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重点整理
成本会计重点概括
成本会计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生产费用或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和营业外支出不在费用之列。
根据【权责发生制】正确核算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为了简化核算,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于数额小的应该跨期的也可以全部计入支付月份,而不作为待摊和预提处理)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定额的各种消耗。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制造费用。
【生产费用包括:材料费用、燃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工资费用、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用、折旧费用、其他生产费用(差旅费、租凭费、外部加工费、保险费、等)。
】一般程序:1、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支出费用。
2、正确摊提跨期的支出、费用。
3、分摊和归集应计入本月的各项费用,反映出各产品的成本。
4、根据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和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一般设置会计账户:1、基本生产成本(借方发生,贷方转出,余额在借方);2、辅助生产成本(根据产品和劳务成本分设明细账。
借方发生,贷方完工入库或转出,余额在借方);3、制造费用(借方实际发生,贷方分配转出,期末无余额);4、废品损失(按成本项目分设明细账。
借方修复费用,贷方残料回收价值,期末无余额);5、营业费用(按费用项目分设明细账。
借方发生,贷方转入“本年利润”,期末无余额);6、管理费用(按费用项目分设明细账。
借方发生,贷方转入“本年利润”,期末无余额);7、财务费用(按费用项目分设明细账。
借方发生,贷方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收益以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财务费用,期末无余额);8、待摊费用(按照费用种类分设明细账。
分摊一年以内的各项支出,借方实际支付,贷方分期摊销的,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支付但是尚未摊销,按种类分设明细账);9、预提费用;(按照费用种类分设明细账。
借方实际支付预提费用,贷方预先计入的成本费用的预提费用,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实际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若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实际支付数额大于已预提的差额,应视为待摊费用)材料分类(原材料账户核算):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燃料、修理备用件(指专用备件,一般零件可归为辅料)、包装物(可根据情况将其划分为辅料、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
成本会计知识点归纳
成本会计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开支范围的划分资本性支出:计入长期资产价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计入流动资产价值——“原材料”等支出直接材料生直接费用直接人工产收益性支出:生产费用其他直接支出成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本计入费用管理费用期间费用财务费用最终转入“本年利润”销售费用第二部分: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第一步按受益期间归集本期费用本期支付且受益的——直接计入本期费用本期支付但未受益的—通过“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不能计入本期费用本期未支付但受益的——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本期费用第二步将归集的本期费用按受益对象分配_____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一、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该受益对象二、不能分清受益对象的,分配计入该受益对象1、先确定分配标准:如重量、数量、直接成本、计划成本等。
2、再计算分配率=待分配费用/分配标准总额3、最后计算每一受益对象应承担的费用=分配率×该受益对象的分配标准额注意:不同的费用因不同的分配标准形成不同的分配方法:1、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1)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或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单位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劳务总量-其他辅助生产劳务耗用量)(2)交互分配法的两次分配:①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②将各辅助生产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率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3)计划成本分配法(4)代数分配法2、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1)生产工时比例法(2)直接成本比例法(3)计划分配率法另外:废品按产生的原因有工废品和料废品按是否可修复及经济上是否合算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
成本会计背诵必看知识点
成本会计背诵必看知识点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
掌握成本会计的知识对于财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成本会计的一些必看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支出的经济利益。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
费用是成本在销售阶段所发生的部分。
掌握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对于正确理解成本会计非常重要。
2.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分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
3.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不随产品或服务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折旧等。
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品或服务产量的变化而相应增减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了解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对于业务决策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4. 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用于制成产品的材料成本。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的基本公式为:直接材料成本 = 购入材料的成本 - 期末材料存货的成本 + 期末材料存货的成本。
掌握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准确计算产品的成本。
5. 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直接人工成本是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人工成本。
计算直接人工成本的基本公式为:直接人工成本 = 实际制造产品所需的工人工资 + 直接人工的间接成本。
了解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合理评估产品成本。
6. 制造费用的计算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所有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计算制造费用的基本公式为:制造费用 = 间接材料成本 + 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掌握制造费用的计算方法对于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十分重要。
7.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组织的经营实际,将企业产品生产或服务过程划分为各个作业成本中心,通过作业成本中心将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摊的方法。
成本会计重点整理
成本会计c=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v=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它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
成本的经济实质概括为c+v: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财务成本:广义: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成本狭义: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工业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及时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1、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成本会计机构:大中型企业应在专设的会计部门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在规模小、会计人员不多的企业,可以再会计部门中指定专人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1、是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2、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3、各月份的费用4、各种产品的费用5、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费用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2、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其他分类-与生产工艺关系-生产费用: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生产费用:直接计入费用,间接计入费用PS:费用与计入费用不等同“废品损失”科目,借方:登记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登记废品残料回收的价值、应收的赔款以及转出的废品净损失;月末无余额(因为转到(基本)生产成本去了)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基本生产成本-按产品成本项目(料工费)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按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劳务来分;废品损失-按产品品种分专户,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成本会计考试重点
第一章总论1.产品成本其实质来说,是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W=C+v+M价值=物化劳动价值+劳动者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2。
成本的作用:成本是产品生产的补偿尺度;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3.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生产耗费、销售、财务、管理)。
4。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会计对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5.成本会计内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6.成本会计的任务: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2,进行成本预测,优化成本决策。
3,编制成本计划,加强成本控制.4,进行成本分析,加强成本考核.7.成本会计工作的原则:必须与技术相结合;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业群众基础上。
8.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
一般适宜中小型企业采用。
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
一般适宜大中型企业采用。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概论1。
核算原则:合法性原则;可靠性;实际成本;责权发生制;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一致性;成本效益;重要性。
2。
核算要求: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支出:1.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2。
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人员薪酬。
3.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等.4.生产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等。
5。
停工损失、废品损失等.6。
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等。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7.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8.《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9.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0.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1.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2.成本会计的发展: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二:预算制度的完善;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三是实施责任成本;四是推行质量成本;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7.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8.《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9.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0.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1.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2.成本会计的发展: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二:预算制度的完善;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三是实施责任成本;四是推行质量成本;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总复习笔记整理
成本会计总复习笔记整理一、名词解释1.生产费用: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生产费用。
2.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的测算。
3.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
4.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5.直接人工:生产工资及福利费,简称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6.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同负担的费用。
7.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8.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9.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10.约当产量比例法: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11.定额比例法:其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
12.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3.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4.连环替换分析法:是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15.差额计算分析法: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是连环替换分析法的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二、简答题1.成本会计的环节有哪些?答:①成本预测②成本决策③成本计划④成本控制⑤成本核算⑥成本分析⑦成本考核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内容有哪些?答:⑴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⑵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⑶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⑷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⑸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3.在规定或者调整成本项目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答:⑴费用在管理上有无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需要⑵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的大小⑶为某种费用专设成本项目所增加的核算工作量的大小.4.生产费用按其与生产工艺的关系的分类包含哪些内容?答:⑴包括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生产费用①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称为直接生产费用②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称为间接生产费用5.什么是低值易耗品?有哪些摊销方法?答:⑴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⑵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6.辅助生产按计划分配法计算的优点?答:⑴简化了计算工作⑵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⑶还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7.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哪些?答:①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②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③机器工时比例法④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8.分批法的特点有哪些?答:①按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单位成本②成本计算期为生产周期③按批别归集分配生产费用④月末一般不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9.什么是广义在产品?包含哪些内容?答:在产品是指尚未产成的全部在产品和半成品,包括:①尚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②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③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末最后产成的在产品。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导论1.成本是为了获取而付出的代价(政治的/经济的,货币/非货币,计量/不可计量)2.理论成本:C(已耗费的生产资料创造的价值)+V(劳动者创造的价值)3.财务成本:主要内容是产品成本,以产品为中心核算符合成本开支范围的一切与产品有关的成本4.管理成本:由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成本概念☆成本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发生的代价,能够用货币加以衡量☆成本属于资产计价的范畴,不同于费用☆产品成本是成本会计的核心概念5.成本的分类·按计算对象分类:生产要素成本、生产经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制造成本(料工费)、期间费用·按产品依附的实体:半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产品总成本、产品单位成本·按产品成本项目的属性: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单要素成本与综合成本【直接成本】与某一种特定产品的生产相关联,是与特定成本计算对象而发生的成本【间接成本】两个及以上成本计算对象共同发生的成本,需要先通过分配确定每一成本计算对象应负担的数额,后计入各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单要素成本】由单个成本要素组成的成本【综合成本】由多个成本要素组成的成本(必须通过集合分配账户汇总后再转入基本生产账户,如制造费用)·按可控性: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是否可控是相对的概念)·按习性: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按相关性: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6.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提供成本信息,计算企业盈亏和评价财务状况7.成本会计的最终目标:控制无效成本支出,创造成本竞争优势第二章成本核算1.成本计算对象的构成要素:生产费用归集的实体(哪个产品)、成本计算的主体(在哪里生产)、成本计算的期间(什么时候生产)2.生产费用要素(按内容分类)①外购材料②外购动力③工资与福利费④外购燃料⑤折旧费与摊销费⑥其他费用3.产品成本项目(按用途分类)①原材料②燃料与动力③工资与福利费④废品损失⑤停工损失⑥制造费用☆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所有的产品成本最初都表现为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经对象化之后成为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成本会计基础必学知识点1. 成本的定义: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所支出的各项费用。
2. 成本的分类:按照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费用性质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3. 成本的要素:成本要素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4. 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两种。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以订单形式生产产品,每个订单的成本独立计算;过程成本法适用于连续生产的过程中,将成本均摊到产品上。
5.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核算和过程成本核算两种。
作业成本核算是根据作业单元和成本驱动因素,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单元;过程成本核算是以工序为单位,将成本分配到各个工序。
6. 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预算控制和标准成本控制两种。
预算控制是通过制定预算,实施预算执行,进行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是通过设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进行成本控制。
7. 成本估算方法:成本估算方法主要有估算法、统计法和专家法等。
估算法是基于已有数据进行推算;统计法是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估算结果;专家法是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进行估算。
8. 作业成本卡:作业成本卡是用于记录和报告成本和成本要素的工具,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信息。
9.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根据预定的成本标准,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进行预测和核算的基础。
10.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根据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的原则,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决策。
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优化等方面。
以上是成本会计基础的一些必学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成本会计有一定的帮助。
成本会计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内容:成本概述成本核算概述第一节成本概述1、成本定义2、成本的分类3、成本、费用与支出一、成本定义1、马克思《资本论》的成本定义:理论成本➢成本的经济内容为“C+V”➢具体包括:(1)劳动资料上的消耗,如固定资产折旧;(2)劳动对象上的消耗,如材料消耗;(3)人工方面的消耗,如工资。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实际成本理论上,有助于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都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但实际工作中:(1)由于受成本计算效益性原则限制,有些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却没有计入产品成本,如期间成本。
因此,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
(2)有些没有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考虑经济核算的要求,将其计入产品成本,如废品损失成本、停工损失、财产保险费等。
产品成本的开支范围包括:1)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费用;2)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动力;3)企业生产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及其福利;4)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5)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6 )企业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费用。
下列开支不得计入产品成本:1)资本性支出;2)投资性支出;3)期间费用支出;4)营业外支出;5)在公积金和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6)其它不应列入产品成本的支出,如违约金、滞纳金、捐赠、被没收的财产等3、管理成本成本与管理相结合,并随之发展,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
二、成本的分类1、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也称生产成本,指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
2、成本按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成本会计复习要点(详细版)
1、产品成本包含的范围(不包含哪些)2、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核算的区别3、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定义的理解,适用的范围。
4、决定成本计算对象的因素是什么生产工艺特点,生产组织特点,成本管理要求三个.5、如何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会否产生差异定额法是以事先制定的产品定额成本为标准,在生产费用发生时,就及时提供 实际发生的费用脱离定额耗费的差异额,让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生产费用的发生额,并且根据定额和差异额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和控制的方法。
6、什么是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指任何决策,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包括劳动力流动性不足或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缺少技术或居住不便,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情况7、制造费用一般多久分配一次,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如何计算制造费用,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际制造费用是否一致。
8、制造费用的计划费用分配率分配法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财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3、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
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成本会计重点
第一章一.成本的内涵: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P2二.理论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别1、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有一定差别。
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计算仅指狭义的成本,即产品制造成本,而不是全部理论成本。
全部理论成本包括(1)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在制造成本法下,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1.反映:以已经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建立在有客观依据的基础上。
是对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耗费的反映。
2.监督:对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
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四.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1)按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可以把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2)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1.设置成本会计机构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各自优缺点P14)(1)集中工作方式:适用于生产规模小、管理层次少、成本会计工作比较简单的小型企业。
(2)分散式:适用于生产规模大、职能部门多、管理层次多的大中型企业。
2.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3.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1)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⑵关于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⑶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⑷关于成本核算制度;⑸有关责任成本制度;⑹企业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和结算办法等;⑺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⑻其它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例如成本分析的制度)。
(完整版)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7.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8.《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9.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0.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1.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2.成本会计的发展: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二:预算制度的完善;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三是实施责任成本;四是推行质量成本;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的成本理论:商品产品的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产品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管理成本:由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成本概念支出: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损失、利润分配性支出费用: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支出与费用的关系:一般来说,支出中凡是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
成本会计演进:萌芽时期(19世纪80年代以前),奠基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发扬光大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以目标成本来干预生产,是现代成本会计一个重大变化,成本会计的最新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适时生产系统,作业成本法(以生产的电脑化、自动化为基础,与适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的,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追踪成本形成和积累过程的一种成本计算法)成本会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企业经济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核算的原理、方法和制度的综合.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第二章成本核算:是对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形成的核算核算要求:算管结合,算为管用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完善成本责任制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生产经营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外购燃料、职工薪酬、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产品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产品成本核算基本程序: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生产费用的归集于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第三章材料成本的核算发料实际单位成本确定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材料实际成本=材料计划成本+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材料计划成本*(1+该类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存料成本差异数额+本月进料成本差异数额)/月初存料计划成本+本月进料计划成本期末(计划或实际)存料成本=期初存料成本+本期进料成本-本期用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方法:1、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各产品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某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费用)=该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分配率2、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某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各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之和第四章人工费用的核算人工费用的核算:对计入成本和费用中的职工薪酬进行归集和分配的过程职工薪酬内容:1、工资总额: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2、职工福利费:指企业专门用于职工医疗、补助以及其他福利事业的经费3、五险一金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5、非货币性福利6、辞退福利:指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或者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7、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个人制:应付工人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废料数量)*计件单价]集体制:某人应得计件工资=集体计件工资总额/∑每人按实际工作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工资*某人按实际工作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工资小时工资率=该工人工资标准/(21.75*8)按实际工作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工资总额=该工人小时工资率*该工人实际工时工资分配率=待分配计件工资总额/按实际工作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工资总额每人应得计件工资=该工人按实际工作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工资额*工资分配率计时工资月薪制:计时工资=全勤月标准工资-缺勤工资缺勤工资=缺勤日数*日工资率日工资率=1、月标准工资/30, 2、月标准工资/月平均工作日数 3、月标准工资/21。
成本会计重要考点
简答题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支出用途不同,列支的项目不同)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二、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其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四、按照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如何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决定着成本计算对象,而成本计算对象的不同又决定着在成本计算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三种,即品种法(或称简单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在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中,如果企业或车间的规模较小,或者车间是封闭式的,或者生产时按流水线组织的,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别或件别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适用于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
此外,还有三种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成本会计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围。
成本的经济本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资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建的现。
即: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资的资本的总和。
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样耗资,也称或:成本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资的、用钱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己创建的价值的总和。
4. 马克思所说的“赔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钱,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含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样耗资。
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单位加以权衡。
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余财富、发务或发生欠债,而以钱币权衡的数额。
《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本质是经营者为获取必定的经营成本而耗费的的价值。
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赔偿生产耗资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应公司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拟订商品价钱的基础成本是公司进行决议的重要依照成本是区分生产经营耗资和公司纯收入的依照。
最早的成本会计发源于英国。
成本会计的发展:1)初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成立了资料核算和管理方法二:成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定了简短花费的分派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散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弹性估算是近代成本会计的重要进步,也是节俭间接花费的最好方法。
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倡议责任会计。
美国会计学家在20世纪80年月后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20世纪80年月,英国学者西蒙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
18.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时期花费工业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包含:供给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商品的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必定种类、必定数目商品而发生的各样生产花费支出的总和。
销售花费包含:公司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宣传本公司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员工薪资薪酬、近似薪资性质的花费、有关的业务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会计c=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v=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它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
成本的经济实质概括为c+v: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财务成本:广义: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成本狭义: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工业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及时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1、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成本会计机构:大中型企业应在专设的会计部门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在规模小、会计人员不多的企业,可以再会计部门中指定专人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1、是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2、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3、各月份的费用4、各种产品的费用5、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费用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2、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其他分类-与生产工艺关系-生产费用: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生产费用:直接计入费用,间接计入费用PS:费用与计入费用不等同“废品损失”科目,借方:登记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登记废品残料回收的价值、应收的赔款以及转出的废品净损失;月末无余额(因为转到(基本)生产成本去了)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基本生产成本-按产品成本项目(料工费)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按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劳务来分;废品损失-按产品品种分专户,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预提费用”科目:流动负债,双项余额期末若贷方无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借方无余额:表示实际支付费用数额>已预提数额的差额,应视为待摊费用。
在分次摊销法下,在五五摊销法下,应在“低值易耗品”总账下分设“在库”、“在用”、“摊销”三个二级科目。
需要计提折旧的:不需要计提折旧的:1、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2、以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过去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4、未提足折旧的净损失列为营业外支出;5、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不当月计提;6、融资支出的资产;7、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长期借款利息:资本化:长期项目完工之前发生的利息---计入在建工程费用化:长期项目完工之后发生的利息---计入财务成本经营租出:借:其他业务成本,贷:计提折旧不需应交税费核算(因为马上交没有时间差):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
城建税,教育费-->营业税金及附加印花税如果购买税票金额较小,可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税金”,贷记“银行存款”。
印花税税票一次购买,分期使用,金额较大,作待摊费用处理。
预提费用:实质是企业的一项负债,即是一种已经受益,但以后才发生支付的费用。
(后接一大段)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适用范围):1、直接分配法: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产品。
而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
劳务等情况。
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
2、顺序分配法:受益少的排前面,受益多排后面(前面的分给后,后不用分给前)。
辅助车间之间存在明显受益顺序。
3、交互分配法:因为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的分配,比直接分配法准确,但工作量明显高于直接分配法。
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较多的情况。
4、代数分配法: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较多,计算工作复杂。
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5、计划成本分配法:指根据事先确定的劳务(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实际耗用的数量,计算各受益单位应分担的辅助生产费用。
这种方法和代数分配法的根本区别是费用分配率不是通过解方程组算出,而是事先给定的。
只要有各受益单位耗用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量便可进行分配,简化加速工作,较为准确。
(详细61)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的大部分不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而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车间厂房的折旧费和修理费、车间照明费、水费、取暖费以及车间管理和辅助人员的薪酬费用、差旅费和办公费等。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以为不受淡旺月产量相差悬殊的影响。
要求计划工作水平较高制造费用分配后,除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的企业外,“制造费用”科目都没月末余额。
废品按其报损毁程度和修复价值,可分为可修复废品、不可修复废品。
可修复废品:技术上、工艺上可以修复,而且所支付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
不可修复废品:技术工艺上不可修复,可修复但修复费在经济上不合算。
废品损失:(不可修复产品,可修复费用)经质量检验部门坚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其降价损失不作为废品损失,而在计算损益时体现;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属于管理上的问题,作为管理费用处理而不作为废品损失。
实行包退包修包换的企业,在产品出售以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作为管理费用处理,也不作为废品损失。
根据检验部门填制并审核后的废品损失通知单,是进行废品损失核算的原始凭证。
废品损失转入该种合格产品成本:看有无辅助车间:有辅助车间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无辅助车间计入生产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贷:废品损失-甲产品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因为一般规模不大,为了简化工作)停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可以不计算停工损失(简化工作)停工损失:自然灾害引起的,转作营业外支出;如原材料不足,机器设备发生故障,计划减产等原因发生的停工损失,计入产品成本。
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不设“停工损失”会计科目和成本项目,计入“制造费用”(非自然灾害)和“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在产品发生盘亏和毁损时,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借方。
产品的非正常损耗-->应同时贷记: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直接分配费用的方法:(条件)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3、在产品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4、约当产量比例法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7、定额比例法企业在确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同时考虑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进行成本管理的要求。
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分类:1、单步骤生产:简单生产。
指生产工艺过程中不能间断,不可能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的生产,如发电、采掘等工业生产。
2、多步骤生产:复杂生产。
过程可间断分散在不同地点、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如纺织,钢铁,机械,造纸,服装等工业生产。
按加工方式可分为连续式生产和装配式生产。
成批生产:1、大批生产:产品批量大,往往在几个月内不断重复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因而性质接近于大量生产;2、小批生产:生产产品批量小,一批几乎可以完工,性质近似于单件生产。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产品品种,产品批别和产品的生产步骤这三种方法,之所以陈伟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因为这三种方法与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有着直接联系,而且涉及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因而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必不可少的方法。
几乎所有工业都用这三种。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除了上面三种,在品种规格繁多的工业企业中,如针织厂,灯泡厂等。
)分类法: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定额法:加强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更有效地发挥成本计算的分析和监督作用;标准成本法:加强成本控制、正确评价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实现成本的标准化管理。
不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企业,不论采用什么成本计算方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
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如发电、采掘等,在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中,如果企业或车间的规模较小,或者车间是封闭式的,或者生产是按流水线组织的,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分批法: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及其制造,船舶制造,精密工具仪器制造,以及服装,印刷业等。
分批法也称订单法。
可以n批1单也可以1批n单。
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其成本计算其与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
月末计算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简化的分批法也称为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法(或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适用于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且月末未完工批数也较多的企业。
分步法:适用范围: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纺丝,织布,冶金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与产品生产步骤的划分不一定完全一致,如1车间n步骤,n 车间1步骤。
在产品包括:1、尚在本步骤加工中的产品,2、在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3、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这就是整个企业而言的广义在产品。
平行结转分步法只宜在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较大、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情况下采用。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1、规格繁多,2、联产品,3、零星产品,4、等级品;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同时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
例如,原料经过提炼,可以同时生产出汽油,没有和柴油等联产品,所用原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相同,也只能归为一类,因而最宜于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不同质量的产品,是由于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或工艺技术上的要求不同而产生,那么,这些产品应是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可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在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或工艺技术上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及时修订分配系数,或另选分配标准。
计划成本在计划期内通常是不变的,定额成本在计划期内则是变动的(定额也是一种计划)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方法,一般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盘存法产品实际成本=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直接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计算成本则用不到)在定额法下,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以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各种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定额成本要把定额变动加上)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计划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材料价格差异”账户核算是购入材料的价格差异是领用材料的价格差异,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按比例分配,当期损益计入销货成本,计算实际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或全部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