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2.16•【字号】•【施行日期】2015.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现将《中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技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16日中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创中山发展新优势,根据《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一轮发展的意见》(中山发〔2015〕5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确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推动创新的引导和服务作用,通过完善政策配套,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进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产业发展、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创新服务与企业需求等“五个对接”,努力实现产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等“三个转变”,积极参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奋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让创新贯穿全市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主要目标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活动活跃、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机制灵活、创新体系完备、创新文化多元的良好创新环境和氛围,努力成为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高地,在珠三角创新型城市群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建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构建创新型城市社区,成为了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探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针对创新型城市社区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创新型城市社区的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在对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上。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单元,其发展应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
因此,在制定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定位和规划,确保社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
其次,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建。
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其参与和共建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实施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发展模式。
再次,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社区建设中,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智慧社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发展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低碳的社区发展理念,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环境。
最后,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和底色,应当注重传承和创新,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鼓励创新文化形式的发展,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的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创新型城市社区实施方案需要在整体规划、居民参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推动创新型城市社区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1. 引言城市规划是一个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规划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传统城市规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需求。
为此,我们需要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以应对当前城市发展的挑战,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理念2.1 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通过优化城市的能源利用、减少污染排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可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世代留下一个更好的城市环境。
2.2 智能化和数字化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应积极引入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和物联网基础设施,我们能够实现城市信息的智能化搜集、分析和应用,从而提升城市的效率、便利性和可持续性。
2.3 社区参与和民主决策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通过开展公众听证、征求民意和城市居民协商,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中。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3. 实施步骤3.1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通过调研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我们可以为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2 制定发展目标和策略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同时制定可行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从而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3 实施和监测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实施和监测。
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机构和管理体系,负责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效果的监测。
定期评估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以确保城市规划的顺利推进和成效。
4. 结论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是应对城市发展挑战的必然选择。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区政府发)清晨的阳光洒在滨海新区的土地上,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孕育着无限可能。
此刻,我坐在窗前,用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为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梳理出一份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创新驱动,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和国际化人才特区。
二、工作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共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3.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质量。
三、重点任务1.构建创新创业生态(1)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等服务。
(2)培育创新创业主体。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1)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区。
(2)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3.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4.推动区域协同发展(1)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
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2)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挥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1.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试点工作。
3.落实责任主体。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4.加强资金支持。
设立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创业项目。
5.强化考核评价。
建立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横向比较廊坊城市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宏观环境,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一为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创新发展现状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29.41万,20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3 亿元。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之都”的总战略和总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顺利实施。
20XX年以来,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支撑、创新基金项目124项,其中300km/h高速动车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关键技术等1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2、新型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率先突破。
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这是中科院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第一家与地级市合作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构。
20XX年以来,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4000万元,专项支持技术转移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该中心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到20XX 年底,我市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4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农业产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100个;拥有本科院校4所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形成了支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增效农业为目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继续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在农业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
按照省会城市需求特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模式,推动星火产业带、示范园区、品牌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水平。
推进生态村建设,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综合利用。
4.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
积极扩大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
鼓励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加快建筑节能一体化进程。
强化城市计划用水,大力推广节水保泉、水体控制和治理技术,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化。
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
发展城市污水治理成套设备、脱硫除尘成套设备、秸秆气化成套设备、废塑料综合利用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搞好环保工程及技术开发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
5.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围绕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的改造,推进济钢、重汽、济柴、炼油、二机床等一批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建立以软件企业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0.30•【字号】荆政办发〔2018〕42号•【施行日期】2018.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荆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10月30日荆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根据《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创〔2016〕37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国办发〔2017〕80号)精神,结合荆州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发展目标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着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着力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等创新力量,着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着力提升政府创新治理能力,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到2021年,全市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推进产业创新、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科技金融、创新科技扶贫、创新生态营造等八大创新工程为抓手,建立具有荆州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同等城市位居第一方阵,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0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20%;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的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8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5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38吨标准煤以下,新增省级以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30家。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实施创新型城市需要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1. 制定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愿景,明确要打造的创新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推动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2. 建立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型城市需要建立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创新的生态系统,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初创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建立创新中心、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3.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增加政府对创新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
同时也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设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
4.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培育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5. 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数字化能力,打造智慧城市,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
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6. 打造创新文化和创业环境: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城市中建立创新社区和创新网络,促进创新和创业的互动和交流。
7. 强化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国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来该城市创新。
与国际创新城市和科技园区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其经验和做法。
以上是一个较为基础的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和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明确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路径。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明确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其次,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要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再次,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优化创新环境和政策体系。
要加大对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简化创新项目审批程序,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创新政策体系,为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此外,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
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和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和人才,促进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接轨。
最后,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持续改进。
总之,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切实加以实施,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0]234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0〕2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4届1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自主创新、统筹资源、提升产业、支撑发展”的方针,全力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以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为核心,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弘扬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为支撑,以加快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五区一港两基地”建设为重点,依托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创新优势,激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科技和企业创新潜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路径,实践“知识-技术-产业”互动创新的西安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二)基本原则改革创新、统筹资源。
建立统筹资源改革新机制,切实提高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资源的融合能力,推动军民技术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调节。
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税等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效能,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4•【字号】银政发[2010]242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银政发〔2010〕2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银川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银川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科技部《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2010〕81号)文件精神,银川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为扎实有效推动试点城市工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总面积9555.3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15.47平方公里。
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170.1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78.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48亿元;全年财政收入92.57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0元。
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国家创新方针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1、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
银川市具有大中专院校20所、科研机构105家和科技信息机构15家,占自治区总数的75%以上;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1家、工程技术中心1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
呼和浩特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示 。0 0 我市 吸纳 全 区技术 成交 额 达 l.8 元 , 到 2 1年 88 亿 输 区 内合 同成 交额2 .8 O7 亿元 , 居 自治 区第一 。 市共 有 均 全 驰 名 商标9 , 名商标 5 件 , 件 著 3 知名 商标4 件 。 8
f 二 自主创 新 能力显 著提 升
总收 入2 1 元 , D 比重 l . : 次产 业 结 构之 比 4亿 占G P 28 三 % 为493 .:8 . .: 45 . 产业 结 构进 一步 优化 。目前全 市拥 有高 6 7 等 学校 2 所 , 2 中等 职业 学 校6 所 , 7 中小 学5 4 , 5 所 具有 丰
富的科 技教 育 资源 。2 1 年 . 0 0 全市空 气 质量优 良天数达 到 了3 6 。 4 天 我市 连续 l年 通过 全 国科 技 进步 考核 , 中 O 其 8 年获得 “ 技进 步先 进城 市 ” 号 . 8 旗县 区通 过 国 科 称 有 个
物 发 酵 特色 产业 基 地 、 博士 后 工作 站 、 星火 产 业 示 范区 以及 自治 区级高新 技术 开发 区和 园区共 l 个 : 成各 级 5 建 各 类研 发机 构 l5 . 中市属 8 家 ; 1家 其 4 拥有 国家级 高新技 术 企业2 家 市的农 业科技 服 务体系建 设通 过不 断创 5 我 新 模 式 .先 后建 立 了7 种具 有地方 特色服 务模式 的农 业 科 技服 务体 系 . 成 l 个 国家级农业 科技 服务示 范单位 建 3
要 》 制定 本 实施 方案 。 . 呼 和浩特 市 科技发 展 现状
一
化水 平等重 要监 测指标 均 居 自治 区第一 先后 被列 入 国 家知 识产权 试点 城市 、 国家 节能 与新能 源汽 车示 范 推广 试 点 城市 。 内蒙古 自治 区技术 市场统 计监测 报告 》 据《 显
创新特区 实施方案
创新特区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正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创新发展的紧迫任务。
为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特区的重要举措,以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
二、目标定位。
创新特区的建设旨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吸引高端人才、科技资源和资本聚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创新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创新政策体系,包括财税优惠政策、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为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3. 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4. 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加快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 资本支持。
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领域,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6. 建设创新平台。
建设创新载体,包括科技园区、孵化器和创客空间,为创新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7. 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吸引国际先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促进国际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和合作开发。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创新特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创新特区建设工作落实。
2.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创新特区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策支持措施和保障措施,为创新特区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3. 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创新特区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创新特区建设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4. 宣传推广。
乌鲁木齐创新城规划方案-更新版
乌鲁木齐创新城规划方案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也逐渐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在这其中,新疆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地区,而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城市。
为了适应这种地位的变化,乌鲁木齐市政府制定了一个名为“乌鲁木齐创新城”规划,希望能够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来推动城市的发展。
目的乌鲁木齐创新城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创新型、开放型、共享型的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乌鲁木齐市政府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规划方案乌鲁木齐创新城的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体育馆等,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2.建设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前来发展。
3.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更多的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线路,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4.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住宅区和商业综合体,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消费环境。
5.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现乌鲁木齐创新城规划的目标,乌鲁木齐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实施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2019年至2020年,建设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两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扶持科技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2.2020年至2022年,建设以市政府为核心区域的城市综合体,发展文化创意、现代商贸、高端服务等产业,形成乌鲁木齐创新中心;同时推进现有工业园区的改造升级。
3.2023年至2025年,打造现代文旅产业集群,建设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的城市景区、滨水文化特色街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化遗产景点等。
4.2026年至2030年,打造国际一流的宜居都市。
总结乌鲁木齐创新城的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开放化、优质化的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一、整体目标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是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重点任务(一)优化创新生态环境1.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2. 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4. 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 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创新项目。
2.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科技创新人才特聘教授、科研团队等专项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来城市创新研发。
3. 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认定。
(三)加强创新创业支持1.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创业辅导等服务,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
2. 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提升创业成功率。
3.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项目,促进产业发展与投资融合。
4. 加强创新创业交流与合作,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实施措施1. 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推进机制。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城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
4. 加强协调联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促进多部门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5. 建立科技创新监测评估体系,定期评估科技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目标任务。
石河子市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石河子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二0一0年九月二十八日目录一、试点基础 (1)(一)区位比较优势明显 (1)(二)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2)(三)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3)(四)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5)(五)制约因素与突出问题 (7)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发展目标 (8)三、试点工作思路 (10)四、试点工作主要内容与重点任务 (10)(一)弘扬军垦文化,优化创新环境 (10)(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12)(三)发展高新技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14)(四)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17)(五)加强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19)(六)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19)(七)提升城市发展综合实力 (20)五、保障措施 (21)(一)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组织保障 (21)(二)强化联动协同推进机制 (22)(三)加大创新型城市建设投入 (23)(四)开通创新绿色通道 (24)六、进度安排 (24)(一)启动阶段(2010年) (24)(二)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2014年) (24)(三)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 (25)附件:石河子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试行) (26)石河子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要求,从石河子市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出发,以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进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推动石河子市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引领和支撑为目标,依据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石河子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区位比较优势明显石河子地处天山北麓中段,行政区域面积4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2009年年末总人口34.44万人,肩负着发展经济和“屯垦戍边”的双重战略任务。
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09•【字号】湖委发[2013]30号•【施行日期】2013.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湖委发〔2013〕30号)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现将《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12月9日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10〕155号),结合湖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核心战略,以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着力将湖州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为实现“四个翻番”、打造“四个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
始终坚持科技优先发展,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广聚国内外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和创新机构,不断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
2.坚持产业推动,协调发展。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培育产业,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着力扩大实体经济规模,同步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一、引言为了推动中国城市的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城市竞争力,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型城市”这一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阐述和详细说明。
二、政策背景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增长乏力,需要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而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人口集聚地,在推动创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型城市”这一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
三、试点范围本次试点将涉及全国各地的城市。
具体实施范围包括:1.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 新兴产业基地:杭州、成都、武汉等;3. 中小城市:南通、镇江、宿迁等。
四、试点目标1. 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和孵化器,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2. 建设智慧城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智慧城市;3. 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4. 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五、试点重点任务1.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1)吸引高端人才: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创业者到试点城市发展。
(2)打造孵化器: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升级。
2. 建设智慧城市(1)大数据应用: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各类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物联网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推广新型交通方式: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等新型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1.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对未来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进行布局规划。
-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引进高端科研人员和团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资源和服务,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2.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在各产业中的应用方向和推广要点。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动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创新。
-建设科技金融平台,提供风险投资和融资服务,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3.建设创新创业环境-简化创业登记和审批手续,降低创业门槛,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权化和产业化转化。
-建设科创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更多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
-设立科技创新示范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和平台,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4.加强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的衔接-将科技创新纳入城市规划,提升城市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与城市管理的融合,推动数字化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
-制定科技与城市交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发展规划,推动科技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提高城市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加强科技普及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
5.加强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创新城市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
-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和展览,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科技创新影响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际范围内的转化和推广。
-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标准制定,提升城市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话语权。
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环境,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的衔接,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
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解读
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解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
为了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出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背景在当前快速变革的时代,城市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挑战,如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开始重视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加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政策的重点包括技术创新、科研投入、创业环境等方面,以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
三、政策措施为了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以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其次,优化创新环境,简化创业流程,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创新创业。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以提升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
四、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实施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政策的落地使得创业者和企业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创业领域,带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此外,政策的执行还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和社会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挑战然而,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策的执行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这对财政压力较大的地方政府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
其次,政策的执行也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合作,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机制可能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六、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启示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成功经验表明,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加竞争力,必须重视创新和科技进步。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篇一: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科技部《关于同意青海省西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字[20xx]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xx]155 号)、《关于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专家咨询意见的函》(国科体函[20xx]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区和大通、涅源、涅中三县及建设中的海湖新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是一个由汉、藏、蒙、回、撒拉、土族等3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青藏局原唯一人口超白万的中心城市。
西宁地处“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代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
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平均气温摄氏度,年均降水虽425毫米,冬暖夏凉,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夏都”。
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藏毯、特色农畜广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孚有一定声誉。
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轻金属、硅材料和中藏药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在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20xx 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元。
西宁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奠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 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明确要求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西宁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三次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20xx年8月,西宁市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信部列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西宁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西宁地区现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L、13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4个,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了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
目前,有高等院校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省属科研院所34家,并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
共有专业技术人员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万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0人,中级职称以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1925人。
2.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7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青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多年来,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建立了包括东川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四个园区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
20xx年12月,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
20xx年,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成为青海省首个被国家命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20xx年1月, 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为“西宁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20xx年11月,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目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冶金、化工、新材料、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承担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载体的作用。
园区总占地面积达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入驻企业和项目1263个。
20xx年,西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3.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口与健康、城市发展、民族文化、新型工业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发、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5项,累计投入本级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924万元。
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62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405项,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亿元。
实施的项目中,工业490项,农业132项,吸引社会资金亿元。
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36项,产生经济效益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增加农民收入亿元。
西宁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成果57项,有10个项目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
4.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近年来,西宁市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对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攻关,使优势特色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工业发展的基础。
其中,通过对铝、铜、铅、锌等初级产品深加工技术的重点研究,解决了生产回收率低、生产工艺老化等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
通过对多晶硅提纯、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等技术攻关,带动了本地光伏企业的发展壮大。
通过中华被毛抱发酵菌丝繁育、沙棘5-羟色胺研究和枸杞籽油提取等项目的实施,使全市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研发出了压缩式垃圾车、沙棘系列、枸杞系列等一批特色产品,被认定为20xx年度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铅冶炼节能减排技术、锌浸出渣回收精锢技术、高含盐含氯明胶废水光合细菌处理工艺等29项关键技术的研究,降低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
5.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西宁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实施了农作物良种工程。
全市五年内累计引进示范推广小麦、杂交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优良品种180余个,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重点推广了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60余项,使主要农作物产虽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了%油料单产增加了%蔬菜亩产达到2635公斤,效益处于全省前列。
在畜牧业方面,重点进行了畜种改良及繁育,建立了牛半育肥、优质肉半、肉牛及奶牛规模养殖示范基地,使得全市畜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过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牲牛、藏半有机产品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的毛牛骨提取蛋白小分子肽研究”、“青棵燕麦方便粥系列产品开发”等农业产业化专项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开发出了沙棘系列产品、软包装牛半肉系列产品、油菜籽色拉油等名优品牌和地方特色产品,实现了资源的加工增值和农牧民的增收。
6.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强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功能建设,密切中介机构与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是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目前,西宁市已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培育了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西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西宁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西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西宁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西宁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西宁技术市场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制定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成果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十二五”期间,西宁市科技中介机构帮助企业及社会争取国家及省上项目150多项,争取资金2180万元。
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和东西部技术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开辟了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广泛合作的渠道,在生物医药领域建立了“基地+平台”的合作模式。
西宁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科技部首批22家工业设计联盟试点单位之一。
(三)优势特色突出西宁地处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积淀使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多元文化汇萃,为特色产业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1 .矿产资源丰富青海省拥有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钾盐、铅锌矿、铜矿、石膏、硅石、铁矿、金矿、煤炭和制碱用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为西宁市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为我国重要的铅、锌、铜、铝等有色金属和钛、镣、锢、金、银等稀有金属冶炼及广业延伸加工生广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
2.生物资源独特青海有着极为丰富和独具特色的高原动植物资源,药用动植物天生具备抗高寒、抗缺氧、抗疲劳的生物特性,特别是一些特产药材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如大黄、麝香、冬虫夏草、麻黄、贝母、鹿茸、藏茵陈、锁阳、塞隆骨、红景天、秦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