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效前提。
同时,也值得我们现代的领导者们学习和借鉴。
四、“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
曹操“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与现代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的“公平理论”不谋而合。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研究分析人的积极性与分配方法的关系时指出: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
•曹操在其《孙子注》中也明确提出:“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公元207年,曹操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后,为了激励将士继续为统一战争贡献力量,下令封赏功臣。
他说: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
天下虽未
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意思是说,我(曹操)起义兵平叛十九年来,每战必胜,这并不是个人的功劳,都是与将士谋臣的奋勇作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的。
现在天下并没有安定统一,我应当同大家一起去为之努力,而又怎能安。
三国管理智慧之曹操
三国管理智慧之曹操第一讲曹操的管理之道(一)曹操是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他本姓夏侯氏,因为他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他小时候读书不认真,但是特别有权谋,应变能力很强,这些在战场当中有很卓越的表现。
曹操20岁出山创业,一生在战争中成就显赫,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曹操虽然个子小,但是他的步伐却是铿锵有力。
曹魏政权在三国时代实力最强大,占领了整个中国的北方。
曹操在事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取之道。
一、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在三国时代用人不光讲究能力、才干,还要讲究出身,但曹操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打破了这个常规,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略,这个举动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形成了荀彧,荀攸,刘烨,郭嘉,许褚,徐晃等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使曹操人才阵容鼎盛。
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纵横天下。
曹操的唯才是举在当时除了吸引了人才之外还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
当时的传媒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主要是靠口碑宣传,以街谈巷议的方式传播出去,这样就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实现了曹操的目标。
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是非常重要一点。
“顺则为人,逆则为仙”,用常规的的方式去做事,得到的是常规的结果,如果符合企事业发展的方向而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很可能得到惊喜的回报,这是曹操打破传统用人观得到的理想回报。
现代案例:浙江金义集团陈金义先生浙江金义集团的陈金义先生,在十多年以前,他被称为民营企业集团第一个用CEO的一个企业家。
不管他企业经营的成败,当初陈先生管理的决策是值得今天的企业家们学习和借鉴的。
他企业做大了以后,需要CEO来统筹全局,这个时候,他没有用自己家里的人,而用了重庆分公司的一个经理来出任CEO,用了这个CEO之后,企业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对待家族成员的问题上,按现代企业管理的机制运作,选择CEO时,没有任人唯亲,而是举贤任能。
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
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曹操长于罗致人才和爱惜人才,广开贤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以下是精心的关于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治国方面的措施很多,在招纳、使用人才不拘一格,只要有“治国用兵之道”即使有严重缺点的人,都提拔重用。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风格,通过跨越时空的艺术想象,在深入研究史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讲述了曹操管理和经营的故事。
一、努力招聘到理想的人才:曹操提到在聘用新进人员,或是负责经营最大事业部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完全与公司的哲学和目标一致。
如果这个人可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也了了解公司目前的营运和努力的方向,那么他不但会努力达到眼前目标,也会对组织的更大目标有所贡献。
在沙丁鱼和鲇鱼中受到启发,招收一些“鲇鱼式”人物,利用这些人的干劲,创造竞争气氛,以增加群体活力和组织发展的动力。
招募善用“歪门邪道”的人,因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你必须有能力战胜别人,否则就会被人“吃掉”招募那些善用“歪门邪道”的人,对公司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会很有帮助。
二、为每个人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善用人者都采取“五湖四海”的政策。
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针,这就突破了分品做官的人事制度,不管出身于什么门第,或有否品行,只要有本事建功勋就有官做,这就为下层士人及广大平民广开仕进之路。
但对人才们却又是持的双重标准,并非才才组皆爱。
重视善于思考、有主见及对下属的施差异管理。
并将人分为四种风格偏好:“卓越型”、“行动型”、“理想型”、“和谐型”。
并指出有差异才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才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比较,才有竞争,才有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
爱提意见的人有时可能拥有真理,而互相的探讨和启示会有创新的思维。
三、把握好管人的分寸和尺度:曹操强调,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管人治事。
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大多具备突出的才干,不然也当不领导。
我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
我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在曹操的一生政治军事生涯中,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
本文从“唯才是举”、“选将量敌”、“褒亡厚往”、“赏罚分明”四个方面来论述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深刻挖掘这位传奇人物的用人艺术。
曹操(公元155 —220 年)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 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对保守;重视实践,反对空想。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曹操在其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把古代典籍上关于政治、军事方面的经验与现实管理相结合,摸索总结出了大量政治、军事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其中包含着许多管理心理思想的内容,主要反映在其《曹操集》和《孙子注》两部著作当中。
一、“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操一贯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注重从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提出“举贤勿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可以大胆起用。
他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 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①意思是说,品行高尚的人不一定就有才能,而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行。
曹操举例说:陈平并不是一个纯厚的人,苏秦也并不守信用,然而陈平辅佐汉高祖奠定了西汉的帝业,苏秦救助了弱小的燕国。
因此曹操认为:有才能的人即使有某些短处和缺点,又怎能废置他们不用呢? 这段话较好地体现了曹操“唯才是举”、“勿拘品行”的主要精神。
公元196 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后,决心革新政治,曾给献帝上了一份表章,提出十四条改革建议。
他在前言中强调了要富国强兵,必须推行“用贤任能”②的政策,体现了他注重从能力这个角度考虑人才选拔的思想,直接激励了将士谋臣们的能力发展。
此外,曹操还继承了先秦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③的用人思想,“拨于禁、乐进于行列之间,取张辽于亡虏之内”④ ,且上表汉献帝,均封三人为将军。
第七讲 曹操的管理之道(三)
第七讲曹操的管理之道(三)一、善于纳谏善于纳谏,就是善意听进不同人的意见。
当企业家创业或者管理者在企业一定位置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他的人生是得到肯定的,当别人给他提意见的时候,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他的说法,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有难度。
曹操有一个口头禅“闻过则喜”,一个人的进步,一个企业的进步是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欢迎听到不同的意见,改进自己的缺点,这是进步之道;而如果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家每天都听到阿谀奉承之词,或者说正面的语言,就不可能进步。
人无完人,企业也没有完美的企业,要进步,要超越今天走向明天,走向未来,首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改进它,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一)“闻过则喜,善纳忠言,决策中集思广益。
”济州之战,曹操战胜了争夺北方霸权的最大对手孙权,取得了北方的霸权,曹操占领济州之时喜形于色,被崔琰批评,当场接受。
操即召琰为本州别驾从事,因谓曰:“昨按本州户籍,共计三十万众,可谓大州。
”琰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相争,冀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校户籍,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操闻言,改容谢之,待为上宾。
崔琰大意是说济州是大地方,但是原来袁绍他们一家人在这里盘踞,对老百姓非常的苛刻,加之连年的征战,使老百姓的尸首暴尸于荒野,这是现状,现在丞相占领了济州,不首先来呼吁居民安定地方,而高兴开心自己占领了一个大的地方,这不是我们老百姓所期望的,老百姓希望的是修养生息。
曹操听了之后,没有发怒,反而对崔岩更加的敬重。
启示: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特别是我们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有这种风范,应该有这种工作的习惯,不管别人说我们的企业多么优秀,自己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甚至要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来经营一个企业,很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善于采纳下属意见(一)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北方霸权在官渡相持,旷日持久,不能取胜,信心已经有点动摇了。
在官渡他的人马没有袁绍多,这一仗打的很艰苦,相持了几个月,粮草将尽,后勤供应上很难保障,这种情况再打下去很艰苦,有退兵之心。
曹操-管理之道
曹操,乃好老板也自古以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使用人才的一个原则,一直被世人称道,几乎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也是中国官方和企业等领导层用人的标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信不过的人不能任用;对被启用的人,则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不必怀疑会干坏事、错事。
这句话,作为传统的用人观被长期推广。
今天看来,既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容易产生一些弊端。
所谓“用人不疑”,因为不疑,所以放心,所以可以出成绩,所以事业可以延续发展。
笔者以为在古代政治权力私相授受、信息沟通困难的情况下,“用人不疑”确实有一定的适用空间。
临阵拜将,疑心重重,不是用人所长,反倒对冲锋陷阵的将士心生疑窦,是很难齐心协力、克敌制胜的。
尤其是在战争中,由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人不疑”对于发挥将领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相当作用。
即使在今天,“用人不疑”作为政府行政或企业管理的授权原则,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假如继续把“用人不疑”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一项原则,则会带来较大的损害。
“疑人不用”好像也无可挑剔,但谁能真正做到呢?笔者有一些不同看法。
一、用人当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中国传统的信任方式,用在企业管理上那就是要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尝试,不要什么都管。
无独有偶,美国通用电气CEO韦尔奇的经营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
这是管理的辩证法,也是管理的一种最理想境界,更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经营管理平台。
凡是人才都希望被信任。
信任,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使人才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资治通鉴》中提醒后人:如果用人多疑,“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
由于有时情况不明,可能产生的流言蜚语,特别是由于忌能者的诬陷进谗,以至于误伤人才,毁掉事业者,古今举不胜举。
三国时的刘备举贤任能,知人善任,他的部下,文有孔明、庞统、法正等相佐;武有“五虎上将”效力,可谓盛极一时。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从刘邦的用人之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首先,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应 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和优势。其次,在团队建 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为整个团队做出贡献。最后,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化解 矛盾和分歧,保持良好的合质,还非常注重个人的品质和忠诚 度。他深知一个忠诚的员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和安全感,还能够为企 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用人之道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时会因为过于注重忠诚 度而忽略了其他能力和素质。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用人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优秀的领导能力、 人格魅力和沟通能力。他能够把不同的人集结在一起,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斗志, 使得整个团队更加凝聚和高效。同时,他也能够化解团队中的矛盾和分歧,协 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张楚廷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深深植根于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敬畏。他 强调“大学之精神”,即大学应该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 不仅体现在大学的组织管理上,更体现在大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他认 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以追求真理、探索知识为己任,以培养具有独立思 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
其次,曹操重视团队建设,善于协调矛盾。他明白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对于 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倡内部团结,注重化解矛盾。在曹操的团队中, 文臣武将之间虽然性格迥异、各有特色,但都能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 强大的战斗力。
再者,曹操相信和发挥人才的能力和作用,不拘泥于细节。他善于发掘每个人 的优点和长处,根据他们的才能和特点安排合适的职位和任务。同时,曹操也 能够包容人才的缺点和不足,充分发挥其潜力。这种用人之道的灵活性使得曹 操在战争和治理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中國古代的管理心理學思想春秋末年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一書中就寫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孫武強調領導與下屬之間意願協調一致的重要性,這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學原則。
荀子認為“今主人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惡》)。
孟子則認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
中國古代管理心理學思想已經受到管理心理學家的廣泛重視,中國的有關古籍也成了一些國家培養管理人員的必讀書目。
談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對現實的實踐意義曹操是歷史上成功的“管理”者,其歷史功績世人皆知。
在曹操一生的政治軍事生涯中,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豐富的理論內涵。
本文從“唯才是舉”、“選將量敵”、“褒亡厚往”、“賞罰分明”等內容上提煉出許多管理心理方面的思想,特別是對“唯才是舉”的重新詮釋,使這一古老的用人方針,在我國現階段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具有更為深遠的借鑒意義。
曹操(西元155 —220 年) ,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 人。
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對保守;重視實踐,反對空想。
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曹操在其一生的政治、軍事生涯中“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把古代典籍上關於政治、軍事方面的經驗與現實管理相結合,摸索總結出了大量政治、軍事方面的思想和理論,其中包含著許多管理心理思想的內容,主要反映在其《曹操集》和《孫子注》兩部著作當中一、“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曹操一貫實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注重從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
提出“舉賢勿拘品行”、“取士勿廢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都可以大膽起用。
他說: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 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 ①意思是說,品行高尚的人不一定就有才能,而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行。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管理人才方面有一些观点和做法,对现代管理也有一定的启示。
1.重视人才选拔:曹操注重发现和选拔人才,不拘泥于出身和背景,而是注重个人的才能和潜力。
这对于现代管理也很重要,要注重人才的能力和潜力,而非单纯看重其背景和资历。
2.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曹操注重培养和发展手下的人才,通过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使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现代管理也强调员工的持续学习和成长,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3.激励和奖惩并重:曹操善于运用激励和奖惩机制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重用有才能的人,给予丰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同时对表现不佳者采取严厉的惩罚。
现代管理也强调激励和奖惩的有效运用,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4.重视团队合作:曹操注重建设团队,注重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他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才能,使团队整体的业绩得到提升。
现代管理也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注重构建高效的团队和协作机制。
5.知人善用:曹操善于洞察人才的长处和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这对于现代管理也很重要,要善于了解员工的优势和特长,并将其合理地配置和利用。
6.强调领导者的榜样作用:曹操注重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他自己身体力行,勇于冒险、勤奋努力,并且在困难时期表现出坚定的领导力。
这对现代管理来说也很重要,领导者应该成为员工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动和价值观影响和激励团队。
7.灵活运用人才:曹操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任务灵活运用人才,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
这对现代管理来说也很重要,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和任务分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8.善于倾听和沟通:曹操重视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他注重与下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使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现代管理也强调领导者的倾听和沟通能力,倾听员工的声音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提升团队效能。
学习曹操管理的智慧
曹操三国的一代枭雄,可谓家喻户晓,成败众说纷纭,如何古为今用,将曹操的一些特点特质特长总结提炼为当下的领导者管理者运用在企业,人生中,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以笔者来看,高远而坚定的志向,行动而非抱怨的人生,交际与爱才的一贯作风,情感而不情绪的情感控制实为曹操成功的法宝。
高远而坚定的志向:一开始的燕雀焉知鸿图,立意高远的救国救民,敢为天下之先,注定了他一生的冒险,一生的不同凡响,他即在现实中冒险,使得志向更加宏大,又兼顾今朝存活发展,使得当下的资源和人际一切为目标的完成所用;行动而不抱怨的人生:这会使自己的一生保持成长而不是原地踏步,从早期的刺杀董卓,到误杀一家几口,到救驾皇帝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后来的东征西伐,官渡之战,追讨马超,到赤壁大战,均身先士卒,敢为天下之先;交际而爱才的一贯作风:从开始的在宫廷为官,到十八路诸侯,到青州亲兵,到迎接许攸的,吸纳徐庶的种种作为,到关羽的过五关暂六将,驰骋当阳长阪的赵云雄姿,到赤壁战前被凤雏庞统的欺骗,从曹操大宴铜雀台到对于战败将领的博大心胸,从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到赤壁后的大哭郭嘉,无不显示他的爱才和善于交际的团队管理之道。
情感而不情绪的情感控制:曹操在三国中,哭笑多次,每次都获得出奇的效果,以曹操的笑为例来看,或在司徒王允设宴后堂,召文武百官商议匡汉讨董之计。
众皆大哭,独曹操“抚掌大笑”。
众人不解,曹公慷慨掷言:“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到哭死董卓否?笑他人的胆小如鼠,笑声成为振奋军心的力量;或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但是久战不胜,曹操大为苦恼。
某一天,“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大笑,笑自己即将宏图大展;或赤壁一战,曹操惨败,本望统一天下,不想落了个狼狈逃命、生死不保的惨局。
当他带领一群残兵败将逃到乌林之西的时候,忽然在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笑在坎坷流离中志向弥坚;或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能入此门?’操大笑。
一代千古枭雄一一曹操的人才管理思想
一代千古枭雄一一曹操的人才管理思想了解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获得当时中国北方的统治权,之后同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请问:是什么让曹操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曹操的对待人才的态度。
在长达近三十年的统一战争中,他始终执行贯穿了一条“以人为本”的用人路线,清醒地意识到人才在统一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接下来,海潮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的人才管理思想。
1(一)人才之重:从“争天下必先争人”到“只在得人”曹操曾经颁布过三道《求贤令》,分别是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二年。
这是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做过的。
在短短的七年间连颁三次求贤令,征求人才,这也被历史学界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
诚然,网罗人才不能靠一纸榜文就能解决,但这三道求贤令显然也不是在作秀,曹操求贤若渴的真实心态跃然纸上,让人心动。
被众多人奉为古代爱才的典范,常常使后世很多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
曹操曾经说过:“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不论品德如何,都可重用。
他一再强调以“才”举人、用人,从而扩大了取才范围。
因此,曹操在与其他雄主相比,在人才竞争方面就己独占鳌头,抢得了先机。
2(二)选人之法:从“唯才是举”到“德才兼备”从多种典籍的记载可以看到,在选人方面曹操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他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思想精髓的。
在他那里,凡有治国用兵之术之才,不论出身高贵低贱与否,一律加以重用。
哪怕这个人名声不佳,但只要坐拥一身本领,定会委以重任;他主张打破传统的观念,废除固有做法,直接到民间选拔人才。
在他看来,人才是“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曹操一生中起用了不少是来自“细微”之家的文官武将,其中像徐晃、张辽等出身贫贱的有才之人都一一被曹操委以重任。
当然,曹操也并不排斥出身于世族门阀的人,只要有才,同样也会给予重用。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作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在政治、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中,曹操在人才观方面的做法和看法,对现代管理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曹操的人才观出发,探讨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二、曹操的人才观曹操在管理团队和选拔人才方面具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做法,这些做法在现代管理中仍然值得借鉴。
1.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曹操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无论是身边的士兵还是文官,曹操都能凭借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发现其潜力和才华。
曹操曾言:“治世之英雄必出于此,愿以身殉国,何愁不得英雄!”可见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才能胜于背景曹操对人才的要求主要是看重其才能,而非出身背景。
他曾说:“吾欲料其君天子,饶必有所长。
”曹操重视人才的个人能力和贡献,而不仅仅是出身或职位。
这种才能胜于背景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也有启示意义,更应该注重人才的能力和价值,而非单纯看重其社会地位。
三、曹操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有着许多启示,表现在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等方面。
1. 积极发现和选拔人才现代管理需要积极寻找和选拔具有潜力和能力的人才。
这需要管理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善于发现和挖掘潜在的人才。
与曹操一样,现代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表现、评估其能力和潜力,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来发现并选拔人才。
2. 重视个人能力和贡献现代管理应该注重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而非单纯看重其出身或职位。
管理者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贡献,并给予适当的回报和认可,激励员工持续进取和创新。
3. 强调团队合作和协同效应曹操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和协同效应。
他善于将不同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
现代管理者也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搭建良好的团队组织架构,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第一篇: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来源:河南亦锐营销策划曹操或可称为中华历史上少数同时兼具众多正面与负面评价的历史人物,我们想跳脱政治与历史的评价范畴,单纯从今日商业策略管理的角度,来学习曹操这两项成功战略,希望能给我们不同角度的分享与学习。
曹操自幼聪慧过人,通权达变,综观曹操一生崛起,个人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先迎汉献帝的政治眼光,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策略,应是曹操最重要的两项成功战略。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曹操对手诸葛孔明与《三国演义》的说法,若按《三国志·毛传》,则为“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当时荀与毛给曹操的建议策略。
当时东汉政权可算名存实亡,汉献帝已成为流亡政府,十三路诸侯各拥兵自重,人人忙于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而曹操眼光独具,采纳了荀与毛的建议,率先“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迎至自己总部,建立了高于其他诸侯的政治地位。
自此之后,曹操一方面可借汉献帝对其他诸侯发号施令(虽然未必起得了实质的作用),但更可借汉献帝的“正统”,吸引各地人才投靠,壮大自己集团的势力。
以今观之,当其他诸侯只忙于扩张地盘(日常营运),而曹操已率先做好明确的策略定位,充分展现了其更为深远的眼光。
官渡之战为三国时代第一场以少胜多的关键性战役。
当时曹操虽已迎汉献帝,但军事力量仍远不如袁绍,但曹操充分把握“明确方向,稳定军心”,不受袁绍强大军队而影响士气,与“集中资源,创造局部优势”,攻击袁绍乌巢粮仓,最后更以“不计前嫌,广纳人才”,焚毁集团内部分官员作战期间与袁绍往来的书信,不仅赢得了内部人才的肯定,甚至更获得了外部人才的投靠信心,进而吸收更多人才的投靠。
以今观之,以小搏大,本非易事,曹操在此的三个策略,堪为所有企业的管理经典——明确公司的方向与向心力,进而集中资源与局部的优势,攻击强大的对手的要害,再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纳人才。
曹操与管理
曹操与当代管理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军事上的谋略与现代的管理有着相似的地方。
曹操管理的法治思想。
曹操为了做到有法可依,曹操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屯田令》、《褒赏令》、《求贤令》、《收田租令》、《明罚令》、《分租与诸将掾属令》、《让县自明本志令》、《礼让令》、《清时令》、《军策令》等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
而曹操本人也是遵守规则。
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
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
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
,曹操于是就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
这虽然只是割一绺头发,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不敢轻伤。
”而且刑不上大夫,所以曹操那也算是受了惩罚。
曹操的之人善用、爱招纳能士。
这也是有例子的。
崔琰和毛玠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
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
他知道关羽的能力就不余余力的想的到,用尽各种办法。
知人善用网罗精英,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没有哪个成功的管理者没有用人的能力。
微软的成功也不得抹去比尔·盖茨的用人功劳。
加州“硅谷”的两位计算机奇才———吉姆.格雷和戈登.贝尔,比尔.盖茨为了的到他们在“硅谷”为他们建立了一个研究院。
而且为了留住人才一股份作奖励。
这让微软聚集了世界的精英,也成就了微软的财富。
曹操广纳意见。
作为一个管理者,若能主动接纳下属意见,不仅有利于避免一人的思想局限,集思广益利于事,而且在这样使下属有被重视的感觉,下属有归属感。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社会学院10(2)班 41号汤蕾摘要: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曹操凭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独霸一方的枭雄。
曹操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
他诡谲、狡诈、冷酷、残忍,但同时他也是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的,他运筹帷幄,征讨四方,广纳贤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建立霸业于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人仇恨,通过自己在经济,行政,文化,人才以及军事方面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把一方水土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当世当之无愧的“英雄”。
关键词:以礼教化;大气豁达;知才善任;唯才是用;文武兼重一、经济管理思想1、实行屯田制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
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颁布《置屯田令》。
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
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
屯田农民称屯田客。
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
屯田农民不再负担徭役和兵役。
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抑制土地兼并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颁布的《抑兼并令》,主要内容: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
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
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
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董仲舒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儒学是包含了一些道家、法家思想在内的新儒学,毕竟要抑制土地兼并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更需要有法治做后台,这也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也因此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手段则体现法家思想。
论曹操学管理_初中作文
论曹操学管理
曹操作为三国第一主公,几乎是家喻户晓,在他身上,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光彩,还有我们对他能力的肯定。
1,曹操之感染力。
我们从曹操身上得到的是感染力,一个人不但得做到自己厉害,还得让身边的人厉害,虎父无犬子,曹操的儿子个个能文能武,这可以说是遗传的,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的感染力。
曹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给他一座城,再难他都守得住,他是曹操的族弟。
夏侯惇夏侯渊,一样也是曹操哦啊手下悍将,论武力超于曹仁,他们是谁?还是曹操的族弟。
再论曹洪和曹纯,虽然差一点,但仍然是悍将。
有这五猛将,对曹操奠基很有帮助。
2,风险投资,放长线钓大鱼。
曹操起初的时候,手中不会区区几万兵,说具体点大概是两万多,但他起兵的位置够狠,不选择濮阳这种离陶谦孔融的安全位置,反而呆在离虎牢关最近的陈留。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曹操是匹夫之勇,他选择了陈留,陈留作为通天下第一之道,打天下方便,被天下打也容易,由此可见:曹操敢冒大风险,获大收益。
1/ 2
3,惜才如金
关羽当年暂时头像曹操,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供着,送十个美女天天供着。
实实在在。
如果换成天下人才第二多的刘备只会哭着三请,比曹操弱很多。
再谈贾诩,贾诩他是三国第一智者,苦于细份少。
当年张绣就是靠他把曹操打的人仰马翻,以至于曹操说了一句话“以后抓住贾诩,一定把他烤了。
”
可后来呢?曹操不仅没烤他,反而款待,并对手下说:“你们谁也不要提我要烤了贾诩的事啊。
”这句话是曹操当贾诩面说的。
2/ 2。
曹操人本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李景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11卷总第43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o.12009(Vol.11Sum No.43)曹操人本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李景春1,孙志花2(1.宁夏中通公路养护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中卫755000;2.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管理办公室,宁夏中宁755100)摘要:曹操是历史上成功的管理者,他的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本思想,包含关于人的地位、价值、使用、激励、组织、培育、保护、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曹操的人本管理思想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
研究他以人为本管理社会及民众的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提取合理要素为今所用,推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曹操人本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其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曹操;人本管理;唯才是举中图分类号:K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1-0318-03一、引言曹操的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本化特征,体现出为人服务的人本理念。
他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导作用,把人的参与作为有效管理的关键,并使人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发展。
曹操汉灵帝中平六年,曹操与袁绍一起讨伐董卓,两人在讨论取胜天下靠什么的问题时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0。
[1]他这里所说的/智0就是指谋臣,/力0指武将,/道0指政治方向。
他把获胜的保证寄托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把人才看作政治斗争最根本的战略问题。
这与现代人本管理中所强调的/管理即人0、/管理的核心在人0的主张意思相近;曹操善于用人,/天地间,人为贵0、/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0,[2]表明他十分看重人才,如称荀彧是/吾之子房0,又如建安五年,许攸弃绍投操,喜得曹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肯来,吾事济已!.0[3]在/军国事皆与彧筹0,因重用/治国用兵之术0之人,郭嘉、荀攸、贾诩、典韦、徐晃、张辽、司马懿等辅佐,/谋臣如云,武将如雨0,而使魏兴,其曾曰:/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0。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及领导者人格的魅力[修订]
00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00谈曹操的管理心理及领导者人格的魅力00专业公共事业管理00班级 2010级公管2班00院系公管系00姓名苏正雨00学号C2010300233900指导老师杨凡002012年3月00目录00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1.1研究目的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1.2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1.2.1国内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1.2.2国外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1.3主要贡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1.4文章的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预备知识及原理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1分层服务提供者(LSP)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1.1分层服务提供者(LSP)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1.2分层服务提供者(LSP)的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1.3分层服务提供者(LSP)的用途——用户级封包截获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2核心层网络驱动和NDIS网络驱动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2.1核心层(Kernel Mode)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2.2核心层网络驱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2.3 NDIS网络驱动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3核心层网络封包截获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3.1Windows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3.2用户模式下的网络数据过滤错误!未定义书签。
002.3.3内核模式下的网络数据过滤错误!未定义书签。
曹操的企业管理之道
曹操的企业管理之道曹操,有人评价其“奸诈、毒辣”,但笔者认为曹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企业家”。
他肯与属下共舞、共鸣,他诚信、识才、爱才,注重团队士气打造,还有统筹管理之道,虔诚纳贤之道等等,是当今很多企业家需要学习并借鉴的。
一、学习曹操出榜招贤,因贤求贤《三国》中曹操曾下了三次《求贤令》,三次出榜招贤,因贤求贤。
为了更多的人才,曹操还鼓励大家积极推荐人才,比如说荀彧(yu)推荐了郭嘉,郭嘉推荐了程昱(yu),正因为如此,魏国才人才济济。
这些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的思想,“得人者得天下”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曹操在人才的使用上,总是先详细了解每个人才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专长后,再有针对性的使用。
而且他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只看才华如何。
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懂得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责。
中国有句俗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企业家要认识到再好的战略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二、学习曹操讲究民主,集思广益曹操曾发出一道《求言令》,旨在敞开言路,鼓励大家建言献策,让部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看有没有跟自己的观点相符的。
曹操从不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来束缚属下的思想。
每次战争前,每当对军国大事做出决策时,曹操都召集大家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讲究民主。
曹操由于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这是曹操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曹操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打了胜仗,夸奖属下,打了败仗,检讨自己。
这样就使得手下人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献计献策之时无所顾及。
而且曹操在官邸里很严肃,但在生活中可以和平常百姓打成一片,说说笑笑,打打哈哈,不摆官架子,这样曹操就有了一种亲和力。
笔者认为,做为一个企业家太严肃了不好,会让员工觉得不可亲近。
此外,企业家还应向曹操一样集众智,用众力,不搞一言堂,这样才能做好市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三、学习曹操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曹操有一首诗叫《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第五讲曹操的管理之道
第五讲曹操的管理之道(一)曹操是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他本姓夏侯氏,因为他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他小时候读书不认真,但是特别有权谋,应变能力很强,这些在战场当中有很卓越的表现。
曹操20岁出山创业,一生在战争中成就显赫,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曹操虽然个子小,但是他的步伐却是铿锵有力。
曹魏政权在三国时代实力最强大,占领了整个中国的北方。
曹操在事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取之道。
一、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在三国时代用人不光讲究能力、才干,还要讲究出身,但曹操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打破了这个常规,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略,这个举动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形成了荀彧,荀攸,刘烨,郭嘉,许褚,徐晃等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使曹操人才阵容鼎盛。
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纵横天下。
曹操的唯才是举在当时除了吸引了人才之外还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
当时的传媒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主要是靠口碑宣传,以街谈巷议的方式传播出去,这样就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实现了曹操的目标。
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是非常重要一点。
“顺则为人,逆则为仙”,用常规的的方式去做事,得到的是常规的结果,如果符合企事业发展的方向而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很可能得到惊喜的回报,这是曹操打破传统用人观得到的理想回报。
现代案例:浙江金义集团陈金义先生浙江金义集团的陈金义先生,在十多年以前,他被称为民营企业集团第一个用CEO的一个企业家。
不管他企业经营的成败,当初陈先生管理的决策是值得今天的企业家们学习和借鉴的。
他企业做大了以后,需要CEO来统筹全局,这个时候,他没有用自己家里的人,而用了重庆分公司的一个经理来出任CEO,用了这个CEO之后,企业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对待家族成员的问题上,按现代企业管理的机制运作,选择CEO时,没有任人唯亲,而是举贤任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社会学院10(2)班 41号汤蕾摘要: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曹操凭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独霸一方的枭雄。
曹操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
他诡谲、狡诈、冷酷、残忍,但同时他也是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的,他运筹帷幄,征讨四方,广纳贤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建立霸业于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人仇恨,通过自己在经济,行政,文化,人才以及军事方面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把一方水土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当世当之无愧的“英雄”。
关键词:以礼教化;大气豁达;知才善任;唯才是用;文武兼重一、经济管理思想1、实行屯田制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
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颁布《置屯田令》。
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
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
屯田农民称屯田客。
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
屯田农民不再负担徭役和兵役。
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抑制土地兼并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颁布的《抑兼并令》,主要内容: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
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
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
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董仲舒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儒学是包含了一些道家、法家思想在内的新儒学,毕竟要抑制土地兼并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更需要有法治做后台,这也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也因此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手段则体现法家思想。
3、奖励农耕曹操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荒地,或贷给耕牛,帮助和鼓励他们从事生产。
关中地区因遭受军阀破坏,有十万多家流入荆州。
后来这些人想重返关中,但苦于无犁、牛等生产资料。
曹操便采纳为觊建议,实行食盐专卖,以其收入购买耕牛和农具,贷给归还的农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2]。
曹操还注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塘,广兴稻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二、行政管理思想1、建立军政制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迎天子,迁都于许,“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张作耀先生认为“以军谋政,以政制军”是曹操的重要思想之一,曹操逢迎天子之后,成功的建立了一套军政制,架空了东汉政府,建立了一套属于他行政制度,是曹操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3]。
曹操的军政制其实是对大将军掌权的继承发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罢三公,复置丞相、御史大夫,自己当丞相,并以光禄勋郗虑为御史大夫,这时的御史大夫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了,曹操就这样完全把军政大权其中于一身,比之外戚、宦官专权,曹操的成功之处在于军政的完全集中,并且培养心腹安插要位。
2、以礼教化民众建安八年五月,曹操颁布的《修学令》,表明了他要实施以礼教化民众的决心,其文如下: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
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4]。
袁涣初归曹操,提倡以道德仁义教化民众,曹操深纳其言,但由于战事频繁所以没有出台具体政令。
魏国建国初,曹操升袁涣“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袁涣有上言曹操:“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曹操“善其言”[5]。
其治下,刘馥于扬州“聚诸生,立学校”;杜畿在河东“亲自执经教授”;杨俊治南阳“宣德教,立学校”。
因此可见,曹操并非在说空话,而是有实际行动的。
3、实行严刑峻法曹操听从何夔建议,实行“制新科下州郡”。
不仅如此,曹操还将教刑结合,曹操曾对高柔下令说过:“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
拨乱之政,以刑为先”[6]。
表明了曹操实施教刑结合的思想。
王修治魏郡时,“明赏罚”;苏则在金城设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等等。
足以说明曹操崇尚的法治也在其治下各县得到实施。
此外,曹操甚至“议复肉刑”,并且得到陈群、钟繇的赞同,但由于王朗等众多参与议会者反对,加上军事繁多,暂且罢议。
教刑结合的思想来源于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只不过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曹操必须采取“德刑并重”方能更好的治理其辖下郡县。
三、文化管理思想1、坚信“德厚流光”的古训,择师重德行建安十年(205)正月,曹操攻破南皮,杀袁谭,全部占领冀州,辟冀州名士崔琰为别驾从事。
第二年,曹操征并州高平,留曹丕守邺,让崔琰当曹丕的师傅。
崔琰尽职尽责,受到曹操的赏识,曹丕的敬重。
建安十三年(208)六月,曹操任丞相,调崔琰任东曹椽。
东曹椽是丞相府主管二千石以下官吏升降事宜的办事机构。
曹操在《授崔琰东曹椽教》中说:“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故授东曹,往践厥职。
” 从曹操《授崔琰东曹椽教》的内容看,他坚信“德厚流光”的古训,重视表率作用。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下《高选诸子椽属令》,说:“侯家吏,宜渊深法度如邢顒辈。
”“高选”是严格选拔。
“椽属”,是诸侯属吏的正、副长官,实际上是诸侯的师傅。
曹操让邢顒为平原侯家丞,让“名高德大“的北海名士邴原为曹丕五官府长史。
《转邴原为五官府长史令》的令文遣词用语的谦虚和诚恳,寄托着曹操对培养接班人的殷切期望。
曹操择师重德行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2、倡导文武兼习,允许学有偏好曹操是一位文武兼备的英雄,他也要求诸子兼习文武。
曹操曾令工匠打造五口宝刀,取“百炼利器,以辟不祥”之意,命名为“百辟刀”。
曹操作《百辟刀令》,说:“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
”这个令文反映出曹操倡导文武兼习,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曹操虽然倡导文武兼习,但允许学有偏好。
曹操得知三子曹彰立志为将以后,并没有再责备他弃文好武,而“大笑”,实际上是允许曹彰学有偏好。
曹操对待四子曹植也是这样。
曹植喜文而厌武。
他在《与杨德祖书》中说:“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曹操赐他百辟刀一把,勉励其习武。
曹植作《宝刀铭》,说:“造兹宝刀,既砻既砺。
匪以尚武,予身是卫。
”对于曹植这种言行,曹操也没有训斥。
允许学有偏好,按照现代教育理念说,就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允许良好的个性发展。
曹操能够做到这点,难能可贵。
3、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接班人建安二十年(215)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十一月张鲁降,得汉中,十二月自汉中郡治所南郑还。
随后,曹操发布《诸儿令》:“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
虽儿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诸儿令》反映出曹操对儿子们敢于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接班人的教育思想。
曹操爱才,对才思敏捷的四子曹植非常宠爱,数次想立为太子。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个人的愿望为转移。
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
曹丕没有辜负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远征汉中,留曹丕守邺城。
西曹椽魏讽勾结长乐宫卫尉陈褘谋袭邺。
曹丕得讯,当机立断,诛杀魏讽及其党羽,平息叛乱,保证了邺城安全,为曹操西征解除了后顾之忧。
反观曹植,他并没有接受开司马门私出犯禁的教训。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围困。
曹操以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想派他去救曹仁,让人去叫曹植,可曹植酩酊大醉,不能接受任务。
两相对比,证明曹操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接班人的教育思想是行之有效的。
四、人才管理思想1、实施长期、有效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
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
例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比如,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
事实上这些人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丰功伟绩。
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
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的政治抱负打下了可靠基础。
2、奉行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选人策略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
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后来发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他进一步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公元217年,曹操已63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8]。
3、采用实地考察、面谈识别的聘人方式汜水关前,关羽要求出战华雄。
曹操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丹风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这形象,这气势,严如天神一般。
曹操评价:"此人仪表不俗",心中暗喜,于是让关羽出战,果然斩了华雄,并一直挖空心思想收编关羽于帐下。
曹操移驾许昌,途中被徐晃拦截。
曹操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接着让许褚出马与之交锋,两人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从而认定徐晃是位将才,并派人把他争夺到自己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