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商鞅》观后感
商鞅随笔
商鞅,虽死而犹存——陈薪伊导演的话剧《商鞅》随笔看完《商鞅》之后,只觉得内心被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所占据了,耳边回荡的是商鞅临死前悲壮的怒吼,沉默良久后只剩下对历史无言的哀叹。
话剧《商鞅》中最具震撼力的应该算是它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了,有限的舞台在被精妙的分割后展现出的是无限的空间,在灯光的明暗变幻中,舞台上的场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我们在这几尺见方的空间中纵观商鞅的一生。
每当有人牺牲,舞台的背景就变成了鲜血的红色,让我们似乎真实的见证了这一幕血腥的场面。
在表现王宫的场景时,暗黄色的灯光仿佛为所有的东西都覆盖上了一层金色,让人觉得眼前就是那金碧辉煌的王宫,而这几千年前的历史就这样真实地展现在了眼前。
变换的灯光仿若一种无声的语言,让这段沉重的历史悲壮得难以言喻。
这部剧的刻画似乎着重在于描写商鞅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下层百姓、和为国家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而巧妙的回避了他为变法施行的残酷性的手段和他所做这一切是否有出于某种私人的目的,它将商鞅放在了一定的历史高度下,对其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刻的赞扬,整个剧本是对商鞅勇敢主义的升华,是对他大无畏的精神的歌颂。
为了变法,他斩去了他所尊敬的公子虔的左足,放弃了与他所爱的韩女长相厮守的机会,辜负了姬娘对他的巨大付出,甚至为此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要问这一切是否值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变法,无数的奴隶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恢复自由,上层社会也不再是贵族垄断的天下,秦国借此在117年后称霸中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商鞅的功绩,尽管最后他被乱箭穿身而死,尽管他的尸体被五马分尸,但他的变法继续发挥着作用,他的事迹仍然在世间流传,他的成就依然为人们所歌颂。
倘若当初商鞅没有反抗自己的命运,那么他只会是当时无数奴隶当中的一个,那样的他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而他对自己的命运做了抗争,抗争的结果虽然避免不了死亡,但尽管他死了,他的政绩却仍然发挥着它的历史作用,他的形象千百年来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商鞅,虽死而犹存。
《商鞅》观后感-韩明强
失败的成功者—观话剧《商鞅》有感韩明强 3120103115 社科1206我想,我这辈子怕是忘却不了那一幕悲壮的画面了:西下的残阳如血,却有一阵箭雨攒射而下,裹挟着无知与怨恨,将虚妄的愤怒发泄到两个孱弱而坚毅的肉体上。
;我想,我也许只能等到下辈子才会记不得那场阴曹地府中、奈何渡头边的对话:“商鞅,难道你还不服天命?!”“魂魄既已脱离躯壳,天命便是无稽之谈……”“商鞅!你听见了么?民心难违啊!”“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当历史的风尘遮蔽了往日的荣耀,连那强大的秦帝国也早已沉沦在历史长河中。
可总有些事、有些人是无法被忘却的。
那强盛的秦帝国可以不在,那雄才伟略的秦皇也可以忘却,可他——商鞅,却总是不该被遗失在往事中的。
因为,“商鞅虽死,然商鞅之法千年不败!商鞅虽死,然117年后,秦王朝一统天下!”因为,他,不只是一个成功者,而是一个失败的成功者。
他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成功经历甚至可以当作一部励志小说来激励逆境中的人们。
可曾想象,一个身世坎坷的奴隶,一个任人宰割的牧牛娃,在多年之后竟能摇身一变,成了出入庙堂,征战沙场,手握重权,雷厉风行的“商君”。
这需要多大的机遇,又需要多大的胆识。
也许,用古人“出将入相”的评判标准,哪怕是今人之看法,恐怕都不会否认,商鞅的确是个成功者。
然而,更何况他是一个“改革者”,一个成功的“改革者”。
在历史的舞台上,唯有改革者的角色是最难扮演的,也唯有改革者,无论其结局如何,都总是应该收获几声嗟叹的。
从魏之李悝,齐之管仲,秦之商鞅,到后来的北魏孝文帝,北宋王安石,以及今天的邓小平、朱镕基,尽管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在世人的欢呼与鲜花中远去的,却也有在不甘与落寞中沉寂的,但所有的他们已然是历史中的成功者!试问,在堂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是能够真正不死于人心的,又有多少人是可以名载史册,千古流芳!然而,商鞅确系不得善终,一生的呕心沥血,一世的丰功伟绩,却挽不回众叛亲离,刀斧加身的凄凉结局。
试析话剧《商鞅》的艺术特色
刻薄 寡恩 基本 已经形 成历 史 定论 , 尤其是 他在 与魏 军交 战的过 程 中
采 用欺诈 诱骗 的手段 赢得 战争 也往 往为 后人 所不齿 但 是 《 话剧》 商鞅 对这 些方 面进 行 了非常 巧妙 的回避 与合 理的 改造 ,《 商 鞅 》的 思 想内容 因此 也更 为突 出鲜 明 。剧 本从 商鞅 的身 世开始 讲述 , 对 其
富有新意 ; 成功地进行人物塑造 ; 结构严谨 , 富有悬念 ; 语言本 色当行 , 具有思辨色彩 ; 舞 台艺术精 湛。 【 关键词 】 话剧 ; 《 商鞅 》 ; 艺术特 色
新编 历史剧 《 商鞅 》是剧 作 家姚 远最 知名 的一部 作品 , 自1 9 9 6 年 创排 以来 , 已上 演 超过 1 0 0 场, 受到广 大观 众 的好评 ; 另外 它还 多 次受 邀赴 北 京 、 广州、 苏州 、 南京 以及 港 台、 新 加 坡等 地参 加 各种 艺 术节 , 并 荣获 第十 四 届 中国戏 剧梅 花 奖 等奖 项 , 蜚声 海 内外 。因为 该 剧在 上海 话剧 中心 编排而 成功 搬上 舞 台, 它也 成 了上海话 剧艺 术 中心 的一 道 “ 招 牌菜 ” , 现 已成 为该 中心 的 保留 剧 目之 一 。该 剧 还 入选 了 2 0 0 2 . 2 0 0 3 年度 国 家舞 台艺 术精 品工 程十大 剧 目 , 而 且也 是 入选 的唯一 一部 话剧 。可见 它 的影响 力和 代表 性也 是相 当突 出的 , 《 商鞅 》 可以称 得上 是当 今中 国新编 历史剧 当 中的经 典之 作 。这 样 部经 典之作 到底具 有怎样 的艺术 特色 ?本文 就此 问题 略作分 析 。
富 有抗 争 的精 神 品质 有 了清 晰 的交代 。在 面对 个 人之 私 与 国家 利 益方面、 在 处 理爱 情与 亲 情与 法 令律 例 冲突 方面 、 在 面对 个 人生 死 与 国 家兴 盛强 大 的抉 择 方面无 不 彰 显出 商鞅 作 为一 个改 革 家的 伟 大 。剧作对 历史 人物 商鞅的重新 刻 画凸显 了剧作 的思想主 题 。
话剧《商鞅》观后感
话剧《商鞅》观后感历史剧的创作经常出现借古喻今的现象,最后则导致着古人的衣服,谈说今人的故事的局面;有的则成了剧作者主观观念的符号。
它们在实质上与历史剧的艺术内含已经没有关系。
现在则又盛行"戏说"历史的现象,借用了一个时间的由头,炒热一阵阵大街小巷的世俗故事,这与"历史剧"更无关系。
但有这样一部历史剧《商鞅》以一种坦荡荡的正剧形式恢复历史剧的艺术真谛。
《商鞅》的演员字正腔圆地说着台词,走台调度规规矩矩,有着正剧的大气和开阔,甚至是诗剧的味道。
它希望探寻人类的历史足迹、复杂的人生历程;它希望提供人们一种历史启迪、一种人生领悟、一种审美愉悦。
商鞅的父亲本是卫国公子,只因巫说他是五月之子,冲克父母,他的父亲便要用马鞅将其勒死。
是姬娘从冰天雪地中将他救回,他才得以生存。
后来,魏国将军公叔痤用五张羊皮夺秦国景监大人所爱,将商鞅垄为家臣,并逼迫姬娘为此剜去了双目。
十五年过去了,公叔痤死后,不得志的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施展宏图壮志,推行变法革新。
三年后,在秦孝公、景监、公子虔和赵良等人的帮助下,商鞅驳斥了保守派们的主张,他的变法终得以实施。
然而由于朝廷复杂的政治斗争,他的卓著功勋和显赫地位也日益增加了保守派对他的仇视和秦孝公以及公子虔对他的提防。
太子驷即位后,第一道诏令就是以谋反的罪名缉拿商鞅。
落魄的商鞅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姬娘原来是他的生母,不由得悔恨交加。
他带着姬娘四处逃窜,最终落得万箭穿心,五马分尸的下场。
但在情节上个人觉得话剧《商鞅》有一点小瑕疵。
话剧中虽采用的事例多,但对卫鞅个人的严酷性格,只是借赵良辞呈时在渭水河畔与韩女说大良造亲自杀违法者七百余人,使民噤若寒蝉使自己不寒而栗中提出。
严酷是鞅性格悲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旁证并不充分。
没有正面是塑造出民众对鞅之严酷反抗或者民众怒而不敢言的场面。
《商鞅》中的矛盾冲突和鞅之悲剧形成之根本原因皆因“变法”起。
冲突,因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差异,观念的不同而因引起的冲突。
烈焰焚空
烈焰焚空——评历史话剧《商鞅》中文10901(师范)万梦盈话剧《商鞅》是有著名编剧姚远创作的一部传统历史悲剧,自从1996年由导演陈伊薪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将其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以来,获得了话剧界的普遍关注和广大的社会反响。
朱镕基总理在观看时也深情落泪。
这样一部由海派演员诠释的历史话剧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商鞅》。
一,剧情简介话剧《商鞅》给我们展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改革家商鞅,从呱呱坠地到被五马分尸的52年人生历程,集中展示了他在秦国推行新法的十九年时间,刻画了一位威严勇敢、刚烈不屈、爱恨分明、内心丰富的改革家形象。
故事情节发生在战国秦穆公时期,围绕商鞅变法而展开。
全剧共分四幕十三场,还有序幕和幕间戏。
笔者将其故事情节按场次顺序概括如下:五月之子天地弃,九岁牧童怀凌云。
大义姬娘自剜目,忘恩公叔终断气。
别韩女,投景监,朝论新法,舌战群儒。
君嗣触法,太傅殉足,立法之威,心常怀疚。
魏王离间献韩女,姬娘探望不能认。
红颜水一方,方寸顿自乱。
杀祝欢,哭韩女。
孟兰皋舍生取义,赵博士明哲保身。
孝公立,众亲离,末路矣。
慈母来迎,烈焰焚天!可悲!可叹!二,戏剧冲突的尖锐性话剧《商鞅》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其戏剧矛盾。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
从纵向方面来讲,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是主人公商鞅的人生理想与宿命的冲突。
这是传统悲剧惯用的希腊英雄悲剧的模式。
他们是“好人”,是人类某些美好性格的化身(尤其是斗争精神),“却有不是好到极致”,他们本身有着不可摆脱的缺陷。
他们扩张生命力去对抗痛苦的命运,从而成为“超人”。
他们的反抗,召唤我们去冲破阻力,而他们那必然的悲剧氏的毁灭却又让人倍感无法摆脱命运束缚的无奈。
而这一矛盾作者特意把它摆在观众面前——序幕的安排。
商鞅之魂和太祝之魂的对话中,通过“这又如何?”屡次强调他对所谓的宿命的轻视,嘲笑着命运是无稽之谈。
即使终究难逃那驾驭他生命的马鞅,他也不在乎,只要他活过……接着,作者无时不刻不在表现这种矛盾。
“万箭穿心”——话剧《商鞅》留下的反思
“万箭穿心”——话剧《商鞅》留下的反思
孙婷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商鞅,一个在历史上被称为“天资刻薄”的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法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
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
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愿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最后被惠文王车裂而死,并灭其族。
一个历史的悲剧人物,一段戳人心肝的历史记忆。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孙婷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4
【相关文献】
1.试析话剧《商鞅》的艺术特色 [J], 张秀兰;
2.试析话剧《商鞅》的艺术特色 [J], 张秀兰
3.论大型历史话剧《商鞅》中的人性之撼 [J], 郝佳荣
4.商鞅的选择与《商鞅》的魅力——新版话剧《商鞅》排练侧记 [J], 魏东晓
5.五月之子的曲折人生--话剧《商鞅》情节线索分析 [J], 回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话剧《商鞅》有感
观话剧《商鞅》有感《商鞅》这部历史剧用精湛的演绎为我们再现了商鞅传奇的一生,这部历史剧以恰当的舞台布景,演员的用心演出展示了数千年前广阔的社会画面,通过商鞅不同寻常的人生带给我们一种历史启迪和人生领悟。
剧中说到商鞅的父亲本是卫国公子,只因巫说他是五月之子冲克父母,他的父亲便要用马鞅将他勒死,是姬娘将他从冰天雪地中抱回,他才得以生存。
后来,魏国将军公叔痤用五张羊皮抢夺秦国景监大人所爱,将商鞅垄为家臣,并被迫姬娘为此剜去双目。
商鞅在公叔痤门下的十五年才能被隐藏,长期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公叔痤死后适逢秦孝公广招天下贤士,商鞅便来到秦国推行变法革新以施展宏图壮志。
期间困难重重,在秦孝公,景监,公子虔和赵良等人的帮助下,商鞅奋力驳斥保守派的迂腐观点,轰动朝野上下。
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下,变法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变法内容触及世家贵族的众多利益,他们心生不满敢怒不敢言。
加之商鞅率建功勋,地位日益显赫激化了保守派对他的仇视。
公子虔逐渐提防他,秦孝公因韩夫人之事对他心存芥蒂,赵良意识到危机四伏欲明哲保身,于是辞官归隐……他逐渐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太子驷即位后第一道诏令就是以谋反罪名缉拿商鞅。
商鞅成了亡命之徒,在这落魄之时得知姬娘是他的亲身母亲,心中满是愧疚。
他带着姬娘四处逃窜,最终还是落得万箭穿心,五马分尸的下场。
到这里《商鞅》结束了,观完此剧不免掩面唏嘘:商鞅一生真是可歌可泣,可悲可叹啊!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也必然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改革推行者无论其改革成功与否到最后都会是首当其冲的对象,往往落得抑郁而终或是家破人亡。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观《商鞅》有感
论戏剧中人物的处世之道——观《商鞅》有感戏剧,有故事情节,有历史背景等等,但这一切无不是为了刻画出人物的鲜明形象。
在本部戏剧里面有商鞅、韩女、赵良、公子虔、姬娘、祝欢、孟兰皋、尸佼、公孙贾、甘龙、太子驷、秦孝公、公子昂、公叔痤、景监等人,每一个人都是代表着一方面的势力,在戏剧中也很好的表现了这个势力人物所具有的特点。
在本部戏剧中,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十分丰富、到位,是戏剧值得学习的地方,而里面人物所体现出的处世方式则让我深思。
下面就以我理解来讲讲感触比较深的四个人的处世态度:公子昂,魏国的五公子。
他在本戏剧中出场的时间段不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魏王来探望公叔痤时,另外一个就是和商鞅战场上相见时。
在第一次出场时,他表现出了作为一个公子所具有的纨绔子弟的无赖形象。
“国与国争强,家与家争势,人与人争利!”这是时代最好的写照,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手足兄弟之情,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情世态的冷漠,也跟商鞅与姬娘、与韩女之间的情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另一方面是公子昂对待商鞅的态度,他对商鞅有点畏惧,对他的态度更没有公子的傲慢。
按理说,作为一国公子不该如此,何以惧怕相国家一个小小的家臣,这也是我一直没法理解的地方。
或许是他与商鞅从小认识,两人感情较好,没有隔阂,但对于商鞅来讲,他又不苟同与公子昂的处世态度,所以才出现了后面争韩女的一幕。
另外一个是公子虔,秦国的太傅。
公子虔是一个有远见,深明大义之人,在其一出场便可看出大家对他的尊敬。
正当众人都在为商鞅的身份而争吵不休的时候,公子虔的出场便震慑住了大家。
他是支持商鞅变法的,可惜这样的人却在太子加冕当天,成了新法的第一个受害人。
因为太子在祭奠上出言不逊,太傅代为受过,被砍去左足。
这一件事情对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作为一个太傅,担负着教育太子的责任,他知道商鞅变法的正确,力求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给太子积极的引导;但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太傅,却身先士卒成了商鞅新法下的祭品,他是极不甘心的,因此他也活在了矛盾之中。
【2018最新】商鞅话剧赏析-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商鞅话剧赏析篇一:话剧《商鞅》观后感《商鞅》观后感看完《商鞅》只觉得心情很沉重,没办法说具体是什么感觉,心上似乎压了一块石头,闷闷的,透不过气。
我很尊敬他,比起“卫鞅”“商鞅”,我更愿意称其为“商君”。
当时狼烟四起,诸侯混战,我竟产生了一种错觉——商君他就像俯视着终生的神一样,凝望着天下,冷漠且悲悯。
不管世人的反应如何,不管代价如何,他已决意去缔造一个没有战乱的统一的帝国。
孔子曾经说自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商君也是。
《箜篌歌》里说,“公无渡河,公竞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商君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他要“翻天覆地,倒转乾坤”,他是“五月之子,精赤热烈”,他可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付出一切,虽万死而不辞。
在播出这部戏之前,桂老师说,商鞅的演员并不好找,因为商鞅的精气神不容易演绎出来。
我想也是呀,那样精赤热烈的人,那样的铮铮傲骨,是谁能把他完美的演绎?那个演员出场后我并不是特别看好他,私心想着不过是个普通的演员,只不过比常人多些英气罢了。
待他说出“那有如何?那又如何!成大功者,不谋与众!”我心里狠狠地震了一下,服了。
这部剧的冲突特别多,但又环环紧扣,深入人心。
幼年的商鞅被景监和公叔痤争抢,公叔痤以五张羊皮得到了商鞅,并且毁坏了姬娘的双眼;公叔痤临死前,推荐商鞅于魏王不成又想杀了他,由于魏王的自以为是商鞅得以全身而退;在秦王坐下舌战群臣,虽没有鲜血与厮杀,但是政治的争斗往往于无声息间进行,却更为惨烈;祭天仪式上,太子冲撞,按照新法,须砍去公子虔左足,商君他虽然支持新法,但是这是他必定犹豫煎熬,内心定有激烈的冲突;姬娘来寻找商君,但他却碍于自己的新法,无法还给姬娘以自由之身,内心纠结煎熬;孟兰皋自献身于国于家,世人皆以为商君无情无义,商君他虽为天下成了好事,但却没有成为一个好人;秦太祝等人设计使韩女嫁给秦王,以离间商君与秦王,此时商君以渐行渐远,韩女为了不让商君再增负,竟自尽;秦王崩,一直受公子虔“商鞅不可留”想法灌输的太子即位,即处死商鞅;商君死前,与姬娘相认,此时他心里些许畅快了点罢,终于满足死去。
话剧《商鞅》观后感
话剧《商鞅》观后感
话剧《商鞅》是一场精彩的历史剧。
该剧围绕着商鞅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展开,表现了
他一生中的不屈不挠和敢于改革的精神。
在观看这场话剧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商鞅的历
险经历和他的思想所感动。
首先,在剧中,商鞅的背景和经历被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但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他一生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包括反对的声音以及困难的时期,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
商鞅的奋斗历程提醒
着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勇气,我们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在剧中,商鞅的思想和行动也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商鞅明白要想让国家更强大,必须推行改革。
他制定了各种社会政策和法规,例如家法、重征苛捐等,来提高国家治理
的效率。
他的思想和行动,为秦朝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在剧中,演员们的表演也值得称赞。
他们充分展现了商鞅的人物形象和历程。
演员们声情并茂地表现出商鞅的人物特点和思想精神,将观众引入了情节的高潮中。
尤其
是主演,他们的才华和表演技巧令人惊叹。
总之,话剧《商鞅》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充分表现了商鞅伟大的思想和勇气。
该剧提
醒着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勇气,我们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场话剧不仅
具有历史意义,更有教育意义,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激励我们
更加努力地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从表演的场景艺术来看戏剧《商鞅》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从表演的场景艺术来看戏剧《商鞅》杨紫晴(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商鞅》是陈薪伊导演的一部戏剧巨作,其表演的场景艺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本剧中,无处不彰显出导演对戏剧表演场面的独特理解,其对艺术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是新颖而高超的,整个剧作的剧情给人以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大气感,有一种时空交错吞天吐地的倾叹之感,成功的表演出了人物商鞅复杂的性格和与世人截然不同的面孔。
关键词:《商鞅》;表演;时空交错中图分类号:J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15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076一、《商鞅》的开场表演与其说表演是演员的艺术,不如说是导演的艺术。
戏剧表演中导演决定了整部戏剧表演的基调,在整个戏剧中起着关键和中心的指导性地位。
《商鞅》整部戏剧的开始从序幕拉开的那一刻,我们看到漆黑之中亮起灯光,舞台被照的通明,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个硕大的秦王朝兵马俑,随之音乐响起,古琴拂过,肃穆、庄重、醇厚、深沉的声音扑面而来,声音与场景精妙的结合在一起,给观众以一种惊恐和肃然之感,瞬间将人拉回到了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仿佛亲历于眼前,亲历于舞台之间一般。
这时候,舞台中央冲出五匹秦国铁骑牵引的车驾,富于强烈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导演借这一组意象一是隐喻了商鞅的成就已经配得上五匹马的车驾,这在秦国已经是荣誉已及;二是隐喻了商鞅将来被五马分尸的结局。
马车的后面是一队以一字排成的秦朝兵俑,他们的面孔坚毅,肃穆劲拔,巍巍而立,彰显出一股威严不容置疑的气息。
之后灯光一转,颜色由黄色变成了幽蓝色,舞台的背后飘出阵阵烟气,一股杀气扑面而来,代入感颇强,使得观众的情绪跟着舞台的场景随之变化,并引发了观者的兴趣。
在看到这些表演内容之后,立刻就能够将观众带到那个纷乱的战国时代,那个动荡和战乱不断的战争年代,那个急需要变动和理智的时代。
话剧《商鞅》的表演艺术与舞台魅力
2014.10学教育93话剧《商鞅》的表演艺术与舞台魅力孙雁北(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28)[摘要]《商鞅》这部苍凉悲壮、气势恢宏的话剧,是编剧姚远经过七年的时间锤炼出来的一部力作,它亦是陈薪伊导演艺术的峰巅之作。
她的戏剧素养、艺术判断、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和驾驭整体的能力,都在此剧中得以充分展示。
全剧给人以吞吐海纳、荡气回肠的大气感,成功地刻画了商鞅性格的复杂与多面。
[关键词]《商鞅》;表演艺术;舞台魅力一、序幕:商鞅之魂——戏剧灵魂的展示导演对戏剧的理解与构思决定了一部戏剧的灵魂,而一部剧的序幕往往是对整部作品主题与意蕴的高度提炼与概括,可以说它的主题与基调的设定奠定了整部戏的基调与发展走向,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商鞅》序幕的设置与演绎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随着大幕的缓缓拉开,灯光从一片漆黑中投射到舞台中心,由下至上逐渐变亮,一个巨大的兵马俑的头像呈现在观众面前,音乐声起,醇酽、沉实的古琴声带给人一种肃杀、恐惧之感,随后出现在舞台中心的是古代的五匹战马,它们既是商鞅得到最高成就和荣誉的五驾之车,又象征着他最后众人所指、身首异处得以车裂之刑的惨痛结局。
舞台后方是一字排开的秦兵俑,他们刚毅伟岸、挺拔肃穆,巍然而立。
随后,灯光由黄变蓝,舞台上升起团团朦胧的雾气,给人一种庄重肃杀之气。
这些场景、道具的设置立刻把人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乱年代。
而它们的运用不仅在于点示了那个战争年代、历史时刻,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出那个人处于生生死死、争战不息的灾难境遇。
随后,我们的主人公商鞅着一袭白袍从战车后缓缓而出,带着心灵的伤痛,带着一腔苦苦不平的怨愤,面对政敌一声声居心叵测的诘问与挖苦,他以一切“又如何”的超世越俗的不屑,傲然回击了无耻小人的刻毒挑衅。
像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像惊雷响彻无边的原野,一个卑贱的奴隶,用他活了整整52年的奋斗人生,用他创建的前无古人的辉煌大业,尽情地嘲笑着无稽的“天命”之谈!……这一简短的对话高度概括了商鞅刚毅果敢性格和他悲壮惨痛的一生。
商鞅
从别样的情节表现全新的商鞅——浅析话剧《商鞅》的情节设置那是两千多年以前。
那是每日都有血拼的战国时代。
那是仿佛只有战场才是英雄用武之地的时代。
那是一种人被另一种人当作会说话的牲口的奴隶制社会。
就是在那个战国时代,那个奴隶社会,诸侯们为扩大疆域、争做“始皇帝”残酷血拼了近二百年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有两个会说话的牲口深夜里孕育着一场特殊的战争。
这特殊的战争进行了四十年,直到他们战死在“疆场”。
正是这场战争——后人们称之为“商鞅变法”的战争,将二百年来大英雄们一统天下的梦想实现了,中国出了个“始皇帝”。
这是一场起于用生命保卫生命的战斗,这是一次人的觉醒。
在这场战斗中,会说话的牲口变成了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巨人,一个摧毁了奴隶制的巨人。
一个一生尝尽了万箭穿心之痛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瞬也不放弃的巨人。
这就是话剧《商鞅》雕琢出来的一个生命,从嗷嗷待哺开始的生命,从死亡中挣扎出来的生命。
他就是姬娘称做亥儿的,以后被秦国君封为商君的人。
那是话剧,不是历史。
在那个黑沉沉的夜,一个罪奴用她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子。
“天要你死,可我要你活。
”“姬娘,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因为我是奴隶,一个脸上刻了字的罪奴……我不甘心你一辈子和我一样为牛为马,那怕上山为寇入海为盗也要成为一个自由之人。
”“你要我做强盗?我不。
”“难道你还能成为人上之人?难道你能翻天覆地、倒转乾坤吗?”这是压抑在姬娘心里想也不敢想的祈盼。
而商鞅说:“为什么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不能成为人上之人? 为什么不能成为翻天覆地、倒转乾坤之人?这就是商鞅的起点。
如果说姬娘的起点是为了孩儿能获得自由,而亥儿的起点却是对生命现状的一系列疑问。
“为什么巫让我死,我就必须死?”“为什么你让他死,他就必须死?”“为什么有些人天定为人上之人……有些人活着却像个畜生?”“为什么,为什么……祖祖辈辈甘愿当畜生?”他要保卫自己的生命了,他要扭转乾坤了。
为了成全孩儿,姬娘挖去了双目。
观《历史的拐点之商鞅变法》观后感600字
观《历史的拐点之商鞅变法》观后感600字3月15日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扛鼎之作——大型历史话剧《商鞅》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
该剧由著名戏剧导演陈薪伊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姚远执笔创作,描写了战国时期政治改革家商鞅的生平故事。
据悉,《商鞅》作为2017年国家大剧院“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作品邀请展”的参演作品,还将在16日至18日连演三场,为首都观众再现两千多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变法历程。
当晚,《商鞅》以恢弘的气势、深邃的主题和精准的人物塑造令许多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从商鞅呱呱坠地,到万箭穿心而死,该剧以史为本,集中体现了商鞅在短短十九年中创下的使秦国日新月异的奇迹,刻画了一位具有威严果敢性格、丰富复杂内心的改革家形象。
此外,该剧还围绕主人公商鞅构建起一副庞大的人物关系图谱:姬娘、韩女、景监、公子虔……一个个鲜活鼎立的人物形象再现了与变法巨人商鞅之间的母子情、恋人情、知遇情、同僚情,完整演绎了两千多年前商鞅坎坷波折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编剧姚远表示:“《商鞅》一共有三条线:政治斗争线、和韩女的爱情线、和姬娘的命运线。
我把政治线做了修剪,削弱了爱情线,加强了商鞅的命运线。
《商鞅》的政治价值在于展现了命运与人性的力量。
一个奴隶想改变个人命运,而帝王想称霸,因而推动了历史前进,其他线索都是此线的依托。
”《商鞅》历经二十多载于国家大剧院再度上演,反映了一个时代中人性的较量,剧中许多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在今天依然有现实关照,对观众内心的冲击和对历史及现实的叩问,正是这部剧久演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除了强大的导演、编剧等主创团队之外,此次《商鞅》的演员阵容也堪称“原版、经典”。
作为2017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参演剧目,该剧在启动复排之际,召集了21年前首演的经典阵容,并于15日晚亮相国家大剧院。
其中,在剧中饰演“商鞅”一角的是我国著名影视剧演员尹铸胜,21年前,尹铸胜正是因“商鞅”一举成名。
在当晚的演出中,这位老戏骨以锤炼多年的精湛演技成功刻画了“商鞅”在亲情、友情、爱情、理想中所付出的伟大牺牲,把商鞅的人性微妙和心理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全剧最后“万箭穿心而死”段落中,商鞅在姬娘的支撑下,在血色中拼劲最后一丝气力呼喊出“秦国,秦国”的生命绝唱,更是声声“扎进”观众心间,令人无不扼腕动容。
试析话剧《商鞅》的艺术特色
试析话剧《商鞅》的艺术特色新编历史剧《商鞅》是剧作家姚远最知名的一部作品,自1996年创排以来,已上演超过100场,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另外它还多次受邀赴北京、广州、苏州、南京以及港台、新加坡等地参加各种艺术节,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奖项,蜚声海内外。
因为该剧在上海话剧中心编排而成功搬上舞台,它也成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道“招牌菜”,现已成为该中心的保留剧目之一。
该剧还入选了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而且也是入选的唯一一部话剧。
可见它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也是相当突出的,《商鞅》可以称得上是当今中国新编历史剧当中的经典之作。
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到底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本文就此问题略作分析。
一、重写历史,富有新意话剧《商鞅》对历史人物商鞅作了较大改动,故而其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容与历史事实有着较大的不同。
历史上的商鞅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改革者,但是商鞅的变法也存在很多问题,而商鞅的为人更是受人诟病。
诚如司马迁《史记》中所载赵良之言:“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
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
”商鞅所定法令的残酷严厉与其本人的刻薄寡恩基本已经形成历史定论,尤其是他在与魏军交战的过程中采用欺诈诱骗的手段赢得战争也往往为后人所不齿。
但是《话剧》商鞅对这些方面进行了非常巧妙的回避与合理的改造,《商鞅》的思想内容因此也更为突出鲜明。
剧本从商鞅的身世开始讲述,对其富有抗争的精神品质有了清晰的交代。
在面对个人之私与国家利益方面、在处理爱情与亲情与法令律例冲突方面、在面对个人生死与国家兴盛强大的抉择方面无不彰显出商鞅作为一个改革家的伟大。
剧作对历史人物商鞅的重新刻画凸显了剧作的思想主题。
二、成功的人物塑造首先,人物性格尤其是核心人物商鞅性格的塑造,鲜明而丰满,具有震撼力。
商鞅在剧中呈现出多棱面的性格:他有刚烈不屈的一面。
比如他虽为奴隶、门客,但是对自己成为“人上之人”的目标依然充满信心。
你永远不会独行
你永远不会独行——观《商鞅》有感3110100039 陈思达在真正观看这部电影之前,对于这部戏的概念是仅仅停留在朱隆基当年在观看这部《商鞅》时的潸然泪下。
故事发生在战国中期,少年商鞅被秦国使者景监发现,欲奔秦国,而魏将军公叔座强行带走商鞅,令其陪魏公子昂读书。
接受了法家学说的商鞅不满眼下的地位,为寻求更大发展,离别恋人,在景监的引荐下,向秦孝公游说法家学说,在宫廷引发了有关“变法”的辩论。
在宣布新法、立太子为王储的大典上,太子驷的行为引起了保守派的发难,商鞅显赫的地位增加了保守派的仇恨,孝公逝世后,商鞅以谋反罪被车裂而死。
改革向来是困难的。
改革和革命是不一样的,革命是暴力的,可以不顾一切地去推翻现有的一切制度,一切特权,一切既定的限制住自己的东西。
但是,改革是不一样的,改革是在现有的制度体制下的不是很大的调整,那么也就是意味着改革是要顾忌很多的。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出现过若干次社会改革,其中不乏内容广泛、声势宏大、影响深远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再至北宋王安石变法,清末戊戌变法…每一次制度上的革新,无论时间长短,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是前进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更无法遏制这一潮流。
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在国家体制转型过程中,“变法”即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便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我们不得不承认,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显得格外耀眼夺目,动人心弦,因为它把当时的各项变法改制溶汇于一体。
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变法也是要流血牺牲的。
不过这不并代表着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借口,不去做这件事,变法是商鞅的理想,一个强大的帝国是他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理想,梦想去死从来都不一件掉价的事。
《商鞅》观后感-观后感450字_观后感
《商鞅》观后感-观后感450字_观后感
今天晚上是由我看了由内黄县落腔剧团演出的《商鞅》。
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这出戏里的唱词啊写的是特别的美,这显示了编剧具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
换场音乐非常的美、其中有一种乐器声音很好听,如同天籁之音,我听后耳目一新,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美的音乐,后来问了专家才知道,那种乐器是二弦。
秦孝公的扮演者嗓音宽厚、雄浑,大本腔和二本腔结合的十分完美。
商鞅夫人的扮演者声音甜美,商鞅的扮演者唱功扎实、嗓子也很干净、瓷实。
侍从传令时很有感情很入戏,其他剧里的随从的传令都是非常刻板的,一个配角能如此认真地演戏,能如此投入感情,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符合当时的剧情,真的很令人敬佩的,这是一种敬业精神。
他演好了一个小人物,我相信他也能演好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他是一位合格的演员。
本出戏的舞美很切合当时的时代、也很符合剧情的变化。
如最后壮行一折,屏幕上显示的乌云密布,很符合当时夫妻生死离别的剧情。
探监一场,小王去探监时打算解救商鞅出来,但商鞅不想给小王带来麻烦,他希望一人死能够换来天下安。
商鞅一心为公、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认为这是演唱成功的一出戏,瑕疵当然也是有的,如壮行一折,演员已经上台,雷声才出现,有点滞后,但是影响不大。
商鞅变法的时间
商鞅变法的时间浅谈话剧《商鞅变法》的时间与空间戏剧和其他艺术如电影、电视、小说等的时空有所不同,戏剧的时空受到更多的限制。
尤其受到三一律的影响。
在陈薪伊的话剧《商鞅变法》中戏剧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戏剧戏剧时间戏剧空间创新一、戏剧艺术按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园林、建筑)和时空艺术(电影、电视、戏剧)。
戏剧和电影、电视一样是时空的复合体。
但是戏剧和其他艺术的时空又有所不同。
我们知道,小说的时空可以在不受限制的同时任意想象,电影的时空特别是特技应用以来,上天入地、今生前世全部能够在屏幕中体现出来,但是相对于戏剧来说,它的时空则受到更多的限制。
戏剧的时空更多地受到三一律的影响。
三一律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
虽然,戏剧家在创作实践中,大都根据艺术本身突破了三一律的时空规律,但是直到现在受到它的限制仍很大。
就中国的许多话剧而言,仍然受到场地空间的限制。
戏剧的时空是复杂的,下面就以话剧《商鞅变法》来具体分析戏剧的时间与空间。
二、戏剧的时间戏剧是随着时间而产生的,戏剧的时间分为演出时间和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涉及各世纪、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等等。
但是戏剧不可能是在故事时间中进行的,正是由于此所以产生了演出时间。
跨时代的剧情可以像弹簧一样压缩到一昼夜甚至几个小时。
演出时间是时间的压缩。
因为戏剧的演出时间一般都在3个小时左右,从时间意义上来说,戏剧浓缩了人生。
(一)戏剧的故事时间这里所说的故事时间,所指的是戏剧的故事所发生的整个真实时间。
话剧《商鞅变法》主要描写从商鞅出生、秦孝公三年、秦孝公七年、秦惠文公这52年的时间事件。
如果按照常理来看,戏剧随着故事真实的时间来演出的话,那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需要演出时间来进行纪录。
演出时间是要以故事时间为基础的,因此,只有在演出时间中故事时间才可能真实存在,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戏剧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观后感
看完《商鞅》只觉得心情很沉重,没办法说具体是什么感觉,心上似乎压了一块石头,闷闷的,透不过气。
我很尊敬他,比起“卫鞅”“商鞅”,我更愿意称其为“商君”。
当时狼烟四起,诸侯混战,我竟产生了一种错觉——商君他就像俯视着终生的神一样,凝望着天下,冷漠且悲悯。
不管世人的反应如何,不管代价如何,他已决意去缔造一个没有战乱的统一的帝国。
孔子曾经说自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商君也是。
《箜篌歌》里说,“公无渡河,公竞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商君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他要“翻天覆地,倒转乾坤”,他是“五月之子,精赤热烈”,他可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付出一切,虽万死而不辞。
在播出这部戏之前,桂老师说,商鞅的演员并不好找,因为商鞅的精气神不容易演绎出来。
我想也是呀,那样精赤热烈的人,那样的铮铮傲骨,是谁能把他完美的演绎?那个演员出场后我并不是特别看好他,私心想着不过是个普通的演员,只不过比常人多些英气罢了。
待他说出“那有如何?那又如何!成大功者,不谋与众!”我心里狠狠地震了一下,服了。
这部剧的冲突特别多,但又环环紧扣,深入人心。
幼年的商鞅被景监和公叔痤争抢,公叔痤以五张羊皮得到了商鞅,并且毁坏了姬娘的双眼;公叔痤临死前,推荐商鞅于魏王不成又想杀了他,由于魏王的自以为是商鞅得以全身而退;在秦王坐下舌战群臣,虽没有鲜血与厮杀,但是政治的争斗往往于无声息间进行,却更为惨烈;祭天仪式上,太子冲撞,按照新法,须砍去公子虔左足,商君他虽然支持新法,但是这是他必定犹豫煎熬,内心定有激烈的冲突;姬娘来寻找商君,但他却碍于自己的新法,无法还给姬娘以自由之身,内心纠结煎熬;孟兰皋自献身于国于家,世人皆以为商君无情无义,商君他虽为天下成了好事,但却没有成为一个好人;秦太祝等人设计使韩女嫁给秦王,以离间商君与秦王,此时商君以渐行渐远,韩女为了不让商君再增负,竟自尽;秦王崩,一直受公子虔“商鞅不可留”想法灌输的太子即位,即处死商鞅;商君死前,与姬娘相认,此时他心里些许畅快了点罢,终于满足死去。
世上的人虽多,聪明的人占少数,聪明勇敢的人更少,聪明勇敢无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商君所作变法,为的是他的梦想,他心怀天下,也不仅仅是当前的天下!卓越的政治家都是悲剧的,他孤独的站在高峰顶上,他看世人如蝼蚁,世人看他又何尝不是呢?高处不胜寒,不胜孤独,商君独行,是孤寂的英雄。
商君。
且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