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5 古诗二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1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两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

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

(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

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

(生配乐读,想象画面)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习。

(才子对对碰。

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

翠柳丝线,黄鹂悠鸣。

一行白鹭,志向青天。

雪岭含窗,别具一格。

泊船万里,驶之东吴。

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 古诗二首 (教案).doc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 古诗二首 (教案).doc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描写春色的古诗《绝句》。(演示第22、23张幻灯片)
读课题——《绝句》
吸引学生兴趣。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古诗名称。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24张幻灯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初春一派生机的喜爱。
荷花,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2)播放古诗视频《江南》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1张幻灯片)
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4)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诗人强化了西湖景色的美?
(5)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
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6)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过渡:诗人前两句并没有描写风景,而是向我们介绍了所描写的时间和地点,但是给我们设定了悬念“不与四时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哪里不同。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整体了解古诗。
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增加知识。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40张幻灯片)
《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41张幻灯片)
把古诗补充完整。
(1)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 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楼”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3分钟)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又被称为钱塘湖。

人们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西湖的美景令人心醉神往……2.出示图片: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3.出示图片:杨万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4.老师导入:美丽的西湖令人神往,六月的西湖令人心醉,看啊——西湖美景六月天……5.齐读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解诗题:请你读一读诗的题目,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交】同桌交流【导】晓:早晨净慈寺:西湖南岸的一座古寺。

送:送别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好友了解诗的由来是: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二、字词闯关(10分钟)【学】(2分钟)自由读诗圈生字,自读生字。

【交】(1分钟)同桌对读生字,互相正音。

【导】(7分钟)1.带拼音,开火车抽读生字,全班跟读。

2.去拼音读生字,男女生开火车抽读。

3.抽生交流: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慈前鼻音:含后鼻音:竟、映、鸣、岭边音:鹂多音字:行hánɡ(银行)(行业)xínɡ(行走)(言行)三、学习第一首古诗(17分钟)(一)品韵律之美,读通读顺(5分钟)【学】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古诗)过渡语:这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请你赶快来读一读吧!【交】展示朗读引导语:请一位坐姿端正的同学展示朗读。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第一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整首诗字里行间不同于传统送别诗中的离别凄婉之情,反而显现出欢快、明朗的基调。

全诗意境优美,诗中有景,景中寄情,情之所至,至情至性。

第二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诗中的景物,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湖、莲”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

(板书课题)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二、整体感知1.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和《夜宿山寺》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老师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感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体会:老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6. 背诵: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两首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5课《古诗二首》2. 内容:两首古诗的和作者3. 重点词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4. 意境:描绘两首古诗的意境,如明月、山寺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2. 画出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首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色,既赞美了祖国壮美的河山,又写出了作者对祖国的文化热爱的情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了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林子方: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州。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著名寺院之一。

因为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东吴: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hú shuǐ lián huā qióng rén hé yè()()()() jué duì hán xiào shān lǐng dōng wú()()()()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部编版(五四制) 二年级 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案

部编版(五四制) 二年级 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案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古诗。
学生再次回顾“万里船”的含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古诗。
听黄鹂鸟的叫声,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身临其境。
将文字变为色彩艳丽的图画,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和想象诗的画面。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加深学生对“一行”的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古时候的“青色”是“蓝色”。
老师边讲边播放雪山被窗框包含的幻灯片并提问: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包含。
老师:千秋雪是指什么呢?
老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微课《古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让学生理解“千秋雪”和“万里船”的含义。
见到这么美的雪山,杜甫当即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老师边讲边用粉笔画雪山,请孩子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过渡:当诗人的目光渐渐地收回到自家门前时,却发现有许多准备到东吴的船只停靠在江面上。于是杜甫有写到......
通过“热炒热卖”检测孩子对“绝句”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
老师在一旁能听出学生读诗时字音是否读准确,好及时纠正。
及时点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印象。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老师:生字会认也会写了,就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古诗中去,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古诗,并思考——从诗句中,你了解到杜甫写了哪些景物,用〇圈出来,最后小组交流你找到的景物有哪些?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 入新课
一.谈话
1.同学们,又到了做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做一个新游戏,叫“对诗”。游戏规则是:我说上一句,你们说下一句。
2.对诗游戏。
老师:床前明月光,
学生:疑是地上霜。
老师:诗题是?
学生:《静夜思》
老师:我们通过诗题可以了解到——李白在什么时候思念自己的家乡啊?
学生:安静的夜晚。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小朋友,你知道这是哪里吗?预设:杭州西湖。

2.过渡:每年六月,西湖的荷花最吸引游客。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就写到了荷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地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第一首诗的所要描写的荷花,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杨万里吧。

1.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

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代表作有《小池》等。

2.情境听读播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字词断句和节奏。

3.纠正读音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随后正音。

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4.全班齐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集中识字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xiǎo cí bì jìng yìng知晓净慈寺毕竟映日点拨:(1)“晓”,形近字比较识记。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破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2)“慈”,图片理解。

“净慈寺”是西湖南岸南屏山上的一座寺院,净慈寺傍晚的钟声清越悠扬,“南屏晚钟”是西湖的十景之一。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12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等,以及“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课时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5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竟”、“映”,以及“湖”、“莲”、“穷”、“荷”等4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要研究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从课题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___,他要送别一位名叫___的友人。

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3.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___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___要到外地做官,___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根据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我们可以猜测这首诗中会写些什么,比如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圈出生字,感受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指名学生朗读,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出示生字“毕”、“湖”,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4.回顾名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5.全班齐读这两句。

6.出示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正音:“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

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教师解释: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六单元15 古诗二首(教案1)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六单元15 古诗二首(教案1)古诗二首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年月日
教学课题
15古诗二首
学案编写者
教学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8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五、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教材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杜甫的《绝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绝句》则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动静结合,远近交错,声色相衬,描绘了诗人所居的草堂周围明媚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

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就应该视作达成教学目标,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 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 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A下册 £1J【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 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 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 谁能连起來说说题忖的意思?5. 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 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儿遍。

2. 指名读诗。

齐读。

3.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 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 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 出示第二句。

3. 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 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本教案主要针对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古诗《四行诗》进行教学。

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该古诗,并培养学生的朗读与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形式。

2. 研究并背诵《四行诗》。

3. 研究使用适当的语调与语气朗读古诗。

4. 研究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

5.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四行诗》的原文:一首诗/两个平行的意象同一诗最后一意象的转变2. 古诗的结构与特点:- 由四行组成,每行有五个字。

- 每首诗包含两个平行的意象,最后一行意象有转变。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唱歌或朗读其他古诗,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呈现古诗《四行诗》原文:让学生跟随朗读,并让学生感受古诗独特的韵律和意境。

3. 指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与特点:让学生思考古诗的字数、句式、平行意象和最后一行的转变。

4. 教学练:让学生分组朗读诗句并掌握正确的语调与语气。

5. 欣赏与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四行诗》的意境,并启发学生自由表达对古诗的理解与感受。

6. 评价与巩固:通过小组演示、个人表演或简短写作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四行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音频录音设备(用于朗读和评价)- 黑板或白板- 学生练本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 综合考虑学生的小组演示、个人表演和写作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诗,并进行类似的教学活动。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四行诗,并分享给同学欣赏与交流。

教案结束。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歌》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歌》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歌》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二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教学教案,涉及到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研究内容。

教案包括了15首《四行诗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四行诗歌》的基本特点;- 了解《四行诗歌》与其他古诗的区别;- 掌握《四行诗歌》的常见形式和写作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四行诗歌》。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15首《四行诗歌》的教学内容:1. 《春天的鸟儿》2. 《夏天的蝉声》3. 《秋天的果实》4. 《冬天的雪花》5. 《青蛙的歌声》6. 《蝴蝶的舞蹈》7. 《花朵的颜色》8. 《河流的呼唤》9. 《童年的快乐》10. 《阳光的微笑》11. 《风儿的耳语》12. 《雨水的打湿》13. 《月亮的温柔》14. 《星星的眨眼》15. 《大海的浩瀚》教学安排第一课:介绍《四行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分析其中的诗意和意境。

第二课:学生分组表演其中若干首诗歌,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四行诗歌》,并与同组同学分享和交流。

第四课:研究其他经典的古诗形式,并与《四行诗歌》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其特点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小组演示和学生创作作品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四行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提供建议,促进研究氛围的积极互动。

小结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对《四行诗歌》的兴趣和理解,并通过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教案

1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学习“晓、慈”等5个生字,会写“湖、莲”4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且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说一说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述的“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感悟诗人对西湖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西湖的图片。

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西湖的景色?学生分享自己游完西湖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相机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进一步体会西湖优美的景色。

引导: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都在赞美西湖,他们有的用古诗,有的用诗歌,有的用散文,大家能背一背描写西湖的文章吗?学生背一背自己熟悉的描写西湖的古诗或者文章。

继续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指名读古诗题目。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好“净慈寺”三个字的读音以及题目的停顿。

2、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去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1、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杨万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

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事,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板块教案15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黄鹂、白鹭的图片。

3.下载并打印本课二维码中的类文《绝句》。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走进古诗活动1结合插图,揭示课题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内容。

2.过渡: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活动2理解诗题,了解作者1.导思:读着诗题,你知道了什么?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4.齐读诗题。

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操作指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开课伊始,用西湖六月美丽的荷花、荷叶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尽快引入情境,为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相机引导学生结合题目中的字词,理解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活动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杨万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教师配乐范读。

3.学生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4.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教师强调:“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教案

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诵古诗,想象美丽风景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重点难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在诵读中培养热爱祖国壮美河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1晓(xiǎo)出净慈(cí)寺送林子方①2[宋(sònɡ)]杨万里毕(bì)竟(jìnɡ)②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③同④。

[句导读: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的西湖与其他节有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释义: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接天⑤莲叶无穷⑥碧,映(yìnɡ)日荷花别样⑦红。

[句导读: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释义: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唐(tánɡ)]杜甫(fǔ)两个黄鹂(lí)鸣(mínɡ)翠柳,一行(hánɡ)白鹭(lù)上青天。

[句导读:这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幅非常明媚的自然画卷。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1字词导读☜2①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②毕竟:到底。

③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④同:相同。

⑤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⑥无穷:无边无际。

⑦别样:特别,不一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古诗二首》是两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告诉人们怎样辨别方向;《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5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在学生诵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同时进行随文识记。

可以根据语境巩固识记,还可以联系熟字比较识记以及偏旁归类识记。

(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归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于“莲、穷、荷、含、吴”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

“湖、绝、岭”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

2.朗读教学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可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

要读出节奏和韵律,甚至读出感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边读边想象美景;《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

3.理解运用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过多的解析。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块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

①“接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②指导朗读: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

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③指名读、小组读。

(2)品花之艳。

①早晨的太阳是怎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②指导朗读:读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的红艳。

(3)品人之情。

①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愉快)②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予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

这样的朗读方式,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更让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让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板块四入情入境,读中悟情1.配乐诵读: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谁来试着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呢?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了古时候,我,就是杨万里……(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我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3.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中。

(3)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编写故事,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2课时《绝句》▶课时目标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这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激情导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鹂、白鹭、雪山、小船、柳树)2.介绍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生活。

3.一天,诗人坐在家中向外望去,被外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提笔写下了这首古诗。

(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设计意图】在组织课堂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趣的内容紧扣上课内容,力求在极短的时间内,用风趣的导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课堂之中。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黄鹂鸣唱一行西岭停泊(2)结合图片,学生认读识记词语,读准多音字“行”,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5.指导写字。

分类比较,指导书写“吴、含、岭”。

(1)课件出示“吴、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3)出示“岭”,将“岭”和“含”做比较,“含”字上边是“今”,“岭”字右边是“令”,分辨清楚有点和无点。

另要强调“山”作偏旁时竖折要斜。

(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把生字和图形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识字,又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1.出示诗句,指名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学生自读,试着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2.理解诗意。

(1)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快乐鸣唱,歌声动听的情景。

(2)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的情景。

(3)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

3.感受诗中的色彩美。

(1)教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几种色彩。

(教师相机板书,将表示色彩的词加上横线)(2)教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引语:诗句中藏着优美的图画。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5.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画面。

先同桌之间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

引语: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是多么美丽、自然的一幅画啊!诗人很喜欢这道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

”对于这首诗,教师不能只作一般性的语句疏通,而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去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

板块四借助图片,突破难点1.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和同学交流。

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

(1)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出示图片,看看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美景的?(诗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

(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

(4)理解“万里”和“千秋”。

顺接上个环节,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一万里远呢?课件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回顾体会“三千尺”“落九天”夸张的写法。

②结合诗句理解“千秋”和“万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写从成都到东吴时间久、路途远。

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夸张是古代诗人在写诗词时常用的手法,以后读古诗时会经常遇到。

3.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1)学生自读。

引语:这首诗前两句相对,后两句相对,读起来可好听了。

(2)指名读,师生对读。

(3)引导背诵。

4.布置作业。

(1)收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些诗中蕴含的情感的不同。

(2)动手画一画《绝句》所描绘的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了解诗人的视角,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帮助理解“窗含”的意境,突破难点。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练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

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也被引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