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合集下载

总结城市地理学

总结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的内容: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的探究

4.城市问题的研究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是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在谢客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两者都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使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型较强。

两者的联系还是密切的。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吸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低于运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则西药以城市地理学的只是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的概念:(1)城市的狭义理解:只含市不含镇。

•(2)城市的广义理解:含市又含建制镇。

•(3)城镇的狭义理解:含市和建制镇。

•(4)城镇的广义理解:含市、建制镇且含集镇。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4)城镇具有上下水、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城市地理学思政

城市地理学思政

城市地理学思政

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发展规律。而思政,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的一门课程。将城市地理学与思政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市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一、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活跃等特点。城市地理学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特征、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城市与土地、人口、经济、交通、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二、城市地理学对思政教育的意义

1. 培养对城市的正确认识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既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社会问题的集中表现。通过学习城市地理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城市的本质和特点,认识到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形成正确的城市观念和城市发展的思维方式。

2. 培养对城市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城市环境。城市地理学告诉我

们,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城市地理学,可以使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绿色发展的理念。

3. 培养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城市是社会问题的集中地,如贫富差距、居住问题、就业问题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中也包含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通过学习城市地理学,可以使学生对城市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地理学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可以看做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个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1)城市化研究(2)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3)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市场空间、社会空间、感应空间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侧重点和研究方向不同。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等,工程性较强。

6.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四个阶段:1920年以前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1920-1950 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城成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1950-1970 宏观城市空间;微观城市空间。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

课程编码:07442609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数:54

学分数:3 先修课程:人文地理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制订日期:2022年审核者:夏丽华

执笔者:李文翎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城市既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又是一种区域现象,因此,城市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城市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我国城市发生与发展的独特特点,揭示与预测我国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对城市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讨论、课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城市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还是区域信息研究的落脚点。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7年。

教学参考书: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出版社,1995年。

阎小培等,《地理·区域·城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1、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发展、组合分布、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的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的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3、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4、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的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5、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国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6、大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7、以美国为例,从城市的景观地域出发,美国全国可以分成城镇和乡村;从城市的职能地域出发,全美国分为都市区和非都市区。

8、城市的经济活动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基本活动部分和非基本活动部分;以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基本部门;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非基本部门

9、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有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和过渡类型。

10、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具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为离散阶段、极化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

11、我国的城镇人口统计标准规定: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市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是指不设区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市所辖的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1、城市: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的特点:动态性、区域性、综合性

3、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供参考。

4、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1)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的一门地理学科;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2)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3)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相互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城市规划学需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4)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指导与应用的关系。

第二章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答:⑴产业构成上,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的居民点;⑵人口规模上,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⑶景观上,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⑷物质构成上,城镇有上下水、街道、影剧院、博物馆、广场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⑸职能上,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地理学资料

城市地理学资料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它即是人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地理学的任务: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3、城市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可持续研究

5、新技术应用与新方法和新领域的研究

4、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评价性研究。)

5、城乡差别的本质特征:

(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4)城镇具有上下水、电话、电灯、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求城乡间的差异。

6.城镇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

实体地域: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城市环境和城市社会等各个方面。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和探讨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城市环境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的特征和类型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区域,具有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集中、交通便利和文化多样等特征。城市不同于农村,规模较大,居住密度高,政治和经济中心地位明显,人口流动性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地理学可以将城市分为商业城市、工业城市、政治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和大学城等不同种类。

商业城市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商业中心、商业街、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

工业城市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工业园区、工厂、高科技企业等工业设施。

政治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行政中心,通常具有议会、政府机关、大使馆等政治机构。

文化城市是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旅游城市是以旅游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旅游设施。

大学城是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大学、学院、研究机构等教育设施。

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二、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生产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因素到人文地理因素,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到文化和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应用

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应用

页眉内容

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应用

1.地理学

1.1地理学

含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互相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1.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它是地球各个层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

1.3地理学研究的特征

综合性和区域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

2.地理学思想

2.1人地关系论

含义:人地关系论是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论,当前突出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人的文化适应中,可以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反映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如果将这三种文化及其相互与环境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也就会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全面的了解。

2.1.1环境决定论

含义: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应用:人类社会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历史等诸因素的影响,如:人类从古到今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共同生活、处于寒冷地区的民族性格多独立自主,属于炎热地区的民族性格多为顺从他人。

2.1.2可能论

含义: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城市地理学》教案

《城市地理学》教案

课程内容

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分三部分,共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第^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教材: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 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 类。 ◎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 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

城市化研究 ----- 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 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

、衡量指标等内容

各类空间研究一一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 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核心和边缘间的控制依赖关系是这一模式的基础,是内部(空间的)发展变化的根源。由 于在边缘区可出现城市型聚落,在核心区也会有农村型聚落,因此,边缘区也可能变城市化地 区,不过并没有改变其对核心区的依赖地位。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网络城市理论 高效的基础设施走廊正逐渐把知识密集中心与大都市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些城市地区 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多中心城市体系中,紧密的联系已在功能互补的场所间得以形成 ,而不是简单地建立在距离和需求门槛上。关系连接趋于水平而不是垂直,最终的城市形态就 会采取“走廊城市”的形态。但是这些新的城市区域缺乏一个主导性的单核心和可定义的边界。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在经济开放、交通方便的地区,市场原则是主要的;而在山间盆地,与外界联系不便,相对 较为封闭地区,则主要是行政原则;新开发地区和发展中的年轻国家,交通线是开发的关键,交 通原则最为重要。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也是一种关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的理论,有关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 均衡增长: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他认为平衡增长是提高增长速度的工具。 不均衡增长: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不均衡就有压力,压力本身推动发展。在不均衡的发展过程中需 要政府干预,支持发展某些私人资本不愿意投资的薄弱部门。 增长极理论:(佩鲁1950)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生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 有无发动型工业。所谓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部门。一组发动型工业聚集在地理 空间上的某一地区,则该地区透过极化和扩散过程,形成生长极,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快速的经济发展。 发动型工业:高效益、高关联性、高需求收入弹性、高度空间集中倾向。 点轴发展战略:若干增长极通过交通干线联系起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增长极战略的一种形式。 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与边缘的关系是一种控制和依赖的关系。初期核心区的主要机构对边缘的组织有实质 性控制,是有组织的依赖。然后是依赖的强化,核心区通过控制效应、咨询效应、心理效应、 现代化效应、关联效应以及生产效应等强化对边缘的控制,最后是边缘获得效果的阶段,革新 由核心区传播到边缘,核心与边缘间的交易、咨询、知识等交流增加,促进边缘发展。随着扩 散作用加强,边缘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较高层次的核心,甚至可能取代核心区。 核心与边缘间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者主要是核心向更高层次核心的联系和从边缘区得到原料等, 后者是核心向边缘提供商品、信息、技术等。通过两种联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

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

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

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

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总结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现象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在研究中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是地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它们对于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理科学思想

1. 地球整体性思想:地理科学强调地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个地理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地球是由各种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的,要全面认识地球必须进行综合性研究。

2. 区域性思想:地理科学强调地理现象在不同空间范围上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各个地区的差异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3. 时空性思想:地理科学注重地理现象在时空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地理学家研究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过程,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

4. 相对性思想:地理科学认为地理现象是相对的,它对不同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地理学家要客观地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的相对性,以增强地理科学的科学性和普遍性。

5. 可持续性思想:地理科学认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是不可持续的。地理学家要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寻找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二、地理科学方法

1. 统计分析法:地理科学在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统计数据的方式分析地理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以揭示地理现象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2. 空间分析法:地理科学强调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关系,空间分析方法是研究地理现象和问题的重要手段。地理学家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相互作用关系。

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总结

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总结

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总结

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地球表层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人口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地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这些思想和方法不仅是地理研究的基础,也是推动地理科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下面将对地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总结。

地理科学的思想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地理整体观、地理区域观、地理环境观和地理综合观。地理整体观是指地理现象和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强调看待地理现象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不是孤立割裂地看待。地理区域观是指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研究地理现象时注重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并以区域为单位进行研究。地理环境观是指将地球表层看作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包括生态、气候、地型等要素,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地理综合观是指将不同地理现象和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强调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模型构建和遥感技术等。实地考察是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实地进行观察和收集样本数据,获得真实和客观的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是对获取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提取相关的统计信息,并通过统计推断来研究地理现象。模型构建是将地理现象和要素抽象成数学或逻辑模型,通过模型的运算和分析,来预测和解释地理现象。遥感技术是运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器对地球表层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大范围、全球性的地理信息。

地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其中包括观察、实验和归纳演绎等。观察是地理研究的起点,通过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获取地理数据和信息。实验是通过人为创造条件和控制变量来研究地理现象,用来验证和证实地理规律。归纳演绎是通过对已有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来发现和揭示地理规律,从而推导出新的认识和结论。

地理10种思维方法

地理10种思维方法
ãã2ãåæ £æ ç»´æ³
ãã å æ £æ ç»´å å «æ ©æ £æ ç»´ï¼ æ ¯æ å½ é å °ä¸ ä¸ªé ®é¢ ï¼ ä»¥è§£å ³è¿ ä¸ é ®é¢ ä¸ºç ®æ ï¼ è¿ è¡ å¤ æ ¹å ã å¤ è§ åº¦ã å¤ å± æ¬¡ç æ ºå æ´»å ¨ï¼ å¯»æ± å¤ ç§ çæ¡ ç æ ç»´ã å¦ æ¤ æ é æ æ ä» ä¹ ä½ ç ¨ï¼ ç ¨å æ £æ ç»´å°±å¯å çä¸ºï¼ æ£®æ æ ä¾ æ ¨æ ï¼ å å ç©ºæ° ï¼ å ¸ç æ» å° ï¼ æ¶µå »æ°´æº ï¼ ä¿ æ æ°´å ï¼ ç¾ å ç ¯å¢ çã
ãã7ãç±»æ¯ æ ç»´æ³
ãã ç±»æ¯ æ ç»´æ ¯é è¿ è æ ³å æ æ¯ è¾ ï¼ ç»¼å å½ çº³ï¼ æ å·²ç» ç ç ¥ç å °ç ç ¥è¯ ã å °ç è§ å¾ ã æ ç»´ç» éª ä¸ æ ç 究çå °ç ç °è±¡ã è¿ ç¨ ç ¸è ç³»ï¼ æ ¾å ºå® ä»¬ç ç ¸ä¼¼æ §ï¼ å¹¶ç ¨ç±»ä¼¼æ ¹æ³ å æ ã å¤ ç é ®é¢ ç æ ç»´æ ¹æ³ ã å¦ è®²å °ç深线ã çé æ°´é 线ã çå çº¿æ ¶ï¼ æ å¸ å ªè¦ æ 示å¦ç ä¸ çé« çº¿ç ¸å¯¹æ¯ ï¼ å°±å ¯è§£å ³è¿ äº æ¦ å¿µã

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

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2.研究的任务:揭示合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创新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本文来源;(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5.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6),对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研究将加强。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②城镇一般聚集较多的人口,规模上区别于乡村;③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④城镇具有上下水点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的不同。

2、城市地域: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

城市地理学 复习总结

城市地理学 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2.研究的任务:揭示合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创新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本文来源;(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5.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6),对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研究将加强。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②城镇一般聚集较多的人口,规模上区别于乡村;③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④城镇具有上下水点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的不同。

2、城市地域: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而城市地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其研究开始较早,发展很快,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地理研究发展迅速,内容和影响都超过了聚落地理学,于是从聚落地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虽然发端较早,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新中国重新起步已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界增强了与外国的学术交流和对话,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但在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水平及程度上与西方地理学界还有一定的差距。

城市地理学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市的空间组织。随着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并出现了郊区化的现象,城市的数目和人口比重不断增大,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城市机体也越来越复杂,这使得对城市再开发和人口再分布的决策变的更加困难。而城市地理学从空间方面探索城市发展的规律,对城市建设的决策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非常必要。因为城市地理研究成果是城市规划的必要基础,城市规划中有关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规模组织以及卫星城镇的建设等问题的论证需要采用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再加上中国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问题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城市地理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也是应对急剧变化的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理学思想、理论、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和翻新,再加上城市问题涉及诸多学科,城市地理学虽然有传统的、相对不变的主题,但研究视角和焦点不断变化和调整,使思想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成为当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突出特征。思想与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不但是构建城市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而且始终是推动学科快速发展的动力。思想与方法代表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两个向度:理论和应用。没有方法的思想是纯粹的哲学思辨,没有思想的方法则只是旅行指南。城市地理学研究必须两者兼顾和并重。《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中的思想主要是指影响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些重大哲学思潮和理论流派;方法既包括一般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也包括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虽然对死刑与方法的概念进行了区分,但思想与方法、西方思想与中国问题是紧密结合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人文和经济地理学经过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整个学术界开始关心社会及政治问题,在地理学界出现了人文化和社会化两大趋势,地理学开始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结合,研究内容上也从传统的区域研究和空间分析转向解决现实性社会问题。计量革命后兴起了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异议地理、社会正义及道德地理学也成为一种地理现象,从而形成了新区域主义、新文化转向、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形成了多元主义的时代。伴随着城市地理学思潮的不断演进,城市地理学中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不断革新而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在研究中以定量的精确判断补充定性文字描述的不足,以抽象的、反映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刻画具体的、庞杂的各种地理现象,以对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来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合理的趋势推导和反馈机制分析代替简单的因果分析;从崇尚定量走向质性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对事物的量和质进行研究;信息革命使空间分析方法不断发展,区域综合研究得到强化。

中国城市地理学作为世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与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近现代西方城市地理学思潮与方法的影响,并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地位的提升,城市社会的巨大变革,世界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城市地理,为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

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城市地理学从古代以礼制为核心,随着社会变革而因地制宜的城市营造观奠定了其科学、严谨和整体性的学科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营造制度,为现代城市地理研究提供了历史框架。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使中国城市地理学进入了大发展阶段,在实用主义方法论引导下,借鉴吸纳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任务实践中,在城镇体系、城市化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后在实证主义和数量分析的带动下,中国城市地理学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等方面全面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借助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多尺度时空分析,在多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取得了这样的成果,但不得不认识到当前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借用了西方,缺乏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城市地理学应该致力于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范式。

影响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哲学思潮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有芝加哥学派、时间地理学、结构化理论、“空间的生产”理论。这些哲学思潮和理论流派是怎样影响城市地理学的呢?

城市地理学思想方法有着明显的经验主义传统。从人文地理学发展起来就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地理学的理论与生活中的现实事件、现象、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其理论具有与生俱来的归纳性。所以地理学与经验主义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作为地理学重要的分支之一,人文地理学的大量研究工作来源于经验主义,它们假设现实可以用中立的态度加以观察和描述。就方法论而言,经验主义方法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模式,一方面体现在重观察,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进而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强调归纳与综合。经验主义在城市地理学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多领域的特征,除了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结构、社会去研究、因子生态分析等内容以外,还应用到小区域研究、女权经验主义等领域。综上,经验主义作为方法论为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它与随后发展起来的实证主义构成人文地理学方法论中的两大哲学工具。

西方城市地理学超越聚落地理学而成为一门具有影响力的独立学科得益于实证主义的应用。广义的实证主义自从进入城市地理学就再没有离开,对客观事实的逻辑推导和假设验证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地理学研究中一项公认准则。在计量革命的背景下,实证主义面对着挑战,对中国的城市地理学来说,不能模仿西方实证主义的全套理念和范式,只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只有依托中国当前的数据和知识基础,才能真正将实证主义融于自身;行为主义地理学最初起源于西方地理学计量革命浪潮中,在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后已经大大突破了最初的空间科学式的研究范式。西方行为主义地理学在不断反思并重新认识自身意义的循环中不断成熟,从最初的区位论套路发展到关注人类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而最终回归到日常生活空间和现实社会中。中国行为主义地理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消费变革与购物行为、就业市场与通勤行为、住房选择与迁居行为等逐渐成为当代城市研究的热点。虽然目前中国行为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中国的行为主义地理学研究即将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

结构主义地理学经过语言学、哲学、社会学、地理学的一系列脉络得以步入实证研究。结构主义采用把一切偶然现象、零散问题、集聚变化都放入大的政治、经济、制度背景中分析的方式,对有着结构性问题的中国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70年代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地理学是基于对人文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的批判,其核心是对人类知觉和人的能动性、人类意识和人的创造性给予中心和积极作用的一种地理学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流行起来的,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多元性不但促进了地理学者对“个体”、“地方”的重视和研究,也使得一些地理学者开展了对少数人群问题的研究,同时开创了强调女性观点及男女空间行为存在差异性的性别研究及女性地理的领域。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和方法在城市地理学界和城市社会学界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将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