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机构奇异构型运动稳定性与其动力学参数

合集下载

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其优化研究近年来,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型机构不断涌现。

其中,由多个可移动机构组成的并联机构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智能性,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军事打击、环境探测等领域。

然而,并联机构在运动控制和优化设计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其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1. 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并联机构是由多个移动连杆和联接件构成的机制系统,可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

由于并联机构的微小误差和噪声传递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进行精确的动力学分析。

目前,主要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正解法、逆解法和拉格朗日方程法。

正解法是根据机构几何特征,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出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力学量。

此方法引入了几何分析、微积分、向量运算等知识,计算步骤较为繁琐,但计算结果精度较高,适用于较简单的并联机构。

逆解法是利用运动学基本定理,根据系统所给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逐步反推出各个连杆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而求出力学量。

逆解法直接从问题的求解出发,计算速度较快,适用于较复杂的并联机构。

拉格朗日方程法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一种动力学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将机构运动方程表述为一组含有相应广义坐标、速度和加速度的常微分方程组。

此方法可适用于高自由度的机构,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

2. 并联机构优化研究并联机构优化设计是指通过调整机构的构型、参数或控制策略,以实现机构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最优性能。

目前,主要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结构优化、参数优化和控制优化。

结构优化是通过改变机构整体结构或连接方式,以达到优化指标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模拟退火算法等,主要用于寻找机构的最优拓扑结构。

参数优化是在保持机构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调整机构参数以达到最优性能。

常用方法包括非线性规划、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主要用于寻找机构参数的最优值。

并联机构运动分岔与稳定性分析

并联机构运动分岔与稳定性分析

机械传动 2008 年 10
一条构型分支曲线跳动到另外一条构型分支曲线上 , 从而造成该位置分量的运动不确定 ; 在不同的构型分 岔点 , 构成分岔点的两条构型分支曲线之间的距离最 接近的位置分量也不同 , 如 M3 点为 x 分支曲线 ; 另外 还可以发现 , 在某些分岔点 , 如 M2 点 , 位置分量 x , y 和 z 分岔点前后的两条构型分支曲线间的距离都比较 远 , 由一条构型分支曲线转换到另外一条构型分支曲 线上的可能性比较小 , 因而这些位置分量构型都比较 稳定 , 不容易失控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32 卷 第 2 期 并联机构运动分岔与稳定性分析 9
) 发生变化 , 则称 化经过μ 0 时 , 方程 ( 2 ) 解的数目 n (μ F 在 ( X0 ,μ 0 ) 处产生静态分岔 。称 ( X 0 , μ 0 ) 为静态分 岔点 ,μ0 为静态分岔值 。
设 ( X0 , μ 0 ) 为构型分岔点 , 取坐标变换 X = X X0 ,μ = μ - μ 0 。为方便起见 , 仍记 X 为 X ,μ 为μ。此
R1 + R2 - l i = 0 ( i = 1 , 2 , …, 6)
2 2 2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 ,一旦出现运动失控 ,将
发生灾难性后果 。国内外学者对并联机构的奇异性问 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奇异性识别 、 分 析 ,以及运动奇异性规避等方面 。奇异性识别的方法 主要为 Jacobian 方法 [2 ] 、 Screw 理论 [3 ] 和 Grassmann [4 ] 等 。Basu

6_HURU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

6_HURU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
收稿日期 :2003 —11 —19 基金项目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F2004000252) ; 中国 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 ( RL2002 - 07)
[ 3 ] 戴春来 ,陈功 ,陆信. 梯流筛筛条的动态特性分析. 煤矿机械 , 1999 (2) :15~17
所对应的各项全域性能图谱 , 根据图谱可对其性 能进行分析 。
2. 1 运动学性能指标分析 2. 1. 1 角速度和线速度性能指标分析
由于机构的一阶影响系数矩阵 G 不是常数 矩阵 ,导致并联机构基于影响系数矩阵的角速度 和线速度的合理度量指标也不是常数 , 从而无法用 一个量来度量某一并联机构的灵巧度 、各向同性和
Abstract : Influence coefficient mat rix changes wit h configuration of mechanism. The paper presented a group of mechanisms including 121 mechanisms by changing t heir dimensions , t hen st udied performance index of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for 6 - HU RU parallel robot mechanism wit h different dimensions by bot h of t he first and second order influence coefficient mat rix of different sample point s in every mecha2 nism’s workspace. It breaks t hrough t he rest rictions due to considering only t he first order influence coeffi2 cient mat rix in t he past . Furt hermore , t he paper also discussed t 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of mechanism wit h different dimensions by t he atlas of global performance index and validated t hem. The paper’s con2 tent s offer t he basis for designing parallel robot mechanism of t his type wit h good performance.

并联机构运动学

并联机构运动学

并联机构运动学并联机构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多个并联连接的刚性杆件组成。

在并联机构中,各个杆件之间通过活动副连接,使得机构能够实现特定的运动,如平移、旋转等。

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研究是研究机构中各个杆件的运动规律以及整个机构的运动特性。

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中,需要确定机构中各个杆件的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计算需要通过运动学原理和几何关系进行推导和计算。

其中,运动学原理主要包括刚体运动学、矢量运动学和速度传递原理等。

刚体运动学研究了机构中各个刚性杆件的运动规律。

刚体运动学主要涉及刚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通过对机构中各个杆件的几何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杆件的运动方向、位移和角度等。

矢量运动学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用矢量和矢量的运算来描述机构中各个杆件的运动。

矢量运动学可以通过矢量相加、减和乘法等运算,计算机构中各个杆件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等参数。

通过矢量运动学的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并联机构的运动特性。

速度传递原理也是并联机构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

速度传递原理指的是机构中各个杆件之间速度的传递关系。

在并联机构中,各个杆件的速度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杆件的运动会影响其他杆件的运动。

通过速度传递原理的研究,可以确定机构中各个杆件的速度关系,进而计算出机构的总体速度。

除了以上的内容,还需要注意并联机构中的奇点问题。

奇点是指机构中某些特殊位置或姿态下,机构的运动学参数出现异常或无解的情况。

奇点的存在会影响机构的运动性能和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在设计和控制中进行考虑和处理。

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研究是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涉及机构中各个杆件的运动规律,还包括机构的速度传递和奇点问题等。

通过对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构的运动特性,为机构的设计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一种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一种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一种新型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摘要:综合刚性、柔索并联机构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刚柔结合的并联机构新构型,在机构中加入柔索,达到提高机构精度、减小机构振动的目的。

首先对机构的构型以及相关性能、优点作了系统的介绍,然后应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并联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最后参考仿真所得结果曲线图,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机构的动力学相关性能有所提升。

关键词:并联机构;ADAMS;运动学;动力学;仿真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Design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kinematics simulationin a new-type of parallel mechanismLI Qi1,2,LIU Hongjun1, , WEI Lin2(1.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en yang Li gong University ,Shen yang110168,China;2.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ohai Shipbuilding V ocational College, Liaoning Huludao 125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brings up one new type of parallel mechanism on the base of rigid-flexible combination,it comprehensives characteristic of rigidity and flexi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 Import wires in the organizations in purpose to improve organization's precision and reduce its vibration. First, it has done the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the type, relevant performance, advantage of the organization,then uses software ADAMS to build a virtual prototype of this parallel mechanism, and dose the simulation for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 Finally, consults the income result curve graph of emulation, compare with analysis, the relevant performance of dynamics of the certifying organization is promoted to some extent . Key words: Parallel Mechanism; ADAMS;Kinematics;Dynamics;Simulation1.前言相对其它传统机构而言,并联机构具有刚度大、精度高、动态性能高等特点,正适应了近代的机器对机构重载、高精度和高刚度的要求。

3-CRR型并联机构运动学与奇异性分析

3-CRR型并联机构运动学与奇异性分析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v i r t u a l wo r k . T h e i n i f n i t e n o r l T l o f t h e t r a n s p o s e o f t h e J a c o b i n ma t r i c e s wa s d e i f n e d a s t h e i n d e x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a p a c i t y o f c a r r y i n g a n d t h e k i n e ma t i c a c c u r a c y o f 3 - CR R p a r a l l e l me c h a n i s m
Ki n e ma t i c s a n d s i ng u l a r i t y a n a l y s i s o f 3 ・ CRR pa r a l l e l me c ha n i s m
LI U Zh i h u i 一, NI U J u n c h u a n 一, ZHOU Yi q u n ,

k i n e ma t i c s we r e d e r i v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F u r t h e r mo r e ,t h e wo r k s p a c e wa s s t u d i e d a n d i l l u s t r a t e d g r a p h i c a l l y The
( 1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a n 2 5 0 0 6 1 , C h i n a ;

《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动力学及控制研究》

《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动力学及控制研究》

《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动力学及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5-DOF Parallel Drive Mechanism,简称5-DOF PDM)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的新型机械装置。

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及控制策略,以提高其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二、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概述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主要由基座、动平台、驱动器及连接杆等部分组成。

其具有五个独立的运动方向,可实现空间内的复杂运动。

该机构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等优点,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

三、动力学研究(一)动力学模型建立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是研究其运动特性的基础。

通过分析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建立动力学方程,描述机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运动关系。

(二)动力学特性分析通过对动力学方程的求解,可以分析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如刚度、阻尼、惯性等。

同时,还可以分析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为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控制策略研究(一)控制策略设计针对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的特性,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是实现其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二)控制策略优化为提高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需要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

优化方法包括参数调整、算法改进等。

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可以降低机构的振动、提高运动精度、增强稳定性。

五、实验验证与分析为验证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

实验过程包括搭建实验平台、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等步骤。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评估机构的性能及控制策略的优劣,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六、结论与展望本文对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及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

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动力学特性、设计及优化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五自由度并联驱动机构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等优点,可满足各种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

基于SKC的新型3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奇异性和工作空间分析

基于SKC的新型3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奇异性和工作空间分析

2023年第47卷第7期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基于SKC的新型3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奇异性和工作空间分析赵一楠1沈惠平2陆晨芳1黄晓萍1(1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306)(2 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16)摘要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抓取的新型三平移(3T)并联机构。

首先,阐述了整个机构的设计过程并对机构的基本拓扑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该机构包含两个耦合度κ为0的子运动链(SKC);接着,根据基于拓扑特征的并联机构运动学建模原理,以SKC为序,分别对机构的位置正、反解及其构型进行了求解与分析;然后,根据基于SKC的奇异性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该机构每个SKC内部发生第一和第二类奇异时对应的奇异位形;最后,分析并选取出该机构内部速度传递因数指标较优的任务工作空间。

研究为该机构后续的刚度、动力学分析及工程样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并联机构子运动链耦合度速度传递因数工作空间Kinematics, Singularity and Workspace Analysis of a Novel 3T ParallelMechanism Based on SKCZhao Yi′nan1Shen Huiping2Lu Chenfang1Huang Xiaoping1(1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Nanjing 211306, China)(2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Mechanisms,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16,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pological design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PM) based on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 (POC) equations, a novel three-translation (3T) parallel mechanism for grasping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entire PM is described and the main top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chanism contains two sub-kinematics chains (SKCs)whose coupling degree equals 0.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kinematics modeling principle for parallel mecha⁃nism based on topological features, the direct kinematics problem (DKP) and inverse kinematics problem (IKP) of the mechanism are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SKC. Then, according to the singular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KC theory, the first and second kind of singular configurations in each SKC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task workspace with the optimal internal velocity transmission factors index of the mechanism is analyzed and se⁃lected. This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iffness, dynamics and engineering prototype design of the mecha⁃nism.Key words Parallel mechanism Sub-kinematics chain Coupling degree Velocity transmission fac⁃tor Workspace0 引言三平移(3T)并联机构因其具有有效工作空间大、动态性能好等优点,为国内外学者最早研究的一类并联机构。

4-upuupssps并联机构构型演变及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4-upuupssps并联机构构型演变及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绪论运动副约束反力/力偶的相关信息。

Kane法主要是运用矢量的投影变换将主动力以及惯性力投影到广义速度方向建立动力学方程。

虚功原理既可以建立含运动副约束反力的动力学方程,又可以建立不含运动副约束反力的方程,但前者的物理意义没有N.E法明确。

N.E法是将各构件分离,其动力学方程是基于达朗贝尔原理,是力和力矩平衡方程的组合,模型中包含构件的约束反力,尽管方程维数较大,但可以得到机构的全部受力信息。

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以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较多。

文献[1391、文献[1401和[1411分别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凯恩方程和N.E法建立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方程。

文献[14217f:1J用虚功原理建立了Stewart平台在低速运动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

随着学者们对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关注,这类机构的动力学研究逐渐增多。

文献[143130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3-RRC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文献[14417I:1J用Lagrange法推导了3-RR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方程。

文献[1451禾|J用N—E法对3-RPS并联机构进行了逆动力学分析。

文献[1461禾U用Lagrange法研究了3-PR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特性。

在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方面,文献[147]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4TPS.1PS四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方程。

文献[94]弄1j用Lagrange方程分析了一种新型3T1R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动力学问题。

文献[951对RRPU+2UPU并联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

文献[148]利用N.E法对2UPS.2RPS并联机构进行了逆动力学分析。

过约束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是机构动力学求解的难点。

当机构存在过约束时,独立方程数少于未知数数目。

目前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通过补充方程(变形协调方程)解出全部未知量【149'l50J,但这类方程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后固化机构得到,不具有普遍性,至今也未能很好解决。

并联机构中奇异性的稳定性问题

并联机构中奇异性的稳定性问题
Ke r s p r U lma i ua o ;i g a iy s a i t ; i e e t lma i l y wo d : a a e n p l t r sn u rt ; t l y d f r n i n f d l b i f a o
并联 机 构 与 串联机 构相 比具有 负载 大 、 刚度 高 和精度 高 的优 点 , 但存 在 于并 联 机构 中的各 种 奇异性
维普资讯








第2 4卷第 5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U N L0 A A O R A F T L
堕 £堕 塑 ! 旦 !
: 丝 :
文 章 编 号 :0 1 4 6 2 0 )5—0 3 10 —2 8 ( 0 2 0 0 7—0 4
法 加 以避 免 。依 照 奇异点 的这 种 性质 , 本文 借 助 映射 临界 点 的稳定 性 概念 , 出并联 机构 奇 异性 的稳定 提 性 的概 念 , 研 究 机 构 在 这 些 不 同奇 异 点 附 近 的性 质 。既 然 机 构 在 非 稳 定 奇 异 点处 经 常 出 现 自运 动 并
中图分类号 : H1 2 T 1
文 献标 识码 : A
S a iiy o n u a iy i r le a i u a o s t b lt fSi g l r t n Pa a l lM n p l t r
S HEN Hu ,W U Xu - h n , e xa g i e z o g LIZ - in
l e al l n p l t r a e rs a c e t d t er u t e f h t h l sf a i n o n ua t c r i g t h i t i t - ma i ua o s r e e rh d i o a h e l sv r y t a eca i c t f i g l r i a e d n ot ersa l y i m n n s i t s i o s i e s o b i s s n be o a l .Th r p s d me h d c n p o ie t e r t o n a in f rt e sr c u e d i n a d c n r l fp rl lma iu a o s e p o o e t o a r v d h o e i f u d t o h tu t r e g n o to a al n p l t r . c o s o e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如何利用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为并联机构的设计提供准确的评价体系。

并联机构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学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分布式的机构元件,在减小结构尺寸同时确保动力学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机构的柔顺性和精度。

一、研究背景并联机构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的研究热点。

最近研究发现,并联机构具有极佳的动力学性能,可用于各种技术领域,比如机器人、精密仪器、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技术等等。

针对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必须建立一系列评价指标,以确保机构正确实施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保证机构正确实现设想功能。

二、评价指标1.定性:它是并联机构动力性能的基础指标,用于评价机构的动态稳定性,确定其动力学性能的可控性和实用性。

2.顺性:它是并联机构动力性能的重要指标,可评估机构结构参数发生变化时,机构动力学系统的反应变化情况,评估机构动力学系统的柔顺性能。

3.态响应性能:它是评估机构在复杂外界环境条件下的关键性能指标,可以通过测量机构在此种环境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曲线,来评估机构的动态响应性能。

4.荷特性:它是描述机构的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量机构的载荷曲线,从而评估机构在多种外部载荷下的反应特性。

5.度:它是表征机构运动学行为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算机构的刚度曲线,来评估机构在不同外部力矩下的反应能力。

三、研究方法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建立并联机构动力性能评价指标,以实施准确的机构设计和动态性能模拟。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动学仿真:借助专业运动学仿真软件,可以对机构的位置和速度进行建模,准确模拟机构的态行为;2.验验证:利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机构的各类参数和运动信号,对运动学仿真结果进行实验结果验证;3.标建立:结合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估机构性能。

结论本文综述了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并联机构正常操作,满足不同环境的技术要求。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首先,简要介绍了并联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动力学性能特征,探讨了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如模型验证、受控试验、参数极化、数值模拟、持续观察等;其次,介绍了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即稳定性、精度、约束性能和灵敏度;最后结合实际,采用实验法和仿真法对某类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特征。

并联机构,又称为并联机构或模组化机构,是指将多个关节可做成并联排列的机构。

由于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抗扭矩强 =>、稳定性良好、制造和维护方便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床加工及精密测量装置等领域。

动力学性能是衡量机构的一种重要的指标,深刻洞察其参数和特性,是提高并联机构性能的关键。

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有多种,如模型验证法、受控试验法、参数极化法、数值模拟法、持续观察法等。

模型验证法主要是利用数学模型来研究机构的输入输出关系,考察各种系统特性;受控试验法需要在工作环境中对机构各个装置进行测试,可以有效地检验其参数和性能,并可以研究机构系统动态行为;参数极化法基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计算机模拟研究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建模技术,通过模拟方式来分析机构动力特性;持续观察法是从实际操作情况出发,将机构放在工作环境中,通过持续观察,以及对机构的外在环境的变化的调节,来评估机构的动力学性能。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主要有稳定性、精度、约束性能和灵敏度四个方面:其一,稳定性主要考察机构的稳态特性,其偏移量应尽可能低,平衡性好,收敛性强,抗扰性强;其二,精度主要是考察机构对指令的反应能力,三次多项式拟合来衡量;其三,约束性能是评价机构作动与约束联合系统的运动特性,可以通过坐标系内时程变化值间的耦合系数来表征;其四,灵敏度主要是考察机构的敏感性,用偏差率等指标来衡量。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摘要:并联机构是基于多个节点和配置关系构成的平行关节机构,是一类新型的工业机构;它是一种具有较高灵活性和高精度的机器人。

在实际应用中,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是决定机构的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要。

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对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易于应用、合理完整性、反映并联机构动力学特性等特点。

关键词: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1.言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自动生产线已成为实现高效制造的重要工具,其中自动机构是生产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并联机构。

它们是由多个节点和配置关系构成的平行关节机构,是一类新型的工业机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刚度,并能够实现高精度定位等功能,因此,其在自动化制造中具有重要意义[1]。

并联机构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机构,其动力学特性大大不同于普通的关节机构,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是决定机构的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评价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要[2]。

本文选择动力学的角度,对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重点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同时可以为并联机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2.1力学性能定义动力学性能是指机构以定速度以及定功率、质量等作用因素下,动作是否稳定、位置能否精确、结构能耗是否有效利用、力矩能否控制精确等特征[3]。

2.2力学性能评价指标根据动力学性能的定义,可以将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种:(1)刚度。

并联机构的刚度可以反映其动态特性,可以通过测试其受力点位移关系来表征。

(2)精度。

精度是指机构的末端控制精度,相对于机构的完整性来说,对有效精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3)稳定性。

稳定性可以决定并联机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冗余能力。

(4)功率。

功率反映了机构结构的有效性,也可以表示机构的装配后的效率。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以期更加全面地评估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

首先,讨论了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及其评估目的。

然后,综述了常用的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将该评价指标分为静态性能及动态性能。

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指标,以丰富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以及评估方法,进而全面评估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

并联机构,又称拖动机构,是由多个关节组成的平行运动结构,它可以实现运动的旋转或平移。

由于其具有优良的传动特性、使用灵活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并联机构在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多个部件的共同作用,并联机构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机构,其动力学性能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着机构的性能与实用性。

因此,评估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成为并联机构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主要分为静态性能及动态性能。

静态性能主要包括结构可行性、静力学性能及力学稳定性等指标;动态性能主要包括机构模态、参数稳定性、动力学品质等指标。

静态性能指标可以用仿真、实验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来评估。

机构模态及参数稳定性指标可以由实验或理论方法获得;而动力学品质指标则常用振型法及仿真方法来评估。

为了使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更加全面,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指标,例如,指标一可以估计由机构输入波形所引起的振动幅值,以衡量机构的抗振能力;指标二可以用来评估多极机构的扭矩稳定性;指标三可以利用响应谱分析的方法来评估机构的抗干扰能力。

这些新的评价指标更加完善了评估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所需的评价指标。

本文综述了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并引用了一些新的评价指标。

通过实验、仿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结合上述指标,可以完整地评估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

未来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从不同层次来挖掘更多的评价指标,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研究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评估指标,力求更全面地评估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本文讨论了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并联机构在运动学,机械,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及机器人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也有其独特性。

因此,评价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的指标是机械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首先综述了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有关的文献,概述了该课题研究进展状况。

然后,着重介绍了用于评价并联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常用指标,包括位移准确性、速度精度和加速度精度等。

本文还分析了这些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并就如何改进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最后,本文总结了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研究进展现状并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并联机构在机械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由此引发的研究课题。

主要归因于并联机构的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高,动态响应良好等优点。

因此,并联机构被广泛用于机械,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及机器人技术等方面。

然而,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却是一个被经常忽略的问题。

在评价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时由于每台机器的结构不同,常用的指标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并联机构中最常用的评价指标为位移准确性。

它是用来评价机械关节的运动精度的指标,通常用于测量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

个指标可以衡量机械系统的性能,也可以用来检测机械元件是否出现变形或磨损等状况。

此外,还有速度精度和加速度精度两个指标,分别用来评价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和控制性能。

速度精度指标用来衡量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精度;加速度精度指标用来衡量机械系统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精度。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较少被引用的指标,例如抖动,角加速度,角度精度和位移误差等等。

其中,抖动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机械系统在高速运动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角加速度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机械系统在转送物体运动中的精度;角度精度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机械系统的精度;位移误差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机械系统在定位运动过程中的精度。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首先,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柔索传输装置的特殊性,每个绳索上的张力和长度都会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特性。

因此,需要利用逆运动学方法求解绳索张力和绳索长度与机器人关节位置之间的关系。

其次,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在给定力和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牛顿-欧拉等动力学模型,可以推导出机器人各关节的动力学方程,从而计算出各关节的力和力矩。

而在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绳索的张力也会对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将绳索张力作为输入量考虑进动力学方程中。

进一步,约束力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受到约束时的力学情况。

在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绳索的张力会产生约束力,限制机器人的运动。

通过对绳索张力的分析,可以计算出约束力对机器人的影响,从而进行运动规划和轨迹控制。

最后,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输运模型是指研究机器人在柔性绳索的带动下运载物体的模型。

柔索牵引机器人可以利用绳索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和搬运,因此需要建立机器人和物体之间的力学模型,用于计算绳索的张力和长度。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稳定性评价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

静态稳定性是指机器人在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机器人的平衡和支撑能力。

通过对机器人的力学平衡分析,可以评估机器人的静态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是指机器人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和控制能力。

通过对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可以评估机器人的动态稳定性。

综上所述,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涉及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约束力分析和输运模型的建立,并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的评估。

这些研究内容对于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工作效率。

《2024年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范文

《2024年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范文

《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机器人技术及精密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并联机构因其高精度、高刚度及高负载能力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众多类型的并联机构中,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因其独特的运动特性和结构优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针对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理论研究,探讨其运动学、动力学特性及控制策略。

二、等效复合球副概述等效复合球副是一种新型的运动副,具有多个方向的转动和移动能力。

在并联机构中,通过引入等效复合球副,可以实现机构的少自由度运动,提高机构的运动性能和承载能力。

等效复合球副的引入使得并联机构在保持较高运动精度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第一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3.1 机构结构及运动学分析第一种并联机构采用特定构型的等效复合球副,通过多个支链的协同作用,实现机构的少自由度运动。

首先对机构的结构进行描述,然后运用运动学理论对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包括位置正反解、速度及加速度分析等。

3.2 动力学特性分析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或虚功原理,对机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包括机构的刚度矩阵、惯量矩阵及摩擦力等影响因素。

同时,探讨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

3.3 控制策略研究针对该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实际需求,研究相应的控制策略。

包括基于位置、速度或力控制的策略,以及针对机构特殊需求的控制算法。

同时,探讨控制策略的实时性、稳定性和鲁棒性等问题。

四、第二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4.1 机构结构及运动学分析第二种并联机构采用另一种构型的等效复合球副,其结构及运动学特性与第一种机构有所不同。

同样地,对机构的构型进行描述,并运用运动学理论对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

4.2 动力学特性对比分析将两种机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刚度、惯量、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机构在性能上的优劣及适用范围。

《2024年度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范文

《2024年度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范文

《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机器人技术及精密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并联机构因其高精度、高刚度及高负载能力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并联机构中,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因其独特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性能,在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及医疗康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针对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其运动学特性、动力学性能及优化设计方法。

二、第一种并联机构的理论研究2.1 机构描述第一种并联机构采用等效复合球副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机构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

该机构具有少自由度的特点,可实现特定的运动功能。

2.2 运动学特性分析针对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通过建立机构的空间坐标系,利用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分析机构的位姿描述及运动学正逆解问题。

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得出机构运动学特性的关键参数,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3 动力学性能分析针对该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虚功原理等方法,建立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分析机构的惯性力、约束力及外部载荷等因素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及优化方向。

三、第二种并联机构的理论研究3.1 机构描述第二种并联机构同样采用等效复合球副结构,但在结构设计和运动功能上与第一种有所不同。

该机构具有更少的自由度,可实现特定的专业运动功能。

3.2 运动学特性分析针对第二种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采用与第一种类似的分析方法,建立机构的空间坐标系,推导运动学正逆解。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得出该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和关键参数。

3.3 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将第二种并联机构与第一种进行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机构的惯性力、约束力、外部载荷及运动精度等指标,得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四、优化设计方法针对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

通过优化机构的结构参数、驱动方式及控制策略等,提高机构的运动精度、承载能力及动力学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联机构奇异构型运 动稳 定性 与其动 力学参数木
李 雨桐 王 玉新
青岛 2 6 6 5 8 0 ) ( 中 国石 油大 学机 电学 院
摘要 :以 3 - R P R 并 联 机 构 为例 ,研 究 了 动 平 台 动 力 学 参 数 对 并 联 机 构 奇 异 构 型运 动稳 定 性 影 响 。采 用 L a g r a n g e方 法 , 建 立
于提高动平 台奇异 构型的运 动稳定性 。该研究对于利用机构 动力学参数,在设计与实际控制阶段 ,消除并联机构奇异运动,
或提 高并 联机 构奇异构型的运动稳定性 ,具有积极 的理 论价 值。
关 键 词 : 并联 机 构 ; 奇 异 构 型 ; 运 动 稳 定 性 ;机 构 动 力 学参 数 ; 轨 迹 规 划
第5 3卷 第 1 3期
2 0 1 7 年 7 月






VO1 . 53 N 0. 1 3 J u 1 .
2 O 1 7
J OURN AL OF M ECHANI CAL ENGI NEER/ NG
DoI :1 0 . 3 90 1 / J M E. 2 01 7 . 1 3. 0 75
中图 分类号 :T H1 1 2
Mo t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a t S i n g u l a r C 0 n | f i g u r a t i 0 n s Re l a t e d t o Ki n e ma t i c
Pa r a me t e r s o f a Pa r a l l e l M a n i pu l a t o r
p a r a me t e r s a r e c o n t a i n e d a p p a r e n t l y . Wi h t he t a i d o f he t i f r s t a p p r o x i ma t i o n s t a b i l i y t c r i t e r i o n o f L y a p u n o v , he t mo t i o n s ab t i l i y t t a s i n g u l a r c o n ig f u r ti a o n s i s a n a l y z e d.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wh e n t h e a b s o l u t e v e l o c i y t c e n t e r o f t h e mo v a b l e p l a t f o m r l o c a t e s i n he t v i c i n i y t o f t h e r o t a t i o n c e n t e r o f t h e g a i n e d d e g r e e — o f - f r e e d o m o f he t mo v a b l e pl a t f o r m a t s i n g u l a r c o n i f g u r a t i o n s ,t h e mo t i o n s ab t i l i y t a t
A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a p l a n e 3 - RP R p a r a l l e l ma n i p u l a t o r a s a n e x a mp l e , t h e mo t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a t s i n g u l a r c o n i f g u r a t i o n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o he t k i n e ma t i c p a r a me t e r s o f he t ma n i p u l to a r i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T h e q u a d r a t i c t e r m u n c o u p l e d p a r t i c l e e q u a t i o n wi t h o u t mu l t i p l i e r s f o r t h e 3 - RP R p a r a l l e l ma n i p u l a t o r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a i f r s t b a s e d o n La g r a n g e a p p r o a c h .I n t h i s a n a l y t i c a l e q u a t i o n ,t he k i n e m的无乘子二次项非耦合质 点系动 力学解析 方程 ,基于 L y a p u n o v第一近似稳定性理论,将 奇异 构
型运动稳定性 问题转化 为一阶线性近似系统特征根 问题 。研究表 明:当动平 台绝对速度中心落在奇异构型获得的旋转 自由度 回转 中心 临近 区域 内,并联机构奇异构型运动稳定性较差 ;增 大与动平 台回转方 向一致的角速度值及输入参数项取值 ,有 利
LI Yut o n g W ANG Yu x i n
( C o l l e g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Qi n g d a o 2 6 6 5 8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