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_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_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_余泳泽

合集下载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_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_李廉水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_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_李廉水

摘要:由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存在的回报效应,使得衡量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

本文以35个工业行业为样本,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分解广义技术进步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面板技术估算了这3个部分对能源效率的作用。

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科技进步的作用逐渐增强,技术效率的作用慢慢减弱。

关键词: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曼奎斯特指数科技进步技术效率一、引言随着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效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AndrewWarren(1982)把能源效率称为“第五类能源”,以突出能源效率在节能中的重要作用。

Farla和Blok(2001)指出,“国际性的能源强度比较近来受到科学及政治上的注意,因为国际性比较可以帮助了解各国能源强度降低的潜力”。

一般认为,能源效率的提高源于两类因素,一是能源从低生产率的产业流向高生产率的产业(如农业向工业、工业向服务业、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等),简言之,即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要素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调整(至少在部分时段)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已经为国内外诸多研究(Samuelsetal.,1984;Reitleretal,1987;Liuetal,1992;Ang,1994;Richard,1999;史丹,2002;周勇等,2006)和实践所证实。

但是,技术进步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却极少有相关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笔者猜测可能有两个原因:回报效应(reboundeffect)的存在。

回报效应最早是Khazzom(1980)提出的,其含义为“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而节约了能源,但同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对能源产生新的需求,部分地抵消了所节约的能源”。

回报效应的存在使得衡量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比值———的影响变得复杂了。

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效率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基于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效率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基于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步率 和生 产效 率变化 率。 ( ) 5 东部 地 区的平 均技 术 进 步速 度低 于 中西部 , 东部 地 区生 产 效率 的 变 而
化 率则 明显 高于西部地 区。文章据 此提 出了发 展我 国高技 术产 业 的政 策措施 。
关 键词 : 随机 前 沿生产 函数 ; 高技 术产业 ; 全要 素生 产率 ; 区差距 地
摘要: 本文采 用三投 入超 越对数 形 式的 随机 前 沿 面板 模 型 , 考察 了 中国各 省 市 19 95年 以 来 高技
术产 业的 生产效 率和全要 素 生产 率增 长率 变 迁 , 们得 出 以下基 本 结论 : 1 东部 、 我 () 中部 的 高技 术 产
业 生产率 高于 西部 , 东部 和 中部 的 生产 效 率 有 明 显 的 上升 趋 势 , 西部 地 区处 于 相 对 平稳 状 态 。 且 而 () 2 市场化程 度 、 新 能力投入 与企 业规模 对 高技 术 产业 生产 效率 有 正影 响 , 创 而政 府 的政 策 支持 的 影 响具 有不确 定性 。 ( ) 3 高技 术 产业 T P平均值 为 1.2 , 呈现 震 荡略 有 下 降的特 点 , 术进 步 率 F 04% 且 技 的普遍 下 降严重 阻碍 了 T P的 增长 势头 。( ) 响全要 素生 产率 的增长 率 变化 的主要 因素是技 术 进 F 4影
)女 , , 黑龙江哈尔滨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现代金融与企业投资。
基金项 目: 教育 部哲 学 社 会科 学 重 大课 题 “ 全球 金 融 危机 对 我 国 产业 转 移 和产 业 升 级 的影 响及 对 策 研 究”( 目编 号 : 项
0 JD 0 8 。 9Z 0 1 )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吗?——基于35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吗?——基于35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Impact Factors of FDI on Chinese Producer Service 作者: 段文斌[1];余泳泽[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产业经济研究
页码: 78-8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全要素生产率;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摘要:本文通过SFA的方法计算了我国35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将35个行业分为7类分别衡量了全要素生产率各组成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998~2008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7%,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表现为负增长,而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表现为正增长;从总体上来说,技术进步在能源效率提高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以技术竞争为主的行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技术效率改进对于各行业能源效率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有企业比重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行业的能源效率也就越高。

高校基础研究与创新知识溢出:来自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的证据

高校基础研究与创新知识溢出:来自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的证据

高校基础研究与创新知识溢出:来自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的
证据
余泳泽;唐孝妍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24()3
【摘要】促进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

以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为外生冲击,利用了中国工企数据库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DID模型研究了高校基础研究对于创新知识溢出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1)高校基础研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知识溢出水平,表现为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引用率和专利产出率;(2)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组织更加完整,使得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高校基础研究的创新知识溢出效应。

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转移转化能力培养,促进知识溢出,对于校企合作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塑造良好的产学研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总页数】12页(P162-173)
【作者】余泳泽;唐孝妍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院;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4
【相关文献】
1.地方政府支持与区域市场需求规模不确定性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211工程”大学的证据
2."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经验取样法的证据
3.高校基础研究与高技术企业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4.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与地区创新——来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产业融合的主抓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探索——基于文献计量热点分析

城乡产业融合的主抓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探索——基于文献计量热点分析

城乡产业融合的主抓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探索——基于文献计量热点分析熊曦;刘欣婷;汤春玲;蔡珍贵;于浩淼【期刊名称】《生态经济》【年(卷),期】2024(40)4【摘要】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基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通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抓手。

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2007—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218篇与城乡有关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

研究发现:相关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初具规模,但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较少;研究主题主要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内涵和理念延展、机制和路径、生态建设与产业振兴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前沿和趋势聚焦于生态价值转化。

未来将致力于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和跨学科领域的学术合作,解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城乡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完善其机制与路径,为推动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推进城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总页数】8页(P220-227)【作者】熊曦;刘欣婷;汤春玲;蔡珍贵;于浩淼【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相关文献】1.城乡融合视域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四川大邑天府共享旅居小镇的案例分析2.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回溯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五维立体融合与路径——基于多案例的扎根理论分析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5.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

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余泳泽(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的基本结论有:两个阶段中技术创新的平均效率都较低,且有持续恶化趋势,这主要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技术创新两阶段生产力的提高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从价值链视角看,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的影响。

关键词:DEA模型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价值链一、引 言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工业产业链的效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增长主要是投资带动的,并非效率的提升。

要维持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性增长,必须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先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中国通过不断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研发资本存量对于中国而言仍是稀缺资源,因而其使用绩效对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有很多学者关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较多的研究。

赵国杰(2004)运用RPM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吴瑛(2006)以R&D经费存量值代替当年值,用DEA模型计算出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朱有为和徐康宁(2006)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产出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产出效率的影响。

中国工业创新效率的测度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工业创新效率的测度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工业创新效率的测度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林润田;李碧珍
【期刊名称】《统计与决策》
【年(卷),期】2022()7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2012—2019年工业创新效率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链式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创新效率进行综合测度,并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内部参与主体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探究中国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各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分阶段来看,成果产出阶段的工业创新效率总体优于成果转化阶段;中国省域工业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内部参与主体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企业投入、科研机构投入与相关高校投入,外部环境因素涵盖区域开放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人力支持。

【总页数】5页(P97-101)
【作者】林润田;李碧珍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4.4
【相关文献】
1.中国省际创新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测度*--基于地理距离的视角
2.空间溢出、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3.国际环境技术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
于局域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的测度4.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动态演变趋势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5.省际能源效率再测度及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能源效率提升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能源效率提升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Li Wei, Wang Yuchun
收 稿 日 期 :2018-03-12 作 者简 介:李 伟(1988- ),女,北京人,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宏观经济;王宇纯(1989- ),男,北京人,经济师,硕
士,研究方向:工程经济、经济评价。

98
北方经贸
率三部分,纯技术效率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 主要原因。[3]Chang 分析了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 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变动之间的相关性,认为 2000-2004 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改善 0.6%, 而全要素技术进步则每年下降 2%。[4]第二类是基于 狭义的技术进步理论,借助一些可以描述技术进步 特征的代理变量来表示,现有文献中学者大多以发 明与创新、干中学、人力资本投入等作为技术进步 的源泉,如屈小娥选取各省规模工业 R&D 支出表 示技术进步,测算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5]
一、引言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7》显示,2016 年中国 一次能源消费量为 30.53 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 5.6%, 占世界总量的 23.0%,稳居全球第一,二氧化碳排量 为 9 123 百万吨,占世界的比重高达 27.3%。同时,
年鉴还显示中国的燃煤消费量占比高达 64%,而较 为低碳环保的新型能源只占了很少的比重。反观美 国、法国、德国、英国和 OECD 成员国的能源消费结 构,石油和天然气是占比最高的两个消费能源种 类,核能、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均远在中国之上,而燃 煤所占比例很低。中国目前不尽合理的能源消费结 构将导致一系列严峻问题的出现。

数字经济赋能工业创新的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视角

数字经济赋能工业创新的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视角

财经理论研究2023年 第6期数字经济赋能工业创新的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视角廖直东1,代法涛2(1.广东财经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6)[摘 要]基于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视角,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工业创新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11—2019年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创新的赋能效应。

理论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改进创新活动的技术手段,表现为可同时提高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

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创新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都具有促进作用,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渠道和技术进步渠道提高工业创新活动效率;此外,影响系数的大小显示两种渠道的作用大体相当。

因此,可以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活动数字化转型,以破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效率;工具变量法[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23)06-0062-10 一、引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有效破解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严峻挑战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持续发力创新能力建设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构建后,如何提高创新效率值得深入研究。

制度(陈克兢等,2020)[1]、制度变迁(王婧和蓝梦,2019)[2]和外贸(赵甜和方慧,2019)[3]等生产关系方面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

然而,创新活动过程中使用的新工具和新技术手段同样会带来创新效率的改变。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这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和由大变强带来了机遇。

我国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空间面板分析

我国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空间面板分析

我国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空间面板分析陈治理;詹国华;蔡伟【摘要】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09 are used to analyze empirically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 by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R & D input, human capital and the number of licensed patents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positively, whil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lmost has no influence. Individu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vinces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nergy efficiency.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pillovers of eastern regions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on-equilibrium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利用200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内R&D投入、人力资表和专利授权数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积极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几乎无影响;省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影响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如何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东部地区溢出效应等是解决我国能源效率发展非平衡问题的关键.【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9)002【总页数】8页(P108-115)【关键词】技术进步;能源效率;空间面板模型【作者】陈治理;詹国华;蔡伟【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9.9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技术进步偏向性、产权结构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分析

技术进步偏向性、产权结构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分析

. Al1l R技i术gh进ts步 R偏e向se性rv尧e产d.权 结 构 及 对 能 源 效 率
的影响
1.1 技术进步偏向性 研究人员认为技术进步指要素投入不变情况下袁
技术进步对资本及劳动边际的影响袁 技术进步可以是 中性或偏向技术袁 表现为劳动节约型及资本节约型遥 要素收入份额的转变具有动态性变化袁 动态变化表现 出技术进步具有偏性遥 偏技术进步理论存在一定局 限遥 理论中将要素价格差异作为研究前提袁 学者认为 要素价格难以区分袁 技术进步方向随创新而发生变 化遥 这些不同言论并未说明技术进步偏性产生原因遥 严密理论内容缺乏袁 使得偏技术进步理论并未业界重 视袁 针对偏技术进步理论缺陷袁 研究人员将内生技术 进步理论作为前提袁 将任意两种生产要素进步方向分 析袁 将资本与其他要素发挥作用作为数学模型袁 并制 定技术进步发展机理遥 1.2 产权结构
渊3冤控制变量 将 进 口 及 工 业 在 GDP 占 比 及 能 源 价 格 作 为 控 制 变 量 遥 进 口 为 防 止 FDI 自 其 他 渠 道 转 移 国 际 技 术 的 影 响 袁 使结果更好的呈现遥 工业引入则是体现结构效应袁能 源价格引入表现价格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遥 2.2 外资及内资对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 FDI 影 响 可 自 整 体 及 区 域 角 度 进 行 探 讨 遥 整 体 角 度 看 袁 综 合 能 源 多 数 为 具 体 能 源 袁 FDI 对 应 能 源 效 率 参 数 系数为正数遥 该结论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遥 能够证明
揖关键词铱技术进步偏向性曰产权结构曰区域能源曰效率
中 图 分 类 号 院 F121 . 3 ; F124 . 3 ; F224 ; F426 . 2 文 献 标 识 码 院 A 文 章 编 号 院 2095 - 2457 渊2018冤28-0173-002 DOI 院 10 . 19694 / j . cnki . issn2095 - 2457 . 2018 . 28 . 079

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基于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基于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基于CGE模型的模拟分析涂涛涛;陈烨【摘要】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and factor in-come distribution,based on dynamic CGE model of China.The result shows that,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of technical change is determined by direction of technical change and elasticity of factor substitution.Among the three channels ofsupply,demand and growth,only channels of supply and growth are verified to be critical to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change on income distribution.In the long term,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progress will lead to the decrease of income share paid to labor force, while labor-augmenting technical progress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income share paid to the overall labor force.However,the income distribution between unskilled labor and skilled labor is determined by the complementary or altern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produc-tion factors.The policy implicationis that if the primary goal of technical change is to increase income shareof labor force,labor-augmenting technical progress should be encouraged.%基于中国动态CGE模型,本文考察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的动态关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冲击的收入分配效应取决于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替代弹性.基于供给、需求和增长三渠道的分解可知,供给和增长渠道是决定技术进步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重要路径.研究表明,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促进劳动力报酬份额的减少;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促进劳动力总体报酬份额的增加,但要素间的互补或替代属性决定了报酬在非熟练与熟练劳动力间的配置.如果技术进步的目标是提升劳动力的报酬份额,那么,应重点发展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11页(P65-75)【关键词】偏向型技术进步;要素收入分配;动态CGE模型【作者】涂涛涛;陈烨【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4.4一、引言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用工成本的上涨,中国境内的企业家们开始考虑使用机器人来替代工人。

能源生态效率对减污降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能源生态效率对减污降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能源生态效率对减污降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邹秀清;张燕;顾嘉雯;郑卓琳【期刊名称】《统计与管理》【年(卷),期】2024(39)2【摘要】能源生态效率兼顾能源利用和生态效益,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期望SBM模型测算2005—2022年中国各省市的能源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能源生态效率对减污降碳的影响,以及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1)2005—2022年全国能源生态效率均值逐年上升,增长速度趋于平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研究期内全国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均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在省际尺度上表现出“高值连片聚集,低值零星分布”的特征。

(2)能源生态效率对减污降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3)命令型、市场型、公众型三类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区域协作缩小能源生态效率梯度差异,因地制宜,完善地方环境规制,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总页数】11页(P102-112)【作者】邹秀清;张燕;顾嘉雯;郑卓琳【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6;X24【相关文献】1.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2.地方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减排效应研究——基于环境规制策略的调节效应3.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4.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兼论异质性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5.环境规制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来自清洁生产标准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动态建模技术进展

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动态建模技术进展

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动态建模技术进展
林俊光;冯彦皓;林小杰;吴凡;钟崴;俞自涛
【期刊名称】《热力发电》
【年(卷),期】2022(51)10
【摘要】综合能源系统(IES)为多种能源的高效协同和互补利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源网荷储动态建模技术是IES实现动态多时间尺度仿真和优化计算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IES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必要前提。

在介绍IES中源网荷储侧主要的动态模型及源荷不确定性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源网荷储动态建模技术在统一建模研究及框架中的运用现状,展望了动态建模的发展方向。

源网荷储各类动态模型需要进一步平衡精度和时间复杂度,并引入统一动态建模框架中,最终构建统一仿真平台和数字孪生系统。

【总页数】11页(P92-102)
【作者】林俊光;冯彦皓;林小杰;吴凡;钟崴;俞自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9
【相关文献】
1.考虑风电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运行
2.双碳目标下综合智慧能源及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研究
3.基于源网荷储的区域能源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系
统分析4.基于源网荷储的区域能源互联管理系统设计5.工业园区源网荷储综合智慧能源方案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废水减排的黄河流域城市偏向性技术进步时空演进趋势研究

基于废水减排的黄河流域城市偏向性技术进步时空演进趋势研究

基于废水减排的黄河流域城市偏向性技术进步时空演进趋势研究蒋裕雨;郭淑芬【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24(44)4【摘要】废水排放减量化是提高黄河流域水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减少流域内的废水排放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因而偏向于废水减排的技术进步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以黄河流域9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废水减排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标体系,利用非参数法测算2010—2020年黄河流域总体及上中下游区段城市的废水减排偏向性技术进步,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方法分析黄河流域总体及上中下游区段城市废水减排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时间动态演进趋势、空间差异以及收敛特征。

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尚未发生偏向于废水减排的技术进步,废水减排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呈现“发散→收敛”的演化态势;研究期后期废水减排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程度有所降低。

(2)2016年后黄河流域内城市间的废水减排偏向性技术进步差异逐渐缩小。

(3)黄河流域总体及上中下游区段的城市废水减排偏向性技术进步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且不同区段的收敛速度呈现为“下游>上游>中游”的态势。

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需在合理范围内调整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完善排污权交易的相关制度。

【总页数】10页(P184-193)【作者】蒋裕雨;郭淑芬【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2;F124.3;G301【相关文献】1.要素配置结构、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于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对比分析2.碳减排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能源高效利用的提升机制研究3.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4.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收敛研究——基于七大城市群6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间分析的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途径研究

基于空间分析的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途径研究

基于空间分析的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途径研究
邹洋;周江;郭丽娟
【期刊名称】《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能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两个方面。

从各省份情况来看,技术进步和规模优化是推动能源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从四大经济板块来看。

东中部地区能源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能源产业规模可适当扩大,东北地区能源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因此,提升我国当前能源利用效率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而非装备技术引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差异化的能源利用政策。

【总页数】1页(P191-191)
【作者】邹洋;周江;郭丽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竞争力的途径研究——基于教育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2.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竞争力的途径研究——基于教育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3.
基于空间分析的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途径研究4.我国高技术企业基于技术轨道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研究5.我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中国地区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中国地区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中国地区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王兵;杨雨石;赖培浩;於露瑾【期刊名称】《产经评论》【年(卷),期】2016(7)1【摘要】在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运用四阶段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0-2010年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和自然效应(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的理论节能减排潜力与实际节能减排潜力。

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节能减排潜力和空间巨大;地形地貌、荒漠化沙化程度和年降水量等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调整前的理论能效和理论碳效的排名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后的实际能效和实际碳效的排名则是中部、西部、东部;三大地区的自然效应差异显著,东部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次,恶劣的自然环境是造成西部地区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由于自然因素难以人为改变,国家在制定节能政策时应该适当地对西部地区降低指标,同时将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In the case of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pplying the four-stage SBM model,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ecological total-factor energy effciency,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natural effect(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with a sample of 30 provinces of China o-ver the period 2000-2010 ,and analyzed each province's theoretical potential and actual potential of the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aba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national average eco-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total-factor carbon efficiency is stillat a low level,and the potential of energy saving is huge;to-pography ,desertification degre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oth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energy efficiency and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theoretic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car-bon efficiency's ranking before adjustment iseast>central>west,while the adjusted actu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carbon efficiency is central>east>west;natural effect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which means that the eastern region is optimal,central region ranking second and western region is the worst,and the harsh natural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cause of inefficiency in the western region. Since natural factors are difficult to change artificially,the state should properly reduce the indicators when making energy-saving policy for the western region and focuse on energy conservation in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总页数】19页(P82-100)【作者】王兵;杨雨石;赖培浩;於露瑾【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系;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相关文献】1.我国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的区域特征研究:2008-2012年 [J], 王鸿远;左秀峰;李双杰2.关于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探析 [J], 曹慧晶;韩宇骏3.河北省钢铁行业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基于超效率DEA-Tobit模型研究 [J], 刘家鹏; 孙世清4.河北省钢铁行业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基于超效率DEA-Tobit模型研究 [J], 刘家鹏; 孙世清5.中国区域生态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J], 于静;屈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据要素对劳动和资本的配置效应: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数据要素对劳动和资本的配置效应: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数据要素对劳动和资本的配置效应: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曾晶;余泳泽;缪言
【期刊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1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平台主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探究了数据要素变革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的机理,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成本、数字化技术创新与数据要素质量影响就业、投资和资本装备率的真实效应。

研究表明:数据要素成本降低使得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价格走低,价格效应短期挤出劳动,长期挤入资本,提升资本装备率;数字化技术创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重组升级引致效率变革,通过替代效应促进就业、降低投资,降低资本装备率;数据质量改进通过协同效应稳定和扩大就业,阻止资本无边界的扩张,降低资本装备率。

本文厘清了
数据要素对劳动和资本单个要素及其比例关系的配置效应和作用机理,为制定数字
经济背景下的就业与投资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总页数】13页(P148-160)
【作者】曾晶;余泳泽;缪言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4.1
【相关文献】
1.高新技术企业资本要素配置效应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2.城市房价对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影响分析——基于资本劳动比的中介效应检验
3.我国物流业“马太效应”的实证检验及空间解释--基于资本和劳动力双资源配置视角
4.政府规模扩张的资源错配效应:理论和实证——基于我国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门槛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提到的技术进步是广义上的技术进步,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
量,而在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进步是生产可能性边界随时间变化的轨迹 。
第 10 卷第 4 辑
余泳泽
杜晓芬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
39
王玉潜,2003 ; 梁巧梅等,2004 ; 蒋金荷,2004 ) 。 由于面板模型可以克服 时间序列模型中常见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 增加估计的自由度, 同时较之截面 计量方法其能够更好地控制不可观测经济变量的影响 , 从而有利于提高模型 估计的精度和有效性,因此众多研究都采用了面板计量的方法 。 在面板数据 选择中,既有研究主要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展开 , 无论是从行业层面进行 研究 ( 史丹,2002 ; 李 廉 水、 周 勇,2006 ; 李 未 无,2008 ; 张 少 华、 陈 浪 南,2009 ; 樊茂清等,2009 ) ,还是从地区层面进行的研究 ( 魏楚、 沈满洪, 2007 ; 史丹等,2008 ; 魏楚、沈满洪,2008 ; 杨红亮等,2009 ) 都基本上得 出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有较显著的影响 。 但进一步考虑到 采用行业层面数据由于无法剔除行业异质性 , 同时无法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对 能源效率的影响,所以采用地区层面的数据可以使得出的结论将更加精确 。 , “某个空间单元上的某种经 但是采用地区层面数据也将面临一个重要问题 济现象或某一属性值与邻近空间单元上的同一现象或属性值往往是相关的 ” ( Anselin,1988 ) 。由于政绩考核、政治晋升等因素的存在, 邻近地区间在经 济发展水平、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 ( 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 ) 存在 一定的关联性,同时技术外溢的空间性也造成了各临近地区在能源效率上具 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传统上只 从时间维度出发展开研究,忽视空间维度的相关性和异质性, 在理论上存在 严重不足,也与现实不符。这种空间相关性的存在使得运用传统计量方法所 获得的结论在精确性和解释力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局限 。 为克服这一问题, 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应运而生。其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 将地 理位置与地理空间数据建立计量关系 ,用统计和计量方法识别和度量空间数 据变动的规律,在实证分析中有着独到的优势。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模型主要考察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的 影响。
与能源效率的关系,并从中探求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深层原因 。实证研究的结 果表明: 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结构变化带动中国能源效率提高了近 50% ,占 能源效率总提升的 3 /4 。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能源效率贡献明显高于产业结构 变化。其中,技术进步率为全要素生产率的 1 /3 ,但对能源效率贡献却占了 3 /4 ,居于主导地位; 虽然规模效率比重近 1 /2 ,但对能源效率贡献只有 1 /6 , 技术效率比重和贡献都较低 。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效率提升贡献呈现了一定的 “中国特色” 和认识误区,政府想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规模效 率进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效率的现状 。由于第三产 业比重在 2000 年后长期维持在 40% 的水平,并且工业产业结构仍处于全球价 值链的中低端,单位产品能耗仍较高,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提升的贡献有 限。地方政府 “GDP” 数据锦标赛和我国长期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能 源效率面临较大的压力 。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 能源效率 空间面板模型
*
本文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
影响及对策研究” ( 09JZD0018 ) 资助。 余泳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铁路北街 128 mail: yongze125 @ 号,南京 财 经 大 学 产 业 发 展 研 究 院, 邮 编: 210003 ; 电 话: 13332020241 ; E126. com。 杜晓芬: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地址: 天津市南开大学西区学生公寓 9 号楼 A 座 5 - 103 ,邮编: 300071 ; 电话: 15022124673 ; Email: lefeierxu@ 163. com。 en. com / article / html / energy_1442144292676652. html。 ① 资料来源: 国际能源网,http: / / www. i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78 ~ 2009 年我国 GDP 年均 增长率为 9. 7% ,但是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也出现了大 幅增长。据统计,我国近 10 年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增长 9% ,能源消费弹性系 数达到了 0. 9 。应该说,我国经济仍旧沿袭着 “高能耗、 低产出 ” 的发展模 式 ( World Bank,2001 ) 。统计表明,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 GDP ) 约占世界 总量的 4% ,却消耗了全球 31% 的煤、8% 的石油和 10% 的电力, 矿产资源 回收率只有 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20% ①。虽然我国在节能工作中取得了
38
产业经济评论
2011 年 12 月
耗上升。造成研究结论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分析时期 、数据选取、实证方法 不同,例如在研究变量选择上,不同的学者对于 “产业结构调整 ” 的阐述并 不一致,有的是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来分析,有的则选择重工业和轻工 业比重。本文则采用第三产业比重和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比重两个指标分别衡 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 ( 2 ) 技术进步①。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关 注。研究结果基本上表明了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 李廉 水、周勇,2006 ) ,但是在技术进步衡量方法上基本上所有的学者都采用了 “非参数法” 的数据包络分析 ( DEA ) ( 魏楚、 沈满洪,2007 ; 李廉水、 周 勇,2006 ) 。但是,我们认为在技术进步的测算中随机前沿分析 ( SFA ) 为 代表的 “参数法” 较之 DEA 方法更具适用性, 这是因为: 第一, SFA 方法 作为一种经济计量方法,既可以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检验, 也可以对模型本 身进行检验,而 DEA 方法作为一种数学规划方法则难以做到这一点, 即无 法对前沿面的适用性进行判断, 也正因为如此, 许多经济学家 ( Forsund et al. ,1980 ; Pitt & Lee,1981 ; Bauter,1990 ; 等) 都认为 SFA 方法较之 DEA 方法更具优势; 第二,DEA 方法暗寓着所有的效率影响因素都已被模型所涵 括,即不存在非投入的影响因素 ( 也称环境影响因素 ) , 这显然也是不现实 的,也容易在计算上导致不精确,而 SFA 方法将非投入的影响因素以随机扰 动项来表示,克服了这一逻辑矛盾,SFA 方法在测量误差和统计干扰处理上 具有优势。为此, 本文借鉴 Battese & Coelli ( 1995 ) 和 Kumbhakar ( 2000 ) 模型,我们将生产函数假定为超越对数函数形式 , 并预先设定多种随机前沿 生产函数形式,通过检验来确定使用其中最优的一种,进而计算了我国各地区 的全要素生产率 ( TFP) ,并对 TFP 增长率进行详尽分解,考察了 TFP 增长率 中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率与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关系。 ( 3 ) 对外贸易。 史丹 ( 2002 ) 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 对外开放、 产业 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改善的 3 个主要 因素。李未无 ( 2008 ) 利用 1999 ~ 2005 年中国 35 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研 究表明,对外开放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 随着我国国际分工 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低能耗产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 高耗能产品 在总出口中的比重趋于下降,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时通过大力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 其次,从实证方法上来看,既有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行业 或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计量方法, 另一类是基于数据自身外推机制的 VAR 模型、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等时间序列计量方法 ( 史丹、 张金隆,2003 ;
第 10 卷第 4 辑余Fra bibliotek泽杜晓芬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
37
一定成绩,能源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与制造业规模也相对较大的日本、 德国相比,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还是相对较高 , 如日本同期能源消费弹性 系数仅为 0. 1 ,远远低于我国的 0. 9 。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临近, 我国经济 的高速增长是否可以持续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难题 。Andrew ( 1982 ) 就把能源 , 以突出能源效率在节能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 如 效率称为 “第五类能源 ” 何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 的重要课题。大部分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能源效率提 升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围绕着这一主题采用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展 开详尽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提高我国能源使用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
第 10 卷第 4 辑 2011 年 12 月
产业经济评论 Review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Vol. 10 No. 4 December 2011
技术进步 、 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
— — —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余泳泽 杜晓芬
*

要: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调整
一、文 献 评 述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 能源使用效率问题 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学者们开始尝试采用 计量方法就能源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以求得更准确的结论和经验 证据。本文将从研究对象选择、 实证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现有文献展开综 述,进而从中总结出适于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首先,从研究对象选择上来看,目前关于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的 范围较广,但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1 )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一般认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能源消耗水平依次递增,同时产业内部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也不尽相同 。 产业 ( 行业) 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工业与服务业以及工业轻重结构的变化, 是影 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 ( Richard et al. ,1999 ; 蒋金荷,2004 ; 吴巧生和成 金华,2006 ) 。但是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得出的结果有 较大差异。如魏楚、 沈满洪 ( 2007 ) 的研究表明, 第三产业在 GDP 中所占 比重每上升 1% , 能源效率将增长约 0. 44% , 且产业结构的影响在逐渐增 加。Patterson & Wadsworth ( 1993 ) 的实证研究表明, 新西兰的能耗强度在 1979 ~ 1990 年间增长了 37. 82% , 主要并不是由于技术效率的变化造成的, 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结构中能源密集型部门的增加 ( 增长了 26. 72% ) , 而 技术效率仅贡献了 6. 9% 。 此外,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 产业结构调整不一定 带来能源效率提高,甚至具有反作用 ( 史丹,2003 ; 王玉潜,2003 ) 。 例如, 吴巧生、成金华 ( 2006 ) 运用 Divisia 方法对 1980 ~ 2004 年 6 个主要工业部 门能耗强度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很小 。 王玉潜 ( 2003 ) 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了 1987 ~ 1997 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 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单位产出能耗的作用是负面 的; 韩智勇等 ( 2004 ) 将 1980 ~ 2000 年中国能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效 应和部门效率效应, 结果表明, 在 1993 年以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反而使得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