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广交会成交额

合集下载

广交会:走过一甲子

广交会:走过一甲子

广交会:走过一甲子作者:林仪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15期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倡议创立,首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举办,简称“广交会”。

60年一甲子。

至今年,广交会走过61年春秋。

最初,广交会的创立是基于打破中国对外贸易封锁和禁运。

60余年来,广交会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是国内历史最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

不管是经历特殊历史时期还是特殊事件,广交会都没有停歇举办的脚步,完整地记录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60余载的历史。

本月初,第122届广交会落幕。

看广交会一甲子的发展史,就像看中国大型商贸会从创办到发展以及如何走向未来的一个缩影。

这,也是我们走近广交会的本意。

传奇10月31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门前,车流很早就排起了长龙。

细心的广州市民发现,几天来广州地铁里异国人的面孔也多起来。

一年一届的秋季广交会来了!李辉是一名“老广”司机,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都是他最忙的日子。

“能参与到这一让世界了解广州、了解中国的盛事,我很自豪也很荣幸。

”李辉说。

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像李辉这样,因参与广交会而交上异国朋友、因参与广交会而感到很荣幸的广州市民还有很多。

在广州城市档案中,很难有一个名词像“广交会”一样,出现频率如此之高,也没有一个展会像“广交会”一样,与广州的城市发展史血脉相连。

凭借着广东与港澳以及华侨联系密切的优势,从1955年到1956年,广州先后举办了一些物资展览交流会,这便是广交会的前身。

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展馆举办,随着外籍采购商越来越多,参展商品的数量迅速增长,广交会从中苏友好大厦迁至侨光路2号,又搬迁至起义路1号,后又搬到了流花路展馆,最后到现在的琶洲展馆,每一次迁移都见证了广交会的发展。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走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到今年已经走过61年,共举办122届,是国内历史最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交流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经济的兴衰沉浮。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期末考试题目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案例分析班级会展091班学号2姓名颜菲2011年12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案例分析1、发展历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

从1957年起每年得春秋两季在广州举行.迄今为止已有近54年得历史,共举办了110届。

从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它就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得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所以它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第一届广交会于1957年在广州春季开幕。

参展国家与地区19个,展览面积9600平方米,参展客商1223位,展出商品12000多种,交易额1755万元。

虽然一届得成交额不就是很高,可就是加上秋季,两届加在一起得成交总额占全国创会总额得百分之二十。

从1957年到1989年广交会32年才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而从1989年到2003年成交额达到200亿美元,只用了15年。

2004年广交会得展览面积达到55、5万平方米,已达到世界单年期展览会面积得第二名。

到2011年春季展会,展览面积116万平方米,展览数量58699个,参展商数量24415个,出口成交额368、8亿美元.在广交会得创办初期,主要就是以农副土特产为主。

上世纪90年代,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与日用消费品逐步成为广交会得主导产品.到2006年机电占总比例得40、3%,2005年秋季参展得民营企业比例达36、57%,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70%,成为出口主力军,混合参展商为广交会得主要特色。

从单一得出口交易会变成了进出口交易会。

从1957年到2011年,54年间,累计出口成交额约8892亿美元,累计境外采购商约约572万人,参展国家地区数量增加11倍,参展客商数量增加20倍,布展面积增长120倍,出口成交额增加2100倍。

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报告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报告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期末考试题目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案例分析班级会展091班学号************姓名颜菲2011年12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案例分析1.发展历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

从1957年起每年的春秋两季在广州举行。

迄今为止已有近54年的历史,共举办了110届。

从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它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所以它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第一届广交会于1957年在广州春季开幕。

参展国家和地区19个,展览面积9600平方米,参展客商1223位,展出商品12000多种,交易额1755万元。

虽然一届的成交额不是很高,可是加上秋季,两届加在一起的成交总额占全国创会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从1957年到1989年广交会32年才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而从1989年到2003年成交额达到200亿美元,只用了15年。

2004年广交会的展览面积达到55、5万平方米,已达到世界单年期展览会面积的第二名。

到2011年春季展会,展览面积116万平方米,展览数量58699个,参展商数量24415个,出口成交额368.8亿美元。

在广交会的创办初期,主要是以农副土特产为主。

上世纪90年代,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日用消费品逐步成为广交会的主导产品。

到2006年机电占总比例的40.3%,2005年秋季参展的民营企业比例达36.57%,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70%,成为出口主力军,混合参展商为广交会的主要特色。

从单一的出口交易会变成了进出口交易会。

从1957年到2011年,54年间,累计出口成交额约8892亿美元,累计境外采购商约约572万人,参展国家地区数量增加11倍,参展客商数量增加20倍,布展面积增长120倍,出口成交额增加2100倍。

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

广交会对广州的经济影响

广交会对广州的经济影响

广交会全称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前身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改名)英文名为Canton fair,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

创立于1957年春季,展出周期为一年两届,分为春交会和秋交会,每届三期。

其中春交会第一期展出时间为4月15日-19日,第二期为4月23日-27日,第三期为5月1日-5日;秋交会第一期展出时间为10月15日-19日,第二期为10月23日-27日,第三期为10月31日-11月4日。

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单一的出口平台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

第一届广交会采购商人数1223人,参展国家和地区19个,成交额18百万美元。

第110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116万平方米,总展位数量58714个,出口成交379亿美元,境外采购商209175人,来自21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展商数量24231家境内外企业。

(广交会官网)广交会提名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俗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号称“中国第一展”。

索引迄今已有54年历史的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从当年新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南风窗”到如今的“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对于广州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展会这么简单:除了琶洲会馆成为羊城的地标之一外,还有一年超过300亿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广交会带来的经济收益占广州GDP近4% 区域经济拉动效益明显2009年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和中山大学合作的广交会区域经济拉动效益研究报告揭开了答案。

统计显示,广交会采购商在穗停留时间平均为7.27天,人均每天消费达到4068.8元,大大超过日常入境游客的人均水平。

而广交会参展商在穗停留时间为7.5天,人均消费近3000元,是日常国内游客的3.35倍。

解读第111届广交会成交情况

解读第111届广交会成交情况

解读第111届广交会成交情况新华社广州5月5日电(记者王攀吴涛)第111届广交会5日闭幕。

据广交会官方统计,本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人数超过21万,比上届微增,再创历史新高。

但受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影响,中短单占绝大部分,成交额下滑,环比更是下滑近5%,历史罕见,情况不容乐观。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在当日的闭幕式上说,截至5日,第111届广交会累计到会采购商达210831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比第110届同期增长0.179%,比第109届同期增长1.169%,再创历史新高。

从各大洲看,亚洲到会采购商超过11万,欧洲近4万人,美洲超过3万4000人,非洲超过1万6000人,大洋洲为7000多人。

与上届同期相比,非洲增长幅度超过13%,居于首位;欧洲人数减少超过11%,下滑明显。

而从国家和地区看,中国香港、美国和印度到会采购商人数分别占据一、二、三名。

虽然人数再创新高,但受外部环境影响,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堪忧。

据广交会官方统计,本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

从广交会历届发布的数据看,这是除2008年金融危机之外,广交会历史上罕见的成交额明显下降的情况。

刘建军分析说,本次广交会成交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欧美市场成交继续下降,新兴市场明显增长。

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金额分别下降15.5%和5.6%,美国受其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影响,成交金额下降8.1%,拉动成交额下跌。

与此相反,随着我国开拓新兴市场成效逐渐显现,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成交增加4.1%,非洲国家成交大幅增长了13.5%。

“虽然新兴市场势头强劲,但我国主要传统市场还是在欧美,新增部分无法弥补缺口,成交额下降。

”二是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长单占比依然偏低。

据统计,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比达到86.3%,长单占比仅为13.7%。

这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采购商下单谨慎;另一方面也是国内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不敢接长单。

【精品】会展经典案例分析

【精品】会展经典案例分析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期末考试题目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案例分析班级会展091班学号200904108124姓名颜菲2011年12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案例分析1.发展历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

从1957年起每年的春秋两季在广州举行。

迄今为止已有近54年的历史,共举办了110届。

从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它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所以它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第一届广交会于1957年在广州春季开幕。

参展国家和地区19个,展览面积9600平方米,参展客商1223位,展出商品12000多种,交易额1755万元。

虽然一届的成交额不是很高,可是加上秋季,两届加在一起的成交总额占全国创会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从1957年到1989年广交会32年才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而从1989年到2003年成交额达到200亿美元,只用了15年。

2004年广交会的展览面积达到55、5万平方米,已达到世界单年期展览会面积的第二名。

到2011年春季展会,展览面积116万平方米,展览数量58699个,参展商数量24415个,出口成交额368.8亿美元。

在广交会的创办初期,主要是以农副土特产为主。

上世纪90年代,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日用消费品逐步成为广交会的主导产品。

到2006年机电占总比例的40.3%,2005年秋季参展的民营企业比例达36.57%,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70%,成为出口主力军,混合参展商为广交会的主要特色。

从单一的出口交易会变成了进出口交易会。

从1957年到2011年,54年间,累计出口成交额约8892亿美元,累计境外采购商约约572万人,参展国家地区数量增加11倍,参展客商数量增加20倍,布展面积增长120倍,出口成交额增加2100倍。

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

国际会展之2008年以来广交会的发展及影响

国际会展之2008年以来广交会的发展及影响

国际会展之历年来广交会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背景:近年来,会展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据估算,国际会展业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综合的1%。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各国政府及企业正在不断地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以开拓境外新市场。

国际会展服务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性运作平台,通过展示性的特殊市场化运作模式来提高经济交流的效果、效益与效率。

而依广州本土而言,广交会是个很典型的国际会展例子。

本文通过分析广交会在近年来的一些运作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简单了解下被称为中国出口贸易“晴雨表”的广交会近年来的发展。

一、定义介绍1.国际会展服务会展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各类参展商在组展商所提供的共同经济平台上,向其买主及观众展示并推销其展品及商品的行为过程。

这一过程由一系列展示性的商务服务活动所构成,其本身渗透着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全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当人类进入电子和网络时代后,各国的会展活动迅速越过国界,相互渗透,成为国际性商务服务活动一种不可缺少的交易形式,国际会展服务贸易开始形成和发展。

2.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定义上,钟汶利在《广交会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阐明,广交会的全称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Chinese Export Commodities Fair) , 由于在广州举行, 通常简称为广交会。

广交会是博览会的形式之一, 而博览会是由传统的集市贸易方式转化而来的一种聚集交易方式。

广交会已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含金量的品牌, 是一个无论对外国采购商还是本国的出口商都有着强大吸引力和号召力的商品展览会。

广交会已经召开了超过百届, 在我国出口商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无可取代。

二、从历届中国贸易商品交易会看广交会的发展广交会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是提升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形象的良机, 也是旅游等第三产业大丰收的时节。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新举措与新思路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新举措与新思路

糊熾下帼删怫擀懈措擁路王绍媛秦煜浛内容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127届和第128届“广交会”取消线下展会,分别于2020年6月和10月举行线上展会。

作为三大贸易促进平台之一,“广交会”始终是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疫情也未能使其中断,充分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决心。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贸易促进平台的竞争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广交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短期而言,“广交会”需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尽快恢复线下实体展会。

长期来看,“广交会”应着力推进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延伸会展业价值链条、促进国內国际双循环,不断创新商务模式,并逐步探索转型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博览会”,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新冠肺炎疫情国內国际双循环全面开放新格局始创于1957年春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一年两届、一届三期,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28届,它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拓展“广交会”的综合性展会功能,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需求大幅萎缩,各国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摆,全球经济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深度衰退。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依旧十分严峻且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

因此,加快稳住外贸基本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工作重心。

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广交会”的贸易促进平台作用也在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广交会”应该积极在“危”中求“机”,主动融合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拓展新功能,从而增强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同时提升“广交会”在全球贸易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103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382.3亿美元

第103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382.3亿美元


比去 年秋 交 会

9 3 亿 美元


增 长 3 2 9%


下 降 了 9 5 j5 1 5 % 1 6 3% 1 0 8 %和 9 1 %








增长 2 1 ‰ 比去 年 春 交 会 增 长 5 1 %

由 于 整 个 经 济 环 境 的风 云 变 化 国 次贷危机


受美
人 民 币持续 升 值
徐 兵指 出,本 届广 交会 的 知识 产权 保 护工作 、 位管理 工作 和安全 保卫 工作 都得 展
机 电产 品成 交 1 8 2亿美 元 , 比上届 增 长 6.


据了解


本 届 广 交 会 服 装 及 衣 着 附件

质 量 环 保 知 识 产 权保 护 和 自 主 创 新 主

、 、
其 中 中东 2 4 7 38 人


增长 1 1 8 % 成 交


成 交 28 7 亿 美 元
下 降 4 8 % 纺织纱线



题 广 交会 副 秘 书 长 新 闻发 言 人 徐 兵 在 闭
美国

台湾 省


增长 2 耽


从统计数

的 广 交 会 》 让 关 注 广 交 会 的人 都

和 日本 等 国家和 地 区 为 主 要 出 口 市 场 此 次

据看

沿海出 口

大省 成 交仍 然遥 遥 领 先

第113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达355.4亿美元

第113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达355.4亿美元
分 别下 降4 . 9 % 、0 . 5 %和 1 2 . 6 %。
长 、权 威 房 地 产 专 家 周 江 博 士 , 中 国建 材 联 合 会 副 会 长 孙 铁 石 ,中 国建 材 市 场 协 会 秘 书 长 苏 纶 ,中 国建 材 市 场 协 会 副 会 长 虞 建 华 , 以及 一 众 企业 代 表 和经 销 商 出席 了本 次 活 动 。 会 上 , 国 家 住 建 部 政 策 研 究 中 心 处 长 周 江 发 表 专 题 演 讲 ,他 表 示 , 目前 的 房 地 产 市 场 去 年 到 今 年 的一 季 度 仍 处 于
来 自广 东 、 山东 、福 建 、湖 南 、 四 川 、浙 江 、湖 北 等 各 大 陶
瓷 卫 浴 著 名 产 区 重 量 级 企 业 代 表 和 全 国知 名 家 居 卖 场 、经 销
来 自 广 交 会 方 面 的 统 计 数 据 显 示 , 本 届 展 会 上 , 对 欧
商 和 设 计 师 们 齐 聚 一 堂 , 以 整 个 产 业 链 的宏 观 视 觉 看 此 次 博 鳌 论 坛 , 堪 称 打 造 了 一 场 中 国 建 陶卫 浴 界 的 顶 级 盛 宴 。 部 分
分别减少 6 . 2 1 % 、4 . 8 9 %。 非 洲 环 比 、 同 比 均 上 升 ,分 别 增 长
2 8. 96% 、 2. 5 4%
务 与 休 闲一 体 的博 鳌 ,参 会 嘉 宾 度 过 了难 忘 的一 段 旅 程 。
来 自 中 国房 地 产 界 知 名 企 业 和 装 饰 设 计 界 顶 级 企 业 以及
1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广 交 会 新 闻 发 言 人 、中 国对 外 贸 易 中 心 副 主 任 刘 建 军 表 示 ,虽 然 从 今 年 一 季 度 海 关 统 计数 据看 ,我 国外 贸 运 行 情 况好 于去 年 同期 ,但 外 需 不 足 状 况 尚未 根 本 改 善 ,劳 动 力 、土地 等 要 素 成 本 上 升 ,融 资 难 、融 资 贵 、人 民 币升 值 等 诸 多 困难 仍 然

回顾108届广交会概况

回顾108届广交会概况

广交会概况(一)官方资料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53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广交会出口展区由48个交易团组成,来自全国两万多家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的外贸公司、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外商投资/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参展。

广交会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贸易方式灵活多样,除传统的看样成交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以及商检、保险、运输、广告、咨询等业务活动。

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广州,互通商情,增进友谊。

创办年代1957年春季展出周期一年两届举办时间第108届广交会第一期:2010年10月15日—19日第二期:2010年10月23日—27日第三期:2010年10月31日—11月4日会期每期5天展览地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0号)展览总面积113万平方米(2010年秋交会)总展位数量57,136(2010年秋交会)成交额343亿美元(2010年春交会出口累计成交)到会境外采购商199,266(2010年秋交会)参展商数量23,599家境内外企业(2010年秋交会)历届采购商到会统计历届成交额统计第108届广交会第10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于2010年11月4日落下帷幕,相关信息如下:举办时间第一期:2010年10月15日—19日第二期:2010年10月23日—27日第三期:2010年10月31日—11月4日举办地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0号)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展出内容电子及家电类照明类车辆及配件类机械类五金工具类建材类化工产品类进口展区日用消费品类礼品类家居装饰品类纺织服装类鞋类办公、箱包及休闲用品类医药及医疗保健类食品及土特产品类展览总面积113万平方米总展位数量57,136个成交额近期公布境外采购商199,266人参展商数量23,599家境内外企业(二)其他资料注:商会网址:/cn/link/index.shtmlB、摊位分类与申请广交会展位按类别分为一般性、品牌两大类展位。

广交会的简介[资料]

广交会的简介[资料]

00广交会的简介00申请广交会展位的背景00广交会由商务部牵头,广州市政府做东,始办于1957年,一年分春秋两季举办,展览规模亚洲第一,每届到会采购商人数逼近20万,会上成交规模300多亿美元。

现在广交会分三期共5万个展位。

000广交会参展效果分析00每届广交会与会采购商超过20万,成交金额超过300亿美金,折算合每个展位有4位国际采购商,平均每个展位的成交额高达60万美元;而且还有客户的后续定单,有哪家中小外贸企业能够说我不需要参加广交会呢?广交会参展效果不言而喻。

00广交会展位分类00广交会分三期,依据产品类别划分不同展区,展区内一般性展位按交易团需求分配,同一交易团的展位集中在同一区域(要注意它不是按照产品细目划分区域的,不存在例如MP3区这样的说法,但某些区域某类产品集中的情况是有的)。

展位分类主要有:1、品牌展位(一般为大中型企业所有,每年位置和展位数量相对固定,而且展位号码出的很早每年春季3月上旬、秋季9月上旬就有号码);2、一般性展位(展位分配对应交易团集中区域,展位号码春季一般3月下旬秋季一般9月下旬出号码。

000广交会展位申请价格00各交易团有一定差别,室内9平方标摊在2万到2万5千之间,化工展位一般在1万元以下,户外展位一般为1000元/平方米,部分交易团要求统一住宿所以费用略高。

同时,展位分配受中国机电产品、五矿化工、轻工工艺、食品土畜、纺织品、医药保健品等进出口商会管制,大部分展位分配企业都是各商会会员,一年商会费用一般为8000元/年,这也是展位申请的附属成本之一。

000广交会展位申请资格条件00沿海地区流通型企业年出口额要求150万美元,非流通型企业要求75万美元;中部及东北地区流通型企业年出口额要求75万美元,非流通型企业要求40万美元;西部地区流通型企业年出口额要求40万美元,非流通型企业要求20万美元。

00同时还有行业自律、国际通行认证、研发创新、境内外商标注册、品牌荣誉等7项评分指标,总之你申请展位时,除出口额证明外(报企业海关注册编码外贸局可查证),其他文件多准备点,如果“上头有人”不需多说,按正常途径走,只要指标过硬也是有一定希望分配到展位的。

219340506_难以统计的展会成交额

219340506_难以统计的展会成交额

展会成交额的构成近有媒体报道,称广交会交易额不如上海进博会和北京服贸会,风头转弱。

其举例2019年:广交会春秋两季成交总额为590.2亿美元,而同年进博会意向成交额为711.3亿美元,服贸会意向签约金额则为1050.6亿美元(引自《外贸再造、校准定位,广州如何打好广交会这张“王牌”》——每日经济新闻/官方微信号《城市进化论》)。

对此,我认为,基于广交会的巨大规模以及超过六十年的办展经验,参展商在广交会的成交额不会低于进博会、服贸会。

同时,我对媒体报道的数据存疑。

这个疑问源自展会难以统计成交额。

本人从事展览业历史研究多年,中国展会统计及公布成交额,始于广交会。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

当年成交额为8686万美元(另一数据为1754万美元。

引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改革与发展史》/人民出版社/石广生主编),占全国同年外贸成交总额的20%。

而广交会对外公布成交额数据,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可以查到的年份是2000年。

经贸展会的成交额,指参观者与参展商达成交易的金额。

难以统计的展会成交额● 文:张凡 ●责任编辑:常予莹****************133届(春季)广交会是史上展出面积最大的,三期累计将达150万平方米。

主办方预告,本届参展商将超过3万家。

广交会不但是中国资格最老的经贸展会,而且是全球展出面积最大、展出时间最长、参展商最多的经贸展会。

Hard-to-count exhibition turnover展会交易额来自现场交易和展后交易两个方面。

现场交易,指供需双方在展会现场达成的生意,参观者(需方)向参展商(供方)支付货款,或双方签署订货合同。

展后交易,指供需双方在展会结束后达成的生意。

面向普通观众的消费展,尤其是快消品的展会,如酒品、茶叶、服装、家装建材、年货等主题的展会,追求并获得现场交易是客商参展的主要目的。

但消费者在展会上购买大额商品,如在车展上购买汽车,却非常少见。

而针对专业观众的专业展,除现场交易外,主要是展后交易。

1949-1978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1949-1978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1949-1978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政府努力开展对外交往流和贸易往来,在建国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同时也希望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地开展贸易关系。

但是美国政府于1949年11月提议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进行贸易封锁,1950年又直接介入朝鲜战争,这就势必迫使新中国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采取“一边倒型”的对外开放政策。

“一边倒”的开放主要基调仍然是开放。

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等进行了最高会谈,希望订一个“又好看又好吃”的协议。

好看就是要做给全世界的人看;好吃就是要有内容、有味道,实实在在。

谈判的结果当然是没有充分达到目的,但是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在国际外交史不常见的艰苦博弈之后,中国方面还是有所收获,迫使苏联作出了两个重大让步:一是用新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替换了1945年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二是迫使苏联同意按中国的要求归还中长铁路和旅顺港。

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等协议。

其中《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规定以年利1%的优惠条件,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而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原料、茶、现金、美元等分十年付还贷款及利息。

从1950年至1955年,中国总共从苏联取得11笔贷款,总价值为12.74亿新卢布,折合人民币53.68亿元。

利用苏联的贷款,中国购买到大量经济建设所急需的物资与设备,最后落实引进了150多项工业建设项目,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解放前中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到1954年,与苏联签订的援建项目共计达到156项,通称“156项工程”。

“156项工程”建设是新中国首次通过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开展的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大工业的骨干,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铺垫了初步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