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点精编
八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77fa4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7.png)
八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汇总作为一门生命科学,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八年级生物学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命体的特征和分类、组织、器官和生殖系统、生态系统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一、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生物是我们周围存在的所有生命体的总称。
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由细胞组成、遗传物质为DNA、能够自我复制、具有代谢活动等。
而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形态,生物可以被分为五个形态学上的类别,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和蓝藻。
二、组织、器官和生殖系统生物的细胞可以形成组织,而不同类型的组织则可以形成不同的器官和生殖系统。
在八年级生物学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哺乳动物和花的结构,包括它们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
我们也学习了哺乳动物的器官系统,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生殖系统,包括雌雄花和花粉的结构和功能。
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间的共生和捕食、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八年级生物学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境保护和保育,学会了如何减少我们的生态足迹,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四、进化进化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形成适应于环境的更高级别的特征和形态。
在八年级生物学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学习了如何通过自然选择来改变物种和适应环境。
综上所述,八年级的生物学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学科,例如细胞、组织、器官和生殖系统、生态系统和进化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周围自然界的生命形态。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保护地球上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习重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习重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bab1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e.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习重点梳理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 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生殖和自我修复等。
二、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
- 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形态的丰富性。
- 分类是根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功能和进化等方面的相似性
和差异性进行的。
三、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 细胞的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进行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
-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体细胞进行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四、基因与遗传
- 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由DNA构成。
- 遗传是指生物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五、生物的演化
- 生物的演化是指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种和形态的变化。
- 演化的机制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等。
六、生物与环境
-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七、生物技术的应用
-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和克隆等。
- 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研究的重点内容梳理,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全册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d78149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5.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全册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结构及分类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其中真核细胞包括质膜、细胞核、质体、内质网等组成部分。
2. 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而有丝分裂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同时,细胞还具有吸收、消化、排泄、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
3. 细胞的运动细胞运动分为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其中内部运动包括质膜的蠕动和鞭毛的摆动等,而外部运动则包括游泳、爬行等。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的分类原则生物的分类原则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理分类和进化分类三种。
2. 动物的分类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无脊椎动物还分为昆虫、软体动物等多个亚门。
3. 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主要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又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类群。
三、人体的生殖与发育1. 人体的性腺及生殖器官人体的性腺包括睾丸和卵巢,而男女生殖器官则分别为阴茎和阴道等。
2. 人的生殖过程人的生殖过程主要包括排卵、受精和胚胎发育三部分。
3. 人体的发育人体的发育可分为胚胎期、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多个阶段。
四、免疫系统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其中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脾脏、淋巴结、骨髓、胸腺和白血球等。
3. 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对人体具有身体防御、清除病原体和维持生态平衡等多种重要作用。
五、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遗传的多样性。
2. 生物的分布与适应动植物在不同的生境中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同时也会产生协同进化的现象。
3. 生物保护的意义与措施生物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其措施主要包括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依法管理和规范人类活动等。
2020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
![2020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4348594ccbff121dc368347.png)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动物类群有关知识鲸、蝙蝠、提供动物蛋白;维鼹鼠、马、持生态系统稳定;象、猕猴、人类得力助手兔二、各类群的主要生理特点1、动物有150 万种以上,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约120 万种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约100 万种以上。
2、软体动物是第二大类群,约10 万种以上。
3、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鱼类,鸟类次之。
4、章鱼、鱿鱼和墨鱼是软体动物。
娃娃鱼是两栖动物。
鳄鱼是爬行动物。
鲸鱼是哺乳动物。
5、6、动物的体温7、动物有机物的来源:动物不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获得现成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三、代表动物㈠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水螅生活在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口周围伸展着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3、水螅身体体形为辐射对称。
便于它感知各个方向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和防御敌害。
4、①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中间填充胶状物。
②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消化腔,用来消化食物;与口相通。
③刺细胞位于外胚层,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触手处最多。
刺细胞还可帮助捕获猎物。
5、水螅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6、有口无肛门。
7、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㈡扁形动物(代表:涡虫)1、涡虫身体背腹扁平,背面褐色,前端背面有可以感光的眼点。
2、涡虫的口长在腹面。
口内的咽可以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食物在肠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有口无肛门。
3、涡虫的身体是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身体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两侧或腹面有专门运动器官。
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2020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复
![2020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复](https://img.taocdn.com/s3/m/b3d91761bd64783e09122bc6.png)
二、考点突破
二: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覆盖,表面有黏液,起保生护
身体的作用,能减轻游泳时的阻力
(3)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 用游泳
(4)身体两侧有一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从水 中获取氧气
(5)用鳃呼吸,从水中获取氧气
8.下列选项不属于爬行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C )
A.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
C.生殖和发育受到水的限制
D.陆上产卵,卵有卵壳保护
三、中考演练 9.(2017临沂)下列关于动物与其他气
体交换的场所,相对应的一组是: A
①草履虫——表膜 ②蚯蚓—体壁
③缢蛏——鳃
④鲫鱼——鳃
⑤青蛙——肺和皮肤⑥蝗虫——肺 ⑦家鸽——肺和气囊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中考导航 课 标 脊椎动物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 要
系 求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方 命题规 式相适应的特点,特别是呼吸、运动等方面的
律 特征,是出题的热点。通过实验探究动物的结 构与功能的关系也是考查重点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⑦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⑥⑦
10.(2018广东)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C )
A.鲍鱼
B.鳄鱼
C.鲨鱼
D.鲸鱼
11.(2019保定)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类群匹配错
误的是( D )
A.蜈蚣、蝗虫——节肢动物
B.涡虫、绦虫——扁形动物
C.河蚌、蜗牛——软体动物
序号)。15.
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b3c3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2.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知识点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有许多精华和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这里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一、生态环境与生物1. 生物群落:由生物个体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包括同种、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生物的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者体积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它受到繁殖能力、死亡率、迁移率和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3. 生物的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资源和生存方式的总和,包括了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与获取方式、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 生物圈:指地球上生物生存环境的总和,由大气层、水球和陆地组成。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1. 细胞膜:细胞的外层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膜蛋白组成,具有质量选择性渗透、交换传递、分泌等功能。
2.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DNA和RNA等分子,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3. 染色体:细胞核内含有的遗传物质DNA在分裂、扩增过程中所形成的可见体。
4. 基因:是指决定遗传性状和功能的DNA分子的一个完整片段。
5. 细胞呼吸:指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为细胞提供能量物质的一种代谢过程。
三、遗传和进化1.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基因的复性、分离和自由组合等规律。
2. DNA复制: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复制自身,为后代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基础。
3. 突变:指DNA分子在复制、修复、重组等过程中发生的不同于正常分裂的变异。
4. 进化:生物种类不断发生变化并分化出新的种类的过程,是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5. 人类进化: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以智人为代表的现代人类,其进化过程经过了步步推进的演化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智力和文化的发展。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知识点的简要说明,每个知识点涉及的范围和知识密度都很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ac3c7e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6.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汇总
以下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部分的知识点汇总:
1. 细胞组织和细胞器: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组织和细胞器组成的。
常
见的细胞组织有细胞壁、细胞膜、质膜和质网等。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能够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
它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3. 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
长链聚合物。
纤维素在纺织、造纸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4.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方式。
通过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可以
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称为有丝分裂。
另一种是无丝分裂。
5. 基因和DNA: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DNA是构成基因的分子,它以螺旋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
6.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物种群中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变异是指基因发生
突变导致个体性状的改变。
7. 种群与生态系统: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总体。
生态系统是由生
物和非生物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
8.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9.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生态灾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这些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部分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生物
![八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fe7542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6.png)
八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生物在八年级上册,生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身体结构、生命现象、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八年级上册各科生物的知识点。
1、生物基础知识
在生物基础知识中,我们学习到了生命基础、细胞基础、遗传基础、进化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知识点中,最重要的是细胞基础和遗传基础,因为这些知识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2、植物和动物的组织
在学习组织时,我们需要了解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表皮组织、细胞组织、组织器官等。
我们也需要学习细胞的骨架结构,以及细胞如何协调迅速完成生命活动。
3、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生物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关于预防疾病的知识。
其中最常见和重要的疾病有过敏症、感冒和流感、肥胖症和糖尿病等。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生态学
在生态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很多与生态相关的知识,包括气体循环、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和生态影响等。
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性生态系统。
5、遗传学和基因工程
在遗传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基因是什么,如何遗传,以及有关基因工程的最新发展。
基因工程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来解决生命科学方面的重要问题。
总之,在八年级上,生物学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关于身体健康、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知识。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这些知识,以便在未来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生命科学方面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c7d15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2.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是一门探究生命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身体、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而在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基础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生物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第一章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复杂,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器有质膜、线粒体、内质网等,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
第二章遗传—生命的基础之一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遗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组合形成了基因型,而基因型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则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我们还学到了有关基因突变、性状的遗传以及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等内容。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们学到了什么是物种、种群以及生态系统,了解了生物的分类以及分类的方法。
通过学习生态金字塔,我们还了解了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以及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人体呼吸与运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体的呼吸和运动系统。
我们详细了解了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人体的运动器官和骨骼肌的构造与作用,以及运动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人体运动和呼吸的机制。
第五章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到了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通过了解进化的过程和途径,我们还了解到了宏观进化和微观进化的区别。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人类的进化历程,了解了人类与灵长类的关系。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涉及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种群增长和种群波动,以及生物在自然选择中的适应性变化。
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在各个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65ec1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d.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大全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是一个重要的科目。
生物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介绍八年级上
册生物学知识点的大全,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1.细胞结构及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细胞结构包
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
遗传信息传递、维持免疫系统等。
2.基因和遗传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的组合方式不同,可以
决定个体形态、性状等不同特征,影响遗传性状的主要因素包括
基因型、表现型、基因占优、基因隐性等。
3.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种子的萌发、幼苗期、成长期、开花结实等多个阶段。
光照、温度、营养物质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动物生长发育
动物的生长发育也是多个阶段,包括胚胎发育、生长期、青少年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
不同动物在生长发育中的生理特点也各有不同。
5.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指的是自然界中物质的流动和转化,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多个方面。
此外,人类对物质的开采和利用也对物质循环产生了各种影响。
6.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生态平衡不仅涉及自然界的平衡,也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的大全。
生物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深度的科学,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收藏版)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收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16d66c0b4e767f5acfced3.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结构12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藻类 如水绵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有种子种子植物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有脊柱 爬行类:龟鸟类 哺乳类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知识点归纳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复习提纲(全册)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复习提纲(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5af932011ca300a6c390c6.png)
范文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复习提纲(全册)1/ 92020 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复习提纲(全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1 动物的类别:目前已知的动物约 150 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水生动物的类别:最常见的是鱼,还有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甲壳动物,如虾、蟹;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鱼的运动: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鱼鳃: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鱼类的主要特征: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1.2 陆地生活的动物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①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aae14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e.png)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现象的研究,它涵盖了生物的分类、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诸多方面。
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命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2. 精细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
3.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遗传与进化1. DNA的结构:双螺旋状结构,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
2. 基因与蛋白质合成:DNA转录为mRNA,mRNA翻译成蛋白质。
3. 遗传信息:基因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4. 进化与适应:适应环境变化的基因在进化中得以保留。
三、生物遗传与变异1.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增加遗传的多样性,而无性生殖复制个体。
2. 基因突变:DNA发生变异,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
3. 突变与进化:突变是进化的基础,能够在漫长的时间内积累起巨大的变化。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
2. 生态位与生态位竞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角色,相同生态位的竞争加强。
3.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能量传递与转化。
4. 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资源利用。
五、人体与健康1. 器官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2. 免疫系统:身体抵御疾病的自身防御机制。
3. 疾病与预防: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自我保护知识。
六、种生活现象与生产技术1. 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营养、光照、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农田综合开发等。
3.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七、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1.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传染病通过病原体传染,非传染病与生活方式有关。
2. 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疫苗接种、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等。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e07f7c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8.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蛆。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蝮、(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一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有益:①海螯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
)、蟆nao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4、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
八年级上知识点生物
![八年级上知识点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378a81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2.png)
八年级上知识点生物生物是一个关于生命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生态、进化、分类等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
在八年级上,生物学习的内容有很多,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组织器官和人体系统组织是由一群同构或异构细胞结合而成,其功能和形态均不相同。
组织组成器官,如细胞组成组织,组织组成器官,器官再组成系统。
如心脏、肺、肝脏、胃等。
人体器官系统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八年级上重点学习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这些系统在人体的健康生长发育和正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和生物适应性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体及其所依赖和影响的非生物环境的统称。
生态环境对于生物而言至关重要,一旦环境破坏,生物的生存也将受到影响。
生态环境对于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适应性,生物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出不同的适应性,这也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是指人为的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通过基因工程,可以使生物进行自然界中出现的、不可能通过自然交配或自然变异实现的基因组合,并利用这些新特性进行人工培育。
生物技术是指将生物体中某些有用的性质,如生长速度、产量、品质等进行改良,以使之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的技术。
生物技术在目前的生产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上的生物知识点涉及面比较广,包括了组织器官和人体系统、生态环境和生物适应性、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的变化和演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以及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1472f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命都有着共性和差异。
在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生物知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在学习细胞时,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组成、产生和功能。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其中细胞核是控制细胞活动和遗传信息的中心。
细胞的各种活动需要多种细胞器协同完成,如细胞色素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在学习细胞时,我们还学到了细胞的产生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遗传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继承父母的性状,同时也是影响个体发育和进化的重要因素。
在遗传方面,我们学习了基因、染色体、DNA等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控制个体的生长和发育。
DNA是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
我们还学习了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基因重组。
进化所有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而这一过程是长期而漫长的进化过程。
在进化方面,我们学习了进化的基本概念、证据以及遗传变异等。
进化可以通过生物形态和分子结构的比较来研究,证据来自于化石记录、地理分布、生物形态和分子结构等多方面。
生态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是研究自然环境中生物和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生态方面,我们学习了生物群落、生态位、食物链、生态平衡等概念。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生态破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
生态分布是研究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适应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造的一种技术。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中,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和细胞培养等技术十分重要。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实现指定表型的技术。
克隆技术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和电泳等分离技术进行克隆操作。
细胞培养是一种通过控制多种生长环境和营养成分来培养细胞的技术。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73d15f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c.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包括: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组成单位、自我复制、适应环境、代谢和演化等。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具有自我复制、能量转换、蛋白质合成等功能。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通过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
遗传基础:遗传基础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以及遗传规律、基因突变等内容。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分类和进化,包括五界分类法、物种形成和进化、生物地理学等内容。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态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内容。
人类与自然界: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生物预习知识点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类,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哺乳动物,如蓝鲸、海豚等、5爬行动物,如龟、鳖等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外形呈流线(梭)形,作用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控制前进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排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主要特征有: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统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田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乌贼(又叫墨鱼)、章鱼、鱿鱼、鲍鱼等贝壳退化为内壳,也都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属于节肢动物门)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属鱼类,鲸、海豚、海豹等属哺乳动物,龟、海龟属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性: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等(蚯蚓例外,它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来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即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可根据刚毛来区分蚯蚓的背腹面,即有刚毛的一面为腹面。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9、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此外,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昆虫等。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动物自身的生活和分布范围3、兔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被毛,有保温的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有助于对植物纤维的消化;大脑和四肢都很发达,能对外界刺激迅速作出反应。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腿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草)食性。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7、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羽(主要用于保温)),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等特点,适于扇动空气而飞行;③骨薄而轻,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④胸肌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的运动;⑤食量大消化快,不断满足飞行时对能量的需求。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调节身体的比重,又能辅助呼吸。
⑧有喙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卵生等共同特征的一类动物。
4、气囊的作用:辅助呼吸;散热;减少内脏摩擦。
5、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直接经咽、食管进入嗉囊(俗称食袋,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进入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1、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有100多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和一对触角。
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同属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又叫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六、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多块骨和关节连结而成。
3、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并且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即一组肌肉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4、伸肘、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群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是: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所分泌的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
七、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它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它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即动物的语言。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在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常用方法有: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6、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等。
请关注教材第4页、23页、34页、35页、39页、41页的实验,并认真完成各探究实验的讨论题。
八、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