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二复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二)(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c(B)∆t∆n(B)=V •∆t②B 为溶液或气体,若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 C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江苏地区专用)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3)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性(1).原子结构1、电荷关系:2、质量关系3、原子组成:4、核素:5、同位素:(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分层排布: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重点)1.化合价变化规律: 2.原子半径变化规律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的判断依据(难点)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同主族的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重难点)(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处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结构特点:数 = 数2.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
3.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三.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1、化学键(重点):化学反应的本质:(1)离子键:存在于化合物中A.概念:B.离子化合物: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共价键:共价键的存在:单质:H2、X2、N2等(除)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过氧化物B.共价化合物:除离子化合物之外都是共价化合物(3).电子式:①.原子的电子式:②.阴阳离子的电子式:③.物质的电子式:NaOH Na2O2 NH4Cl N2 O2 CO2 NH3 CCl4 HClO C2H4 H2O2 H2O④.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2、分子间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3、相似的物质,越大,越大,越高3、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1)同素异形体: A.特点: B.实例:(2)同分异构体 A.特点: B.实例:①类别异构:碳原子数相同的:②碳链异构:如:③位置异构:如:(3)四类晶体的组成微粒、微观结构、作用力及性质差异。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知识点归纳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多样性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离子键共价键只影响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氢键是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实质:静电作用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条件: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一般情况下)存在范围:离子化合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强碱、多大数盐)研究对象:单质研究对象:化合物类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硬度: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实质:共用电子对成键微粒:原子成键条件:原子最外层电子未饱和,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存在范围: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部分复杂的离子化合物电子数(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高正价和元素的化学性质排布规律:1.;2.;3.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性质结构性质递变规律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周期族数目:7个周期(每个周期最多所包含的元素的数目分别是:2、8、8、18、18、32、32)分类:3个短周期、4个长周期;其中第7周期又称为不完全周期周期序数=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主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F、O除外)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数目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主族(A):7个,副族(B):7个0族:1个,Ⅷ族:1个微观结构性质:一般情况下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限度 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 意义;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表示方法:v = Δc Δt 单位:mol·(L·s)―1 或其他 特点:①指平均速率,为正值 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定”、“动”、“变” 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与 限 度 原电池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浓度、压强。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2 专题复习课课件PPT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放出能量,该 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该 反应为吸热反应。
栏目导航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 (1)用 E(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 总能量,ΔQ 表示能量变化,则: ΔQ=E(生成物)-E(反应物)。 (2)用 Q(吸)表示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Q(放)表示生 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Q 表示能量变化,则:ΔQ=Q(吸) -Q(放)。
栏目导航
3.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预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一氧化碳 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煤炉中发生了反应:CO2+C=高==温==2CO,试分析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 在 O2 充足时,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放热反应 B.煤燃烧时吹入的氧气越多越好 C.CO2+C=高==温==2CO 这一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煤燃烧时,反应物自身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 放出热量
栏目导航
A.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压强或 Y 的物质的量时反应速率都增大 B.a ℃、8 min 时,Z 的浓度一定为 0.5 mol·L-1 C.由图可知,a 大于 200 D.a ℃时,0~1 min 内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0 mol·L-1·min
-1
栏目导航
D [由于 Y 是固体,增加 Y 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变,A 项错 误;a ℃、8 min 时,X 的浓度为 0.5 mol·L-1,即 X 被消耗了 0.5 mol·L -1,Z 的最小浓度为 0.5 mol·L-1,若 Z 的起始浓度不为 0,那么 Z 的浓度将大于 0.5 mol·L-1,B 项错误;根据相同时间段内温度越低 反应速率越小可知,a 小于 200,C 项错误;a ℃时,0~1 min 内 X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0 mol·L-1·min-1,则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也为 0.20 mol·L-1·min-1,D 项正确。]
苏教版 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知识点整理
默写: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逆反应的最大限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热反应:⊿H__________0 吸热反应:⊿H__________0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从能量角度考虑,反应热⊿H =从键能角度考虑,反应热⊿H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电解池的形成条件: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出下面两个池的电极反应:利用太阳能的方式:生物质能的利用途径:氢能利用的优点:氢能开发利用需解决的问题:氯化铜溶液。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 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 中子数, 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原子序数=质子数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 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同一周期, 从左到右,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同一周期, 从左到右,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同一主族, 从上到下,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同一主族, 从上到下,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原子与原子b.原子与其离子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位, 构, 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预测新元素与其性质3.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相关概念:B.离子化合物: 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 A2B, AB2, NaOH, Na2O2, NH4Cl, O22-, NH4+)(2)共价键:A.相关概念:B.共价化合物: 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 CH4, CO2, HClO, 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在反应中,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学点归纳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能量是守恒的;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三、中和热的测定四、能量的分类典例剖析【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
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反应物总)≠E(生成物总),当E(反应物总)>E(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反应物总)<E(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
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答案:C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变现为热量的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变现为热量的变化,也可变现为光能、动能等能量形成,B是错误的;A从能量变化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正确;C、D都是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正确描述,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多余的能量以热能释放出来就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差能量通过吸收热量来完成,表现为吸热反应。
【苏教版】2021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蛋白质和氨基酸及化学反应的限度》含答案
专题一:蛋白质和氨基酸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鸡蛋黄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C.鸡蛋白遇碘变蓝色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能使蛋白质盐析的物质有( )A.K2SO4B.甲醛C.KMnO4 D.NaOH3.某天然蛋白质充分水解后,能分离出有机物R,R可与等物质的量的KOH或HCl(由盐酸提供)完全反应。
4.45 g R可与50 mL 1 mol·L-1的NaOH完全中和,则R的结构简式为( )4.“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灼烧时的特殊气味来鉴别蛋白质B.蛋白质溶液遇浓硝酸变黄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5.[双选]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泄B.蛋白质在淀粉酶作用下,可水解成葡萄糖C.在家庭中可采用灼烧法定性检查奶粉中是否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燃烧可产生特殊的气味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7.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A.福尔马林B.18.4 mol·L-1H2SO4C .饱和Na 2SO 4溶液D .1.0 mol·L -1CuSO 48.氯化钡常用于钢铁的热处理,但它属于剧毒物,万一不慎入口,应服用大量鸡蛋清并服适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 )A .MgSO 4B .CuSO 4C .AgNO 3D .Na 2CO 39.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
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二复习
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二 复习及练习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V =△C / △t 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 mol/(L•min) mol/(L•h)(1) 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2A(g)+3B (g)C(g)+4D(g ) ν(A ):ν(B ):ν(C ):ν(D) = 2 :3 :1 :4(4)一般不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5)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可能___相同。
【例】某温度时,在2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开始至2min 、5min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5min 后Z 的生成速率比5min 末Z 的生成速率(大、小、相等)。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还有压强(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固体颗粒大小、固体的接触面积等。
通常浓度越大(气体或溶液),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例1】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例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B.加热C.滴加少量CuSO 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例3】下列四种X 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10℃ 20 mL 3mol/L 的X 溶液B.20℃ 30 mL 2molL 的X 溶液C.20℃ 10 mL 4mol/L 的X 溶液D.10℃ 10 mL 2mol/L 的X 溶液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_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高三一轮复习苏教版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精品)
高三一轮复习苏教版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专题1-4)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性 (1).原子结构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6、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7、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间互称为同位素。
①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②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③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n 表示电子层)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重点) 1.核外电子层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______个递增到_________个的情况(K 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1 +7,中部出现负价,由-4 -1 的变化规律。
①O 、F 无正价,金属无负价②最高正化合价:+1→+7 最低负化合价:-4→-1→0 ③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④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的判断依据(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原子AZ X原子核质子 Z 个中子 N 个=(A -Z )个核外电子 ZZAn R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1.2Na + 2H2O =2NaOH + H2↑(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较难)金属性:Na > Mg2.Mg + 2HCl =MgCl2+ H2↑(容易) 2Al + 6 HCl =2AlCl3 +3H2↑(较难)金属性:Mg > Al 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 > Mg > Al3.碱性 NaOH >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 Mg > AlNa Mg Al金属性逐渐减弱4.结论:Si P S Cl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2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源(74张PPT)
1.电化学腐蚀
[必记结论]
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 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腐蚀。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成功体验]
3.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 斑,在此过程中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4Fe(OH)2+O2+2H2O===4Fe(OH)3 B.2Fe+O2+2H2O===2Fe(OH)2 C.O2+2H2O+4e-===4OH- D.Fe-3e-===Fe3+
[例 2] 一个原电池总反应为:Zn+M2+===Zn2++M。 (1)该原电池电极材料及电解质可能是________。
探 究 2 能 否 将 HCl + NaOH===NaCl+H2O 设计成原电池? 2Fe3++Cu===Cu2++2Fe2+呢?
提示:不能将 HCl 与 NaOH 的反应 设计成原电池,原因是该反应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能将 2Fe3++Cu===Cu2++ 2Fe2+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原因是该反 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
4.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负极反应:Fe-2e-===Fe2+, 正极反应:O2+4e-+2H2O===4OH-,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1)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的装置。(3)正极是电子流入极。 (4)H+在铜片上被还原成 H2,铜片上会有 大量气泡产生。
答案:(1)× (2)√ (3)× (4)×
2.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 池产生电流的是________。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知识点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1. 原子(Z A X原子核)中子(注意: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 Z 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质子数1~20+电荷数(+)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2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 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②各电子层最多2 个),次外层不超七(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38种元素元( 7 个横行)第四周期418种元素素( 7 个周期)第五周期5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6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未填满(已有26 种元素)表主族:Ⅰ A~Ⅶ A共 7 个主族族副族:Ⅲ B~Ⅶ B、Ⅰ B~Ⅱ B,共 7 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 B 和Ⅰ 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加上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二同步导学案: 3.2化学电源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ZnB.碳C.MnO2+NH4+D.Zn2+和NH3
3.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PbSO4(s)+2e-
14.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右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用a、b表示)。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42-(aq)
4.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2)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电池反应:Zn+2NH4+===2NH3+H2↑+Zn2+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备注
B、碱性锌锰电池
(1)组成
正极为金属棒,负极为锌筒,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2)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电池反应:Zn+2MnO2+2H2O===Zn(OH)2+2MnOOH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3.铅蓄电池(电池)(课本17页)
Ⅰ.2Li+H22LiHⅡ.LiH+H2O===LiOH+H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
完整版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二练习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很容易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自发进行D、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3、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C、阳极 D、负极、正极A、阴极 B)( 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5、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A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6 、用铁片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中,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98%、不用稀硫酸,改用的浓硫酸 BA、加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C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1A、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锌与稀硫酸的反应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8、下列各组电极均用导线相连,分别插入对应溶质的溶液中,其中不能组成原9、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10℃ 20mL 3mol/L的X溶液B、20℃ 30mL 2molL的X溶液C、20℃ 10mL 4mol/L的X溶液D、10℃ 10mL 2mol/L的X溶液NH(气)+5(气)4NO(气)10、反应4+6HOO322(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的平均速率()-1-1-1-1vv (O、)=0.0010mol.L.S A、)=0.0100mol.L (NH.s B23-1-1-1-1vv(NO)=0.0010mol.L.s O)=0.045mol.L、 D、.s (H C2()11、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在炭粉中加入KCl0 A3MnO中加入少量,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B、HO222 C、将炭块粉碎成粉末状,可使燃烧更加充分 D、工业上合成氨,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b、cb、、d四块金属板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形成原电池。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复习资料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复习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原子的表示方法:X AZ ,其中X 是________,A 表示___________,Z 表示__________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质量数 = + ≈相对原子质量=阳离子:(a A m+)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b B 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二)、同位素:(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如:氢元素的同位素有 ,碳元素的同位素有 ,氧元素的同位素有 。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
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 到 的方式进行排布。
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个),次外层不得超过 个 (四)、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原子)符号 NaMgAlHCOSFCl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 ――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序数= = =周期系数= ;主族系数= =最高正价(O 、F 除外) 最高正价+|负价|= 周期表结构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周期: 族 :(二)、元素周期律: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 (除稀有气体元素外)、 、 ( )都呈现 变化。
3.元素周期律是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三)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重点、难点)同周期与同主族的变化规律以第三周期、第IA 、ⅦA 族为例:第三周期: O S 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钠镁铝金属性: > >Si P S Cl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 > > ,O 和S 呢? Si P S Cl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 C 和Si , > N 和P >Si P S Cl 非金属性: > > > C 和Si , > N 和P > 三、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键 和 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判断方法:,举例共价键判断方法:,举例分子间作用力:定义分子间作用力仅存在于由构成的物质,它的作用力比化学键(“强”或“弱”),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和重要因素之一。
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二复习课件.ppt
⑥ 某时间内断裂3molH-H键的同时,断裂 6molN-H键
已知:N2 + 3H2 闭容器中进行
2NH3在定容的密
⑦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再改变 ⑧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⑨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⑩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2.化学反应限度
即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即达到化学平衡
(2)、特征:
但不一定相等,或
⑴逆: 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固定为某个比例
⑵动:动态平衡,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正反应
和逆反应并未停止,是一个动态平衡。
⑶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 v逆>0
⑷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恒定。
⑸变:化学平衡状态建立在一定条件下,条件改变
▪ 2、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 N2(g)+3H2(g) 2NH3(g),已知起始 时N2、H2、NH3的物质浓度分别为0.1mol∙L-1、 0.3 mol ∙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可能存在的数据( ) A
▪ A. N2为0.15 mol∙L-1 ▪ B. NH3为0.4mol∙L-1 ▪ C.N2为0.2 mol∙L-1, H2为0.6 mol∙L-1 ▪ D. N2 、H2均为0.18 mol∙L-1
练习4、设NO+CO2
2CO(正反应吸热)反
应速率为v1;N2+3H2
2NH3(正反应放热)
反应速率为v2。对于前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
v1和v2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C、 v1减少,v2增大
B、 同时减小 D、 v1增大,v2减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化学期末复习资料(二).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新课标江苏省高一化学期末复习资料(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钠及其化合物知能目标:一.钠1.物理性质(1)钠通常情况下呈色态、熔点硬度较小,易传热导电等。
(2)分析钠原子结构特点(3)简述取金属钠的操作2.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常温、点燃下( 写方程式,下同)与卤素、硫等非金属现象钠与水(加少许酚酞)表明实质与酸(如盐酸)水溶液: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与盐(如硫酸铜)熔融:置换反应3.其它:1.钠的存在:只以化合态存在,以为主,还有、、等。
2.钠的保存:密封保存,通常少量保存在中。
3.钠的用途:制取过氧化钠等化合物,钠钾合金(常温下为液体)作还原金属,用于电光源。
4.钠的制法:Na2O 色,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不稳定二.钠的氧化物淡黄色,Na2O2+H2O=Na2O2与Na2O2+CO2=用途:供氧剂、漂白剂俗名物性:色固体,易溶于水且放热化性:有强腐蚀性,易潮解三.氢氧化钠有强碱的通性;与酸等反应制法:电解食盐水法石灰纯碱法用途: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物性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四.钠盐Na2CO3化性 与酸 氢氧化钙等反应用途 制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剂 制法 侯氏制氨碱法 物性 可溶于水的白色细小晶体NaHCO 3 化性 与酸 与氢氧化钠反应 受热易分解 水解呈弱碱性 用途 发酵粉、灭火剂、制胃酸过多晶体Na 2SO 4∙10H 2O 俗称芒硝Na 2SO 4用途 制玻璃、造纸、染色、纺织、制水玻璃、缓泻剂要点解读:1.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银白色金属钠−→−2O 表面变暗−−→−O H 2出现白色固体−−→−O H 2表面变成溶液−−→−2CO 白色块状物质−−→−风化白色粉末状物质 反应过程:Na −→−2O Na 2O −−→−OH 2NaOH −−→−O H 2 NaOH 潮解−−→−2CO Na 2CO 3●H 2O −−→−风化 Na 2CO 32. 金属钠同各类溶液反应的实质 (1)与水反应现象:钠放入水中___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立刻___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小球在水面上迅速__动,发出“嘶嘶”声(反应剧烈,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使滴有酚酞的水变___(生成了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二 复习及练习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V =△C / △t 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
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 mol/(L•min) mol/(L•h)
(1) 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2A(g)+3B (g)C(g)+4D(g ) ν(A ):ν(B ):ν(C ):ν(D) = 2 :3 :1 :4
(4)一般不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5)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可能___相同。
【例】某温度时,在2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
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 、5minZ 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 ;
(3)5min 后Z 的生成速率比5min 末Z 的生成速率
(大、小、相等)。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还有压强(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固
体颗粒大小、固体的接触面积等。
通常浓度越大(气体或溶液),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压强越大,反
应速率越快(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例1】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例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B.加热
C.滴加少量CuSO 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例3】下列四种X 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 20 mL 3mol/L 的X 溶液
B.20℃ 30 mL 2molL 的X 溶液
C.20℃ 10 mL 4mol/L 的X 溶液
D.10℃ 10 mL 2mol/L 的X 溶液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_______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开始: υ(正)>υ(逆)
反应过程中: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
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
平衡时: υ(正)=υ(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 正=v 逆≠0(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例】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可表示可逆反应()()g B g A 3+
()g C 2达平衡的
(1)C 生成速率与C 分解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 ,同时生成B amol 3 (3)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4)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2:3:1
(5)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 ,同时消耗B amol 3
(6)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 ,同时生成C mol a 2 三、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若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反应中 能量;
②若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反应中 能量。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 2O(g) △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④硝酸铵溶于水
【例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 2与O 2的燃烧反应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进行
【例3】已知反应X +Y =M +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四、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
1、注明方程式中所有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g ;液体:l ;固体:s
2、△H 的单位、符号、数值(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例1】3mol 甲烷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2670.9kJ 写热化学方程式的
热。
请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例2】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
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例3】已知:金刚石、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
C(s ,金刚石)+O 2(g) =CO 2(g) ∆H = -395.4 kJ/mol
C(s ,石墨)+O 2(g) =CO 2(g) ∆H = -393.5 kJ/mol
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热∆H= ,两物质中 较为稳定 。
五、原电池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概念:把______直接转化为_____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正极: 电子,发生 反应;负极: 电子,发生 反应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
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原电池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一般较活泼的金属作____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子流出的为___极;
③根据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的为___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电子,发生 反应为负极
(5)原电池的应用:①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②设计原电池。
③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例1】、下列哪些装置能产生电流,形成原电池?能形成的请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
和总反应式
【例2】.、在用Zn 片、Cu 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C .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 .电解质溶液的pH 保持不变
【例3】把A 、B 、C 、D 四块金属泡在稀H 2SO 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 、B 相连时,A 为负极;C 、D 相连,D 上有气泡逸出;A 、C 相连时A 极减轻;B 、D
相连,B 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A. A>C>D>B
B. A>C>B>D
C. B>D>C>A
D. A>B>C>D
六、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电极名称:阳极:与电源 相连,发生 反应
阴极:与电源 相连,发生 反应
2、电解氯化铜溶液(用碳棒做电极)
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为 ;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例1】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 )
A .氧化、还原
B .还原、氧化
C .氧化、氧化
D .还原、还原
【例2】右图是电解CuCl 2溶液的装置,其中c 、d 为石墨电极。
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 为负极、b 为正极
B a 为阳极、b 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 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1) H 2SO 4 (aq)
Zn Fe A (4) A CuSO 4 (aq)
Zn Zn (5) A CuSO 4 (aq) Zn Cu (6)
H 2SO 4 (aq)
Zn C A (2) 酒精
Zn Cu A (3) Zn Cu
CuSO 4 (aq) H 2SO 4 (aq)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