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实验技术:原位杂交实验要求及步骤
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详解及小贴士
![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详解及小贴士](https://img.taocdn.com/s3/m/c9920e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8.png)
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详解及小贴士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基因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一些特定DNA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
该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模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步骤及一些建议。
操作步骤:1.准备DNA探针: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DNA探针,用于与目标DNA序列杂交。
DNA探针可以是标记有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的DNA序列,用于在杂交后的图像检测或放射计数。
2.制备标本:从目标细胞或组织中提取DNA,并进行适当的处理步骤以便于杂交反应。
其中的处理步骤包括固定、裂解、脱氧核酸酶处理等。
3.杂交反应:在杂交缓冲液中,加入DNA探针和标本DNA,并进行杂交反应。
杂交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盐浓度等)会根据探针和目标序列的碱基配对特性进行选择。
对于不同的实验目的,例如检测靶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杂交条件需要根据实验要求确定。
4.洗涤:在杂交反应结束后,需要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非特异杂交的DNA。
通过在高温、高盐浓度或低温条件下进行洗涤,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未与目标DNA序列配对的DNA。
5.可视化和成像:根据DNA探针的标记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视化和成像。
对于荧光标记的探针,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通过分析图像来确定特定DNA序列的位置。
对于放射性标记的探针,可以使用辐射自显像片、液闪仪或放射计数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和计数。
小贴士:1.选择合适的探针: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探针非常重要。
探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会直接影响到杂交的特异性和效率。
因此,在设计和合成探针时,需要考虑目标DNA序列的长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等因素。
2.优化杂交条件:杂交条件的优化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非常重要。
温度、盐浓度和杂交时间是影响杂交反应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整这些条件,可以增强目标DNA和探针的碱基配对能力,提高杂交特异性和效率。
3.正确选择洗涤条件:洗涤步骤的正确选择可以帮助去除非特异杂交的DNA。
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过程
![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fdcbab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4.png)
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过程原位分子杂交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表达模式和功能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将互补的标记探针与待检测的目标序列进行杂交,然后通过探针的标记信号来确定目标序列在组织或细胞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过程。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在进行原位分子杂交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获取目标序列的核酸样本。
这可以通过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或特定的mRNA来实现。
然后,需要制备互补的标记探针。
标记探针可以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染料或酶标记等方法进行标记。
最后,需要准备组织切片或细胞扩展片,以便进行杂交反应。
第二部分:杂交反应杂交反应是原位分子杂交的核心步骤。
首先,将标记探针与待检测的目标序列进行杂交。
这一步可以通过将探针和目标序列共同溶解在杂交缓冲液中,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孵育来实现。
杂交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探针和目标序列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通过杂交,标记探针将与目标序列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
第三部分:探针检测杂交完成后,需要对标记探针进行检测。
具体的检测方法会根据标记探针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例如,如果使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可以通过放射自显影或液体闪烁计数等方法进行检测。
如果使用的是荧光染料标记探针,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检测。
如果使用的是酶标记探针,可以通过酶的催化反应产生的显色反应进行检测。
第四部分:结果分析在完成探针检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解读。
根据探针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可以确定目标序列在组织或细胞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例如,如果探针信号在细胞核中出现,可以推断目标序列参与了基因转录和表达过程。
如果探针信号在细胞质中出现,可以推断目标序列参与了蛋白质合成和运输过程。
通过对不同组织或细胞样本的比较分析,可以揭示目标序列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第五部分:优势和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具有许多优势和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直接观察目标序列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有助于深入理解基因调控网络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原位杂交步骤自己整理的精讲
![原位杂交步骤自己整理的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2d578d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e.png)
原位杂交步骤自己整理的精讲原位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来检测DNA或RNA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下面是原位杂交的详细步骤:1.样品处理:首先,需要提取并处理样品中的细胞或组织。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细胞固定、组织切片和蛋白酶处理等。
细胞固定能够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而组织切片则能够使得样品更容易进行观察和分析。
蛋白酶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消化蛋白质来提高核酸的可达性。
2.探针设计:在进行原位杂交之前,需要准备一个能够与目标DNA或RNA序列互补配对的探针。
这个探针通常是由DNA或RNA序列构建而成的,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或PCR扩增获得。
在设计探针时,一般要考虑到探针的长度、碱基组成和互补性等因素。
3.标记探针:为了便于后续的检测,需要将探针标记上报告标记物。
常用的报告标记物有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和酶等。
标记探针的方法通常包括非放射性标记和放射性标记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实验的需求和要求。
4.杂交反应:将标记好的探针与样品中的DNA或RNA序列进行杂交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在固定样本上进行,样品和探针会在适当的杂交缓冲液中反应一段时间。
杂交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探针的长度和互补性等因素进行调节。
反应结束后,通常需要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探针和杂交缓冲液。
5.可视化和分析:经过洗涤之后,探针与目标DNA或RNA序列杂交形成的杂交体可以通过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荧光显微镜观察、放射性测量和酶活性检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目标序列在样品中的分布情况和数量。
除了上述的基本步骤,还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一些改进和优化。
例如,可以采用双标记法来同时检测不同序列的分布情况;可以使用探针混合标记法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信号扩增技术来增加检测的信号强度等。
总体来说,原位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定位和表达。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7eff84110a6f524ccbf855a.png)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撰写人:范为民一、实验原理原位杂交是指借助于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在显微镜水平检测和定位特异的核苷酸片段。
现在原位杂交已经成为在分子水平研究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等根本性问题的有力工具。
二、试剂盒本实验室常用的原位杂交试剂盒是博士德公司生产的敏感加强型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此试剂盒分为两种,一种为过氧化物酶(POD)检测(MK1030型),一种为碱性磷酸酶(AP)检测系统(MK1032型),用于mRNA的杂交。
过氧化物酶(POD)检测的最终信号为棕黄色,而碱性磷酸酶(AP)检测的信号为紫色,因后者信号比较突出,所以一般采用后一种检测方法。
两种检测方法的实验步骤相差不多,所用洗脱缓冲液也大同小异。
用于杂交的探针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DNA探针,即是用DNA与组织中的mRNA杂交,另一种是RNA 探针,即用RNA与组织中的mRNA杂交。
DNA探针处理操作简单,但杂交信号一般不如RNA探针强烈,所以条件允许的话一般采用RNA探针。
下面先介绍碱性磷酸酶(AP)检测试剂盒,采用RNA作为探针的操作步骤。
三、实验步骤原位杂交实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组织冰冻切片、RNA探针标记、原位杂交三部分。
(一)组织冰冻切片1. 实验准备(1)原位杂交专用载玻片:用多聚赖氨酸处理后的载玻片,使切片紧密粘附在玻片上,可以用于后面的洗脱。
一般一张载玻片上可以贴至多十张切片(可以是不同组织的切片),所以需要玻片的数目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而定。
这种专用载玻片可以从中杉金桥公司购买,目前价格是每片2.2元,玻片有一面的一端是毛玻璃,用于标记组织名称等,切片应该贴在此面,切勿贴到反面。
(2)缓冲液配备1.1器具准备剪刀、镊子各三把,开壳钳一把,100ml量筒一个,磁力搅拌子一个;100ml试剂瓶一个,250ml试剂瓶三个。
以上器具均洗净后置于180摄氏度以上烘烤6小时以上。
铅笔、显微镜、冰、吸水纸、一次性塑料手套等。
原位杂交原理及具体操作
![原位杂交原理及具体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e0902e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1.png)
原位杂交原理及具体操作原位杂交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本准备:收集需要研究的细胞或组织样品,并进行固定和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而定,可以涉及蛋白酶消化、脱脂、固定等步骤。
2.产生标记探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探针来检测目标序列。
探针可以是DNA或RNA序列,根据研究对象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标记,常见的标记方法有荧光标记、放射性标记和酶标记等。
标记后的探针需要经过纯化和检测,确保标记效果良好。
3.杂交反应:将标记的探针与样本中的DNA或RNA进行杂交反应。
首先需要将样本脱水,并在适当温度下使用探针溶液进行孵育反应,使探针与目标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
杂交温度根据探针和目标序列的互补性来确定,一般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持续反应。
4.洗涤:杂交反应结束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洗涤步骤,以去除未结合的探针和非特异性结合。
洗涤的条件也根据研究需要而定,可以使用高盐溶液、低盐溶液或有机溶剂等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
5.信号检测:根据具体标记方法的不同,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射线计数器或底物染色等方法来检测标记的探针。
通过观察探针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得到目标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6.分析与图像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和处理。
现代技术已经能够通过图像软件进行分析和定量,得到原位杂交的定量数据。
原位杂交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观察和定位目标序列的存在和表达情况,为研究基因表达、基因功能以及病理学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探针的选择和合成、杂交条件的优化以及样品处理的标准化等问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原位杂交操作流程
![原位杂交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c303f2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3.png)
原位杂交操作流程1、使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石蜡切片的RNA原位杂交第一天1)二甲苯于37°C脱蜡2次,每次15分钟;2)无水乙醇浸泡2次,每次3分钟;3)95%乙醇浸泡2次,每次3分钟;4)PBS清洗3分钟;5)2%焦碳酸二乙酯室温下浸泡10分钟;6)PBS清洗10分钟;7)加入胃蛋白酶25ul/ml,37°C孵育15分钟;8)PBS清洗2次,每次3分钟;9)0.2N的HCl孵育30分钟;10)PBS清洗2次,每次3分钟;11)0.25%无水乙酸和0.1M三乙醇胺孵育10分钟;12)PBS清洗2次,每次5分钟;13)预杂交缓冲液孵育30分钟;14)准备核酸探针混合物:使用预杂交缓冲液稀释探针,85°C加热5分钟,置于冰块中10分钟;15)杂交;第二天16)将玻片置于SSC中2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封片;17)PBS清洗3分钟;18)RNA酶A溶液中(或0.1-1ng/mlPBS中),37°C孵育30分钟;19)PBS清洗5分钟;20)室温,2XSSC清洗10分钟;21)37°C,1XSSC清洗10分钟;22)37°C,0.5XSSC清洗10分钟;23)缓冲液A孵育10分钟;24)缓冲液A(1%正常绵羊血清和0.03%三重氢核X-100)孵育30分钟;25)加入抗地高辛抗体(1/200的上述缓冲液,来自BoehringerMannheim),37°C孵育3小时;26)缓冲液A清洗2次,每次10分钟;27)缓冲液B清洗2次,每次5分钟;28)制成NBT/BCIP暗处保存30-60分钟,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如果背景尚佳,显色时间可延长到16小时;29)停止缓冲液B的反应,用水进行简单的清洗;30)固红,脱水以及封片进行核的复染。
2、使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石蜡切片的原位DNA杂交第一天1)二甲苯于37C脱蜡2次,每次15分钟;2)无水乙醇浸泡2次,每次5分钟;3)95%乙醇浸泡2次,每次5分钟;4)PBS清洗5分钟;5)2%焦碳酸二乙酯室温下浸泡10分钟;6)PBS清洗5分钟;7)加入胃蛋白酶25ul/ml,37C孵育10分钟;8)PBS清洗2次,每次5分钟;9)0.2N的HCl孵育30分钟;10)PBS清洗2次,每次5分钟;11)0.25%无水乙酸和0.1M三乙醇胺孵育10分钟;12)PBS清洗5分钟;13)预杂交缓冲液孵育30分钟;14)准备寡核苷酸探针混合物:使用预杂交缓冲液稀释探针;15)杂交;第二天16)将玻片置于SSC中以去除封片;17)室温,2XSSC清洗10分钟;18)37°C,1XSSC清洗10分钟;19)37°C,0.5XSSC清洗10分钟;20)缓冲液A孵育10分钟;21)缓冲液A孵育30分钟;22)加入抗地高辛抗体37C孵育3小时;23)缓冲液A清洗2次,每次5分钟;24)缓冲液B清洗2次,每次5分钟;25)制成NBT/BCIP暗处保存30-60分钟,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如果背景尚佳,显色时间可长到16小时;26)停止缓冲液B的反应,用水进行简单的清洗;27)固红,脱水以及封片进行核的复染。
原位杂交技术的具体步骤
![原位杂交技术的具体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c1de3b2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3.png)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一种用于检测核酸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和表
达水平的技术。
下面是原位杂交技术的一般步骤:
1.样品固定:首先,准备需要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品,并将其进行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使用乙醛、乙酸、甲醛等。
2.使DNA或RNA标记:选择适当的探针,它可以是DNA或RNA序列,用于与目标
核酸序列杂交。
标记的方法通常使用荧光染料、酶或同位素等。
3.制备与标记探针配对的杂交缓冲溶液:制备含有探针的杂交缓冲溶液,其中包含适当的盐和添加剂,以提供最佳的杂交条件。
4.杂交:将标记的探针加入样品中,让其与目标序列进行杂交。
这一步可以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以增加探针与目标序列的特异性结合。
5.洗涤:进行一系列洗涤步骤,以去除未结合的探针和非特异结合物,提高信号的特异性。
6.反应可视化:根据所使用的标记方式,进行合适的染色或检测步骤,以显示杂交信号。
这可以是荧光显微镜观察、酶反应染色或同位素探测等。
7.结果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其他适当的图像分析方法来解读和分析杂交结果。
评估信号的位置、强度和特异性。
这些步骤仅为一般原位杂交的基本流程,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步骤可能会根据研究目的
和样本类型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可以
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表达和变化的空间定位和时序关系。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原位杂交技术使用方法介绍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原位杂交技术使用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4fd53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8.png)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原位杂交技术使用方法介绍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原位杂交技术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DNA或RNA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和表达情况。
本文将介绍原位杂交技术的使用方法,包括样品准备、探针设计、杂交条件和信号检测等方面。
一、样品准备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可以是细胞、组织或整个生物体。
对于细胞和组织样品,需要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
固定可以使用甲醛或乙醛等化学试剂,切片则需要使用显微刀或切片机。
对于整个生物体样品,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或冰冻切片处理。
二、探针设计探针是原位杂交实验中的重要部分,用于与目标DNA或RNA序列特异性结合。
探针可以是DNA或RNA,通常标记有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
在设计探针时,需要考虑目标序列的长度、GC含量、互补性和特异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标记方法和标记物,以便在实验中检测到探针的信号。
三、杂交条件杂交条件是决定原位杂交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杂交温度、盐浓度和杂交时间等参数需要根据目标序列的特性进行优化。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杂交温度和适当的盐浓度有助于提高探针与目标序列的互补性结合。
杂交时间一般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具体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四、信号检测信号检测是原位杂交实验中的最后一步,用于观察和记录探针与目标序列的结合情况。
常用的信号检测方法包括荧光显微镜观察、放射性计数和原位杂交染色等。
荧光显微镜观察是最常见的信号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荧光染料的发射和目标序列的位置来确定探针的结合情况。
放射性计数则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测量,通过探针的放射性衰减来判断探针与目标序列的结合情况。
原位杂交染色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信号检测方法,通过染色剂与探针结合来观察目标序列的位置和表达情况。
原位杂交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基因定位、基因组结构和染色体变异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优化实验条件,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提供有关生物分子在细胞和组织中的空间分布和功能调控的重要信息。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bb64d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7.png)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用于确定DNA或RNA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的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荧光原位杂交的具体步骤和相应的详细说明。
1.细胞准备首先,需要准备细胞样本。
可以选择使用原代细胞,细胞悬液或切片等。
2.固定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或载玻片上面。
固定通常使用的试剂是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物,通常比例为1:33.水合将载玻片中的组织或细胞水合处理。
这一步可以通过将载玻片浸泡在去离子水或缓冲液中进行。
4.处理将载玻片进行预处理,以使DNA或RNA序列更易于杂交。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煮沸:将载玻片浸泡在2×SSC(1×SSC:0.15MNaCl,0.015MNa3C6H5O7·2H2O,pH7.0)中,然后置于热盖板上加热至100°C,持续约10-20分钟。
-碱性水解:将载玻片浸泡在10%NaOH中,进行碱性水解,然后在盐溶液中冲洗。
5.杂交探针准备荧光探针或荧光标记的引物。
探针的选择取决于要检测的DNA或RNA序列。
探针的设计通常基于目标序列的序列信息,并且通过化学修饰和荧光标记以增加其杂交效率和检测灵敏度。
6.杂交将探针加到载玻片上的样本上,并与目标序列进行杂交。
杂交过程中,探针与目标序列进行互补配对,形成探针-目标复合物。
杂交的温度取决于探针的碱基组成和目标序列的GC含量。
7.洗涤将载玻片在洗涤缓冲液中进行洗涤,以去除未与目标序列杂交的探针。
8.检测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标记。
荧光标记的探针将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获得荧光信号。
根据荧光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可以确定目标序列的位置和数量。
9.成像和分析通过拍摄荧光显微镜图像来记录荧光信号。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包括亮度分析和定量信号分析。
总结: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用于确定DNA或RNA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位置的强大技术。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7eff84110a6f524ccbf855a.png)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撰写人:范为民一、实验原理原位杂交是指借助于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在显微镜水平检测和定位特异的核苷酸片段。
现在原位杂交已经成为在分子水平研究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等根本性问题的有力工具。
二、试剂盒本实验室常用的原位杂交试剂盒是博士德公司生产的敏感加强型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此试剂盒分为两种,一种为过氧化物酶(POD)检测(MK1030型),一种为碱性磷酸酶(AP)检测系统(MK1032型),用于mRNA的杂交。
过氧化物酶(POD)检测的最终信号为棕黄色,而碱性磷酸酶(AP)检测的信号为紫色,因后者信号比较突出,所以一般采用后一种检测方法。
两种检测方法的实验步骤相差不多,所用洗脱缓冲液也大同小异。
用于杂交的探针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DNA探针,即是用DNA与组织中的mRNA杂交,另一种是RNA 探针,即用RNA与组织中的mRNA杂交。
DNA探针处理操作简单,但杂交信号一般不如RNA探针强烈,所以条件允许的话一般采用RNA探针。
下面先介绍碱性磷酸酶(AP)检测试剂盒,采用RNA作为探针的操作步骤。
三、实验步骤原位杂交实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组织冰冻切片、RNA探针标记、原位杂交三部分。
(一)组织冰冻切片1. 实验准备(1)原位杂交专用载玻片:用多聚赖氨酸处理后的载玻片,使切片紧密粘附在玻片上,可以用于后面的洗脱。
一般一张载玻片上可以贴至多十张切片(可以是不同组织的切片),所以需要玻片的数目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而定。
这种专用载玻片可以从中杉金桥公司购买,目前价格是每片2.2元,玻片有一面的一端是毛玻璃,用于标记组织名称等,切片应该贴在此面,切勿贴到反面。
(2)缓冲液配备1.1器具准备剪刀、镊子各三把,开壳钳一把,100ml量筒一个,磁力搅拌子一个;100ml试剂瓶一个,250ml试剂瓶三个。
以上器具均洗净后置于180摄氏度以上烘烤6小时以上。
铅笔、显微镜、冰、吸水纸、一次性塑料手套等。
原位杂交技术的具体步骤
![原位杂交技术的具体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8c2b2e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a.png)
原位杂交技术的具体步骤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因在细胞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进而揭示基因调控的机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位杂交技术的具体步骤。
一、制备探针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制备合适的DNA或RNA探针。
探针是一段标记有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的DNA或RNA序列,用于与待检测样品中的靶标DNA或RNA进行互补配对。
制备探针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随机引物标记法、PCR标记法和转录标记法等。
二、取样和固定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时,需要采集待检测样品,并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样品的形态结构和细胞核的完整性,以便后续的杂交反应能够准确地进行。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冷冻固定、乙醛固定和细胞固定等。
三、脱水和处理在固定完样品后,需要对其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水分,使探针能够更好地与靶标DNA或RNA结合。
脱水处理通常采用浓度递增的乙醇溶液进行,如70%、85%和95%乙醇溶液。
四、杂交反应杂交反应是原位杂交技术的核心步骤。
在杂交反应中,将制备好的探针与待检测样品中的靶标DNA或RNA进行互补配对。
杂交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缓冲液的选择等。
一般来说,杂交温度较高可以提高探针与靶标的互补配对效率,但也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杂交的发生。
五、洗涤和检测在杂交反应完成后,需要对样品进行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杂交的探针。
洗涤的条件通常是选择适当的盐溶液和洗涤时间,以确保只有与靶标DNA或RNA互补配对的探针能够保留在样品中。
洗涤完成后,可以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样品中的探针信号,如荧光显微镜、放射自显影等。
六、结果分析根据样品中的探针信号,可以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观察探针的分布和强度,可以确定靶标DNA或RNA在细胞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多个样品的比较分析,揭示基因的差异表达和调控机制。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原位杂交实验注意事项
![原位杂交实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3353c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6.png)
原位杂交实验注意事项原位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DNA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和数量。
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
首先要制备探针,探针可以是DNA或RNA序列,必须与待检测序列有特异性结合。
同时还需要制备标记探针的荧光素或辐射性同位素等标记物质。
此外还需要准备组织切片、蛋白酶、去离子水等试剂。
2. 样品处理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
对于组织切片样品,需要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脱水和脱脂等处理步骤;对于细胞样品,需要将其接种到载玻片上并进行固定和透明化等处理步骤。
3. 探针标记探针标记是原位杂交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标记探针可以使用荧光素或辐射性同位素等方法。
荧光素标记通常使用荧光素同工异构体,而辐射性同位素标记则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在进行探针标记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误差。
4. 杂交反应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杂交反应。
杂交反应通常在高温下进行,可以通过热板或烤箱等设备来实现。
在进行杂交反应时,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并保持样品湿润。
5. 洗涤和检测完成杂交反应后,需要对样品进行洗涤和检测。
洗涤可以使用盐水、缓冲液等溶液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探针。
检测则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或放射计等设备来观察样品中标记的探针。
6. 实验安全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安全。
荧光素标记的探针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溶胶;辐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则需遵守相关放射防护规定,并严格控制实验室内辐射水平。
综上所述,在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上事项,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原位杂交实验流程
![原位杂交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7a81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c.png)
原位杂交实验流程
原位杂交实验是一种将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上的DNA或RNA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以下是原位杂交实验的一般流程:
1. 样品制备:获得待检测的样品,可以是细胞、组织、细胞核或染色体等。
样品需要进行处理,包括固定、脱水和烘干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2. 探针制备:探针是一段具有特定序列的DNA或RNA,用于检测样品中的特定序列。
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PCR扩增等方法制备探针。
探针需要标记一定的标记物,如荧光素或辐射性核素等,以便于检测。
3. 杂交反应:将制备好的探针与处理好的样品进行杂交反应。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盐浓度、pH值等,需要根据探针和样品的特性进行调整。
杂交后,探针会与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结合,并形成探针-目标DNA复合物。
4. 洗涤:杂交后,需要用洗涤液将未结合的探针洗去,以减少背景信号。
洗涤条件需要根据探针和样品的特性进行选择。
5. 检测:在洗涤后,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对探针-目标DNA复合物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荧光显微镜观察、放射自显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6. 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杂交信号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常需要比较杂交信号与已知标准品的信号,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核酸序列。
7. 实验重复: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并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总之,原位杂交实验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原位杂交的过程
![原位杂交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1a94c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7.png)
原位杂交的过程
原位杂交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标记探针与目标序列的互补性结合,在细胞或组织中检测或定位特定的核酸序列。
原位杂交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制备探针、固定样本、裂解细胞、杂交、洗脱和检测。
制备探针是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根据目标序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探针,并进行标记,如荧光标记或放射性标记等。
固定样本通常采用切片或细胞悬液的方式,可以通过特定方法进行固定,如冷冻、乙醇固定或热固定等。
裂解细胞是将细胞膜和细胞核分离的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裂解缓冲液和裂解方式。
杂交是将探针与目标序列结合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等条件。
洗脱是将未结合的探针去除的过程,需要选择适当的洗涤缓冲液和洗涤方式。
检测是对杂交后的样本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检测或放射性计数等方法。
原位杂交在癌症、遗传疾病、发育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1 -。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19ac16848d7c1c709a14509.png)
原位杂交实验操作步骤一质粒制备1质粒的转化和扩增1.1制备XL1-Blue感受态细菌1.取400uLXL1-Blue菌种加入到含200mlLB培养基的锥形瓶中,37℃、100rpm 培养4h,离心,倒置,以冰冷的0.1mol/LCaCl_2重悬细菌,冰浴30min,离心,弃上清,倒置,再加4ml(含15%甘油)冰冷的CaCl2重悬细菌,分装(200μ/tube),-80℃保存。
2.转化:在冰浴中将1管XL1-Blue感受态菌解冻,将浓度为2ng/μ1的质粒DNA4μ1加入到8Oμ1感受态菌中。
3.轻轻摇匀,冰浴30min。
4.42℃热激9O秒,然后迅速冰浴2min。
5.加入LB培养液(无氨苄青霉素)0.8ml,在37℃,100转/min水浴孵育60min。
6.取200μl菌液铺于琼脂板上(涂有X-Gal(20mg/ml)-IPTG(200mg/ml)的LB-氨苄青霉素50mg/ml,1μl/ml培养基),待菌液全部被吸收后,倒置平板于37℃培养12-16h。
1.2鉴定和挑选含重组质粒的菌落1.用无菌牙签挑取单菌落,接种到10ml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液的离心管中,于37℃,200转/分培养2h,取1ml之一Eppendorf离心管,加50μl10mmol/L EDTA(pH8.0)。
2.加入50μl新配置的0.2mol/LNaOH、0.5%SDS、20%蔗糖溶液后,振荡30秒。
3.在70℃温育5min,然后冷却到室温。
4.加1.5μ14mol/LKCl和0.5μ1含0.4%溴酚兰染液,振荡3O秒后,冰浴5min。
5.12000g,4℃离以3min,以除去细菌碎片。
6.制备1%的琼脂糖凝胶(含EB0.5μg/ml),取50μl上清液加入到样品孔中,其中一孔加入中等分子量DNAMarker。
恒压50V,进行电泳。
7.当溴酚兰迁移到凝胶全长的2/3-3/4时,停止电泳,在紫外灯下检查质粒DNA 分于量的大小是否与转入质粒相符。
基因组原位杂交实验程序(双色)
![基因组原位杂交实验程序(双色)](https://img.taocdn.com/s3/m/83a5f3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4.png)
双色原位杂交程序小样法CT AB法提取植物DNA1.将样品幼嫩叶片放在研钵中,加入800μl2%CTAB充分研磨,转入1.5ml离心管中,2. 65℃水浴1h(每20min反转摇匀一次);60-65℃水浴30-40分钟都可。
3. 加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4:1),或加入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颠倒混匀;4. 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于新管中;5. 重复4,5步骤;(可略去)6. 向上清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或2/3体积的异丙醇)沉淀DNA,-20℃放置20min 或更长时间,或过夜;7.排出絮状DNA or 离心去上清。
8. 加75%的乙醇or76%+NH4AC(10mmol/L)清洗DNA,洗3次,去上清;干燥过夜。
9. 风干后加入100-300ul的1:100的RNA酶:水的混合液或ddH2O溶解DNA;10. 取2ul溶液电泳检测。
探针标记50ng/μl①1×DNA polymerase Ⅰbuffer(1×) 5 μl②dNTP(10μM) 5 μl③Bio-11-dUTP or Dig-11-dUTP(1mM) 1.2 μl④DNase Ⅰ (0.005U/μl) 1μl⑤DNA polymerase Ⅰ (coli.10U/μ) 1.2μl⑥DNA(2.5μg)Xμl⑦ddH2O 36.6-Xμl⑧Total 50μl混匀后置于原位PCR15℃4h,然后利用1%的琼脂糖凝胶检测片段大小,在100-500bp 左右表示酶切完全。
封阻基因组DNA在沸水中处理10-30min, 然后用1%的琼脂糖凝胶检测片段大小,在100-500bp即可作封阻。
原位杂交制片1.酶解用玻片的准备将新的玻片放到80%浓硫酸配制的铬酸溶液(24g三氧化铬溶于200ml水,加浓硫酸至1000ml冰上操作)中室温下至少放置10h,捞出后用自来水洗掉铬酸,带上手套仔细清洗每张玻片。
原位杂交实验步骤
![原位杂交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fde00db80eb6294dd886cd1.png)
(一)原位杂交1、溶液配置:(1)Hybridization buffer(20ml):Formamide 10ml;20x SSC 5ml;Denhand’s2ml;100mg/ml yeast tRNA 50μL;10mg/ml salmon sperm DNA 1ml;Blocking regent 0.4g;DEPC-water 1.95ml。
(2)The acetylation solution(600ml):triethanolumine 8ml;Conc. HCl 1050μL;DEPC-water 590ml。
(3)PK :DEPC-PBS 75ml;PK stock(10mg/ml) 37.5μL。
(4)Denaturizing hybridization buffer(20ml):hybridization buffer 18.25ml;20%CHAPS 250μL;DEPC-water 1480μL;Tween-20 20μL。
(5)溶液B1(1L):1M tris PH7.5 100ml;5M NaCl 30ml;Sterile water 1L。
(6)溶液B3(1L):1M tris PH9.5 100ml;5M NaCl 20ml;1M MgCl 50ml;Water up to 1L。
(7)Blocking solution(20ml):B1 buffer 18ml;FCS 2ml;10%Tween 100μL。
(8)Developer solution(1ml):B3 buffer 953μL;NBT(17mg/ml) 20μL;BCIP(8mg/ml) 21μL;Levamisol 5μL;Tween 0.5μL。
2、实验步骤(1)石蜡玻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5分钟,两次,室温。
(2)无水乙醇,95%乙醇,75%乙醇和PBS分别浸泡3分钟,室温。
(3)DEPC-PBS浸泡3min×3,室温并准备the acetylation solution。
DNA实验技术:原位杂交实验要求及步骤
![DNA实验技术:原位杂交实验要求及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fd51a072b160b4e767fcfd0.png)
原位杂交组织(或细胞)化学(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简称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属于固相分子杂交的范畴,它是用标记的DNA或RNA为探针,在原位检测组织细胞内特定核酸序列的方法。
根据所用探针和靶核酸的不同,原位杂交可分为DNA-DNA杂交,DNA-RNA杂交和RNA-RNA 杂交三类。
根据探针的标记物是否直接被检测,原位杂交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直接法主要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及某些酶标记的探针与靶核酸进行杂交,杂交后分别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显微镜术或成色酶促反应直接显示。
间接法一般用半抗原标记探针,最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半抗原定位,间接地显示探针与靶核酸形成的杂交体。
原位杂交最初是以同位素标记探针进行的。
尽管同位素标记(如35S,3H,32P等)仍然广泛使用,但非同位素标记探针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生物素标记探针和地高辛标记探针),更引起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一、基本要求1. 组织取材:组织取材应尽可能新鲜。
由于组织RNA降解较快,所以新鲜组织和培养细胞最好在30 min 内固定。
2. 固定目的是:(1)保持细胞结构;(2)最大限度地保持细胞内DNA或RNA的水平;(3)使探针易于进入细胞或组织。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多聚甲醛,与其它醛类固定剂(如戊二醛)不同,多聚甲醛不会与蛋白质产生广泛的交叉连接,因而不会影响探针穿透入细胞或组织。
3. 增强组织的通透性和核酸探针的穿透性:(1)稀酸处理和酸酐处理:为防止探针与组织中碱性蛋白之间的静电结合,以降低背景,杂交前标本可用0.25%乙酸酐处理10 min,经乙酸酐处理后,组织蛋白中的碱性基团通过乙酰化而被阻断。
组织和细胞标本亦可用0.2 M HCl处理10 min,稀酸能使碱性蛋白变性,结合蛋白酶消化,容易将碱性蛋白移除。
(2)去污剂处理:去污剂处理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通透性,利于杂交探针进入组织细胞,最常应用的去污剂是Triton X-100。
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详解及小贴士
![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详解及小贴士](https://img.taocdn.com/s3/m/1f5db8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c.png)
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详解及小贴士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技术,用于研究基因组的结构、组织和表达。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探索基因在细胞和组织中的活性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步骤,并分享一些实验中常见的小贴士。
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将一段与所研究基因序列互补的DNA探针标记上荧光分子等信号物质,然后与待测细胞或组织样品进行杂交反应。
通过观察探针与靶DNA的结合情况,可以确定所研究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下面是一般的原位杂交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首先,需要准备待测细胞或组织样品。
可以选择直接从动植物或细菌中提取DNA,或采用组织切片的方式。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探针与靶DNA的结合效率。
2.探针的制备:制备一段与所研究基因互补的DNA探针。
可以通过PCR扩增、化学合成或转录反应等方法制备探针。
为了方便后续观察,可以将探针标记上荧光物质如荧光染料、辣椒素或金纳米颗粒等。
3.免疫组化:为了提高探针与样品中的靶DNA的杂交效率,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步骤。
这一步主要是使用特定抗体识别并结合待测物质,如甲醛固定、蛋白酶K处理等。
4.模板DNA的制备:将样品中的DNA固定在载玻片上,通常使用甲基化醛或戊二醛确定DNA在载玻片上的位置。
5.杂交反应:将制备好的探针与固定在载玻片上的DNA进行杂交反应。
这一步通常需要对探针和靶DNA进行变性和再结合等步骤。
6.信号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杂交产物,在适当的波长下观察荧光信号。
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
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一些原位杂交技术的小贴士:1.设计合适的探针:选择合适的探针非常重要。
探针的长度应该足够长,以确保与靶DNA的特异性结合。
此外,为了提高信号强度,可以选择多个标记物如荧光染料标记在同一个探针上。
2.优化杂交条件:杂交时间和温度是影响杂交效率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调整这些条件来提高杂交效果。
此外,添加高浓度的盐类和保护剂可以提高杂交的特异性和效率。
原位杂交实验
![原位杂交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d04ac94b9d528ea81c7795a.png)
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实验步骤FISH(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技术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在原来的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两个核酸的碱基序列互补原则,用特殊修饰的核苷酸分子标记DNA探针,然后将标记的探针直接原位杂交到染色体或DNA 纤维切片上,再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和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经荧光检测系统和图形分析技术对染色体或DNA纤维上的DNA序列定位、定性和相对定量。
试验方法如下:1)玻片处理(a)玻片清洗:热肥皂水刷洗,1%盐酸浸泡24h,再在0.1%焦炭酸二乙酯(DEPC)中浸泡24h。
(b)硅化处理:玻片和盖玻片1%(质量分数)盐酸煮沸10min,烘干,锡纸包好4℃保存备用。
(c)明胶涂片制备:将烘干的玻片放入明胶中10min,然后60℃烘干过夜备用。
(d)试剂瓶、塑料器皿及组织匀浆器的处理试剂瓶、组织匀浆器先清洗干净,用1 mL/LDEPC (Diethyl Pyrocarbonate)水溶液浸泡处理(37℃、2h,室温过夜),高压消毒去除DEPC,然后250℃烘干4h以上或200℃过夜。
称量试剂勺也要干烤。
塑料器皿最好用灭菌的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前进行高压消毒,为保证质量,凡使用的枪头、试管等均经0. 5mL/L DEPC水溶液处理3h以上,然后再高压灭菌,烘干。
若为进口已处理的无RNase和DNase的枪头、试管可不必处理直接使用。
(e)各种溶液的配制:凡是水溶性液体均用1mL/L DEPC水配制。
2)样品制备及其所涉及的试剂包括:(a)缓冲溶液1×PBS缓冲溶液:NaCl 8g,Na2HPO4 2.9g,KCl 0.2g,KH2PO4 0.2g,溶入1000mL超纯水;3×PBS缓冲溶液:NaCl 24g,Na2HPO4 8.7g,KCl 0.6g,KH2PO4 0.6g,溶入1000mL超纯水;通常配制成10×PBS的储备液,3×PBS和1×PBS可用DEPC水稀释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位杂交组织(或细胞)化学(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简称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属于固相分子杂交的范畴,它是用标记的DNA或RNA为探针,在原位检测组织细胞内特定核酸序列的方法。
根据所用探针和靶核酸的不同,原位杂交可分为DNA-DNA杂交,DNA-RNA杂交和RNA-RNA 杂交三类。
根据探针的标记物是否直接被检测,原位杂交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直接法主要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及某些酶标记的探针与靶核酸进行杂交,杂交后分别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显微镜术或成色酶促反应直接显示。
间接法一般用半抗原标记探针,最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半抗原定位,间接地显示探针与靶核酸形成的杂交体。
原位杂交最初是以同位素标记探针进行的。
尽管同位素标记(如35S,3H,32P等)仍然广泛使用,但非同位素标记探针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生物素标记探针和地高辛标记探针),更引起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一、基本要求
1. 组织取材:组织取材应尽可能新鲜。
由于组织RNA降解较快,所以新鲜组织和培养细胞最好在30 min 内固定。
2. 固定目的是:
(1)保持细胞结构;
(2)最大限度地保持细胞内DNA或RNA的水平;
(3)使探针易于进入细胞或组织。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多聚甲醛,与其它醛类固定剂(如戊二醛)不同,多聚甲醛不会与蛋白质产生广泛的交叉连接,因而不会影响探针穿透入细胞或组织。
3. 增强组织的通透性和核酸探针的穿透性:
(1)稀酸处理和酸酐处理:为防止探针与组织中碱性蛋白之间的静电结合,以降低背景,杂交前标本可用0.25%乙酸酐处理10 min,经乙酸酐处理后,组织蛋白中的碱性基团通过乙酰化而被阻断。
组织和细胞标本亦可用0.2 M HCl处理10 min,稀酸能使碱性蛋白变性,结合蛋白酶消化,容易将碱性蛋白移除。
(2)去污剂处理:去污剂处理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通透性,利于杂交探针进入组织细胞,最常应用的去污剂是Triton X-100。
注意:过度的去污剂处理不仅影响组织的形态结构,而且还会引起靶核酸的丢失。
(3)蛋白酶处理:蛋白酶消化能使经固定后被遮蔽的靶核酸暴露,以增加探针对靶核酸的可及性。
常用的蛋白酶有蛋白酶K(proteinase K),还有链霉蛋白酶(pronase)和胃蛋白酶(pepsin)等。
4. 杂交缓冲液孵育:
杂交前用不含探针的杂交缓冲液在杂交温度下孵育2 hr,以阻断玻片和标本中可能与探针产生非特异性结合的位点,达到减低背景的目的。
5. 防止污染:
由于在手指皮肤及实验室用玻璃器皿上均可能含有RNA酶,为防止其污染影响实验结果,在整个杂交前处理过程中都需要戴消毒手套,实验所用玻璃器皿及镊子都应于实验前一日置高温烘烤(180℃)以达到消除RNA酶的目的。
杂交前及杂交时所用的溶液均需经高压消毒处理。
6. 双链DNA探针和靶DNA的变性:
杂交反应进行时,探针和靶核酸都必须是单链的。
如果用双链DNA探针进行杂交(包括检测RNA时),双链DNA探针在杂交前必须进行变性。
探针变性后要立即进行杂交反应,不然解链的探针又会重新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