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记载于《金匮要略方论》卷上,其组成为大黄9g、附子12g、细辛6g,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主治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腹痛里实证,治宜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本方是治疗寒积里实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胰腺炎、肾结石、睾丸肿痛、坐骨神经痛等属胃肠寒积里实证者。
虽然配方的附子为君药,但抗菌、抗肾衰,治疗尿毒症、胆绞痛及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主要药物仍是大黄,而附子、细辛在改善尿毒症、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三两,炮附子三枚,细辛二两[1]。
大黄9g、附子12g、细辛6g[2]大黄9g、附子9g、细辛3g[3]温中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
[2][1]阳虚寒结,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紧弦。
现用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肾结石、胆结石、慢性阑尾炎、胰腺炎、腹股疝等见上述证候者。
色疸者,身黄,额上微汗,小便利,大便黑,此因房事过伤,血蓄小腹而发黄,故小腹连腰下痛。
此方实能治偏痛,然不特偏痛而已,亦治寒疝、胸腹绞痛延及心胸腰部、阴囊焮肿、腹中时有水声、恶寒甚者。
水煎,分三次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
功能温里散寒,通便止痛[1]。
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
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
以水5升,煮取2升,分温3服。
若强人煮取2升半,分温3服。
服后如人行4-5里,进1服。
本方主治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腹痛里实证,治宜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中附子辛热,温阳祛寒;大黄荡涤肠胃,泻除积滞,共为君药。
细辛辛温宣通,除寒散结止痛,为佐药。
方中大黄虽属苦寒,但得附子、细辛之辛热,则苦寒之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
这种配伍方法称为“去其性而存其用”。
3药合用,共奏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黑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黑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黑附子汤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附子(炒,
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黑附子汤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附子(炒,去皮)3钱,木香1钱5分,人参1钱5分,白附子1钱,甘草(炙)5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慢脾风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
若手足既温,即止后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三
通过本篇文章对黑附子汤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到黑附子汤对疾病症状的缓解。
如果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以及时的接受治疗并咨询医师的建议。
在日常坚持锻炼也是能够缓解疾病的症状的。
生活常识分享。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一则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一则1. 引言1.1 介绍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的背景和意义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其治疗耳痛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耳痛虽然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不适,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中医认为,耳痛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耳道所致,此时应该及时散寒、祛湿、舒筋活络,以恢复耳部的正常功能。
2. 正文2.1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中医传统名方之一,由小柴胡汤和附子汤两方合并而成。
其主要药物组成包括黄芩、柴胡、半夏、甘草、生姜、大枣、附子等药材。
这些药物相互配伍,互相协调,具有较好的药理效应。
黄芩为清热泻火、宣肝胆之药,有解毒泻火、清热凉血的作用;柴胡为疏肝理气、解郁开郁之药,有调畅肝气、疏肝理气的功效;半夏为燥湿化痰、安中止呕之药,有燥湿化痰、止呕定痛的作用;甘草为和中调和、缓急止痛之药,有滋阴益胃、和中止痛的功效;生姜为温中散寒、解表和里之药,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大枣为养血安神、调和脾胃之药,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附子为温阳化湿、祛风湿之药,有增强体表阳气、祛湿止痛的作用。
综合这些药物的功效,小柴胡汤合附子汤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和胃、燥湿化痰、祛风止痛等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引起耳痛的疾病。
对于患者耳痛症状较为明显的情况,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2.2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疗耳痛的原理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疗耳痛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中的“清热解毒、行气和血”的原则。
根据中医认为的耳痛发病机制,耳病的主要原因是热毒内蕴或气血不畅,导致耳内气血阻滞,引起耳痛、耳鸣等症状。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中的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和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耳内气血循环,消除耳部炎症和疼痛。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中的小柴胡、黄芩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并净化毒邪。
附子汤
附子汤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张印生【方药】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朮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4)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5)【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
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
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
背恶寒乃少阴阳气虚衰之险兆,临床当急用灸法以救阳气,随后用汤,方不误事。
【运用】一、脾肾虚寒俞长荣医案:陈某,男,30岁。
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疫痛。
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
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
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
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
处方:炮附子9克,白朮12克,横纹潞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服1剂后,诸症略有瘥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
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
按语:脉证所现,里虚寒证无疑,与少阴悠关,断以附子汤取效。
二、胸痹(高血压心脏病)唐祖宣医案:唐某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
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
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
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
1980年5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
急送某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3日后脱险。
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属二类方。
主要掌握它证候形成特点,和它的用药特点。
二类方它不像一类方,是全面掌握的。
主证病机分析寒积里实证寒邪积滞,阻于肠道─腹痛便秘。
寒滞厥阴─胁下偏痛寒凝气滞─发热,手足厥冷寒实左证─苔白腻,脉弦紧。
从主治证的病机特点来看,寒积里实证,对这个证的认识,历来讨论的比较多,有几个疑点,首先一个,这个寒是哪里来的?以往有些提法比较模糊,既提它阳气不足,又提它寒邪入里。
寒邪入里有外寒的味道。
阳气不足,有内寒产生的意思。
如果说是虚寒证为基础这个寒,然后寒性收引凝滞,导致寒实或者冷积,郁滞再当然以肠道为主,那这就不是纯的一个寒积里实,治疗上就应该温补结合。
而大黄附子汤,它寒邪积滞,阻于肠道,而且都认为寒邪入里,治法上体现的是散寒。
从古到今很多方书,提到它都是温散,而且正气基本不虚,它没有配补益药。
所以说应该说这方,是寒积里实,是实证为主。
那有这个寒邪,即使是外来直中的寒邪,伤不伤阳呢?不同程度会有伤损阳气,但在这里不是主要的,不是个很突出的。
所以从主治证候分析来说,病位是寒邪积阻于肠道,寒性收引凝滞,导致腹痛。
而且寒邪收引,腑气不通,可以腹痛便秘。
至于这个寒滞厥阴,历来有两种看法,它反应出胁下偏痛。
有的人说这个胁下偏痛的偏是写错了。
应该是胁下满痛。
是错简了。
有些医家有这个认识。
有些医家根据胁下厥阴经所经过的地方,是寒邪直中厥阴所导致,厥阴经有寒,所以胁下偏痛。
但是有一部分医家,这个比例相当多,就是说病位主要还是在肠道。
所以胁下偏痛应该是胁腹满痛。
还是寒邪凝滞造成的。
由于腹痛影响到胁,是这样认识的。
至于发热,历来也有两种看法,有一类认为这个发热,他不是有手足逆冷,手足厥冷吗?是有发热,又有逆冷,外来寒邪侵犯造成的。
所以用细辛,一来以发散,但是多数认为是阳气被郁,体内阳气被寒邪郁而,入里之寒,郁而化热。
有发热。
寒实证的舌像脉像,苔白腻,脉弦紧。
附子汤
附子汤
出自《千金》卷十五。
孙思邈(约581-682),唐代医学家
名称:附子汤
组成:龙骨1两,甘草1两,芍药1两,干姜1两,黄连1两,石榴皮1具(大者),阿胶2两,附子1枚,黄芩半两,粳米3合。
出处:《千金》卷十五。
主治:暴下积日不住及久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暴痢势剧,火迫之象,日久不止,热烁津枯,不独下多亡阴,而真阳亦已告匮,故于驻车丸中除去当归之行血,掺入芍药辅阿胶以滋耗竭之真阴,附子助干姜以扶伤残之虚阳,黄芩佐黄连以屏宿蕴之余火,甘草、粳米缓清脾胃之虚热,龙骨、橘皮急收二肠之滑脱也。
下面备用药材图片因处理工艺不一样图片可能与实材有一定差异:仅供参考。
附子汤治不孕:桂枝汤
附子汤治不孕:桂枝汤附子汤治不孕:斑某之妻,32岁,曾于婚后第二年生一女,逾十三年不孕,多方求治,仍不效。
经服“益肾”、“补肾”之方药,亦未能如愿。
夫妇二人忧心不安,邀余诊治。
妇云:四肢常冷,小腹痛胀,月经不至,全身困倦,嗜睡不眠,已年久。
诊其脉沉而无力。
处以附子汤令其隔日一剂,以一日为一疗程,再视动向。
服药月余,自诉周身活畅,诸痛消失,经期准,经色暗红,诊其六脉皆沉。
令其再服一周,迨至翌日经夏,竟顺生一男婴。
有徒求教此理,余云:“附子汤非能得子,此因妇人纯系下焦虚寒,全身阳气运化不足。
治宜兴肾阳,促心阳,周运全身,使后天气血旺盛,自生化育之机,故阴阳搏,方能得子。
”也就是说,使她回到能自然妊娠的状态。
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9g生白芍9g生姜9g甘草6g 大枣4枚【用法】水煎服,服后进少量热稀粥或开水,复被取微汗。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义体会】方中桂枝辛温色赤,可入心经.温经通阳达表.以兴卫分之阳.白芍入肝,有滋阴养血、敛阴和营的作用.与桂枝相配,一面可奏调营卫之功,一面又可救桂枝辛燥走散之弊.生姜之辛,助桂枝以达表,红枣之甘,辅自芍以和里。
同时,生姜可直接健胃,间接助卫,红枣可直接健脾,间接助营.桂芍相须,姜枣相得。
刚柔相济,其效益彰.甘草甘平,既调和诸药,又和解表里.妙在服药后进热稀粥,既能以谷气鼓动胃气,又能以热力增强药力,可起安内攮外之功.故将桂枝汤称为“调和营卫”之剂,真乃恰如其分。
【临床应用】常用于一切外感证久不愈者例:患者姜×,男,4l 岁.因感冒数次服平热散汗剂太多,遂至全身酸痛无力,动则汗出,食睡不佳,心悸短气.似此小恙,竟病休50余天。
就诊时,脉象缓弱无力.舌淡苔白.虽时值严冬,尚自汗津津,证属营卫不和,令服桂枝汤二剂。
服药后自汗大减,其觉体轻身爽,诸症若失.后以饮食调养几天而愈。
此类病证,如与阿斯匹林,去痛片之类.一汗再汗,不符合治疗原则,如与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解表剂,会使肌表更虚,同样不对证。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汤,又称为党参附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药方,由党参、附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益气补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腹痛、腰腿酸软、手脚冰凉等症状。
以下是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1.温中散寒: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能够温暖脾胃,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脾胃寒冷所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等症状。
2.补气:党参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材,能够补充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于气虚所致的疲乏、乏力、气短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补血:附子汤中的党参能够滋补气血,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贫血状况,对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腰腿无力、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止痛:附子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对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腹痛、胃痛、腰痛等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5.舒筋活络:附子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虚血瘀所致的手脚冰凉、肢体无力等症状,增加肌肉的活动能力。
6.调节免疫功能:附子汤中的党参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抵抗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
7.改善心血管功能:附子汤中的党参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对于气虚血瘀所致的心悸、心慌、心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8.抗炎抗菌:附子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9.抗癌作用:附子汤中的党参具有抗癌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加化疗的疗效,对于一些肿瘤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附子汤具有温中散寒、益气补血、止痛舒筋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腹痛、腰腿酸软、手脚冰凉等症状的治疗。
但是,附子属于剧毒药材,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禁自行用药。
使用时应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中毒。
麻黄附子细辛汤实战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实战经验
麻黄丶细辛各十克,制附子十五克。
药汤熬到剩下一半时起锅喝的。
先有舌麻丶嘴唇麻,不过一会即觉散了,轻了。
喝后约有二十分钟后身体开始发热,暖暖的那种,起始于心肺部位,暖意慢慢向周身发散,肚腹开始有咕噜声响,但很舒服。
接着是四肢手脚暖和起来,接着开始发汗,汗涔涔发潮的那种,心感觉很是舒服。
还有就是膝盖两侧内外(阴陵泉丶阳陵泉)的地方尤其暖和,超舒服。
再接下来感觉左侧肋间肝经的地方丶脾经的大包穴开始些痛,按揉之,发现沿心经的走向痛到胳肢窝极泉的地方。
右耳鸣严重。
我想这可能是我的宿疾所在。
混身汗涔涔的,暖暖的,咽喉部凉凉的如饮清泉般舒服。
夜无眠,我想这可能是阳不入阴的原因吧。
自己把脉,平常脉细小,今晚脉很宏大,笫一次分清了寸关尺丶阴阳脉。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三两(9g) 附子炮,三枚(12g) 细辛二两(3g)[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
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方解]本方所治寒积里实证为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所致。
阴寒凝滞,冷积内结,腑气不通,故腹痛便秘,胁下偏痛;积滞阻结,气机被郁,故见发热;阳气不运,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是寒实内结之象。
据证立法,宜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中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阳祛寒,除阴凝而止腹痛,并制约苦寒之大黄,使大黄苦寒之性去而荡涤肠胃、泻下积滞之用存,二者共为君药。
细辛辛温宣通,除散寒结止痛,能助附子温散脏腑冷积,为臣药。
三药合用,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腑泻下以除冷积,成为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剂。
本方配伍特点:通过辛热之附子、细辛与苦寒之大黄配伍,使大黄寒性受制约而泻下之功保存,相制为用,去性存用,使本方能温下寒积,温阳通便。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寒积里实证的代表方。
临床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腹痛甚,喜温者,加桂枝、白芍和里缓急;脘腹胀满,苔垢者,加枳实、厚朴、神曲行气导滞;胁下冷痛者,加小茴香、肉桂温中止痛;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益气养血;积滞较轻者,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尿毒症、睾丸肿痛、慢性痢疾等属胃肠寒实者。
4.使用注意方中附子用量应大于大黄用量,以达到温里散寒、泻结行滞的目的。
沉香附子汤
沉香附子汤
文章目录*一、沉香附子汤概述*二、沉香附子汤功能主治*三、沉香附子汤服用方法*四、沉香附子汤副作用*五、沉香附子汤注意事项*六、沉香附子汤药典记载
沉香附子汤概述
1、定义沉香附子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魏氏家藏方》卷六。
具有温阳行水之功效。
主治肾阳不足,寒凝气滞,水湿停留,身面浮肿,胀满气喘,胸膈痞闷,小便不利;肿病,喘满;上盛下虚,气不升降,阴阳不和,胸膈痞满,饮食不进,肢节痛倦;瘴疾,上热下寒,腿足寒厥;风寒痞隔,中焦下焦不升降,水凝而不通,肿面满,小便不利。
2、别名沉香附子汤。
3、组方沉香一块,附子(九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片子)一只。
4、制法用水一盏,以沉香于砂盆内,旋以水少许,磨沉香三百匝,以余水洗下,将附子分作三服,以沉香水煎,每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即得。
5、性状汤剂,黄棕色,味微甘。
沉香附子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温阳行水。
2、临床应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身面浮肿,胀满气喘,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沉香附子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除孕妇外,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沉香一块,附子(九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片子)一只。
用水一盏,以沉香于砂盆内,旋以水少许,磨沉香三百匝,以余水洗下,将附子分作三服,以沉香水煎,每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以吞既济丹尤佳。
沉香附子汤副作用方中附子有毒,宜久煎。
沉香附子汤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沉香附子汤药典记载《瘴疟指南》:“是方用附子,乃肾经本药,加以沉香,能引上焦阳气入肾,肾中有阳气则下元暖,根本固而邪风自息矣。
”。
甘草附子汤PPT课件
.
7
甘草附子汤医案
三、久热不退 李一立医案:郑某某,男,50岁,发热三十五天,
体温持续于37.5~38.5‘C之间,恶风寒,肢体疼痛, 渴而不欲饮,短气汗出,周身困乏,小便短少。平素嗜 酒,酒后周身舒畅。察其舌淡苔腻,脉沉而细。此属风 湿相搏证。方用:
附片、桂枝各10克•白朮、甘草各8克,茯苓15克。 3剂药后,病获痊愈。(吉林中医药1986;(2)"30) 按语:本案乃表里俱虚、风湿相搏之证。表虚风侵, 而见发热、汗出、恶风;里虚湿存,故见短气乏力、渴 不欲饮、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而细。风湿相搏则 肢体疼痛。当用甘草附子汤解表温里,祛风化湿。药中 病机,三投而瘳。
,骨节烦疼,伴有心慌气短、胸中发憋,每到夜晚则 尤重。切其脉缓弱无力,视其舌胖而嫩。辨为心肾阳 虚,寒湿留于关节之证。为疏:
附子15克,白朮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茯 苓皮10克
服3剂而痛减其半,心慌等证亦佳。转方用桂枝去 芍药加附子汤,又服3剂,则病减其七。
按语:本案用甘草附子汤主要是在辨证中抓住了两 个关键:一是周身骨节烦疼而不可近,寒湿也;二是 心悸气短、胸满'阳虚也。据报导,临床用本方治疗风 湿性心脏病,效果理想。
.
6
甘草附子汤医案
处方:
炙甘草、元胡、薤白各15克,炮附子、白朮各10克, 桂枝6克。
服7剂,汗出恶风已止,关节冷痛减轻,胸痛若失。 继以前方为汤,朱砂养心丸成药常服,善自调 理。 按语:‘医门法律)云:“胸痹总由阳虚,故阴 得乘之。甘草附子汤中附子辛热助阳,桂枝辛温通阳, 二药合之,振奋阳气,以散阴寒之邪;甘草、白朮补土 培中,以提防下焦阴寒上乘。又恐本方宽胸理气之力不 足,故加薤白、元胡以助之。本方虽无治胸痹之记载'然 有治胸痹之契机,径用不疑,果获大验。
芍药甘草附子汤使用经验
芍药甘草附子汤使用经验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芍药、甘草和附子。
它在中医领域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炎症相关性疾病。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使用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分享我个人对于这个药方的理解。
1. 引言芍药甘草附子汤作为一种经典方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典籍《伤寒杂病论》。
它是通过结合芍药、甘草和附子这三种药物,以达到平补、攻散和祛寒的治疗效果。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芍药甘草附子汤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
2.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组成与功效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主要成分是芍药、甘草和附子。
其中,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缓解疼痛和消肿;甘草具有平和和缓的作用,能够调和其他药物的效果;附子具有祛寒和散寒的作用,能够温通经脉。
这些成分的组合相互协作,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3. 芍药甘草附子汤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芍药甘草附子汤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活血化瘀、调和脾胃和祛寒温经的作用,能够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减少炎症反应。
4. 个人使用经验和理解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曾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多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发现该方剂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和肿胀,同时改善其活动受限的情况。
然而,我也注意到芍药甘草附子汤并非适合所有患者,因为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可能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
5. 总结与回顾芍药甘草附子汤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对其组成和功效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治疗机制。
我的个人使用经验也进一步证明了芍药甘草附子汤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有效性。
然而,对于患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病情和身体状况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桂枝附子汤详细介绍
桂枝附子汤详细介绍
关于《桂枝附子汤详细介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际上在如今那样的社会发展里边,许多的高新科技五花八门那样便会造成许多的辐射源,可是那样的话便会促使自身的人体越来越非常的不尽人意,假如還是不关心自身的人体转变的,便会随时随地引起病发症,下边我来大伙儿详解一下桂枝附子汤。
详解:
生产来源于疫苗《伤寒论)。
生产构成疫苗桂枝三两45g(削皮)甘草二两30g(炙)姜
片三两45g(切)红枣十二枚(擘)禄特科技一枚15g(炮)
生产使用方法疫苗涂药五味,以水1800ml,煮取6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生产当代使用量疫苗桂枝(9克)姜片(9克)红枣(3枚)甘草(6克)禄特科技(3—6克)
生产功能疫苗祛风、除湿,行气活血。
生产主冶疫苗伤寒八九日,风湿病相搏,人体疼烦,不可以匀速转动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现用以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归属于寒症湿浊而成者。
生产医宗金鉴疫苗于桂枝汤方内,加禄特科技一枚,余依桂枝汤法。
生产集解疫苗柯琴曰:是方以禄特科技添加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
表阳密,则漏汗自止,肢冷自罢矣。
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
汗漏不止与出汗出同,进而化病变则异。
以上本文就为大伙儿详尽解读了桂枝附子汤的详解,坚信大伙儿早已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假如自身的人体也会出現那样的问题得话,就应当学好些那样的汤剂,来滋补养生一下自身的人体。
11、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11、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以其独特的药物配伍和组成,在治疗阴阳两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着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详细阐述其药性归经、药味、功能作用、主治病症以及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医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剂的药物配伍和组成。
芍药、甘草和附子是该方剂的三味主药,分别担当着君、臣和佐的角色。
芍药性寒,入心、肝经,有活血止痛的作用;甘草性平,入脾、心、肺经,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附子性热,入心、肾经,能温阳散寒、温中止痛。
这三味药物的配伍,相互协同,形成了芍药甘草附子汤独特的药效。
其次,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作用。
首先,它能调和阴阳,平衡体内的阴阳失调。
芍药甘草附子汤通过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寒湿阻滞等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其次,它能止痛。
芍药甘草附子汤中的药物组合,具有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因阴阳失调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此外,芍药甘草附子汤还具有温中健脾、益气补血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阴阳两虚的病症。
在八纲辩证中,该方剂适用于寒湿阻滞、气血瘀滞等属于阴虚的病症。
在六经辩证中,该方剂适用于太阳、少阳经寒湿病、阳明经气血瘀滞等属于阴阳两虚的病症。
通过调和阴阳,芍药甘草附子汤能够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在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的配伍非常重要。
君药具有主导疾病的作用,臣药起到辅助君药的作用,佐药则用来增强药物的功效或减轻其毒性。
芍药甘草附子汤中的芍药、甘草和附子正是君臣佐使药的典型代表。
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了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少了药物的毒性。
总之,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以其独特的药物配伍和组成,在治疗阴阳两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归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当归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川芎附子汤是一种对许多症状都是有治疗效果的中医药方,中医学很早已关于川芎附子汤的有关叙述。
现代科学也证实了川芎附子汤具备很高的功效与作用,那麼你了解它应当怎样服用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牙龈药方特异
川芎0.6克炒盐0.9克蝎梢升麻各1.5克甘草1.8克黄芩2.1克黄柏少量(为引入)禄特科技3克炮姜毕拨各3克
牙龈制作方法特异
上十味,哎咀。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主赤分泌物下,脐下冷痛。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每服15克,自来水750ml,煎至150ml,去滓,稍热服。
也可以研为粉末,酒面浆为丸,每服6克。
牙龈摘抄特异
《兰室秘藏》卷中
牙龈药方特异
羌活、川芎、熟地、芍药、禄特科技、阿胶糕、地榆、甘草、炮姜、乌梅干、赤石脂。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阴症下利浓血。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加姜片,水煎,研墨调服。
牙龈摘抄特异
《伤寒全生集》卷三
根据上文详细介绍得知川芎附子汤是由中草药材历经一系列加工工艺做成的,合适许多疾病的治疗,并且因为川芎附子汤为草本中药制剂,对人体正常生理作用无欠佳影响,也无其他层面副作用,有需要的盆友何不试一试。
倪海厦: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唯一可以治疗她的处方
倪海厦: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唯一可以治疗她的处方【导读】倪海厦,经方中医,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
今天郎中跟大家一起解读一篇倪海厦老师的医案。
(黑字为倪师医案,绿字是郎中解析)女,57 岁,苏联人。
她是苏联首席芭蕾舞者的经理人,因为这位首席舞者的甲状腺癌被我治好,于是她今天也跟著找我治疗她多年的老毛病。
初诊:自述她一生都便秘,胃酸反逆严重,每次饭后就是胃最难过的时候,看尽所有医师,从未好过。
(郎中语:郎中猜想,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好过,估计是大部分大夫辨证方向错了,多用下法及降胃之法,有时可能会一时取效,但是效果转瞬即逝,难以持久)问诊:小便色淡白,虽有便秘却无多少腹痛,也无便意;上身燥热难当,下身却很冷;口不渴,睡失眠。
郎中语:小便清长多为阴证,小便黄赤多为阳证或郁证。
虽便秘,但无所苦,说明此便秘是虚性便秘。
实性便秘几天不解,则会腹胀腹痛,腹部的堵闷感会非常明显。
一般郎中在门诊上会这样问患者“几天不大便肚子会有胀痛不舒服的感觉,还是解不解都行,没有明显的便意?”如果回答是后者,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此便秘为虚秘,或温阳或补气或填阴,不可滥用下法。
再往下看,上身燥热,下身很冷,睡眠不佳,就是一个“阳不入阴”的象,原因就是阴寒在下,格拒阳热在上,寒热对立,互不交通。
口不渴,也是一个典型的“太阴证”。
《伤寒论·太阴篇》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临床中口淡不渴,基本属太阴无疑,也就是脾寒不能温化水饮,应服四逆辈。
)脉诊:沉细小且无力郎中语:此脉象是窥得真相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一般以脉的沉取有力无力定虚实,沉取有力说明患者身体底子尚足,可承受攻伐之药;若沉取无力则说明患者病在三阴,需要以温阳之法治疗。
如果对此脉法感兴趣,可以查阅李士懋国医大师的相关论述。
诊断:少阴之寒实症。
处方:大黄四钱、炮附子三钱、细辛二钱、旋覆花二钱、代赭石三钱、生姜二片。
嘱咐病人忌吃甜食与喝咖啡。
这种病例非常明显的是属于大黄附子细辛汤症,这处方是唯一可以治她的处方,就是因为是唯一,无可取代的处方,所以她在遇到我之前从未被治好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汤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张印生【方药】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朮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4)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5)【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
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
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
背恶寒乃少阴阳气虚衰之险兆,临床当急用灸法以救阳气,随后用汤,方不误事。
【运用】一、脾肾虚寒俞长荣医案:陈某,男,30岁。
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疫痛。
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
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
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
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
处方:炮附子9克,白朮12克,横纹潞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服1剂后,诸症略有瘥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
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
按语:脉证所现,里虚寒证无疑,与少阴悠关,断以附子汤取效。
二、胸痹(高血压心脏病)唐祖宣医案:唐某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
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
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
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
1980年5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
急送某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3日后脱险。
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
先后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
6月26日突发心绞痛,证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
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
’’以附子汤加味。
处方:红参、炮附子各10克,白朮、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服药须臾,汗止,精神好转,疼痛减轻。
2剂后背冷减轻'疼痛消失。
以上方继服40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背冷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能上班工作。
按语:胸痹以背恶寒为甚,可见胸阳不振,阴寒内盛之重,恰与附子汤证相合。
临床上,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加黄芪,重用参附;痰盛重用茯苓,并加薤白、半夏。
三、心悸章继才医案:高某某,女,48岁,1980年5月诊。
心悸、心胸不舒数月,经中西药治疗罔效。
今见心悸、心胸憋闷,自汗出、动则甚,易疲乏'时寒时热,颜面青紫,唇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肢微冷。
治以温阳补气为法,用:附片20克(先煮)、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白芍l0克,桂枝6克,丹参20克,牡蛎20克,水煎服。
2剂后症状大减,6剂心胸舒畅,汗出止,寒热除。
宗前方为丸巩固疗效。
三月后访,诸证已愈。
按语: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悸。
对少阴虚寒,心阳不振,血脉无主,神无所依而心悸者,可用附子汤温阳补气以主心神。
四、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唐祖宣医案:赛某某。
,男,78岁,1981年2月12日入院。
久有气喘,咳嗽,心悸。
半月前突觉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入夜加重,疼痛难眠。
3天后,双脚变为紫黑色,以活血化瘀中药及西药脉通等,症状仍不能控制,病情急剧恶化多左脚大趾溃破,流清稀脓液,剧痛难忍。
经介绍入我院治疗。
证见:面色青黑,表情痛苦,剧痛难忍,入夜加重,心悸气喘,下肢冰冷,色呈暗黑,双足背、胫后、胭动脉搏动均消失,股动脉搏动减弱。
左足大趾伤口腐烂,流清稀脓液。
舌淡苔白多津,脉沉迟无力,脉率60次/分。
证属脱疽,为寒凝气滞,络脉不通所致。
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炮附片、党参、茯苓、黄芪各30克,白芍、桂枝各15克,白朮18克,细辛l0克。
.服药3剂,疼痛减轻,夜能入睡3~5个小时。
上方加当归30克,再服20剂后,伤口缩小,双脚黑色渐退。
继服32剂,伤口愈合,静止痛消失,胭动脉搏动已能触及。
按语:本案脱疽乃因阳虚寒湿内侵,经脉不通所致,用附子汤以温阳逐寒祛湿,谨慎调理,庶病可愈。
据唐氏经验:临床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氏病及冻疮见手足寒和脉沉之证者。
雷诺氏病加水蛭、蜈蚣、全蝎;栓塞性病变加水蛭、桃仁、红花;年老体弱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加细辛、桂枝。
五、痿证李培生医案:李某某,男,52岁,初诊日期1962年7月。
下肢缓纵不随,不能起床,已有年余,久服四妙、.虎潜之类方药无效。
今上肢又渐露软弱无力之象,小便有时失禁而不能自止,大便二三日一行而无所苦,舌淡,脉虚,拟温补肾阳,强壮筋骨,通行经络之法。
处方用:附子汤加酥炙虎骨、制龟板、鹿角霜、大云、炒杜仲、蒸牛膝、桑寄生,并加大活络丹吞服。
服药三月,小便失禁已止,肢体稍感有力,但仍卧床不起。
续与前方,每服并吞龙马自来丹分许(油炸马钱子、地龙),并嘱其配合针灸、按摩治疗。
至次年七月来诊,已能扶杖而行。
按语:肝主筋,肾主骨,阳气虚衰而不能温煦,阴液亏乏而不能濡养,阴阳俱虚,筋骨失荣,可导致肢体弛纵不收之痿证。
由附子汤加强壮筋骨,通行经络之品,可以治疗本证。
六、定时臂痛张长庆医案:张某,女,39岁。
13年前曾患产后大出血,经治血止。
半年后,右上肢肩下腕上整个部位有痛感,逐渐加重,每于夜半子丑之时痛甚难忍。
众医皆谓阴虚而用滋阴养血通络法久治罔效,1985年10月25日邀余诊治。
现症:夜半子丑痛甚,难以睡眠,平时汗出湿衣,手足心热,恶心,舌体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缓无力。
证属肾阳虚衰,寒湿内生,流往经络,阻遏气血,不通则痛。
治以温阳益气,除湿活血。
方用《伤寒论》附子汤原方:制附子30克(另包先煎30分钟),茯苓18克,党参20克,焦白朮12克,赤芍12克。
水煎服。
1剂而痛减,连服30剂后诸症均瘥,随访至今未发。
按语:本案辨证眼目是臂痛子丑时加重,乃肾阳虚衰,寒湿凝滞之候,用附子汤温阳益气,除湿通络,阳复络通则痛止。
七、子宫肌瘤苟鼎立医案:张某,女38岁,1987年3月6日因腹痛急诊入院。
入院后诊断为:①不完全流产;②子宫肌瘤。
治疗3天服中药清热理气、活血化瘀之剂而头晕呕吐,恶寒身重,药食拒进,要求会诊。
患者3个月前因地上冰滑跌挫损伤,腰腿疼痛,卧床2月。
月经过期未至,小腹疼痛,逐渐加重,过期至35天,阴道流血,色淡量少。
头晕恶心,纳差食减,至50天,剧痛不已,前来住院。
患者面色青暗,恶寒倦卧,四肢冰冷,昏晕恶心,时吐清水,药食难入,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青淡,苔薄白,脉沉涩。
小腹有拳头大一块物,疼痛拒按,推之不移。
四诊合参,辨为阳虚寒凝、气滞血瘀而闭经,经闭日久,酿成症瘕。
急投附子汤加当归助阳温经、散寒止痛。
处方:附子6g,人参6g,茯苓9g,白朮12g,白芍9g,当归9g,嘱急火煎,分2次温服。
翌日复诊,自述服药后全身逐渐温暖,头晕恶心亦减,腹痛微减,惟小腹块物尚无明显变化。
晨进稀粥一碗。
’脉沉弱,舌淡红,皆阳气回转佳象,嘱原方照服2剂。
3诊时,疼痛和块物豁然消失,饮食正常,痊愈出院。
按语:常年劳累,阳气日耗,复因跌挫损伤腰肾,阳虚不运,月经停闭,气滞血瘀,久成症瘕。
本案以阳虚为本,血瘀为标,故不用活血化瘀,而用助阳抑阴之附子汤,以达温经散寒而振胞宫之功。
八、阴痒孙长德医案:宋某,女,35岁,1982年5月10日诊。
阴痒已半年余,医治无效,今来我院就诊。
初拟利湿解毒之药不效'细察其症见阴痒而痛,夜间尤甚,局部可见腐烂,而流清液,少腹冷感,舌苔白滑,脉沉迟。
当属阳虚阴寒证。
治当温阳祛寒化湿。
方选附子汤加味:附子12克、党参、白芍各10克,茯苓20克,白朮、炒苍朮、黄芪各15克。
连服3剂。
外用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煎水冲洗,腐烂处以六神丸为散外敷,每日2次。
药后痛痒大减,守方减附子为6克,又服2剂,外用药同前'药尽病愈。
按语: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运寒湿,湿滞为毒,则腐烂痛痒。
用附子汤温阳逐寒,加苍朮燥湿、黄芪以托毒外出'并加外洗,局部用药,以缩短病程。
九、白带孙长德医案:赵某,女,32岁,1982年3月2日诊。
白带量多二年余,经多方医治未效。
现症白带量多而清稀,味腥,淋漓不断'伴腰酸,腹痛而凉,小便清长•月经二月未潮,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证属肾阳不足,阳虚内寒。
治以温经通阳,固涩止带为主。
方投附子汤加味:附子12克,白朮、党参、破故纸各15克,茯苓20克'白芍10克,肉桂6克。
连服2剂后,白带大减,守上方加吴茱萸6克,又服2剂’月经来潮,量中、色黯。
经净后守上方去吴茱萸,加鹿角霜30克,又连服2剂,白带止,后以白带丸善后。
按语:白带日久,损伤肾气,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则带下清稀;血为寒凝,运行不畅,则月经愆期。
故以附子汤温经逐寒,加肉桂、破故纸等以助肾阳,暖下焦。
十、阴挺(子宫脱垂)权依经医案:朱某某,女,32岁,l980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自感小腹下坠,白带多,质稀薄,无臭味,已一年余。
活动后病情往往加重,伴有小腹冰凉,腰酸,疲乏无力。
西医诊断为子宫脱垂I度,宫颈糜烂I度。
舌体胖质淡白,苔薄白,脉沉迟。
辨证为脾肾阳虚。
方用附子汤治疗:附片6克,白朮12克,白芍9克,茯苓9克,党参6克。
开水煎分二次服。
3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自感白带减少,下坠感轻,小腹冰凉有所好转。
舌脉同上。
仍用上方,继服3剂。
三诊:患者又服3剂后,自感病情更为好转,白带已转正常,小腹转温,腰酸、乏力亦明显好转,惟活动后有小腹下坠之感。
脉转为和缓有力。
继用上方,再服3剂。
四诊:患者服上方共9剂后,诸症消失,已能参加轻微劳动,小腹不再感觉下坠,舌脉亦转为正常。
故令其停药观察,至今病未复发。
按语:少阴阳衰,无力系胞;太阴寒湿下注,则胞茎糜烂。
用附子汤温少阴之阳而逐太阴寒湿,数投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