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1、微生物的分类

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

3、发展史

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

郭霍:郭霍法则

弗莱明:青霉素

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

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

可恢复为原菌

4、细菌的特殊结构

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

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

(1)个体的生长繁殖

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

(2)群体的生长繁殖

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

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

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

噬菌体

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

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

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

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

4、噬菌体分类

①毒性噬菌体

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

②温和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

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微生物检验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微生物检验的概念

微生物检验是指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检验和鉴定食品、饮用水、药品、环境等物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物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是否达到卫生标准,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1. 保障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障公共卫生。

2. 保障产品质量: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企业检测产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疾病预防:微生物检验可以检测出病原微生物,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流程

1. 采样:根据不同的检验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设备进行样品采集。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以提取出微生物进行检测。

3. 细菌培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培养,以获取单一的微生物种类。

4. 微生物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5. 微生物计数: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或定量。

6. 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评估样品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四、微生物检验中的常用方法

1. 培养法:将样品涂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条件恰当的培养环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生长。

2. 影像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微生物,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3. 生化鉴定法:根据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鉴别微生物属种。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等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起源、结构、生理、遗传、分类、繁殖等方

面的学科,也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下面是微生物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微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0亿年前。微生物通过进化不断适应和适应变化的环境,演化成了今天的各种形式。微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命史和环境适应能力

的研究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2.微生物的结构:微生物的结构包括细菌的细胞壁、胞质、核物质以

及相关的细胞器;真菌的菌丝体、菌丝、孢子等;病毒的DNA或RNA核酸

和蛋白质壳。了解微生物的结构可以帮助揭示其功能和生理特性。

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新陈代谢、营养、呼吸、繁殖等。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如光合作用、化

学发酵和异养等。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可以对其生长和代谢过程进行研究。

4.微生物的遗传和突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是指微生物遗传信息的传

递和变异。微生物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纵横转移等方式传递基因信息,进

一步影响其适应性和功能。微生物的突变是指其基因产生突变或重组,从

而使其产生新的遗传信息。

5.微生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微生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形态、生理特

性和遗传信息等进行分类。微生物的分类可以通过传统的分离培养和形态

鉴定,也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DNA测序等进行分类。同时,

微生物的系统发育是指通过研究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和进化关系来建立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6.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各种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另一方面,微生物在人类肠道和皮肤上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 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4.G-菌的外膜{脂蛋白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

脂多糖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

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微生物实验总结

微生物实验总结

微生物实验总结

微生物实验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实验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生物实验总结篇1

微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30多亿年,人类在数百万年前出现之后就一直和微生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面、果酒和啤酒酿造、牛奶和奶制品的发酵等都是那些看不见的小生命做出的贡献。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微生物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的了解微生物的“习性”就如同养的宠物一样,什么样的食物会发育更好,什么样的天气会心情好,什么样的玩具会有益等等。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同过这些实验便能一一考证。

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最佳途径。还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实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及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同时还要和理论课老师积极沟通,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微生物实验这门课程。在每一次实验中不仅仅要专心认真的做实验,还要认真的写实验报告,并从实验中总结不足。再比如在调试显微镜的时候由低倍向高倍慢慢调试,在使用高倍时更应该小心调试细准焦螺旋,以免压坏载玻片,在使用油镜后要将油镜拭擦干净,保证显微镜的清洁,这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环境工程中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其中真核生物包括真菌、酵母菌、细菌和病毒,原核生物包括古藻、绿藻、红藻和蓝藻等。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主要关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繁殖和种群结构。

微生物的功能:微生物可以参与环境工程中的多种功能,如厌氧氨氧化、氨氧化、酸化、硝化、脱氮、硫化、氧化、脱硫、硝酸盐氧化等等。

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可以用于环境修复、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碳汇收集等等。

微生物的管理:微生物的管理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微生物检测、微生物发酵、微生物抑制等。

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代谢、遗传特性等可以进行分类。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和病毒等。细菌根据形态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弧菌等;根据培养特性可以分为革兰

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病毒则是一种非细胞结构,

需要依赖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内。此外,微生物还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古菌等。

二、微生物的结构特征

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质体、核酸(DNA和RNA)等组成;真菌一般由菌丝、孢子、菌丝体等组成;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聚糖和蛋

白质组成;细胞内含有的质体则是一种脂质小体,可以存储营养物质和合成ATP;核酸是

微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着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功能。

三、微生物的生理代谢

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包括碳源代谢、氮源代谢、微量元素代谢等。微生物利用不同的碳源进

行代谢,可以分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氮源代谢涉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合成等;微

生物对于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的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此外,微生物的代谢还包括能

源代谢、生长因子合成、酶系统和代谢产物等。

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水平基因转移等。基因突变是指DNA

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不同DNA片段之间的

重组,可能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水平基因转移是指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信息交换,可能

导致新基因的获得。这些遗传变异对微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病原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微生物的病原性

微生物学及其应用

微生物学及其应用

微生物学及其应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特性、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学科,微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和最

为广泛存在的生物种类。虽然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它们为人类的健康、食品生产、环境保护甚至能源生产等方

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其形态、细胞壁、细胞膜、代谢方式等进行

分类。按照细菌细胞的结构,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

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比较薄,而且阴性菌具有脂多糖。

微生物的应用

1. 医学应用

微生物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疫苗、抗生素等都来源于微

生物的发现。由于微生物的复制速度非常快,所以含有微生物的

疫苗可以让人体内的细胞产生对病原体的抗体,使人体获得免疫力。而现代医学中的大多数抗生素也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特别是青霉素,可以治疗许多种细菌感染。

2. 农学应用

微生物在农业方面也有很多应用,比如摩根菌和根瘤菌。摩根菌是一种能够固氮的微生物,它可以使土壤中的氮转换成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根瘤菌是一种与豆类作物共生的微生物,它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提供给豆类作物使用,改善土地营养,促进作物生长。

3. 食品工业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上有很多应用,比如酵母菌发酵面包、啤酒等,乳酸菌制作酸奶、酸菜等。酵母菌可以将面团中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形成面包和啤酒的松软和气泡。乳酸菌可以将乳糖转化成乳酸,增加酸度,使酸奶和酸菜等食品更加美味。

4. 环境保护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厌氧菌和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总结性重点:

1.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

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哪些

3.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总结

4.重要的细菌,按照革兰氏染色分类,并列明细菌需要记忆的重点。

6.与口腔相关的厌氧菌:

【1】脆弱类

【2】放线菌

1. 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中,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见,而需要借助光学乃至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千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总结: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有益,少数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病害。

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

1.营养作用:产生人类必须的一些营养物质,如VitK

2.生物拮抗:人体正常菌群占据人类表皮和黏膜,使得致病菌难以粘附

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存在是维持人类免疫力的基础

4.抗衰老作用:乳酸杆菌等在胃肠道的大量存在与长寿有明显对应性。

**科赫法则:

1. 特殊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而健康人中不存在

2. 该特殊致病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

3.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疾病

4.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中能重新分离出该致病菌纯培养。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定义:

广义: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狭义: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对细菌的形态观察时机:

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

原因:细菌在不利不环境或者衰老时产生形状多形性,亦称衰退型。

1.微生物根据其形态结构组成的差异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

三类,分别是球菌、杆菌、螺形菌。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实验知识总结与实践应用

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微生物学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我将我这学期学到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业当中的一些应用,归纳如下:

在吾尔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1)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做实验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后的实验中多数操作都必须再火焰旁进行。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

(3)消毒与灭菌: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微生物是一类体积非常小、仅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本文将对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微生物的分类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具有自主的遗传物质和

新陈代谢系统。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弧

菌等。细菌具有重要的生态角色,包括有益细菌和致病细菌。

2.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不能自主繁殖,需要寄

生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生命周期。病毒可以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引

起各种传染性疾病。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分解有机物、促进循环等重

要作用。但某些真菌也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疾病。

4.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

结构。原生动物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土壤中,其中一些可以引起疾病,

如疟原虫引起的疟疾。

二、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它们可以通过二分裂、分裂、

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温度、

pH值、营养物质等因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有益又有害。有益微生

物包括肠道中的益生菌,它们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等。而致病

微生物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如肺结核、肠道感染等。

四、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它们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循环,影响土壤肥力、水质等。微生物还参与了氮循环、硫循环、碳

微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技术

微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技术

微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技术

一、PCR技术

1、PCR原理:PCR技术是以DNA双链的复制和变性、复性为原理,在人工调控的温度下,提供DNA复制所需的引物、模板、dNTPs、聚合酶等条件,从而使得DNA可周而复始

的进行复制扩增。

2、PCR循环(步骤):变性(denaturation)―退火(annealing)―延伸(extension);变性:高温下,模板DNA发生热变性,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退火:

反应体系降温,使引物与模板DNA两端的碱基配对;延伸:DNA聚合酶使引物3’端向前

延伸合成新链;新合成的单链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进行复制,并不断重复上述的3个步骤,使得DNA片段呈指数增长,在1h内可重复25~30次,DNA的扩增量可达106~107倍。 3、PCR常用的耐热聚合酶:(1)TaqDNA聚合酶,耐高温但缺乏校正功能,使用最

为广泛;(2)Pfu DNA聚合酶、Vent DNA聚合酶,既耐高温又具有校正功能的聚合酶;

(3)Tth DNA聚合酶,具有逆转录活性的聚合酶,可使RT-PCR在同一体系中进行,

即使仅有极少量的RNA也可被扩增,可用于研究细胞RNA和RNA病毒。 4、PCR的应用:(1)可用于基因的扩增和制备DNA探针,如已知目的基因两端的序列,利用PCR便可将

其扩增出来,也可用于定位诱变和DNA测序;(2)可用于临床医学上检测传染病、诊断

遗传病和分析癌基因;(3)在法医上可用于进行亲子鉴定、个体鉴定等。 5、PCR定位诱变技术(最常用):任何基因只需要知道两端及需要的变异部位的序列即可进行PCR定位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叫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现在常用的质粒大多数是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微生物检验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真菌检测等。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微生物检验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

一、微生物培养

1. 细菌培养条件:细菌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一般来说,大多数细菌在37摄氏度下生长最适宜,pH值维持在7左右,而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2.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葡萄球菌培养基等。

3. 培养方法: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包括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混悬液培养法。其中,平板法是将含有琼脂的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使其凝固后可以在上面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4. 培养时间:一般来说,细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其生长情况。常见的培养时间包括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等。

二、菌种鉴定

1. 形态学鉴定: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下观察和染色法。

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鉴定其种类,包括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氧气需求、氧化酶活性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和亲缘关系。

三、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1.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观察其抑菌圈的形成情况,以确定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

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知识总结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培养基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种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二者的区别是是否添加凝固剂,其中实验室中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

3、培养基营养成分:(1)主要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2)其他条件:pH、特殊营养和氧气。

4、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1)目的: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2)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3)常用方法:灭菌(培养皿—干热灭菌;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灼烧灭菌)和消毒(操作者灭双手—化学消毒;操作室—紫外线消毒)。

5、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5~30min.

6、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7、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等。

8、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9、菌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10、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连续划线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11、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稀释度足够高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为了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能够均匀分布,一般用涂布法将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知识总结与实践应用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微生物学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我将我这学期学到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业当中的一些应用,归纳如下:在吾尔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

(1)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做实验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后的实验中多数操作都必须再火焰旁进行。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

(3)消毒与灭菌: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

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

物,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4)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平板分离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平板分离法主要有:1.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涂布平板法。

(5)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两种类型。这是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两者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显微镜下便于进行观察……

我们学习微生物实验技术,就是要把微生物的实验技能应用于实践生产,培养繁育细菌收集细菌代谢产物,应用于药业、工业,产生经济利益。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培养基的功能分类培养基的类型有:1.选择培养基。2.鉴别培养基。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应用于培养微生物的主要是-发酵罐。我将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中已取得了很大的作用,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畜牧业等各个行业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对于

微生物技术广阔的前景来看,这些应用是微不足道的,现代的微生物技术主要的发展趋势是:

(1)将微生物应用在基因组的研究上,微生物的结构简单、代谢途径和产物多样,是人类解开生命之谜的最好的研究材料。

(2)新微生物类群的发现及应用,一些新发现的在极端高温、高压、低温、酸碱、高盐、强辐射等情况下存活的微生物,其体内可能含有在极端条件下催化反应的酶,极有可能开辟研究的新天地。

(3)生物质资源导向性新经济体制的建立,解决环境、资源、粮食问题的最根本途径是开发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因此,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将由石油导向型向生物导向型转化,而且微生物技术在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中将起到关键的核心作用:使用生物质资源的生物综合利用工艺不造成或少造成环境污染,使用生物质资源没有二氧化碳净产生,产品都是生物可降解的,废弃物可通过生物技术再转化为资源等。

(4)微生物技术应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微生物技术将继续在发酵工业、生物医药产业中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将在未来的资源循环型化学产业和环境生物产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分离、接种与培养特征观察,对微生物的染色、鉴定与显微个体观察,应用微生物检验饮用水及空气的卫生,我们逐

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形态,逐步学会利用微生物对各种样品进行检测的方法。

我们懂得做实验需要有严谨和细心的精神。在实验的绝大部分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操作,即对与实验有关的——实验人的手,实验工具器具仪器,溶液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如果因为不慎,便会造成其它细菌的感染,直接导致试验的失败。

微生物的实验除了让我们进一步深刻的了解微生物这一广泛分布在天地间的“清洁工”,初步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还培养了我们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只有拥有这些精神的人,才能在试验中获得正确的结果,才能学会在试验中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