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短文的特点,掌握短文写法和短文的表达方式。
2.能够理解短文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3.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短文。
【教学重点】1.短文的特点。
2.短文的写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理解短文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准确、流畅地朗读短文。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短文两篇》的封面,与学生们共同欣赏短文的标题和图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短文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短文特点的讲解(15分钟)讲解短文的三个特点:1、篇幅短,情节简略、紧凑;2、内容生动、形象、有感染力;3、常常给人留下一种深刻印象。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短文,以及短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进一步认识短文的主要特点。
三、短文的写法和表达方式(15分钟)1.写法:(1)开篇突出,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情节紧凑,结构清晰;(3)运用描写和铺垫、对比、刻画等手法,丰富短文内容。
2.表达方式:(1)生动的语言。
短文中要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生动的语言。
(2)悬念紧密。
短文条理清晰,生动紧凑,结尾常常运用悬念或引发思考的语言。
(3)抒情、感人。
表达情感追求真实、感人的效果,鼓动读者的情感。
四、理解短文的含义并简单分析(15分钟)1.学生阅读短文,理解短文中表达的情感、思想或观点,让学生详细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意思。
2.分小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介绍小组对短文的理解,与其他小组进行比对,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五、朗读短文(10分钟)1.学生自由选择短文进行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2.引导学生注重语音语调,情感表达和语速等方面的细节。
【作业布置】根据第一篇短文的内容,自己仿照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1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了解短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掌握短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体验到了短文的魅力和精华,对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一、资料、背景1. X晓风散文创作为了使读者对他的全部散文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X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某某性的虔诚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敌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辽阔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2. 有关生命的名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领受了的和现在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并且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受。
——爱因斯坦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第一次”,参加工作后便有了更多的令人忘怀的第一次:第一次穿上崭新湛蓝色的税务制服,第一次填开完税证,第一次进驻企业翻开第一本帐簿,第一次走进银行销缴第一笔税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应值得珍重的“第一次”渐渐被我们忽视了。
记得1989年夏天,我第一次走进集贸市场收零散税,当填开万一X税证的时候,把“定额”写成了“定税”,当时我就象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羞愧地抬手把头上的大檐帽压得很低,好象害怕纳税人看出我的过错……那年年底我在个人工作总结的结尾写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年轻的我要做出不平凡的追求,要永远把自己的目标定高定远。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堕落()点缀()苦熬()贪婪()牙龈()雏形()丰硕()累累()沉甸甸()玲珑剔透()2.解释下列词语贪婪:堕落:冉冉:雏形:丰硕: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回味无穷:二、理解探究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2.“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语分析“好”的含义。
3.《第一次真好》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三、合作释疑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3、《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4.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①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岛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欢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③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彤彤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教案《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9月27日,星期二。
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一、导入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一般都必须经过哪条路呢?……我们学校正门外的这条路叫商业大道,后门外面的那条路是秀全路,你们都会常常经过这两条路的。
那么你们走在这两条路上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必担心会被晒黑了,因为这两条路的边上都有很茂盛的树木,为你们挡住了阳光。
那你们有没有留意过马路两边的这些树木呢?……我听到有同学说没有,哪有人那么无聊啊,平白无事去留意这些树干嘛?但是,有一个作家留意到了,她就是张晓风。
她不仅留意到马路两旁的这些树木,而且还从它们身上参透出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她给这些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行道树。
(板书:行道树张晓风)二、集体朗读、整体感知1、翻开课本31页,我们先集体来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品味文章的语言,假设你们自己就是一棵棵的行道树,要读出感情。
完了之后,我找同学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为什么。
第2段:行道树的生长环境,以及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
第3段:行道树的痛苦。
第4段:行道树清晨迎接太阳,以及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第5段:行道树最自豪的时刻是清晨。
2、谁来总结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借此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表达了无私奉献的信念。
板书:行道树的自述—无私奉献者的形象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这个中心的哲理性语句。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板书:神圣、痛苦、深沉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一)前后四人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三个问题: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Teaching plan of two short essays for grade seven Volume I of PEP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学习目标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堕落()点缀()苦熬()贪婪()牙龈()雏形()丰硕()累累()沉甸甸()玲珑剔透()2.解释下列词语贪婪:堕落:冉冉:雏形:丰硕: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回味无穷:二、理解探究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2.“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3.《第一次真好》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三、合作释疑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3、《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4.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①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课文《短文两篇》教案范文

课文《短文两篇》是一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言的灵活运用和短文写作技巧的好文章。
本期教案主要针对该文章的教学和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提高短文写作能力。
一、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中词语的含义。
(2)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提高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写出自己的短文。
2、教学重点(1)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
(2)短文写作技巧。
3、教学难点(1)提高写作能力,由浅入深地展开短文写作。
(2)准确地理解词语含义。
二、教学设计1、教学方式阅读+讨论+写作2、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学生自学第一篇短文《菜市场的买卖》,尝试总结其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2)课堂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第一篇短文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短文中涉及到的重要词汇、句式和语言运用等进行讨论,以确保学生准确了解文章内容和所涉及的语言知识。
(4)写作指导教师列举短文中的一些句式和语言运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写出自己的短文,也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写出自己的短文。
(5)学习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题。
三、教学效果评估1、目标达成情况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情况。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并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
(2)学生在短文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2、教学反馈(1)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参与程度,对学生进行评分。
(2)教学反馈教师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对下一节课进行调整和完善。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蝉一、导入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就拿蝉来说吧,大家知道蝉吗?(生活在夏天,歌声嘹亮,响彻一个夏天……)这篇小短文数百字,大家认为就单单是写蝉吗?那是写什么呢?大声朗读文本思考。
二、学生朗读课文三、理解课文内容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写蝉的生命。
蝉生命的短暂。
写蝉聒聒,但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2、自由朗读,并考虑:一个的蝉。
(提示:一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一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一个酝酿了17年才一朝花费的蝉。
一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3、用一个词来填写试试,可。
(提示:可怜,因为它的生命只有一个短暂的夏天,还可怜在被人厌烦被人聒聒。
还可敬,因为它懂得利用短暂的时光好好珍惜鸣叫,因为它坚持走自己的路,知知个不停,不在乎别人的说法。
)4、从文中看,人们对蝉前后感情变化怎么样?烦——知知不休(板书)宽恕——生命意义(板书)5、生命意义的内涵是什么,可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来解读。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6、能从文中找几个能体现蝉生命的短暂词语吗?•(才,就只有,就等)7、那蝉的生命意义的最核心的一句就是:(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8、“好好”,在这里应怎么解释?(珍惜生命,善待每一天。
)9、是啊,短短一个夏天的生命就能如此珍惜,那我们人有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大家认为长吗?(不长),那大家觉得怎么做?10、这里有一段话,你们听听这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的?师读。
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短文两篇》,能够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短文两篇》包括两篇小文章,每篇文章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篇短文,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短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理解。
(4)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篇短文,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短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理解。
(7) 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短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短文两篇》的理解程度。
3.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准备《短文两篇》的文本材料,以及与短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4.2 教学材料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课堂讨论和笔记。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本章的教学计划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5.2 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阅读第一篇短文,进行问题讨论和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阅读第二篇短文,进行问题讨论和小组讨论。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短文两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6.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短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章:教学活动设计7.1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五篇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五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三、课时安排:1个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一——感知。
自学内容: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
自学方法:1.可从本文的标题、中心、材料安排上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的内容。
2.边默读边用笔将自学感悟、自学成果批注于课文段落旁边。
生自学,师巡视。
达标测试:a.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c.全文一共写了多少个第一次?重点写了哪几次?作者为什么详写所有“第一次”?生答,兵教兵纠正答案,教师引导。
成果交流: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全文一共写了8个第一次。
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
略写的有六件事,1 均一笔带过。
这样写详略得当: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三)自学指导三——品味。
自学内容: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完成于《动态》P20第3题第(2)小题)2.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答,兵教兵纠正答案,教师引导。
成果交流:1.提示:风情比风景、风光更多了一种情调。
2.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四)自学指导三:——体验。
自学内容:联系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下面1~2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火感受。
《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行道树》1.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第一次真好》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难点: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手段:录音、学习卷。
教学过程:《行道树》一、导入:同学们,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愿意生长在哪里(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看看作为行道树,在作家台湾女张晓风的眼中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散文《行道树》。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
(两篇短文一起朗读和正音)2.正音:堕(duò)落点缀(zhuì) 牙龈(yín) 贪婪 (lán) 冉冉(rǎn) 雏形(chú) 丰硕(shuò) 十姊(zǐ)妹累累(léi)繁弦(xián)急管剔(tī)透3.研读课文4.(一)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提出问题:A“我们是……树”,本文可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第一人称,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B 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明确: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
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学生回答问题。
(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1).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那么文中阐发这一哲理的议论性语句是什么?围绕对主旨的理解,你认为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文眼句,它的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哲理性语句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3).docx

短文两篇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散文独特的文体特征并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思路,立足文本,品味文章语言,形成良好语感。
掌握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入文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切实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善于对文本做ill分析和判断,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2.教材分析《短文两篇一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
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3.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
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
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4中招考点记叙文是河南中招的必考内容,近五年写人叙事类散文共考过3次,抒情散文考过一次, 小说考过一次,可见叙事散文考察频率较高•题型上均为简答题,考察点会集屮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赏析词句,文段作用,分析人物形彖,标题理解,结合阅读谈感受等。
二、学习目标L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2.能总结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三、评价任务1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具有启迪意义的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课文,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不同之处。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由席慕容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
例如: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小思,1939年生,------------ 作家,本名------------- ,另有笔名明川、卢驢fdn等,祖籍广东番禺。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短文两篇》教案

3、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而引出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图片(石缝中绽放的花朵)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冰心曾说过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整体把握问题探究《蝉》作者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_七年级政治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_七年级政治教师们要如何预备才能更好的教学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指导思想】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育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育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步骤】《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欲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内容研讨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质疑与提问: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苦痛?既然苦痛,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怎样理解"惟有这种苦痛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3、合作研讨:研讨方式:同桌二人切磋。
《第一次真好》一、默读《第一次真好》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XXXX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回味无穷不行磨灭三、朗读练习四、内容研讨1、学习方法引导: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
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假如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索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
"喜悦'"新颖'"奇异'"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行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颖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行道树一一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堕落()点缀()苦熬()贪婪()牙龈()雏形()丰硕()累
累()沉甸甸()玲珑剔透()
2.解释下列词语
贪婪:
堕落:
冉冉:
雏形:
丰硕: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玲珑剔透:
回味无穷:
二、理解探究
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
2•“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 的含义。
3•《第一次真好》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3、《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 “风光画”?
4.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①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岛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____ 。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 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欢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③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彤彤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
我第一次看到从自己身体中分出来的骨肉,第一次看到如此鲜嫩的,才出生不到一个钟头的婴儿,心情非常复杂,又兴奋又新奇又紧张,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惟恐这脆弱的小生命随时消失。
(I)下面是选文②段空白处原有的句子,句序已打乱,请调整句序。
A.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
B.仅仅具有鸟的雏形
C.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的肉球
D.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正确的句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开头既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
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中包含作者什么祥的感受?
(3)选文①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4)作者的哪一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这一句子?
(5)选文③段中描述“第一次”经历和感受时,交织着千丝万缕的
母爱,使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孟郊千古传颂的诗句:______________ ,。
(《游子吟》)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在刚从冬眠中醒来的大树下,一棵小草探出了鹅黄的头,他们从此成了邻居。
他们的日子很舒心,很(qi 0)意。
白天,他们听鸟儿,看花儿;晚上,他们与星星,同露珠。
后来,不幸降临了。
这一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野草、鲜花、
树木都大片大片的死去。
大树和小草也在痛苦中挣扎。
“大树,我……不行了。
”小草呻吟。
“不,我们要活下去。
”
大树用半焦的身躯挡住了太阳毒辣辣的火舌,咬紧牙,忍受着她疯狂的sh 1()咬。
太阳落山了,大树顾不得抚抚自己淌血的伤口,舒展开它斑痕累累的四肢,把一丝微薄的湿气聚成滴滴露珠,小心地注入小草的躯体,把她拉出了死亡的边缘。
夏雨终于返回了他们的家园,危难过去了,小草无限感激地仰望着大树说:“您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帮助我呢?我这么渺小卑微,对您能有什么回报
呢?”
大树笑笑:“我也曾是一棵小草,我危难的时候,同样受到过别人慷慨的赠予,若说回报,我怎么回报蓝天、大地、雨露、春风他们呢?” 小草想了很多很多。
秋天,她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化为一(cu o )泥土,溶进了大地的血脉。
春风又起,大树周围,又泛起点点新绿。
1、文的体裁是..................................... () ........................................................ (3
分)
A小说B寓言C民间故事D童话
2、文中有三处拼音,结合上下文写出汉字:、、。
(6分)
3、选出填入文中第二节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 ()(3 分)
A欢歌争春谈话交往B欢笑争春交往谈心
C欢笑争艳交流谈心D欢歌争艳谈心交流
4、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中的大树和小草的形象。
(6分)
A大树:。
B小草:。
5、文中写“小草想了很多很多,根据上下文,你认为小草会想起
什么呢?请写出它可能想的内容。
(5分)
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分)
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文章用拟人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表达无私奉献的信念。
2•“喜悦”“新奇”“奇妙” “值得你低回品味” “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 “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第一次的体验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
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3•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
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
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三、合作释疑
1、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
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总之,它们是痛苦的。
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2.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3•“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于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4•“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就是希望读者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相反,如果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小圈子,就会孤陋寡闻。
第一次不多,生活就会单调乏味。
四、课内精读
(l)CBAD(2)不矛盾。
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意思答对即可)(3)加强语气,引起读者思索或引起读者共鸣承上启下或过渡⑷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得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拓展延伸
1、D
2、惬噬撮
3、D
4、大树:勇敢坚强,富有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小草:勇于解剖自己,善于学习并完善自己。
5、我应该像大树一样,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像它那样勇敢坚强•…
6、告诉人们人生应该就像大树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样人生才会有价值,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