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汽化技术

渗透汽化技术
渗透汽化技术

渗透汽化技术(PV)的应用

杨丽琴、阴秋萍

摘要:综述了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研究的现状,叙述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传质过程的机理,叙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进展,叙述了渗透汽化分离水中微量有机物及其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渗透汽化;传递理论;原理;膜组件;脱水膜;应用

1 引言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简称PV)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该技术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吸收等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它特别适用于蒸馏法难以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对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及废水中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具有明显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势;还可以同生物及化学反应耦合,将反应生成物不断脱除,使反应转化率明显提高。所以,渗透汽化技术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市场。它是目前处于开发期和发展期的技术,国际学术界的专家们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高技术之一。

2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

2. 1 基本原理

渗透汽化是利用致密高聚物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扩散性能的不同实现组分分离的一种膜过程(如图1-1所示)。液体混合物原料经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常压下送入膜分离器与膜接触,在膜的下游侧用抽真空或载气吹扫的方法维持低压。渗透物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汽分压差(或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透过膜,并在膜的下游侧汽化,被冷凝成液体而除去。不能透过膜的截留物流出膜分离器。

2. 2 PV膜过程的特点

(1) PV最突出的特点是分离系数大,单级即可达到很高的分离效果;

(2) PV分离过程不受组分汽.液平衡的限制,适用于精馏等传统方法难以分离的近沸物和恒沸物的分离;

(3) PV过程中透过物虽有相变,但因透过量较少,汽化与随后的冷凝所需能量不大;

(4) 便于放大及与其它过程耦合或集成;

(5) 能耗低,一般比恒沸精馏法节能1/2~1/3。

2.3 渗透汽化过程传递机理

PV是同时包括传质和传热的复杂过程,对于其传递过程机理的描述有多种模型,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数学模型,如不可逆热力学模型(Non-EquilibriumThermoDynamic Model)、微孔模型(Fmely·PommModel)、优先吸附一毛细管流模型

(PreferentialSorption-CapillaryFlowModel)、溶解—扩散模型(Solmion-DiffusionModel)等,其中以溶解-扩散模型来描述PV传质过程的最为普遍。一般认为PV全过程分为三步,其示意图如图1-2所示。

(1) 液体混合物在膜表面的选择性吸附,此过程与分离组分和膜材料的热力学性质有关,是热力学过程;

(2) 溶解于膜内的组分在膜内的扩散,涉及到速率问题,是动力学过程;

(3) 渗透组分在膜下游的汽化,膜下游的高真空度使得这一过程的传质阻力可以忽略。

Pv分离过程主要通过前两步的传递竞争实现。

3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

3. 1 与其它分离技术的集成

渗透汽化过程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工业过程中,但在许多情况下,单独应用渗透汽化系统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而渗透汽化过程和其它过程的集成则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过程的优势,提高过程的经济性。

目前,集成过程研究最多、应用最成功的主要有2类,即PV与精馏过程集成和PV与反应过程集成。

PV与精馏集成,可用于羟酸酯生产中分离羟酸酯/ 羟酸/ 醇恒沸物,二甲基碳酸酯生产中分离二甲基碳酯/ 甲醇恒沸物,无水乙醇生产中分离乙醇/水恒沸物,甲基叔丁基醚生产中分离醇/ 醚/ C4恒沸物等。

PV与反应过程集成可促进酯化反应,如乙酸丁酯、油酸正丁酯、二乙基油石酸、二甲基

脲、戊酸乙酯的生产等,可促进生化反应,如发酵法制乙醇及制乳酸中产物与底物的分离。3. 2 工艺的改进

浙江大学的陈欢林等提出了连续渗透汽化级联工艺的计算方法,还对过程设计与装置的运行结果进行了比较,所提出的级联逐板计算方法,能用于醇水混合物渗透汽化膜分离的工业过程放大设计。

黄元明等根据VC开发出渗透汽化级联计算软件。该软件可以有效应用于醇水混合物渗透汽化膜分离的工业设备的设计。阎建民等利用酯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依据渗透汽化分离过程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蒸馏对脱水的作用,建立了新的耦合酯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可以从理论上分析渗透汽化结合传统的蒸馏方式用于酯化反应脱水的过程。

3. 3渗透汽化膜反应器

渗透汽化膜反应器(pervaporatio n membrane reactor简称PVM R)是一种将膜组件以一定形式耦合到反应过程中,并通过渗透汽化打破反应平衡以获得更高收率和反应速率的新型、高效反应器。它集反应和分离于一体,不仅节约了能耗,还提高了反应收率,缩短了反应时间。但是到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地应用到生产中,这主要有以下2个关键技术还没有解决好:一是膜的制备问题。首先,均匀、无缺陷的膜薄层制备技术不成熟。其次,现有的膜在反应的多元体系中没有很好的渗透汽化性能和足够的稳定性。无论是有机膜还是无机膜都存在这个缺陷。膜材料不过关是渗透汽化膜反应器没有工业应用的最主要的因素,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开发,改进膜的性能使其更适应复杂的反应体系。

二是膜组件与反应的耦合问题。对于特定的反应体系,应该选择相应类型的渗透汽化膜反应器。选择的工作就是研究在各类膜反应器中反应的动力选择的工作就是研究在各类膜反应器中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再结合其它工程因素评价出收率高、耗能少的膜组件与反应器的最佳耦合方式。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通用模式来简化这个过程。因此,怎样将膜组件耦合到反应中才最节能、最有效同样需要更多的实验性研究工作。

4 渗透汽化技术的应用

4. 1 渗透汽化分离水中微量有机物

分离水中微量有机物是渗透汽化过程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分离体系分为挥发性有机物(VOC)水溶液和难挥发性有机物水溶液两大类。有机物优先透过膜主要在如下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4.1.1 有机物优先透过膜在净化水源的应用:有机液优先透过PV膜分离技术大多应用于常规的蒸馏、精馏、吸附或其他膜分离法难于奏效或处理成本太高的有机液/水分离场所。有机物是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如造纸厂和石油化工厂都会放出大量的含酚废水。由于酚是一个高沸点物质,因此蒸馏等方法难以将它去除,而使用膜法则可将水中酚含量从O.08wt%降至O.007wt%,如果将PV过程和反渗透过程结合起来,则可将酚含量降至O.002wt%以下咖。又如,饮用水往往用氯气消毒,而含有微量有机物的水经氯气处理后会产生致癌物质,

因此,应当尽可能地除去饮用水中的微量有机物。

4.1.2 有机物优先透过膜在生物发酵中的应用:在生物发酵制取乙醇的过程中,当发酵液中乙醇含量达到一定限度(10wt%),会严重抑制发酵过程的进行。如使用乙醇优先透过的PV 膜连续不断地从发酵罐中分离乙醇,使发酵液保持低醇含量,可保证生产过程一直维持在高效状态。

4.1.3 有机物优先透过膜在有机物的回收中的应用:渗透汽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以其他分离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逐渐在食品工业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食品工业领域如酒精饮料加工业、果汁加工业和食品成分分析等领域均能体现优势。芳香性有机物对热特别敏感,在传统的果汁浓缩过程中,由于加工过程所采取的蒸发操作以及热处理往往造成芳香性组分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损失。渗透汽化技术在常温下进行可以避免芳香性物质的损失。

4. 2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

渗透汽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有机溶剂的脱水、水中少量有机溶剂的脱除和有机/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

4.2.1 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的脱水

首个渗透汽化的中试装置是用于发酵乙醇产品的脱水。1985年,第一个用于化学工业乙酸乙酯脱水的设备投入运行。

目前,渗透汽化已广泛用于醇类、酮类、醚类、酯类、胺类等有机水溶液的脱水(例如润滑油生产中脱蜡溶剂的脱水) ,为这类有机溶剂的生产提供新的经

济有效的方法。用于其它含少量水的有机溶剂(如苯、含氯的烃类化合物)中少量水的去除有更大的优势。该技术在有机水溶液脱水方面潜在市场很大。

4.2.2 废水处理及溶剂回收水中少量有机物的脱除

从废水中除去少量有机物,目的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可处理的污染物有苯、甲苯、酚、氯仿、三氯乙烷、丙酮、甲乙酮、醋酸乙酯等。用有机物优先透过膜使少量有机物透过,可使水中有机物含量符合过膜使少量有机物透过,可使水中有机物含量符合排放标准,且整个过程的能耗很低。对于回收有机水溶液中含1 %~5 %的有机溶剂,传统的方法是精馏或萃取,利用渗透汽化与传统方法结合回收溶剂,总操作费用为单纯精馏的1/ 2~2/ 3 ,整个生产装置的总投资比传统的分离方法省20 %~60 %。

4.2.3 有机/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

化工生产中有大量的有机混合物需要分离,有相当一部分有机混合物是恒沸物、近沸物及同分异构物。用普通的精馏方法不能分离或难于分离,用恒沸蒸馏或萃取精馏需加入第三组分,这不但使分离过程复杂化,设备投资增加,能耗及操作费用上升,而且不可避免第三组分(共沸剂或萃取剂)的损失及对产品的污染。用PV法具有过程简单、能耗低、投资及操作费用省、无污染等优点,因此,有机混合物分离是PV技术中节能潜力最大的应用,代表性的有醇与醚、芳烃与烷烃、烷烃与烯烃的分离。如果这些应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地应用于

工业生产,那么,许多高能耗的工艺将会被此项技术所取代或部分取代,在化学工业中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4. 3 渗透汽化集成过程

渗透汽化过程的研究和应用,已从有机物中脱水发展到水中脱除有机物杂质以及有机物间的分离。考虑到渗透汽化在工业应用中的经济效益,一般将其与其它过程相集成,充分发挥渗透汽化的高效分离性能,做到扬长避短,达到优化的目的。目前,基于渗透汽化的集成过程,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4.3.1 渗透汽化一精馏集成过程

渗透汽化与精馏集成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采用此技术生产无水酒精,相较于传统工艺,省去了恒沸精馏塔和溶剂回收塔。R.Rautenbach.研究发现,当料液浓度为50wt%时,对不同的生产能力和产品醇的纯度要求,集成工艺工程比传统的精馏一恒沸精馏工艺节省费用10%~60%。萃取精馏与PV一精馏两种方法处理EtOH/水共沸物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样情况下,将酒精纯度由94wt%升至99.8wt%,每吨酒精的生产费用,萃取精馏为62—89马克,而PV-精馏方法仅为22—30马克。目前,已有采用大规模的渗透汽化与精馏结合装置f2卯,生产无水酒精。另外,也有进行渗透汽化与精馏集成过程生产无水异丙醇(Isopropanol,简称IPA)的研究。

4.3.2 渗透汽化一反应集成过程

在渗透汽化一反应集成过程,可及时移去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产物,使反应继续进行,提高转化率,克服产物抑制作用,缩短反应时间等优点。渗透汽化与反应过程相集成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将PV单元与化学反应室合二为一,即采用膜反应器的形式,也可以将PV分离器与化学反应室分开。渗透汽化一化学反应集成工艺的理想路线是连续不断地将生成物分离出反应体系,直接得到高纯度目的产物,同时促进正反应的进行,但由于合适PV膜的选择存在问题,目前大多是将反应副产物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受化学反应甲衡限制的化学过程,可用一渗透汽化化学反应集成过程来改善反应过程,大多是利用渗透汽化脱除副产物水。在生产DMU的过程中有水、C02及甲胺生成,传统是用蒸馏法来处理,需用NaOH与C02反应生NaC03,以防止塔顶和冷凝器中产生甲胺酸酯沉淀。用含有渗透汽化装置的集成工艺可除去溶液中的绝大部分水并将浓缩后的C02和氨返回反应器内。集成过程与传统过程相比较,氨的产生量减少了86%,C02的产生量也减少91%。另外反萃取塔中的蒸汽用量减少降低了组件的费用,转化率也大大提高。

上述渗透汽化一化学反应的集成工艺表明集成工艺可使化学反应持续进行并获得更高的产率,且反应产生的热量可用来提高渗透汽化过程的分离性能,降低整个操作过程的能耗。

5 展望

PV 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背景及市场,在未来的十多年中,它将与其他膜技术一道,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技术,谁先占有它,谁将在商品竞争中获益。

我国PV 技术的研究开发起始于80 年代初,目前已进入中试研究阶段. 研究的重点是脱

水膜的制备及膜对有机水溶液的渗透分离特性,所涉及的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醇和壳聚糖,及二者的共混物。清化大学化工系研究的改性PV A/ PAN 复合膜,小试膜性能已达到GFT 膜的水平,并于1992 年11 月通过了技术鉴定[12]。目前,已能稳定制出幅宽为250 mm 的机制平板复合膜. 已使用该膜对C1~C4的醇类和水的二元及多元混合物的分离,并对丙酮中少量水及苯中微量水的脱除进行了研究。清华大学化工系与燕山石化公司合作,计划在燕山化工二厂建立千吨级苯脱水渗透汽化装置。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渗透汽化技术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超, 张薇, 陶能烨.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制备含水0.1%的无水乙醇[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09,(08)

[2] 陈翠仙, 韩宾兵, 李继定.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及其研究、应用进展[J]. 科技导报, 2000,(06)

[3] 陈翠仙, 李继定, 潘健, 张庆武. 我国渗透汽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J]. 膜科学与技术, 2007,(05)

[4] 李继定, 陈翠仙, 蒋维钧. 渗透汽化从C6溶剂油中脱除微量水的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 2000, 20(2): 15-18.

[5] 刘琨, 童张法. 渗透汽化技术在液体分离中的研究新进展[J]. 现代化工, 2005, 25(7): 18-21.

[6] 洪厚胜. 渗透汽化复合膜[J].化学进展, 2009(10)

[7] 朱茂电.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10)

[8] 刘巧云, 徐科, 张林. 有机/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 江苏化工, 2004, 32(1): 16-19.

[9] 陈镇, 秦培勇, 陈翠仙. 渗透汽化和蒸汽渗透汽化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J]. 膜科学与技术, 2003, 23(4): 103-107.

[10] 蔡邦肖, 余黎, 叶海林, 等. 分离有机/有机混合物的PV A-CA 系列膜及其渗透汽化性能研究(II)成膜条件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J]. 膜科学与技术, 2002, 22(2): 1-4.

[11] 王彦锋,陈砺,王红林. 渗透汽化法在无水乙醇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可再生资源,2004 ,(4) :92111

[12] 陈翠仙,余立新,祁喜旺,等.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J]. 膜科学与技术,1997 ,17(3) :142181

[13] 任建新,等.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902971

[14] 韩宾兵,陈翠仙,李继定,等.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J]. 化工科技市场,2000 ,(6) :7291

[15] 朱长乐,蔡邦肖.基于渗透汽化膜过程的集成过程[J].水处理技术,2000,26(4):194-198.

渗透汽化技术

渗透汽化技术(PV)的应用 杨丽琴、阴秋萍 摘要:综述了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研究的现状,叙述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传质过程的机理,叙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进展,叙述了渗透汽化分离水中微量有机物及其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渗透汽化;传递理论;原理;膜组件;脱水膜;应用 1 引言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简称PV)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该技术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吸收等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它特别适用于蒸馏法难以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对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及废水中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具有明显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势;还可以同生物及化学反应耦合,将反应生成物不断脱除,使反应转化率明显提高。所以,渗透汽化技术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市场。它是目前处于开发期和发展期的技术,国际学术界的专家们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高技术之一。 2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 2. 1 基本原理 渗透汽化是利用致密高聚物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扩散性能的不同实现组分分离的一种膜过程(如图1-1所示)。液体混合物原料经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常压下送入膜分离器与膜接触,在膜的下游侧用抽真空或载气吹扫的方法维持低压。渗透物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汽分压差(或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透过膜,并在膜的下游侧汽化,被冷凝成液体而除去。不能透过膜的截留物流出膜分离器。 2. 2 PV膜过程的特点 (1) PV最突出的特点是分离系数大,单级即可达到很高的分离效果; (2) PV分离过程不受组分汽.液平衡的限制,适用于精馏等传统方法难以分离的近沸物和恒沸物的分离;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

蒸汽渗透膜分离技术 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

1. ,概要 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以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渗透汽化膜等专利技术为基础,从事渗透汽化、汽体渗透、透醇膜、超滤膜、纳滤膜等的研发生产。 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发起人全部毕业于清华大学,分别具有几十年的膜性能研发生产、化工工艺开发设计、化工设备加工制造、化工装置及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对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及膜分离技术的先进性共同认知促成大家走到了一起。 汽体渗透和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依据溶解扩散分离原理,依靠有机汽体和空气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与扩散速度不同的性质来实现分离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以混合物中组分分压差为分离推动力,有机汽体透过膜、空气不能透过膜。该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操作安全等优点,与传统油汽回收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势。 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中心生产、实验基地,拥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分别是:一种渗透汽化优先透醇沸石填充硅橡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8 1 0105405.6;专利有效期:2008年4月30日至2028年4月29日)、一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用互穿网络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0 1 0282031.2;专利有效期:2010年9月14日至2030年9月13日)、二氮杂萘聚醚砜酮类聚合物平板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证书号:ZL 2007 1 0177247.0;专利有效期:2007年11月13日至2027年11月12日)。 2.项目背景 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深知国际竞争的残酷性和中国人拥有该先进技术自主产权的重要性,是国内最早开展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研究单位。在国家的支持下,本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膜分离与分离膜”、“八五”重点项目“新型膜分离过程的应用基础研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渗透汽化透水膜及其过程关键技术开发”研究以及国家“十五”“863”项目“渗透汽化膜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醇、酯、酮脱水等16项小试研究成果和苯脱水、碳六油脱水两项工业中试研究成果,建立了年生产能力10万平方米的渗透汽化膜生产线,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相继建成了30

煤气化工艺方案的选择

初探煤气化工艺方案的选择 1 几种煤气化工艺及特点介绍 煤气化是煤化工的龙头技术,是煤洁净利用技术的重要环节,C1化学的基础。煤气化技术是发展煤基化学品、煤基液体燃料、联合循环发电、多联产系统、制氢、燃料电池等过程工业的基础,是这些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龙头技术,对我国经济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煤气化过程采用的气化炉炉型,目前主要有以下3种: 固定床﹙UGI、鲁奇﹚; 流化床﹙灰熔聚、UGAS、鲁奇CFB、温克勒、KBR、恩德等﹚; 气流床﹙Texaco、Shell、GSP、PRENFLOW、国产新型水煤浆、二段干煤粉、航天炉等﹚。 1.1固定床制气工艺 1.1.1常压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 工艺特点是:常压气化,固体加料10-50mm,固体排渣,间歇气化,空气和蒸汽作气化剂,吹风和制气阶段交替进行,适用原料白煤和焦碳,气化温度800~1000℃。代表炉型有美国的U.G.I型和前苏联的U.G.Ⅱ型。工艺过程都比较熟悉,这里从略。 技术优点:历史悠久,技术成熟,设备简单,投资省,生产经验丰富。

技术缺点:技术落后,原料动力消耗高,炭转化率低70~75%,产品成本高,生产强度低,程控阀门多,维修工作量大,废气、废水排放多,污染严重,面临淘汰。 1.1.2常压固定床连续制气 常压固定床连续制气工艺的技术特点:常压气化,固体加料,床体排渣,连续制气,富氧空气﹙氧占50%﹚或氧气加蒸汽做气化剂,无废气排放,适用煤种白煤和焦碳。 技术优点是:连续制气,炉床温度稳定,约为900~1150℃,操作简单,程控阀门少,维修费用低,生产强度大,碳转化率高,约80~84% 。 技术缺点:需要空分装置,投资比较大。 固定床连续制气工艺的技术突破在于以氧气或富氧空气加蒸汽做气化剂,由于气化剂中氧含量的增加,气化反应过程中,燃烧产生的热量与煤的气化和蒸汽分解所需要的热量能够实现平衡,可以得到稳定的反应温度和固定的反应床层,可以实现连续制气,不用专门吹风,无废气排放,生产强度和能源利用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1.3 固定床加压气化工艺:前西德鲁奇公司(Lurgi)开发。 工艺特点:加压气化,固体加料,固体排渣,连续气化,氧气和蒸汽作气化剂,设有加压的煤锁斗和灰储斗,适用煤种:褐煤、次烟煤、活性好的弱粘结煤。 技术优点:加压气化3.1 MPa,生产强度大,碳转化率高约90%。 技术缺点:反应温度略低700~1100 ℃,甲烷含量较高,煤气当中含有焦油和酚类物质,气体净化和废水处理复杂,流程较长,投资比较大。 1.2 流化床工化工艺 流化床气化工艺的总体特点是:以粉煤或小颗粒的碎煤为原料气化,气化剂以一定的速度通过物料层,物料颗粒在气化剂的带动下悬浮起来,形成流化床,由于物料层处于流化状态,煤粉和气化剂之间混合更允分,接触面积更大,煤粉和气化剂迅速地进行气化反应,反应产生的煤气出气化炉后去废热回收和除尘洗涤系统,反应产生的灰渣由炉底排出。气流床反应物料之间的传热和传质速率更快,过程更容易控制,生产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就流化床气化工艺发展过程中的几种工艺的技术特点分别作一下介绍。

渗透汽化膜分离项目简介

膜法有机气体回收项目 XXX技术工程中心 2015年11月

1. ,概要 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源洁华)成立于2013年,公司以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渗透汽化膜等专利技术为基础,从事渗透汽化、汽体渗透、透醇膜、超滤膜、纳滤膜等的研发生产。 清源洁华主要发起人全部毕业于清华大学,分别具有几十年的膜性能研发生产、化工工艺开发设计、化工设备加工制造、化工装置及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对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及膜分离技术的先进性共同认知促成大家走到了一起。 汽体渗透和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依据溶解扩散分离原理,依靠有机汽体和空气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与扩散速度不同的性质来实现分离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其中膜法有机气体回收是以混合物中组分分压差为分离推动力,有机汽体透过膜、空气不能透过膜。该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操作安全等优点,与传统油汽回收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势。 清源洁华作为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中心生产、实验基地,拥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分别是:一种渗透汽化优先透醇沸石填充硅橡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一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用互穿网络膜的制备方法;二氮杂萘聚醚砜酮类聚合物平板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等。 2.项目背景 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深知国际竞争的残酷性和中国人拥有该先进技术自主产权的重要性,是国内最早开展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研究单位。在国家的支持下,本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膜分离与分离膜”、“八五”重点项目“新型膜分离过程的应用基础研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渗透汽化透水膜及其过程关键技术开发”研究以及国家“十五”“863”项目“渗透汽化膜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醇、酯、酮脱水等16项小试研究成果和苯脱水、碳六油脱水两项工业中试研究成果。在渗透汽化膜制备、膜组件设计、膜工艺等方面申请专利10多项,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代表着我国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的先进水平。

几种常用煤气化技术的优缺点

几种煤气化技术介绍 煤气化技术发展迅猛,种类很多,目前在国内应用的主要有:传统的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多元料浆加压气化、四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壳牌粉煤气化、GSP气化、航天炉煤气化、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恩德炉煤气化等等,下别分别加以介绍。 一Texaco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1983年投入商业运行后,发展迅速,目前在山东鲁南、上海三联供、安徽淮南、山西渭河等厂家共计13台设备成功运行,在合成氨和甲醇领域有成功的使用经验。 Texaco水煤浆气化过程包括煤浆制备、煤浆气化、灰水处理等工序:将煤、石灰石<助熔剂)、添加剂和NaOH称量后加入到磨煤机中,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后磨成一定粒度的水煤浆;煤浆同高压给料泵与空分装置来的氧气一起进入气化炉,在1300~1400℃下送入气化炉工艺喷嘴洗涤器进入碳化塔,冷却除尘后进入CO变换工序,一部分灰水返回碳洗塔作洗涤水,经泵进入气化炉,另一部分灰水作废水处理。 其优点如下: <1)适用于加压下<中、高压)气化,成功的工业化气化压力一般在 4.0MPa 和6.5Mpa。在较高气化压力下,可以降低合成气压缩能耗。 <2)气化炉进料稳定,因为气化炉的进料由可以调速的高压煤浆泵输送,所以煤浆的流量和压力容易得到保证。便于气化炉的负荷调节,使装置具有较大的操作弹性。 <3)工艺技术成熟可靠,设备国产化率高。同等生产规模,装置投资少。 该技术的缺点是: <1)因为气化炉采用的是热壁,为延长耐火衬里的使用寿命,煤的灰熔点尽可能的低,通常要求不大于1300℃。对于灰熔点较高的煤,为了降低煤的灰熔点,必须添加一定量的助熔剂,这样就降低了煤浆的有效浓度,增加了煤耗和氧耗,降低了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煤种的选择面也受到了限制,不能实现原料采购本地化。 <2)烧嘴的使用寿命短,停车更换烧嘴频繁<一般45~60天更换一次),为稳定后工序生产必须设置备用炉。无形中就增加了建设投资。 <3)一般一年至一年半更换一次炉内耐火砖。 二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 该技术由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于遵宏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首创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并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拥有近20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在山东德州和鲁南均有工业化装置成功运行。

渗透汽化论文(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摘要: 综述了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 并就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叙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它在石化中的四方面应用,即(1) 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的脱水;(2) 废水处理及溶剂回收;(3)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4) 化学反应过程中溶剂的脱水。 关键词:渗透汽化;传递理论;模型;膜组件;脱水膜 前言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简称PV ) 是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膜技术。自80年代以来, 渗透汽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00 多套工业装置。然而, 渗透汽化膜分离的机理由于涉及到渗透物和膜的结构和性质, 渗透物组分之间、渗透物与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涉及到化学、化工、材料、非晶态物理、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 研究工作的难度较大, 认识也不够深入。也提出了几种描述渗透汽化膜传递机理的模型, 其中主要有溶解扩散膜型和孔流模型[1]。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近30 多年来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已在石油化工、海运、冶金、电子、轻工、纺织、食品、医疗卫生、生化制药、环保、航天等领域内广泛应用,形成了独立的新兴技术产业。据专家断言:“今后,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石油化工技术的未来”。 1 渗透汽化过程传递机理 1.1溶解扩散模型 溶解扩散模型认为PV 传质过程分为三步: 渗透物小分子在进料侧膜面溶解(吸 附) ; 在活度梯度的作用下扩散过膜; 在透过侧膜面解吸(汽化)。 在PV 的典型操作条件下, 第三步速度很快, 对整个传质过程影响不大。而第一步的溶解过程和第二步的扩散过程不仅取决于高聚物膜的性质和状态, 还和渗透物分子的性质、渗透物分子之间及渗透物分子和高聚物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而溶解扩散模型最终归结到对第一步和第二步, 即渗透物小分子在膜中的溶解过程和扩散过程的描述。一般研究者都认为PV 过程的溶解过程达到了平衡[2]。对于这种考虑, 可以通过Henry 定律(对渗透物小分子和膜材料之间无相互作用力的理想情形) 或双方吸收模型(对渗透物小分子和膜材料之间存在较弱相互作用力的情形)或Flory-Huggins 模型(对渗透物小分子和膜材料之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力的情形) 计算得到渗透物小分子在膜表面的溶解度。近年来,Doong 等考虑到组分在膜中混合焓变、自由体积焓变、相互作用焓变和弹性焓变对总溶解焓变的影响, 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计算进料侧膜面组份活度的方法。 但实验发现, PV 过程的溶解过程并非总能达到平衡, 而是取决于溶解速度和扩散速度的相对大小[3]。余立新等通过实验发现了非平衡溶解过程的存在, 并提出了非平衡溶解扩散

13种煤气化工艺的优缺点及比较

13种煤气化工艺的优缺点及比较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的国家,如何利用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优势发展煤化工已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煤制甲醇热、煤制油热、煤制烯烃热、煤制二甲醚热、煤制天然气热。有煤炭资源的地方都在规划以煤炭为原料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都碰到亟待解决原料选择问题和煤气化制合成气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现就适合于大型煤化工的比较成熟的几种煤加压气化技术作评述,供大家参考。 1、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无烟煤(或焦炭)气化技术 这是目前我国生产氮肥的主力军之一,其特点是采用常压固定层空气、蒸汽间歇制气,要求原料为25-75mm的块状无烟煤或焦炭,进厂原料利用率低,单耗高、操作繁杂、单炉发气量低、吹风气放空对大气污染严重。从发展看,属于将逐步淘汰的工艺。 2、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无烟煤(或焦炭)富氧连续气化技术 这是从间歇式气化技术发展过来的,其特点是采用富氧为气化剂,原料可采用8-10mm粒度的无烟煤或焦炭,提高了进厂原料利用率,对大气无污染、设备维修工作量小、维修费用低,适合于有无烟煤的地方,对已有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气化技术的改进。 3、鲁奇固定层煤加压气化技术 主要用于气化褐煤、不粘结性或弱粘结性的煤,要求原料煤热稳定性高、化学活性好、灰熔点高、机械强度高、不粘结性或弱粘结性,适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和燃料气,不推荐用以生产合成气。 4、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技术,2001年单炉配套20kt/a合成氨工业性示范装置成功运行,实现了工业化,其特点是煤种适应性宽,可以用6-8mm以下

的碎煤,属流化床气化炉,床层温度达1100℃左右,中心局部高温区达到1200-1300℃,煤灰不发生熔融,而只是使灰渣熔聚成球状或块状排出。床层温度比恩德气化炉高100-200℃,所以可以气化褐煤、低化学活性的烟煤和无烟煤,以及石油焦,投资比较少,生产成本低。缺点是气化压力为常压,单炉气化能力较低,产品中CH4含量较高(1%-2%),环境污染及飞灰综合利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此技术适用于中小氮肥厂利用就地或就近的煤炭资源改变原料路线。 5、恩德粉煤气化技术 恩德炉实际上属于改进后的温克勒沸腾层煤气化炉,适用于气化褐煤和长焰煤,要求原料为不粘结或弱粘结性、灰分小于25%-30%,灰熔点高(ST大于1250℃)、低温化学活性好的煤。至今在国内已建和在建的装置共有9套,14台气化炉。属流化床气化炉,床层温度在1000℃左右。目前最大的气化炉,用富氧气化,最大产气量为40000m3/h半水煤气。缺点是气化压力为常压,单炉气化能力还比较低,产品气中CH4含量高达1.5%-2.5%,飞灰量大、对环境的污染及飞灰综合利用问题有待解决。 6、GE德士古(Texaco)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 GE德士古(Texaco)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属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原料煤经磨制成水煤浆后用泵送进气化炉顶部单烧嘴下行制气,原料煤运输、制浆、泵送入系统比Shell和GSP等干粉煤加压气化要简单得多,安全可靠、投资省。单炉生产能力大,目前国际上最大的气化炉日投煤量为2000t,国内已投产的最大气化炉日投煤量为1000t。国内设计中的气化炉能力最大为1600t/d。该技术对原料煤适应性较广,气煤、烟煤、次烟煤、无烟煤、高硫煤及低灰熔点的劣质煤、石油焦等均能作气化原料。但要求原料煤含灰量较低,煤中含灰量由20%降至6%,可节省煤耗5%左右,氧耗10%左右。另外,要求煤的灰熔点低。由于耐火砖衬里受高温抗渣的限制,一般要求煤的灰熔点在还原性气氛下的T4<1300 ℃,对于灰熔点稍高的煤,可以添加石灰石作助熔剂,降低灰熔点。还要求灰渣粘温特性好,粘温变化平稳,煤的成浆性能要好。气化压力从2.7、4.0、6.5到8.5 MPa 皆有工业性生产装置在稳定长周期运行,装置建成投产后即可正常稳定生产。气化系统的热利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废热锅炉型,可回收煤气中的显热,副产高

渗透汽化技术简介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渗透汽化技术简介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即 permeation vaporation,简称 PV),最先由Kober于20世纪初提出,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膜技术,它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性不同及各组分在膜中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得以达到分离目的。原则上适用于一切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具有一次性分离度高、设备简单、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尤其是对于共沸或近沸的混合体系的分离、纯化具有特别的优势,是最有希望取代精馅过程的膜分离技术。 我国在1984年前后开始对渗透汽化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优先透水膜的研制与醇水溶液的脱水。近年来主要开展优先透有机物膜、水中有机物脱除、有机物一有机物分离以及渗透汽化与反应耦合集中过程的研究。 一、渗透汽化的主要形式 按照形成膜两侧蒸汽压差的方法,渗透汽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减压渗透汽化 膜透过侧用真空泵抽真空,以造成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在实验室中若不需收集透过侧物料,用该法最方便。 (2)加热渗透汽化 通过料液加热和透过侧冷凝的方法,形成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一般冷凝和加热费用远小于真空泵的费用,且操作也比较简单,但传质动力比第一类小。 (3)吹扫渗透汽化 用载气吹扫膜的透过侧,以带走透过组分,吹扫气需经冷却冷凝,以回收透过组分,载气循环使用。

(4)冷凝渗透汽化 当透过组分与水不互溶时,可用低压水蒸气作为吹扫载气,冷凝后水与透过组分分层后,水经蒸发器蒸发重新使用。渗透汽化与反渗透、超滤及气体分离等膜分离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物料透过膜时将产生相变。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入至少相当于盘过物汽化潜热的热量,才能维持一定的操作温度。 二、渗透汽化的特点 (1)分离系数大。针对不同物系的性质,选用适当的膜材料与制膜方法可以制得分离系数很大的膜,一般可达几十、几百、几千,甚至更高。因此只用单极即可达到很高的分离效果。 (2)渗透汽化虽以组分的蒸汽压差为推动力,但其分离作用不受组分汽一液平衡的限制,而主要受组分在膜内渗透速率控制。各组分分子结构和极性等的不同,均可成为其分离依据。因此,渗透汽化适合于用精馅方法难以分离的近沸物和恒沸物的分离。 (3)渗透汽化过程中不引入其他试剂,产品不会受到污染。 (4)过程简单,附加的处理过程少,操作比较方便。 (5)过程中透过物有相变,但因透过物量一般较少,汽化与随后的冷凝所需 能量不大。 (6)渗透通量小,一般小于1000g/(m2 - h),而选择性高的膜,其通量只有100g/(m2?h)左右,甚至更低。 (7)膜后侧需抽真空,但通常釆用冷凝加抽真空法,需要由真空泵抽出的主要是漏入系统的惰性气体,抽气量不大。 三、渗透汽化适用的分离过程 (1)具有一定挥发性的物质的分离,这是应用渗透汽化法进行分离的先决条件。 (2)从混合液中分离出少量物质,例如,有机物中少量水的脱除,可以充

渗透汽化膜应用

有机汽体渗透分离膜 技术及工业应用 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9月

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座落在北京市平谷区兴谷开发区,是平谷区重点工业企业和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渗透汽化膜等专利技术为基础,从事渗透汽化、汽体渗透、透醇膜、超滤膜、纳滤膜等的研发生产。 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发起人全部毕业于清华大学,分别具有几十年的膜性能研发生产、化工工艺开发设计、化工设备加工制造、化工装置及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对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及膜分离技术的先进性共同认知促成大家走到了一起。 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之一,其中气体膜分离技术由于Prism 中空纤维氮氢分离器的问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气体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吸附冷冻、冷凝分离相比,具有节能、高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并可回收有机溶剂的优点,已广泛用于空气分离富氧、富氮技术、天然气中脱碳、合成氨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比例调节等领域。 北京清源洁华膜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清华大学膜技术工程中心生产、实验基地,拥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分别是:一种渗透汽化优先透醇沸石填充硅橡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8 1 0105405.6;专利有效期:2008年4月30日至2028年4

月29日)、一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用互穿网络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0 1 0282031.2;专利有效期:2010年9月14日至2030年9月13日)、二氮杂萘聚醚砜酮类聚合物平板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证书号:ZL 2007 1 0177247.0;专利有效期:2007年11月13日至2027年11月12日)。 有机蒸汽膜法回收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是气体分离膜应用的一个分支,依据溶解扩散分离原理,依靠有机汽体和空气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与扩散速度不同的性质来实现分离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以混合物中组分分压差为分离推动力,有机汽体透过膜、空气不能透过膜。在化学、石化工业和医药工业中从废气中分离和回收有机蒸汽,炼油领域中分离有机蒸汽等应用越来越广泛。 有机蒸汽膜分离原理示意图: 用烷烃与空气混合气为介质测试有机蒸汽分离膜,分离膜对不同分子量的烃选择分离性能不同:

煤气化技术那种最好

煤气化技术那种最好? 煤气化是煤化工的关键技术和龙头技术,核心是煤气化炉,包括固定床(移动床,记者误写,固定床是鲁奇气化或BGL等加压气化工艺,移动床就是传统的固定层气化工艺,概念不同)、流化床、气流床3 种类型,其中气流床成为当今煤气化技术发展的主流。近10年来,我国煤气化技术开发明显加快,相继开发成功清华气化炉、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航天加压粉煤气化炉、两段式干粉煤气化炉以及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炉等煤气化技术,形成了与国外技术竞相发展的局面。 “新型煤气化技术主要指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和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与固定床煤气化技术相比,新型煤气化技术在节能环保、煤种适应性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中说,在此次煤气化技术/经济发展论坛上,国内自主煤气化技术与美国GE、壳牌、西门子GSP、科林CCG 等国外先进技术同台竞技,各展风采。由于是商业性会议、用户业主只来了10家左右、基本上是参会众多技术单位和专家自我欣赏居多! 记者注意到,国产化技术毫不逊色,一些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第一代清华气化炉应用世界首个氧气分级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又创新将燃烧凝渣保护和自然循环膜式壁技术引进气化领域,成功开发了新一代清华水冷壁气化炉,装置全部采用我国自主技术和国产设备,解决了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煤种限制和高能耗点火问

题,形成了世界第一个水煤浆水冷壁煤气化工艺。” 清华大学盈德气体煤气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张建胜教授自豪地说,水冷壁保护结构水煤浆气化技术,具有水煤浆耐火砖和干粉水冷壁气化炉的优点,比如气化炉操作温度不再受耐火砖的限制,可以使用灰熔点更高的煤作为原料,煤种适应性更宽,覆盖了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全煤阶。除此以外,清华水冷壁气化炉的水冷壁按照自然循环设计,强制循环运行。即便在停电、停泵等事故状态下无法强制供水,水汽系统仍可自然循环,水冷壁不会损坏,保证气化炉安全停车。采用水冷壁结构,也不必每年停车更换锥底砖和全炉向火面砖,单炉年运转可达8000小时以上。与其他水冷壁炉相比,清华水冷壁气化炉系统压力高50%~100%,粗合成气中H2 含量高50%以上,后续变换、净化、合成等工序能耗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大幅下降。去年9 月,清华水冷壁气化炉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广锁告诉记者,其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由于采用四喷嘴对置设计,不存在短路物流现象,具有高效节能、碳转化率高等优点。今年4月,日处理煤2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果鉴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总体处于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创新采用两室两段多喷嘴反应、分级气化,有效气含量可

加热方式对渗透汽化过程的影响

文章编号:!""#$%&’((’""!)"($"""!$"(加热方式对渗透汽化过程的影响 韩宾兵陈翠仙!李继定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摘要:利用渗透汽化平板膜浓度剖面和温度剖面的计算模型对乙醇脱水进行了模拟计算, 计算了外源不加热、恒温加热、恒功率加热、恒温差级间加热和恒膜面积级间加热)种加热方 式对水浓度剖面和温度剖面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方式所需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结果表明, 当料液中水含量较高时,外源加热是必须的;一般地讲,恒温加热和恒功率加热较级间加热所 需的膜面积小,但单位面积的加热功率相对较大* 关键词:渗透汽化;乙醇脱水;加热方式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渗透汽化是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膜技术[!!)]*渗透汽化过程中,渗透到膜后侧的渗透物组分需要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汽态,这部分热量 由料液的显热即料液温度的降低提供*但料液温度 的降低将导致待分离组分的渗透通量下降,满足分 离要求所需的膜面积增加*因此当料液温度降低到 一定程度时,需用外源加热提高料液温度*本文研究 外源不加热、恒温操作、恒功率加热、恒温差级间加热和恒膜面积级间加热几种加热方式对渗透汽化过 程所需膜面积和单位面积加热功率的影响,以为工 业实际提供指导*!计算模型图!为描述渗透汽化平板膜过程的浓度剖面和温度剖面的计算模型示意图 * 图!渗透汽化过程平板膜计算模型示意图 假定待分离体系包括!个组分*温度为". (/,.代表进料)、体积流量为#.(0/1 )、第$组分的质量分数和热容分别为%.,$(2)、&’,.,$(3?4$!?/$!)的待分离体系进入分离膜,流经膜面后料液温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作者简介:韩宾兵(!&#’!),男,山西省太谷县人,博士后,讲师*!通讯联系人第’!卷第(期 膜科学与技术 6.!*’! 7.*(’""!年%月898:;-79<=>97=9-7?+9=@7A 0A B C -4 """""""""""""""""""""""""""""""""""""""""""""""""""""""""""""""D *’""! 万方数据

煤气化净化技术选择与比较

108 煤气化净化技术选择与比较 何晓方,王瑞学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812) 摘要:煤气化净化技术种类很多,各有特点。文章就常见的煤气化净化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对比。 关键词:脱硫;脱碳;碳酸丙烯酯;低温甲醇洗;碳酸钾;MDEA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其他化学产品的过程。从煤气化工段的工艺气中发现,除了含有生产甲醇和其他下游产品所需的CO,H2和CO2外,还含有大量多余的CO2及少量H2S,COS,SO2等成分,这些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是生产甲醇或其他化学品所不需要的,必须将这些杂质除去。另外,硫化物通过克劳斯工艺生产硫磺,CO2可以回收送往尿素厂合成尿素,提高经济效益变废为宝。 以天然气或石脑油为原料,采用蒸汽转化法造气,变换气中CO2的含量约在15-23mol%左右。以重油或煤原料,采用部分氧化法制气时,变换气中CO2的含量高达35mol%以上。H2S及有机硫的含量则与原料含硫量有关,约在1000ppm和10000ppm 之间。通过净化,使硫化物含量小于0.2-0.5ppm,CO2小于10ppm。 1 硫化物简介 硫化物中主要是硫化氢,约占硫化物总量的90%,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有机硫化物,主要是二硫化碳,二硫化碳,硫醇,硫醚,硫吩等。 1.1 硫化氢的物理性质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有类似腐蛋的臭味,有毒.比空气重,易凝为液体,能溶于水,在0℃时1体积水可吸收4.65体积的硫化氢,溶解热为4.52千卡/克分子。溶有硫化氢的水溶液呈弱酸性,生产的硫化氢极易造成设备的腐蚀。 1.2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1)硫化氢能与碱作用生成盐。因此,可用碱性溶液来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 (2)硫化氢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在酸性或碱性溶液内硫化氢可作为还原剂,而本身被氧化成为硫磺而沉淀出来。 (3)硫化氢较容易与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盐类作用生成金属的硫化物,这就是硫化氢能使各种催化剂中毒的根本原因。 2 硫化物的脱除有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 2.1 干法脱硫 2.1.1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脱硫技术在消除SO2污染的同时可回收硫资源,在较低温度下将SO2氧化成SO3并在同—设备将SO3转化成硫酸,因而是一种防治污染与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有吸引力的技术。 其脱硫机理为: SO2(g) →SO2* 吸附 O2(g)→2O* H2O(g)→H2O* SO2*+O*→SO3*氧化 SO3*+H2O*→H2SO4*水和 H2SO4*+nH2O*→(H2SO4·nH2O)*稀释 注:*表示吸附态。 2009年第1期 2009年1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脱除汽油中有机硫化物的应用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在脱除汽油中有机硫化物的应用 王雪1013207077 化学工艺13级博 渗透汽化技术又称渗透蒸发(Pervaporation,简称PV)技术作为一项新兴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经济、安全、清洁等优点,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成为目前膜分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技术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吸附等传统方法难于完成的分离任务。它特别适用于蒸馏法难以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及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对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及废水中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一、基本原理 渗透汽化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扩散性能的不同,实现组分分离的一种膜过程,见图1(a)。在渗透汽化过程中,料液侧(膜上游侧)通过加热提高待分离组分的分压,膜下游侧通常与真空泵相连,维持很低的组分分压,在膜两侧组分分压差的推动下,各组分选择性地通过膜表面进行扩散,并在膜下游侧汽化,最后通过冷凝的方式移出1。有机溶剂脱水渗透汽化分离的原理见图1(b)。 图1(a)Schematic diagram of pervaporation process2 图1 (b)有机溶剂脱水渗透汽化分离的原理

二、渗透汽化膜 1.有机膜 渗透汽化的主要作用元件是渗透汽化膜,膜的性能对渗透汽化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渗透汽化膜按照功能可分为亲水膜、亲有机物膜和有机物分离膜3种。亲水膜又称为优先透水膜,其活性分离层又含有一定亲水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亲水性商品膜是GFT膜,其分离层是聚乙烯醇。在全球商业化的渗透汽化装置中,约90%的GFT膜都是由德国预案GFT公司及其相关单位开发的。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开始研究亲水性膜在火箭燃料肼、不对称二甲肼和甲肼脱水过程中的应用3456。亲有机物膜又称优先透有机物膜,通常由低极性、地比表面积和溶解度参数小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有机硅聚合物、含氟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和聚苯醚等材料)制成。尽管亲有机物膜在渗透汽化膜分离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潜在应用价值,且世界范围内对该膜已有广泛研究,但目前能实现工业化应用的还很少。有机物分离膜可适用的分离体系多且性质差异大,膜材料的选择没有普遍规律,必须针对分离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选择和设计,主要有芳烃-烷烃分离膜、醇-醚分离膜以及同分异构体分离膜。 2.无机膜 相对于有机膜,无机膜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耐酸碱、微生物侵蚀和耐氧化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无机膜的发展备受科技界的重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7。无机膜按材料可分为陶瓷膜、合金膜、高分子金属配合物膜、分子筛膜和玻璃膜等。多孔无机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态粒子烧结法、溶胶-凝胶(Sol-Gel)法、阳极氧化法、薄膜沉积法、分相法和水热合成法等。已经商品化的多孔膜主要是超滤和微滤膜,其制备方法以粒子烧结法和Sol-Gel法为主。粒子烧结法制备的膜孔径范围一般在0.1~10μm,适应于微孔过滤。目前已开发的商品化微滤膜主要有氧化铝膜、氧化钛膜和氧化锆膜。 Sol-Gel技术可以制备超滤范围的小孔径膜,目前采用该技术制备的已经商品化的超滤膜有氧化铝膜、氧化钛膜、氧化硅膜和氧化锆膜8。近年来,有关Sol-Gel 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孔径小于2 nm的纳滤膜和气体分离膜。分子筛膜作为无机膜的一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分离选择性。通过调节硅铝比可以调节分子筛膜的亲疏水性,如高硅铝比的MFI分子筛膜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而低硅铝比的A分子筛膜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另外,分子筛本身具有催化活性,通过分子筛膜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分离和催化一体化;同时由于分子筛的孔径尺寸一定,所以在催化反应中具有择形性。这些优越性使得分子筛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子筛膜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原位水热合成法910、二次生长法1112131415、嵌入法1617和

渗透蒸馏、渗透汽化、分子蒸馏的异同

渗透蒸馏、渗透汽化、分子蒸馏的异同 渗透蒸馏,又称为等温膜蒸馏,是基于渗透与蒸馏概念而开发的一种渗透过程与蒸馏过程耦合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它具有一般膜分离技术投资省、能耗低的优点,同时又能在常温常压下使被处理物料实现高倍浓缩,克服常规分离技术所引起的被处理物料的热损失与机械损失,特别适合处理热敏性物料及对剪应力敏感性物料,从而使渗透蒸馏在食品、医药及生化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子蒸馏亦称短程蒸馏,其应用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依据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能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质的分离。分子蒸馏进行时,液体混合物被加热,能量足够的分子逸出液面,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较小,若在离液面小于轻分子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冷凝面,轻分子达到冷凝面后被冷凝,从而使其不断逸出;重分子达不到冷凝面,很快趋于动态平衡,这样就将混合物分离了。分子蒸馏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其操作是在远低于沸点温度和很低的压强下进行操作的。 渗透汽化是以混合物中组分蒸汽压差为推动力,依靠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与扩散速率不同的性质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渗透汽化装置包括预热器、膜分离器、冷凝器和真空泵等四个主要设备。料液进入渗透汽化膜分离器后,在膜两侧蒸汽压差的驱动下,扩散快的组分较多透过膜进入膜后侧,经冷凝后达到分离目的。 从诞生时间上说,渗透蒸馏、渗透汽化、分子蒸馏这三种技术均是新型的蒸馏分离技术,其中的分子蒸馏技术甚至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都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气化从而达到液-液分离的目的,并利用了表面化学的原理,利用膜分离技术,增大了蒸馏分离的效率和分离出物质的纯度,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这三种蒸馏技术也是有其独特特点和适用范围的。 一、渗透蒸馏过程及其特点 渗透蒸馏是指被处理物料中易挥发性组分选择性的透过疏水性的膜,在膜的另一侧被脱除剂吸收的膜分离操作,在通常情况下,被处理物料与脱除剂均为水溶液,渗透蒸馏过程能够 顺利进行是由于被处理物料中的易挥发组分在疏水膜的两侧存在渗透活度差,被处理液中的易挥发组分在疏水膜两侧的渗透活度相等,即蒸汽压力差不再存在时,则渗透蒸馏过程将停止进行。渗透蒸馏包括三个连续的过程:被处理物料中易挥发组分的汽化;易挥发组分选择的通过疏水性膜;透过疏水性膜的易挥发性组分被脱除剂所吸收。渗透蒸馏除了一般膜分离技术所具有的投资省、能耗低的特点以外,还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适宜高倍浓缩及良好的选择性等。 二、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与国际同步的高新分离技术,具有其它分离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 1、操作温度低(远低于沸点)、真空度高(空载≤1Pa)、受热时间短(以秒计)、分离效率高等,特别适宜于高沸点、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 2、可有效地脱除低分子物质(脱臭)、重分子物质(脱色)及脱除混合物中杂质; 3、其分离过程为物理分离过程,可很好地保护被分离物质不被污染,特别是可保持天然提取物的原来品质; 4 、分离程度高,高于传统蒸馏及普通的薄膜蒸发器。 三、渗透汽化过程特点。 渗透汽化与反渗透、超滤及气体分离等膜分离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物料透过膜时将产生

煤气化技术选择依据

煤气化技术选择依据 王 锦,贺根良,朱春鹏,门长贵 (西北化工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介绍了目前几种典型煤气化技术,对煤气化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几点参考依据,分别从煤质因素、气化指标因素和下游产品需要因素考虑,给出了目前选择煤气化技术的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煤气化技术;选择;依据 Ba sis for Selecti n g Coa l Ga si f i ca ti on Process Technology WAN G J in,HE Gen-liang,ZHU Chun-peng,M EN Chang-gui (Northwest Research I nstitute of Che m ical I ndustry,Shaanxi Xi’an710054,China) Abstract:Based on intr oducti on of several ty p ical coal gasificati on p r ocess technol ogies,s ome reference basis were put f or ward f or selecting coal gasificati on p r ocess technol ogies,considering res pectively fr om coal character,gasificati on index and downstrea m p r oducts.Some advices for selecting coal gasificati on p r ocess technol ogies were given out. Key words:coal gasificati on p r ocess technol ogy;selecting;basis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油气匮乏。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在 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将占主导地位,是我国战略上最安全和最可 靠的能源。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使煤炭资源得到更 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尤为重要。 在众多的煤炭利用技术中,煤气化则是煤炭能源转化的基础技 术,也是煤化工发展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工艺过程之一。本文介绍 了几种典型的煤气化技术;针对新建煤化工项目给出了选择煤气化 技术的主要依据,以期为选择适合自身的煤气化技术提供参考。 1 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工艺有几十种,若按煤气化炉的炉型分类,大致有三类: 固定床气化工艺;流化床气化工艺;气流床气化工艺,气流床煤气化 技术又分为湿法气化和干法气化两种。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对中国 洁净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代表性的煤炭气化工艺。 1.1 固定床L urg i工艺 固定床气化炉常见有间歇式气化(U.G.I)和连续式气化 (鲁奇Lurgi)两种。U.G.I炉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块状 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在常压下生产 合成原料气或燃料气。该炉型所用原料要求高,工艺技术落后, 生产强度低,环境污染严重,属淘汰或禁止使用的煤气化技术。 Lurgi加压气化技术是在U.G.I炉的基础上,在20世纪40 年代由西德鲁奇公司开发,属第一代煤气化工艺。 Lurgi炉是以块状的弱粘结性贫瘦煤为原料,氧气(空气)和 蒸汽为气化剂在加压条件下连续气化制取煤气,该炉型适合于 生产燃料煤气或间接液化制油的原料气。若选择制合成气存在 以下问题:(1)煤气成分复杂,合成气中含CH 4 约16%~18%, 如果将这些CH 4转化为H 2 、CO,将会造成投资大,成本高。(2) 大量冷凝污水需处理。污水中含大量焦油、酚、氨、脂肪酸、氰化 物等,因此要建焦油回收装置,酚、氨回收和生化处理装置,增加 了投资和原材料消耗。(3)Lurgi气化技术原料为6~50mm块 煤。块煤价高,影响工厂经济效益[1]。 Lurgi炉主要应用在南非和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80 年代初期,我国云南解放军化肥厂和山西天脊集团先后引进了 鲁奇加压气化技术用于合成氨的生产,生产能力分别为15× 104t/a和30×104t/a。我国哈尔滨伊兰、甘肃兰州、河南义马也 分别引进了鲁奇加压气化技术,主要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和工业 燃气。由于该气化技术煤气后处理工艺及水处理过程较复杂, 所以近年来在合成气生产装置上应用少[2]。 1.2 流化床HT W工艺 流化床煤气化技术是介于固定床和气流床煤气化技术之间 的一种煤气化技术。第一个流化床煤气化生产装置———温克勒 煤气化法1926年在德国投入运转。但是该炉存在气化压力低, 单台炉处理量较小,碳转化率低,带出物和灰渣中残碳含量较 高,并且气化炉体积庞大,单位容积气化率低等缺点。针对常压 温克勒气化炉存在的缺点,通过提高气化温度和气化压力,成功 开发了高温温克勒煤气化技术(HT W)[3]。 HT W工艺为加压流化床气化技术,适宜于气化褐煤、长焰煤 以及其他一些粘结性不强、化学反应活性较高的煤种,原料煤入 炉粒度为0~10mm、流化床气化炉的生产能力为相同气化压力 下、相同规模固定床气化炉的3~4倍,该工艺已经工业化的单 台气化炉耗煤量为160t/h。 1.3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包括干法干煤粉进料和湿法料浆进料的 气流床气化技术,湿法料浆气化技术主要有:国外的GE工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