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介绍
[键入文字]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介绍
《周髀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学及天文算学着作。髀即股,在周朝时立八尺之杆(立柱)为表(表即股),表的影子为勾,故合称之为勾股。可想而知,这是一部有关勾股定理方面的数学着作。该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在天文算学方面,主要阐明当时关于宇宙见解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这在当时都是相当先进的。该书最引人注目的是最早阐述了勾股定理。
《周髀算经》一开始就记载了公元前1100 年西周时周公与商高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也就是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直
立的一边长四,横躺的一边为三,则直尺的两端距离必然是五。因为是商高讲的,有的书也把勾股定理叫做“商高定理”。据西方国家记载,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550 年首先证明了这个定理时,他十分高兴,杀了一百头牛,以示庆贺。国外称这个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其实,他要比我国商高晚了五百五十多年。
《周髀算经》还记载了公元前六七世纪荣方和陈子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他们提到了进行各种数据计算的方法,其中包括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其方法大致如下: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观测者在北方立一八尺高杆,其日影长度刚好是六尺。标杆每向南移动一千里,在同一时刻的日影长度就减少一寸。也就是说,当日影减少六尺(即没有日影)时,标竽就向南移动了:60×1000=60000 里
这时标杆在太阳的正下方。根据平面几何的相似原理可知,若勾为六万里,则股为八万里。再由勾股定理即可算出测量者与太阳间的距离为10 万里。这种推理,从数学角度是正确的,当然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少。至少,他没有考虑地球是圆的这个因素。但与号称西方“测量之祖”的希腊学者塔利斯相比,陈子的水平要高多了。塔利斯在公元前六世纪,利用日影测量了埃及金字塔的高度,但金字塔只有一百多尺高,并且人可以接近它,而陈子测的却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中国古代的数学巨著-九章算术
中国古代的数学巨著-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最主要的数学经典,集先秦到西汉的数学知识之大成。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稍晚于《周髀算经》。魏刘徽说:《九章算术》是由九数发展而来,由于秦始皇焚书而失。西汉张苍、耿寿昌收集秦火残遗,加以整理删补,而成《九章算术》。
一、《九章算术》的结构、内容和体系
《九章算术》全书约有90余条抽象性的算法、公式,246道例题及其解法,包括丰富的算术、代数和几何内容。书中的246道题,几乎全是应用题,结构上分为:“问”“答”“术”。这些问题按不同的用途分为九部分,故名《九章算术》。
“方田”章:(38问)主要讲平面图形的计算,包括系统的分数运算,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以及各种多边形、圆、弓形等的面积公式;
“粟米”章:(46问)粮食交换中的比例问题,讨论了各种比例算法;
“衰分”章:(20问)比例算法在各种物资分配中的应用,提出了比例分配法则;
“少广”章:(24问)开平方、开立方问题,给出了完整的开平方、开立方程序;
“商功”章:(28问)土木工程中的体积计算,讨论各种体积公式及工程分配方法;
“均输”章:(28问)主要讲纳税和运输方面的计算问题,也是复杂的比例分配问题;
“盈不足”章:(20问)主要讲算术中的盈亏问题,“盈不足”术的应用。
“方程”章:(18问)主要讲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正负数概念和减法运算法则。
“勾股”章:(24问)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各种测量术。
二、《九章算术》的历史地位
1、《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上的地位
《九章算术》是我国的算经之首,在中国数学史上是一部承前启后的数学巨著,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学史》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教学文案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能熟 练地进行筹算。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数学”一词相当于我国古代 的“算术”
数学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 在12世纪宋代数学家秦九韶的著 作中。他指出“物生有象,象生 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 者,是数学”。
中国古代Biblioteka Baidu学的萌芽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 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
《墨经》:点、线、面、方、圆等几何概念 《考工记》:分数比例、角度大小的区分、标准容器的计算等 《荀子》《管子》: “九九”乘法口诀。 《春秋》: “初税亩”,测量田亩面积和计算的方法。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朴素 的 《史记极》限:齐观威念王。与田忌赛马,对
策论的最早例证。
▪ 儒家以“九数”为核心,具有鲜明的政治和人文色彩,并以《周易》 象数学宇宙论为哲学依托.
▪ 墨家则以几何学为核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思辨性,以《墨经》 的逻辑学为其论说的工具。
▪ 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 出“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把“大一”(无穷大)定义为“至大无 外”,“小一”(无穷小)定义为“至小无内”。还提出了“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命题。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 社会历史背景条件 相对封闭的疆域 大河背景下的农耕文化 集中的王权
中世纪中国数学
V球
4
V牟合方盖=
4 3
r
3
1 D3
6
这是中国数学史上第一次获得的正确的球体积公式。
2007年9月
26
第26页/共42页
3.2 从刘徽到祖冲之
《算经十书》 大唐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代,可是在数学方面,整个唐代却没有产生出能够与其前的魏晋南北朝
和其后的宋元时期相媲美的数学大家。隋唐时期中国数学发展的两件大事是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数学典 籍的整理。
2007年9月
16
第16页/共42页
3.2 从刘徽到祖冲之
从公元220年东汉分裂,到581年隋朝建立,史称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但同时也是思想 相对活跃的时期。
在长期独尊儒学之后,学术界思辩之风再起。在数学上也兴起了论证的趋势,许多研究以注释《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的形式出现,实质是要寻求这两部著作中一些重要结论的数学证明。
2007年9月
A
C
O
D
B
l2n AD AC2 CD2
1 2
ln
2
r
r
2
1 2
ln
2
2
20
第20页/共42页
3.2 从刘徽到祖冲之
刘徽的数学成就
2、体积理论 刘徽倾力于面积与体积公式的推证,并取得了超越时代的漂亮结果。 其面积、体积理论建立在一条简单而又基本的原理之上,这就是他所谓的“出入相补”原
中国古代和数学相关的知识
中国古代和数学相关的知识
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数学发展最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和数学相关的知识。
一、古代中国的数学基础
古代中国的数学基础主要来源于《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等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包含了古代中国的数学原理、方法和应用。《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一,它包括了十数章,涵盖了算术的基本原理、整数运算、分数运算等内容。《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它主要讲述了数学的应用,包括了算术、代数等方面的内容。
二、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
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有着许多重要的成就。其中之一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九章算术》。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中国的数学知识,包括了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内容。刘徽的贡献不仅在于总结了古代数学的成果,还在于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另外,古代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数学家的贡献,比如祖冲之的《缀术》、杨辉的《杨辉三角》等。
三、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在商代,古代中国已
经开始使用简单的计数方法和运算规则。在周代,古代中国的数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逐渐成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数学家。
四、古代中国数学的应用
古代中国的数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有广泛的应用。古代中国的数学应用领域包括了农业、商业、天文学等方面。比如在农业方面,古代中国的数学家通过研究土地面积、农作物产量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数学方法。在商业方面,古代中国的数学家通过研究货币兑换、利润计算等问题,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数学支持。在天文学方面,古代中国的数学家通过研究天体运动、日食月食等问题,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九章算术》中的数学问题
《九章算术》中的数学问题
《九章算术》是中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数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不详,写作的年代也无法确定。虽然它比《周髀算经》更为完善和先进,但人们推定《九章算术》的年代却比《周髀算经》更早。这真是有点奇怪。《周礼保氏》中就说王子们必须学习“九数”,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作注,其内容与《九章算术》的篇名几乎完全相同。郑玄虽然是经学家,但他的算学水平绝对是一流的,当时就是因为他曾帮助老师经学大师马融解决了一道数学难题,马融才将所有的学问传给了他。至于《九章算术》是否就是“九数”,尚须进一步讨论。
《九章算术》其实就是研究九个问题的习题集。每道题有问有答有术(解决方法),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有的则是一题多术,全书九章,涉及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第一章,讲“方田”,38个问题21种解决方法,主要论述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地亩面计算法及分数的运算法则。其中平面图形有方田(长方形田地)、圭田(等腰三角形田地)、邪田(直角梯形田地)、箕田(等腰梯形田地)、圆田(圆形田地)、宛田(球冠行田地)、弧田(弓形田地)、环田(圆环或环缺形田地)的面积算法,除宛田、弧田采用近似计算法外,其他各种图形的面积算法都是正确无误的。其中分数运算法则包括约分术(约分)、合分术(分数加法)、
减分术(分数减法)、课分术(分数比较大小)、平分术(求分数的平均值)、经分术(分数除法)、乘分术(分数乘法)及大广田术(带分数乘法)。
第二章,讲“粟米”,46问33术,主要论述了二十种谷物、米或饭的兑换比率及四项比例算法。其四项比例算法当时称为“今有术”。前31问都是用四项比例算法计算的谷物兑换问题,后15问则是以钱买物的问题,再后15问中共列四术,即经率术、经术术、其率术和反其率术,这四术都是四项比例算法的特殊情况。这很有点像经济学的雏形。
《数学史》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课堂PPT)
就繁荣时期而言,中国数学在上述三个地区是延续最长的。从 公元前后至公元14世纪,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其中宋元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数学 的顶峰。
▪ 《九章算术》中的名题:“女子善织,日子倍”。
13
名家
▪ 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先秦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 一个思想派别,重视“名”(概念)和“实”(事)的关系的研 究。
▪ 以正名辨义为主,主要代表为邓析 、惠施 、公孙龙等。 《庄子·天下》有名家辩辞的记录。
▪ 《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故曰‘使人 俭而善失真’。”
日照东方—古代与中世纪的东方数学
一、中国传统数学 二、印度数学 三、阿拉伯数学 四、中国与印度、阿拉伯的数学交流
1
第三章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希腊几何的演绎精神,随着希腊文明的衰微而在整个中世纪的 欧洲湮没不彰。数学史上继希腊几何兴盛时期之后是一个漫长的东 方时期。中世纪(公元5-17世纪)数学的主角,是中国、印度与阿 拉伯地区的数学。
5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 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 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 记事了。
《九章算术》中的“物理题”赏析
原题 6 : 今有 堤 , 下广二丈 , 上广八尺 , 高四尺 , 袤一 十二丈七 尺, 问积几何?( 《 九章算 术 ・ 商功》 )
译文及解答 ( 略)
评析 : 从水深与水压 考虑 , 这道算题完全 符合物理意义 。该 水 堤端 面下 大 上小 , 下与 上的厚度 比例为 5 : 2 。 乍一看来 , 这些算 题是 随意例举数字 。 其实不然。 厚度 比是 与水深相关得 , 水越 深 , 要求厚 度 比有所增大 , 也即堤厚度要 有所增大 。这 就表明 , 古代
注《 九章算术》 良、 驽二马的运动题 中 , 将加速度值 称为“ 益疾里 ” 或“ 减迟里 ” 。这是伽利略 于 1 7世纪提 出“ 加速 度” 之前 、 在物理 学 史 上 两 个 最 简 洁 明 了 的关 于 运 动 学 的科 学 术 语 ,它 是 近 代 科 学兴起之前人类在概念或 观念上认知运动学 的一块界标 。
算术》 的确切作 者是谁 , 只知道西汉早期的著名数学 家张苍( 前2 0 1 一前 1 5 2 ) 、 耿 寿 昌等人曾经对 它进行过 增订 删补。全书共分 九章 , 共搜集 了二百四十六个数学 问题 , 连 同每 个问题 的解法, 分为九大类 , 每类一章 。 《 九章算术》 不仅在 中国数 学史上 占有 重要地位 , 它
法 则 。 而 这 正 是 近 代 科 学 产 生 的 基 础 ,仅 这 一 点 而 言 , 《 九 章 算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1. 中国数学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 世纪,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其中___________ 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数学发展的顶峰。
3.1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1. 《史记》“夏本纪”记载说:夏禹治水,“左规矩,右准绳”,这里的规是指________ ,矩则是指_____________ 。
2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出自我国古代名著( ) 。
A. 《考工记》
B. 《墨经》
C. 《史记》
D. 《庄子》
3.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________ 》是最早的一部。卷上叙述的关于荣方与陈子的对话,包含了________ 的一般形式。
4 中国历史上最早叙述勾股定理的著作是《______ 》,中国历史上最早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三国时期的______ 。
5 《九章算术》是从先秦至___________ 的长时期里经众多学者编撰、修改而成的一部数学著作。
6 、“九数”是指: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
7 、《九章算术》就是从九数发展来的。
8 《九章算术》" 方田" 、" 商功" 、" 勾股" 三章处理几何问题。其中" 方田" 章讨论_________ ," 勾股" 章则是关于_________ 。
9 《九章算术》的“少广”章主要讨论()。
A. 比例术
B. 面积术
C. 体积术
中国古代数学典籍
《九章算术》
• 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 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今有术、衰 分术及其应用方法,构成了包括今天正、 反比例、比例分配、复比例、连锁比例在 内的整套比例理论。
•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提出 了盈不足、盈适足和不足适足、两盈和两 不足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以及若干可以 通过两次假设化为盈不足问题的一般问题 的解法。
《九章算术》
•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介绍了 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其程序与现今程 序基本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和 分数开方法则。它奠定了中国在高次方程 数值解法方面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 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 其一边长和径长等。
•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 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 分配方法。
多谢观赏
《周髀算经》
• 据考证,现传本《周髀算经》大约成书于 西汉时期(公元前1世纪)历代许多数学家 都曾为此书作注,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李淳 风等人所作的注。《周髀算经》还曾传入 朝鲜和日本,在那里也有不少翻刻注释本 行世。
来自百度文库
《周髀算经》
• 从所包含的数学内容来看,书中主要讲述了学习 数学的方法、用勾股定理来计算高深远近和比较 复杂的分数计算等。
米,问得几何”。它的解法是:“以所有 数乘所求率为实,以所有率为法,实如法 而一”。
二 《九章算术》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第八章 “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第九章“勾 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
《九章算术》主要有算术、代数和几何 三部分的内容,概括了我国古人创造的领先 于世界的数学成就.
盈不足术
盈不足问题是我国数学的古典名题: 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 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九章算术》 (东汉,公元100年)
1.《九章算术》的重要成就举例
《九章算术》以应用问题集的形式表述, 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它们的主 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 计算;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 折换;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第 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求其一边 长和径长等;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 体积计算;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
课堂答案
假如设x天后两鼠相遇,则由于大老鼠每 x 天打墙的进度分别是1尺,2尺,4尺,…, 2 1 尺,小老鼠每天打墙的进度分别是1尺, 尺…, 2 1 尺,列方程: 2
x
1 1 1 1 + 2 + 4 + ... + 2 + 1 + + + ... + x = 5 2 4 2
x
两只老鼠相遇的天数:wenku.baidu.com
21 将第二行交错相乘
物价
中国古代的数学智慧
中国古代的数学智慧
中国古代数学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智慧。从古代的九章算术到《周髀算经》,再到《数书九章》和《海岛算经》,中国古代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中国古代数学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
在古代社会,中国古人对数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术和几何两个方面。算术是数学的基础,而几何则是应用数学。中国古人在算术方面的智慧体现在他们对数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发展上。他们首先认识到了自然数的存在和重要性,并逐渐发展出了对自然数的认识和计算方法。在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一些关于自然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整数的加减乘除和求平方根等。这些方法虽然比现代的方法简单和繁琐,但却是古代数学智慧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数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发展,中国古人逐渐掌握了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除了算术之外,中国古代人还对几何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几何是研究空间和形状的学科,与算术相比较,几何更加抽象和复杂。在中国古人的几何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髀算经》和《海岛算经》。《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几何学著作之一,它包含了许多关于几何学的重要内容,如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几何学的深刻认识和研究成果。《海岛
算经》是中国古代另一部重要的几何学著作,它记录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几何学的研究和应用。这些几何学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对农业生产和土地测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1数学史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
贾宪三角
贾宪(约公元11世纪)是北宋人,在朝中任左班殿
值,约1050年完成一部叫《黄帝九章算术细草》 的著作,原书丢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的《详解 九章算法》摘录,因能传世。贾宪发明了“增乘开 方法”,是中算史上第一个完整、可推广到任意次 方的开方程序,一种非常有效和高度机械化的算法。
贾宪三角
九章算术
第八章“方程”讲述线性方程组的解法,还论及正负数概
念及运算方法。
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 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 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 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 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勾股术
第九章“勾股”在《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形
算经十书
出于官方数学教育的需要,唐高宗亲自下令对以前的数学
著作进行整理。公元656年由李淳风负责编定了算经十书: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 经》、《张邱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 《海岛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后因《缀术》 失传,而以《数术记遗》替代。
以诗歌形式介绍了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三人同行七 十稀,五树梅花廿一,七子团圆整半月,除百零五便得 知。”
这一问题的解法后经秦九韶推广到一般情形,被称为
“孙子定理”,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宋元数学中国古典数学 的全盛时期 3、中数发展的第三阶段:宋元数学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2007年9月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28
3.2 从刘徽到祖冲之
《算经十书》 唐高宗亲自下令对以前的十部数学著作进行注疏整理。受诏 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李淳风,公元656年编成以后,成为国 学的标准数学教科书,称“十部算经”或“算经十书”。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 《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夏侯阳算经》、 《五曹算经》、《五经算经》、《缀术》、《辑古算经》
2007年9月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5
3.1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古代背景 《墨经》(约公元前4世纪)提出了一系列数学逻辑的抽象 定义: 点:“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 直线:“直,参也”; 圆:“圜,一中同长也”; 正方形:“方,柱隅四佑也”; 平行:“平,同高也”; 体积:“厚,有所大也”。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17
3.2 从刘徽到祖冲之
从公元220年东汉分裂,到581年隋朝建立,史称魏晋南北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但同时也是思想相对活跃的 时期。 在长期独尊儒学之后,学术界思辩之风再起。在数学上也兴 起了论证的趋势,许多研究以注释《周髀算经》、《九章 算术》的形式出现,实质是要寻求这两部著作中一些重要 结论的数学证明。
2007年9月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6
3.1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古代背景 《庄子》中记载名家辩论哲学的名辩,也可以从数学的意义 上去理解: 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1. 中国数学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 世纪,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其中___________ 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数学发展的顶峰。
3.1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1. 《史记》“夏本纪”记载说:夏禹治水,“左规矩,右准绳”,这里的规是指________ ,矩则是指_____________ 。
2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出自我国古代名著( ) 。
A. 《考工记》
B. 《墨经》
C. 《史记》
D. 《庄子》
3.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________ 》是最早的一部。卷上叙述的关于荣方与陈子的对话,包含了________ 的一般形式。
4 中国历史上最早叙述勾股定理的著作是《______ 》,中国历史上最早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三国时期的______ 。
5 《九章算术》是从先秦至___________ 的长时期里经众多学者编撰、修改而成的一部数学著作。
6 、“九数”是指: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
7 、《九章算术》就是从九数发展来的。
8 《九章算术》" 方田" 、" 商功" 、" 勾股" 三章处理几何问题。其中" 方田" 章讨论_________ ," 勾股" 章则是关于_________ 。
9 《九章算术》的“少广”章主要讨论()。
A. 比例术
B. 面积术
C. 体积术
D. 开方术
10 《九章算术》内容丰富,全书共有________ 章,大约有________ 个问题。
(完整版)3.1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宋刻《周髀算经》
3.1.3《九章算术》
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是《九章 算术》的成书。
该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难以确切地考证,多数 学者认为,它成书于西汉末东汉初,即公元1 世纪初。
中国的数学,经过长期的积累,到西汉时已有 很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联 系,以前人们曾寻求以确定的方式建立某种联 系,例如墨家学派曾尝试过用逻辑方法研究数 学概念,但没有成功。
3.1.2《百度文库髀算经》
中国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最早是由三国时期的 数学家赵爽给出的。
赵爽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周髀》进行认真研 究和注释的学者。
他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文字 解释;二为较详细地数学理论推演,三是补图。
3.1.2《周髀算经》
其中最为精彩的是“勾股圆方图注”。在这篇 500多字的注文中,赵爽首先给出勾股定理的 一般证明:“按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乘为朱实 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自相乘,为中 黄实。加差实一,亦成弦实。”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3.1《周髀算经》和 《九章算术》
3.1.1古代背景
1、背景:我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大禹时 期)进入奴隶社会,于公元前400多年左右 (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有几段太平 盛世,形成超稳定社会结构。生产力发展较快, 数学研究也处于较高水平。在萌芽期,水平与 古埃及、巴比伦相当,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 时期数学可与古希腊媲美,中世纪宋元时期则 发展为一枝独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许正是这种原因, 决定了《九章算术》 所特有的处理方式, 并形成了中国传统 的数学体系。
宋刻《九章算术》书影
3.1.3《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 书中每道题皆有问有答有术,其中“术”通常 是解题的思想方法、公式和法则,有的一题一 术,有的多题一术,有的一题多术。
3.1.3《九章算术》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3.1《周髀算经》和 《九章算术》
3Hale Waihona Puke Baidu1.1古代背景
1、背景:我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大禹时 期)进入奴隶社会,于公元前400多年左右 (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有几段太平 盛世,形成超稳定社会结构。生产力发展较快, 数学研究也处于较高水平。在萌芽期,水平与 古埃及、巴比伦相当,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 时期数学可与古希腊媲美,中世纪宋元时期则 发展为一枝独秀。
3.1.2《周髀算经》
中国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最早是由三国时期的 数学家赵爽给出的。 赵爽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周髀》进行认真研 究和注释的学者。 他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文字 解释;二为较详细地数学理论推演,三是补图。
3.1.2《周髀算经》
其中最为精彩的是“勾股圆方图注”。在这篇 500多字的注文中,赵爽首先给出勾股定理的 一般证明:“按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乘为朱实 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自相乘,为中 黄实。加差实一,亦成弦实。”
宋刻《周髀算经》
3.1.3《九章算术》
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是《九章 算术》的成书。 该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难以确切地考证,多数 学者认为,它成书于西汉末东汉初,即公元1 世纪初。 中国的数学,经过长期的积累,到西汉时已有 很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联 系,以前人们曾寻求以确定的方式建立某种联 系,例如墨家学派曾尝试过用逻辑方法研究数 学概念,但没有成功。
3.1.3《九章算术》 的几何方面
刍童体积公式
3.1.3《九章算术》
刍童体积公式
3.1.3《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注重实际问题和长于计算的特点, 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与西方数学的演绎推理相映生辉的具 有中国特色的算法体系的形成即始于《九章算 术》。 《九章算术》成书以后,便成为中国传统数学 的经典,特别是唐代以来,经官方认定该书成 为“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成为后来的 数学家们学习、研究和著述的依据。
3.1.3《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给出的表示方法相当于下列矩阵 1 2 3 上禾 2 3 2 中禾 3 1 1 下禾 26 34 39 实
3.1.3《九章算术》
其解法相当于下列图示方法:
3.1.3《九章算术》
“方程”章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对负数的概念、 运算进行了研究。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无 法回避被减数小于减数的情况出现,在《九章 算术》提出了“以正负术入之”,即引入负数 及其运算法则:“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 相益,正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 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3.1.3《九章算术》
如将《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按算术、代数 和几何三部分来概括,则有: 1.算术方面:分数四则运算法则,比例算法,盈 不足术(契丹算法); 2.代数方面:方程术,正负术,开方术 3.几何方面: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勾股定理及 其应用。
3.1.3《九章算术》的算术方面
“盈不足”主要论述盈亏问题的解法。盈不足的 典型问题是这样的:若干人共买一物,若每人 出a1钱,则多出b1钱;若每人出a2(a2<a1) 钱,则又不足b2钱,求人数与物价。 《九章算术》给出的方法相当于公式: 人数= 物价= 这一方法除了对于线性问题给出精确的解外, 也为非线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近似解法。
3.1.2《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该书原名《周 髀》,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 纪的西汉时期,其许多内容甚 至可以追溯到西周。 唐代李淳风在为国子监明算科 选定教科书时将其列入《算经 十书》,并改名为《周髀算 经》。
3.1.2《周髀算经》
严格地讲,《周髀算经》并不是一本数学专著, 而是一部介绍“盖天说”宇宙模型的天文学著 作,但它包含了相当深刻的数学内容,其主要 成就包括分数运算、勾股定理及其在天文测量 中的应用。 天圆地方
3.1.3《九章算术》
在解方程组时,将方程组的系数(包括
常数)分离出来排成一个数表,相当于 现在线性代数中的增广矩阵,然后通过 类似于矩阵初等变换的方法消元,这一 思想方法在数学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 在西方被称为“高斯消元法”。
3.1.3《九章算术》的代数方面
上等禾谷三捆,中等禾谷二捆,下等禾谷一捆, 共出粮三十九斗;上等禾谷二捆,中等禾谷三捆, 下等禾谷一捆,共出粮三十四斗;上等禾谷一捆, 中等禾谷二捆,下等禾谷三捆,共出粮二十六斗。 问上中下等禾谷每捆出粮各多少? 设上、中、下等禾谷每捆出粮分别为x,y,z斗,则 有
接着,在陈子与荣方的“师 生对话”中,借陈子之口又 给出了一般的勾股定理: “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 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 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 这是从天文测量中总结出来 的普遍定理 讨论测量“日高”的方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一件常用的物品, 也蕴涵了“天圆地方”的思想。想想 看,这是什么物品?
练习:今有醇酒一斗(一斗 有十升),直錢五十;行酒 一斗,直錢一十。今將錢三 十,得酒二斗。問醇、行酒 各得幾何。
《九章算術》的解法:設醇酒佔5升,則行酒有15升,值
錢25+15=40, 盈10。 設醇酒佔2升,行酒有18升,值錢10+18=28, 不足2。 據公式3 醇酒:(5×2+2×10)÷(10+2)=2.5升 行酒:(15×2+18×10)÷(10+2)=17.5 升 這個題目用現代的代數解法亦屬易事。設醇酒有a升,行 酒有b升,便可建立出下面兩個聯立的二元一次方程 a+b = 20 ; 5a+b = 30 由此可立刻看出 a = (10/4)升 = 2.5升。於是 b = (20 - 2.5)升 = 17.5升。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筹算记数)
“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 千十相望,百万相当。”(《孙子算经》) 用筹算表示数有纵横两种摆法: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中国古代数学对人类的特 殊贡献
精湛的几何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还对数的起源问题提出了 一些看法,事实上数与物质的关系是涉及到数 学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 《史记》“夏本纪”记载说:夏禹治水,“左 规矩,右准绳”. 战国时代的著作《考工记》中看到与手工业制 作有关的实用几何知识。
3.1.2《周髀算经》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古者包牺立周天 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 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 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 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故禹之所以治天 下者,此数之所生也。”这是勾股定理的特例。
3.1.2《周髀算经》
全书共有246个应用题,基本上都是与生产实 践、日常生活有联系的实际应用问题。 这些问题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 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 对于每类问题,《九章算术》中都给出了统一 的解法,它们相当于一些初等数学定理和公式, 但没有证明。
3.1.3《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