

这些都是认知无线电成功应用的案例,表明其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涌现。

为什么电子表不用上弦原因是是什么

为什么电子表不用上弦原因是是什么

为什么电子表不用上弦原因是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我们都知道机械表是需要上弦,但是电子表却不用,同样是表,为什么电子表不需要上弦而机械表却需要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表不用上弦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电子表不用上弦的原因电波钟表,也称为无线控制计时钟表( 英文名称为:Radio controlled timepieces)。

电波钟表作为一个系统的技术原理是:首先,由标准时间授时中心将标准时间信号进行编码(商业码则进行加密),利用低频(20KHz~80KHz)载波方式将时间信号以无线电长波发播出去。

电波钟表通过内置微型无线电接收系统接受该低频无线电时码信号,由专用集成芯片进行时码信号解调,再由计时装置内设的控制机构自动调节钟表的计时。

通过这样一个技术过程,使得所有接收该标准时间信号的钟表(或其他计时装置)都与标准时间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保持高度同步,进而全部电波钟表显示严格一致的时间。

电子钟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电生磁、磁生电”的物理现象设计而成。

即由电能转换为磁能,再由磁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时分针运转,达到计时目的。

电子表的元件结构电子表元件结构说明:一、电池是电子手表的能源装置。

它给集成电路、步进电机的工作提供电能。

二、石英谐振器(也称石英振子)是电子手表的振荡系统。

它与集成电路组成石英振荡器,产生稳定度高的电信号,作为石英电子手表的时间基准。

振荡频率一般为32768Hz。

三、集成电路是将石英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信号,经过挫形,变成方波,再通过分频电路使高频电信号降到0. 5Hz(周期为2s)的准确信号,然后通过窄脉冲形成电路和驱动电路,形成时间间隔为Is的双向脉冲输出。

用它来驱动步进电机。

四、步进电机是石英电子手表的能量转换机构,它将由集成电路输入的电能转换成磁能,再将磁能转换成机械能来推动轮系转动。

步进电机通常是在双向脉冲的驱动下,进行步进运动的。

石英瑞士手表振荡器每1s发出一个驱动脉冲,转子转动1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控制授时技术(RCT)CT发射机及接收机技术原理、RCT编码技术以及RCT技术目前在各国的应用情况。

给关键词:无线控制授时 BPC WWCB MSF DFC JJY RCT 1C情况正确的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微处理器在家用电器、工业产品中的日益普及,许多产品中嵌入了时间处理、显示模块。

目前多数产品中的时钟源由晶体振荡产生比较精确的时间。

但是在许多场合,由于晶体振荡需要电源供给,在掉电或更换电池时,原有时间会丢失,系统时间被复位,此时必须依照广播、电视或电话公司提供的标准时间手工重新校对;另外在跨时区旅行时,也需要重新校对时间。

这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

目前随着RCT技术的应用,使得需要标准时间的系统通过内嵌微型RCT接收装置自动设置标准时间,时间精度一般为秒级且与国家标准时间同步、无需手工调整。

从而实现了计时装置计量时间和显示时间的精确性(与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同步)、统一性(所有接收该时间信号的计时装置都显示同一时间)。

在RCT技术广泛应用之前,也有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标准时间的装置,但由于其电路复杂、成本高昂而没有得到普及。

在北美及欧洲,由于RCT技术的普及,使得市场对具有自动接收时间功能的钟表及其它计时装置产生了很高的需求。

不同的国家使用了不同的时间编码格式和发射频率。

表1给出了目前已发射长波授时信号的几个主要国家的时间编码标准及其使用频率。

表1 各国RCT技术使用的时间编码及发射频率国家名时间编码标准发射基站地点使用的频率发射功率接收半径中国BPC陕西西安68.6kHz100kW2000km美国WWVBFort Collins60kHz50kW2000km英国MSFRugby60kHz251200km 德国DFCFrankfurt77.5kHz50kW1500km日本JJY40JJY60本州福岛九州富网40kHz60kHz50kW50kW1000km1000km①中国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BPC。

目前该长波授时的时间编码还未正式公开,其专利由西安高华实业有限公司持有。

同时该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台长波授时电波钟的开发者。

②美国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WWVB,发射基站位于Colorado州的FortCollins。

由于美国只建有一个长波授时的发射站,因而在距离发射站较远的地区信号较弱,对接收芯片的灵敏度要求比较高。

③英国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MSF,发射基站位于Teddington的Rugby。

由于英国本土面积较小,一个长波授时发射站就可以覆盖英伦三岛,时间编码信号较强,对接收芯片的灵敏度要求不高。

④德国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DCF,与MSF类似。

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就在Frankfurt建立了长波授时中心。

德国国土面积较小,且DFC的长波授时信号发射站功率很强,是RCT技术中对接收芯片的灵敏度要求最低的,因而比较容易开发。

⑤日本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JJY。

由于日本地形狭长,在本洲福岛的40kHz(JJY40)发射机不能覆盖日本全国。

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于2001年10月在九州富冈新建了60kHz的授时发射站(JJY60)。

[!--empirenews.page--]图2 MSF授时信号编码格式2RCT的技术原理无线控制授时系统由时间编码信号的长波授时发射台及其接收装置共同组成。

最初的无线授时系统(包括短波授时和长波授时)只应用于军事目的,现已转为民用。

2.1无线控制授时系统的授时信号发送原理RCT系统授时信号发送装置的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首先,通过在标准授时中心内的铯(或铷)原子钟产生标准时间。

例如,铯原进行分频产生实时的标准时间信息,如年、月、日、时、分、秒、毫秒、微秒等。

然后将标准时间信号传送给时间编码发生器编码,编码后的时间信号通过调制器调制到长波载波信号(40kHz~80kHz)上,经过功率放大器将信号沿传输线传送到天线塔发射出去。

由于授时信号属于长波信号,以地波形式沿地球表面传播。

2.2RCT技术系统授时信号的接收原理RCT接收机通过内置微型无线接收系统接收长波时间编码信号,由专用芯片(ASIC)对其进行解调,获得解调后的时间编码信号,然后由接收装置内的显示电路将标准时间显示在LED或LCD上,或由此标准时间控制其它装置(如机械式走时钟表)。

通过RCT技术,使得所有接收该标准时间编码信号的接收计时装置都可以与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同步,确保了时间的准确性。

通常授时信号的接收装置主要由RCT专用接收芯片、接收天线及外围器件构成,其中RCT专用接收芯片是整个接收系统的核心。

目前RCT专用接收芯片的制造商及其产品如表2所示。

表2 RCT专用接收芯片制造商芯片型号特点HKW (C-MAX)UE6002/UE6005市场占有率较高,灵敏度较高,可以提供开发方案和实验仪器。

目前,UE6002已停产。

ATMEL(TEMIC)T4225B/T4226B/T4227市场占有率较高,低耗,外围器件较多。

目前T4225B已停产。

T4227与前面的型号在设计上较大差别。

MAS-OYMAS1016/MAS1016B3/MAS1016/MAS9078低功耗,外围元件较少,可偌002/T4225B,最新设计的型号具有较高接收灵敏度。

MEGAXESSAK2124市场占有率较低,知名度不够高INTEGRALNT6320与UE6002兼容,价格较低SANYOLA1650/LA1651仅应用于JJY编码方式注:虽然UE6005与T4227商标和芯片名称不同,但实际上设计使用的是同一芯片。

RCT专用接收芯片内部包括输入信号放大器、调谐放大器、自动增益电路、滤波器、解调器等。

它通过接收天线接收授时中心发射的实时授时信号,由于信号较弱,在RCT专用接收芯片内要经过信号放大器对小信号进行放大,然后输出到调谐放大器进行选频放大、滤波。

滤波后的信号由解调器进行信号解调,从载波中提取基带时间编码信号,最后输出到外部显示。

2.3以MSF为例介绍RCT技术的编码格式[!--empirenews.page--]在40kHz~60kHz的载波频段上,没有足够的带宽调制语音信号,它所发送的只是一系列二进制代码。

通常这些二进制代码的时间宽度表示了实际的标准时间值,它需[1][2]下一页要一分钟时间将一个完整的标准时间编码帧发送完毕。

这意味着,当你首次使用具备RCT功能的接收装置时,加电后至少需要1min才能完成时间校准。

时间校准的快慢主要依赖于接收信号的强度以及RCT接收装置的设计水平。

一旦RCT接收装置与标准时间同步后,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再对RCT授时信号进行解码,某些对时间精度要求不高的计时装置每天只对RCT授时信号解码一次或几次。

校准通常在夜晚进行,因为夜晚时的授时信号强度比白天强。

在两次时间校准过程中,仍然使用晶体振荡器维持准确的时间(晶体振荡器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NationalPhysicalLaboratory)负责维护。

有效发射功率为25kw,使用全向天线。

信号强度在距发射站100km处大于10mV/m。

MSF授时信号的编码格式如图2所示。

射频信号采用ASK调制方式:一个完整的时间帧长为一分钟,每一帧的实际含义参见图2。

一帧分为60个时间片段,每每帧开始的标记,用于帧同步。

在表示时间数值的片段中,Ci的数值由对应时间片段的负脉冲宽度决定。

当负脉冲宽度为100ms时,Ci=0。

当负脉冲宽度为200ms时,Ci=1。

例如,表示年的子帧由时间片段C17~C24组成、表示分钟的子帧由时间片段C45~C51组成。

各片段Ci的权值Wi如图2所示。

例如表示年的C17的权值W17=80。

由图2可知年的数值为。

同理,月的数值为,其它时间数值类同。

图2所给的×2+1×1=93,表示1993年。

同理,月的数值M=0×10+0×8+0×4+1×2+1×1=3,表示3月。

3RCT接收机的软硬件实现3.1RCT接收机的硬件构成原理笔者使用C-MAX的UE6005和NECuPD789418接收长波授时信号并将其显示在LCD上,硬件实现框如图3所示。

3.2RCT接收机的软件流程RCT授时信号接收装置的软件实现流程如图4所示。

解码芯片UE6005由微处理器发出的控制信号PON控制,当PON=0时,UE6005处于工作状态,接收并解调授时信号,然后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控[!--empirenews.page--] 制LCD显示解码后的标准时间;当PON=1时,UE6005处于非工作状态,系统时SF信号发生器中设置标准时间并发送模拟的标准时间授时信号,通过比较信号发生器(时钟源)面板的时间显示与RCT接收机的LCD时间显示,可以确认RCT接收机与信号发对比数据。

表3 试验数据信号发生器(时钟源)面板时间显示RCT接收机LCD显示时间07:30:58 Fri 18 Jan 2003 MSF602003.01.18 07:30:5812:01:01 Mon 23 Dec 2002MSF602002.12.23 12:01:011986年,第一只商业用途的RCT钟表诞生于欧洲。

除德国Frankfurt外,法国也建造了类似的授时长波发射台,信号覆盖了整个欧洲大陆,从而为整个欧洲RCT钟表市场的成熟创造了先决条件。

目前RCT钟表在欧洲钟表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近40%。

相对于传统计时装置,使用RCT技术的计时装置有许多优点:与标准时间保持同步、走时可以精确到秒级、无需对时、加电后片刻即可自动校准为标准时间。

具备RCT功能的钟表仅比传统钟表贵几美元。

使用RCT技术的计时装置除应用于人们的一般日常生活外,还可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国防、自控、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总之RCT技术的应用可为现代社会提供标准、统一的时间技术支撑。

中国国家授时中心1994年完成RCT授时长波发射台的可行性论证,1999年建成每天可工作5小时的试验台(100kW全固态发射机,发射频率68.5kHz);2000年完成试播和部分外场测试,RCT钟表样机问世。

中国电波钟控制时间信号协议,即BPC码,已从2002年4月25日起正式发射。

可以预计在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