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高考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梳理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复习:哲学生活政治主观题必备考点

高二政治复习:哲学生活政治主观题必备考点

高二政治复习:哲学生活政治主观题必备考点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认识发展理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三、唯物辩证法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永恒性、实质、方向和道路、状态)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普遍性、特殊性、普特关系、主次矛盾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原理)4、辩证否定观5、创新的社会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人民群众观点五、人生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客观依据、社会历史性)3、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客观条件、根本条件和主观条件)政治生活主观性试题重要考点1、政府(性质、职能、宗旨、基本原则、依法行政)2、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3、中国共产党(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4、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5、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和基本内容)6、人民代表大会制(选择题)。

高考政治客观与主观试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政治客观与主观试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政治客观与主观试题的解题方法一、组合拳——各类题型解题方法汇总:(一)解所有的题(客观与主观题)都应遵循的方法。

1、规范的审题思路:(1)原则:细心、耐心、认真、审慎。

(2)过程:五部曲一看。

看哪里?设问,怎么样看?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二抓。

抓什么?怎样抓?有哪四个常用方法是什么?抓关键词;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号法。

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1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同时也看到,我国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具体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上讲,就是要坚持首尾法排除B和D,在尾抓“突破体制性障碍”得出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平等发展C.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利用D.股份合作制作为公有制主要的实现形式20XX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正式执行。

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发出通知,明确要求救助管理站所在地财政部门必须把救助管理站机构经费和专项救助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对于一些地方救助任务重、同级财政部门安排经费有困难的,由省级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

材料说明词语频率法A。

A.国家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使国家的职能得以实现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C.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D.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20XX年4月8日,长虹公司宣告:长虹“精显王”背投彩电全线降价,平均降幅25%,最高降幅40%。

霎时间,中国高端彩电市场硝烟四起。

1999年前,索尼、东芝等合资名牌垄断了中国背投市场,由于图像模糊、屏幕闪烁,总销量仅几万台。

20XX年,长虹推出图像清晰、稳定的“精显王”,使背投市场迅速启动,年销量50万台。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解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解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解析高考政治客观题答题方法解析方法一:客观题设问归类梳理——举一反三〝是什么〞类型。

通常包括现象题和表达题:现象题即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文明现象或政治现象。

首先,对资料停止片面剖析,全体掌握;其次:在文字资料中找出所包括的全部经济、政治或文明效果;最后,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直接概括,不用引入观念,不用停止剖析。

表达题即资料表达了×××原理(原那么)、观念、道理等。

首先,要留意一个资料表达多个原理,要从多角度回答;其次,多个资料表达一个原理,找共同点;最后,留意答题格式,以及原理加资料中的作法(即如何表达)。

〝为什么〞类型。

通常包括缘由、重要性、必要性及意义:缘由题即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说明理由。

首先,答案各要点必需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关系;其次,答题格式即客观偶然性加意义(重要性)。

意义题即剖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明意义。

其中经济意义包括:依据不同主体定要点(从对国度、对企业、对居民/消费者等);依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同环节定要点如:基本性质:稳固私有制主体位置、发扬社会主义优越性、完成共同富有、树立谐和社会、完成片面树立小康社会的目的等;政治意义:对党、对政府、对公民、对社会热点、对国际;文明意义:弘扬民族文明,培育民族肉体等。

措施题即我们应怎样做,请你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首先,从资料中找方法,资料出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资料是环境污染等,其反向就是增强环保、合理应用资源);假设资料中出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其次,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再次,从以后政策中找方法(党代会、两会等提出的严重措施)。

〝看法、看法、评价〞类型。

谈谈对××观念或对上述资料(现象)的看法等。

政治高二必修知识点哲学

政治高二必修知识点哲学

政治高二必修知识点哲学
(物质、意识;客观、主观;唯物、唯心)
★原理和方法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分析说明在现代化建设中(西部大开发、大型工程的修建、新农村建设等)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防治污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原因及意义。

分析说明各类大型自然灾害(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及对人类的危害体现的哲理及对人们的启示。

高考政治主客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客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客观性试题解题技巧作者:王立新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0年第08期同学们在复习备考阶段如果能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往往在考试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解题顺序上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在答案叙述上尽量采用条理化、规范化的方法等。

下面笔者着重介绍一下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一、客观性试题1细审题干,确定题目的规定性。

做好高考政治选择题的首要工作在于细审题干,审清题干的含义及特殊规定。

因此,一要读懂题于的基本意思,准确把握题于的中心思想;二要确定题目的规定性,明确题目要求和解题方向。

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确定题目的规定性,明确题目要求和解题方向。

题目的规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内容上的规定,如“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或其中的某一板块,甚至细致到某一知识点;(2)层次上的规定,如“说明”、“表明”等;(3)数量上的规定,如“两种表现”、“三种形式”等;(4)性质上的规定,如“正确的”、“不正确的”等;(5)逻辑上的规定,如“目的”、“原因”、“条件”等。

因此,在审题时,最好在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下面做个标记。

2审清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

高考政治选择题的题肢,有的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我们要审清题肢,对各个选项进行具体分析、反复推敲,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

为此,一要分析题肢本身表述是否正确。

分析题肢本身表述是否正确的方法如下(要求逆向选择的题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多为错误选项:(1)表述错误,如“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职能”;(2)自相矛盾,如“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少数人统治的专制制度”;(3)以偏概全,如“矛盾的统一性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误为因果,如“商品经济是私有制出现的前提”;(5)观点绝对化,如“现代各国都是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

二要分析题肢与题干的要求是否有关。

客观实在性与客观存在性的关系

客观实在性与客观存在性的关系

客观实在性与客观存在性的关系客观实在性与客观存在性的关系关于客观实在性与客观存在性同学们认识不同,在学术界也争论不休,我在这⾥给同学们提供不同的观点,以引起同学们的讨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书中对杜林的“存在”观进⾏了深⼊的批判:⼀、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统⼀于存在的折衷主义或⼆元论,论述了世界统⼀于物质这⼀唯物主义原理 杜林认为,因为⼈的思维是统⼀的,所以现实世界才是统⼀的。

在世界统⼀于什么这个问题上,杜林玩弄了⼀个折衷主义⼿法,提出“世界统⼀于存在”。

杜林所说的“存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的“存在”,含义是不同的。

我们所说的“存在”,是指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与“⾃然界”、“物质”等,是同⼀系列的概念。

⽽杜林所说的“存在”,是⼗分含混的,它的含义相当于“有”这个概念。

按照杜林的说法,“精神”、“上帝”都是“存在”的。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只有这个科学命题,才真正揭⽰出问题的本质:世界上的现象⽆论多么千差万别,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统⼀性,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都是不依⼈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应该怎样看待我们⼈类⾃⼰的主观性⼀般的哲学常识表明,⼈是由⾃然界进化⽽来,并且⼈是⾃然界所进化的最⾼物质形态。

⽽主观、思维、意识和精神等这些因素⼜是⼈所特有的,⼈所以成为⼈,所以成为⾃然界的最⾼物质形态,就因为⼈有这些因素。

因此,客观的⾃然界在它的最⾼物质形态中产⽣了主观性,主观性也就同时成为⾃然界的最⾼存在。

这个最⾼存在同样是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任何⼈的意志⽽转移地存在。

因此,主观是最⾼形式的客观。

纵观⾃然界的所有事物及其发展,难道⼈类所特有的主观性不是客观存在着的吗?虽然它是⼈类这种物质所专门产⽣的⼀种奇特功能,但它不也同磁⽯具有吸引和排斥的性质⼀样,是客观地存在着吗?因此,否认主观性不具有客观性是不合理的,并且,因为主观性是最⾼的物质存在---⼈所产⽣的特殊性质,所以它还是⾃然界中最⾼形式的客观存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总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总结

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原理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原理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要点归纳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要点归纳1、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1、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P17-18)(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2、公民如何更好地行使选举权?(P18)(1)要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和能力。

(3)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p22)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高二政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知识点

高二政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知识点

高二政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知识点
高二政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知识点
所谓实际,包括事物的状况、属性和规律。

以上是第一课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知识点,请同学们认真学习。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原理:(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科学的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对于青年学来说,就是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就要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用知识点,人教版[来源:学优高考网22528]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用知识点,人教版[来源:学优高考网22528]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用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世界具有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②既要发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

①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人能够在理解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意识观: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理解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来说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理解论实践观: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 实践是理解的基础。

①实践是理解的来源。

②实践是理解发展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理解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理解的目的和归宿。

(理解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观:1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准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都是具体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准确对待错误。

2 ①理解具有反复性。

②理解具有无限性。

③理解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理解、从理解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实践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理解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辩证法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高中政治知识点客观题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客观题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客观题总结政治是一门涉及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国家政策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学科。

作为高中学生,了解政治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政治运行的机制,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本文将对高中政治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政治学理论、国家机构与职能、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理论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一门学科,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运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政治学理论知识,包括国家观、政权观、政治制度观等。

国家观是指对国家性质、作用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国家,国家的性质是什么,国家的作用是什么,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

政权观是指对政治权力的性质、来源以及运行方式的认识。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政权的性质是什么,政权的来源是什么,政权的运行方式是怎样的等问题。

政治制度观是指对政治制度的性质、作用以及运行方式的认识。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性质是什么,政治制度的作用是什么,政治制度的运行方式是怎样的等问题。

国家机构与职能国家机构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机构,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等。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

国家元首是指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团、国家主席团成员等。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职权范围和职责。

国家权力机关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和职责,以及各个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政府领导下的行政职能机关,包括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部委等。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能职责和运行方式。

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

人教版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难点问题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难点问题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难点问题分析1.“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是怎样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复写、摄影、反映)的客观实在。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X畴。

客观实在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概念,它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特性,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

而“客观实在”不包括任何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2.怎样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学生的抽象思维程度不高,根本不知道哲学物质概念下定义的思路,不知道应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去规定物质的定义。

对于这一难点应从以下四点突破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第二,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不容混淆。

前者指的是存在于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具体形态中的共同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后者则是前者的具体表现,除了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自己个别的特性。

第三,哲学的物质概念既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同时又要认识到它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这两面缺一不可。

3、意识的作用(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能动认识世界:A指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原因: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具有目的和动机);第二意识具有计划性(之前会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或步骤);第三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复制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主观的世界);第四自觉选择性(人意识的对象主要依据人的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在实践中主动观察反映对象)。

C,“意识能够能动认识世界”要有正确认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混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混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混知识点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
从学生角度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难
知识较为抽象,超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范围,学生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另一个视角解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本质。
2通过图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换视角解读:牛伯、小马、鼠弟对河水深浅观的意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确意识观世界
D正确意识观世界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左边图片的对比中,我们发现西方人的神长得像西方人,东方人的神长得像东方人,说明神的形象是以当地人的外貌特征为原型的,不能脱离客观存在。右边的画鬼从何处取材,也可以看出鬼的爪子不是凭空想象,是从鸡爪中取材,加以夸大歪曲,所以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脱离不了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教师姓名
蒲晓莉
单位名称
巴州第二中学
填写时间
2021年8月2021
学科
政治
年级/册
高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难点名称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此知识点中既要要注意区分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还要理解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一定的难度。

高三政治哲学归纳

高三政治哲学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主观题)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材料……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材料……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如材料……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如材料……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如材料……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材料……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如材料……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如材料……三、(唯物)辩证法A、联系的观点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材料……2、联系是客观的。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如材料……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如材料……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如材料……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高考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梳理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客观实在的内涵
客观实在是哲学名词。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它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即物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客观实在的范畴是客观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列宁曾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了唯物论,以实践融入其中,使哲学不再只是哲学思辨,也避免了二律背反;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概括了万事万物的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把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感觉所感知的客观实在性叫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客观存在的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客观存在是主观精神的认知对象,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强调是确实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具有真实性。

客观存在的范畴不仅包括物质具体形态,而且包括意识现象(如他人的思想相对于自己而言就是“客观存在”)
主观精神的认识能力把存在作为认识对象,这就构成了互为对象
的依存关系。

因此,和主观认识行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存在就是客观存在,存在包括物质与精神两种存在,唯有主观要符合客观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主观存在的内涵
主观存在,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理解为意识,但是特指自己的意识(他人的意识相对于自己而言就是客观存在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它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即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是人类以共同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基础结成的社会中同语言一起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它是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而实现的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点。

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发挥着调节、控制、指导的作用,它不仅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在阶级社会中还会带有阶级性色彩。

这后一句话反映了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必然联系性。

从广义方面来理解,‘意识’是指与物质相对的活动的结果,用作名词,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哲学中常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这‘意识’是精神的东西,‘意识’与‘心理’是相通的,但二者内涵不完全相同。

从狭义方面来理解,‘意识’是指人的认识活动,用作动词,如‘意识到’,所谓‘意识到’也就是‘认识到’。

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就是指的‘意识到’,即人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认识形式,也是一种反映形式。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三者关系
1.范畴:
客观实在是一切意识之外的客观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存在的范围比较大,不仅仅纯粹指客观范畴,也可以包括意识等主观范畴。

客观实在全包含于客观存在中。

主观存在是指意识,是指人的主观世界。

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都不存在交集。

2.性质不同:
客观实在是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他人的意识)。

主观存在是纯主观、精神领域的,即自己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