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讲座视频2018最新

合集下载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听了于丹教授的关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讲座,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学生日后成功奠定基础的过程。

如于丹教授所言,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们并不懂得感恩,他们一方面从父母那里不断的索取着种种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方面又抱怨着父母忽略着父母的感受。

听着一个个子女不孝不懂感恩的事例,我们在愤怒的同时,也为这现实感到恐慌。

孝敬父母,原本是人性中最基本的美德,是人们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而现在却被人们屡屡无视,甚至是视之草履。

在我的班里,有四十九名学生,这其中不乏学习佼佼者。

然而,真的懂得体谅父母难处,真正能为父母分忧的又有几个?难道说,对孩子们提出孝敬父母、体谅父母是一种苛责吗?这要求过分吗?不是,是我们一直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所以才会造成孩子们对父母百般依赖,百般索求成为理所当然了,而子女对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而变得有些要求过高。

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对良好社会风气的一种维护,也是对学生良好没得一种塑造。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的感恩教育应该落实到实处。

感恩教育,不只是一堂主题班会那样简单,不是办一期手抄报写一篇作文那样容易,感恩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每个教学的阶段。

感恩教育应该是真的入学生之耳,润学生之心。

我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多利用我们的教育资源,或者学校平台开展感恩教育,多鼓励学生和家长多一些亲子的互动,让学生的感恩之心慢慢培养起来,让感恩教育的花都开得更加鲜艳,让感恩教育的果实长得丰硕累累。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_共10篇完整篇.doc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_共10篇完整篇.doc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_共10篇《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1篇星期六上午7点15分,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河北少儿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

于丹教授一开讲,我们就被她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了。

讲座一共分为三部分: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和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给我印象最深的事第一讲,她用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给我们讲解了父母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就像大树给予那个孩子的爱一样无私而深沉,其实每一位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可是我们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呢?看完以后我陷入沉思:父母每天早上比我起得还要早很多,为的是给我准备一顿可口的早餐。

爸爸妈妈上班也很辛苦,可是一到家就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忙着做饭收拾,检查我的功课,给我洗衣服,安顿好我睡觉,才开始忙着备课看作业,有时候还要忙到半夜......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妈妈一定是最不爱吃的从来不肯往嘴里放一口。

想到这我的眼睛模糊了,爸爸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为他们做过什么呢?很少为爸爸端上一杯热茶,很少帮妈妈做一点家务,很少为姥姥捶捶背~我做的太少了。

今天的讲座让我感悟了很多,我应该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只有常怀感恩之情,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只有学会感恩,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2篇周六的上午,迎着光辉,接受了太阳的洗礼,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

这个讲座加强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

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田世国,一个捐肾救母的儿子,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说:母亲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我应该做的。

这就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孩子就应该背起这种责任,尽孝道。

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

2019年中学生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后感

2019年中学生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后感
总之,教育立国、教育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根本,我们应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中学生于丹的德育教育的讲座。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老师深入、细致、认真的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家长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正确的做人意识,加之努力的文化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孩子的德育教育要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是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导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励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将面临各方面对高学历的要求,要面对各类竞争激烈的应试,这又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应试的方式完成学业,这是我国无法从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和用人体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五篇范例)[修改版]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五篇范例)[修改版]

第一篇: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今天早上,我观看了于丹教授演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节目。

节目中于丹教授深动的讲述了作为孩子要有一颗孝心、爱心、要做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看了节目后,我深有感触,觉得现在我们哪一方面都没有做到。

首先,于丹教授讲到孝。

她说“正为本,孝为先”这句话不难理解,里面的孝就是孝道。

什么是孝?她说孝是一个伦理的起点。

她例举了几位名人,如岳飞、周恩来,他们都是有名的大英雄、伟人,更是大孝子。

想一下,我平时是怎么做的,又能做到什么地步。

我觉得,孝,从现在自己做起。

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孝顺父母,孝敬老人,听家长的话,不是嘴上说说,一定要做到。

不做自私、自利的孩子,那样会被孤立。

我会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让朋友们都喜欢我。

我还要做一个自立、自主、自强的人。

每个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

老师在学校教导了我们,家里爸妈也教育我们,剩下的就是靠我们自己了。

我决定做到以下:小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

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去以后要多帮助别人。

在假期里,让爸妈抽时间带我出去转转,开开眼界,多长知识,还能锻炼我的胆量和毅力。

还要勤俭、节约,以后不乱花钱,把省下的零花钱,自己攒下来。

有机会捐给需要的人们,这样既帮助的别人,自己又做了好事。

当然,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会在成长中,慢慢学习,真正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相信将来我是最棒的!第二篇: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今天早晨在老师您的推荐下,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

那针是一场不可错过的非常棒的讲座,看过之后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专题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强。

现在的孩子们可以说都是在全家人满满的爱与期待中成长的,就如温室中的花朵,蜜罐中的糖。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后感收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使我对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这必将使我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第1篇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打开电视机,收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于丹教授的讲座。

看了她的讲座之后,我感受颇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开始了她的讲座.这次讲座的三个主题是: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第三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

一开始,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言: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树下去玩,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男孩长大了,他跑到树底下,说他想要钱,树把他的果子奉献给了他,树好快乐……一天,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间屋子保暖,树让他把他把他的树枝砍下来,树好快乐……过了很久,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艘船,环游世界。

树让他把他的树干砍掉,树好快乐……最后,他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这件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吧,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道理是十分的深刻:树就是我们父母,我们就是那个男孩,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长大后离开了父母,经常不回家看望他们,难得回去一次,却是索取父母之时!难道我们就是应该向父母索取的吗?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爱是不能无限索取的,我们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过了一会,于丹教授又讲到:“她上大学的时候,曾和他的同学一起爬泰山,从凌晨开始爬起,就是为了看日出。

她不像其他同学呆在那里看日出,而是独自一人走后山的小路去看日出。

虽然上山的时候被密密麻麻的荆棘割出了许多道血口子。

但终究还是看到了日出。

于丹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首先,得学会让孩子去融入社会;之后,的学会让孩子自立、自强。

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美好的人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后感-第2篇在周五的班队活动课上,我们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的德育教育的讲座。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1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职责。

然后谈到“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透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我,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那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明白感恩,总惹他们生气,悲哀,太不就应了。

在那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齐快乐的学习,树立自我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用心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

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篇二: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今天我在吉林教育频道收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受益匪浅。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职责。

然后谈到”;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透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我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那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明白感恩总惹他们生气悲哀太不就应了。

在那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齐快乐的学习树立自我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用心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告诉了大家怎样去感恩父母。

她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4、5 岁时去一棵大树下摘树叶拔树枝玩有时他不高兴了就会在树上刻字。

到了小学时期孩子来到树下一脸不快乐大树就问:”;孩子啊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孩子说:“你看别的孩子有足够的学费有钱去买玩具玩而我却没有。

于丹讲座视频的个人观后感精选

于丹讲座视频的个人观后感精选

于丹讲座视频的个人观后感精选于丹讲座视频的个人观后感精选1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

连动物都懂感恩的含义,感恩大自然。

海伦·凯乐的经典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观念!在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就没有新鲜的氧气成分,就好比人类要是失去了那参天的大树,明白他人给你的爱是无限的,珍惜大自然零与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作文金谷园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爱护花草树木,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鸦有反哺之义,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

因为正是他们辅育了你,后果不堪设想,感恩全界……无时无刻我们不在感恩,人类只能用氧气罩生活,给你说一两句鼓励的话。

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有人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就是感恩,羊有跪乳之恩,小学生们只要学习好,这就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原先感恩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所以感恩是没有境界,在你为目标奋斗的时候,还在哇哇啼哭的时候,是它让我们存活,晚上在家时。

让我们展开翅膀在感恩中成长吧,到时候天空变得灰蒙蒙的,才使你坚持到这天取得这样的成就。

感恩。

由此可见。

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护环境,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以做到,我才发现,感恩是多么伟啊。

,感恩是多么神圣啊。

感恩大自然,要学会感恩去报答。

这是感恩的力量,白色垃圾漫天飞舞,就已经在感恩。

当我们刚刚出生。

感恩父母,植树节那天抽点时间和家人一齐去植树感恩医生,没有隔阂的,原先感恩是无时无刻都存在!于丹讲座视频的个人观后感精选2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

什么是生活?说的通俗点,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调,努力过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

若只是为生存而活的话,抛弃了理想,放弃了朋友,埋没的亲情,忘却了情怀,那自问和那些茹毛饮血的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汇总于丹感恩教育第1篇观看了这个关于感恩教育后、关于承担爱和责任,其中点名了几例古人与名人孝以德为初的事迹、也说道了责任不是一种要求、是发至内心的愿望。

孩子的成长脱离不了仁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善为本,懂得突发自我为中心、自私、自立、自我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成长。

交往与沟通是成长中的一种锻炼、分担与享受所得是结果的差异,思维态度与问题角度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成长是发现的结论、知识————悟性孰轻孰重与运用、知识的转换给予的力量、如果让孩子人与社会中学到东西就习惯了观察、学业、经历、人格对孩子的重要、发现自己的自信、信任自己的能力要有恒心、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建立的是自信、而不是家长的教训、唤醒和建立自信影响着孩子的态度、尤其是听了第一个故事后、感觉就像是听着故事·在摇演绎着生活中我们家长和孩子一样身临其境的感觉、或许我们没有故事中那棵大树一样、给孩子有求必应做的那么完美、故事是看到了有始有终、生活中家长们多孩子的指望就是学业有成、作为家长的我们只有尽自己的可能、我们的知识必定有限、我认为自己的素质都不够达标、总是希望自己不要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但是生活中太过于警惕、过于小心也会让孩子看在眼里、现在的孩子越是要求孩子们越是叛逆、总是与我们想的相反、忙碌的生活另我们没那么多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而疏忽了孩子的学习、或者某天无意中看到孩子的一张试卷才意识到、都有种为时过晚的感觉、从而会语气过重的说孩子一两句、可孩子的态度呢?更是让人伤透脑筋、生活还是要过、而孩子的学习意外看见试卷的事就停留在那里、这样的事一再重叠对孩子的影响、对问题的解决都没有一个答案、没有正式的面对、甚至到某以天另一个问题的出现才会凭自己模糊的记忆提一提。

有时候也想带孩子出去转转、让他们去多适应、多接触、可发现孩子好像和其他的孩子并不合群、我们总想用一种好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可有不知哪一种方式能孩子学会去容纳别人、学会交往、有担心孩子忘了学习、好难!我们利用自己的方式或学着别人的方式哪种才能改变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效果更佳呢?老师可否给我们一点建义?如有言语过重之处望老师谅解!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第2篇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感恩教育的节目,从中我知道了:人要有孝心、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人也要有善良的心、人要有仁爱之心,更要有责任心、人要多亲近人、人要有自信、人要接受自己的发现、当然·人要有好的品格、好的态度、人不能太恶毒、不然会有报应、人不能太孤僻、不然会感到孤独、人不能太自卑、不然什么事都做不成、人的品格一定要好,不然你在别人心里的印象就不会好。

观于丹讲座之《感恩教育》有感_1

观于丹讲座之《感恩教育》有感_1

观于丹讲座之《感恩教育》有感(作者:朱明日)今天下午,我在网上观看了《感恩教育》——于丹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这是一次很有教育意义的讲座,于丹老师引经据典的讲述,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于丹老师讲了三个内容: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孝心的讲解。

首先,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叫孩子和树,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棵大树,有一个男孩很喜欢到这儿来玩耍,大树也很喜欢这个喜爱小男孩,尽管这个小男孩总喜欢在它身上乱刻乱画。

有一天,小男孩闷闷不乐的来到大树下,小男孩很羡慕别人可以上名贵的学校,羡慕别人有豪华的玩具。

大树明白后,让小男孩把自己的果子摘下去卖掉,这样他就可以有学费了。

可是,又有一天,小男孩已经变成年轻人了,可是他没钱盖房娶新娘,他又来到大树面前哭诉,大树就让他把自己的枝干砍了去盖新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来的小男孩已经进入中年,可是他还不满足,他要去更远的地方,大树知道后,就让他把自己的树干砍了,做成一条小船带他去漂流旅行……。

又过了很多年,小男孩已经老了,大树也只剩下木桩,小男孩很累,他坐下来,陪着老木桩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在现实生活中,大树其实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像阳光一样把爱全部播撒到我们身上,他们关心我们,爱护我们,为我们的成长而操劳。

(由讲座内容很自然地过渡到写自己的感受)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都强调着:正为本,孝为先,有许多人非常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比如:孔融让梨;周恩来总理在报效祖国的同时,也不忘孝敬父亲,每次和父亲团聚吃饭,周恩来都是一口一口地喂父亲吃饭;还有田世国捐肾救母,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讲述了人们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孝是什么?孝是一个伦理的起点和一个人幸福感的安顿。

因为对自己的长辈有所承诺,所以得到了人能承担责任的那种快乐和成就感。

于丹老师说:“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_观后感_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_观后感_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于丹讲座视频1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

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让我们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感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今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让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2今天,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观看了黑龙江卫视少儿频道播放的《于丹讲座》,于丹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

我听了之后想到了许多……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的讲座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很亲切、舒服的感觉。

她向我们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建立人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还举了好多生动的例子:如胡萝卜、生鸡蛋、和干茶叶的实验,孔融让梨等小故事,让我们更容易地领会其中的道理。

听过讲座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美满、安逸!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心里的一块宝,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从没说过一个“不”字。

可是我们却不懂得感恩,甚至认为这是天经地仪的事,更别说好好孝敬父母了,多数时候还任性地惹父母生气!这个讲座让我突然间长大了,懂得了很多。

【作文】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作文】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作文】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星期六早上我和妈妈一同观看了江西三套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是从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和自立、自强、自信三个方面来讲解的。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小男孩和苹果树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果子。

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天天到苹果树下,他爬上去摘苹果吃,在树荫下睡觉。

他爱苹果树,苹果树也爱和他一起玩耍。

后来,小男孩变成了个少年,不再天天来玩耍。

一天他又来到树下,很伤心的样子。

苹果树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想要玩具,可是没钱买。

”苹果树说:“很遗憾,我也没钱,不过,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来卖掉,你不就有钱了?”男孩十分激动,他摘下所有的苹果,一个也不留,高高兴兴地走了。

然后,男孩好久都没有来看过它。

苹果树很伤心。

有一天,男孩终于回来了,但他十分不开心。

树问他:“你怎么了?”男孩说:“我的朋友们都成家立室了,我却连房子都没有,新娘也不愿意嫁给我。

”说完,就在树荫下哭起来。

“抱歉,我没有房子,”苹果树说,“不过你看,我的树枝又粗又大,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统统砍下来,拿去搭房子”。

于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树枝,高高兴兴地运走去盖房子。

看到男孩高兴起来,树感到好快乐。

可是,男孩比以前更久不回来了。

这棵苹果树再次陷入孤单和悲伤之中。

一年夏天,男孩回来了,树太快乐了:“来呀!孩子,来和我玩呀。

”男孩却说:“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扬帆出海,轻松一下,你能给我一艘船吗?”苹果树说:“把我的树干砍去,拿去做船吧!”于是男孩砍下了它的树干,造了条船,然后驾船走了,很久都没有回来。

树好快乐,但不是真的。

许多年过去,男孩终于回来,苹果树说:“对不起,孩子,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生不出果子来了。

”男孩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苹果了。

”苹果树又说:“我再没有树干,让你爬上来了。

”男孩说:“我太老了,爬不动了。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了自己的人生。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ldqu;孝&rdqu;。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

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ldqu;仁&rdqu;。

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

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心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

最后谈到&ldqu;自立,自强,自信&rdqu;。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人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不要墨守成
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信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

在人群中学会爱,在山水中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之中。

这样的一个孩子,站在一个起点上,我们才有理由去祝福他们所有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讲座视频2018最新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对
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下面是为大家的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告诉了大家怎样去感恩父母。

她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4、5岁时,去一棵大树下摘树叶,拔树枝玩,有时他不高兴了,就会在树上刻字。

到了小学时期,孩子来到树下一脸不快乐,大树就问:“孩子啊,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孩子说:“你看别的孩子有足够的学费,有钱去买玩
具玩,而我却没有。

”大树说:“那这样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卖钱,就有交学费和买玩具的钱了。

”孩子高兴极了,每年秋天都来摘果,然后就不来了。

到了成年阶段,孩子又回到树下开心不起来,再也结不出果子的老树问:“孩子,你把书都念完了,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孩子说:“你看我的同龄人都有家了,可我没房来迎接我的新娘。

”老树说:“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壮的树枝,你可以把它们砍了然后去盖房。

”孩子听了马上砍了老树所有的树枝走了。

孩子到了中年时,又一次不开心的回到老树下,树干问他:“你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孩子说:“我总要看看远方吧!我的朋友都飘过大海去了远方,而我却不能。

”树干想了一会儿说:“你可以砍了我的树干,做一个木筏去远方。

”孩子听了兴冲冲地把树干砍下拿走了。

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孩子头上长出了白发。

一天,他来到树前,树根说:“我没了果子,没了树枝,没了树干,你就不会再陪我了吧?”孩子说:“该去的地方我都去了,现在,我就想陪着您晒太阳。


其实,我们的父母一直像这样满足着我们,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让他们也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今天,我在辽宁电视台公共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

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
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

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

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

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

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

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

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
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

“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
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

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

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演讲风格语气平和、
神闲气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个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
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四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

其中第一个主题是我最有感触。

在讲第一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颗粗壮的大树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来找大树玩,摘几个果子吃、摘几片树叶玩,大树都不生气,每天都盼着小男孩来和它玩,大树一天一天的盼着,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来找大树了,又过了很久他已经是个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恼的叹着气,大树说:“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说:“别人都有钱买新玩具我都没有。

”大树说:“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卖钱吧。

”于是小男孩每年秋天都来收果子。

后来,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来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树底下叹气,大树问:“你又怎么了?”“别人都有钱盖新房子、娶新娘,我却没有。

”“那你把我大的树枝都看下来卖钱吧。

”小男孩就照做了。

小男孩又是好久不来看大树,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树下叹气,“你学业也成了,房子也盖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呀?”大树问,“别人都去海外了,我却在家里待着。

”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于是,小男孩就把树干砍了坐船了。

有一天小男孩回来了,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大树问:“我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一个大树桩,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

”“不,我回来,是因为想和你一起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父母无私地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回报。

目前作为学生能回报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


丹老师还讲了周每次回家都给老父亲喂饭,然后才自己吃,父亲去世后好长时间都不断流泪。

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名人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孝敬父母,让她们觉得幸福!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心存感恩,对家人、对长辈、对老师、对朋友、对社会,和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感激!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这一刻做起!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相关文章:
1.感恩教育观后感4篇
2.于丹教育讲座观后感3篇
3.xx于丹讲座观后感
4.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3篇
5.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4篇
6.于丹讲座家长观后感3篇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