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9.22
•【字号】杭政办函[2011]245号
•【施行日期】2011.09.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
案的通知
(杭政办函〔2011〕24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切实推进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2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杭政函〔2011〕39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1〕203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以市委〔2011〕2号文件
为依据,围绕《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各项工作,优化创新环境,广聚创新资源,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城市功能、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二、实施原则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成立全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统揽全局的力度,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市确定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为:
1. 建设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创新活力充沛的城市,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2. 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协同、资源要素有效集聚的城市,提升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
3. 建设人才吸引力强、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创新要素集聚效率高的城市,形成全社会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任务
1.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并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推进政策落地,并建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
(2)加大科研投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优先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项目,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奖励政策。
(3)构建创新创业载体。鼓励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载体,提供场地、设备、人才等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4)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加大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加强高校科技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2.深化产学研合作
(1)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2)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创新要素的价值。
3.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创城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创城活动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创城活动成为了当前各个城市都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提升城市的形象,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各地纷纷开展了创城活动。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开展创城活动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创城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统一指挥。因此,要成立由市长或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建立健全创城工作领导机制,确保创城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明确创城目标。创城活动的目标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因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城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确保创城工作的落实。
再次,要加强宣传引导。创城活动需要全民参与,需要广泛动员和宣传引导。要通过媒体、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城活动的意义和目标,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美丽城市。
此外,要加强城市管理。创城活动需要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包括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各个方面。要加强城市管理力量,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为创城活动提供
有力保障。
最后,要加强考核评估。创城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进行持
续的考核评估。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对创城工作进行
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整改,确保创城活
动的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开展创城活动是当前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需要各级政
府部门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建设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希望各地能够根据
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创城实施方案,为城市的可持续
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建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构建创新型城市社区,成为了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针对创新型城市社区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创新型城市社区的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在对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上。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单元,其发展应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因此,在制定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定位和规划,确保社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
其次,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建。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其参与和共建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施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发展模式。
再次,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社区建设中,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智慧社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发展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低碳的社区发展理念,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环境。
最后,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和底色,应当注重传承和创新,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鼓励创新文化形式的发展,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的文化软实力。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通过建立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横向比较廊坊城市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宏观环境,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创新发展现状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29.41万,20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3 亿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之都”的总战略和总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顺利实施。20XX年以来,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支撑、创新基金项目124项,其中300km/h高速动车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关键技术等1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2、新型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率先突破。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这是中科院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第一家与地级市合作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构。20XX年以来,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4000万元,专项支持技术转移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该中心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深圳 创新 实施方案
深圳创新实施方案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创新创业的热土,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关注
的焦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圳市加快推进创新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制定深圳创新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深圳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圳创新发展的现状。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然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创新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深圳创新实施方案的制定势在必行。
二、深圳创新实施方案的目标。
深圳创新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创新型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
包括,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造创新型城市;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效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人才高地;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三、深圳创新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1.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造创新型城市。
深圳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科技成果
转化。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打造创新型城市。
2.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效率。
深圳将建立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创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
强创新要素供给,促进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人才高地。
深圳将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4.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深圳将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推出一揽子创新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便利。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增效农业为目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继续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在农业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按照省会城市需求特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模式,推动星火产业带、示范园区、品牌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水平。推进生态村建设,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综合利用。
4.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
消费方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扩大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鼓励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加快建筑节能一体化进程。强化城市计划用水,大力推广节水保泉、水体控制和治理技术,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化。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发展城市污水治理成套设备、脱硫除尘成套设备、秸秆气化成套设备、废塑料综合利用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搞好环保工程及技术开发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
5.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围绕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
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6.23
•【字号】榕政综〔2017〕1703号
•【施行日期】2017.06.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实施方
案的通知
榕政综〔2017〕17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属各高等院校,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
《福州市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福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3日
福州市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7〕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认真落实《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的决定》(榕委发〔2016〕12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战略,将创新型省会城市建设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标志性抓手,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打造先行之区、创业之都、生态之城、幸福之州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实施创新型城市需要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以下是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
1. 制定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愿景,明确要打造的创新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推动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2. 建立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型城市需要建立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创新的生态系统,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初创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建立创新中心、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3.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增加政府对创新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同时也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设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
4.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培育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5. 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数字化能力,打造智慧城市,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6. 打造创新文化和创业环境: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城市中建立创新社区和创新网络,促进创新和创业的互动和交流。
7. 强化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国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来该城市创新。与国际创新城市和科技园区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其经验和做法。
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
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和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明确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路径。在制定
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明确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其次,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城
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要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再次,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优化创新环境和政策体系。要加大对创新
企业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简化创新项目审批程序,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创新政策体系,为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此外,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要鼓
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和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和人才,促进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接轨。
最后,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要建立健全的监督
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持续改进。
总之,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通过制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0]234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
通知
正文:
----------------------------------------------------------------------------------------------------------------------------------------------------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办发〔2010〕23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4届1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自主创新、统筹资源、提升产业、支撑发展”的方针,全力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以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为核心,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弘扬创新文化、
营造创新环境为支撑,以加快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五区一港两基地”建设为重点,依托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创新优势,激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科技和企业创新潜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路径,实践“知识-技术-产业”互动创新的西安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还能提升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促进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
1. 建设创新型城市以经济创新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 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3. 建设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水平;
4. 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三、行动方案
1.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吸引和鼓励创新企业和人才落户,并为其提供便利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
2. 建立创新券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3.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本土创新人才,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4. 改革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管理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成果,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5. 建立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6.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一体化城市服务系统,提高城市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7. 推行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建立健全环保机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引言:
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____年,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本实施工作方案旨在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在城市各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一、总体目标
1. 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创新机制和政策支持,培育和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和优秀科技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 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 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生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条件,打造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二、重点任务
1.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1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市级科技计划的资金投入比例,建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鼓励科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1.2 强化科技产出转化能力。支持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支持和政策扶持。
1.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长效机制,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1.4 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建设,提供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环境。
2. 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
2.1 提高基础研究资金占比。增加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呼和浩特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科 技 创新 创业 基 地建 设 、 业技 术 研 发机 构 、 新 企 高 技 术企业 培 育取得 实效 。 建成 国家 级 的乳 业技术 开发 中 心 、 用 疫 苗 国家工 程 实验 室 、 兽 国家 级 生 物 医药 特色 产 业基地、 自治 区级高铝 粉煤灰 资 源化利用 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等 一批 重要 的技术 研 发平 台和创 新 载体 。截至 目 前 , 市拥有 国家级农 业科 技园 区 、 全 科技 企业孵 化器 、 生
( ) 一 经济社 会发 展基 础 坚 实有 力
“ 十一 五 ” 间 . 市经 济社 会 持 续 快速 健 康 发展 . 期 我 经 济实 力 大幅提 升 , 发展质 量 明显提 高 . 后被 评 为“ 先 中 国经济 发展 最具 活力 十大 城市 ” “ 、 中国投 资环 境5 优 城 O 市” “ 和 中国综合 实力 百强 城市 ” “0 9 具投 资价值 的 、2 0 最 中 国新 能 源 产 业城 市 ” 2 0 年被 中 国轻 工业 协 会 和 中 .0 5 国乳制 品工 业协 会命 名为 “ 中国乳都 ” 2 1 年 被全 国绿 .0 0 化 委和 国家林 业局 授 予 “ 国家森 林城 市 ” 2 1 年 地 区生产 总 值达 到 16 .1 元 .地 方财 政 00 8 57 亿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从新型城市化的战略高度,透过全球范围内的拥堵、繁华、高科技、环保等实际问题,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受制于历史、资源、环境
等多种因素,难以在既定的有限时间内真正创新。因此,在实现新
型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创新这个关键词,施行合理、可行的
方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面对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制定,一方面必须做好资源整合和
资金投入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则要有创新思维,有无怠的领导,有团队的支持。
首先,就是要聚拢举全区、市、县的资源,做好资金筹措和整合。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前提条件,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制定策略,包括建立创新基金,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创新科技无小事,科技创
新投入政策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所有这些需要有泛指的支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的相互协作。
其次,围绕新型城市化所涉及的内涵,对城市的空间布局、生
态环境、智能化互联等方面,落实创新策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例如鼓励提高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规范土地使用权,采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规划,强调技术革新的支持,
全面建设智慧城市,全面实施互联网+,构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方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建立创新型城市需要的关键是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层
面的协同事业,聚焦于城市发展,更好地整合资源和合作协作。在
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加强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建立市场化导
向的新型城市化合作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私人部门的投资开发。
在不同层面实施不同的政策和措施,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关键领域,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切实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推动新型城市化的建设,落地实施,实现更加明显的效益。
创新特区 实施方案
创新特区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正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创新发展的紧迫任务。为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特区的重要举措,以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
二、目标定位。
创新特区的建设旨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吸引高端人才、科技
资源和资本聚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创新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创新政策体系,包括财税优惠政策、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引进和培养
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为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3. 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4. 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加快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 资本支持。
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领域,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6. 建设创新平台。
建设创新载体,包括科技园区、孵化器和创客空间,为创新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7. 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吸引国际先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促进国际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和合作开发。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篇一: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科技
部《关于同意青海省西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
(国
科函字[20xx]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xx]155 号)、《关于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专家咨询意见的函》(国科体函[20xx]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区和大通、涅源、涅中三县及建设中的海湖新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是一个由汉、藏、蒙、回、撒拉、土族等3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青藏局原唯一人口超白万的中心城市。
西宁地处“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
部,是古代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市区平均海拔2275
米,平均气温摄氏度,年均降水虽425毫米,冬暖夏凉,是
名符其实的“中国夏都”。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藏毯、特色农畜广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孚有一定声誉。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轻金属、硅材料和中藏药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在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
动作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20xx 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元。西宁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奠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 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明确要求
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西宁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三次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20xx年8月,西宁市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信部列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西宁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
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
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
体系。西宁地区现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
技术企业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
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
中,L、13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
业7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
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4个,
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了一批
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目前,有高等院校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省属科研院所34家,并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共有专业技术人员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万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0人,中级职称以上自然
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1925人。
2.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xx年7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青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来,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建立了包括东川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四个园区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20xx年12月,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xx年,科技部批准
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成为青海省首个被国家命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20xx年1月, 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为“西宁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xx年11月,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西宁经济
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冶金、化工、新材料、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承担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载体的作用。园区总占地面积达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入驻企业和项目1263个。20xx年,西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
3.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
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
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口与健康、城市发展、民族文化、新型工业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发、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进步。“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5项,累计投入本级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924万元。
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62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
目405项,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亿元。实施的项目中,工业490项,农业132项,吸引社会资金亿元。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36项,产生经济效益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增加农民收入亿元。西宁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
成果57项,有10个项目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
4.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近年来,西宁市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对制约特色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