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姓名:贾晓霖学号:201000140032班级:生科10.1同组人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摘要: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
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前言: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
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
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一、实验目的1.1学会正确的配置高氏I号培养基1.2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二、实验材料1、菌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glaucus).2、试剂:高式I号培养基200ml、二甲苯、香柏油3、仪器和其他用具: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分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 试纸,棉塞,牛皮纸,记号笔,载玻片,盖玻片(3包 10个/包),培养皿(1包 10个/包),移液管,接种环,镊子2把三、实验方法一、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和溶解。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常见几种霉菌的菌丝形态2、学会霉菌浸片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菌丝观察不能用水作介质制片,因为菌丝会因渗透作用而膨胀,目前,霉菌制片时最理想的介质是乳酸苯酚油。
制片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作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浸片除有一定染色效果外,细胞不变形,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霉菌和放线菌相似,由于其菌丝较粗,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的表面和培养基背面往往呈现不同的颜色。
霉菌菌落中,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位于边缘的则年幼。
三、实验器材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和毛霉(Mucor sp.)的马铃薯培养基斜面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滤纸、接种钩、酒精灯、、大头针、玻璃纸、镊子、刀片四、方法与步骤1、制作霉菌浸片观察于清洁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取生长好的霉菌平板,用两根大头针小心挑取含少量孢子的菌丝少许,并在乳酚棉蓝液上摊开,小心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用低、高倍镜观察。
对于根霉和毛霉的培养物,可轻轻打开培养皿,将皿盖(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直接观察,或将皿底(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皿边缘的菌丝。
2、载玻片观察法(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灭菌后备用。
图14-1 载玻片培养示意图1 平皿2 U型玻璃棒3 载玻片4 培养物5 盖玻片6 滤纸(2)在上述载玻片的一边滴加融化的马铃薯培养基,点种孢子,并将盖玻片盖与其上,要求中央的培养基直径不大于0.5cm,盖、载玻片间距离不高于0.1mm。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大类微生物群体类微生物
二、基本原理
区分和鉴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不外乎包括群体形 态和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而在一般条件下,特别 是在菌种筛选和菌种辨别等方面,多半首先采用观察 群体形态基本特征的方法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这种 方法简便快速,应用非常广泛。
四、实验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性
大肠 杆菌
干湿
啤酒 酵母
放线菌
曲霉
根霉
青霉
厚薄
松紧
大小 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征
细菌
酵母
霉菌
放线菌
干湿 厚薄 松紧 大小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
干燥或较干燥
透明或 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松
松
小而突起或 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很紧 小而紧密
较紧
大而疏松或 大而致密
青霉(Penicillium Sp.)
菌丝较粗壮,形成的 菌落较疏松,呈绒毛 状、絮状或蜘蛛状, 菌落大。
曲霉(Aspergillus Sp.)
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 菌,菌落生长较快,结构 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 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 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根霉(Phizopus Sp.)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uisiae)
大多数酵母菌的 菌落特征与细菌 相似,但比细菌 菌落大而厚,菌 落表面光滑、湿 润、粘稠,容易 挑起,菌落质地 均匀,正反面和 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均一,菌 落多为乳白色。
放线菌5406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实验五___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a.形态观察: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态观察: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态观察 通常比常见细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通常比常见细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大多数 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 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殖;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b.死活鉴定:美蓝是一种无毒的染料,它的氧 b.死活鉴定:美蓝是一种无毒的染料, 死活鉴定 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 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 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 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 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 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 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 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 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成蓝色或淡蓝色。 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成蓝色或淡蓝色。
实验五
放线菌、 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 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初步了解放线菌、 特征。 特征。
简述放线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简述放线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放线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其菌落形态特征通常呈现出长而曲折的线状形态。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呈现出类似细长的线状形态,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菌丝状或星状的形状。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会形成一种坚硬的外壳,类似于霉菌的孢子。
有些放线菌的菌落表面会分泌出一种黏液,使得菌落显得湿滑。
霉菌是一种真菌生物,其菌落形态特征通常呈现出毛状或粉状的形态。
霉菌的菌落通常比较松散,呈现出一种毛状或粉末状的外观。
霉菌的菌落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有时呈现出花状或星状的形状。
霉菌的菌落表面常常是光滑或粗糙不均匀的。
综上所述,放线菌的菌落呈线状、菌丝状或星状,菌落较硬、有时表面黏液;霉菌的菌落呈毛状或粉状,菌落松散、不规则、有时表面粗糙。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共26张PPT)

、乳酸石
炭酸溶液
、载片及盖
片、显
微
示(一无)霉隔菌菌菌丝落、特假征根的、观匍察匐枝镜、孢、子囊接梗、种孢子环囊 、接种针、酒精灯、蒸馏水等。
实验内容(放线菌)
(一)菌落形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边缘,以及 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 况。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况。
(二)其他物品 (三)孢子形状的观察(印片染色法)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况。 高倍镜(400×)下观察灰色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的孢子及孢子丝。
图2-100为根霉属的接合孢子
%美蓝染液 实 验 二
孢子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及囊轴。
灰色 链霉菌
印片法或 直接观察法
个体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三)描述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菌落 的颜色及特征
与培养
微生物 名称
大小
表面 形状
菌丝 颜色
孢子 颜色
菌丝 高矮
生长 密度
基 结合程
嗅 味
度
黑根霉
产黄青霉
黄曲霉
(四) 绘制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个体 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微生物名称
菌丝结构(及分化结构)
无性孢子
黑根霉(糖化酶、 示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
酿酒)
孢子囊梗、孢子囊
产黄青霉(青霉素 示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其
)
分枝方式、小梗
黄曲霉(蛋白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有隔菌丝、足细胞、顶囊、
制酱油)
分生孢子梗及小梗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

菌落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 表面光滑、凸起、湿润 , 直径 2 ~ 3mm 。
灰黑色至黑色 , 有光泽 , 常有浅色 ( 非白色 ) 的边缘 ,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 沉淀 ), 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 卵磷脂环 ) 。
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
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 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 , 其他外观基本相同。
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 , 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 质地较干燥。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本培养基用于直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 18-24 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 18-24 小时。
有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但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大肠杆菌在海博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
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典型菌落为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直径为 2-3mm 或更大。
(DC)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琼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7.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在制片方法上有何特点? 8.总结在显微镜下看到青霉、黄曲霉和黑根霉在以下各方 面的异同: (1) 菌丝有隔或无隔 (2) 无性繁殖的方式 (3) 有性繁殖的方式
内容: 1.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
形态。 2.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4.曲霉、青霉、根霉形态观察。
二、材料和用具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 酿酒酵母、灰色链霉菌、黑曲霉、 产黄青霉、根霉。
2.染液:乳酸石炭酸棉兰,吕氏美兰染液, 碘液,0.04%的中性红染色液,0.1%美蓝 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 镊子、接种环。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 观察菌落 1.注意细菌菌落的形状、高度、大小、颜色、
是否湿润、光泽、透明度、边缘状况。
2.观察酵母菌菌落表面湿润或干燥,有无光 泽、隆起形状、边缘的整齐度、大小、颜 色等。
3.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 边缘,以及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4.观察青毒、曲霉、根霉平板中的菌落,描 述其菌落特征。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 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颜色和菌落表面等 状况。并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菌落进行 比较。
菌落特征
形态:点状、圆形、丝状、不规则、 假根状、纺锤形
隆起:扁平、拱起、凸透镜状、枕状、 脐突状
边缘:完整、波纹、裂中状、噬蚀状、 丝状、卷曲
(二) 放线菌形态特征的观察 用镊子取放线菌时要注意力度,太轻不宜取 下,太重则会损环菌丝形态。
(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注意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于观 察死亡细胞。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菌落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及群体特征放线菌形态观察

简单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原理、操作步 骤
第二章 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
第四节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群体特征
耳聋
大多腐生、异养 有一定危害性
放线菌病
脱发
马铃薯疮痂病
有机肥料
用途广
放 线 菌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 陆生性较强的革兰阳性原核微生物。(单细胞、 多核分枝丝状) 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呈微碱性 的土壤中。 放线菌产生土腥味素(geosmin)。
孢子丝的形态以及排列方式 是放线菌的重要分类特征。
直 单生
孢子丝形态
分类
波曲 螺旋 松、紧 大、小 左、右
孢子丝
排列方式
丛生 轮生
互生
放线菌孢子丝类型:
直丝 丛生 弯曲 丛生
弯曲 丛生
直丝 单轮生
钩状
紧螺旋
松螺旋
螺旋单级轮生
直丝 二级 轮生
螺旋二级轮生
二 放线菌的繁殖(无性繁殖)
菌丝断裂
无性繁殖
无性孢子
分生孢子
孢囊孢子
孢子:孢子丝繁殖器官
(3)成熟孢子
(1)孢子丝中形成横隔
(2)沿横隔断裂形成孢子
分生孢子形成 横隔断裂形成分生孢子的过程
孢子囊孢子繁 殖
孢子囊形成初期
成熟孢子囊
孢子囊 继续生长
孢子囊形成过程
链霉菌菌丝和孢子
三 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典型类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菌丝
许多交织在一起 的纤细菌体
菌丝的 分类: 孢子丝
1-1.4µ m
气生菌丝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霉菌的群落特征(2)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形态(3)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是由许多较之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
在超市的条件下,霉菌可以生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单个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霉菌其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成为有隔菌丝。
有点霉菌,其菌丝没有横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其疏松程度不等,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横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大,而且孢子容易飞散,如将菌丝体制与水中易变形,故观察时用浸片法将其置于乳酸石碳酸棉溶液中、菌丝和孢子染成蓝色,保持菌丝体圆形,使细胞不易干燥,并有杀菌作用。
三、实验材料:(1)菌种: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2)时间和溶液:乳酸石炭酸棉溶液(3)仪器和其他物品:显微镜、接种环、载片、擦镜纸等四、实验内容:产黄青霉:顶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黄曲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黑根霉:假根匍匐枝孢子顶囊孢子囊舟孢子囊孢子囊孢子五、实验结果:六、讨论(1)霉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孢子各有几种?无性繁殖——无形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有性繁殖——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2)细菌、放线菌、霉菌菌落特征如何识别?。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和掌握放线、霉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特征。
■ 2. 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兰氏阳性细苗.以链霉属为例: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细(V4pm,与细菌相似)0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
当其施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挂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或称二级菌丝)。
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他子丝(spore-bearing mycelium),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砲子(conidia, spore)。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抱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钩状、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 放线菌的抱子有球形、椭圜、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苗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观察放线菌重要轮对奏形霉菌常是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附着:休眠:延伸:捕食线虫:假根.吸器附着胞、附着枝菌核、菌索匍匐枝菌环、菌网的几、子形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弛子.三、器材■ 1、上周菌落制片;■ 2、显微镜实验报告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砲子丝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 2、绘图并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1)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2)绘制曲霉、青根霉和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五、思考题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所观察的几种霉菌?2、在平皿培养微生物时,为何要将平板倒置?3、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4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时间:20 18年4月18日星期三第789节实验地点:13- 133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2. 实验原理放线菌原理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的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
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 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
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霉菌原理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容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 (a) 细胞不变形: (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c) 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 材料仪器1、菌种: 放线菌划线平板28C,3-5 天后培养物;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等斜面或平板划线菌种28C培养2~3 天。
实验五 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链霉菌),真菌(酵母、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2.真菌[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呈圆形、卵形、椭圆形或柠檬型。
各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大而厚,湿润光华,颜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似细菌落。
繁殖方式包含无性繁殖(芽殖或裂殖)与有性繁殖(形成子囊与子囊孢子)。
[2]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在细胞的一端初生小突起,如芽状,逐渐增大。
细胞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进入小突起,经细胞壁缢缩。
芽体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新个体。
若芽体不脱离母体而有继续生出新芽,而芽细胞聚集形成芽簇,芽簇细胞伸长呈丝状或藕节状,称做假菌丝。
[3]美兰染色法: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蓝色变成无色。
染色后,酵母活细胞无色,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4]酵母菌肝糖粒碘液染色:肝糖粒是酵母细胞的内含物,属于碳源及能源性贮藏物。
用碘液染色,菌体呈淡黄色,肝糖粒呈红褐色。
[5]霉菌:由菌丝体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宽度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制片时滴加乳酚油,防止干燥,可保持菌丝体原形。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异同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异同1细胞结构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2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滑,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 不易挑起3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咼;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咼。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肽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肽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原生质体(pr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
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
病原生物学意义严格地说,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菌。
革兰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指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保留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部分。
原生质体可分为质膜、细胞器、胞基质三部分。
4.大小比较细菌大小一般在0.5〜5卩m放线菌: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但是比较长。
酵母菌: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或5〜20微米。
霉菌: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长度最长。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构成,*简单的为杆状或具原始菌丝。
菌丝直径与杆状**差不多,大约1微米。
细胞壁化学构成中亦含原核生物所特有的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
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极少阴性。
有很多放线菌对抗酸性染色亦吴阳性反应,像诺卡氏放线菌。
它与结核杆菌相比,假如脱色时间太长也可成为阴性,这是诺卡氏菌与结核杆菌的区分之一、放线菌菌丝细胞的结构与**基本相同。
依据菌丝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丝和孢子丝三种。
1. 营养菌丝又叫初级丝体或**菌丝体,匍匐生长于培育基内,重要生理功能是汲取营养物,故亦称基内菌丝。
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即使有也特别少;直径0.2—0.8微米,但长度差别很大,短的小于100微米,长的可达600微米以上;有的无色素,有的产生黄、橙、红、紫、蓝、绿、褐、黑等不同色素,若是水溶性的色素,还可透入培育基内,将培育基染上相应的颜色,假如是非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则使菌落吨呈现相应的颜色。
因此,色素是鉴定菌种的紧要依据。
2. 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体。
营养菌丝体发育到肯定时期,长出培育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
它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至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
在光学显微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约1—1.4微米,其长度则更悬殊。
直形或弯曲而分枝,有的产生色素。
3. 孢子丝当气生菌丝体发育到肯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名产孢丝或繁殖菌丝。
孢子丝的形状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菌种而异。
孢子丝的形状有直形、波曲和螺旋形之分。
螺旋状孢子丝的螺旋结构与长度均很稳定,螺旋数目、疏密程度、旋转方向等都是种的特征。
螺旋数目通常为5—10转,也有少至1个多至20个的;旋转方向多为逆时针,少数种是顺时针的。
孢子丝的排列方式,有的交替着生,有的丛生或轮生。
孢子丝从一点分出3个以上的孢子枝者,叫做轮生枝。
它有**轮生和二级轮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
(三)孢子形状的观察(印片染色法)
用盖片印片 载片上滴加0.1%美蓝染液 盖片 印片一面朝下盖在载片上 镜检
高倍镜(400×)下观察灰色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 的孢子及孢子丝。
实验内容
(四)插片法观察放线菌形态 特征
➢ 插片染色法:28℃插片培养 4—6d,轻轻取出盖玻片,载 片上滴加0.1%美蓝染液,盖 片有菌一面朝下盖在载片上, 镜检。
➢ 观察淡紫灰链霉菌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及孢子丝的卷曲状 况,及分生孢子的形状。
实验内容(霉菌)
(一)霉菌菌落特征的观察
1. 观察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平板中的菌 落,描述其菌落特征。
2. 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的高矮,生长密 度,孢子颜色和菌落表面等状况。
3. 将霉菌菌落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菌落进 行比较。
实验二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霉菌形态结构的 观察方法和制片方法。
2. 观察放线菌、霉菌的菌落特征、个体 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3. 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及 有性孢子的形态
放线菌的菌丝形态
链霉菌孢子丝形态
垂直
单轮 (无螺旋)
单轮 (有螺旋)
弯曲
丛生
松螺旋
观察黑根霉接合孢子。
图2-100为根霉属的接合孢子
实验报告内容
(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菌落特征。
微生物名称
大小
表面形状
含水程度
菌落颜色
透明度Hale Waihona Puke 与培养基 结合程度嗅味
灰色 链霉菌
正面: 反面:
(二)记录并绘制灰色链霉菌个体形态及生殖方 式图,标明气生菌丝、孢子丝及孢子的形态。
微生物名称 制片法
紧螺旋
松环, 初级螺旋,
钩状
双轮 (无螺旋)
双轮 (有螺旋)
实验材料
(一)菌种
灰色链霉菌。 黄曲霉、黑根霉 。
(二)其他物品
0.1%美蓝染液、乳酸石炭酸溶液、载片及盖片、 显微镜、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蒸馏水等。
实验内容(放线菌)
(一)菌落形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边缘, 以及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灰色 链霉菌
印片法或 直接观察法
个体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三)描述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菌落 的颜色及特征
与培养
微生物 名称
大小
表面 形状
菌丝 颜色
孢子 颜色
菌丝 高矮
生长 密度
基 结合程
嗅 味
度
黑根霉
产黄青霉
黄曲霉
(四) 绘制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个体 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微生物名称
菌丝结构(及分化结构)
无性孢子
黑根霉(糖化酶、 示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
酿酒)
孢子囊梗、孢子囊
产黄青霉(青霉素 示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其
)
分枝方式、小梗
黄曲霉(蛋白酶、 示有隔菌丝、足细胞、顶囊、
制酱油)
分生孢子梗及小梗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思考题
列表总结放线菌与细菌菌落的差异。
实验二 结束
请交报告!
利用平板插片法,可观察到较为清晰的分生孢子 穗,帚状分枝的层次状况及成串的分生孢子。
实验内容
2.黄曲霉
观察菌丝体有无横隔、足细胞,注意分生孢子 梗、顶囊、小梗及分生孢子着生状况及形状。
实验内容
3.黑根霉
观察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孢子囊梗、孢 子囊及孢囊孢子。孢子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 及囊轴。
实验内容
(二)制片观察
➢ 于洁净的载片中央,滴加一小滴乳酸石炭酸 (水)溶液,然后用接种钩从菌落边缘挑取 少许菌丝体置于其中,使其摊开,轻轻盖上 盖片(注意勿出现气泡),置于低倍镜、中倍 镜、高倍镜下观察。
实验内容
1.产黄青霉
观察菌丝体的分枝状况,有无横隔。分生孢子梗 及其分枝方式、小梗及分生孢子的形状。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 的紧密情况。
区别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的着生部位。
实验内容
(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丝和孢子丝自然生长的性状, 其中包括气生菌丝(较粗),基内菌丝(较 细)和孢子丝的形状。
注意放线菌菌丝直径的大小,孢子丝的形状。 哪种菌的孢子丝呈螺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