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论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_刘春香

论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_刘春香

刘春香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各路诸侯都深知“得人者兴,失人者亡”的道理,因此非常注意招揽人才,然而,一个最大的人才集团却在曹操的身边形成。曹操曾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就是说,曹操坚信,如果调动天下才智之士与勇力之士,并且予以正确的控制和引导,则可以无往不胜。那么,曹操是如何招揽人才及组建其人力资源队伍,又是如何驾驭管理这些桀骜不驯的文臣武将的呢?

一人才的招聘与录用

1唯才是举

自古以来,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这句唐太宗的名言把“得人”看作是“为政”的关键。《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把任用贤能看作是为政之根本。曹操知道,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目标,人力资源是关键,针对东汉末年以来腐败政治的影响,大力加强内政建设,在任官用人方面,他打破了东汉征辟察举重门第名望的传统,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这是用人制度的一大改革。为此,曹操三下“求贤令”。在他于建安十五年(210)颁布的《求贤令》,建安十九年(214)颁布的《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建安二十二年(217)颁布的《举贤勿拘品行令》中都体现了曹操用人政策的原则。他提出,不能以“品行”作为取人的主要标准,即使有“盗嫂受金”行为或“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量才使用。他要求对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级官吏都要向上推荐,不得遗漏。

曹操打破了东汉末以来以所谓“德行”“门第”等为标准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用人不求十全十美,而是才重一技、用其所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实际操作中,曹操确实也是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地招才纳贤。其集团中有很多人如张绣、郭嘉、程昱等都非完人,其中还有些人有很多“恶行”,但曹操没有求全责备,首先,曹操能舍弃旧怨。例如,曹操南征讨伐张绣,张绣投降后又复叛,杀操一子一侄,但当张绣再次投降时,曹操不计前嫌,反而跟张绣结为亲家,并加以重用,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又如,陈琳曾辱骂曹操为“赘阉遗丑”。当时出身于阉宦之家,最为人所不齿,也是曹操最忌讳的。但当袁绍失败,曹操抓获陈琳后,因爱其才而不咎既往。从中可看出曹操宽宏的度量。其次,曹操可以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如程昱性情刚烈暴戾,与人结交多有冒犯之处。有人曾告程昱谋反,对此,曹操不置可否,也不加以反驳,反而更加优待程昱。另一谋臣郭嘉,行为不太检点,屡次违反曹操制定的法令,并多次被负责纪律工作的陈群批评,郭嘉依然我行我素,曹操一方面对郭嘉不求全责备,对他信任如

论曹操的用人之道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论曹操的用人之道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论曹操的用人之道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引言

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相比,三国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

一瞬间。然而,正是这不到百年的历史,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回忆。“人才莫盛于三国”,人才辈出,智慧谋略层出不穷,是“三国热”高烧不退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认为,三国之战,其实就是一场人才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曹操是一个大赢家。曹操是三国时期真正的创业者,他从一个朝廷要犯,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其子建立曹魏,平蜀灭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曾称赞曹操为“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的成功,在于他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有成

功的人才之道,在于他深知“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

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懂得“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的深

刻道理。但曹操重才轻德、多疑残暴、不守规矩,不仅导致了后期司马懿的叛乱,整个江山落入他手,而且落得“白脸奸臣”的千古骂名。两个极端的结果确实值得当今的管理者深思。

二、曹操用人的成功之道

(一)择人策略:唯才是举,兼收并蓄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当时论综合实力,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等人远在曹操至上,而最后的赢家却是曹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问题看成是赢得

最后战争胜利的根本问题。“吾认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道出了曹操成功的真谛。

曹操对人才没有门第偏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为了尽可能的网罗到更多的人才,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公元210 年,曹操第一次发布求贤令,曰“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以搜集天下英雄为其所用;公元214年,曹操二下求贤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公元

曹操论文:曹操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曹操论文:曹操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曹操论文:曹操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曹操,东汉末期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从政三十余年,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其政治思想包含了丰富的伦

理思想。曹操以“人贵”观点作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起点,希望最终达到兼爱尚同、恩德施于天下的政治伦理的终极目标。为此,在制度建设方面,曹操建立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选贤制度,完全贯穿其政治伦理思想,使各种制度合伦理性;同时从立法、执法和守法三方面,使其伦理思想得到制度的保证。曹操践行其政治伦理思想,要求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君主要有贤明德;谋臣要有贤能、廉洁正直的德性;

武将坚守忠、义的德性;教化百姓要有礼、让的德性,通过严于律己以修身、提倡节俭以齐家和忠孝仁义以治国家等方式,实现其政治伦理思想。曹操的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代的“德法结合以治国”的政治制度伦理构建、对完善当代人才制度,对提升当代政治行为主体的伦理品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英文摘要】Cao Cao is one of the famous politicians, militarists and litterateur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o held a political career for around 30 years. His political thoughts embody abundant ethical ideas.Cao Cao attached much emphasis on talents, which is the start point of his political ethical ideas, with a final goal to achieve Universal Love and Conformity and bestow favor on all his people. For this purpose,

曹操的领导艺术

曹操的领导艺术

一、引言:

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二、曹操的领导艺术

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

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曹操的人才管理

曹操的人才管理

曹操的人才管理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他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起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统一战争中,他始终执行贯穿了一条“以人为本”的用人路线,清醒地意识到人才在统一战争中的决定性作。可以说曹操在人才管理方面有着超强的能力。

曹操曾经颁布过三道《求贤令》,这是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做过的。网罗人才自然不能靠一纸榜文就能解决,但这三道求贤令显然也不是在做秀,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真是跃然纸上,让人心动。被众多人奉为古代爱才的典范,常常使后世很多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

曹操的爱才也是出名的,甚至对于敌方的人才,他都想聘用。为了争夺关羽,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对于关羽提出的众多过分要求一概答应,甚至将赤兔马赠送给他,还向汉帝上书封他为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劲心机。后来关羽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离曹操而去,曹操也没有阻拦,甚至对他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也没有追究。可见曹操对于人才的爱惜。还有曹操慧眼识许攸,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同样体现曹操爱才的还有徐庶,虽然徐庶这样一个人才归降曹操,却未为曹操所用,可曹操却没有除了这个没有为自己效忠的人才,同样表现他十分爱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但是曹操这里有一点特殊,曹操他身处乱世,乱世的特点是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大家都不信任。但是曹操却不同,只要是他看中的人,无论之前是什么样,他都会重用。如荀彧、郭嘉等弃袁投曹,曹操不仅以礼相待,还委以重任。

曹操的管理思想曹操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曹操的管理思想曹操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曹操的管理思想曹操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维普资讯

第l6卷第2期6月2006年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nlfXiyngiutrlClgoranagArlaoleocue

V06N02Ll.

Jn2Ou.06

曹操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查国云,志,李张宏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信阳440)6OO

摘要:唯才是举” “ 是曹操的用人方针;选将量敌” “ 是曹操的用人艺术;褒亡厚往” “ 是曹操的激励手段;赏罚“ 分明是曹操的管理原则。

关键词:唯才是举;选将量敌;褒亡厚往;赏罚分明

中图分类号:9.F22文献标识码:0A

文章编号:0-1(060-5-189620)20820400

TepicladraesfaeoamiirtnhrienelneooadnsainpsCto

ZHAGu-uoyn。Lh。gIZiHANGnHog

(hitemucnttAroeYnag600Ci)TerrfsteiFr.d

y44O,haFsAoiIiucnn

AbtatPooneednnslait,hoiggnrlacrieistiaefuoiaonsrc:rmtgdpniofblycoseesconteme,ancrobrntnadige-inadgonkgsdi

piigadpsgaoalhrcpeCaeodnsainannrsm ̄nrtnlitepiiliysnoa ̄amiitt.ro

Kerspooieednnslait;hoiggnrscodnnme;aigaeobria ̄ywod:rmtdpnigofblycoseelacrgteeistkrfuodtgne-inaioncsnims

论曹操人力资源管理艺术

论曹操人力资源管理艺术

论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

摘要在三国的对峙与兼并过程中,对人才的争夺成为各个诸侯事业兴衰的关键。曹操长于罗致人才和爱惜人才,广开贤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贤任能。采用人才垄断、人力资源整合与开发等方法,对其人力资源队伍进行合理化的管理和任用,体现出一套独特的人才招聘使用方法。

关键词:曹操人力资源整合人才垄断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各路诸侯都深知“得人者兴,失人者亡”的道理,因此非常注意招揽人才,然而,一个最大的人才集团却在曹操的身边形成。曹操曾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就是说,曹操坚信,如果调动天下才智之士与勇力之士,并且予以正确的控制和引导,则可以无往不胜。那么,曹操是如何招揽人才及组建其人力资源队伍,又是如何驾驭管理这些桀骜不驯的文臣武将的呢?

一人才的招聘与录用

1 唯才是举

自古以来,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这句唐太宗的名言把“得人”看作是“为政”的关键。《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把任用贤能看作是为政之根本。曹操知道,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目标,人力资源是关键,针对东汉末年以来腐败政治的影响,大力加强内政建设,在任官用人

方面,他打破了东汉征辟察举重门第名望的传统,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这是用人制度的一大改革。为此,曹操三下“求贤令”。在他于建安十五年(210)颁布的《求贤令》,建安十九年(214)颁布的《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建安二十二年(217)颁布的《举贤勿拘品行令》中都体现了曹操用人政策的原则。他提出,不能以“品行”作为取人的主要标准,即使有“盗嫂受金”行为或“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量才使用。他要求对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级官吏都要向上推荐,不得遗漏。

曹操综述

曹操综述

近五年来关于曹操的研究综述

曹操,这个一直被当做反面教材的人物。在近年来终于慢慢被平反,白脸的曹操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是他的雄才大略是不能被忽略的。人无完人,虽然曹操的所作所为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忠诚观念,但是对于历史进程来看,他不失一位强有力的推进者。他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为中国的统一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有的同志又对曹操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拟就新近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的论讨作一概述。

一、曹操的人才观:

曹操擅于笼络人才,这是众人一直所承认的,郭春凯在《曹操人才观是启示》(《中国人才》2009年03期)中讲到三国时代虽称三足鼎立,但曹魏却能独享中原,作拥半壁江山,他手中的“利器”就是人才。曹操广招天下人才的思想,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达到了“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效果。

但是也有些人士认为曹操在用人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韦慧婕在《曹操的人才观之我见》(《高等函授学报》2005年10月19卷第z期)中认为曹操在用人上也存在重才轻德,疑而用之,嫉才妒能,不容其强的一些缺陷。最后,她讲到唯才是举,而又用而疑之,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有才能,这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反映了曹操的鲜明个性。二、曹操的个人品质:

在众人的传统思想中,曹操一直是“乱世之奸雄”,但是近年来不少人认为曹操其实是一个具有传统忠义思想而又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陈李茂在《试论曹操思想中的忠义成分》(《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中将讲到曹操虽定性为奸雄,但他思想中仍有忠义的成分,主要表现在他年轻时刺杀董卓,其实是有着他忠于汉室的成分的,另外,曹操对一些有才能的人,即使他很欣赏,但假如在他眼里被视为秉性不忠的之人或将来可能威胁到他性命等核心利益时,往往会杀掉他们,吕布被杀就是其中一个明显例子。曹操对于关羽的厚遇,一方面是因为他欣赏关羽的才华,想让关羽为他效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对关羽以忠义著称的为人很钦佩。

论曹操之文风与治世思想

论曹操之文风与治世思想
谈 谈 对 曹操 文 学创 作 与 治世 思 想 的一 些认 识 。 关键 词 : 曹操 文风 儒 法并 用 治世 思 想
源自文库
《 虽 寿 》 。 《 歌 行 》 写 出 了作 者 的 复杂 心 情 和 深 沉感 概 。 龟 等 如 短 , 全 诗 笔 调低 回沉 郁 ,体 现 了建 安 文学 ‘ 深 笔长 , 概 多气 ’ “ 志 梗 的 特 色 。 时 , 诗 声音 铿 锵 , 韵 自由 , 用 《 经 》 句 , 着 痕 同 全 换 袭 诗 原 不 迹” 。另 一 首 《 沧 海 》 描 写 了作 者 亲 临 东 海 观 潮 的感 受 , 现 观 , 表
了其 暮 年 的壮 阔胸 怀 。 中描 写 了 山海 间 万 物 的 繁茂 和 萧 瑟秋 词 风 中呈 现 出 的 大 海 洪 波 , 天 水 相 连 、 澜 壮 阔 的大 海 , 日月 那 波 “ 之 行 , 出其 中 。 星 汉灿 烂 , 出其 里 ”吞 含 日月 、 育 星 辰 的 若 若 , 孕
考 试 周 2 0 第期 刊 0 年 7 1
论 曹 操 之 文 风 与 治 世 思 想
庄 小锋
( 川 县 教 师 进修 学校 , 东 龙 川 龙 广 摘 要 :千 百 年 来 . 曹操 褒 者 多 矣 , 者 亦 不在 少 数 , 对 贬 很 多 问题 其 实 已经是 盖 棺 论 定 了的 。 与 其 子 曹 丕 、 他 曹植 在 中 国文 学 史 上 并 称 为 “ 曹 ” 曹操 “ 定 武 功 . 三 。 外 内兴 文 学” 又 是 。 570 ) 1 30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研究与分析

引言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史书,讲述的是三国

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权力争夺与战斗。其中,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本文旨在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他的性格、

行为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曹操形象的塑造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鲜明而复杂。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成一

个既能武功出众,又能政治谋略高超的统治者。他勇猛善战,在多次战役

中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他还秉持“专权统治”的理念,建立了

聚敛大量财富的政权。这种形象塑造使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受争议

的人物之一

二、曹操的性格及行为

曹操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他具有果断、自信和坚毅的特质,

善于判断形势,采取有利的措施。然而,他也有独断专行的一面,以至于

经常忽视他人的建议。此外,曹操还被描绘为一个极富政治智慧的人物。

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加自身权力和财富。但是这也导致他被视为一个强权统治者,甚至被视为一个暴君。

三、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治国理念和战略

思维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次,他的政权被西晋继承,奠定了中国政权演变的基础。最后,曹操在文化领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他培养了许多文人学者,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

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勇武和政治智慧成就了他的成就,但他的专权和冷酷也使他备受争议。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对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他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肯定他的贡献,也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批评和反思。

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启示录(优秀范文5篇)

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启示录(优秀范文5篇)

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启示录(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启示录

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启示录

字号:小中大作者:2005-08-25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本篇着重从曹操的人才战略、选人标准、用人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阐述,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从中给予我们以崭新的启示。

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例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比如,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事实上这些人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丰功伟绩。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他宴饮长江,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有时真是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他按程昱的计策,星夜搬取徐母到许昌,先是以礼厚待,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赚得徐母手迹,仿其字体,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

论曹操的战略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论曹操的战略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论曹操的战略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谋略三国与智慧人生课程论文)

课程:谋略三国与智慧人生

姓名:王江

学号:20120515263

年级:2012级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人力资源是构筑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有着不少先进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在管理中,他既施行仁政,又讲求法治,把两个对立的政治措施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在群雄激烈而残酷的战争中崛起,立于不败之地。文章分析曹操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以期为现代企业制定创造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提供一些借鉴。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有(1)重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来开展经营管理活动;(2)对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的重新认识,如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3)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企业管理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自古就有不少思想家或管理者提出并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如孔子宣扬最高道德标准是“仁”,其核心内涵就是以“爱人”为中心的人性思想;孟子主张“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观点更体现人人具有发展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价值观。纵览三国诸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褒亡厚往”等政策,真正地把爱才、用才等人本管理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使得曹魏有“谋臣如云,武将如雨”。本文分析曹操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以期对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时代的企业,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企业,制定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论曹操的理想与理想主义

论曹操的理想与理想主义

作 为一 代伟 人 ,曹 操 不仅 拥 有 理想 ,而且 拥 有 较 崇 高 的 理想 。随着 时 势 的 变化 ,曹操 的 理想 经 历 了不 断拔 高 的三个 阶段 ,即 由青 年 时代 的郡 太 守 理 想 、到 中年 时 期 的征 西 将 军理 想 、再 到 壮 晚 年时 治
国平 天 下 的 圣 贤 宰 辅 理 想 。 曹 操 为 理 想 奋 斗 了终
历史 的地 位 决定 于历 史 的作 为 。 由于 同 时代 英
择 了 比较 正 确的 做 官原 则 ,曹 操 的理 想走 出 目的的
雄 面 临 的大 致 相 同 的外 部 环境 ,英雄 作 为 的大 小 及 其 历 史定 位 的高低 就 主 要 决定 于 他们 各 自不 同 的主 观努 力 。 曹 操 之 所 以 成 为 三 国 时 代 的 “ 世 之 超 杰 ” ,与他 正 确 树 立 并 不 懈 追 求 较 崇 高 的 理 想 关
了 自己为 官 的 目的 ,即为 了驰誉 而 当官 。这 一 目的 也许 说 不 上 崇 高 ,然 与那 些 热 中于物 质 利益 的为 官
初 时代 ,能像 他 那 样 务 实 敢 为 的行 政 者 确 实 不 多 见 。曹 操 为吏 的 原则 与 卓著 的 政绩 很 快地 得 到 了社
会 的认 可 。 而随着 社 会 对他 的 政绩 的 认 可 ,建立 在

著名历史人物曹操的政治生涯及其思想

著名历史人物曹操的政治生涯及其思想

著名历史人物曹操的政治生涯及其思想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在三国时

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政治生涯和思想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早年在黄巾起义中表现出色,得到了汉献帝的重用。当时

的天下大乱,各种叛乱不断,曹操认为政治和军事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通过军事手段才能解决政治问题。所以他积极从事军事建设,在士兵的选拔和训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曹操还富有开拓精神,

积极拓展国土,不断扩大他的统治范围。

曹操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恢复汉朝的官僚制度。他参考了秦

汉制度,并加以改革完善,为今后的政治体系奠定了基础。曹操

还擅长用人,他聪明睿智,知人善用,从人才中发掘出来,并任

用于政治、军事等领域。他兼顾权衡,能够维持稳定,而且还能

保持局势的掌控。

曹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法令,例如皇帝诏书、官

员上疏、御史监察等制度,并把他们行使的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

政府。曹操还密切关注人民的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他明确提出文书讲究公正、军队讲究纪律、捐税讲究公允、宴飨

讲究节俭、治理讲究法律、建设讲究科技等治国原则,以此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曹操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实用主义,即对现实的高度关注,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寻求适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方案。他的政治思想强调军事、行政、经济等方面的整合,他想通过强大的军队来统治国家,以缔造一个强大的国家为追求目标。

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特点是强调义务,他坚持官民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认为官民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惠互利的。他还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口号,强调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把普通百姓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社会学院10(2)班 41号汤蕾

摘要: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曹操凭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独霸一方的枭雄。曹操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他诡谲、狡诈、冷酷、残忍,但同时他也是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的,他运筹帷幄,征讨四方,广纳贤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建立霸业于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人仇恨,通过自己在经济,行政,文化,人才以及军事方面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把一方水土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当世当之无愧的“英雄”。

关键词:以礼教化;大气豁达;知才善任;唯才是用;文武兼重

一、经济管理思想

1、实行屯田制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颁布《置屯田令》。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农民不再负担徭役和兵役。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抑制土地兼并

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颁布的《抑兼并令》,主要内容: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董仲舒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儒学是包含了一些道家、法家思想在内的新儒学,毕竟要抑制土地兼并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更需要有法治做后台,这也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也因此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手段则体现法家思想。

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黄秋月

内容摘要: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天下分崩、群雄并起的汉末,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文治武功,卓有建树,无人可及,这不仅由于出色的军事才能,更由于超卓的政治谋略。群雄逐鹿,势力消长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曹操之所以功业彪炳,主要就在于他具有当时最进步的人才观,非常懂得招揽人才、运用人才。他强调“唯才是举”,不受封建选拔标准限制。他知人善任,用人各尽其才,宽仁大德,不念旧恶,做到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且赏罚分明。因此,他麾下谋士如云,武将如雨,人才济济。正因为拥有了众多文武干才,曹操才能在争霸过程中节节胜利,最终统一北方,为曹魏政权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即就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宽仁大德、不念旧恶;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关键词:曹操唯才是举用人政策

"Only the men of ability could be recommended"employment policy of Cao Cao

Huang Qiu Yue

Abstract:Cao Cao is famous our country statesman in history , strategist and man of letters. In the fall, and warlords from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hi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getting up perform a stratagem , castigate all over the world ,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chievements , exclusive achievement , self-service but reach in land under heaven, this not only because of outstanding military affairs ability, more because of extraordinary politics strategy.he changed the tradition from Dong Man dynasty, during which the personnel wer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社会学院10(2)班 41号汤蕾

摘要: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曹操凭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独霸一方的枭雄。曹操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他诡谲、狡诈、冷酷、残忍,但同时他也是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的,他运筹帷幄,征讨四方,广纳贤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建立霸业于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人仇恨,通过自己在经济,行政,文化,人才以及军事方面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把一方水土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当世当之无愧的“英雄”。

关键词:以礼教化;大气豁达;知才善任;唯才是用;文武兼重

一、经济管理思想

1、实行屯田制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颁布《置屯田令》。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农民不再负担徭役和兵役。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抑制土地兼并

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颁布的《抑兼并令》,主要内容: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董仲舒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儒学是包含了一些道家、法家思想在内的新儒学,毕竟要抑制土地兼并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更需要有法治做后台,这也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也因此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手段则体现法家思想。

3、奖励农耕

曹操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荒地,或贷给耕牛,帮助和鼓励他们从事生产。关中地区因遭受军阀破坏,有十万多家流入荆州。后来这些人想重返关中,但苦于无犁、牛等生产资料。曹操便采纳为觊建议,实行食盐专卖,以其收入购买耕牛和农具,贷给归还的农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

[2]。曹操还注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塘,广兴稻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二、行政管理思想

1、建立军政制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迎天子,迁都于许,“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张作耀先生认为“以军谋政,以政制军”是曹操的重要思想之一,曹操逢迎天子之后,成功的建立了一套军政制,架空了东汉政府,建立了一套属于他行政制度,是曹操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3]。曹操的军政制其实是对大将军掌权的继承发展。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罢三公,复置丞相、御史大夫,自己当丞相,并以光禄勋郗虑为御史大夫,这时的御史大夫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了,曹操就这样完全把军政大权其中于一身,比之外戚、宦官专权,曹操的成功之处在于军政的完全集中,并且培养心腹安插要位。

2、以礼教化民众

建安八年五月,曹操颁布的《修学令》,表明了他要实施以礼教化民众的决心,其文如下: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4]。袁涣初归曹操,提倡以道德仁义教化民众,曹操深纳其言,但由于战事频繁所以没有出台具体政令。魏国建国初,曹操升袁涣“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袁涣有上言曹操:“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曹操“善其言”[5]。其治下,刘馥于扬州“聚诸生,立学校”;杜畿在河东“亲自执经教授”;杨俊治南阳“宣德教,立学校”。因此可见,曹操并非在说空话,而是有实际行动的。

3、实行严刑峻法

曹操听从何夔建议,实行“制新科下州郡”。不仅如此,曹操还将教刑结合,曹操曾对高柔下令说过:“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6]。表明了曹操实施教刑结合的思想。王修治魏郡时,“明赏罚”;苏则在金城设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等等。足以说明曹操崇尚的法治也在其治下各县得到实施。此外,曹操甚至“议复肉刑”,并且得到陈群、钟繇的赞同,但由于王朗等众多参与议会者反对,加上军事繁多,暂且罢议。教刑结合的思想来源于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只不过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曹操必须采取“德刑并重”方能更好的治理其辖下郡县。

三、文化管理思想

1、坚信“德厚流光”的古训,择师重德行

建安十年(205)正月,曹操攻破南皮,杀袁谭,全部占领冀州,辟冀州名士崔琰为别驾从事。第二年,曹操征并州高平,留曹丕守邺,让崔琰当曹丕的师傅。崔琰尽职尽责,受到曹操的赏识,

曹丕的敬重。建安十三年(208)六月,曹操任丞相,调崔琰任东曹椽。东曹椽是丞相府主管二千石以下官吏升降事宜的办事机构。曹操在《授崔琰东曹椽教》中说:“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 从曹操《授崔琰东曹椽教》的内容看,他坚信“德厚流光”的古训,重视表率作用。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下《高选诸子椽属令》,说:“侯家吏,宜渊深法度如邢顒辈。”“高选”是严格选拔。“椽属”,是诸侯属吏的正、副长官,实际上是诸侯的师傅。曹操让邢顒为平原侯家丞,让“名高德大“的北海名士邴原为曹丕五官府长史。《转邴原为五官府长史令》的令文遣词用语的谦虚和诚恳,寄托着曹操对培养接班人的殷切期望。曹操择师重德行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2、倡导文武兼习,允许学有偏好

曹操是一位文武兼备的英雄,他也要求诸子兼习文武。曹操曾令工匠打造五口宝刀,取“百炼利器,以辟不祥”之意,命名为“百辟刀”。曹操作《百辟刀令》,说:“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这个令文反映出曹操倡导文武兼习,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曹操虽然倡导文武兼习,但允许学有偏好。曹操得知三子曹彰立志为将以后,并没有再责备他弃文好武,而“大笑”,实际上是允许曹彰学有偏好。曹操对待四子曹植也是这样。曹植喜文而厌武。他在《与杨德祖书》中说:“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曹操赐他百辟刀一把,勉励其习武。曹植作《宝刀铭》,说:“造兹宝刀,既砻既砺。匪以尚武,予身是卫。”对于曹植这种言行,曹操也没有训斥。允许学有偏好,按照现代教育理念说,就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允许良好的个性发展。曹操能够做到这点,难能可贵。

3、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接班人

建安二十年(215)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十一月张鲁降,得汉中,十二月自汉中郡治所南郑还。随后,曹操发布《诸儿令》:“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虽儿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诸儿令》反映出曹操对儿子们敢于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接班人的教育思想。曹操爱才,对才思敏捷的四子曹植非常宠爱,数次想立为太子。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个人的愿望为转移。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曹丕没有辜负曹操。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远征汉中,留曹丕守邺城。西曹椽魏讽勾结长乐宫卫尉陈褘谋袭邺。曹丕得讯,当机立断,诛杀魏讽及其党羽,平息叛乱,保证了邺城安全,为曹操西征解除了后顾之忧。反观曹植,他并没有接受开司马门私出犯禁的教训。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以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想派他去救曹仁,让人去叫曹植,可曹植酩酊大醉,不能接受任务。两相对比,证明曹操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接班人的教育思想是行之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