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及其电离修改
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引言: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电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的电离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溶液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设计一个电解质的电离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和相关概念。
一、导入部分1. 引入电解质的概念:介绍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电解质在溶液中的重要性。
2. 引发学生思考: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些物质在水中能够导电,而另一些物质却不能?”引导学生思考电解质与导电性之间的关系。
二、电解质的电离过程1. 引入电离概念:解释电离的含义,即物质在溶液中分解为离子的过程。
2. 电离的条件:讲解物质电离的条件,如溶剂的极性、温度等因素。
3. 电解质的离子化方程式:通过举例,教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了解电解质电离反应的示意图。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引导学生思考电离过程的特点。
三、电解质的离子浓度1. 引入离子浓度概念:解释离子浓度的含义,即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数量。
2. 离子浓度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包括摩尔浓度和摩尔分数。
3. 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讨论影响离子浓度的因素,如溶质的量、溶液的体积等。
4. 实例演练: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计算离子浓度,并分析离子浓度与电解质导电性的关系。
四、电解质的电导率1. 引入电导率概念:解释电导率的含义,即溶液中电流通过的能力。
2. 电导率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溶液的电导率,包括电导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影响电导率的因素:讨论影响电导率的因素,如溶液浓度、离子电荷等。
4. 实验演示: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导率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导率,并分析不同电解质的电导率差异。
五、电解质的应用1. 生活中的电解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电解质,如食盐、酸碱溶液等。
2. 电解质在电解中的应用:讲解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电镀、电解水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大多数有机物、酸性氧化物、氨气等。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如:SO2、CO2则不是。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有何关系?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
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如BaSO4、CaCO3等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何关系?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电解质的电解与电解质的电离度
电解质的电解与电解质的电离度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可以导电的物质,其能够通过电解作用分解成离子。
电离是指电解质分子在溶液中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的电解及其溶液中的电离度是电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就电解质的电解和电解质的电离度进行阐述。
一、电解质的电解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压或电流使电解质发生化学分解的过程。
在电解过程中,正极(即阴极)接受电子,而负极(即阳极)失去电子。
常见的电解质有无机盐、电解质溶液和一些有机化合物。
电解可以分为两类:不可逆电解和可逆电解。
不可逆电解是指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而可逆电解则是指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仅发生离子的迁移,不产生新物质。
在电解过程中,电解质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断裂成正离子和负离子。
正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离子,带负电荷。
电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如下表示:Ab → A⁺ + b⁻其中,Ab为电解质,A⁺为正离子,b⁻为负离子。
二、电解质的电离度电离度是指溶液中电解质分解成离子的程度。
它常用来描述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数量关系。
电离度通常用α表示,取值在0到1之间。
对于一般的电解质Ab,其电离度α定义为溶液中电离物质的浓度与完全电离所得物质的浓度之比:α = 实际电离物质浓度 / 完全电离物质浓度电离度也可以用带电离子的个数与总电解质个数的比值表示。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Ab → aA⁺ + bB⁻其中,a为正离子的个数,b为负离子的个数。
则电解质的电离度可表示为:α = a / (a + b)电离度的数值在不同浓度和温度条件下会有所改变。
一般来说,浓度越高,电离度越低;温度升高,电离度也会升高。
电离度的大小可以反映溶液中电解质分解的程度。
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电离度为1,即α=1。
而对于强电解质而言,其电离度也较高。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则较低,接近于0。
由于电离度与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调节电离度。
化学反应考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要点解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分类依据:(2)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类别的关系:2.对比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平衡不存在存在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水分子水合离子、水分子、弱电解质分子等3(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电离条件: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盐和碱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
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H2SO4===2H++SO错误!、NaOH===Na++OH-、(NH4)SO4===2NH错误!+SO错误!。
2(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S的电离方程式为H2S H++HS-;HS-H++S2-。
②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Cu(OH)2Cu2++2OH-.③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H++AlO错误!+H2O Al(OH)3Al3++3OH-。
(3)酸式盐①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写出。
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错误!,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错误!。
②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酸式酸根部分电离.如NaHCO3===Na++HCO-,3,HCO错误!H++CO错误!。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电解质的判断及强弱辨析【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B.HClO是弱酸,但NaClO是强电解质C.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D.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答案】B。
【名师点睛】(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
新教材高中化学 2.1 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2.1 电解质的电离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酸碱盐的简单概念,熟悉了一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同时在本章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分类的方法和意义,能够利用简单的分类法促进自己高中化学的学习。
本课时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新学习的分类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对化合物重新进行分类。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在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因,为下一课时——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持续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的分类标准;从微观上了解电解质的电离,体系导电的原因;从微观出发,对酸碱进行更加本质的定义。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通过该模型从电离的角度出发,对物质进行标准的分类,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对物质导电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电解质的电离规律,,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模型。
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的相关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用具。
【引入】我们知道,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
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因此很有必要对其中的规律进行研究。
本节开始我们就要研究酸碱盐在溶液中的反应规律。
【板书】离子反应【引入】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例如,我们可以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但是这种分类不是很科学,因为不能将所有的化合物分入到上面的类别中(例如:NH3),所以这节课我们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引入】首先同学们先看一个简短的视频。
《1.2.1 电解质及其电离》参考课件
NaCl
宏观
不能导电
NaCl 固体
NaCl晶体结构
加水溶解
能够导电
NaCl 溶液
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形成水合离 子示意图
微观 Na+和Cl-
不能 自由移动
Na+和Cl 能
自由移动
NaCl溶液导电示意图
【 活动探究2 】:熔融状态的NaCl能够导电,你认为加热熔融对 NaCl 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用?
不能导电
能够导电
宏观
NaCl固 体
加水溶解 加热熔化
NaCl溶液 熔融NaCl
微观
Na+和Cl 不能
自由移动
电离
Na+和Cl 能
自由移动
【 活动探究2 】: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
不能导电
能够导电
宏观
NaCl 固体
加水溶解 加热熔化
NaCl溶液
熔融NaCl
微观
Na+和Cl 不能
自由移动
电离
Na+和Cl 能
实验现象 灯泡不亮
灯泡亮 灯泡亮
导电性 不能导电 能够导电 能够导电
微观解释 (猜想)
无自由移动的带 电荷粒子
有自由移动的带 电荷粒子
有自由移动的带 电荷粒子
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中均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粒子
Cl﹣ Na+
【 活动探究2 】: NaCl溶液能够导电,你认为水对 NaCl 起到了什么作用?
能够导电 NaCl溶
液
熔融 NaCl
微观
Na+和Cl不能
自由移动
电离
Na+和Cl能
自由移动
电离
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
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是指由溶解剂(通常是液体)和溶质(物质被溶解在溶剂中)组成的混合物。
在某些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会发生电离,形成带电的离子,这种现象被称为电离。
而能够发生电离的溶质则被称为电解质。
本文将探讨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电离的概念与类型电离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由于与溶剂相互作用而分解为带电的离子的过程。
溶质分子或离子可以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变成离子,其中失去电子的称为阳离子,获得电子的称为阴离子。
电离可以是完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
1. 完全电离(全离子化)在完全电离的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全部转化为离子。
这种情况下,溶液的电导率很高,溶液中的离子质量浓度与化学计量式的系数一样。
常见的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酸、碱和盐。
例如,盐(如NaCl)溶解在水中时会完全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酸(如HCl)在溶解时也会完全电离成氢离子(H+)和氯离子(Cl-)。
2. 部分电离在部分电离的溶液中,溶质只有一部分分子或离子能够转化为离子,另一部分则保持分子状态。
这种情况下,溶液的电导率较低,溶液中的离子质量浓度与化学计量式的系数不一致。
常见的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弱盐。
例如,弱酸乙酸(CH3COOH)在溶解时只有一部分乙酸分子会转化为乙酸根离子(CH3COO-),其余大部分仍保持解离前的分子状态。
二、电解质的分类和性质根据电解质的电离情况和性质,可以将电解质分为以下几类: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能够产生大量的离子。
溶液中的强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较高的溶液浓度。
典型的强电解质有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等。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物质,产生的离子较少。
溶液中的弱电解质电导率较低,溶液浓度较小。
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乙酸(CH3COOH)和氨水(NH4OH)等。
3.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指在溶液中不发生电离的物质。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与电离程度的实验验证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与电离程度的实验验证在化学领域中,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对于理解反应机制以及预测其反应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验验证电解质与电离程度的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实验材料:- 玻璃容器- 直流电源- 电极(铜、银等)- 电导仪(或电导率计)- 浓盐酸- 稀硫酸- 稀醋酸- 纯水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实验装置1. 在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纯水,用作电导实验的基础溶液。
2. 将电极(例如铜和银电极)插入溶液中,并连接电极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
第二步:测试基础溶液的电导率1. 打开电导仪或电导率计,并将其电极插入基础溶液中。
2. 读取电导仪或电导率计上的电导率数值,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测试不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1. 准备三个试管,分别装入浓盐酸、稀硫酸、稀醋酸。
2. 将试管依次放入玻璃容器内,注意不要使溶液混合。
3. 将电极连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并将电极插入试管中的溶液。
4. 读取电导仪或电导率计上的电导率数值,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电导率数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溶液中的电解质与其电离程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基础溶液(纯水),由于其几乎不含任何电解质,因此电导率数值会非常低或接近于零。
这是因为纯水中的水分子只有极少量的自离子化,无法导电。
而对于浓盐酸溶液,由于盐酸是一个强酸,它会完全电离产生H+和Cl-离子。
因此,电导率数值会非常高,表明盐酸溶液具有很高的电离程度。
相比之下,稀硫酸和稀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数值会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硫酸和醋酸是弱酸,它们在水中只会部分电离,产生H+和SO4 2-以及CH3COO-离子。
所以,这两种酸的电离程度较低,电导率数值也相应较低。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与其在溶液中的电导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强酸和强碱具有较高的电离程度,而弱酸和弱碱则具有较低的电离程度。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电导率,验证了电解质与其电离程度之间的关系。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电解质的电离》优秀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电解质的电离》优秀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设计思想]通过硝酸钾、氢氧化钠、蔗糖固体,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蔗糖、酒精、甘油等水溶液,以及熔化的硝酸钾和蔗糖等导电性实验的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纯净物、二是化合物、三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
如:KNO3是电解质,KNO3溶液并不是电解质,只是电解质溶液,混合物如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蔗糖、酒精是纯净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理解电解质与金属导电的区别,电解质导电含化学变化,金属导电只是物理变化。
结合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在解释实验现象的过程中,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电解质溶液中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导电,即电解质因电离而导电;理解常见的酸、碱、盐是电解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电解质、非电解质(B)(2)电离(B)(3)电离方程式(A)2.过程与方法(1)通过硝酸钾、氢氧化钠、蔗糖固体,硝酸钾、氯化氢及其水溶液、氢氧化钠、蔗糖、酒精、甘油等水溶液,以及熔化的硝酸钾和蔗糖等导电性实验的比较,领悟比较性实验研究、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
(2)结合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尝试解释实验现象,领悟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学科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应用电解质的事例分析,感悟学习电解质意义和作用;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中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
2.难点电离、用物质结构知识解释电离三.教学用品药品:硝酸钾、氯化氢、盐酸、氢氧化钠、蔗糖、酒精、甘油、水等。
仪器:电源、电灯、电极、烧杯、V型玻璃管、酒精灯等。
挂图:氯化钠、氯化氢电离挂图(可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四.教学流程12.流程说明创设情境:通过教师演示:金属铜线、铝线、塑料线;饱和食盐水、蔗糖溶液导电性实验。
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与电离程度
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与电离程度电解质是指在溶解过程中能够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
在水溶液中,电解质分子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发生溶解和电离的过程,将溶质分子转化为离子。
这一过程称为电解质的溶解过程,而电解质溶液中有效离子的含量称为电离程度。
本文将从电解质的溶解过程和电离程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解质的溶解过程在溶液中,电解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电解质分子解离产生离子。
这一过程可以用如下方程式表示:AB(s) → A+(aq) + B-(aq)其中,AB代表电解质固体,A+和B-分别代表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离子也能重新结合形成电解质固体。
电解质的溶解过程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浓度、溶剂性质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电解质,溶解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 强电解质的溶解过程强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几乎完全电离,例如盐类和强酸。
溶液中几乎所有的电解质分子都会解离成离子,离子浓度较高。
以NaCl为例:NaCl(s) → Na+(aq) + Cl-(aq)2. 弱电解质的溶解过程弱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只有部分分子会电离,例如部分酸和部分碱。
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的电解质分子解离,其余仍以分子形式存在。
以CH3COOH为例:CH3COOH(l) ⇌ CH3COO-(aq) + H+(aq)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用电离常数(Ka)来表示,Ka越小,电离程度越低。
二、电离程度的计算与影响因素电离程度表示电解质溶液中有效离子的含量,通常用电离度(α)来表示。
电离度的计算公式如下:α = 已电离数 / 总物质浓度其中,已电离数指的是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离子的数量,总物质浓度指的是溶液中电解质的总浓度。
电离程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电解质种类、浓度和温度等。
1. 电解质种类与电离程度不同种类的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电离程度。
强电解质通常具有高的电离程度,几乎完全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低,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与浓度变化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与浓度变化电解质溶液是由可溶性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具有离子性质的溶液。
正因为其中存在着离子,使得电解质溶液具有许多特殊性质。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其电离度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度与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1. 电离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离度是指在溶液中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程度。
以一元电解质为例,其离解反应可表示为:AB ⇌ A+ + B-。
电离度α可以通过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总物质浓度之比来计算,即α = [A+]/[AB],其中[A+]为离子的浓度,[AB]为电解质的浓度。
2. 电离度与浓度的关系在稀溶液中,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电离度近似与浓度成正比关系,即α ≈ k × c,其中k为电离度常数,c为电解质的浓度。
这是因为在较稀溶液中,电解质的离解程度较高,离子间距离较远,相互作用较小,故电离度可用浓度来近似表示。
然而,当溶液浓度增大时,电离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将变得复杂。
这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会导致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增加,从而影响电离度。
在高浓度下,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变强,离子化程度取消,电离度不再与浓度成正比。
此时,电离度还受到离子间相互作用、溶剂效应以及溶解度等因素的影响。
3. 电离度与浓度变化的影响电离度与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电离度的变化将影响溶液的电导性能。
电离度越大,溶液的电导率越高。
因此,控制电离度可以调节溶液的电导性能,应用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测试和电解过程。
其次,电离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溶液的酸碱性质。
在水溶液中,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形成酸碱。
随着电离度的增加,水解反应的进行程度也会增大,溶液的酸碱性质将发生改变。
此外,电离度与浓度变化还对溶液的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在化学反应中,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溶液浓度的增加会提高反应中离子的活性,增加反应速率。
电解质电离的条件(二)
电解质电离的条件(二)电解质电离的条件1. 什么是电解质电离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可以电离成离子的物质。
电离是指物质在溶液中分解成带电的离子的过程。
2. 电解质电离的条件电解质电离的发生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溶剂的极性:电解质只能在极性溶剂中电离。
因为极性溶剂具有正负电荷的能力,能够吸引离子,并使电解质分子分解成带电离子。
•电解质的本身性质:只有那些具有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电离成离子。
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在溶液中相对较强,容易被溶剂分解成离子。
•浓度和温度:电解质电离的程度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浓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3. 影响电解质电离的因素除了以上条件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大分子和非线性分子往往电离程度较低,因为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不容易被溶剂分解为离子。
•溶剂的酸碱性:酸性溶剂可以促进碱性物质的电离,而碱性溶剂可以促进酸性物质的电离。
•溶剂中的其他物质: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电解质的电离。
一些物质可以与电解质形成复合物,减少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4. 应用和意义电解质电离是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础,对于理解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溶液的电导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也对于一些化学过程和科技应用具有影响。
例如,电解质在电池中的电离程度会影响电池的性能;电解质在生物体内的电离程度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电解质电离是溶液中物质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电离的条件包括溶剂的极性、电解质的本身性质以及浓度和温度。
除此之外,分子的大小和形状、溶剂的酸碱性以及溶剂中的其他物质也会影响电离程度。
电解质电离对于理解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科技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热量变化
《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热量变化《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热量变化》在我们的化学世界里,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其中涉及的热量变化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解质的电离。
简单来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
就好像一群原本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小伙伴,在特定的条件下,各自分散开来,自由活动。
常见的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当电解质发生电离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这就好比我们要把一堆整齐摆放的物品打乱,需要花费一定的力气一样。
有些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也就是说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才能完成电离;而有些则是放热的,会向外界释放出热量。
比如说,氯化铵在电离时就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这是因为氯化铵中的离子键比较牢固,要打破它们让离子自由活动,就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能量。
而像氢氧化钠这样的强碱,其电离过程则是放热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当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结合形成沉淀、气体或水等物质时,离子反应就发生了。
离子反应的发生往往也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这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
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迅速结合生成水分子,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那么,为什么这些过程会有热量的变化呢?这就要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理解了。
化学键就像是把原子或离子结合在一起的“绳索”,当这些“绳索”被打破或者形成新的“绳索”时,就会有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在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中,如果打破原有的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形成离子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所释放的能量,那么这个电离过程就是吸热的;反之,如果打破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小于离子间相互作用释放的能量,电离过程就是放热的。
对于离子反应,当生成新的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打破原有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就会放热;反之,如果打破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反应就会吸热。
电解质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规律及应用例析_0
电解质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规律及应用例析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当向水中加入酸、碱、盐类等电解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以下几种影响规律:(以下分析均为温度不变时)一、加入酸或碱的影响不管加入的酸、碱的强弱如何,由于酸溶于水能电离产生H+离子,碱溶于水能电离产生OH—离子,均会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同离子效应,使水的电离平衡往分子化方向移动,减小水的电离程度。
二、加入可水解的正盐的影响加入可水解的盐,如CH3COONa、NH4Cl、Na2CO3等,由于盐的水解,弱酸根离子消耗水电离的H+离子,弱碱阳离子消耗水电离的OH—离子,均会减小水电离的离子浓度,据动态平衡原理可知,减小水电离的离子浓度,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往电离方向移动,增加水的电离程度。
三、加入可水解的酸式盐的影响加入可水解的酸式盐在水中,由于这些盐在溶液中同时存在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和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两种过程,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对水产生同离子效应,抑制水的电离,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两者的影响恰好相反,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决定于程度大的一方面。
例如NaHCO3常温时在水溶液中,HCO3-离子在水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故NaHCO3加入水中总的表现为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又例:常温时加入NaH2PO4在水中,由于H2PO4- 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故NaH2PO4加入水中总的表现为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平衡往分子化方向移动。
四、加入不水解的正盐的影响若加入不水解的中性盐,如NaCl、KNO3等,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五、加入不水解的酸式盐的影响加入不水解的酸式盐在水中,如NaHSO4 等,由于酸式强酸根离子电离产生H+离子,增加了溶液中H+离子浓度,使水的电离平衡往分子化方向移动,减小水的电离程度。
常温下,加入电解质在水中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规律的应用,现例析如下:。
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的电离【知识要点】⼀、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不⼀样的)1、知识回顾: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H2O等⾮电解质:在⽔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多数有机物、SO3、CO2等2、强、弱电解质:⑴观察试验3-1: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Mg条使⽤前应⽤砂纸除去表⾯的氧化膜)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 值。
实验表明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值不同,并且1mol/L HCl 与镁条反应剧烈,⽽1 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
说明两种溶液中的H+浓度是不同的。
1 mol/L HCl溶液中氢离⼦浓度⼤,氢离⼦浓度为1 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1mol/L CH3COOH溶液中氢离⼦浓度较盐酸⼩,⼩于1 mol/L,说明醋酸在⽔中部分电离。
所以不同电解质在⽔中的电离程度不⼀定相同。
注:反应速率快慢与Mg条的表⾯积⼤⼩及H+浓度有关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根据电解质在⽔溶液中离解成离⼦的程度⼤⼩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在⽔分⼦作⽤下,能完全电离为离⼦的电解质。
包括⼤多数盐类、强酸、强碱、部分碱性氧化物等例:NaCl电离⽅程式NaCl = Na++Cl-②弱电解质:在⽔分⼦作⽤下,只有部分分⼦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弱酸(如HAc、H2S)、弱碱(如NH3·H2O) 、Al(OH)3、H2O 等例:CH3COOH电离⽅程式 CH3COOH CH3COO-+H+⼩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属于化学平衡的⼀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溶于⽔时,在⽔分⼦的作⽤下,弱电解质分⼦电离出离⼦,⽽离⼦⼜可以重新结合成分⼦。
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分析CH3COOH的电离过程:CH3COOH的⽔溶液中,既有CH3COOH分⼦,⼜有CH3COOH电离出的H+和CH3COO-,H+和CH3COO-⼜可重新结合成CH3COOH分⼦,因此CH3COOH分⼦电离成离⼦的趋向和离⼦重新碰撞结合成CH3COOH分⼦的趋向并存,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同可逆反应⼀样,最终也能达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Na2SO4 B、Na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Na2O = C、Na2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Na2CO3
( == 2Na+
A
+
电解质及其电离
演示实验
按照左图装置,分别用以 下几种物质分别做导电性 实验,请记录完成下表
材料
铜
盐 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乙醇水溶液 蔗糖水 溶液
氯化钠 固体
运动 饮料
灯泡 现象 导电 性
亮 有
亮 有
亮
有
亮
有
不亮
不亮 无
不亮 无
亮 有
无
Hale Waihona Puke 【信息给予】:物质导电的条件 ①电流是由带电微粒按照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②带电微粒有:电子,离子. ③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如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 动的电子存在.
电解质------盐的电离
(3)用电离方程式表Na2SO4和BaCl2、(NH4)2CO3的电离: ① Na2SO4 ==2Na+ + SO42—
② BaCl2
==Ba2+ + 2Cl—
③ (NH4)2CO3 ==2NH4+ + CO32—
结论
盐的定义:电离时,能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 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电解质的电离
【质疑】:固体氯化钠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和熔融态的氯化钠都有导电 能力是什么原因?
结论
电解质的导电是
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条件的
(二)、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定义: 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 过程称为电离 2 、电离条件 电解质电离 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导电 水溶液
金属铜能导电 蔗糖溶液、酒精溶液、NaCl固 体不能导电
原因
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存在 没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存在
原因
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 能导电
原因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化合物 非电解质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 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化合物 .如HCl 、 NaOH、NaCl等
水溶液
熔融(液态)
水分子的作用
热能作用
熔融(液态)
3、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二)、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酸的电离
(1)用电离方程式表示HCl、 H2SO4的电离:
①HCl == H+ + Cl—
②H2SO4 == 2H+ + SO42— ③已知酸式盐: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 == Na+ + H+ + SO42-
练一练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Al2(SO4)3 B.MgCl2 C.Ba(OH)2 = = = 2Al3+ + Cl2+ OH-
A
3SO42-
)
Mg2+ + 2Ba2+ +
D.Na2CO3 = 2Na+
CO3-2
研究对象
电解质、 非电解质 主要类型 电离 常见物质
导电? 导电
导电性? 不导电
结论
酸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二)、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碱的电离
(2)用电离方程式表示NaOH和Ba(OH)2的电离: ①NaOH == Na+ + OH— ②Ba(OH)2 == Ba2+ + 2OH—
结论
碱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二)、电解质的电离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 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请同学们读完课本P41“身边的化学”,讨论完成下面三个问 题 (1)为什么运动大量出汗后不能仅喝淡水补充? (2)为什么夏天触电事故发生的特别多?
(3)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是非常广泛和十分重要的。当电解质紊 乱时,人体就要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维 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C ) A、Mg2+ B、Ca2+ C、Na+ D、Fe3+
体验成功
1、固体NaCl不能导电,其原因( D ) A、是非电解质 B、不存在阴阳离子 C、电压不够,不能电离 D、缺少电离条件,无法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与Cl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 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交流· 研讨】请填写完成下列表格,然后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判断正误: (1)、铜和石墨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Cl2不能导电,故Cl2是非电解质 (2)、液态HCl不导电,则液态HCl为非电解质;盐酸能导电,所以纯盐酸是电 解质 (3)、硝酸钾晶体不导电,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硝酸 钾晶体是非电解质 (4)、把CO2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5)、BaSO4难溶于水,水溶液基本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都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体验成功
3、下列物质: ①能导电的是(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C D F G ABC H
) )
)
④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D E F G ) A.液态HCl B. 固体NaCl C.液态NaCl D. KNO3溶液
E.蔗糖溶液
F.浓盐酸
G.石墨
H.无水乙醇
体验成功
) SO42-
2Na+ + O2-
== 2Na+ + CO3-
D、NaOH在熔融条件下的电离NaOH == Na+ + O2-+ H+
作业
1、自学“知识点击”,进一步了解电解质的电离 2、查阅“电解质与生命”相关资料。
3、预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