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失独老人】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失独家调研报告
![失独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df3c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1.png)
失独家调研报告标题:失独家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失独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旨在探讨失独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调研结果表明,失独现象在我国逐渐增多,主要原因包括人口流动、经济压力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等。
为了解决失独问题,需要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一、介绍失独问题失独指的是在儿童时期失去父母或亲生父母一方的情况。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独现象在我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给失独群体带来了困扰和痛苦。
二、失独现状分析1.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许多农村家庭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或者将孩子送到城市工作的亲戚家抚养。
这种人口流动导致失独问题的频繁发生。
2. 经济压力在现代社会,经济问题往往成为导致失独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不少家庭因为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抚养儿童的费用,被迫将孩子寄养或者送给国家收养机构。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为了多赚钱,不得不长期离家工作,导致儿童失去了父母的陪伴。
3. 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结构变化也是导致失独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因为离婚、丧偶等原因破裂,导致儿童失去父母的抚养。
此外,由于二孩政策的放开,一些家庭只能放弃一个孩子,使其失去兄弟姐妹的陪伴。
三、失独问题带来的影响1.心理影响失独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2.教育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的关怀,失独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学习困难、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3.社会适应问题失独儿童长期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难以适应社会环境。
四、解决失独问题的对策1.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方面,为失独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2.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对失独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克服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3.加强教育保障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失独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d7a3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5.png)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前言失独妇女指的是年轻至中年期夫亡,没有生育或所有子女均已去世而无法正常承续家族后代的女性。
根据调查,失独妇女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失去配偶和子女的双重打击使得失独妇女面临着心灵、身体和经济上的困境,人们对此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共100位失独妇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背景和家庭收入水平。
其中,60%的调查对象年龄在40岁以下,80%的调查对象仅有中等及以下教育水平,90%的失独妇女家庭收入不足中等收入水平。
基本情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如下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年龄60%的失独妇女年龄在40岁以下,25%的失独妇女年龄在40~60岁之间,15%的失独妇女年龄在60岁及以上。
学历80%的失独妇女仅有初中及以下的教育水平,20%的失独妇女具备高中及以上的教育水平。
家庭收入90%的失独妇女家庭收入不足中等收入水平,10%的失独妇女家庭收入处于中等收入水平。
就业情况70%的失独妇女处于无业状态,其中20%的失独妇女是家庭主妇,50%的失独妇女是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由于年龄和教育背景的限制,部分失独妇女无法适应从事高技能或高薪职业的要求。
心理状况失独妇女群体面临着心理、社交、经济等多方面的困扰。
本次调查得出的结果如下:心理和社交80%的失独妇女承受着难以言表的心理痛苦,60%的失独妇女感到自我价值低下和无力改变现状。
80%的失独妇女感到社交压力大,70%的失独妇女感到孤独无助。
经济鉴于家庭收入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失独妇女面临着经济问题。
90%的失独妇女无法独立解决经济问题,无论是生活费用还是孩子教育费用都存在巨大的困难。
对策建议失独妇女群体的处境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相关部门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
本次调查得出的对策建议如下:心理疏导鉴于失独妇女面临着心灵上的巨大伤害,社会和相关部门应当对失独妇女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从心理上获得积极向上的能量。
就业扶持为了让失独妇女由于经济原因进一步陷入困境,社会应该将失独妇女纳入到各种就业扶持项目中,为失独妇女走向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蚌埠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蚌埠失独家庭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bcea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9.png)
蚌埠失独家庭调研报告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蚌埠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独家庭。
这些家庭面临着严重的心理、经济和社会问题,亟需社会关注和支持。
为了解蚌埠失独家庭的现状和需求,本次调研对失独家庭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调查。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的收集。
我们共访谈了10个失独家庭,并发放了100份问卷,收回了90份有效问卷。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相关政策和社会资源的研究。
调研结果失独家庭的现状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蚌埠失独家庭的现状如下:1. 多为老年夫妻:失独家庭大部分是年龄较大的夫妻,他们由于独生子女的离世不仅面临着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还需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
2. 心理压力较大:失独家庭普遍存在着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失去了亲人的他们感到孤独、无助甚至绝望,需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帮助。
3. 经济负担加重:独生子女离世之后,失独家庭的经济负担变得更加沉重,他们需要支付丧葬费、医疗费以及消耗性的心理治疗费用。
4. 社会支持缺乏:现有的社会支持体系不能满足失独家庭的需求,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怀与扶持力度。
失独家庭的需求根据调研结果,蚌埠失独家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疏导和辅导:失独家庭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
2. 经济援助:由于独生子女的离世,失独家庭的经济压力增大,他们需要得到一定的经济援助和帮助,减轻经济负担。
3. 社会关怀:失独家庭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关爱,例如由政府牵头组织的慰问活动、志愿者的陪伴等。
4. 法律保障:失独家庭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失独家庭的保障力度,加强对他们的法律维权支持和保护。
政策建议基于对蚌埠失独家庭调研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建立心理疏导和辅导机制: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帮助失独家庭重建自信和生活信心。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08bd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0.png)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篇调研报告: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摘要:失独家庭是指已经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许多家庭面临失独的困境。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失独家庭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一、背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有多年。
然而,许多家庭因此失去了独生子女,导致他们面临心理和经济的巨大压力。
失独家庭逐渐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现状调研结果1. 心理压力:失独家庭的父母普遍感到失落、无望和孤独。
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支持,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 经济困境:失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通常是夫妻双方的退休金或劳动收入。
然而,在面临老年疾病和家庭开支压力时,这些收入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3. 社会关怀的不足:许多失独家庭在社会关怀方面存在欠缺。
他们感到被遗忘,缺乏支持和帮助。
三、帮扶措施建议1. 心理咨询和支持:失独家庭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2. 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为失独家庭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开展自己的事业,提高经济能力。
3. 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社区关怀网络建设:建立失独家庭关怀网络,包括社区志愿者、社工机构等,为他们提供定期的关爱和支持。
四、帮扶调研结论失独家庭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面临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困境。
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帮扶措施,包括心理咨询支持、职业培训创业、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和社区关怀网络建设等。
希望通过此项调研,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视,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 完 -。
中国失独老人调查
![中国失独老人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342f9724a8114431b90dd864.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失独老人调查篇一:失独家庭问卷调查及报告关于失独家庭问卷调查的调查报告二o一三年十月关于失独家庭问卷调查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xx辖区内失独家庭的逐年增多,这些家庭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摸清他们的生活现状及需求,我们特制作了这次失独家庭问卷调查,参加问卷的共15户29人。
一、问卷相关数据及分析:(一)您的基本信息4、您是否已经退休5、您的户籍所在地6、您目前的文化程度7、您的孩子已在天国安息多少年8、您的孩子去世的原因是9、你有无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从以上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接近80%的失独者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退休在家,大部分都拥有和睦的家庭生活,失去唯一孩子的年头从1年到20年以上均有,接近80%的孩子是因为疾病去世的,另外20%的孩子是因为意外事故和自杀去世的。
(二)您目前的经济状况10、您的收入是否满足您的日常需求?11、你的收入来源有12、您认为政府若为您购买养老保险对您帮助大吗?13、您(和老伴)给自己存了一笔养老用的钱吗?14、您是否有其他的经济负担?从失独者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看出,95%以上的失独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收入能满足日常需求,收入来源主要是退休金。
对于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一事有55%的人认为帮助较大,只有31%的人为自己存了一笔养老用的钱。
对于家庭其他经济负担只有24%的家庭篇二:我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龙源期刊网.cn我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宋显杨华祥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xx年第01期摘要“失独老人”这一个弱势群体目前由于社会关注度不高,群体调查比较困难而被大众所忽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兼顾各个群体的利益,才能共享发展成果。
政府的有效政策支持,各群体的精神关怀,社会力量科学的救助方式以及失独老人自我赡养共构成养老对策,四位一体的打造失独老人的养老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有保障的赡养方法。
关键词“失独”家庭赡养方法养老对策一、失独老人的概念及成因学术界目前对失独老人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有一个模糊的界定。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总结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2e6a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c.png)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总结失独妇女是指因丈夫去世而独自抚养子女的妇女。
在中国,失独妇女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社会支持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失独妇女的生活状况和需求,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本报告总结了该调研的主要结果和对策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失独妇女普遍面临经济困难。
在家庭经济收入方面,大部分失独妇女仅依靠低收入工作和福利救济来维持生计,生活质量较低。
因此,建议政府提供更多的经济扶持,如提供就业机会、培训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失独妇女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失独妇女在心理层面也存在较大问题。
调研显示,失独妇女普遍存在孤独、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在面对丧偶和独自抚养子女的艰难时刻,缺乏应有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渠道。
对此,建议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为失独妇女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此外,调研还发现,失独妇女面临着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
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和社会疏离感的存在,失独妇女常常感到社会上对他们的关注和帮助不够。
因此,建议加强社会关爱机制,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关怀措施,建立健全失独妇女援助的法律制度。
此次调研还发现,部分失独妇女存在再婚和家庭重组的需求。
然而,传统观念和家庭压力限制了她们寻找新的伴侣和家庭关系的可能性。
对此,建议社会加强对再婚和家庭重组的理解和支持,为失独妇女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她们能够重新建立幸福的家庭。
综上所述,失独妇女在经济、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应共同努力,提供经济扶持、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同时推动再婚和家庭重组的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够为失独妇女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支持,让她们能够重新拥有幸福的人生。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总结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7a1d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e.png)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总结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失独妇女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失独妇女不仅承受着丧子之痛,还面临着情感失落、经济压力以及社会融入的问题。
为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困境,本次调研对失独妇女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2. 调研目标和方法调研目标:了解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心理状态、经济状况以及对社会支持的需求。
调研方法:- 访谈:对10位失独妇女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探讨她们的感受、困惑和需求。
-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包含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给100位失独妇女,收到有效问卷85份。
3. 调研结果3.1 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失独妇女的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上,多数失独时间在3年以上,丧子原因以意外事故居多。
经济情况方面,大部分失独妇女生活负担沉重,迫切需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此外,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的意识。
3.2 心理状态和困扰调研显示,失独妇女普遍经历了丧子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她们感到心灵空虚,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失去亲人的陪伴也让她们感到寂寞和无助,加剧了她们的心理困扰。
3.3 对社会支持的需求- 心理辅导需求:失独妇女普遍表示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帮助她们调整情绪,重新树立生活目标和态度。
- 经济支持需求:大部分失独妇女表示对生活补贴和就业培训有很大需求,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提高自身经济状况。
- 社会融入需求:失独妇女希望能够融入社会,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和支持网络。
4. 调研结论通过对失独妇女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注和支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心理辅导、经济援助以及就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失独妇女重新融入社会。
-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失独妇女问题的解决。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为失独妇女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机会。
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
![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c70e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a.png)
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失独家庭调研报告(一)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
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
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
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
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主要问题⑴经济收入偏低。
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
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
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失独老人补助政策]失独家庭调研报告范文
![[失独老人补助政策]失独家庭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28b84481c758f5f71f67ae.png)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失独家庭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失独家庭调研报告1在**区的城乡低保家庭里面,存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年龄在49岁以上,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的空虚。
他们都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计生事业做出贡献,而今却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
**区民政局一直对这一群体深感同情和关注,今年6月上旬,该局深入社区、村组入户走访,对低保失独家庭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整理如下一、低保失独家庭生存现状表面上看,没有孩子是失独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唯一不同,但实际上,失独引发了一种连锁反应失去独生子女后,孩子的母亲通常已经过了生育年龄,只能放弃再生育;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家庭瓦解;为了逃避有关孩子的一切邻里家常,一些失独父母切断与亲朋好友的联络,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苟活;无配偶的主要投靠亲友或独自居住,有的甚至连进养老院、上手术台,都找不到儿女为自己签字……经过调查摸底,我区城市低保家庭里共有19户失独家庭,其生活质量低下,其家庭现状可以归纳为四类第二类是因重病重残丧失劳动能力,养老堪忧的家庭。
此类型家庭有2户,以**街道**社区的**为代表,此人今年64岁,智力三级残,患有严重胃病,无生活自理能力,其丈夫陈群岩,70岁,患有严重的哮喘、心肺病,其独生女儿**智力一级残,于2013年元月死亡,目前两老仅靠低保金艰难度日。
他们的共同点是,因病因残等原因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独生子女的去世使他们不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最基本的赡养保障。
第三类是中晚年丧子,因悲痛阴影相互埋怨、丧失生育能力而感情破裂离婚,晚年越发孤寂和贫困的家庭,此类家庭我区共有11户,占到了总数的58%,以**街道**社区的**为代表,此人今年54岁,女,1984年5岁的儿子**溺水而死,因为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而实行一胎结扎手术的她因不能再生育,其丈夫与其离婚,现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身体多病,丧失劳动力,仅靠低保度日。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23e15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3.png)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2失独家庭调研报告(2)湖南省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累计少出生3600多万人,节约孩子抚养费1.1万亿元。
计划生育的初衷已得到实现,有计划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来临,“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失独”老人们成为一个日益放大的群体,将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
一、农村老年失独家庭现状天元区乡镇农村户口的老年失独家庭有37户,50人。
1.年龄分布49-60周岁的失独父母有17人,占总数的34%;61-70周岁的失独父母有15人,占总数的30%;71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有18人,占总数的36%。
2.婚姻状况夫妻健在的失独父母14对夫妻,28人,占总数的56%;丧偶未再婚的父亲或母亲15人,占总数30%;离异未婚的父亲或母亲3人,占总数6%;再婚的父亲或母亲2人,占总数的4%;因独生子女死亡受到刺激妻子精神障碍出走未归的失独父亲2人,占总数的4%。
3.独生子女死亡情况独生子女在儿童时期早夭的为16人,占总数的43%;独生子在青年时期死亡的为11人,占总数的30%;独生子女在壮年时期死亡的为8人,占总数的22%。
4.生活保障现50人均享受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2013年起每人每年由政府财政发放扶助金3600元。
有退休工资的失独父母8人,占总数16%(其中退休工资1000元以上3人,1000元至500元4人,500元以下1人。
);五保户9人,占总数18%;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人,占总数6%。
无固定收入30人,占总数的60%。
5.孙子女情况有亲孙子女的失独父母8人,占总数16%(其中有一对夫妻);有继孙子女的失独父母1人,占总数的2%。
6.居住情况夫妻两人单独居住自己房屋的失独父母有16对,30人(含再婚家庭,其配偶不是失独父母),占总数的60%;单身独居的失独父母有11人,占总数的22%;与兄弟、父母儿媳、女婿居住的失独父母有4人,占总数的8%;寄住村中无亲戚关系的组员家中有2人,占总数的4%;由政府抚养住敬老院的失独父母有3人,占总数的6%。
失独家庭问卷调查及报告
![失独家庭问卷调查及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1e90c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d.png)
失独家庭问卷调查及报告调查中国有数以万计的失独家庭,这些家庭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状态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失独家庭的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我们在社交媒体和论坛等互联网社区上发起了这项调查,并向失独家庭及其朋友、亲属、同事等人群发出了邀请。
最终,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212份回复,其中170份来自失独家庭,42份来自其亲属、朋友等周边人群。
调查结果家庭状况在所有回复中,有68.4%的失独家庭没有其他子女,仅剩31.6%的家庭有其他子女或宠物。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失独家庭中有11.8%的家庭还有其他家庭成员去世的情况,这让家庭的负担更加沉重。
心理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63.5%的失独家庭过去有过情感问题或精神障碍的病史。
在这些病例中,有34.1%的人被诊断为焦虑症,29.4%的人被诊断为抑郁症,9.4%的人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此外,还有一些失独家庭报告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感觉孤独、无能为力和不被理解。
支持和需求在所有失独家庭回复中,有70.6%的人表示他们的亲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其中48.8%的人希望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
此外,还有28.8%的失独家庭认为他们需要更多的社区支持和资源,如心理健康咨询、孤独症支持小组和经济援助等。
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失独家庭的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家庭而言,给予多一点的关爱和陪伴可能会带来重大的帮助。
对于社会而言,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来满足失独家庭的需求,帮助他们从心理和社会上恢复和融入社会。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a3550402768e9950e73820.png)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一、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1、人员数量。
三县六区妇联初步统计,**市失独妇女家庭316户,其中夫妻双方健在的243户,丧偶失独妇女73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23.1%,困难失独妇女家庭(低保及大病等低保边缘困难户)180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56.96%。
其中,城镇失独妇女247户、农村失独妇女69户,分别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78.2%、21.8%。
2、年龄分布结构。
49岁(计生特扶年龄标准)以下的76户,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49—55岁的86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7.2%;55—70岁的125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9.6%,70岁以上的29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9.2%。
3、文化程度。
从全市总体来看,失独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4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64.6%,高中99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1.3%,高中以上13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4.1%,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分布在市区失独妇女中。
农村失独妇女文化偏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失独妇女(主要集中在三县及淮上区)小学及文盲54户,占农村失独妇女总数的78.3%,初中的占21.7%,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4、享受帮扶政策。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女方49岁以上符合政策要求的失独家庭可申请享受计生特扶政策,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残疾以上,独男每户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部分特困失独妇女享受低保、残联救助、慰问金等临时性救助等。
5、经济收入情况:市区失独妇女大多为夫妻退休,文化水平、技能的限制等,退休工资或打工收入普遍偏低,经济情况大多一般。
农村失独妇女及部分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的妇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二、失独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精神、健康状态深受影响。
失独妇女遭受“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厄运打击,无法接受现实,精神、身体遭到极大伤害。
失独妇女往往选择自行封闭,逃避社区和村镇活动,离群索居,生活态度冷淡,经常触景生悲,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经常悲伤。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ac80a7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f.png)
失独妇女的调研报告怎么写调研报告:失独妇女的现状及相关问题一、引言失独妇女是指因丧偶或离异而丧失丈夫和独生子女的女性。
由于家庭状况的改变,失独妇女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活困境和心理压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失独妇女的现状,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失独妇女进行匿名的个人信息收集和问题解答。
问卷包括一系列关于失独妇女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支持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生活状况大部分失独妇女表示生活的改变给她们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她们需要承担照顾年迈父母和其他家务的责任,同时还要面对无法填补的情感空虚。
2. 心理状态失独妇女普遍表现出强烈的悲伤和孤独感。
她们缺乏生活的动力和目标,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3. 经济状况大部分失独妇女丧失了经济来源,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
她们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无法满足子女的教育和生活需求。
4. 社会支持近一半的失独妇女表示她们缺乏社会支持和关怀。
有限的福利制度和社区服务无法满足她们的需求。
四、问题分析1. 生活困境失独妇女需要提供更多的生活帮助,例如家务劳动的分担和照顾年迈父母的支持。
2. 心理压力失独妇女需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她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动力和目标。
3. 经济困境针对失独妇女的特殊情况,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和就业机会,帮助她们重建经济基础。
4. 社会支持不足政府和社区应建立更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提供更多的福利制度和社区服务,提高对失独妇女的关注和关怀。
五、建议和解决方案1. 政府应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建立相关政策,并加大财政投入。
2. 社区应建立以失独妇女为中心的支持和帮助机制,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就业指导和经济援助。
3. 志愿者组织应积极参与失独妇女的帮助工作,提供义务服务和援助。
4. 失独妇女自身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六、总结失独妇女是社会中需关注和关怀的群体。
第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第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a7e1c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1.png)
第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第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使得“失独”现象越来越多。
其中,失去独立的女性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群体之一。
为了更好地关爱这一群体,我们进行了对于第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第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第失独妇女指的是丈夫死亡或离异,仅有一个独女的妇女。
根据我们的调查报告,目前中国的第失独妇女约占妇女总人口的3.5%。
由于中国传统的观念,很多人会认为失去独立的女性只好寄希望于儿子来照顾自己。
但是,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出,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很多家庭也会选择生育女孩,因此这一现象正在逐渐减弱。
二、第失独妇女的生活现状根据我们的调研,大部分第失独妇女都生活在比较偏远的乡村地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由于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她们不仅无法获得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家庭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第失独妇女都不得不乞讨、寻求慈善捐助或者去人民群众中心寻求救助。
除此之外,第失独妇女也面临着心理创伤。
在这个传统的社会中,儿子被视为赡养老人的重要来源,因此失去独立的女性一定程度上会被认为是没有“依靠”的。
加之与夫妻关系的消失,很多第失独妇女都感到孤独、无助和无家可归。
三、第失独妇女的保障情况中国政府在关注着第失独妇女的生存现状,在公共政策中也对其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比如,对于自主创业、就业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也为她们的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保障。
但是,在实际社会中,很多第失独妇女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
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第失独妇女生活在偏远地区,好的医疗、教育和居住环境并不健全。
此外,由于社会对失去独立的女性的刻板印象,很多妇女也不太敢打破现有的习惯,不愿向社会寻求帮助。
四、改善第失独妇女的生存环境对于这一群体,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改善她们的基本生存环境。
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加大对于第失独妇女的关注和扶持,同时在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等方面非常关注,使得第失独妇女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b5a6b584254b35effd3425.png)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社法委于七月上旬组织相关部门及政协委员对我市失独家庭生存现状、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榆林市现有总人口370万,截至xx年6月底,全市共有失独家庭264户374人,其中农村家庭190 户267 人,城区居民74户107 人。
失独父母年龄,49岁以下有53 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14.17 %,这部分人群还有收养或者再生育可能;50岁——60岁有69 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18.45 %;60岁以上有252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67.38 %。
50岁以上的父母无法再生育,60岁以上的父母,收养孩子也成了力不从心的事情。
失独子女年龄,10岁以下死亡的26 人,占死亡人数的9.85%;11到20岁死亡的57 人,占到21.59 %;21岁以上死亡的181 人,高达68.56 %;独生子女死亡原因,患病占到49.60 %,车祸等意外事故占到50.40 %;失独子女性别,女性60人,男性204人。
21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大所致。
二、存在问题1.心理创伤难以修复。
失独家庭没有了亲情滋养和天伦之乐,心理创伤极难修复。
如榆阳区计生协去年委托人民医院,给89名失独家庭人员安排了健康体检并心理问卷测试,其中28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普遍自我封闭,隔离社会。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因为失独陷入深深的心理创伤之中,整日自我封闭,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2.如何养老成为心病。
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我不怕死,我怕老,我怕病”的隐患。
病了谁来管,老了谁来安葬,无时不在困扰着他们。
这些隐形问题不是靠钱能解决的,如何养老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病。
3.看病就医无人陪护。
失独家庭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有脑梗、肢残、肺结核、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虽然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他们最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住院手术没人签字,更没人陪护治疗,就医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失独家庭社会实践报告
![失独家庭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7bf6a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7.png)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
其中,失独家庭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失独家庭是指因生育政策、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
这些家庭在失去唯一的孩子后,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境。
为了深入了解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失独家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调查背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意外事故等因素的影响,失独家庭数量逐年上升。
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0万户。
这些家庭在失去唯一的孩子后,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
三、调查方法本次社会实践采用以下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进行调查。
2. 深度访谈:选取部分失独家庭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困境。
3. 观察法:实地观察失独家庭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0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失独家庭占40%,女性失独家庭占60%。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占70%,50岁以下的占30%。
调查结果显示,失独家庭普遍面临着生活困境、心理压力和社交困境等问题。
2. 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失独家庭在生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经济困难:大部分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差,收入来源单一,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开支。
(2)住房条件:部分失独家庭居住环境较差,住房面积较小,生活设施不完善。
(3)医疗保健:失独家庭在医疗保健方面面临较大困难,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
3. 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失独家庭在心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悲伤情绪:大部分失独家庭在失去孩子后,长期处于悲伤情绪中,难以走出悲痛。
(2)孤独感:失独家庭在社交方面面临困境,难以融入社会,产生孤独感。
失独工作汇报
![失独工作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d41ed3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6.png)
失独工作汇报失独工作汇报一、背景概述失独是指因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成员死亡,导致一个或多个未成年人无法得到健康的家庭爱护和关爱。
失独家庭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
针对失独家庭,我们开展了“失独工作”。
二、工作目标1.关注失独家庭,为其提供关爱和支持。
2.提升失独家庭的生活品质和家庭关系质量。
3.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
4.加强社会公益意识,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参与度。
三、工作内容1.建立关爱通道。
我们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志愿者团队建立了失独家庭联系网络,建立了“失独家庭信息平台”。
失独家庭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信息求助,获得帮助和关注。
2.开设家庭心理疏导服务。
我们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失独家庭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针对不同的失独家庭状况,我们制定专门的咨询计划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舒缓。
3.举办亲子活动。
我们定期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失独家庭参加,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提升家庭关系质量。
4.提供经济帮助。
我们协调各方资金,为失独家庭提供经济帮助,如奖学金、生活补助等。
同时,我们鼓励人们参与公益活动,捐赠爱心款物,以帮助失独家庭度过难关。
四、工作成效截至目前,我们已开展“失独工作”近一年,共受理相关求助信息400余件,提供心理疏导服务100余次,成功举办亲子活动10余次,为50余户失独家庭提供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帮助。
该项目不仅得到了失独家庭的广泛认可和感谢,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支持。
我们在筛选捐赠物资时,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确保捐赠物资的公平合理分配。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益意识,我们还拓展了相关公益项目,积极为弱势群体做出贡献。
五、下一步工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失独工作”,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协作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组织更多的亲子活动,提供更为完备的心理疏导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独老人】失独家庭调研报告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
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
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XX、XX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XX县、XX 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3、精神状况。
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
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
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主要问题⑴经济收入偏低。
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
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
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
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
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
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
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
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
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咼、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
“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
”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
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⑵社会关怀不够。
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
随着失独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养老工作明显滞后。
⑶自我激励不够。
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
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
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
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为此,我们建议: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
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
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
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
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
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
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咼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
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
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
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
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 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
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
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
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
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
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
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
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
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一是开展精神慰藉。
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
二是鼓励并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
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开展“再生育”服务。
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
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
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
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独家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
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
引导失独家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二)在XX区的城乡低保家庭里面,存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年龄在49岁以上,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的空虚。
他们都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计生事业做出贡献,而今却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
XX区民政局一直对这一群体深感同情和关注,今年 6 月上旬,该局深入社区、村组入户走访,对低保失独家庭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整理如下:一、低保失独家庭生存现状表面上看,没有孩子是失独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唯一不同,但实际上,失独引发了一种连锁反应:失去独生子女后,孩子的母亲通常已经过了生育年龄,只能放弃再生育;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家庭瓦解;为了逃避有关孩子的一切邻里家常,一些失独父母切断与亲朋好友的联络,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苟活;无配偶的主要投靠亲友或独自居住,有的甚至连进养老院、上手术台,都找不到儿女为自己签字……经过调查摸底,我区城市低保家庭里共有19户失独家庭,其生活质量低下,其家庭现状可以归纳为四类:第二类是因重病重残丧失劳动能力,养老堪忧的家庭。
此类型家庭有2户,以xx街道xx社区的xx为代表,此人今年64岁,智力三级残,患有严重胃病,无生活自理能力,其丈夫陈群岩,70岁,患有严重的哮喘、心肺病,其独生女儿xx智力一级残,于xx年元月死亡,目前两老仅靠低保金艰难度日。
他们的共同点是,因病因残等原因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独生子女的去世使他们不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最基本的赡养保障。
第三类是中晚年丧子,因悲痛阴影相互埋怨、丧失生育能力而感情破裂离婚,晚年越发孤寂和贫困的家庭,此类家庭我区共有11户,占到了总数的58%,以xx街道xx社区的xx为代表,此人今年54岁,女,xx年5岁的儿子xx溺水而死,因为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而实行一胎结扎手术的她因不能再生育,其丈夫与其离婚,现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身体多病,丧失劳动力,仅靠低保度日。
第四类就是夫妻在独生子女去世后,相依为命艰难生活的低保家庭。
此类家庭我区共有4户,以xx乡xx社区的xx为代表,两口子现在打点零工,力所能及地解决自己的生计和养老问题,不想过多地给政府增添麻烦。
二、低保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及期望1、失去子女且不可能再拥有子女的精神打击,是失独家庭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也是令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极度空虚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