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健康行为与信念
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
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
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
健康信念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个体为何会选择或不选择参与健康行为并采取健康行为,并阐明影响个体决策的因素。该模型由Rosenstock等人于1966年首次提出,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修改,目前已成为健康行为和健康促进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
1. 健康信念模型的基本观点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对于个体而言,参与健康行为的决策取决于以下四个核心信念:
(1)健康信念:个体对拥有健康状态的价值和好处的认知。这个信念基于个体对健康威胁和风险的认知,包括个体对健康问题的感知、严重性、预后和可控性等方面的感觉。
(2)自我效能信念:个体对自身能够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控制健康威胁和风险的信念。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掌控感的信念,在促进健康行为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3)知觉到的严重性:个体对健康威胁和风险的感知程度,包括身体和心理方
面的问题,并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程度加以判断。
(4)具体行为控制信念:个体相信他们采取的行动可以达到目标的信念。这个信念基于个体对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程度、可行性、可控性等因素。
以上四个信念是健康行为决策的中心要素,同时发挥着相互作用的作用。此外,健康信念模型还提出了行动阶段的概念,包括前置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这个阶段模型也是健康行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专业人员根据个体的行为阶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健康信念模型的核心构成要素
(1)感知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感知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是影响个体参与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个体会更倾向于采取健康行为,如果他们相信自己或他人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但是,严重性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个体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和感性认知。为了在干预计划中有效地利用这一构成要素,专业人员需要了解患者对健康问题的感知,以确定适当的干预措施。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指的是一系列能够维护和增强健康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避免有害物质的摄入,以及积极的心理态度等。这些行为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摄入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并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避免有害物质的摄入,如过量饮酒和吸烟,可以减少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而积极的心理态度则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保持精神健康。
总的来说,健康相关行为定义涵盖了对身体健康的全面关注和照顾。只有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理态度,才能真正健康地生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养成这些健康相关行为,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开心的心情。
简述健康信念的组成部分
简述健康信念的组成部分
健康信念是指一个人关于健康和健康行为的观念和看法。它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 健康知识:健康信念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个人对健康知识的理解。这包括了对身体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了解。个体掌握的健康知识越多,其健康信念的形成就越有根据和合理。
2. 健康观念:健康信念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个人对健康的看法和观点。这涉及个体对健康的意义、价值和优先级的认知。个体的健康观念受到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对疾病的认知:个体对疾病的认知是健康信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对不同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包括对疾病的起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了解。
4. 健康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己进行健康行为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个体的健康信念会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即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采取健康行为的信心和能力。
5. 健康价值观:个体对健康的价值观念是健康信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对健康行为的看重程度以及健康与其他个人价值的关系等。
以上是构成健康信念的一些主要组成部分,个体的健康信念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简述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简述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前言
健康信念模式是指个体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态度和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反应的总和,也是影响个体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定义、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定义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由美国公共卫生学家Rosenstock于1966年提出的一个关于人类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型,旨在解释人们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行为的决策过程。该模型认为个体在选择是否采取某种保健措施时会考虑到自己对于该措施所持有的信念,包括其对于自身患病风险的感知、采取措施能否有效预防或治愈某种疾病以及采取措施所带来的成本效益等。
三、构成要素
1. 感知威胁:指个体对于患某种疾病或遭受某种不良后果的认识和感受,通常包括患病的严重性、患病的可能性以及对于患病后果的恐惧
程度等。
2. 感知控制:指个体对于采取某种保健措施的信心和能力,通常包括个体对于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认识。
3. 利益评估:指个体对于采取某种保健措施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和决策。其中收益主要包括预防或治愈某种疾病、减轻身体不适等方面的好处;而成本则主要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资源上的投入以及可能引起的不适或副作用等方面。
4. 行为意向:指个体在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后,最终决定是否采取某种保健行为,并且在行为前后会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以及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
四、影响因素
1. 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均会对个体的健康信念模式产生影响。
健康信念模型构成要素包括
健康信念模型构成要素
健康信念模型是一种用于解释人们对健康行为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的理论模型。它由以下要素构成:
●意愿性信念(Perceived Susceptibility):个体对于患上某种疾病或
面临健康问题的认知程度,包括对自身易感性的理解。
●严重性信念(Perceived Severity):个体对于患上某种疾病或面临
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的认知与评估。
●益处信念(Perceived Benefits):个体对于采取某种健康行为或改
变行为的好处的认知与评估。
●障碍信念(Perceived Barriers):个体对于采取某种健康行为或改
变行为所面临的困难或障碍的认知与评估。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种健康
行为或改变行为的信心和能力。
●行为倾向(Cues to Action):个体受到的外部或内部刺激,促使
其采取某种健康行为或改变行为。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是否采取某种健康行为。例如,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患有某种健康问题,并且认为该问题严重,那么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采取相应的健康行为。同样,如果个体相信采取某种健康行为能够带来好处,并且对自己能够成功采取该行为充满信心,那么他们也更可能采取该行为。
HE-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16
健康信念模式示意图
修正因子 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 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社会地位、同事、团体, 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社会地位、同事、团体,等) 结构因素(对此疾病的知识、以前患此病的经验) 结构因素(对此疾病的知识、以前患此病的经验) 行为提示因素:传媒活动、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 行为提示因素:传媒活动、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 亲友的疾病经验、某种标志物, 亲友的疾病经验、某种标志物,等
2
知信行模式( (一)知信行模式(KABP/KAP model) )
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理论 ) 认为: 认为: 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 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 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 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 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 信念和态度则是 基础 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 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 动力 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 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 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健康信念模式(HBM, health belief model)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从下图可以看出,该模式认为对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与预防疾病的行为是相关的。认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疾病的个人信念,这个信念调节着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采用对抗疾病的行为的可能性。社会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多种形式的政策形成和大众媒介宣传运动,这些运动是专门设计以使公众相信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则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一)主要内容图5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框架从上图可知,这个模式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个体对健康的认识和观点包括: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对健康状况的理解;对自我在健康中的作用的理解;对健康促进行为有利性的理解;以及对促进健康行为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2.修正因素包括:个体的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影响、情景因素、行为因素,以及个人的疾病知识和经历等。 3.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参与促进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准备行动的证据。
2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Archer于1983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健
康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形成的过程。健康信念模式包括了六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分别是感知到的健康问题、感知到的健康利益、感知到的健康障碍、个体行为的健康触发目标、个体行为的自我效能以及行动倾向。
首先,感知到的健康问题是健康信念模式的基础,个体需要对自己面临的健康问题进行识别和评估。感知到的健康问题可以是身体上的不适如疾病或疼痛,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困扰如焦虑或抑郁。
其次,感知到的健康利益指的是个体对采取某种健康行为所带来的好处的认知。个体需要相信采取某种行为能够显著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激发他们在行动上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
然后,感知到的健康障碍是个体对采取特定健康行为所面临的困难或阻碍的认知。个体需要认识到采取健康行为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和障碍,如时间、金钱、社会支持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动。
接着,个体行为的健康触发目标是个体对于健康行为所设定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个体需要明确自己想要通过健康行为达到什么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步骤来达成这些目标。
同时,个体行为的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采取某种
健康行为的信心和能力。个体需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坚持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并对自己在行动中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最后,行动倾向是个体对于采取某种健康行为的意愿和行动的结果。个体的行动倾向受到其感知到的健康问题、利益、障碍、健康触发目标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如果个体认为采取健康行为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并且对自己能够成功采取这种行为充满信心,那么他们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
身心健康教育建立健康自信心
身心健康教育建立健康自信心健康,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心理健康则是实现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身心健康教育备受关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信心,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身心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身心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是人的健康的两个方面,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相辅相成。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潜力。
其次,身心健康教育可以预防疾病。现代社会,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通过身心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技巧。
再次,身心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通过身心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信心,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最后,身心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导致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犯罪事件频发。通过身心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二、身心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身心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首先,依据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身心健康教育应该建立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确保教育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其次,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身心状况和需求都有所不同。身心健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再次,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身心健康教育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是应该全面、系统地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3_健康相关行为理论.ppt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指行为者对自己实施或放弃某行为能力的自信, 即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 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采取一个导致期望结 果的行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到目的是轻而易举的 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 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我能冷静的面对,因为我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办法 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无论什么事情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应付自如
自我效能--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对行为的形成、改变 至关重要。
自我效能是一种信念,即相信自己能在特定环境中恰 当有效的实施行为。是对能力的自我认识。
自我效能不是天生就有的,在行为实践中,在能力训 练和强化刺激下,自我效能会逐渐增强。
情绪---在行为形成和转变的过程中会有很 多情感性的问题出现,包括心理性的防御 机制,如不愿改变的惰性,或者感到紧张 ,有压力等。 环境---环境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也在 潜在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人们 对环境的主观意识会促使或限制他们的思 想和行为的改变。
健康信念模式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健康信念模式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健康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仅取决于其遗传基因,还与其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个体的健康信念模式对其健康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并分析该问题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意义。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贝克等人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旨在了解人
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以及这些认知如何影响其行为。该模式包括了以下四个要素:个人认知、感知的严重性、感觉的障碍和感觉的利益。个人认知是指个体对健康问题的了解和认知,例如他们对个人疾病风险的评估。感知的严重性指的是个体认为受到疾病影响的严重程度。感觉的障碍是个体评估采取行动所面临的障碍和困难。感觉的利益是个体对采取行动后获得的好处和收益的评估。
研究表明,个体的健康信念模式对其健康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首先,个体对
健康问题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健康行为对健康的危害,那么他或她就不太可能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这些行为。因此,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帮助个人意识到不健康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健康的关注度。
其次,感知的严重性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动意愿。如果个体认为某种疾病的严
重程度很高,他们就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来预防或应对该疾病。例如,一个人如果意识到肥胖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他就会更有动力去减肥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因此,在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个体的疾病严重性的宣传,以提高其行动意愿。
此外,感觉的障碍也是影响个体是否采取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个体可能认为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的应用
▪ 慢性疾病的预防:2型糖尿病、高血压 ▪ 遵医嘱治疗行为:肺结核服药依从性 ▪ 不良行为干预:戒烟、戒毒 ▪ 性健康促进,尤其是安全性行为方面 ▪ 重要事件负性情绪干预 ▪ 精神疾病康复 ▪ 体育锻炼行为 ▪ 青少年健康行为养成:弱视、肥胖等 ▪ 调整不良饮食 ▪ 健康体检
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的提出
▪ 健康信念模式是最早运用于个体健康行为 解释和预测的理论模型。
▪ 由Hochbaum于1952年在研究人的健康 行为与其健康信念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 后经Backer等社会心理学家的修订逐步 完善。
6.Donald J. Ross, M.D. Compliance and the Health Belief Model:A Challenge for the Liaison Psychiatrist. Gerwal Hospital Psychiatry 1983,5:31-35
7.S. Sutton.Health Behavior:Psychosocial Theorie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64996506
人类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运⽤社会⼼理⽅法解释健康相关⾏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为,必须具备以下3⽅⾯的认识:
1.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
(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严重性的看法,包括⼈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如死亡、伤残、疼痛等;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判断,如⼯作烦恼、失业、家庭⽭盾等。
(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认识,包括对医师判断的接受程度和⾃⾝对疾病发⽣、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2.认识到采取某种⾏为或戒除某种⾏为的困难及益处。
(1)对⾏为有效性的认识:指⼈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的社会影响等。只有当⼈们认识到⾃⼰⾏为的有效时,⼈们才能⾃觉采取⾏为。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为障碍的认识:指⼈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为所遇困难的认识,如费⽤的⾼低、痛苦的程度、⽅便与否等。只有当⼈们对这些困难具有⾜够认识,才能使⾏为维持和巩固。
3.对⾃⾝采取或放弃某种⾏为能⼒的⾃信也称效能期待或⾃我效能。即⼀个⼈对⾃⼰的⾏为能⼒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定能通过努⼒,克服障碍,完成这种⾏动,到达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为、放弃危害健康⾏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先,充分让⼈们对其危害健康⾏为感到害怕;然后,使他们坚信:⼀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为的信⼼。
健康信念模式
❖
尽管对易感性和严重性(意识到的威胁)的认识会 推动个人采取行动,但行动的独特过程却有赖于对 多种能降低疾病威胁的行动的信心。那些表现出关 于易感性和严重性的最佳信仰水平的个人,他们在 意识到任何健康行动的潜在有效性之前,是不会接 受任何推荐的行动的。
感知行为的益处与障碍
(1)感知到益处
即个体对改变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好处的认 识和评价,如维护健康或改善健康状况
健康信念模式
公共卫生领域发展出来的解释健康相关行为 的理论 ❖ 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解释x光检查结核项目 而提出
❖
知觉到威胁
❖
(1)感知到易感性
即个体认为不健康行为给他带来的总体危害,以及该 行为导致其自身出现疾病的机率和可能性。
❖
(2)感知到严重性
即个体感知到的行为改变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和 金钱方面的不良影响。
提示因素
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自 身躯体症状,家人、亲友、同事患病,大 众媒介的信息,医生的建议,他人的劝告 等。
背景
认 知
知觉到威胁
行 为
社 会 人 口 学 因 素
感知到易感性 感知到严重性 采纳 健康行为 应对 感知到益处 感知到障碍 自我效能
提示因素
(Rosenstock, Strecher & Becker 1994)
(2 )感知到障碍
第三章 健康行为与相关理论辅导
第三章 健康行为与相关理论辅导同学们: 在第一章里我们了解到,健康心理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强调除生物因素外,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健康与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人的生活型态、生活方式和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疾病并非完全是人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造成的,自身的行为和心理也是健康和疾病的原因,这样人就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个人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型态来促进自身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健康行为?人为什么不能实行健康的行为?如何让大众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促进健康的健康行为,而不做有害健康的行为?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旨在介绍什么是健康行为及其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人们实行健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介绍态度改变和行为改变的策略和相关理论。 一、重点、难点问题1.掌握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2.一般掌握重要死因的危险行为因子。 3.一般掌握教育诉求、恐惧诉求与行为改变的关系。 4.重点掌握健康信念模式的内容及应用。 5.重点掌握理性行动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6.一般掌握古典制约与操作制约的差别。 7.重点掌握行为改变的策略。 8.一般掌握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之内容。 9.一般掌握复发过程的认知行为模式之内容。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㈠健康促进与健康行为简介 p61⒈健康促进与健康行为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的《渥太华宪章》中,广义的将"健康促进"定义为:让人们能够强化其掌控并增进自身健康的过程。 所谓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们为增进或维持个人健康所采取的行为,可以分为健康促进行为以及健康危害行为,健康促进行为包括规律运动、预防注射、良好饮食与睡眠习惯等,而健康危害行为指的是吸烟、酒瘾、嚼食槟榔等有害的健康行为。成功的建立健康行为可以降低与生活型态有关的疾病死亡人数、延长寿命、减少因慢性疾病导致的失能状况、甚至降低整体医疗费用的支出。 重要死因的危险因子疾病别 危险因子 心脏病 吸烟、肥胖、高血压、胆固醇过高、静式的生活型态癌症 吸烟、不良的饮食习惯、酒精、槟榔、暴露在环境的致癌物质中 脑血管疾病(中风) 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静式的生活型态 意外伤害 不使用安全带、喝酒、居家危害 7种重要的良好健康习惯,分别是:第一,每晚有7~8小时的睡眠。第二,不抽烟。第三,每天早上吃早餐。第四,每天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会影响个人采行预防性健康行为的有三大因素1
一.健康信念模式
• 主要用於解釋個人為何會採行預防性健康行 為,可視為是種預防性的模式。
• 此模式認為個人對結果重要性的看法及估計 某行為會產生結果的可能性,會影響個人是 否會採取某預防性健康行為。
一.PRECEDE-PROCEED模式
• PRECEDE指的是「教育診斷及評值的素質、 加強及使能因素」。
• PROCEED指的是「教育及環境發展的政策、 條例及組織結構」。
圖2-1 PRECEDE-PROCEED模式
圖2-1 PRECEDEPROCEED模式
• PRECEDE-PROCEED模式是一個教育及行 政診斷模式,由探討與健康相關的因素,擬 訂和評值影響社區民眾生活品質的介入性計 畫;模式中強調健康受多因子影響,因此對 行為、環境及社會的改變,必須是多面向的 考慮及多部門的合作。
• 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是解釋行為的重要變項, 個人如果自覺擁有完成某行為的高度效能, 就有能力面對問題及堅持執行,最後達到行 為的改變。
• 多項研究皆顯示自我效能與健康行為有密切 的關係,經由自我效能的改變,可使個體改 變行為,因此自我效能在個人行為改變的應 用上漸受重視,衛生專業人員可經由評估個 案自我效能的強度,提供不同的策略。
• 此要素包括: 1. 自覺行動利益。 2. 自覺行動障礙。 3. 自覺自我效能。 4. 行動相關的感受。 5.人際間的影響。 6.情境影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代价
– 自我、他人的不满意和实利损失。
•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预期
意志过程 结果预期 意 图 行为计划 行为控制
行为
觉 知 的
严重性 易感性 威 胁
实 际 的 环境障碍,资源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行为开始
行为维持
结果预期
行 为 意 向
行 为 计 划
行为恢复
退 出 行 为
环境障碍,可用资源 危险知觉 社会支持
决定前阶段
决定后-行动前阶段
行动阶段
健康行为过程理论
• 各种模型的评价p35-41
第三章
健康行为与信念
第一节 健康与行为
• 健康行为的相关概念 • 行为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 健康行为的相关概念
– Kasl and Cobb(1966)
• 健康行为
– 旨在防止疾病发生的行为
• 疾病行为
– 寻求治疗的行为
• 病人角色行为
– 旨在恢复健康的任何活动
– Matarazzo(1984)认为健康行为包括
知觉到的 自我效能
• 社会认知模型
– 合理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
• (the Theory of Reasone Action and Planned Behavior, TRA & TPB)
– 自我效能理论
• (Self-Efficacy Theory, SET)
– 自我决定理论
•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 吸烟, 高脂食物,缺乏锻炼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
– 吸烟
百度文库
• 意外伤害
– 饮酒,吸毒,驾车不当
– 行为与死亡率 – 行为与寿命
健康(促进)行为
– 日常健康行为 – 保健行为 – 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 戒除不良嗜好 – 预警行为 – 求医行为 – 遵医行为 – 病人角色行为
日常健康行为
• 自我再评价(self reevaluation)
– 从认知和情感方面评估自己有或是无某种不良 习惯自我意象的差异。认识到行为改变对于一 个优秀的人是重要的。
• 社会性释放(social liberation)
– 使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其目的 是为人们营造一种保持健康行为、消除危险行 为的机会和条件,个体在选择、解决问题时对 社会性释放的意识、接受和利用。
• 戏剧性释放(dramatic relief)
– 对非健康行为的可能后果的情感经验和释放。往往在 行为改变初期会出现一些负性情绪,研究证实减轻负 性情绪有利于行为矫正。
• 环境再评价(environmental reevaluation)
– 从认知和情感方面评价个体行为是如何影响环境以及 他人的,即对他人所起到好或不好的角色示范作用。
人口统计学变量:
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心理变量:
知觉到疾病 易感性 人格、社会阶层、同伴压力
知觉到的行为 的益处和障碍
知觉到的疾 病威胁
知觉到疾病 严重性
采取健康行为 的可能性
行为暗示: 传媒的宣传 他人的建议 医生的提醒 家人朋友的疾病 报纸杂志的文章
知觉到的 严重性
知觉到的 可能性 保护意向 预防性行 为的效能 保护行为
行为过程
• 反条件化(counter conditioning)
– 学习用新的健康行为替代不健康行为。
• 互助关系(helping relationships)
– 为行为的改变寻求和使用他人的支持。
• 强化管理(contingence management)
– 适时地在一定的行为改变上提供结果强化(奖 与惩罚),主要依赖于奖励而不是惩罚。 – 为正向的行为变化增加奖励而为不健康的行为 减少奖励。
• 过去300年传染性疾病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和环 境因素,而非医疗干预 • 现代疾病由个体的行为决定 • 健康状况取决于个人的习惯 • 富裕社会中人的主要疾病以及由此致死亡的原因皆 来自行为
– 现代致死性疾病与行为的联系
• 心脏病
– 吸烟, 高脂食物,缺乏锻炼
• 恶性肿瘤
– 吸烟,酗酒,膳食
• 中风
态度
行为意向
主观规范
行为
态
度
主观规范
行为 意向
行 为
行 为 控制感
榜样
自我效能
言语 劝说
行 为
情绪 唤醒
结果期望
成功 经验
高
内 部 动 机
认知
成就 乐趣
行 为 自 主 性
外 部 动 机
整合调节 认同调节 摄入调节 外部调节
行为意向
行为
低 无动机
• 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 归因理论
– 健康归于内部因素,疾病归于外部因素
• 健康控制点
– 控制点与行为 – 问题p20
• 认知模型
– 健康信念理论
•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 保护动机理论
•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
– 风险知觉研究
• 不切实际的乐观
– 健康行为过程观点
• (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 HAPA)
前意向
意向
准备
行动
保持
认知过程
行为过程
自我效能
减弱 增强
决策平衡
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型
• 变化阶段
– 前意向阶段
• 没有进行某种行为的意向
– 意向阶段
• 想要进行某种行为
– 预备阶段
• 产生从事某种行为的具体设想
• 自我释放(self liberation)
– 指个体改变行为的信念和与落实信念的许诺。 如选重要的日子、当众许诺等。
• 刺激控制(stimulus control)
– 避免不健康行为暗示, 强化有利于健康行为改 变的信息
• 决策平衡
– 认知评价
• 行为的代价vs行为的获益。 • 获益
– 自我、他人的满意和实利获得。
–睡眠良好 (最少七个小时) –健康饮食:几乎每天吃早餐,很少在餐间吃零食 –体重管理:体重标准或接近标准 –规律锻炼 –适度饮酒 –定期体检 –安全性行为 –不吸烟,不吸毒
健康(危险)行为
– 日常危害健康的行为:
• 吸烟 • • • • • 酗酒 吸毒 性乱
– 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过度 高脂、高糖、低纤维饮食 偏食、挑食、过多零食 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 不良进食习惯
– 不良疾病行为
• 求医行为
– 瞒病行为 – 恐惧行为 – 自暴自弃行为
• 遵医行为
– – – – 角色行为超前 角色行为缺如 角色心理冲突 悲观绝望
第二节 健康行为的理论模型
• • • • • 早期研究 认知模型 社会认知模型 综合模型 各种模型的评价
• 早期研究
– 运用其他心理学科的理论预测健康行为
• 损害健康的习惯
– 行为病菌
• 保护健康的行为
– 行为免疫
• 总之
– 健康相关行为
• 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健康(促进)行为
• 人们用于维持和促进健康的任何活动
– 健康(危险)行为
• 人们从事的对自身健康有危险或潜在危险的任何活 动.
• 行为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 Mckeown(1979)
– 整合调节
• 行为与个体的自我或身份结合为一体,是外部动机中自我决定 程度最高的调节方式
• 无动机amotivation
– 个体缺乏行为的动机,认为在行动和结果之间 没有可能性 – 个体在从事活动时没有目的,即没有任何行为 的动机 – 自我决定程度最低
• 综合模型
– 跨理论模型
•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
– 认知to know – 成就accomplishment – 乐趣enjoyment
• 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 外部调节
• 行为受奖励和威胁的控制
– 摄入性调节
• 行为的激发是为了回避消极情绪或寻求他人满意,是一种更多 内部的控制
– 认同调节
• 行为更多的受自己调控,是由对行为结果的满意激发
– 行动阶段
• 正在进行某种行为。
– 保持阶段
• 已经有规律地进行某种行为
• 变化过程
– 认知过程
• 信息来自经验,在变化早期比较重要。
– 行为过程
• 信息来自环境和行动,在变化后期变得重要。
认知过程
• 意识增加(conscious raising)
– 包括提高对不良行为及其结果的感知、革除不良行为 的意义和有关问题的认识,发现和学习改变行为的新 的思路和方法等。应用健康咨询、媒体宣传等办法都 有利于达到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