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兴趣课教案.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篇1
古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
2诗歌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1诗歌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有了劳动就有了诗歌人类最初的劳动号子就是诗歌的雏形,所以诗歌可以成为歌,因为可以配乐而歌
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
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
4诗歌分类:诗歌
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
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
2诗歌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朗诵课教案大全小学
朗诵课教案大全小学
教案标题:朗诵课教案大全(小学)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朗读时的语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2. 学生对朗诵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
1. 学生情感表达和语调的准确运用。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
1. 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童话等。
2. 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朗诵的音频。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朗诵的概念,解释朗诵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通过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朗诵技巧讲解(10分钟)
1. 分别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停顿和节奏等。
2. 通过示范朗读不同文学作品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技巧的运用。
三、朗诵练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每组选择一首短诗或散文进行朗诵。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文学作品欣赏(10分钟)
1. 教师选择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让学生欣赏。
2.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个人朗诵表演(15分钟)
1. 学生个人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表演。
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总结今天的朗诵课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的朗诵表现,提出改进的想法和建议。
播音主持必学的朗诵课教案
播音主持必学的朗诵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要领,掌握朗诵的基本方法。
3.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2.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表达情感,做到真情实感。
2.如何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朗诵的节奏和语调。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朗诵教材,包括诗歌、散文等,
以及相关的朗诵技巧和要领。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朗诵的作品,以及对朗诵的
基本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或者进行简单的朗诵表演,引导学生进入朗诵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要领(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要领,包括语音语调的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节奏的把握等。
3.示范朗诵(10分钟)。
教师进行朗诵示范,让学生听到优秀的朗诵作品,让学生对朗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学生朗诵(30分钟)。
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比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5.点评和改进(1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学生朗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6.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朗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朗诵水平。
六、课堂作业。
布置朗诵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朗诵练习,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朗诵口才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朗诵口才课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3. 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
1. 朗诵的基本技巧:发音、语调、语速、停顿、节奏等。
2. 朗诵的舞台表现力:眼神、手势、表情、动作等。
3. 朗诵作品的选择与理解: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介绍朗诵口才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朗诵的乐趣。
二、新课讲解
1. 发音训练:讲解发音的基本要领,如声母、韵母、声调等。
2. 语调训练:讲解语调的起伏变化,如何表达情感。
三、实践操作
1. 学生分组,进行发音、语调的练习。
2.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语调错误。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练习成果。
2. 老师点评,总结发音、语调的技巧。
二、新课讲解
1. 停顿、节奏训练:讲解停顿、节奏在朗诵中的作用。
2. 舞台表现力训练:讲解眼神、手势、表情、动作等舞台表现力。
三、实践操作
1. 学生分组,进行停顿、节奏的练习。
2.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停顿、节奏错误。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练习成果。
2. 老师点评,总结停顿、节奏的技巧。
二、新课讲解
1. 朗诵作品的选择与理解: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朗诵的作品,以及如何理解作品内涵。
三、实践操作
1. 学生分组,选择朗诵作品进行朗诵。
2.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朗诵中的错误。
第四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朗诵成果。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篇1)
一、引入新课: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定名
《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三、《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
《古诗十九首》描写的是人类情感的共相和基调,表现出质朴的特色,达到了情真,景真,意真的境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走了就是走了,无论指送行者,还是远行者,总而言之是两个人的分离。“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那远行
的人向前走再向前走,前边的道路无穷无尽,而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朗诵课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
朗诵技巧与艺术表现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能够运用不同的语气、语速、停顿等方式进行朗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朗诵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不同文章内容调整朗诵的语气和语调,以及如何在朗诵中表现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欣赏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激发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
2. 提问:朗诵有哪些基本技巧?朗诵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新课导入
1. 讲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2. 介绍朗诵的技巧,包括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
三、实践环节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指导,强调朗诵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朗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朗诵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
1. 讲解如何根据不同文章内容调整朗诵的语气和语调。
2. 介绍朗诵中情感表现的方法。
三、实践环节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指导,强调根据文章内容调整朗诵技巧和情感表现。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根据文章内容调整朗诵技巧和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朗诵,并尝试在家庭、学校等场合进行
朗诵社团教案及活动记录
朗诵社团教案及活动记录
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音、语速、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2. 通过朗诵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
1. 朗诵技巧讲解:教师将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音、语速、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2. 经典文学作品朗诵示范:教师将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朗诵技巧来表达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3. 学生练习:学生将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朗诵水平。
4. 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学生将分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朗诵任务。
教学步骤:
1. 导入:教师将介绍课程的目的和内容,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朗诵技巧讲解:教师将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
3. 经典文学作品朗诵示范:教师将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朗诵技巧来表达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4. 学生练习:学生将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朗诵水平。
5. 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学生将分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朗诵任务。
6. 总结:教师将总结课程要点,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二、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活动地点:[XXXXX]
参与人员:朗诵社团成员及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1. 开场致辞:指导教师对本次活动的目的、流程和要求进行了简要介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课文朗诵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能力。(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识记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3)朗诵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朗诵时的语气、语调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生字词教学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3.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文内容理解
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课文主题。
(四)朗诵技巧指导
1. 教师示范朗诵,讲解朗诵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指导。
3. 学生展示朗诵成果,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
1. 复习课文,熟读课文。
朗诵课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朗诵技巧训练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
1. 朗诵的基本技巧:呼吸、发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2. 朗诵作品的类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3. 朗诵作品的选择: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朗诵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课的意义和目的。
2. 通过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朗诵基本技巧
1. 呼吸:讲解呼吸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
2. 发音:讲解发音的基本原则,教授正确的发音技巧。
3. 语调:讲解语调的变化,教授如何运用语调表达情感。
4. 节奏:讲解节奏的作用,教授如何把握节奏。
5. 停顿:讲解停顿的技巧,教授如何运用停顿突出重点。
(三)朗诵作品分析
1. 教师选择一首朗诵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学生上台朗诵,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实践训练
1. 学生自选朗诵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诵技巧错误。
3. 学生互评,分享朗诵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五、教学资源:
1. 朗诵技巧相关书籍、视频资料。
2. 朗诵作品集。
3.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朗诵技巧掌握情况。
2. 朗诵作品:学生的朗诵水平、情感表达。
朗诵教学教案
朗诵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了解朗诵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2.通过朗读课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3.学习朗诵技巧,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
1.改善学生的朗读水平,使之达到自然流畅。
2.培养学生的表情和语调的准确性,增强朗诵的艺术感染力。
四、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适合学生的朗诵课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
2.课堂上制作简单的朗诵比赛活动。
3.提供学生参考的朗诵技巧讲义或教材。
六、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朗诵视频或者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2.讲解朗诵的概念和基本要素(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朗诵的概念、基本要素和重要性。
3.朗读练习(20分钟)
教师选择一篇课文或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以及情感表达。
4.朗诵技巧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朗诵技巧,如声音的高低变化、停顿的掌握等。
5.朗诵比赛活动(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活动,可以分为小组比赛或个人比赛。比赛内容可以是提前准备的课文或诗歌,也可以现场抽取。
6.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朗诵作品。
七、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或诗歌,进行朗诵练习。
诗歌朗诵教案
诗歌朗诵教案
诗歌朗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朗诵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诵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内容
(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诗歌的朗诵技巧。
(3)选取适合朗诵的经典诗歌进行学习与表演。
2. 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示范法:教师读诗歌示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朗诵练习: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注重语音、语调和节奏的训练。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互相评价、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
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印象和感受,讨论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 讲授
(1)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介绍诗歌的朗诵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3)示范朗诵一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练习
(1)学生自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练习。
(2)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
4. 表演
(1)各小组进行诗歌朗诵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2)学生自行准备一首诗歌朗诵表演,进行个人朗诵展示。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参与度评价: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包括积极性和表现程度。
2. 朗诵技巧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掌握程度。
3. 表演评价: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老年大学朗诵班课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员对普通话朗诵的兴趣,提高学员的普通话水平。
2. 通过朗诵训练,增强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学习基本的朗诵技巧,提高学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教学对象:老年大学朗诵班学员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1. 介绍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分享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学习
1. 学习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讲解朗诵时的呼吸控制、口腔共鸣等基本技巧。
三、实践练习
1. 练习普通话单音节、双音节的发音。
2. 进行简单的朗读练习,如朗读诗歌、散文等。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巩固
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普通话发音技巧和朗诵基本技巧。
2. 进行学员之间的互相检查和指导。
二、深入讲解
1. 讲解朗诵中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握。
2. 分析经典朗诵作品的情感处理和节奏变化。
三、实践练习
1. 练习朗诵短小的诗歌或散文。
2. 引导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员的表演能力。
四、作品欣赏
1. 播放优秀朗诵作品,让学员感受不同朗诵风格的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员课后多加练习,提升朗诵水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课堂导入:以分享优秀朗诵作品为切入点,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讲解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则和朗诵技巧。
3. 实践练习:进行发音练习和简单的朗读练习。
4. 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朗诵课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朗诵课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朗诵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气、语速、语调进行朗诵。
2. 如何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
五、教学准备:
1.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2. 朗诵技巧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3. 课堂互动环节所需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课的意义和目的。
(2)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朗诵技巧
(1)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声、节奏、停顿等。(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作品朗诵的特点。
3. 朗诵实践
(1)教师选取一首诗歌或散文,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诵。
(2)每组学生在朗诵前进行讨论,确定朗诵的风格和技巧。
(3)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4. 情感表达训练
(1)教师讲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朗诵传达情感。
(2)教师选取一段文学作品,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感表达训练。
(3)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传达情感。
5. 课堂互动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诵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6. 总结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七、课后作业:
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练习。
朗诵课第一节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朗诵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朗诵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朗诵的情感表达;朗诵的节奏与韵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朗诵知识和经验。
(二)新课讲解
1. 朗诵的基本概念:朗诵是指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手段,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和再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2. 朗诵的作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情操。
3. 朗诵的意义: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审美素养。
(三)朗诵技巧讲解
1. 语音:正确发音、吐字清晰、音调适中。
2. 语调:根据作品情感变化,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
3. 语气:根据作品情感,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
4. 节奏与韵律:把握作品节奏,运用韵律感。
(四)朗诵实践
1.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篇短文进行朗诵。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学生根据教师点评,进行改进。
(五)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诵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四、课后作业
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2. 拍摄一段朗诵视频,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
3. 学生在朗诵实践中是否有所提高?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发现学生的不足,如何改进?
老年大学朗诵班教案
课程目标:
1. 提高学员普通话水平,使学员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
2. 培养学员的朗读兴趣,提升学员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
3. 通过朗诵,丰富学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课程时长: 90分钟
课程内容:
一、热身活动(10分钟)
1. 活动名称:口部操
2. 活动目的:活动口腔肌肉,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3. 活动内容:
- 预备活动:学员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头部、颈部和肩部运动。
- 口部操练习:练习唇、舌、齿、颚等部位的灵活性,如“唇颤”、“舌卷”、“齿咬”等。
二、基础发音练习(20分钟)
1. 活动名称:四声练习
2. 活动目的:帮助学员掌握普通话的四声调。
3. 活动内容:
- 老师讲解四声调的基本概念和发音方法。
- 学员跟读练习,老师逐一纠正发音错误。
三、绕口令练习(15分钟)
1. 活动名称:绕口令
2. 活动目的:锻炼学员的口腔肌肉,提高发音速度和准确性。
3. 活动内容:
- 老师选取适合学员水平的绕口令,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 学员跟读练习,老师纠正发音错误。
四、诗歌朗诵(30分钟)
1. 活动名称:诗歌朗诵
2. 活动目的:培养学员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活动内容:
- 老师选取适合学员水平的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 学员分组进行朗诵练习,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 学员上台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员给予评价。
五、总结与反馈(15分钟)
1. 活动名称:总结与反馈
2. 活动目的:总结课程内容,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 活动内容:
- 老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小学学校课程朗诵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朗诵的基本要领,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诵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 朗诵的基本要领。
2. 朗诵的技巧。
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等表达情感。
2. 如何在朗诵中保持自然、流畅。
教学准备:
1. 课文内容:选择一篇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课文。
2. 朗诵材料:准备一篇适合学生朗诵的诗歌或散文。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朗诵吗?为什么?
二、新课导入
1. 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要领,如:呼吸、发音、语调、节奏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诵技巧的示范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
三、课堂练习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问题。
3.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朗诵心得。
四、拓展延伸
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学生朗诵的诗歌或散文,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诵。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等表达情感。
3. 学生进行分组朗诵,教师评价。
五、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朗诵的理解。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调动?
3.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4. 学生的朗诵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罗雪飞
一、活动目标
朗诵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使儿童更加了解诗歌内容及情意。
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二、活动形式
以短小精悍、词语优美又朗朗上口的古诗或小散文及童话故事作为基本学习内容。小组活动以读、练的形式为主,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
三、活动时间与内容安排
每周的星期二下午体艺2+1的活动时间。内容有:1、普通话强化训练。
2、朗诵技巧的简介及美文朗诵欣赏。
3、优秀朗读作品的欣赏,了解朗诵的基本要素。
4、古诗词、优秀美文朗诵指导。
5、朗诵汇报比赛。
6、总结本期的活动情况。
朗读活动教案
一课时朗读的技巧
一、朗诵的基本要求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
2、语速适当,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朗诵中的换气
1、停顿除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语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句子中的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2、重音,就是在词和语句中读得比较重,扩大音域或延长声音,可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为语句重音和思想重音。三、气息的控制
1、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播出的内容千变万化,就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补气和换气是一种朗诵技巧。依情取气,依照感情发展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用气方法。
2、补气的方式:偷气,抢气,就气。边听边读边体会。方法指导:读短小精悍的诗歌,绕口令,散文之类进行训练。
3、紧张实际是口唇的紧张,在朗诵之前要做些口唇练习,如:将舌头在口腔内360度大循环十五次左右。四、声音的魅力
1、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的呼吸,气息短,做姿不正确会造成紧张。坐如钟,头背一线,双脚自然垂直,深呼吸时要深,不要耸肩。
2、朗诵爱好者最主要是要抒发一种情怀,一种心情,引起听众的共鸣。你应该为自己而读。将自己揉入文章中,不要理会其他,不要玩嗓子。
3、练习远近距离感。这个练习对于我们读文章中的对话是很有帮助的。朗读要有目标对象。
4、鼻音前后不分要练习,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5、平翘舌音一定要读准:zhi chi shi ri z c s
第二课时朗诵的技巧
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深入的理解 2、深刻。细致的感受 3、丰富、逼真的想象(二)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古诗诵读《春晓》
教学目标:
1.会认“晓、眠、觉、处、闻”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对烂漫的春花,对明媚的春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书中插图: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3、(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学习生字 3.指读、评议,读准古诗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诗人本来在干什么?
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 2.指说第一句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