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3)

合集下载

勾股定理的探索方法及教法(最全)word资料

勾股定理的探索方法及教法(最全)word资料

勾股定理的探索方法及教法(最全)word资料勾股定理的探索方法及教法岗子中学齐玲玲2020 年4月内容摘要:勾股定理的三种探索方法及教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格子,即在格子纸上建构直角三角形及相关正方形,通过数格子探索其面积关系与勾股定理的联系;2.拼图法的运用,通过补直角三角形和割直角三角形,表示其相关的面积关系导出勾股定理;3.无字证明,“青朱出入图”等面积填补法直观易懂的探索出勾股定理。

关键词:勾股定理、数格子、拼图法、补直角三角形、割直角三角形、青朱出入图、直观易懂。

勾股定理的悠久广远,它的发现与证明是古代人类智慧的鉴定和骄傲。

古巴比伦人和古代中国人看出了这一关系,古希腊的华达哥拉斯学派首先证明了这个关系,总结其法,趣味无穷,我主要从下面三种探索方法及教法谈起。

一、数格子。

即在格子纸上构造直角三角形,以它的勾、股、弦为三个边长分别建立相关正方形(尽量取易数的完整格子)通过学生数格子,得出以勾为边长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加上以股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以弦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如图1)再适当引导: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与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每个方格为一个面积单位)学生发言说出结论: S A+S B=9+9=18=S cS A’+S B’=4+4=8=S C'讲解:它们各自的面积刚好就是这个直角三角形勾的平方,股的平方和弦的平方。

学生自己得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理论.令:勾--------a股--------b弦--------c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用怎样的表达式呢?学生说出:a2+b2=c2老师板书其内容。

这样就可以通过最直观形象的图形加上简单的理论证明,让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出勾股定理的由来。

二、拼图法的运用。

拼图法的运用又分为两个方案:第一种方案“补”;第二种方案“切割”.(一)“补”,即“作出RT△ABC,分别以它的勾、股、弦为正方形的边长,作出三个正方形,延长它的两条直角边a、b到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外部,过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上顶点,右顶点,在它的外部分别补作平行于a、b的线段作一个大的正方形。

资源与评价数学八上答案

资源与评价数学八上答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1 探索勾股定理(1)1.a2+b2=c2;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13 3.①10 ②8 ③9 ④9 4.6;8 5.150m 6.5cm 7.12 8.C 9.D 10.B 11.AB=320m 12.AD =12cm;S△ABC=30 cm2 13.△ABC的周长为42或32.14.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 15.15米.聚沙成塔:提示,秋千的索长为x尺(一步=4尺),x2-(x-4)2 解得:x=61 探索勾股定理(2)1.5或cm 2.36 cm2 3.370 4.A2+B2=C2 5.49 6.A 7.C 8.B 9.B 10.C 11.D 12.B 13.(1)15;(2)40;(3)10 14.AB=17;CD =15.210 m2 16.不是;应滑约0.08米17.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8、10 18.CD=41 探索勾股定理(3)1.10 2.12 3.cm 4.15cm 5.64 6.3cm 7.8.B 9.B 10.D 11.10m 12.AC=3 13.PP′2=72 14.2 15.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a2 +b2>c2;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a2+b2<c2聚沙成塔:(1)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2)提示:分割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小长方形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1.直角三角形;9k +16k =25k 2.8或2 3.4、8 4.直角5.m=2 6.直角、90°7.直角8.C 9.A 10.四边形地ABCD的面积为36 cm 11.S △ABC=6 cm 12.10天13.3 +4 =5 ,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得直角三角形14.(1)是.提示:(30³30)+(40³30)=(50³30);(30³30)+(40³30)=1500 ;(2)分钟15.是.提示:∵BD=AD=DC,CD⊥AB ∴∠A=∠B=45°=∠BCD=∠ACD ∴BC=AC ∠BCA=90°3 蚂蚁怎样走最近1.84 cm2 2.25km 3.13 4.5.4 6.B 7.C 8.A 9.12米10.提示:设长为m,宽为m,根据题意,得∴11.提示:过为⊥于,∵==3cm,=8cm =5m ∴==12m ∴===13m ∴最短距离为13m.12.提示:设=km =km ∵=且==∴=∴∴E点应建在离A站10km处13.提示:能通过,∵=2cm ∴===1cm ∵2.3m+1m=3.3m ∴3.3m>2.5m 且2m >1.6m;∵=-=0.8m =-=0.2m ∴=m<1m ∴能通过.14.提示:过作⊥于,∴=2+6=8km,=8-(3-1)=6km ∴单元综合评价一、1.(1)4 (2)60 (3)162 2.6,8,10 3.17cm 4.4.8,6和8二、5.B 6.D 7.B 8.D三、9.是直角三角形10.利用勾股定理11.169厘米2 12.12米四、13.方案正确,理由:裁剪师的裁剪方案是正确的,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则DF=FC=2a,EC=a.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AF2=AD2+DF2=(4a)2+(2a)2=20a2;在Rt△ECF中,EF2=(2a)2+a2=5a2;在Rt△ABE中,AE2=AB2+BE2=(4a)2+(3a)2=25a2.∴AE2=EF2+AF2,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FE=90°,∴△AFE是直角三角形.14.提示:设DE长为xcm,则AE=(9-x)cm,BE=xcm,那么在Rt△ABE中,∠A=90°,∴x2-(9-x)2=32,故(x+9-x)(x-9+x)=9,即2x=10,那么x=5,即DE长为5cm,连BD即BD与EF•互相垂直平分,即可求得:EF2=12cm2,∴以EF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144cm2.第二章实数(答案)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D 2.B 3.B 4.(1)(2)5.有理数有3. ,3.1415926,0.1 3 ,0,;无理数有,0.1212212221….6.>7.6、7 8.B 9.它的对角线的长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10.(1)5;(2)b2=5,b不是有理数.11.可能是整数,可能是分数,可能是有理数.聚沙成塔:不妨设是有理数,因为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所以设,∴,而是分数,所以也是分数,这与为无理数矛盾.∴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2平方根(1)1.D 2.C 3.的平方根是,算术平方根是3 4.5.a=81 6.A 7.D 8.25 9.-2,-1,0,1,2,3,4 10.(1)当时,有意义;(2)当时,有意义;(3)任何数.11.(1)7的平方根为,7的算术平方根为;(2)的平方根为±7,的算术平方根为7;(3)的平方根为±(a+b);的算术平方根为12.(1);(2);(3);(4);(5);(6);(7)13.(1);(2);(3),;(4);(5);(6)聚沙成塔:x=64,z=3,y=5 ∴2 平方根(2)1.2.;13 3.两,互为相反数4.5.6.7.8.9.10.11.C 12.B 13.C 14.B15.16.±(m-2n)聚沙成塔:a=26,b=193 立方根1.D 2.B 3.(1)∵73=343,∴343的立方根是7,即=7;(2)∵0.93=0.729,∴0.729的立方根是0.9,即=0.9;(3)∵,∴的立方根是,即4.A 5.C 6.=2,2的平方根是±.7.8.9.答案:由题意知,即.又∵,∴∴,∴10.因为的平方根是±4,=16,∴.把代入,得=9³5+19=45+19=64,∴的立方根是4.11.∵,∴又∵∴且,即,,∴.12..13.(1)x=-6;(2)x=0.4.聚沙成塔:上述各题的计算规律是:所得结果的幂指数等于被开方数的幂指数与根指数的比值,用式子表示为:.如果将根号内的10换成任意的正数,这种计算规律仍然成立.4 公园有多宽1.C 2.C 3.D 4.14或15 5.A 6.A7.>,>,<,<.8.∵10>9,∴>,即>3,∴>,∴>.9.(1)不正确.∵,而>,显然>20,∴是不正确的;(2)不正确.∵,而<,显然<10,∴是不正确的.10.通过估算=2.……,∵的整数部分是2,即;的小数部分是2.……-2,即-2.∴=-2,∴=.11.解析:误差小于几就是所得结果不差几,可比其多,也可比其少.(1)当误差小于100时,≈500;(2)当误差小于10时,≈20;(3)当误差小于1时,≈3;(4)当误差小于0.1时,≈1.4.12.解析:当结果精确到1米时,只能用收尾法取近似值6米,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5米.若取5米,则就不能从离地面5米处的地方引拉线了.设拉线至少需要x米才符合要求,则由题意得BD=x.根据勾股定理得x2=(x)2+52,即x2=,∴x=.当结果精确到1米时,x=≈6(米).答:拉线至少要6米,才能符合要求.聚沙成塔:进行估算时,小数部分是用无理数的形式表示的,而不是用计算器求得的.要准确找出被估算数在哪两个整数之间.(1)的整数部分用表示∵∴∴(2)∵;即∴∴.5 用计算器开方1.B 2.>,< 3.12,-3,±4.-a 5.6;计算器步骤如图:5题图6题图6.解析: 如果要求一个负数的立方根,可以先求它的相反数的三次方根,再在结果前加上负号即可.计算器步骤如图:7.设两条直角边为3x,2x.由勾股定理得(3x)2+(2x)2=()2,即9x2+4x2=520.∴x2=40;∴x≈6.3;∴3x=3³6.3=18.9;2x=2³6.3=12.6.答:两直角边的长度约为18.9厘米、12.6厘米.8.当h=19.6时,得4.9t2=19.6;∴t=2;∵t=2>∴这时楼下的学生能躲开.9.设该篮球的直径为d,则球的体积公式可变形为,根据题意,得=9850,即用计算器求D的按键顺序为:9,8,5,0,³,6,÷,SHIFT ,EXP ,=,,=,显示结果为:26.59576801.∴d≈26.6(㎝)答:该篮球的直径约为26.6㎝.10.(1)279.3,27.93,2.793,0.02793;(2)0.02550,0.2550,2.550,25.50,255.0它们的规律是:一个数扩大为原来的100倍,它的算术平方根就扩大为原来的10倍,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则它的算术平方根就缩小到原来的.6 实数(1)1.(1)正确,因为实数即是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的.(2)正确,无理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不正确,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如是有理数.(4)不正确,无理数不一定都带根号,如π是无理数,就不带根号.(5)正确,两个无理数之积不一定是无理数,如.(6)不正确,两个无理数之和也不一定是无理数,如是有理数.(7)正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2.C3.A4.D 5.A 6.C 7.D8.∵;;又∵,∴.9.10.由可得,,,,∴,,;∴=.11.-612.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16(㎝2),所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聚沙成塔:∵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零∴,∵两个加数均为算术平方根,∴,,∴且;,.同理:,∴,.6 实数(2)1.C 2.A 3.D 4.A 5.C 6.B 7.B 8.C 9.;;-;-;;10.-3.14 11.12.+13.B点14.1 15.16.x≥2 17.解:①原式=[(-)(+)]2=7-6=1;②原式=+2 +4-1-2 =3+;③原式=-³+1+(-)=-1-+1-=0;④原式=[(2 -3 )+(2 +3 )]³[(2 -3 )-(2 +3 )]=(2 -3 +2 +3 )³(2 -3 -2 -3 )=-2418.解:因为(a-2)2+(b-1)2=0,a-2=0且b-1=0,所以a=2,b=1,所以=19.解:由已知a=b,cd=1,则=0-1=-120.解:因为x=-1,所以x+1=,原式=()2-6=2004-6=1998.21.解:原式=│x-2│+│x-1│,当1≤x≤2时,原式=-(x-2)+(x-1)=122.解:∵<<,∴b=-2.又∵a=,∴b==-2-=-2-2=-4聚沙成塔:23.解:由题意,得解得x=2,所以y=++3=3,所以yx=32=9;(1)由题意,得解得x=2,所以y=;所以yx=32=9;(2)由题意,得解得x=2,所以y=,所以2x-y=2³2-3=1.24.解:(1)从上往下依次填25,121,361,…;(2)令左边第一个数为n,则第n个等式的左边为n(n+1)(n+2)(n+3)+1,右边是什么?可尝试着来求,则可得如下规律.n (n+1)(n+2)(n+3)+1=(n2+3n+1)2.证明:n(n+1)(n+2)(n+3)+1=n (n+3)²(n+1)(n+2)+1=(n2+3n)(n2+3n+2)+1=(n2+3n)2+2(n2+3n)+1=(n2+3n+1)2,结论成立.(3)15³16³17³18+1=(152+3³15+1)2=2712,故15³16³17³18+1的平方根为±271,算术平方根为271.单元综合评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C 2.B 3.C 4.B 5.D 6.D 7.B 8.B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9.-13 10.5 11.2,-1 12.13.或14.-1,15.-1,0,1,2 16.,三、解答题.17.①;②x=-2与矛盾,故所求x不存在;③;④18.解:(1);(2)=19.解:欲使原式有意义,得∴3<x<4.20.∵|a|=b,∴b≥0,又∵|ab|+ab=0,∴|ab|=-ab,即a≤0,∴|a|+|-2b|-|3b -2a|=-a+2b-(3b-2a)=a-b 21.(1)x=2;(2)x的x次方根为22.2x -3≥0且3-2x≥0,即2x-3=0,,此时y=4,∴.单元综合评价(二)答案与提示:一、选择题1.A2.B3.D4.D5.D6.D7.A8.B9.A10.B 11.B12.B二、填空题1.-5 2.0 3.-2 4.1;-9 5.;3 6.1 7.实数8.0或64 9.x ≥0且x≠6.三、计算题1.2.(1);(2);(3);(4);(5);(6)3.4.每个正方形边长为:表面积为.5.原式变为,且;根据绝对值的定义:a<0 6..7.证明:(1)设;(2)略.8.要使所有的根式都有意义,必须满足,∴a=0.∴原式=9.±3 10.11.,原式=8 12.经分析容易发现:,当a=21时,b=220,c=221 13.原式=.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 生活中的平移1.(1)身高、体重没有改变;(2)向前移动;移动了50cm;(3)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形状、大小相同;(4)略2.移动一定距离3.相等;平行;相等4.5平方厘米;90°5.平行且相等6.右;2 7.-4 8.∠ABC=∠A′B′C′=∠A′OC=∠BOB′;∠B′OC=∠A′OB 9.略10.略11.AB、A′B′;BC、B′C′;AC、A′C′;△ABC≌△A′B′C′12.3;15 13.(1)(420³280)÷(30³20)=196;(2)13³13=169;长贴14块,宽也贴14块14.如图,将四块草地向中间拼拢(即平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长为a-c,宽为b-c的矩形.∴S空白=(a-c)³(b-c)=ab –ac –bc +c215.19.5米.2 简单的平移作图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2.做出平移后的对应点;平移的方向和平移距离3.A 4.如图5.如图6.略7.如图4题图5题图7题图8.(1)9;(2)略9.将长方形ABCD沿着AB方向平移6cm才能使平移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4cm2 10.(1)都是由“○、△”组成的“基本图案”平移形成的;(2)略;(3)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它们都是由“基本图案”平移得到的11.根据平移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等多种方法作图12.13.①②③正确,理由略14.通过平移使阴影部分面积变成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25 15.略聚沙成塔:(如右图),平移B点到B′使BB′的距离等于河宽,连接AB′交另一岸于C点,过C点作垂直于河岸的桥CD即为所求.(方法不限,正确即可)3 生活中的旋转1.(1)绕一个固定的点或线,转动过程中形状没有发生改变;(2)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3)绕两指针的交点,分针转12格;(4)略2.转动一个角度;旋转中心;旋转角3.位置;形状、大小.4.2 5.(1)线段绕其中点顺时针(逆时针)旋转60°、120°得到的;(2)等边三角形;(3)它是由一个花瓣为基本图形,以花瓣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72°,144°,288°四次得到的6.线段r绕点O旋转180°;矩形ABCO绕线段AO旋转180°;直角三角形AOB绕线段AO旋转180°7.①点C;90°;②点A;CA;∠EAC;③等腰直角三角形8.△ACE和△DCB;△AMC和△DNC;△CME 和△CNB,它们都是绕C点旋转60°9.(1)30°;(2)75°10.70°11.如图所示基本型依次绕正六边形中心旋转60°(其它正确变换均可)11题图12题图15题图12.如图基本型依次绕正六边形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120°(其它正确变换均可)13.△BCE顺时针旋转60°即得△ADC,故AD=BE 14.(1)两个正方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保持不变;(2)(通过旋转利用特殊位置求值)15.如图,将△OAB绕B点顺时针旋转90°,使O点落在点O′的位置,再连接OO′,可得等腰直角三角形BOO′和直角三角形COO′,则可求∠AOB=135°4 简单的旋转作图1.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2.形状;大小;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及方向3.90°;60°;45°4.3个5.3 6.略7.略8.如图9.53°10.如图11.如图(O′′为O的旋转对称点)12.略13.如图,分别连结两带箭头线段的对应点,做所得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所求的旋转中心14.略15.(1)不是始终相等,如F点转到AB边上时;(2)连结BE,则线段BE的长始终与线段DG的长相等.(△AGD绕A旋转可得到△ABE.)8题图10题图11题图13题图5 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1.对折2.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3.平移方向;平移距离4.长度;角度5.A 6.不能,必须经过对折7.略8.△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E 9.(1)平移(2)旋转(3)平移和旋转(4)轴对称(5)旋转10.略11.A 12.(1)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而得到△AFD;(2)BE=DF 13.45°14.略15.如图,沿对角线方向,每次平移距离为对角线长的.6 简单的图案设计1.略2.略3.略4.一个圆5.旋转或旋转和平移6.略7.略8.略9.略10.如图,先把矩形纸片对折,然后在沿着BM对折使C落在EF上的N点,再折出BM和CN即可.11.略12.略13.略10题图单元综合评价1.D 2.D 3.B 4.B 5.C 6.C 7.B 8.C 9.60°10.120°11.9cm 12.5π13.6 14.12 15.20π16.5cm 17.18.60°19.(1)点D;(2)90°;(3)等腰直角三角形;(4)22;25 20.略21.AA′的长为个单位22.提示:作∠BOB′=∠AOA′,且使BO=B′O 23.略24.(1)150°(2)等腰三角形(3)75°.25.解:(1)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BC的长又∵较短的边长为5cm,即BC=5cm.∴平移的距离为5cm.(2)∵∠ECM=30°,∴∠CED=60°,∴∠EMC=90°.又∵在Rt△ECD中,DE=10cm,EC=5cm,∴CD=cm,∴CM=cm.(3)△ABC与△DEC中,∵,,AE=DB.∴△ABC≌△DEC,∴AN=DN.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1.110,110,70 2.14 3.45,135 4.45,135,45,135 5.三,□AEDF,□BDEF,□CDFE 6.24,12 7.9,□AEOG,□ADHG,□ABFE,□ABCD,□EDCF,□EDHO,□BFOG,□BCHG,□CFOH 8.40 9.6,4 10.C 11.D 12.D 13.B 14.D 15.A 16.相等,证:△ABE≌△CDF(AAS)17.证:△ADF≌△CBE(SAS)18.AB=9cm,BC=10cm 19.△FBE是等腰三角形20.(1)AE=2cm,EF=1cm,BF=2cm;(2)BC=AE=BE=2.5cm 21.AB=BE+DF 22.连结AE,AF.易得:S = S ,因为:BE=DF,所以BE,DF上的高相等,可得:AG平分∠BGD.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1.二2.10<m<22 3.四4.68 5.59 6.六7.24 8.A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BD,CF⊥BD,△ABE≌△CDF 9.D 10.D 11.C 12.C 13.B 14.C 15.证:△BOE≌△DOF(AAS)16.相等,证:△BOE ≌△DOF(AAS)17.证:AF=EF,BM=EF 18.BC=AD=12,CD=AB=13,OB= BD=2.5 19.(1)证:∠MAB+∠MBA=90°;(2)DE=AD=BC=CF,可得:DF=CE 20.相等,S = S = S +S ,所以:S =S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1.AB//CD等2.平行3.平行四边形4.BE=DF等5.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6.平行四边形7.平行四边形8.平行四边形9.B 10.C 11.A 12.D 13.B 14.D 15.是,连结BD交AC于O,证:OE=OF,OB=OD即可16.是,证:BD//CF,BD=CF即可17.(1)除□ABCD外,还有2个,是□ACNP,□ACQM;(2)相等,MQ=AC=NP,可得:MP=QN 18.几种都正确,重点是给出的证明方法正确即可19.分别过四个顶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所围成的四边形即为答案20.作CH⊥BF于H,证:△ADE≌△BCH得:DE=CH,再证:FG=CH.2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2)1.6 2.55和125 3.75 4.80 5.3<<15 6.70 7.19 8.48 9.C 10.B 11.C 12.∠C=50°,∠B=130°13.证:△ADE≌△BCF(AAS)得:AD=BC 14.周长=39,面积=60 15.过C作CD//AC,证:△BDE≌△CGH得:AD=GH,再证:AD=EF 即可16.BC=10cm,CD=6cm 17.证:EM=FN,EM//FN 18.延长DP交AE于G,延长EP交BF于H.则有,PD=BH,PE=PG=AF,PF=FH.可得答案19.7 20.B3 菱形1.2 2.10 3.176 4.44 5.60°,120°,60°,120°6.6和8 7.24 8.3 9.菱形10.60 11.B 12.C 13.D 14.C 15.C 16.B 17.B 18.提示:△ABE≌△ADE,得:∠ABE=∠ADE,∠DAE=∠ACD=∠ABE.所以:∠DAE=∠ADE 19.证∠DAE=∠ADE,得:AE=DE即可20.(1)略;(2)90°21.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22.利用面积搭桥:AB²DH= ²AC²BD,DH=9.6 23.(1)略;(2)∠AHC=100°24.△AOE≌△COF,AE=CF,由已知得:AE=EC,可证25.(1)略;(2)相等;(3)EF⊥BD时,BEDF是菱形,由已知可得:AC=2,OA=1,即:OA=AB,可得:∠AOB=45°,∠AOF=45°,旋转角的度数为45°26.证△DEH≌△CFH(AAS或ASA)27.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证CD=DE,利用等校对等边证CD=CF 问题即可得证.4 矩形,正方形(1)1.40 2.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10,5 4.12,16 5.2 6.45 7.2 8.24 9.= 10.1 11.2.4 12.A 13.A 14.C 15.B 16.D 17.是.连结AC,证△ADC≌△BCA(HL)即可18.证△ADE≌△BCF即可19.是矩形,由条件可得:OE=OF=OG=OH 20.(1)△AOB是等边三角形,经过计算可得:OA=OB=AB=4;(2)S =4 21.(1)∠ACB=30°;(2)BO=AB=BE 22.连结AC交BD于点O,经过计算可得AB=OA= BD=7 23.连结DE,S = S =12;S = ²CE²DF,可求得DF= 4.8 24.(1)△ABE≌△BCD,∠B=∠C=90°;(2)24 25.(1)设EF= ,则有,解得EF=3;(2)39 26.方法同上,解得:BE=5,DF=4,则面积为10 27.(1)略;(2)由已知可得:AE=BE=DE,可证得:∠ADB=90°,问题即可得证28.(1)平行四边形,证△BDE≌△BAC,得DE=AC=AF,同理:EF=AB=AD;(2)∠BAC=150°;(3)∠BAC=60°29.(1)取CD的中点O,连结OA,可得CD=2OA=AB=12;(2)方法同(1).4 矩形,正方形(2)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2.3 3.2 4.5.22.5 6.7.正方形8.24 9.A 10.C 11.A 12.B 13.D 14.C 15.B 16.A 17.15°18.△ADF≌△CDM得DM=DF,∠ADF=90°,所以∠MFD=45°19.由△OCF≌△OBE 可得:BE=CF=3,由勾股定理可得EF=5 20.连结BE,BF,由△ABE≌△BCF得BE=BF即可21.△ABG≌△BCE得∠GAB=∠BCE,所以∠CHG=∠ABC=90°22.过E作EM ⊥CD于M,过G作GN⊥BC于N,证△EFM≌△GHN即可23.(1)不变,由AH=AB=AD 可得∠BAE=∠EAH,∠DAF=∠FAH,所以∠EAF=∠EAH+∠FAH= ∠BAD=45°;(2)不变,由(1)得:周长=CE+BE+CF+DF=2BC 24.延长CE,AD交于G,则△ADF≌△CDG,所以AF=CG=2CE 25.10 26.(1)由勾股定理得ME= ;(2)△EMC是直角三角形,证ME 即可27.提示:连结PQ,证∠MPQ=∠MQP 28.(1)△ABP≌△ADP;(2)当P 点不在直线AC上时,BP≠DP;(3)BE=CF,△CDF≌△BCE(SAS)29.提示正方形的边长为,两直角边长可为1和25 梯形(1)1.(1)√(2)√(3)√(4)√(5)√(6)³(7)√(8)√(9)√(10)√2.120 3.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对称轴4.4 5.4 +2,+1 6.三7.30 8.3 9.C 10.C 11.B 12.D 13.D 14.D 15.△ABP≌△CDP(SAS)16.全等,证略17.(1)四边形AECD是菱形;(2)BC=8cm 18.腰长为5cm 19.5<CD<9 20.延长BA,CD交于O,证∠ABC=∠OAD得AD//BC 21.结论:EF= (BC-AD),提示:过E作EG//AB,EH//CD.5 梯形(2)1.AB=CD 2.20 3.30 4.105,115 5.7<<13 6.36 7.75cm 8.5cm <<9cm,等腰9.6 10.C 11.B 12.C 13.B 14.C 15.B 16.B 17.B 18.略19.(1)略;(2)平行四边形20.连结AC,证AC平分∠DAE 21.(1)连结AE,DE,由S 可得AB²CG=AB²EF+CD²EM,即AB=CD;(2)方法同(1)22.△E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提示:①连结MA,证△DEM≌△ACM,②延长EM,CB交于点O,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6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2.18 3.12 4.,,,2 5.36°,108°,144°,72°6.60,90,120,90 7.八8.36,144 9.五10.120 11.9 12.四13.12 14.3,2 15.B 16.B 17.C 18.D 19.C 20.A 21.D 22.略23.九24.C 25.多边形的边数= .7 中心对称图形1.(1)√(2)√(3)√(4)³(5)√2.略3.90 4.对称中心,对称中心5.平行且相等6.1 7.对角线的交点8.线段的中点9.③⑩,⑤⑦⑨,①②④⑥⑧10.D 11.C 12.A 13.B 14.A 15.D 16.C 17.略18.是19.重叠部分面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20.作图方法如图所示(方法不唯一).MN即为所求.单元综合评价(1)1.140 2.6 3.对角线的交点4.4 5.4或6.67.5 7.或8.4.8 9.45 10.8 11.6或2 12.D 13.C 14.B 15.C 16.B 17.D 18.D 19.C 20.A 21.C 22.(1)略;(2)24cm 23.20cm或22cm.24.DG=9.6cm 25.(1)由已知得:BF=BC=AD=AG,即得AF=GB;(2)∠A=90°或ABCD是矩形等26.CF⊥DE.证△DOE≌△COG,得到∠ODE=∠OCG即可27.(1)证AF//CE;(2)∠B=30°;(3)不可能28.略单元综合评价(2)1.12 2.AE=CF等3.正四边形4.70 5.有一组邻边相等6.3 7.60 8.52 9.①③⑤10.26 11.52 12.48 13.D 14.C 15.A 16.A 17.C 18.C 19.C 20.C 21.C 22.(1)平行四边形;(2)AD的中点;(3)EF⊥BC,EF= BC 23.(1)略;(2)EF=1.5 24.(1)略;(2)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3)略25.同意,延长AE,BC交于点G.可证得:AF=FG,AE=EG,结论即可得证26.(1)略;(2)点P为EF的中点27.图略28.(1)证△FON≌△BOM即可;(2)同(1)第五章位置的确定1 确定位置(1)1.两2.(5,1);7排3号3.一;方向角4.5km 5.南偏西30°方向,且距离小红50m 6.(1)两;照相馆;超市;(2)一;(3)两;方向和距离7.B 8.每小时11海里聚沙成塔:经度、纬度和高度.1 确定位置(2)1.(1)A(10,8)、B(6,11)、C(4,9)、D(2,8)、E(8,1);(2)略2.(-2,1);3.(1)湖心岛(2.5,5)、光岳楼(4,4)、山陕会馆(7,3);(2)不是,他们表示一对有序实数4.略5.(4,5)6.D 7.D 8.(1)N(2,4)、P(6,4)、Q (4,1);(2)菱形,面积为12 9.北偏东方向上,聚沙成塔:(1)略;(2).2 平面直角坐标系(1)1.(1)第四象限;(2)y轴;(3)第二象限2.一;a<0,b>0;a>0 ,b<0 ;三3.二4.2>x>-1 5.(1)B(4,8)、E(11,4)、H(10,4)、R(6,1);(2).M,I,C,E 6.(7,0 ),(-2,-3)8.二9.2,10.0,0,6 11.12.B 13.C 14.D 15.A(1,1)、B(3,4)、C(1,3)、D(0,5)、E(-1,3)、F(-3,4);B 与F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C与E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2 平面直角坐标系(2)1.移动的菱形2.鱼,向左平移了两个单位3.一、三象限4.-4,-1 5.(0,0)6.B (-2,0)、C(2,0)、A(0,2)7.D 8.略.2 平面直角坐标系(3)1.二2.6 3.2 4.1 5.一;(1,2);(-1,-2);(-1,2)6.(2,-2)7.9 8.(-2,3)9.(3,7)10.()或()聚沙成塔:P();最小值是.3 变化的鱼(1)1.四2.y;纵3.二;三4.(-2,-3)5.5,4;-1,4;2,7;2,1;(1)右;左;(2)上;下6.鱼;(5,0),(10,4),(8,0),(10,1),(10,-1),(8,0),(9,-2),(5,0);向右平移5个单位;(0,3)(5,7)(3,3)(5,4)(5,2)(3,3)(4,1)(0,3);向上平移3个单位;右,3;左,5;上,2;下,6 7.(1)鱼;(2)(0,0),(10,4),(6,0),(10,1),(10,-1),(6,0),(8,-2),(0,0);图形纵向不变,横向拉长为原来的2倍;(3)(0,0),(,4),(,0),((,1),(,-1),(,0),(2,-2),(0,0);图形纵向不变,横向缩短为原来的;(1)图形横向不变,纵向拉长为原来的3倍(2)图形横向不变,纵向缩短为原来的(3)图形纵向不变,横向拉长为原来的4倍(4)图形纵向不变,横向缩短为原来的8.(-1,-2)9.三10.略聚沙成塔:A4(16,3),B4(32,0),An(,3),Bn(,0).3 变化的鱼(2)1.4、3、5 2.(2,-3)、(-2,3)、(-2,-3)3.8 4.(4,5);x轴5.(1)鱼(2)(0,2),(-5,6),(-3,2),(-5,3),(-5,1),(-3,2),(-4,0),(0,2);与原图关于y轴对称;(3)(0,-2),(5,-6),(3,-2),(5,-3),(5,-1),(3,-2),(4,0),(0,-2)与原图关于x轴对称;(4)(0,-2),(-5,-6),(-3,-2),(-5,-3),(-5,-1),(-3,-2),(-4,0),(0,-2);与原图关于原点中心轴对称;(1)=;=,-;(2)=,-;=(3)=,-,;=,-6.图形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以-1;向下平移1个单位7.8、10 8.(4,-3)9.A 10.B 11.C 12..单元综合评价1.二2.(4,-3)3.6,8,10 4.(3,-4),(-3,4),(-3,-4)5.3,(4,0)6.(1,3)7.(0,0)、(-2,)、(2,)8.6或9.8:40分10.B 11.C 12.B 13.B 14.D 15.B 16.C 17.D 18.C 19.如图,所得的图形象机器人.19题图20题图21题图20.解:如图,点A与点B、点C与点D关于y轴对称,点A与点D、点B与点C关于x 轴对称,点A与点C、点B与点D关于原点对称.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就可以(如图).21.(1)以BC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BC的中垂线(垂足为O)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因为BC的长为6,所以AO=BC=3,所以A(0,3),B(-3,0),C(3,0)(2)整个图案向右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如图△A2B2C2(3)与原图案关于x轴对称,如图△A3BC(4)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在位置上关于y轴对称,横向拉长了2倍,如图,△AB4C4 第六章一次函数1 函数(1)1.S=a2,a,S,a 2.自变量、因变量、函数3.B 4.C 5.A 6.B 7.D8.(1)合金棒的长度和温度,温度是自变量,合金棒的长度是温度的函数(2)10.01cm,10cm(3)50℃~150℃(4)y=0.001x+10,验证略(5)9.98cm,10.1cm.9.周长=2x+底边=36,∴底边=36-2x,面积=(36-2x)²6³,∴y=3(36-2x)=-6x+108.10.t小时后汽车行驶30t千米,又天津与北京相距120千米,∴距北京的路程为:120-30t,即有s=120-30t.11.∵第一排为1+9=10,第二排为2+9=11,…,第n排为:n+9,∴m=n+9.聚沙成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任何一天是星期几,S=(x-1)++C,其中x 表示公元的年数和,C是该年的元旦算到这天为止(含这天)的日数,表示的整数部分,同样,分别表示的整数部分,求出S后,再用7除,若恰好除尽,则这天便是星期天,若余数为1,则这天为星期一,若余数为2,则这天为星期二,……依次类推,即可推出过去的或未来的任何一天是星期几,如计算1949年10月1日是星期几的方法是:S=(1949-1)++(31+28+31+30+31+30+31+31+30+1)=2694,2649 ÷7=384 ……6,故1949年10月1日是星期六.同样可以算出2222年元旦是星期几.S=(2222-1)++1=2760.2760÷7=394……2,故公元2222年元旦是星期二.1 函数(2)1.C 2.D 3.A 4.D 5.y=10-0.5t,0≤t≤20 6.y=5%(x-1000),1000<x≤1500,18 7.y=-80x+160,0≤x≤2 8.y=-2x+80,20<x<40 9.y=12.8x+10000 10.B11.(1)当x=2时,代入y=;当x=3时,代入y=;当x=-3时,代入y==7;(2)当y=0时有:4x-2=0,∴x=.12.(1)y=2x+15(x≥0);(2)25万元.13.(1)y=0.3x+2.1;(2)3米;(3)10年.14.(1)m=2n+18 ;(2)m=3n+17,m=4n+16;(3)m=bn+a-b(1≤n≤p).15.y=2.4,o<t≤3,t>3时,y=2.4+(t-3)³1,∴y=2.4,0<t≤3,y=t-0.6,t>3.16.当时,y=0;当x>30时,y=(t-30)³0.5=0.5x-15.17.(1)反映了s与t之间的关系;(2)200米;(3)甲;(4)=8米/秒.18.分析:如图,∠BOC=180°-(∠1+∠2),而O是∠ABC、∠ACB平分线的交点,所以∠1+∠2=(∠ABC+∠ACB)=(180°-∠A).解:∵∠ABC、∠ACB平分线交于点O,∴∠1=∠ABC,∠2=∠ACB,∵在△BOC中,•∠BOC=180°-(∠1+∠2),∴∠BOC=180°-(∠ABC+∠ACB)=180°-(180°-∠A)=90°+•∠A.即y=90°+x(0°<x<180°).聚沙成塔:(1)该公民10月份的收入1350元中,应纳税的部分是1350-800=550元,按交税的税率表,他应交纳税款:500³5%+50³10%=25+5=30元.(2)当1300≤x≤2800时,其中800不用纳税,应纳税的部分为500-2000元之间,其中500元按5%交纳,税费为500³5%=25元,剩余部分交纳,于是有:y=[(x-800)-500]³10%+500³5%=(x-1300)³10%+25即:y=0.1x-105①(3)根据第(2)小题,当收入在1300-2800元之间时,纳税额在25元至175元之间,于是该企业职员的纳税款为55元,他的收入必在1300元至2800元之间.当y=55代入①,得x=1600元.2 一次函数1.C 2.C 3.D 4.B 5.B 7.S=L2 8.s=2-t,一次9.y =x 10.11.±1,-1 12.P=50-5t(0≤t≤10).13.(1)y=20-x;(2)根据题意,得x=(20-x),解得x=84(min).14.y=8x+0.4x=8.4x,∴y是x的正比例函数.当x=2.5时,y=8.4³2.5=21,即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15.由表中可知,弹簧原长为12cm,每增加1kg质量,弹簧伸长为0.5cm,故y=12+0.5x.16.(1)当x≤6时,y=x,当x>6时,y=6³1+(x-6)³1.8=1.8x-4.8;(2)当水费为8.8元时,则该户的月用水量超过了6m3,把y=8.8代入y=1.8x-4.8,得x=7 .17.(1)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整数.(2)购买一张这种电话卡实际通话费为10+1=11(元),当x=46 000时,y=2x=2³46 000=92000,92 000÷400=230(亩).18.(1)设y1=kx1+b1,y2=kx2+b2.∴y1=20x,y2=10x+300.(2)y1是不推销产品没有推销费,每推销10件得推销费200元;y2是保底工资300元,每推销10件产品再提成100元.(3)若业务能力强,平均每月能保证推销多于30件,就选择y1的付费方案;•否则选择y2的付费方案.19.(1)解法一:根据题意,得y=16³20%²x+20³25%³=-0.8x+2 500,解法二:•y =16²x²20%+(10 000-16x)²25%=-0.8x+2 500.(2)解法一:由题意知,解得250≤x≤300.由(1)知y=-0.8x+2 500,∵k=-0.8<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50时,y值最大,此时y=-0.8³250+2 500=2 300(元),∴==300(箱).答:当购进甲种酸奶250箱,•乙种酸奶300箱时,所获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为2 300元.•解法二:•因为16•³20%<20³25%,即乙种酸奶每箱的销售利润大于甲种酸奶的销售利润,•因此最大限度的购进乙种酸奶时所获销售利润最大,即购进乙种酸奶300箱,则x==250(箱).由(1)知y=-0.8x+2 500,•∴x=250时,y值最大,此时y=-0.8³250+2 500=2 300(元).聚沙成塔:(1)当t≤300min时,y=168,不是一次函数,当t>300min时,y=168+(t-300)³0.5=0.5t+3是一次函数;(2)原收费方式的月话费为:50+0.4t,由题意得50+0.4t>168,得t>295,再由50+0.4t>0.5t +3,得t<470.即当通话时间在295min到470min之间时,选用方案3比原收费方式要省钱.3 一次函数(1)1.C 2.C 3.略4.(1)Q=-5t+30;(2)略5.(1)图略;当y>0时,2x-2>0,∴x>1,即当x>1时,y>0;当x=1时2x-2=0 即y=0;当x<1时2x-2<0即y<0;(2)当y=0时x=1,∴与x轴交点坐标为(1,0).当x=0时y=-2,∴与y轴交点坐标为(0,-2).6.C聚沙成塔:(1)35,40,12;(2)3,4时~16时和28时~40时,0时~4时、16时~28时和40时~48时;(3)12时骆驼的体温(39℃);20时、36时、44时.3 一次函数(2)1.0,2.(2.0),(0,-2)3.-2 k>2 4.<0 5.<1 6.一,二,四,(2,0),(0,4)7.8.C 9.C 10.C 11.A 12.C 13.B 14.A 15.D 16.A 17.-1<k≤2 18.-19.一、二、四聚沙成塔:(1)y=1.5x+4.5;(2)22.5.5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1.0≤x<3,x=3,x>3 2.50,5,10,y=-10t+50(0≤t≤5)3.(1)y=x+25(0≤x≤50)(2)100 4.10cm 5.B;6.画直线y=2x-6,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的解,或先画直线y=2x+3,然后观察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函数值为9.7.①P(1,0);②当x<1时y1>y2,当x>1时y1<y28.(1)骑自行车者出发较早,早3个小时.(2)骑摩托车者到达乙地较早,早到3个小时.(3)自行车每小时走1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走40千米.(4)自行车出发4小时后被摩托车追上,此时摩托车出发1小时.9.(1)100元;(2)2.5元;(3)50元;(4)y=-2.5x+100(0≤x≤40)10.解:(1)设y=kx+b,把(40.0,75.0)和(37.0,70.2)代入关系式,得解之得,k=1.6,b=11,∴y=1.6x+11;(2)当x=42.0时,y=1.6³42.0+11=78.2,∴这套桌椅就是配套的.11.解:(1)设y租=k1x,y会=k2x+b,∵点(100,50)在y租上.∴50=100k1,k1=0.5,因此,y租=0.5x.又∵点(0,20),(100,50)在y会=k2x+b上,故b=20,50=100k2+b,∴k2=0.3,因此y会=0.3x+20;(2)租书卡每天收费0.5元,会员卡每天收费0.3元;(3)•由图象可知,一年内租书时间在100天以内时,用租书卡,超过100天时用会员卡.12.如图:(1)y=3x+5(6-x)+4(10-x)+8[12-(10-x)],即y=2x+86;(2)当y≥90时,即2x+•86≤90,∴x≤2,∵x为自然数,∴x的取值为0,1,2.因此,总费用不超过90万元的调运方案有3种即:①从A市调往C市10台,D市2台,从B市调往D市6台;②从A市调往C市9•台,D市3台,从B市调往C市1台,D市5台;③从A市调往C市8台,D市4台,从B市调往C市2台,D市4台.(3)在y=2x+86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又知0≤x≤2的整数,∴当x=0时,y•取最小值为86.因此,最低费用是86万元,调运方法是从B市运往D市6台,从A市运往C•市10台,运往D市2台.13.解:(1)①当月电用量0≤x≤5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设y=k1x,•∵当x=50时,y=25,∴25=50k1,∴k1=,∴y=x.②当月用电量x>50时,y是x•的一次函数.•设y=k2x+b,∵当x=50时,y=25;当x=100时,y=70,∴∴y=0.9x-20;(2)当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千瓦时时,收费标准是:每千瓦时0.5元.当每月用电量超过50千瓦时时,收费标准是:其中的50千瓦时每千瓦时0.5元,超过部分每千瓦时0.9元.聚沙成塔:由于刻度尺只能测量测试,又知弹簧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是一次函数关系,从而可求弹簧长度与所挂物体质量的关系式,挂上物体后,用刻度尺测量弹簧长度,代入关系式,就可求出物体的质量.解:设y=kx+b,把(0,14.5)和(3,16)代入关系式,得,∴y=0.5x+14.5,•∴只要有一把刻度尺,就可测量出所挂物体的质量,即挂上物体后,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把测量的长度代入y=0.5x+14.5中,就可求出物体的质量.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y=2x 2.y=-2x 3.4.4 5.6.-2 7.B 8.D 9.D;10.设正比例函数为y=kx(k≠0).∵图象经过点A(-3,5),∴x=-3时y=5,即-3k =5.∴k=-,∴函数解析式为y=-x11.(1)设此一次函数为y=kx+b.把(2,1),(-1,3)代入有:2k+b=1,-k+b=-3,解得k=.∴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当y=0时,=0,∴x=,即有与x轴交点坐标为.当x=0时,y=∴与y轴交点坐标为.12.根据题意,得80t+S=400,即S=-80t+400.13.(1)60;(2)y=0.4x+20(x≥100);(3)600元.14.分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先作M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M′(-4,3),连接M′N交y轴于点P,则PM+PN=PM′+PN=M′N最短.要求M′N与y轴的交点,先求M′N 的表达式,由直线M′N过M′(-4,3)和N(1,-2),可求出M′N表达式为y=-x -1与y•轴的交点坐标P为(0,-1).15.△ABC的面积为4 16.(1)y=-3x+2;(2)略17.(1)由图象知L过点(0,-2),(3,2)所以,解得k=,所以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当x=20时,y=³20-2=;(3)在y=x-2中,k=>0,故y随x的增大而增大.18.∵一次函数的图象过(0,0),∴可设一次函数为y=kx.根据题意,得由①得,m=-2k③,把③代入②得,-3=-2k²k,k2=,∴k=±,因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故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19.(1)设y与x的关系式为y=kx+b,把(0,331)和(10,337)代入y=kx+b,得,由①得,b=331,把b=331代入②得337=10k+331,∴k=.故所求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 =x+331;(2)把x=22代入y=x+331,得y=³22+331=344.2,故燃放烟花点与此人相距344.2³5=1721(m).聚沙成塔:(1)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10+x,即y=40x+10;(2)•从P•地到C•地的距离为150-10+30=170(km),170÷40=4.25>4h,故不能在中午12点前赶到C处.设汽车的速度为xkm/h,则根据题意,得(4-)²x≥30,解得x≥60,即汽车的速度最少应提高到60km/h.单元综合评价一、选择题1.C 2.D 3.C 4.C 5.B 6.C 7.B 8.B 9.B 10.B 11.A 12.C二、填空题13.1 14.1,增大15.k>0 16.(-1,4)17.y=0.5x+2.1 18.,-2 19.5,-20.y=x+2.三、解答题21.(1)根据题意,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3x+2;(2)略.22.设y1=k1x,y2=k2(x+1),则y=k1x-2k2(x+1),根据题意,得∴y=x-2³(-)(x+1)=2x+1.23.(1)由题意,得2a+4>0,∴a>-2,故当a>-2,b为任意实数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由题意,得故当a<-2,b<3时,图象过二、三、四象限;(3)由题意得,所以,当a≠-2,b>3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4)当a≠-2,b>3时,图象过原点.24.(1)图象经过(2,-1)得x=2,y=-1,∴2k1-4=-1,∴k1=.(2)y1=与x轴交点为,y2=与x轴交点为(0,0),又y1=与y2=交点为(2,-1),∴三角形面积为.25.(1)当0≤x≤4时,y=1.2x;当x>4时,y=1.6x-1.6;(2)收费标准:每月用水4吨(含4吨),每吨水1.2元;超过4吨,超过部分每吨水1.6元.(3)9吨水.26.(1)5;(2)出发前油箱内余油量42L,行驶5h后余油量为12L,共用去30L,因此每小时耗油量为6L,∴Q=42-6t(0≤t≤5);(3)36-12=24,因此中途加油24L;(4)由图可知,加油后可行驶6h,所以加油后行驶40³6=240km,∵240>230,∴油箱中的油够用.四、实践应用题27.设该单位参加旅游的人数为x人,选择甲旅行社的费用为y甲元,•选择乙旅行社的费用为y乙元,则y甲=200³0.75x=150x,y乙=200³0.8(x-1)=160x-160,当y甲=y乙时,即150x=160x-160,解得x=16,当y甲>y乙时,即150x>160x-160,解得x<16,当y甲<y乙时,即150x<160x-160,解得x>16,所以,当人数为16人时,甲、乙旅行社费用相同,当人数为17~25•人时,选甲旅行社费用较少,当人数为10~15时,选乙旅行社费用较少.28.(1)设生产男装x件,则生产女装(50-x)件,根据题意,解得17.5≤x≤20,∵x 为正整数,∴18≤x≤20,∴总利润y=40x+30³(50-x),即:y=10x+1500 (18≤x≤20,且x为正整数)(2)在函数y=10x+1500中,∵k=10>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0时,y取得最大值10³20+1500=1700,即当该厂生产男装20件时,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1700元.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 谁的包裹多1.5x-3y=4,,2.m=-1,n=2 3.(1)(3);(2)(3);(3)4.1 5.-7 6.;7.x-y=3(答案不唯一)8.9.B 10.C 11.A 12.C 13.3 14.-3 15.5,7,3 16.B 17.D 18.A 19.a=3,b=-2,c =0 20.-1.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1.2.3.52或25 4.4;-8 5.B 6.C 7.(1);(2)x=3,y=2;(3)a=4,b=4;(4)a=5,b=7 8.a=-1,b=3 9.C 10.A 11.A 12.B 13.(1);(2);(3)14.当a=0时,; 当a=-2时,; 当a=-3时,15.16.,空格内的数是0.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1.1 2.a=3,b=4 3.C 4.D 5.D 6.(1);(2);(3);(4);(5)7.-11 8.4 9.5 10.4:1 11.3 12.C 13.C 14.A 15.(1);(2);(3);(4);(5);(6)16.(1);(2);(3)(4)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宽为ycm,,;(5)原方程组为17.153 鸡兔同笼1.C 2.A 3.A 4.C 5.25岁6.福娃125元,徽章10元7.11名队员,50米布8.设树上x只,树下y只. 9.设竖式纸盒x个,横式纸盒y个,则10.设高峰时期三环路、四环路的车流量为每小时x辆,y辆.11.有误12.(1)设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分别通过x名同学、y名同学;(2)该中学最多有学生4³80³45=1440,5分钟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时可通过学生为:5³(2³120+2³80)³(1-20%)=1600,∵1440<1600,∴符合安全规定.13.设一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xcm,ycm. 14.设应该用x张白卡纸做盒身,y张白卡纸做盒底盖. .因为x,y值为分数,所以不能把白卡纸分成两部分,使做成的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如果不允许剪开,则只能用8张白卡纸做16个盒身,剩下的白卡纸做32个盒底盖仍有剩余,故无法全部利用.如果允许剪开,可将一张白卡纸一分为二,用8.5张做盒身,11.5张做盒底盖,这样可以做盒身17个,盒底盖34个,正好配成17套,较充分地利用了材料.4 增收节支1.120 2.5000元,3000 元3.4.B 5.200万元,150万元6.设甲车运x吨.乙车运y吨,,所以运费为:(4³5+2³2.5)³20=500元.7.设去年A超市销售额为x万元,B超市销售额为y万元.解得,100(1+15%)=115 万元,50(1+10%)=55万元8.43亿9.D 10.设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分别是x%,y% 11.解设小明原计划买x个小熊,压岁钱共有y元.由题意可得,解这个方程。

探索勾股定理(3)

探索勾股定理(3)

课题:1.1探索勾股定理 (3)
教学目标:1、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2、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导入方式:复习引入
一、课前练习:
1、 在Rt ΔABC 中,∠C=900,a=8,b=15,求c 。

2、 如图:Rt ΔABC 中,∠C=900,AC=10,BC=24,求AB 的长。

3、 完成书本P11知识技能#1。

二、知识点一:
1、课外阅读P12~13页, 从“朱青出入图”的拼图方法理解勾股定理的验证。

2、完成书本P26页#7题,动手验证勾股定理。

3、 试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4、 完成书本P14页议一议,
A C B
三、知识二:
1、完成书本P15随堂练习#1
2、求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长。

3、要修建一个育苗棚,棚高h =1.8 m,棚宽a =2.4 m,棚的长为12 m,现要在棚顶上覆盖塑料薄膜,试求需要多少平方米塑料薄膜?
5、 完成书本:P15页问题解决#1
4 3。

数学七上3.1《探索勾股定理》课件(3)

数学七上3.1《探索勾股定理》课件(3)

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 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 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 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
课文讲解
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 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 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 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 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 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 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招徕( lái ) 囿(yòu ) 钹( bó ) 铁铉(xuàn) 饽饽(bō) 荸荠(bíqí) 佐料( zuǒ) 秫秸秆(shú jiē)
3、找出错误的字并改正。 合辙压韵 油嘴滑舌 隔合 荸荠 佐料 随机应变 招徕 吹虚 口齿伶厉 铁铉
改正:压一押 合一阂 虚一嘘 厉一俐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 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 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 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 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 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 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 馆长。萧乾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于 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 九十岁。
5、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 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 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 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 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 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 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 卖,也颇为诱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3》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3》课件

1
1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72021/11/72021/11/711/7/2021
▪ 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 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 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 这一证法。
▪ 1881年,伽菲尔德就任美 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 理直观、简捷、易懂、明 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 称为“总统”证法。
青九

朱章 出算

入术

无字证明

bc

③aຫໍສະໝຸດ ①②青无朱字出证入明图
▪ 赵爽:东汉末至三国时 代吴国人
▪ 为《周髀算经》作注, 并著有《勾股圆方图 说》。
▪ 赵爽的这个证明可谓别 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 他用几何图形的截、割、 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 间的恒等关系。
毕达哥拉斯
在国外,相传勾股 定理是公元前500多年 时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 拉斯首先发现的。因此 又称此定理为“毕达哥 拉斯定理”。法国和比 利时称它为“驴桥定 理”,埃及称它为“埃 及三角形”等。但他们 发现的时间都比我国要 迟得多。
青出
青方
青 出
青 入

朱方 出
朱入 青入
青出
五巧板的制作 A

E

G
b
Hc

1.1探索勾股定理3

1.1探索勾股定理3

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教学目标: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结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c 2=a 2+b 2(c 为斜边)。

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中计算问题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小明放学回家要经过一块长方形的麦地。

如图: 1、 小明本来应走大路从A 经B 到C 可是他却直接从A 到C ,为什么? 2、 为什么近、近多少? 3、用数学知识如何解答?二、量一量,算一算: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4㎝和5㎝,12㎝请你量出斜边的长度。

2、进行有关的计算。

3、得出结论: 三、证明结论:利用拼合三角形的方法,如下:(1)b a a bca c cb a a a b a bc b c b b c aa b a b (1) (2)由(1)S ab c ab c 正=⨯+=+412222 A B C D由(2)S a b ab 正=++222 ∴+=++22222ab c a b ab ∴+=a b c 222(2)如图:S c S S S a b b a a b b a a b a b c a b 正正小正==+=⨯+-=++-=+∴=+222222222441222∆() 练习: 1、判断:(1)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 b c 222( )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 ) (3)在Rt ABC ∆90=∠B ∴+=a b c 222( ) 2、填空:在Rt ABC ∆中,∠=C 90(1)如果a=3,b=4,则c= (2)如果a=6,b=8,则c= (3)如果a=5,b=12,则c= (4) 如果a=15,b=20,则c=3、 解决新课开始提出的问题c ab ac b b c ba ac。

1.1.2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1.1.2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比如,我们常见到的墙角、桌面上的三角板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讨论成果来看,学生们对于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者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3)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或已知斜边长度求直角边的长度。
举例: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教材中的例子,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长度。通过计算3²+4²=9+16=25,然后开方得到斜边长度为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证明勾股定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如实物操作、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结论的严谨性,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和分析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1.1 .2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

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探索勾股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1教材所处的地位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教学目标: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并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2、在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应用”的数学思想,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3、经历用多种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和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讨.教学难点:用割补法验证勾股定理.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本学段(7-9)年级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在课改中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时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美,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过程情景创设1南京市暑期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教案、说课评比一等奖2008.10用课件展示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师:请同学们观察这枚邮票小方格的个数,你有哪些发现?邮票上的图案是根据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设计的.生:我发现邮票上面左边的正方形有16个小方格,右边的正方形有9个小方格,最大的正方形有25个小方格.生:我也有这样的发现,我还发现最大的正方形中的方格数等于两个较小的正方形中的方格数.师:说得好,这张邮票是希腊1955年纪念毕达哥拉斯生平的一张邮票,画面上以32+42=52形象地表明这一我们本课要学的勾股定理的内容.师: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h=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x=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让学生思考1~2分钟,小组讨论,各小组保留结果代用,期待共同解决.师:这个问题有挑战性,待会儿看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后就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1、探索活动(1) 猜想右图中以AB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如何猜想的.学生在观察屏幕上的图形后,举手请求回答问题.生:我通过数数,完整的小方格一共有13个,还有不完整的图形我把它们合并成12个小方格,它们一共有25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25.师: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生:老师,利用邮票上的方格数比较方法,我猜是25,它的面积是以BC 为边和AC 为边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和,不知对不对?师:同学们,他的猜想有道理吗?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吗? C BA(通过猜想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发的由邮票上的方格数转换到图2-1的联想,承前起后.)通过屏幕显示以下两图.师:你能计算出以AB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吗?观察小方格的数量与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边长与三角形的形状之间的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建立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联想,从中使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师:现在你能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吗?请先在小组与同学进行交流.师:从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老师,求正方形的面积有时候不一定要知道边的长度.师:那你怎么办?生:就像图上显示的,我把这个正方形分成4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6,小正方形是1,总共是25.生:我们还可以把它放到一个边长为7的大正方形中,然后拿去4个面积为6的小三角形,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也是25.师:你计算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和他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从他们的计算方法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吗?.(让同学再次回味、思考、交流.)师:现在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生: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以B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与以A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和.师:从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中,我们发现: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以B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与以A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和,在其它的直角三角形中,还有这种关系吗?请你在方格纸上做实验,并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把图形进行“割”和“补”,两种方法体现的是同一种思想-----化归思想,即把不能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化成可以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2、 实验操作(探索-猜想):实验1 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并分别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仿照上面的方法计算以斜边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师:现在屏幕显示出一个表,让同学们填表,通过学生操作、实验,请学生将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边长联系找出来.(教师在教室巡视,和同学共同参与演算,作为他们某 个小组的一份子,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并进行个别指导.)师:请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将数据填入表格.实验2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利用几何画板): 1.在△ABC 中,∠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和 c , ∠ACB = 90°,使△ABC 运动起来,但始终保持∠ACB =90°,如拖动 A 点或B 点改变a ,b 的长度来拖动AB 边绕任一点旋转△ACB 等.2.在以上过程中,始终测算a 2,b 2,c 2,各取以上典型运动的某一两个状态的测算值(约3~5个)列成表格,让学生观察三个数之间有何数量关系.b c C a B A(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和课件的演示,从而为归纳提供基础,使学生体验归纳的思想.)师:从我们实验的大量数据中,你现在对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猜想?生: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勾股定理(板书课题).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因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勾,股,弦”的含义.∵Rt △ABC 中,∠C = 90°∴AB 2=AC 2+BC 2或a 2+b 2=c 2(通过实验验证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感受数学奇异美)3.应用举例,巩固定理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有什么用吗?怎样用? 生:知道直角三角形两边可以求第三边.生:知道两直角边,应用公式可以求斜边.生:知道一直角边和斜边,应用公式可以求另一直角边.师:请同学们每人任作两直角三角形,量出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求出其斜边;量出另一个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和斜边,求另一直角边.运算完之后,再量出所求线段的长,看计算是否正确,图是否画准.(投影)请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验.(通过此题,可以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4.巩固练习:1、课本P54练习(投影).2、让学生解决开头的实际问题,再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请同学们观察当三边长度改变后,a 2+b 2的值与c 2的值有什么关系?a 2+b 2 = 32.30 厘米2b 2 = 6.45 厘米2c 2 = 32.30 厘米2a 2 = 25.85 厘米2b = 2.54 厘米c = 5.68 厘米a = 5.08 厘米ba 探索勾股定理C A2、小米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米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让学生解决开头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学生从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再做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5.介绍勾股定理的史料我国称这个结论为“勾股定理”,西方称它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什么呢?(1)介绍《周髀算经》中西周的商高(公元一千多年前)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个规律;(2)介绍西方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82~493时期发现了勾股定理;(3)康熙数学专著《勾股图解》有五种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积求勾股法是其独创;(4)目前世界上可以查到的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几百种,连美国第20届总统加菲尔德于1881年也提供了面积证法,而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割补、拼接图形计算面积的思路提供了很多种证明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掌握定理内容及初步应用)6、说说你的收获与体会(1)请你说说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揭示了“形”与“数”的内在联系,你还能举例说明这种联系吗?(3)两种探索转化方法:“割”与“补”.7、布置作业.课后反思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我采用的是“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应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以下几点:1.“新”.利用学生熟知的邮票图案,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的问题,由它激发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美.2.“活”.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自主探索,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活动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实践中创造美.3.“实”.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通过几个练习,让学生理解并会应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节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成课件进行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奇异美.二.探索定理采用了“割补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得到“勾股定理”的结论后,又让学生画图检验其正确性,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发现的定理是正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三.本课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要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要把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做为创新教学方式的一种.真正实施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才能敞开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显示灵性,展现个性,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其中体现的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品质,从而感受数学美给学生带来的快乐,把“做数学”的过程还给学生.。

《探索勾股定理》第三课时上课课件

《探索勾股定理》第三课时上课课件

家庭作业: 全品第二/三课时
课堂作业:
1.一轮船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离A港向东北 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以12海里/小时的 速度离A港向西北方向航行,2小时后,两船 相距多少海里?
2.如图在△ABC中,∠ACB=90º, CD⊥AB,
D为垂足,AC=2.1cm,BC=2.8cm.
A D
求① △ABC的面积;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 ( ) 2. ABC的a=6,b=8,则c=10 ( ) 二填空题 1.在 ABC中,C=90°, (1)若c=10,a:b=3:4,则a=__6__,b=_8__. (2)若a=9,b=40,则c=__4_1___. 2.在 ABC中, C=90°,若AC=6,CB=8,则ABC 面积为__2_4__,斜边为上的高为__4_.8___.
1.1 探索勾股定理(3)
复习旧知
我们学过哪些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数形结合
拼正方形图 拼正方形图
拼梯形图
新知探究
Ⅰ、将左图是两个正方形分别翻折过来,得到右 边的图形。通过数格子法,你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Ⅲ、将图形进行割补,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青朱出入图”
无字证明
a
青入
朱出
朱方 c
清入
b
朱入
青方 青出
清出
问题解决
例1、如图,某隧道的截面是一个半径为3.6米的 半 圆形,一辆高2.4米、宽3米的卡车能通过隧 道吗?
解:过点A作AB⊥OC于点B,
A
∵∠ABO=90°
∴AB2+OB2=OA2 且OA=3.6,OB=1.5
O BC
∴AB2+1.52=3.62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设计勾股定理证明及其数学世界的拓展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设计勾股定理证明及其数学世界的拓展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设计勾股定理证明及其数学世界的拓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学生准备:预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展示古代著名的勾股定理证明壁画,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勾股定理吗?你能描述一下它的含义吗?环节二:探究勾股定理1.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及证明方法。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3. 展示分享:各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

环节三:应用勾股定理1. 问题解决:出示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3. 成果展示:各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解题过程及答案。

环节四:拓展延伸1. 数学故事:讲述勾股定理在历史上的应用及有趣故事。

2. 数学游戏:设计有关勾股定理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3.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勾股定理的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活动、问题解决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探索勾股定理课件

探索勾股定理课件

1
2
D
你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探索勾股定理
18
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探索勾股定理
19
作业
必做:如图所示,Rt△ABC中的AB边有多长?
6 8
选做:
如图,BC长为3cm,AB长为4cm,AF长 为12cm,求正方形CDEF的面积。
探索勾股定理
20
探索勾股定理
21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勾股定理
假如我们一旦和外星人见面,该使用
什么语言呢?使用“符号语言”与外星人
联系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外星人也最可
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最可能是数学语言。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认为,我们可以用两个
图形作为与外星人交谈的媒介,一个是
“数”,另一个是“数形关系”(勾股定
理)。因为这种自然图形所具备的“数形
“拼”
将几个小块拼成 一个正方形,如 图中两块红色 (或绿色)可拼 成一个小正方形
探索勾股定理
上一页
下一页
9
C A
B
对于图1-2中的 直角三角形, 是否还满足这 样的关系?你 又是如何计算 C 的呢?
A B
图1-2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 角边分别是1.6个单位长 度和2.4个单位长度,上 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 成立吗?说明你的理由。
关系”在探整索勾个股定宇理 宙中是普遍的。
1
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
2
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地球王国 上,原始森林,参天古树带给我们神 秘的遐想;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给 我们以美的享受。你知道吗?在古老 的数学王国,有一种树木它很奇妙, 生长速度大的惊人,它是什么呢?下 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到数学王 国去欣赏吧!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6篇:勾股定理教学设计附件2:《勾股定理》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授课人教学对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八班级第一章第1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进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进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进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针对八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沟通,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乐观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勾股定理》谢谢八班级学校名称科目福绵区新桥镇初级中学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教学环境:本校的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学生准备:课本及练习本、纸张,笔、直尺老师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资源:人教版八班级下册数学课本……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20xx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这就是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它象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问:你见过这个图案吗?1、1)、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欣赏图片。

初中数学1_探索勾股定理_第三课时

初中数学1_探索勾股定理_第三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三课时讲授;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本节意图让学生自己经过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发现勾股定理.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浓,所以处理教材内容上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设计方格纸上计算面积,用拼图的方法验证等活动,以真正实现学生在知识、智力、能力和全面提高.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议论、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亲身实验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及结论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索多样的拼图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方法交流—探索.教具准备学生每人课前准备若干张方格纸、投影片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通过哪些方法能够验证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生]测量、数格子和图形分割.[师]那你们能否将这个大正方形通过恰当的剪切后再拼接成两个小的正方形呢?Ⅱ.讲述新课[师]我们将上图中两个正方形分别翻折过来,得到下面图形,同学们年,你们有什么发现呢?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思考.[生]大正方形和两个小正方形有很多重叠的部分.[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青朱出入图”.刘徽在他的《九章术注》中给出了注解,大意是:三角形ABC 为直角三角形,以勾为边的正方形为朱方,以股为边的正方形为青方.以盈补虚,将朱、青二方并成弦方,依其面积关系有.[师]“青朱出入图”有什么优势呢?[生]它不用运算,单靠移动几块图形就能直观地证出勾股定理.[师]回答的很好,得却用它方便了很多,真是“无字的证明”.下面我们来动手做一做:(1)任作一个Rt△ABC,如图,以其斜边AB为边向直角顶点C所在一侧作正方形ABDE.延长BC交DE于F,过D作BF的垂线DG,G为垂足,在线段CA上截取CH等于BC:过H作AC的垂线HI,交AB于I,如图1-14.沿这些线将正方形剪开,就得到了一幅五巧板.图1-13 图1-14。

探索勾股定理(三)教学设计 (优质)

探索勾股定理(三)教学设计 (优质)

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三)成都石室联合中学李颖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的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为第三课时,课题为《拼图与勾股定理》。

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广泛使用,学习了利用割补法计算图形的面积来验证勾股定理。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初一学习过基本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的一些方法,例如:割补法等,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因此,可能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在先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拼图、图案设计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七巧板,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活动(拼图对勾股定理进行无字的证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初步认识了“勾股定理”后,对勾股定理探究的加深与提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课本上设计了丰富的拼图活动,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操作和思考,既经历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又能了解中外多种方法,开阔视野,感受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为此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勾股定理验证方法的分析和欣赏,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2.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探究总结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一.课前热身
你从网络或书籍上,尽可能多地寻找和
了解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哪些?你能填写
下表吗?
探究报告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汇总》
方法种类及历史 背景 验证定理的具体 过程 知识运用及思想 方法
二.自主探索:
1.验证过程的分析与欣赏
第一种类型:以赵爽的“弦图”为代表, 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 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 第二种类型:以欧几里得的证明方法为代 表,运用欧氏几何的基本定理进行证明; 第三种类型:以刘徽的“青朱出入图”为 代表,“无字证明”.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届大会会标的中央图案 正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弦图”,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成就.
c
由面积计算,得 c
展开,得 化简,得
4 ab (b a ) . 2 2 2 2 c 2ab b 2ab a .
2 2
1
c a b .
2 2 2
第一种类型:
2.问题思考
对某一验证方法
<1> 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2>
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3> 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有什 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以赵爽的“弦图”为代表,用几何图形
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体现 了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的紧密结合 .
明不需用任何数学符号和文字,更不需进行运算,隐含 在图中的勾股定理便清晰地呈现,整个证明单靠移动几 块图形而得出,被称为“无字证明”。
约公元 263 年,三国时代魏国的数学家刘徽
为古籍《九章算术》作注释时,用“出入相 补法”证明了勾股定理。
第三种类型:以刘徽的“青朱出入图”为代表,证
明不需用任何数学符号和文字,更不需进行运算,隐 含在图中的勾股定理便清晰地呈现,整个证明单靠移 动几块图形而得出,被称为“无字证明”。
(2)写数学日记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去探索勾股定理、去研究勾股定理,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1.议一议:观察下图,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 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2+b2=c2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cm ,且两 直角边长度比为3:4,求两直角边的长。
3.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1) 勾股定理是联系数学中数与形的第一定理。
(2) 勾股定理反映了自然界基本规律,有文明的宇宙 “人”都应该认识它,因而勾股定理图被建议作为与 “外星人”联系的信号。
如图,过 A 点画一直线 AL 使其垂直于 DE, 并 交 DE 于 L,交 BC 于 M。通过证明 △BCF≌△BDA,利用 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 积的关系,得到正方形 ABFG与矩形BDLM等积, 同理正方形ACKH与 矩 形MLEC也等积,于是 AB 2 AC 2 BC 2 推得
第三种类型:以刘徽的“青朱出入图”为代表,证
a
A
B c O
b
F
C D
E
A B a
F O Cb E D


A′ B′ C′ D′ F′ E′
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尝试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五巧板的制作
G E ⑤
A ④
③ H
b
C ②
c
B
I

F
a
D
利用五巧板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b
c a
b
c
b
c
a
这种证明方法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变化入手,
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当堂训练


b

c
a
① ②
无字证明
第三种类型: 在印度、在阿拉伯世界
和欧洲出现的一种拼图证明
做法是将一条垂直线和一条水 平线,将较大直角边的正方形分成 4 分。之后依照图中的颜色,将两 个直角边的正方形填入斜边正方形 之中,便可完成定理的证明。
单击图片打开
第三种类型:
方法三: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代的著名画 家达·芬奇对勾股 定理进行了研究。
将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边长
为(a+b)的正方形ABCD,使中间留
图1
下边长c的一个正方形洞.画出正方形 ABCD.移动三角形至图2所示的位臵 中,于是留下了边长分别为a与b的两 个正方形洞.则图1和图2中的白色部 分面积必定相等,所以c2=a2+b2
图2
第二种类型: 以欧几里得的证明方法为代
表,运用欧氏几何的基本定理进行证明,反映 了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
(3)勾股定理导致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 (4)勾股定理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程,为不定方 程的解题程序树立了一个范式。
4.小结反思
学生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 我表现较好的方面;
我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还有哪些疑惑……
四. 课堂作业
(1)尝试利用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 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方法二: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 被称为“总统证法”. a
如图,梯形由三个直角三角形组 合而成,利用面积公式,列出代 数关系式,得 1 (a b)(b a ) 2 1 ab 1 c 2 .
化简,得
b
c c
a
b
a b c .
2 2 2
2
2
2
第一种类型:
方法三
据传是当年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时 做出的证明。
第二种类型: 以欧几里得的证明方法为代表,运用
欧氏几何的基本定理进行证明,反映了勾股定理的几何 意义.
第三种类型:以刘徽的“青朱出入图”为代表,证明
不需用任何数学符号和文字,更不需进行运算,隐含在图 中的勾股定理便清晰地呈现,整个证明单靠移动几块图形 而得出,被称为“无字证明”.
第一种类型:
方法一:三国时期吴国数学家赵爽在为《周 髀算经》作注解时,创制了一幅“勾股圆 方图”,也称为“弦图”,这是我国对勾 股定理最早的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