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
3. 泥石流
• 定义: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 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 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 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 合颗粒流。
• 诱因:(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 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 4.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 陷与地裂缝。 •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 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 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 • 地面塌陷的诱因: (1)不合理地大量 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2)表 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 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wk.baidu.com
•
2. 崩塌
• 定义: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 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 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 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 (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 诱因: (1) 采掘矿产资源; (2) 道路 工程开挖边坡; (3) 水库蓄水与渠 道渗漏; (4)堆(弃)渣填土; (5)强烈 振动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 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 、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2.生物防治措施: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 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 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3.避让措施 :(1) 雨天避让措施(2) 搬迁避让措施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有地质灾祸种类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点,常有地质灾祸共有12 类、48 种:
1、地壳活动灾祸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祸
倒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祸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祸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祸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聚积等;
6、河、湖、水库灾祸
塌岸、淤积、渗漏、淹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祸
海平面起落、海水入侵、海崖侵害、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大海地质灾祸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别岩土灾祸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祸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样灾祸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祸
河水漏失、泉水干枯、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凡下降)等。
二、地质灾祸发生的先兆
倒塌发生的先兆有倒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停发生,倒塌脚部出
现新的破裂踪迹等。
滑坡发生的先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忽然消逝,有轰
鸣声等,房子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辨别滑坡的重要
特点。
泥石流发生的先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升和正常流水忽然中止。
岩溶塌陷产生的先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1、常有矿物:石英( 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一般角闪石、一般辉
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地质灾害六大类型
地质灾害六大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知识:我国地质灾害种类.doc
工程地质知识:我国地质灾害种类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很多,除现代火山灾害外,其它地质灾害都相当严重。按破坏型式、动力作用、物质组成和破坏速率可划分为10大类31种:
①地震:天然地震、诱发地震。
②岩土位移:崩塌、滑坡、泥石流。
③地面变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④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渍)化、冷浸田。
⑤海洋(岸)动力灾害:海面上升、海水入浸、海岸侵蚀、港口淤积。
⑥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坑道突水、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岩爆。
⑦特殊岩土灾害: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冻土、红土。
⑧水土环境异常:地方病。
⑨地下水变异:地下水位升降、水质污染。
⑩河湖(水库)灾害:淤积、塌岸、渗漏。
参考资料—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诱发因素有天然的和人为的两种方式。
搞抄自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宣传中心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内容
地质灾害内容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震、火山喷发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地质灾害的基本内容:
1.滑坡:滑坡是指山坡上的土壤、岩石或泥土因雨水、地震、风化等作用而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常常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作用而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大的特点,常常给山区居民和旅游者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
3.崩塌:崩塌是指山坡上的岩石、土壤等物质因失去支撑或发生裂隙等原因而突然垮塌的现象。崩塌往往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土壤、岩石等因地下水位下降、矿山开采等原因而引起的下沉现象。地面塌陷常常给建筑物、道路和农田等带来严重破坏。
5.地震: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应力作用而引起的地壳运动现象。地震常常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断裂等严重破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6.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下岩浆冲破地壳而形成的爆发现象。火山喷发常常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地质破坏和财产损失。
7.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而引起
的土壤质量下降、植被减少等现象。土地退化常常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贫困程度的加剧。
8.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因雨水、风力等作用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水土流失常常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道淤积等危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9.土地盐渍化:土地盐渍化是指因地下水位上升、海水倒灌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壤盐分积累现象。土地盐渍化常常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土地质量下降等危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 类、48 种:
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
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
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十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
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灾害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简称地灾。
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
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都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对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生物治理应从水土保持入手,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目标,做好生物规划设计,根据具体地区的环境、地形特点,合理配置林型、树种、草类,实行水、林、田综合治理,推行乔、灌、草并举的治理原则。
工程地质知识: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哪些.doc
工程地质知识: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哪些
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已有案例和地质灾害的物质组成、动力作用、破坏形式和破坏速率,地质灾害大致可划分10大类38亚类,考虑到关于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目前已有《防震减灾法》及其配套法规予以调整,而且全国各地地质灾害的种类均不相同,各地可以按照立法权限和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界定,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仅列举了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常见多发、危害较大的灾害类型,并明确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依照防震减灾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
1、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烈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斜、翻滚的地质现象。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掉块、小崩塌经常出现:新增裂缝:动植物异常
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霄及人丁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前缘出现峰起和放射状裂篷,后缘烈篷加宽,产生新烈锋,中部烈缝加宽,产生新烈锋,出现错落台阶,有小坍滑现象;后缘出现斜向裂缝.
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中于隆水(暴雨,冰从、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海或小坡上的一种博带大量沙,石块和巨研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松散物质丰富:沟谷两侧滑坡、坍滑强烈。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 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由于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不同,地面塌陷分为岩溶性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
5、地裂锋:地烈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烈缝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形成一种地质灾害。
6,地面沉峰,地面沉峰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面垂直下的现象。人为因素主要指开采地下水、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荷载等基本特点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表层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而造成的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爆发等。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的地理知识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防范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类型
1.山体滑坡:指在山坡上由于地质结构、水文条件、人类
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坡面大规模的塌滑现象。这种灾害常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带和河岸的陡坡上,具有瞬发性、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
2.泥石流:指在山区或河谷地带因地形、地质构造、降雨
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水土流固的复合流体,具有很强的侵蚀破坏能力。这种灾害常以大暴雨、台风等为诱因,对山地、河谷、水库、隧道、铁路等设施造成极大的威胁。
3.地震: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所引起的振动现象。地震
是一种动态的、非常规律的、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火山爆发: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涌动,造成地
壳破裂,熔岩、火山灰等喷散和喷出地表并形成一系列的火山现象。火山爆发会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
1.地质因素:地质构造的不平衡、矿床开采、地下水位的
改变、异斑岩、侵蚀作用等都是地质因素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2.气候和水文因素:气候和水文因素主要包括暴雨、暴雪、干旱、热浪、雷电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人类因素: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环境的改变也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简称地灾。
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
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都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对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生物治理应从水土保持入手,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目标,做好生物规划设计,根据具体地区的环境、地形特点,合理配置林型、树种、草类,实行水、林、田综合治理,推行乔、灌、草并举的治理原则。
如对泥石流的治理,可具体规划在泥石流形成区(中上游)造沟坡水源涵养林和沟谷水土保持林,泥石流堆积区(下游)以护滩固堤林和防风护田林为主。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的运动、构造运动、地貌发育、岩石结构、气候变迁等
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建筑和设施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会导致房屋倒塌、道
路毁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 滑坡:由于坡面失稳,土体发生滑动,使得山体滑坡,导致房屋被埋、交通
被阻断等情况。
3. 泥石流:大量雨水或融雪通过山坡冲刷土壤和岩石,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具
有流速快、冲击力大等特点,对沿途的村庄、农田以及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4. 崩塌:山坡或边坡的岩石、土壤发生崩塌,导致坡面崩塌,可能埋压建筑物,给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5. 地面塌陷:由于地下水开采、溶蚀作用,以及挤压变形等因素,地下水域发
生塌陷,地面出现坑洞等现象。
6. 岩溶地质灾害:岩溶地区的溶洞、地下河流等地下空腔会引发坍塌、地陷等
险情,对人类活动带来危险。
7. 地面沉降: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地层压实等原因,导致地面出现沉降,对建
筑物的稳定性和基础设施造成危害。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地震防治:
- 建立强有力的地震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提高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做好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
- 加强地震科普,提高公众对地震知识的了解和应急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三、野外调查
(一)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
调查的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1)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
2、滑坡调查要点
(1)调查的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见表2。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注:属A级标志,可单独判别为属古、老滑坡;二个B级标志或一个B级、二个C级,或4个C级标志可判别为古、老滑坡。迹象愈多,则判别的可靠性愈高。
(9)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和教训。
(10) 调查滑坡已经造成的损失,滑坡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围及潜在损失。
填表见附表2。
3、崩塌调查要点
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
危岩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容:
(1)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
(2)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岩土体结构应初步查明软弱(夹)层、断层、褶曲、裂隙、裂缝、临空面、侧边界、底界(崩滑带)以及它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
(3)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
(4)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5)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历史上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危岩体发生崩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离、堆积场所、崩塌规模、引发因素,变形发育史、崩塌发育史、灾情等。
(6)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在高陡临空地形条件下,由崖下硐掘型采矿引起山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应详细调查采空区的面积、采高、分布围、顶底板岩性结构,开采时间、开采工艺、矿柱和保留条带的分布,地压现象(底鼓、冒顶、片帮、鼓帮、开裂、压碎、支架位移破坏等)、地压显示与变形时间,地压监测数据和地压控制与管理办法,研究采矿对危岩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7)分析危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围。
(8)危岩体崩塌后可能的运移斜坡,在不同崩塌体积条件下崩塌运动的最大距离。在峡谷区,要重视气垫浮托效应和折射回弹效应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特殊运动特征与危害。
(9)危岩体崩塌可能到达并堆积的场地的形态、坡度、分布、高程、地层岩性与产状及该场地的最大堆积容量。在不同体积条件下,崩塌块石越过该堆积场地向下运移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