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志范文合集

合集下载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志6篇_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志6篇_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志6篇篇一今年,市委组织开展“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要求有关部门联村联企,领导联点联项,干部联户联人。

今天上午,局领导研究确定把联村事项的点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对口建设的扶贫点,现在已进入扶贫工作第二个年头。

作为建扶工作干部,我从心底里为之高兴,联村点的确定再一次彰显了局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篇二昨天市局确定了作风建设活动联村点,主管领导系统工会王瑞良同志决定今天到村里去调研贫困户情况。

上午10点,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车前往村里,经过1个多小时路程的颠簸到达了涟源石马山镇排掌村,老远就看见村支书梁建社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会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员村主任和秘书等一班人就联户帮扶工作沟通了情况。

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户,人口1194人,劳动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xx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59户,享受低保73人。

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元。

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

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

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

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篇三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

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20xx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篇一今天和本局职工钟卫华走访下岑花组的杨昌其家。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大坝边上,他家背山面水,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稻田,视线极为开阔,心情豁然开朗,走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心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几声,没人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面干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十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手册和收入手册,钟卫华给他点了一根烟,我和他一个询问一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老伴也有54了。

儿女们都已成人,各自成家,自立门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

从外表看,他身体虽然精瘦,但语音洪亮,底气很足,绝不像六十多的老人,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人,身体十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行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牛。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要把这8头牛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子女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儿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趁着自己还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努力一下,不想给子女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牛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入时,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头说,现在养的牛好卖得很。

至于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入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身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老头!从他家出来,我们心情都很轻松。

杨昌其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没有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作斗争,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像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用他们的成功事例,鼓励其它贫困户在上级的帮助下发展生产。

同时,对他们在资金等各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扶持。

鼓励这部分人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示范户、带头人,支持他们带领乡亲抱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后记:许多年后回头看,中国的扶贫攻坚绝对算得上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件!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人类与贫困作战的艰苦战役。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篇一X月X日,今天我们所有都起得特别早。

早上7点,我们吃过早点迎着茫茫细雨驱车前往XX乡XX村入户走访,经过1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XX村,路边辣椒笑盈盈地望着我们,玉米涨红了小脸害羞地低着头偷偷地看我们,五星红旗在XX村的上空迎风飘扬。

村委会的同志们热情地接待我们,一番寒暄后,我们沿着泥泞小路来到异地搬迁户张巨分家。

她家低矮的三间土木房,家里很乱,院里几只小鸡正在觅食。

张巨分正在打扫卫生,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有点意外。

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张巨分告诉我们,山上条件太苦了,缺水不说,庄稼靠天不说,还有野畜袭扰,一年下来没啥收成,加之劳动力不足,太想搬迁了。

张巨分知道自己已是搬迁户兴奋不已。

接连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再往上走,来到张坤发家,他正在地里种黄署,告诉他我们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想到他家里坐坐,把我们带到他家。

家里条件还好一点,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木结构房也收拾得很干净,他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张坤发家里五口人,我们问他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他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

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乡里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接着我又到唐海林、钟宗明、李昌海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

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精品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精品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原来三组的村*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导读:本文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天气预报为大风蓝色预警,电话及时通知帮扶对象,把代牧的羊群赶到避风的山洼,防止羊群走散丢失…““今天气温回升,协助扶贫户抢抓墒情,及时播种…“如上记述摘自石人子乡农技站扶贫帮扶干部工作日记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乡农科站的帮扶干部,详细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一次入户了解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增收渠道,为他们早日脱贫,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民情日记”,帮扶干部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帮扶对象及早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期间,农科站的干部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详细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扶贫工作日记两万余字, 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二9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

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

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

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篇一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xx元左右。

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

”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

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

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

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

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

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

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内容_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内容_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内容_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日记网免费发布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更多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相关信息请访问日记网。

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一)中寨村委会老办公楼又矮又小,最近又有施工队入住,我们3名队员在村委会挤不下,只好另选住处。

中寨小学离村委会也有一段距离,雨天还要走泥巴路,住在这里不方便来去出入。

于是,我们被安排住在迤车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办公楼顶的一间宿舍里。

早上起来,简单吃碗米线,我就步行8公里到中寨村麻地沟村民小组走访摸底。

春寒料峭,冷风飕飕。

跑了3公里左右,身上才热乎起来。

今年情况特殊,3月份要启动村级换届,5月完成换届工作。

一些村干部存在观望等待思想。

因此,我们要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加强督促配合,环环紧扣推进工作。

今天虽是周末,我决定步行下乡走访群众,既可锻炼身体又免得请基层干部接送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

听说省委办公厅把驻村扶贫点调整安排在会泽,而且明确要求打造成示范点,起好引领带头作用。

我们作为市委办公室下派的驻村扶贫队员,深感责任重大,也要提振精气神,稳扎稳打,挂图作战。

首先建立扶贫工作台账,明确扶贫的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努力把中寨村扶贫点打造成示范点。

今天到麻地沟村,主要是落实小作坊酿酒造成污水乱排乱放,影响环境整洁的问题。

计划从相关部门协调8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村民活动场所和治理环境污染,促使生产者改良工艺、改造排污管道沟渠,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村民小组长李光维介绍说,麻地沟村民小组现有130户582人,其中贫困户24户。

麻地沟村土地少,在外打工的人比较多,有120多人,搞运输的有13 家,有20多辆运输车。

村里养牛养猪的农户多,环境卫生差。

养猪大户谭文明家存栏100多头肥猪,养牛大户谭红富家存栏30多条菜牛。

村里烤酒的人也比较多,1年产量60余吨,用于烤酒的粮食要100余吨。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精品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精品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大坝边上,他家背山面水,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稻田,视线极为开阔,心情豁然开朗,走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心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几声,没人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面干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十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手册和收入手册,钟卫华给他点了一根烟,我和他一个询问一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老伴也有54了。

儿女们都已成人,各自成家,自立门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

从外表看,他身体虽然精瘦,但语音洪亮,底气很足,绝不像六十多的老人,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人,身体十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行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牛。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要把这8头牛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子女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儿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趁着自己还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努力一下,不想给子女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牛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入时,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头说,现在养的牛好卖得很。

至于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入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身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老头!从他家出来,我们心情都很轻松。

杨昌其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没有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作斗争,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篇一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但我认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来到贫困户吴光顺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土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来的玉米,堂屋就是一间黄泥巴屋。

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

吴光顺全家三口人,老伴50多岁,儿子30多了还没有成家立业。

我们详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

他说:“这里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想要换成钱就得上坡下岭往集镇上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够折腾的,我们多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扩宽。

”经过沟通了解,我们工作队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并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会尽努力帮助你们。

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同时,我们也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随后,我们又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6点多,我们每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全都吃了个精光。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情况,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的状况绝非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够想象的,不亲临现场又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呢?在走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人心酸的故事,深山里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让我感概万千。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和情感体验,更是与贫困户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篇二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_3750字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_3750字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_3750字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篇一】2月24日早上,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了下川五组。

这个组地处马安川下方,离政府机关不是很远。

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贫困户。

在路途村民的热情指引下,我找到了韩久朝的住居地。

他家在韩家大院里,几间陈旧的泥巴瓦房夹在其它住户房子中。

当我走进韩家大院院落,找到他的住所时,主人没有在家,一把大铁锁紧紧锁住两扇破旧的大木门。

我向周围邻居打听,方才知道一大早就背着几十斤花生到集镇油坊榨油去了。

于是我调转头就返回到集镇,找到那个油坊。

在油坊里认识了他。

韩久朝是一位个头不高的中年汉子,今年56岁。

虽然年岁不算大,由于常年劳作,几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骨增生的毛病,一般的活干的就很吃力。

因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熊承平只好走上了常年外出打工之路。

韩久朝家有耕地4亩多,其中一半就租给了别人搞产业。

自己忍受着病痛,辛勤耕作着这两亩来地,还喂养着一头生猪。

如果不是患了腰间盘疾病,按说这家还不算特别困难。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毕业不久也到深圳打工去了。

韩久朝告诉哦我,妻子和儿子都在打工,虽然收入不多,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脱贫的。

我的另一户扶贫户户主叫胡承香,今年也是56岁。

来到她家,她在她的现任丈夫的帮助下,从病床上挪到手推轮椅上,推进堂屋。

她告诉说:5年前,身患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现在的身体非常差。

因为自己生活达到了无法自理的地步,是他的现任丈夫崔自喜守在家里伺候她。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早年放弃了读书,走上了打工的行业,在家乡帮别人安装水电等挣些小钱养家糊口。

原来,这家是个组合家庭。

10多年前,前任丈夫离异,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家住马安镇姬家坪村6组的单身汉崔自喜就走进她家们,为她拉扯孩子。

至今,崔自喜的户口也没转到下川村。

谈到家里脱贫的打算时,胡承香感到很为难,丈夫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只有儿子一人打工,收入微薄。

她想贷点款在集镇上开一个电焊等修理铺子。

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汇编

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汇编

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汇编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各驻村帮扶工作队情系贫困群众,积极进村入户,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在面对面交流中宣讲惠农政策,在心与心沟,下面是本人整理的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汇编,希望大家喜欢。

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汇编:篇一我帮扶的这户人,户主得了黑色素瘤,已到了晚期。

我第一次走进他们家里的时候,男主人正坐在院子里剥玉米,女主人快言快语。

在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这户人养了4头牛、养了鸡、羊,还要种地种田。

男主人说,这些年要不是自己得了这个病,家里是十分富裕的,根本不会觉得压力大。

现在家里家外全靠爱人一个人独撑,孩子到外地务工挣钱。

面对他的病情,做手术也不能病愈。

他只希望国家能帮他减轻医疗费用,这样养的牲畜带来的收入就可以存下来,而不是花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由于他不是低保户,无法通过大病报销这条途径解决问题。

乡镇的干部、村上的干部多次想办法帮其解决药费问题,最后采用困难求助的方式为其解决,但也是杯水车薪。

去年7月,李克强总理对大病报销的政策作出了批示,我正打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时候,户主却去世了。

对此,我也时感愧疚。

当时,我在日记中写了下这三个问题:一是遇到政策出台的步伐赶不上实际的需求怎么办?这种是不是可以建立一种快速途径?由村、乡、区调查核实后,报上级部门批准实施呢?比如我遇到的这个事情,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到基层还需要完善。

二是遇到“等靠要”的群众怎么办?穷则思变。

这种人可不会思考如何靠自身努力,思考的是如何从政府身上哭诉更多的安慰。

转变他们的思想是及其重要的。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

这里的“志”不是指智力,而是志气。

有的人穷的已经没有志气了,剩下的是无赖和贪心。

扶贫开发不能一味地“输血”,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才能摘“穷帽”,拔“穷根”,激发贫困对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意识,着力增强贫困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自我“造血”,从而稳步脱贫。

三是如何吸引年轻人才留在农村发展?尽管我们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想留住人才,现实中,还是很多人愿意到大城市中竞争,也只是为了给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2020年走访贫困户记录内容

2020年走访贫困户记录内容

2020年走访贫困户记录内容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贫困户走访记录内容_民情日记范文2020年走访贫困户记录内容1一位武大学子在竹山农商银行实习,所感所悟得到省联社刘理事长和市行朱董事长的一致好评,号召近年来新入职员工向他学习。

郧西农商银行陈鹏书记要求全行将以此为榜样,教育新员工,带动老员工,争创新业绩,在全行掀起学习实践高潮。

随着全县上下精准扶贫工作的强势推进,羊尾支行也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协调下包联辖内老观庙村。

我,一名农商新兵,很荣幸被推荐为驻村干部,有了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接地气、访民情、耕农区的机会。

在这十多天的驻村生活中,感触良多。

提前体验,奠定基础。

曾在实习时,听过很多深耕四区活动的一些逸闻趣事,也见过客户经理们骑着摩托车进村入户调查建档,就是无缘亲身步入农户家中实地考察。

正好借助这次精准扶贫的机会,由村干部带着我进村入户,让我了解到该村有多少个组,每个组的人口分布情况,每户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开支经济状况等,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亲身体验,拉近距离。

通过进村入户不断丰富我的阅历,让我快速成长那个。

每到一户农户,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倒上一杯水,递上一支烟,靠近坐下来等着公家人说明来意。

作为工作组一员,在村干部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我也由一个起初不知如何表达的小菜鸟逐渐学会了如何同他们唠家常的熟练客.我逐渐发现,先从询问农户的身体状态、家庭人口开始,逐步引导至庄稼收成、家庭收入,再至宣传国家政策、了解金融需求等步骤来交流,不时的添加一些平安健康、福寿发财等良好祝福祝愿,简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话术。

静静想来,是啊,什么叫关心老百姓,什么叫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没有真正找到农户最关心问题的关键点,何谈拉近与农户距离,何谈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在这期间,一听说我是农商行的,他们急切地询问我行贷款条件、存款利率、汇路等日常业务,每次我都会顷我熟知的一一解答。

每每看到他们尊重、感激的目光,我想,这不就是支行给了我一次对外综合业务传播、自身知识查漏补缺、找到被认可与受尊重的绝佳机会吗,不禁还为支行长马韬安排我作为单位驻村干部的那份苦差事和被打发的起初幽怨而阵阵汗颜呢。

精准扶贫走访日记格式范文

精准扶贫走访日记格式范文

精准扶贫走访日记格式范文精准扶贫走访日记格式范文一9月24日,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

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

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

走进村民家中,老乡们把我们视亲人般递水让座。

我们同乡亲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

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脑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

那天大的困难也一下子让微笑着的精气神赶跑了。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

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精神矍铄的赵老告诉我们,他当了32年的社长,为村民们发展生产、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尽的事,获得了一些荣誉。

看着墙上的荣誉牌,赵老喜滋滋告诉我们,这是2013年12月天星镇党委、政府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给他的“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个人奖牌。

同行的蒋贵强村支书介绍说:老社长没读过两天书,也不是*员,但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爱学习,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敢说敢想敢做,乡亲们都佩服他、敬重他。

村里大小事都听他的意见和安排。

前年,团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冲毁,急需要恢复,村委会帮助解决了5吨水泥,老社长硬是发动了100余名村民,花了两天时间,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损毁路面打成了水泥路,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顺畅通车。

蒋支书还给我们介绍说:今年,老社长动员发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罗国文成为团山社的第一个养殖大户。

我们随后走访进入罗国文家,参观了他今年新修的养猪场。

罗国文介绍说:他年初投入了50余万元资金,喂养了100余头猪,长势良好,猪价也看好。

在谈到今后打算时,他期盼帮扶资金支持,通过联户经营、群众入股、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围乡里乡亲发展生猪养殖,逐步壮大养殖规模,为大家脱贫致富尽一份力。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参考精准扶贫在行动入户走访暖人心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参考精准扶贫在行动入户走访暖人心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参考精准扶贫在行动入户走访暖人心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而开展的一项重要行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政府组织了入户走访的活动。

以下是我个人参与的一次精准扶贫走访的记录:今天,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精准扶贫的入户走访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户主吕大伯,他的家庭情况让人很担忧,因此亟需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我们来到了吕大伯的家门口,一次三代人住在一栋破旧的小屋里。

这栋屋子已经年久失修,大部分瓦片都缺失,墙壁已经被雨水侵蚀形成了大面积的水渍,屋内也没有现代化的设施,简陋的出品让人感叹不已。

吕大伯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进入他的家。

他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家的情况,诉说了他们家的困境。

他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外出工作,妻子也只能在附近的小店工作,收入微薄。

他们最担心的是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上学。

通过此次走访,我深刻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它能帮助我们了解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行动中来,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尽一份力量。

在今天的走访中,我感受到了贫困家庭的痛苦和困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幸运。

通过了解他们的困境,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我们可以带给他们希望和温暖。

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投身进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为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走访,我更加明白了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志愿者的积极参与。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精准扶贫一定能够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个人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范文

个人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范文

【导语】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因为新一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开始了,一大早我就和村党总支杨书记,张副主任,还有村民小组长一起去贫困户家中采集信息了。

这已经是这个月以来我们第六次走访贫困户了,xx大召开以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句话就一直被杨书记挂在嘴边,我们联系挂钩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一次又一次走访贫困户,了解具体情况,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今天又一次走访,也是为了信息采集更加精准。

走到其中一户贫困户家中,家里父母都是残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家的儿子,只有15岁,考上中专没有去读,每天都睡在那间漆黑的小房子里。

之前杨书记来做过几次思想工作,他从最开始不愿意出来,到后来好不容易从房间出来,从最开始不愿意读书也不愿意工作,到后来杨书记一直劝说,我们的产业扶贫项目玫瑰园还有挂钩单位武装部都愿意为他提供岗位,他也渐渐松口,相信再做几次思想工作,他一定能走出房间去工作,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从他们家出来,杨书记和我说他特别担心这个孩子一直这样下去也不和别人交流,很容易和社会脱节,造成自闭等问题,虽然我们现在给他提供工作是暂时的,未来发展还是要靠他自己,但是在15岁这个关键的阶段必须要走出来,参与社会交往。

我觉得无论他出于什么原因封闭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群真心帮助自己,帮助自己的家人的一群人,和这样好的政策,也是十分幸运的一件事情。

接着我们又去了另外一家,在信息采集中得知家中父母都因事故去世了,只留下爷爷奶奶和一个孙女,所幸孙女十分争气,现在在读高中。

说到孙女时老人热情的带我去看了他们家满墙的奖状,看得出老人十分骄傲,家中虽然现在缺少劳力,但我相信这个小女孩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着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2020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合集

2020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合集

篇一上午,走访董叶兰老人家,我们进去时,老人家正在吃饭,我们和她聊天,老人家很开心,边吃饭,边和我们聊天,并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发现,老人家的脸上,时不时露出笑容,这一刻令我心中很震撼,是啊,年迈的老人,或许生活过的很艰辛,但是她并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艰苦的生活已经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印记,但是,孤独才是她们真正渴望驱走的,只要有人陪他们聊天,听他们唠叨,他们的内心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

或许物质上的贫穷,并不足以令老人感到悲哀,她还可以自已去劳动争取,但孤独呢?篇二上午一大早,村支书李泽佳告诉我们,相对贫困户梁啟建昨天晚上回家了。

我们决定走访他,并按照要求做好入户资料的核查和登记。

到了他的家,李书记喊了一声,听到有人应,就推门进去了,一进门,梁啟建从里屋走了出来,看上去人有些腼腆,董叶兰老人家也在屋里,我们看见老人家脸上满满的笑容,很开心,一起去的同事和村支书就陪老人家唠叨。

我就向梁啟建了解情况,他说自己由于小学没毕业,文化低,目前只能在高要的一间私人厂打工,一个月一千多元工资。

因为收入不高,每个月也只能回来一、两趟给老人家三、四百块钱作为生活费,除了生活开支,没钱剩,没钱找媳妇,没钱修建房子,一直住泥瓦房,这个月没及时回家给母亲买米送钱,造成母亲没米煮饭,心里也不好受。

我们建议他,母亲已经年老,要多回家看看,要和哥哥和姐姐商量照顾母亲的问题,兄妹们多轮流陪陪老人家,听老人家唠叨,让老人家过一个有人陪的晚年,同时,可以考虑把钱提前给亲戚,让他们帮助其母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他表示以后会多回来陪陪老人家。

篇三下午,走近梁啟建的家,房子是旧式的泥瓦房,四周是泥围墙,外围看应该占地约有七十平方,似乎在诉说着主人家曾经的繁荣,大门开着,这是扇既有古典色彩而又充满沧桑的木门,在岁月的侵蚀下,千疮百孔,进了门,门内有个小院,约有三十平米,小院有一个三级台阶,台阶上又有一个木门,应该和前面的木门是患难兄弟,我们问了声:有人在吗?没有人回应。

贫困户走访民情日记五篇

贫困户走访民情日记五篇

贫困户走访民情日记五篇篇一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几天的大雨连锦,我村防汛工作面临重要时期,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已无法静下心来写民情日记了,只有到重点低保户家走访。

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

裤子还是浸湿了。

篇二20xx年4月28日,福贡县马吉乡难得放晴的一天。

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

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

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

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的百岁老人,也是村里少数会说汉话的老人。

有时在乡街上会遇到他去买菜,他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

老人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当我们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时,老人却拉着我们说:“我没有什么困难,政府已经对我很好了。

我身体好,村里还有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你们应该多帮帮他们。

”老人行走得很慢,我走快两步搀扶住老人,询问他要去哪里。

老人见到我,脸上绽开了笑容,拉着我的手说,他特意送只鸡过来给我们扶贫工作队,说我们为村里做事不容易,要吃好点。

听到这话,我感觉到似乎有块灼碳卡住了喉咙,是感动、是责任、更是一股一股无形力量的鞭策。

离开大城市,在扶贫工作队工作期间,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有这样一件件小事激励着我们。

老乡的淳朴与深情厚望,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篇三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组,走访几户困难户。

西站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怎样活下去。

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肖春连擦干泪水说:“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曹启华52“”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他的孩子。

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

据了解,段成群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一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30日,市政务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

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

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

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

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

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

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

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

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

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

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速的人,立即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打听,最终与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

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

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二9月24日,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

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今年,市委组织开展“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要求有关部门联村联企,领导联点联项,干部联户联人。

今天上午,局领导研究确定把联村事项的点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对口建设的扶贫点,现在已进入扶贫工作第二个年头。

作为建扶工作干部,我从心底里为之高兴,联村点的确定再一次彰显了局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篇二昨天市局确定了作风建设活动联村点,主管领导系统工会王瑞良同志决定今天到村里去调研贫困户情况。

上午10点,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车前往村里,经过1个多小时路程的颠簸到达了涟源石马山镇排掌村,老远就看见村支书梁建社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会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员村主任和秘书等一班人就联户帮扶工作沟通了情况。

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户,人口1194人,劳动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11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59户,享受低保73人。

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元。

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

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

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

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篇三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

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2000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梁支书还给王主任介绍了这两年排掌村学生高考的情况:去年村里考取了7名大学生,今年又考取了5名,这是村里多少年来从未有过而最值得喜庆的一件事情。

他高兴地说:是因为你们来搞扶贫工作给排掌村带来了福音,地税局先后送来了1万元大学生助学金,我和村委一定会关注这些大学生家庭,我们也一定不会辜负地税局领导和你们干部的关爱之情。

篇四上午,建扶工作组一行四人在市局副局长鲁毅同志带领下来到排掌村,带着100余位机关干部捐助的1.45万元助学捐款,同时也带着机关干部对联系户的爱心和牵挂,走访慰问10个困难户。

这些家庭大多有2到3名在校读书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全靠着老人的照顾。

来到村民梁高明家里的时候,只有他母亲在家正在炒菜,当鲁局长把1500元助学金送到老人家的手里,老人家还没有来得及放下菜勺的手紧紧握住了鲁局长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直说一定要我们尝一口她做的菜。

鲁局长说请老人家保重好身体,现在你们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房屋也翻新了,您帮着儿子把几个孙子带好,等他们考上大学了,有出息了,那就是您的幸福,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

这动容的情境,让我们随行的每个人感动了。

回到村委,梁支书向鲁局长介绍了排掌村扶贫2年来发生的变化。

一是村支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

村里安全工作、计生工作扎实,在地市两级检查中,得到了上级好评。

二是改建了160平方米二层楼的村级活动办公楼,维修改善了370平方米的村办小学教学楼,硬化了400平方米的学校操场。

三是村水利建设得到大的改善。

维修水渠840米,河坝一座,硬化山塘一口,修建了一条200米田间灌溉斗渠,解决了以前村民因水田放水灌溉相争斗的矛盾。

四是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硬化了龙岭、加树、中心园、太安四个小组的通组公路;建设好了村饮水工程,在石栏、龙岭、虎形弯、朝阳井修建4个高位水池,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需求;完成了村路灯亮化建设,现在村里公路的晚间照明时间能维持到晚上12点。

五是发展了农业产业,形成了养猪、山羊多种养殖产业,以村民合作的形式开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梁支书特别感谢地税局两年来给予排掌村的大力扶持,工作组也对村委建设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鲁局长希望排掌村在村委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尽快形成支柱产业。

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

我们地税局也会一直关注排掌村的建设,工作组更应该珍惜在建扶工作期间与村委和广大群众建立的这份情谊,就算以后这里不再是我们的扶贫点了,我们一样可以加强联系,出谋划策,为排掌村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坐在回程的车上,透过高速行驶的车窗,我似乎看到排掌村未来美丽风景的画面,希望排掌村能象这高速公路一样,快速步入发展致富之路。

篇五今天早上接到通知,2月22日上午在会泽县城举行2016年会泽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

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本来与儿子约好了中午爬一趟寥廓山,晚上到珠江源广场放孔明灯、吃汤圆。

请假留下满足儿子的愿望,还是收拾行李奔赴会泽,怎么办?考虑到我的驻村扶贫点刚刚从大井镇马鞍村调整到迤车镇中寨村,只好再次与儿子失约,提前踏上去会泽的高速路。

从曲靖到会泽有200多公里,明早出发来不及参会。

2月21日下午,市委办下派会泽县中寨村驻村蹲点帮扶的3名工作队员相约14点出发,驱车来到会泽城时还不到17点,嵩待路打通新的隧道后,大大缩减了路程节省了时间。

趁着时间还早,我们3名队员商量决定,直奔迤车镇中寨村帮扶点。

路上堵车,晚上18点,我们才来到中寨村委会破旧的二层办公楼前,看到施工队正在打桩划线,准备在村委会侧面的山脚下建一栋200多平米的便民服务综合楼。

10多米高的石挡墙边预留了一片小广场,广场上堆满沙子、石头等建筑材料。

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说,村“三委”班子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水电路修好,再考虑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

现在中寨村党总支有11个党支部117名党员,每次开党员大会都要到别的地方借场地,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样如此。

经过村民代表会商议决定,年底前建好便民服务综合楼,方便群众办事。

今年改善村民活动场所,得到“8.03”地震迤车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支持,大大减轻了筹款压力。

迤车镇有“会泽的江南”美誉,境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

靠近昭通方向的中寨村,地处迤车镇北边,距迤车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邻马路乡,南邻中河村,西邻迤北村,北邻小河村。

村委会辖11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1927户7007人,其中现有贫困户639户188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7%。

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等传统农作物。

面对脱贫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产业结构单一等严峻现实问题,村委会一班人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寻求脱贫新路子。

在与村干部交谈中发现,村委会宣传员吴启成对“农产品电商”钟爱有加。

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农产品品种及规格,通过微信、淘宝网店等新的销售形式,实现核桃仁、南瓜子、大豆、松子、蚕豆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

2015年,与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年销售120余吨,收入480余万元。

核桃仁、南瓜子和蚕豆等30余吨产品,远销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27万美元。

这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路子。

另外,中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酿酒业。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自主研发“二次蒸馏”、“酒中加蜂蜜进行二次复烤”等酿酒工艺,着力打造“小锅杂粮酒”、“铜锅二次蒸馏酒”等品牌。

目前,有大小酒厂43个,全年产酒2000吨,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

这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篇六中寨村委会老办公楼又矮又小,最近又有施工队入住,我们3名队员在村委会挤不下,只好另选住处。

中寨小学离村委会也有一段距离,雨天还要走泥巴路,住在这里不方便来去出入。

于是,我们被安排住在迤车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办公楼顶的一间宿舍里。

早上起来,简单吃碗米线,我就步行8公里到中寨村麻地沟村民小组走访摸底。

春寒料峭,冷风飕飕。

跑了3公里左右,身上才热乎起来。

今年情况特殊,3月份要启动村级换届,5月完成换届工作。

一些村干部存在观望等待思想。

因此,我们要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加强督促配合,环环紧扣推进工作。

今天虽是周末,我决定步行下乡走访群众,既可锻炼身体又免得请基层干部接送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

听说省委办公厅把驻村扶贫点调整安排在会泽,而且明确要求打造成示范点,起好引领带头作用。

我们作为市委办公室下派的驻村扶贫队员,深感责任重大,也要提振精气神,稳扎稳打,挂图作战。

首先建立扶贫工作台账,明确扶贫的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努力把中寨村扶贫点打造成示范点。

今天到麻地沟村,主要是落实小作坊酿酒造成污水乱排乱放,影响环境整洁的问题。

计划从相关部门协调8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村民活动场所和治理环境污染,促使生产者改良工艺、改造排污管道沟渠,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村民小组长李光维介绍说,麻地沟村民小组现有130户582人,其中贫困户24户。

麻地沟村土地少,在外打工的人比较多,有120多人,搞运输的有13 家,有20多辆运输车。

村里养牛养猪的农户多,环境卫生差。

养猪大户谭文明家存栏100多头肥猪,养牛大户谭红富家存栏30多条菜牛。

村里烤酒的人也比较多,年产量60余吨,用于烤酒的粮食要100余吨。

希望上级领导支持,尽快建起村民活动场所,修理排污沟渠和垃圾池。

村里也有信心集中建盖30户小区房。

李光维带我走访贫困户时边走边说:“麻地沟村对扶贫工作很重视,为了筛选出真正的贫困家庭,还有商议建村民活动场所,我们连续开了3次会,最后2月2日通过村民投票表决,评选出24户贫困户74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村民活动场所征地涉及16户,大部分群众积极支持,有5户正在分头做工作。

”爬上一个高台,来到贫困户刘兰英家,老人眼花耳背,一直念叨说“感谢政府关心老百姓”,问我能不能让她吃低保,李光维说老人家已经纳入低保了,老人的儿子李仁云在旁边证实的确如此。

随后去走访汤启明、李广吉家,人都不在。

汤启荣家住在村后靠近山腰的地方,他家进门的路太狭窄,院内牛粪羊粪到处都是,3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羊不时跑过来舔舔我的手,非常可爱。

汤启荣说,前些日子他经常生病住院,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家外就靠媳妇张玉芬料理。

一路上,到处是垃圾污水。

我提醒李光维组长想办法清理一下主干道上的粪堆、草堆,还有做好征地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村民活动场所。

李光维感慨地说,村官不是官,当好不一般呐,群众要配合才好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