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

合集下载

附子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附子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附子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组成

附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以下药材组成:

1.附子:附子是附子汤的主要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在附子汤中起到温阳散寒、活络祛风的作用。

2.干姜:干姜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在

附子汤中起到温中散寒、温经止痛的作用。

3.茯苓:茯苓是一味甘淡的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功效。在

附子汤中起到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作用。

4.桂枝:桂枝是一味辛甘的药材,具有发散风寒、温经止痛的功效。在

附子汤中起到发散风寒、温经止痛的作用。

5.生姜:生姜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在

附子汤中起到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

功能主治

附子汤是一种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

1.寒凝气血:附子汤以附子为主要药材,可以温阳散寒,有效改善寒凝

气血的症状。寒凝气血可能引起痛经、胃痛、寒疝等症状,附子汤可以通过温阳的作用缓解这些症状。

2.风寒痛痹:附子汤中的桂枝和生姜具有发散风寒、温经止痛的功效,

可以缓解风寒引起的痛痹症状,如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痛等。

3.寒疝腹痛:附子汤可以调和脾胃,温暖腹部,从而缓解寒疝引起的腹

痛症状。

4.中焦寒凝:附子汤中的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改

善中焦寒凝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5.失眠多梦:附子汤中的干姜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痛的作用,可以改

善失眠多梦的症状。

总的来说,附子汤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的功能,适用于寒凝气血、风寒痛痹、寒疝腹痛、中焦寒凝以及失眠多梦等症状和疾病。

附子羊肉汤的做法

附子羊肉汤的做法

附子羊肉汤的做法

材料:

- 500克鲜嫩羊肉

- 10克附子

- 2片姜

- 2颗大蒜瓣

- 适量盐和胡椒粉

步骤:

1. 将附子泡水30分钟,去除毒性后切成小块备用。

2. 羊肉切成小块后放入开水中焯水,去除血水和腥味。

3. 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放入焯水后的羊肉块,姜片和蒜瓣。

4. 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将火调至小火慢炖,炖煮2小时,直到羊肉变得酥烂。

5. 加入附子块,继续炖煮30分钟。

6. 最后,加入适量盐和胡椒粉调味,煮沸后即可享用。

请注意: 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一定要确保事前正确处理附子。如果对附子不熟悉或担心吃到过量,请避免使用或咨询专业人士。

附子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附子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附子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1. 附子汤简介

附子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其原始出处可追溯到《伤寒杂病论》。附子汤由多种中草药构成,其中以附子为主要成分。该汤剂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温阳补虚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冷引起的病症。

2. 附子汤的功能主治

附子汤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2.1 阳虚体寒

•体寒明显,手脚冰凉;

•腹部胀满,喜欢暖食;

•畏寒怕冷,容易感到乏力;

•口唇发绀,容易患胃痛或腹泻;

•睡眠不安,容易感到疲倦。

2.2 腹胀脘痛

•腹胀感明显,疼痛呈阵发性;

•喜欢按摩腹部以减轻疼痛;

•胃区疼痛,伴有恶心或呕吐;

•脘腹区胀闷,且不喜欢压紧。

2.3 寒凝心胸

•寒凝心胸,疼痛加重;

•双下肢水肿,容易感到压迫感;

•口唇发绀,指(趾)尖发绀;

•呼吸困难,脉搏加速。

3. 附子汤的用量

根据中医的推荐,附子汤的用量如下:

•附子:3克,研碎或切片;

•干姜:10克,切片;

•炙甘草:3克,研碎。

将以上药材放入适量水中煎煮,煎至剩下约1/3的量时,即可服用。温服为宜,不宜空腹服用。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附子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推荐用量使用,不要超量;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

•忌与酒类、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同时使用;

•在使用前请咨询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

5. 结论

附子汤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汤剂,具有温阳补虚的功能主治。它在阴寒

体质、腹胀脘痛和寒凝心胸等病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为了保证安全和有效性,使用附子汤前应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用量和用法。

5.1,附子汤治疗不孕症

5.1,附子汤治疗不孕症

5.1,附子汤治疗不孕症

治疗不孕症例:班×之妻,32岁。曾于婚后第二年生一女,逾十三年不孕,

多方求治,仍不效。

经服“益肾”“补肾”之方药,亦未能如愿。

夫妇二人忧心不安,邀余诊治。妇云:四肢常冷,小腹痛胀,月经不至,

全身困倦,嗜唾不眠,已年久。诊其脉沉而无力。

处以附子汤,

令其隔日一剂,以一月为疗程,再视动向。

服药月余,自谓周身活畅,诸痛消失。经期准,经色暗红,诊其六脉皆沉,

令其再服一周。

迨至翌月经夏,竞顺生一男婴。

有徒求教此理,余云:附子汤非能得子,此因妇人纯系下焦虚寒,全身阳气运化不足。

治宜兴肾阳、促心阳,周运全身,使后天气血旺盛,自生化育之机,故阴阳搏,方能得子。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附子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附子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附子汤类方

1、附子汤方:(方剂组成)附子(炮)6克,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芍药9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苓术利小便,伍以附子并解痹痛。人参补胃气之虚,芍药缓挛急之痛,故此治胃虚有寒饮、小便不利、身疼、骨节痛、或腹挛痛者。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注解:里有寒则口中和,胃中有饮则背恶寒。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即见此候,急宜温中逐饮,缓则必并于太阴而吐利,故当灸之,并以附子汤主之。

按:“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少阴病虽得之一二日,但口中和而背恶寒,可知为里虚饮聚的为候已显,宜舍表而救里。本方温中逐饮,可止吐利于未萌,此即良工治未病的手段。又白虎汤证的背恶寒与本方证很相似,但白虎汤证以热、口舌燥;而本方证以寒、口中和,是亦不难分辨。

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注解:手足寒而脉沉,则里虚寒甚明,故知身体疼、骨节疼,当为湿痹而非风邪,故以附子汤主之。

按:由本条的说明,则虚寒痹痛,多有用本方的机会。依据经验,下肢拘急痛,屈伸不利而脉沉者,更有良效。

(辨证要点)胃虚寒饮、骨节疼痛、下肢拘急痛而脉沉者。

(验案)郭某,男性,38岁,病历号178894,1965年11月1日初诊。四十余日来腹痛腹泻,大便日2-3行,胃脘自觉有冷气,腰痛,下肢酸痛怕冷。苔薄白润,脉沉细,证属中虚寒饮□阻,治以温中化饮、驱寒行□,与附子汤加味;制附片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苍术10克,白芍12克,炮姜6克。结果:上方服12剂,诸证痊愈。

附子汤方

附子汤方

第十一章·附子汤类方

一、汤方

【方剂组成】(炮)6克,9克,6克,12克,芍药9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苓术利小便,伍以并解痹痛。补胃气之虚,芍药缓挛急之痛,故此治胃虚有寒饮、小便不利、身疼、骨节痛、或腹挛痛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汤主之。

注解:里有寒则口中和,胃中有饮则背恶寒。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即见此候,急宜温中逐饮,缓则必并于太阴而吐利,故当灸之,并以汤主之。

按:《》曰:“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少阴病虽得之一二日,但口中和

而背恶寒,可知为里虚饮聚的为候已显,宜舍表而救里。本方温中逐饮,可止吐利于未萌,此即良工治未病的手段。又白虎汤证的背恶寒与本方证很相似,但白虎汤证以热、口舌燥;而本方证以寒、口中和,是亦不难分辨。

《》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汤主之。

注解:手足寒而脉沉,则里虚寒甚明,故知身体疼、骨节疼,当为湿痹而非风邪,故以汤主之。

按:由本条的说明,则虚寒痹痛,多有用本方的机会。依据经验,下肢拘急痛,屈伸不利而脉沉者,更有良效。

【辨证要点】胃虚寒饮、骨节疼痛、下肢拘急痛而脉沉者。

【验案】郭某,男性,38岁,病历号178894,1965年11月1日初诊。四十余日来腹痛腹泻,大便日2-3行,胃脘自觉有冷气,腰痛,下肢酸痛怕冷。苔薄白润,脉沉细,

证属中虚寒饮痹阻,治以温中化饮、驱寒行痹,与汤加味;制附片10克,10克,10克,10克,12克,6克

结果:上方服12剂,诸证痊愈。

二、真武汤方

伤寒论附子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伤寒论附子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伤寒论附子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主用附子温中驱寒,佐以人参健胃补虚,苓、术利小便以逐留饮,与附子为伍并解湿痹,芍药缓挛急而治腹痛,故此治里虚有寒饮、小便不利、或腹痛、或痹痛而脉沉者。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解析:中气内虚,则手足寒,以有水气,则脉沉,以是则身体痛、关节痛,知为湿痹,而无关外邪,当属太阴里虚寒证,故以附子汤主之。

按:寒湿痹痛而脉沉者,多属本方证,尤其下肢拘急,屈伸不利,而脉沉者,更验。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解析:少阴病,转属太阴,下利便脓血久不止者,宜温中止利,桃花汤主之。

按:下利便脓血,即指今之痢疾,乃黏血便、脓血便。若脉微弱沉细,而无里急后重,滑泄不止者,可与本方止之。若脉滑数而里急后重者,多热实证,非温涩所宜,不可轻试本方,须注意。

附子汤临床新用解析

附子汤临床新用解析

附子汤临床新用解析

附子汤临床新用解析

附子汤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功效温经镇痛,驱除寒湿。

方药组成附子2枚(炮,去皮,破8片),茯苓3两,人参2两,白术4两,芍药3两。

服法与禁忌上药5味,以水8 L,煮取3 L,去滓,温服1 L,日3服。

经方方论

本方为真武汤去生姜易人参加重白术、附子的剂量组成,意不在宣散水气,而在驱寒湿,温肾阳。方中附子温经镇痛,驱寒壮阳,加白术健脾渗湿,两药相合,温阳化湿,助健脾肾,人参益气养心,与白术茯苓配,益气健脾,温运中州。芍药和血止痛,益营以通血痹,故阳虚身痛之症消矣。

经方新用

●附子汤加干姜15g,甘草12g,治疗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附子汤加当归18g,阿胶15g(烊化),桂枝12g,鸡血藤30g,治疗血虚寒滞之周身疼痛。

●附子汤加防己10g,五加皮10g,豨莶草20g,羌、独活各12g,地龙20g,治风寒湿痹痛。

●附子汤配制草乌9g(先煎,服前调蜜1两冲服),桂枝15g,细辛6g,治疗寒痹骨痛。

医案举例

患者,女,39岁。素体薄弱,外出做生意,露宿街头,贼风寒侵肌腠,常觉下肢冒冷气,遇寒更甚,重着麻木,行动不便,夜掣痛,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紧。

辨证:寒湿痹痛,血瘀络阻。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附子汤加制草乌9g(先煎),黄芪30g,当归15g,羌、独活各12g,青风藤20g,丹参30g,土元15g,服前调蜜1两冲服,旬余而愈。

按语

附子汤与真武汤同属温化水湿之剂,共治阳虚寒盛之少阴病。附子汤侧重治疗寒湿流注关节而致周身疼痛,真武汤同为阳虚而设,兼理脾虚,湿渍脏腑而致水气,方药配伍所不同者,附子汤倍术附加人参,温补元阳除寒湿,止痹痛,真武汤中重用生姜,目的在于温散水气。

附子汤

附子汤

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张印生

【方药】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朮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背恶寒乃少阴阳气虚衰之险兆,临床当急用灸法以救阳气,随后用汤,方不误事。

【运用】

一、脾肾虚寒

俞长荣医案:陈某,男,30岁。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疫痛。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处方:炮附子9克,白朮12克,横纹潞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

服1剂后,诸症略有瘥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

按语:脉证所现,里虚寒证无疑,与少阴悠关,断以附子汤取效。

二、胸痹(高血压心脏病)

唐祖宣医案:唐某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1980年5

【优秀文档】附子汤

【优秀文档】附子汤

附子汤

附子汤可能我们不太能了解是什么东西,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有所不知附子汤是一类中成药,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附子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一分)茯苓(一分)山药(一分)甘草(炙.三分)干姜(炮.三分)。

【功能与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与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附子汤来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15克细辛(去苗) 防风(去叉) 人参干姜(炮)各18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来源】《伤寒论》。

【组成】附子15克(炮)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芍药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用】温经助阳,祛寒除湿。

主治

4.1,附子汤加味治疗腹痛!!

4.1,附子汤加味治疗腹痛!!

4.1,附子汤加味治疗腹痛!!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吾师周连三先生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妇人胎胀腹痛,尝谓:“此方为温阳峻剂,附子又为有毒之品,妊娠三四月时要慎用。仲景在妊娠六七月时用附子是因为胎元已成,此时用附子则无坠胎之弊,何况胞宫虚寒,失于温煦,有是证则用是药,有故无殒也。其辨证需严格掌握,主要有腹痛发冷,入夜痛甚,喜按喜暖,小便清长,恶寒身倦,胎胀脉弦,舌淡苔白多津等症,方可以本方加减施治。附子乃扶阳止痛之佳品也。”本方能治妊娠腹痛,不限于少腹,对腹中痛,上腹部疼痛,辨证属阳虚寒盛者,多能收效。

如西医诊为胃痉挛疼痛者加干姜;

下利重用白芍;

红白夹杂者加黄连、黄柏;

泻泄滑脱不止去芍药,加赤石脂。

案例:患者,女,28岁,1963年10月12日诊治。患者身体素健,妊娠6月,感腹部冷痛,恶寒身重,

先后服当归芍药散等方剂,

腹痛仍未好转。

症见:面色青黄,少腹冷痛,恶寒身倦,入夜加重,胎胀脉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并发低热。

此属里气虚寒,阴寒内盛所致。

治宜温脏回阳,益气健脾。

处方:

附子24克,白术24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茯苓30克,

黄芪30克。

患者家属以处方内有附子,其辛热有毒,坠胎力大,遂弃之不用,

仅服余药2剂,诸症不解。

二诊,余告之曰:“附子为温阳散寒之佳品,本方之主药也,弃而不用,焉能收效!”遂以原方,服药4剂,诸症消失,后足月顺产一男婴,健康如常。

孤云独闲按:周先生对附子汤证的概括很有代表性:腹痛发冷,入夜痛甚,喜按喜暖,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恶寒身倦,胎胀脉弦,舌淡苔白多津等症。不仅妇人能用,其余腹部冷痛者也可加减运用。

中医名方大黄附子汤

中医名方大黄附子汤

中医名方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01

组成

大黄附子细辛

用法

02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03

趣记

(大皇父子贪)心。

(大皇父子贪—方名“大黄附子汤”,包括大黄、附子,心—细辛)

对照

04

(大黄附子汤)辛。

05

寓意

大皇父子很贪心。

方歌

06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07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08

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09

配伍特点

本方寒凉泻下与辛热助阳并用,乃“温下”剂之基本配伍。

辨证要点

10

本方为温下法之基础方,又是治疗寒积里实证的代表方。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来源 |秦竹教授编著《中医方药临床臻萃》

附子汤治不孕:桂枝汤

附子汤治不孕:桂枝汤

附子汤治不孕:桂枝汤

附子汤治不孕:

斑某之妻,32岁,曾于婚后第二年生一女,逾十三年不孕,多方求治,仍不效。经服“益肾”、“补肾”之方药,亦未能如愿。夫妇二人忧心不安,邀余诊治。妇云:四肢常冷,小腹痛胀,月经不至,全身困倦,嗜睡不眠,已年久。诊其脉沉而无力。处以附子汤令其隔日一剂,以一日为一疗程,再视动向。服药月余,自诉周身活畅,诸痛消失,经期准,经色暗红,诊其六脉皆沉。令其再服一周,迨至翌日经夏,竟顺生一男婴。有徒求教此理,余云:“附子汤非能得子,此因妇人纯系下焦虚寒,全身阳气运化不足。治宜兴肾阳,促心阳,周运全身,使后天气血旺盛,自生化育之机,故阴阳搏,方能得子。”也就是说,使她回到能自然妊娠的状态。

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9g生白芍9g生姜9g甘草6g 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服后进少量热稀粥或开水,复被取微汗。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义体会】方中桂枝辛温色赤,可入心经.温经通阳达表.以兴卫分之阳.白芍入肝,有滋阴养血、敛阴和营的作用.与桂枝相配,一面可奏调营卫之功,一面又可救桂枝辛燥走散之弊.生姜之辛,助桂枝以达表,红枣之甘,辅自芍以和里。同时,生姜可直接健胃,间接助卫,红枣可直接健脾,间接助营.桂芍相须,姜枣相得。刚柔相济,其效益彰.甘草甘平,既调和诸药,又和解表里.妙在服药后进热稀粥,既能以谷气鼓动胃气,又能以热力增强药力,可起安内攮外之功.故将桂枝汤称为“调和营卫”之剂,真乃恰如其分。

【临床应用】常用于一切外感证久不愈者例:患者姜×,男,4l 岁.因感冒数次服平热散汗剂太多,遂至全身酸痛无力,动则汗出,食睡不佳,心悸短气.似此小恙,竟病休50余天。就诊时,脉象缓弱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汤医案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汤医案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汤医案

【原文】

1.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2.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3.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金匮要略》第二十篇)

【组成】

附子20g 白术12g 茯苓10g 人参6g 白芍10g

【煎服方法】

水浸20分钟,煎40分钟,约450ml,分早、午、晚3次服。

【功效主治】

少阴病,身痛,骨节痛,手足冷,背恶寒,脉沉而微细者。

【禁忌】

1. 有表证者,忌之。

2.口苦、口渴、思饮、思冷者,忌之。

【类方】

1.真武汤:同属温阳健脾之方。不同者,真武汤证为阳虚水饮停蓄,以头眩心悸、水肿、小便不利为主症。附子汤证为寒湿内盛,以骨节疼痛,手足冷,背恶寒为主症。

2.麻黄附子细辛汤:身痛、恶寒、脉沉,为二方共有之症,然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发热而绝无水湿

之症。

3. 桂枝新加汤:同可治身痛,脉沉迟。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为汗后表邪未解而气阴两虚,筋骨失养,必有发热、汗出等营卫不和症状。

4. 白虎加人参汤:同可治背恶寒,然白虎加人参汤证之背恶寒程

度较微,出现于热盛大汗之后,与附子汤证从始至终恶寒迥然不同。

【临床运用】

1.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金

匮要略》)

2.加桂心甘草,治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刀割。(《千金要方》)

3.治水病,遍身肿满,小便不利。心下痞硬,下利腹痛,身体痛,或麻痹,或恶风寒者。(《皇汉医学.类聚方广义》)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汤,又称为党参附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药方,由党参、附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益气补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腹痛、腰腿酸软、手脚冰凉等症状。以下是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1.温中散寒: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能够温暖脾胃,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脾胃寒冷所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等症状。

2.补气:党参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材,能够补充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于气虚所致的疲乏、乏力、气短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补血:附子汤中的党参能够滋补气血,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贫血状况,对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腰腿无力、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止痛:附子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对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腹痛、胃痛、腰痛等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5.舒筋活络:附子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虚血瘀所致的手脚冰凉、肢体无力等症状,增加肌肉的活动能力。

6.调节免疫功能:附子汤中的党参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抵抗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

7.改善心血管功能:附子汤中的党参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对于气虚血瘀所致的心悸、心慌、心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8.抗炎抗菌:附子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9.抗癌作用:附子汤中的党参具有抗癌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

长和扩散,增加化疗的疗效,对于一些肿瘤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附子汤具有温中散寒、益气补血、止痛舒筋等功效,适用于气

师徒对话学中医之附子汤(一)

师徒对话学中医之附子汤(一)

师徒对话学中医之附⼦汤(⼀)

胖虎:附⼦汤出⾃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三百零四条:“少阴病,得之⼀两⽇,⼝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汤主之。”

⼜见于第三百零五条:“少阴病,⾝体痛,⼿⾜寒,⾻节痛,脉沉者,附⼦汤主之。”

鲅鱼;师⽗,今天是要讲附⼦汤了嘛?

胖虎:是的呐,鲅鱼。我考你⼀下,附⼦汤和真武汤的药物组成差哪⼀味药呢?

鲅鱼:这还不简单!附⼦汤是苓芍参术附;真武汤是苓芍姜术附。所以它们的药物组成区别就是真武汤中的⽣姜换成⼈参就是附⼦汤啦!

胖虎:对的,鲅鱼。既然你已经知道真武汤是治疗阴⽔的⽅剂,那附⼦汤是治疗阴⽔还是阳⽔呢?

鲅鱼:这个。。。我的鱼头想不出来。

胖虎:哈哈,听完师⽗的话你就懂啦!

胖虎:师⽗问你,桂枝+⽢草补得是不是少阴⼼?

鲅鱼:点点鱼头。

胖虎:师⽗再问你,附⼦+⼈参是不是侧重补少阴肾?

鲅鱼:再点点鱼头。

胖虎:师⽗再再问你,附⼦+红参补得是什么呢?

鲅鱼:补得是少阴⼼!

胖虎:看来你这鲅鱼的鱼头还有⽤呐。那么再思考⼀下,附⼦汤中的附⼦+四君⼦(参术苓)是不是侧重于补少阴的⽓呐?是的话扣1!

鲅鱼:疯狂扣1中。。。

胖虎:如果⽤于治疗寒性痹症则⽤⼈参,正应《素问·阴阳应象⼤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观察条⽂可知,⽼张⽤附⼦汤是治疗寒痹哒!

鲅鱼:师⽗,那这样看来附⼦汤也是可以治疗⼼衰的呗?若⽤于治疗⼼衰就把⼈参换成红参。

胖虎:⾏呀,⼩鲅鱼。会举⼀反三啦!附⼦汤确实可以治疗⼼衰。但是它和真武汤治疗⼼衰的原理稍有不同。现代医学治疗⼼衰三板斧“强⼼利尿扩⾎管”。这样理解的话真武汤更侧重于苓芍姜利尿、术附补少阴⼼肾治疗⼼衰。由于其可治疗任脉阴⽔,所以真武汤证的⼤便是溏稀的。利⼩便实⼤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张印生

【方药】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朮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背恶寒乃少阴阳气虚衰之险兆,临床当急用灸法以救阳气,随后用汤,方不误事。

【运用】

一、脾肾虚寒

俞长荣医案:陈某,男,30岁。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疫痛。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处方:炮附子9克,白朮12克,横纹潞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

服1剂后,诸症略有瘥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

按语:脉证所现,里虚寒证无疑,与少阴悠关,断以附子汤取效。

二、胸痹(高血压心脏病)

唐祖宣医案:唐某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1980年5

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急送某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3日后脱险。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先后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6月26日突发心绞痛,证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以附子汤加味。

处方:红参、炮附子各10克,白朮、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服药须臾,汗止,精神好转,疼痛减轻。2剂后背冷减轻'疼痛消失。以上方继服40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背冷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能上班工作。

按语:胸痹以背恶寒为甚,可见胸阳不振,阴寒内盛之重,恰与附子汤证相合。临床上,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加黄芪,重用参附;痰盛重用茯苓,并加薤白、半夏。

三、心悸

章继才医案:高某某,女,48岁,1980年5月诊。心悸、心胸不舒数月,经中西药治疗罔效。今见心悸、心胸憋闷,自汗出、动则甚,易疲乏'时寒时热,颜面青紫,唇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肢微冷。治以温阳补气为法,用:

附片20克(先煮)、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白芍l0克,桂枝6克,丹参20克,牡蛎20克,水煎服。

2剂后症状大减,6剂心胸舒畅,汗出止,寒热除。宗前方为丸巩固疗效。三月后访,诸证已愈。

按语: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悸。对少阴虚寒,心阳不振,血脉无主,神无所依而心悸者,可

用附子汤温阳补气以主心神。

四、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唐祖宣医案:赛某某。,男,78岁,1981年2月12日入院。久有气喘,咳嗽,心悸。半月前突觉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入夜加重,疼痛难眠。3天后,双脚变为紫黑色,以活血化瘀中药及西药脉通等,症状仍不能控制,病情急剧恶化多左脚大趾溃破,流清稀脓液,剧痛难忍。经介绍入我院治疗。证见:面色青黑,表情痛苦,剧痛难忍,入夜加重,心悸气喘,下肢冰冷,色呈暗黑,双足背、胫后、胭动脉搏动均消失,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足大趾伤口腐烂,流清稀脓液。舌淡苔白多津,脉沉迟无力,脉率60次/分。证属脱疽,为寒凝气滞,络脉不通所致。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处方:

炮附片、党参、茯苓、黄芪各30克,白芍、桂枝各15克,白朮18克,细辛l0克。.

服药3剂,疼痛减轻,夜能入睡3~5个小时。上方加当归30克,再服20剂后,伤口缩小,双脚黑色渐退。继服32剂,伤口愈合,静止痛消失,胭动脉搏动已能触及。

按语:本案脱疽乃因阳虚寒湿内侵,经脉不通所致,用附子汤以温阳逐寒祛湿,谨慎调理,庶病可愈。据唐氏经验:临床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氏病及冻疮见手足寒和脉沉之证者。雷诺氏病加水蛭、蜈蚣、全蝎;栓塞性病变加水蛭、桃仁、红花;年老体弱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加细辛、桂枝。

五、痿证

李培生医案:李某某,男,52岁,初诊日期1962年7月。下肢缓纵不随,不能起床,已有年余,久服四妙、.虎潜之类方药无效。今上肢又渐露软弱无力之象,小便有时失禁而不能自止,大便二三日一行而无所苦,舌淡,脉虚,拟温补肾阳,强壮筋骨,通行经络之法。

处方用:附子汤加酥炙虎骨、制龟板、鹿角霜、大云、炒杜仲、蒸牛膝、桑寄生,并加大活络丹吞服。

服药三月,小便失禁已止,肢体稍感有力,但仍卧床不起。续与前方,每服并吞龙马自来丹分许(油炸马钱子、地龙),并嘱其配合针灸、按摩治疗。至次年七月来诊,已能扶杖而行。

按语:肝主筋,肾主骨,阳气虚衰而不能温煦,阴液亏乏而不能濡养,阴阳俱虚,筋骨失荣,可导致肢体弛纵不收之痿证。由附子汤加强壮筋骨,通行经络之品,可以治疗本证。

六、定时臂痛

张长庆医案:张某,女,39岁。13年前曾患产后大出血,经治血止。半年后,右上肢肩下腕上整个部位有痛感,逐渐加重,每于夜半子丑之时痛甚难忍。众医皆谓阴虚而用滋阴养血通络法久治罔效,1985年10月25日邀余诊治。现症:夜半子丑痛甚,难以睡眠,平时汗出湿衣,手足心热,恶心,舌体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缓无力。证属肾阳虚衰,寒湿内生,流往经络,阻遏气血,不通则痛。治以温阳益气,除湿活血。方用《伤寒论》附子汤原方:

制附子30克(另包先煎30分钟),茯苓18克,党参20克,焦白朮12克,赤芍12克。

水煎服。1剂而痛减,连服30剂后诸症均瘥,随访至今未发。

按语:本案辨证眼目是臂痛子丑时加重,乃肾阳虚衰,寒湿凝滞之候,用附子汤温阳益气,除湿通络,阳复络通则痛止。

七、子宫肌瘤

苟鼎立医案:张某,女38岁,1987年3月6日因腹痛急诊入院。入院后诊断为:①不完全流产;②子宫肌瘤。治疗3天服中药清热理气、活血化瘀之剂而头晕呕吐,恶寒身重,药食拒进,要求会诊。患者3个月前因地上冰滑跌挫损伤,腰腿疼痛,卧床2月。月经过期未至,小腹疼痛,逐渐加重,过期至35天,阴道流血,色淡量少。头晕恶心,纳差食减,至50天,剧痛不已,前来住院。患者面色青暗,恶寒倦卧,四肢冰冷,昏晕恶心,时吐清水,药食难入,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青淡,苔薄白,脉沉涩。小腹有拳头大一块物,疼痛拒按,推之不移。四诊合参,辨为阳虚寒凝、气滞血瘀而闭经,经闭日久,酿成症瘕。急投附子汤加当归助阳温经、散寒止痛。处方:

附子6g,人参6g,茯苓9g,白朮12g,白芍9g,当归9g,嘱急火煎,分2次温服。

翌日复诊,自述服药后全身逐渐温暖,头晕恶心亦减,腹痛微减,惟小腹块物尚无明显变化。晨进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