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吉虎《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别》。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感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主题。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 教学难点: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对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准备
3.1 教师准备:
熟悉《黄鹤楼送别》的背景和意境。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解释词语的dictionary。
3.2 学生准备:
预习《黄鹤楼送别》,了解诗歌的大意。
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和疑问。
第四章:教学过程
4.1 导入:
以图片或故事引入《黄鹤楼送别》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朗读与理解: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4.3 分析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4 应用与拓展: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送别诗。
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评价
5.1 评价标准: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检查学生的笔记和作业。
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
第六章:教学资源
6.1 文本资源:
《黄鹤楼送别》课前预习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课前预习教案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白板展现一张黄鹤楼的图片,在全班带领学生用五感感受黄鹤楼这个名胜古迹的文化魅力。接着,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曾经离别过亲人朋友,引导学生回忆下自己的经历,并欣赏一段描绘离别的歌曲或电影。
二、朗读原文
教师将带领全班朗读《黄鹤楼送别》的原文,帮助学生感受字句之间的律和句式结构,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
三、诗歌解读
1、词汇解析
教师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生僻或难词汇,比如“凤翥”、“驾”、“长亭”等,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词汇的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2、诗人生平
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崔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其成长经历、学识渊博和文学成就等,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提供参考。
3、诗歌形式
教师可以介绍诗歌的形式特点,如七绝、古风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风格。
4、情感表达
教师将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包括友情、离别、思乡、世事更迭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中情感表达的态度和看法。
四、互动教学
1、讨论环节
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诗歌理解和感悟,以此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2、朗诵环节
教师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以检验学生对诗歌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演能力。
五、巩固练习
1、填空题
教师将给学生一些针对《黄鹤楼送别》的填空题,来检验学生对于诗歌中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初识写作
教师将提供一个主题,让学生虚心尝试,尝试写一首与《黄鹤楼送别》风格相似的七绝诗,以在创作中加深对于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案
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案
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谈话导入,初识古诗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亲人啊,朋友啊,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和我们离别,回想一下,你送过谁?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每一次的送别都是那样的让人依依不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送别”有关的课文。
(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别
3、通过课前的阅读,你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
4、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登楼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的壮美景观,其中以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
5、读拓展阅读第160页
6、看到“黄鹤楼送别”这五个字,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古诗,自由轻声读
(2)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作到字正腔圆,正确停顿。
(3)李白的这首诗和他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一样,都是千古流传的好诗,那么像这样人人喜欢,人人称赞的诗,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脍炙人口(出示词语)
相机出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四、适度拓展
1、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文中的“知己”指谁?
2、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他们怎么会成为知己的呢?(教师讲解)
3、补充《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吾爱孟浩然,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教师朗读。
(2)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句: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
(3)课文中就有李白敬仰孟浩然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黄 鹤 楼 送 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别》的诗句。
(2)能够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诗句中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
(1)诗句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
(2)诗句中意象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黄鹤楼送别》的原文及其注释。
(2)与诗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练习题和测试题。
2. 学生准备:
(1)预习《黄鹤楼送别》原文。
(2)了解诗人李白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等。(2)简要介绍李白和友人的关系,以及这首诗的背景。
2. 朗读与理解:
(1)学生齐读《黄鹤楼送别》原文。
(2)教师逐句讲解诗句,解释生僻字和意象。
3. 讨论与感悟:
(1)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创作。
4. 应用与拓展:
(1)让学生运用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诗句来表达情感。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黄鹤楼送别》。
2. 写一篇关于诗句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收集其他李白诗作,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背景,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黄鹤楼送别》。(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对友情、离别的真挚情感。
(2)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的字词用法和句式结构。
2.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黄鹤楼送别》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准备诗歌解析的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黄鹤楼送别》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和《黄鹤楼送别》的背景。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鹤楼送别》,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用法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
(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黄鹤楼送别》,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讲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理解诗歌的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由读文章,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以及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自由背诵李白、孟浩然的古诗若干首。课件出示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
(3)李白赠与孟浩然的古诗《吾爱孟夫子》。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用上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1.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出示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按捺不住脍炙人口誉满天下浩浩荡荡永世不绝
2.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指名用上述词语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找出最能体现二人离别时心情的词语。小结出“依依惜别”。
《黄鹤楼送别》的教案
《黄鹤楼送别》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黄鹤楼送别》的背景,掌握作者李白及其诗歌的基本情况。通过解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黄鹤楼送别》,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黄鹤楼送别》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黄鹤楼送别》。
3.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3 课堂讲解
对诗歌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哲理。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
3.4 讨论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分享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诗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黄鹤楼送别》;
2. 写一篇关于《黄鹤楼送别》的感悟文章;
3. 推荐一首李白的其他诗歌,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意境。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
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一个二会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
3.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诗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读古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新词。
一.激发兴趣,揭题:
1.投影出示古诗:(1)自读。(2)指读正音。(3)齐读。
2.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指名试说)
说不好没关系,学了课文之后,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写了谁与谁在哪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_____评议_____再读
3.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四人一组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还有什么不懂的?
(2)派代表集体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练读自己最生疏的段落。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同桌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的,并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简介李白,孟浩然)
这首诗记录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
《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
【推荐】《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
《黄鹤楼送别》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主题文本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
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拟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进步言语表达才能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
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拟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
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指出课文特点。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然后交流一下。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
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之景
〔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设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讨论并板书:之情。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情感的好课文。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课前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查阅资料。初读课文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由于学生大多没有“送别”的经历,特别是没有“今日一别,难以再见”的体验,对“饮酒话别”、“目送吟诗”细节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不能正确把握,很难产生共鸣。同时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古诗文的能力,更是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
4.体会“文包诗”课文的特点。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悟,读中悟,悟中读。
3.养成诵读、积累古诗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2.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难点: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
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别》这首诗;
(2)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宽以待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 《黄鹤楼送别》这首诗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惜和宽以待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理解并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生字词、诗人简介等;
2. 准备《黄鹤楼送别》的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3.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朗读诗文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别》;
(2)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3. 讲解生字词
(1)教师讲解诗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理解;(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4. 翻译诗文
(1)教师给出《黄鹤楼送别》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2)学生自主翻译,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文中的友谊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感悟,培养珍惜友谊的品质。
6. 总结与拓展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3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这篇课文的知识与技能是让学生学会7个生字,认识两个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达到背诵的效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往今来,当我们面对离别的时候有谁能那么坦然呢昨天我们一起来到了黄鹤楼,和作者一起又经历了一次朋友间的离别,在暮春三月,李白却送走了挚友孟浩然,那情景历历在目,作者的那首诗仍在耳边回荡:(出示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歌曲《干杯,朋友》
1、听着听着,你感受到了什么
2、歌声唱出了朋友间深深的友情,浓浓的不舍,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现在喜欢用歌声来表达这种情感,而古人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对啊,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朋友间的友谊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昨天我们一起来到了黄鹤楼,和作者一起又经历了一次朋友间的离别,在暮春三月,李白却送走了挚友孟浩然,那情景历历在目,作者的那首诗仍在耳边回荡:(出示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齐读古诗
二、自学课文,感悟离情
自学要求:多么深情的诗啊,这是李白心灵的产儿,饱含着他对孟浩然的浓浓的情谊,文也如此,字里行间的丰满盈润,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的心去读一读每一个字,感受一下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的句子,多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也可以相互说一说。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烟雾迷蒙”“脍炙人口”等词语。
2、诗文对照,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李白与孟浩然难舍于黄鹤楼上,感受两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积累送别诗。
(二)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送别》
说说你从这首歌曲中听出了怎样的情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是呀,人一生中难免经历与亲人、朋友的离别,火车站、飞机场,每个人萦绕在心头的都是那浓浓的离愁。
古时候的文人雅士常常通过一首诗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你能想起哪些诗句呢?
其中有一首诗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这首诗)齐读。
(或:有一首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送别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喜欢,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脍炙人口”,解释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1300多年前,去感受两位大诗人浓浓的惜别之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离别之感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触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些标注。
2、检查生字词:配图片
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浩浩荡荡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令人敬仰誉满天下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依依惜别脍炙人口
仰望远眺凝视
饯行暂时友谊伫立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并在江边目送他登船远去。)
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
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黄鹤楼送别》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学会将古诗中的意境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珍惜时光的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离别的痛苦,学会珍惜眼前人。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背景和意义;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古诗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将古诗意境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黄鹤楼图片、诗人李白简介、诗文内容;
2. 教学资源:古诗文鉴赏手册;
3. 教学工具:白板、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黄鹤楼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的景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诗人李白,为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别》。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
4. 课堂讲解
讲解诗文背景,分析诗句意义,解答学生疑问。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等。
5.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离别之情,珍惜友谊和时光。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离别经历,谈谈对这首诗的感悟。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一、本课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暂时"、"凝视"说话。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本课时教学目标:
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本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
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
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依依惜别)
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2)配乐范读。
(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诗句: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4)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5)议:互相讨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课前准备
自古伤情多离别,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写下千古名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识读了生字新词,熟的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出示词语)谁来读一读老师出示的这组词语,(生读)评价:(齐读)生词读的不错,同学们看看能不能用老师标划的四个词语来说说《黄鹤楼送别》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评价:
三、精读感悟
1、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一对风流潇洒的诗人即将分别。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他们此时的心情?(指名答,板书:依依惜别)
评价:学习就要会思考,善于发现
过度:这份浓浓的情谊在黄鹤楼上升腾,在长江上弥漫,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再读课文,看看这依依惜别之情在哪些地方体现的最为集中,把那些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圈点标画出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读的非常的认真,体会写的也很好,接下来我们共同分享交流。
A、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预设:⑴从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他们之间的不舍
1
(2)从都有意不去触动感受到他们不想说。
评价语:他是多么舍不得孟浩然啊!(请你读出他们的不舍)相机范读你走进了李白的内心。(请你读出这份依依惜别之情)
预设引导:
师:老师感到很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别应该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可是他们两个怎么不说话了呢??
师:此时是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师:刚才同学们都抓住语句读出了不舍,但是这里还有一个令人耐人寻味的字,谁发现了?(藏)
师:他们藏的是什么?
生:依依惜别之情
师: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
生:不愿意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愿意让对方知道?
生:从有意
生:从一会儿一会儿
师: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真的观景?
生:拖延时间
师:是啊,离别是他们此刻最柔软的心弦,谁都不愿触动,唯有将这份离别之情深深的藏在心底!越藏越深!
师:这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谊!谁来读出这情谊?
过渡:终于,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请同学们,仔细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标划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你
的感受。
B、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预设:(1)从敬仰、誉满天下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尊重。
(2)李白用了六个您可已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尊重。
(3)兄长和老师
评价语:你走进了李白的内心。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
你在字斟句酌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你抓住了重点词语真正的读懂了李白。
你的眼睛真亮
你真像个小李白
你从人物的语言读进了人物的心理
朗读评价:(1)你的朗读,让我听到了浓浓的不舍之情。
(2)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此时的李白。
(3)你的朗读,是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幕
(4)我听到了淡淡的伤感
预设指导朗读:
创设情景导读:
1)生活中将失去一位良师,一位益友。一位兄长,一位知音,李白无比难过,
想到这里,他举起酒杯说:
2)劝君更尽一杯酒,帆船起航将不见故人,想起这些,李白举起酒杯说:
用李白的话说,孟浩然的人品令人敬仰,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两人虽
3
然相差二十几岁,却一见如故,结为知己。年轻的李白一直把孟浩然当做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尊称他为孟夫子。
过度:真是兰舟未发,已盼君归,面对友人的道白,故人的深情,孟浩然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C、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过渡: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评价:(1)抓住句子体会到了他们深深的友谊。
(2)你对古诗的理解很到位。
(3)你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过渡:两位大诗人,一对好知己,他们的话别是多么深情,他们的友谊又是何其深厚啊!就让我们分角色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吧!(自由练读,分角色读。)过渡:你还标画了哪些句子?
D、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预设:(1)从伫立凝视
(2)从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
创设情境导读:1、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而此时的李白却(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滚滚江水带着故人流向远方,而李白依然久久的站在那里,不忍离去,让我
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李白的不舍!(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过渡:作者本来写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却写了杨柳、沙鸥、白饭、蓝天、春水这些景物,我们把这种通过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称之为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是一种个很好的写作手法,同学们在之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
3、相见时难别亦难,此时此刻,李白孤独的伫立在江边,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齐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想同学们一定理解(懂得)了这首诗的意思,谁能说说?师: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想不想记在脑海里?(学生背诵)
四、布置作业
李白和孟浩然是我国古代诗坛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诗,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欣赏一下。
写字指导:暮
出示暮
师:暮字,上面是莫下面是日,字中两个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日写变长一些,下面的日要写的瘦长一些。
师:这就是读贴,和读书一样,看清看懂才能记牢。
师范写,先写草字头,下面的日要扁一些,中间一横要长,八要舒展开,下面的日要瘦长点。
师:拿出课本描红,注意坐端正,只有做得正才能写好字。
师:同学们描得很认真,而且按老师的要求一笔到位,写好字的第三步是临帖。一看而写三对照,一遍更比一遍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