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四】(31-40)
2010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31-40篇古文翻译
31~40篇古文翻译
31.张敞枉法
张敞担任京兆尹九年,因为与光禄勋杨恽交往深厚,后来杨恽受谗被诛,公卿举报杨恽在朝亲友不应该处在原位,都被罢免。(宣帝惜其才能,)留住了关于张敞的奏章,不交给下面去办。这时张敞派他属下的贼捕掾(官名)絮舜去查一个案件。絮舜以为张敞被上书揭发,即将被免职,不肯再为他效力,竟私自回到家中。有人批评絮舜不该如此,絮舜说;“我为此公尽力够多了,现在他不过是个五日京兆,还想办什么案子?”张敞听到絮舜的话,马上派遣属吏捉拿絮舜,把他关押在监狱里。这时候冬月还有几天才结束,案事吏昼夜审查絮舜,最终定了他的死罪。絮舜临刑前,张敞派主簿拿着他的命令对絮舜说:“五日京兆怎么样?现在冬日已经结束,还想再活下去吗?”说完,即令斩首。
没过几天,适逢立春,宣帝派出使者巡行天下,查举冤狱,絮舜的家人用车拉着絮舜的尸体,向使者鸣冤,使者即奏张敞滥杀无辜。宣帝问明原委,认为这算不了什么大事,想叫张敞设法逃脱。于是先宣布了以前关于他同杨恽有株连,不宜再居其位的奏状,将他削职为民。张敞受到免职的处分,到皇宫缴还印绶,便匆匆亡命而去。(张敞离职)几个月后,京师的吏民松弛下来,击鼓报警的事屡次发生。这时冀州也出现了大贼,宣帝想起张敞的功效,派使者到张敞居住的地方征召他。因为张敞已被弹劾,所以家人见使者到来,(以为是为他以前杀无辜的事来抓他,)都吓得哭了起来。可是张敞笑着对家人说:“我已亡命为民,郡吏就可以捕我。现在朝廷使者来,必是天子又要起用我了。”说着就整理行装,随使者入朝。上书说:“我从前有幸得以位列公卿,在京兆尹的任上待罪,杀了贼捕掾絮舜。絮舜本来是我一直所厚待的官吏,数次承蒙我的大恩。以为有奏章弹劾我,我将被免职,接受调查案件的任务,却回到家中。说我是五日京兆,忘恩负义,败坏道义。我就私自因为絮舜目无法纪,违背法律杀了他。我张敞如果杀了无辜,或是审问犯人故意不正直,即使被依法处置,死无所恨”宣帝召见了张敞,任命他为冀州刺史。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二】(11-20)
11.★稼穑艰难
【原文】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②斯:指示代词,这。③盖:表示推测,大概。④贵:以.....为贵。⑤本:根本,这里指生产。⑥茠(hāo)锄:茠,通“薅”。薅锄:锄草用的短把儿小锄。这里用作动词,指锄草。⑦刈:割。多用于草类或谷类。⑧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⑨涉:经历。
【参考译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盖:表推测语气,大概;②贵:以.....为贵,看重;
③本:根本,这里指生产。④安:怎么。
2.翻译: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3.上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重视农业,做好其他事务。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原文】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一】(1-10)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
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2011年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1、商鞅立信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注: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金:古代货币单位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2、田登为郡守田登为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张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田登是一郡的太守,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违者必定受到苔刑,于是举州百姓都称“灯”叫“火”。正值元宵节张挂彩灯,官吏在市集上张榜,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所以有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说这个。后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3、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
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决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7.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A.道理
B.正道
C.风尚
D.世俗
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__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
B.宾语前置
C.意动
D.使动
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
A.僧人
B.塔
C.寺庙
D.禅师封号
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
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选自陆游《书愤》)
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四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四】
31★★炳烛而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
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
【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
音乐师,世称"师旷"。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
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
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暮:晚,为时已晚②何:为什么③少:年轻时④阳:阳光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文中“何不炳烛”所蕴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
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
⑤以子之所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1-60翻译
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10 三江小渡
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11 商山早行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思故乡我昨夜梦会杜陵,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12与诸子登岘山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13 江城子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朗当年射虎的英姿。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14 晚泊岳阳
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
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
51★★★孟子见粱襄王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
【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全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答案(以下答案皆出自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望请海涵)
一.
1.B(kuī)
2.C (旁征博引)
3.C(攸:所)
4.D(雷震《村晚》)
5.B(清周起渭《西湖》)
6.A (宋徐俯《春湖游》)
7.B(明邵亨贞《贞溪初夏》)
8.A(潘阆《酒泉子十首之四》)
9.A(词的分类)
10.C(元曲体制)
11.D
12.B(B为七律,其他为七绝)
13.D(D为词曲)
14.C
15.A(宋朱熹《熟读精思》)
16.A
17.B
18.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9.D(谁说你知道得多呢)
20.D(居室简陋,但德行高远)
二.
21.春秋左丘明
22.道周
23.屈原楚
24.辅佐年幼国君制定和颁布礼法
25.安置祭品切菜时作为垫板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0.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1.明鸡
32.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3.春江水暖鸭先知
34.种植(谷:庄稼木:树)
35.店铺
36.接近
37同“轼”,(身子靠车上横木)表示尊敬
38.“于”,在
39.吹开,使……绽放、开放
40.有志报国之人即时奋起、发愤图强
三.
(一)
41.(1)破旧的(2)送
42.封地使者使者曾子
43.(1)是别人送给你东西,(您)为什么不接受呢?
(2)接受别人馈赠的人会害怕得罪那个馈赠者;赠与别人东西的人会待那
人以傲慢。
(注!把握关键字,成句且通顺即可)
44.自食其力、无功不受禄
(二)
45.唐刘禹锡
46.水光一体,十分和谐
47.略
四.
略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2)为什么(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翻译1-60
1、宜兴义牛
宜兴铜棺山有个农人叫吴孝先的,他家里有一头公牛,力气大又有好的品格,每天可以耕二亩地,即使很饿了,也不吃田里的禾苗,吴孝先把它当宝一样看待,让他的儿子吴希年来放牧。有一天,牛正在水涧边吃草,忽然,一只老虎从牛后面的树林子里跑了出来,想吃掉吴希年,牛就转过身来用角对着老虎,一边慢慢地走,一边吃草。吴希年非常害怕,爬在牛背上不敢动。老虎看到牛朝自己走过来,于是也趴下身来,准备等牛走近了就把牛背上的人打下来。老虎已经很近了,牛突然朝它奔过去,用角下死力气顶老虎。老虎本来正想着吃牛背上的吴希年,没想到牛朝它奔过来,所以促不及防,被顶得个四脚朝天地掉到了狭窄的水涧中,不能动弹,水慢慢地浸过了它的头,不一会儿就淹死了。吴希年骑着牛回家,告诉了父亲,喊了一帮子人把老虎抬了回来,煮了吃掉了。
后来有一天,吴孝先和邻人王佛生争水。王佛生家里有钱而又很凶暴地对待乡里,平日里就被乡里人们所怨恨,所以都认为他没理,都袒护吴孝先。王佛生更加生气了,就带领他的儿子们把吴孝先打死了。吴希年就去告官,王佛生向县令行重贿,反而判吴希年的罪,结果打死在公堂之上。吴孝先、吴希年父子死后,没有其他的兄弟可以来继续鸣怨的,吴孝先的妻子姓周的,每天都在牛面前哭诉:“以前幸亏你,我的儿子才没有被老虎吃掉。今天,他们两父子却都死在仇人的手里,老天爷啊,又有哪个人可以为我来报仇呢?”牛听了,大怒,长长地叫了一声,就直接跑到了王佛生家里。王佛生父子三人正在请客吃饭,牛就直接跑到他家的客厅里,直接把王佛生撞死了。王佛生死后,牛又把他的两个儿子也撞死了,那些来吃饭的客人拿着长杆和牛斗,也都被牛弄伤了。乡里的人就赶紧跑去报告县令。那个县令一听,吓死了。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五】(41-50)[1]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五】(41-50)
41★★陆游书巢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痰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宋·陆游《渭南文集》)【注释】
①栖于椟: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陈:陈列。
③觌(dí):看。④间:间或,偶尔,有时候。⑤槁枝:枯树枝。⑥就:走近,靠近。⑦既:已,已经⑧信:确实。
【参考译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或:有的②椟:木箱子③陈:置,放
④间:间或,偶尔⑤或:有时⑥就:走近,靠近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略
42★★魏文侯问李克
【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四】(31-40)
31★★炳烛而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暮:晚,为时已晚②何:为什么③少:年轻时④阳:阳光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文中“何不炳烛”所蕴涵的比喻意义是。
答:学习的重要性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32★★赵广拒画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①选自《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②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北宋名画家。③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侯。每,常。④遂:就,于是。之:凑音节不译。善:善于,擅长。⑤尤:尤其,特别。工:善于,擅长。⑥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几,几乎,差不多。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⑦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⑧闻:听说。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使:命令。图,画。掳,抢走。⑨辞:推辞,拒绝。⑩胁:威胁。白刃:快刀。遣:打发。去︰离开⑾实:其实,本来⑿乱定:局势平定⒀又数年:又过了几年⒁乃:于是,就⒂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参考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使:派遣②久之:时间长了③工:善于,擅长
④几,几乎,差不多⑤图,画⑥辞:推辞,拒绝。
3.赵广具有怎样的品质?文中哪些文字写出了这种品质?
答:赵广具有威武不能屈的优秀品质。文中具体文字: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33★★治国如栽树
【原文】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注释】1、平:平定2、炀帝:即隋炀帝,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的谥号。3、犹:仍旧。
4、征求:这里指搜刮。
5、已:指停。
6、穷:用尽。
7、不堪:不能忍受。
8、遂:就
9、目:亲眼10、夙夜:早晚11、孜孜:勤恳不息12、清净:指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13、丰稔(rěn):庄稼丰收14、吴兢,唐代史学家。《贞观政要》通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大臣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论政话语。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平:平定②犹:还是,依旧③已:停止④穷:竭尽,用尽
⑤不堪:不能忍受⑥遂:于是就⑦目:亲眼⑧夙夜:早晚、朝夕,指天天、时时
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搜表达的观点是:
答:帝王智利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根本。
34★★郭进治第
【原文】
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尝刺荆州,今荆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注释】见书,略(下同)
【参考译文】
郭进有才略,多次建立战功。曾经做邢州刺史。郭进曾经在城北修建宅院,建成之后,聚集族人和宾客庆祝落成,连地位低下的土木工匠都参与,于是在东厢房安置众工匠的席位,在西厢房安排众子女。有人问:“众子女怎么可以与工匠们并列?”郭进指着众工匠的方向说:“这些是造房子的人。”又指着众子女的方向说:“这些是卖房子的人,本来就应该坐在造房子的人的下席。”郭进死了不到一年,果然被他人所占有。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累:多次②完:完整③与:参加④宜:应该
3.从上文看,古代房屋正堂两边的庑(廊屋),以为上,以为下。
答:东西
4.“其”“之”“此”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请指出下面句中的“其”“之”“此”指代的具体内容。
①其厚六丈。“其”指代
②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之”指代
③此造宅者也。“此”指代
④此卖宅者也。“此”指代
答:①荆州城城墙②郭进“治地即成”这件事③盖房子的工匠④自己的孩子
35★★一言具狱
【原文】
有二人约以五更乙会于甲家,乙如期往。甲至鸡鸣,往乙家呼乙妻曰:“既相期五更,今鸡鸣尚未至,何也?”其妻惊曰:“去已久矣。”复回甲家,乙不至。遂至晓,遍寻踪迹,于一竹丛中获一尸,即乙也。随身有轻赍音基物,皆不见。妻号恸谓甲曰:“汝杀吾夫也!”遂以甲诉于官,狱久不成。有一吏问曰:“乙与汝期,乙不至,汝过乙家,只合呼乙,汝舍不呼,乃呼其妻,是汝杀其夫也。”其人遂无语。一言之间,狱遂具。
(选自宋·施德操《北窗炙輠》)【注释】1、期:约定时间2、期:约定3、何:为什么4、去:离开5、寻:寻找6、狱:案子7、舍:丢下8、具:了解9、恸(tòng):极其悲痛10、吏: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汉以后,泛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参考译文】
有两个人相约在五更时去甲家会面,乙按时到了。甲到了鸡叫的时候,前往到乙家去呼叫乙的妻子说:“既然互相约好五更时会面,现在鸡都叫了,乙为什么还没有到?”乙的妻子惊讶的说道:“他已经离开很久了。”(甲)又回到甲家,乙没到。于是到了天亮,遍地寻找乙的踪迹,在一个竹林丛中找到了一具尸体,就是乙。随身有的物品,都不见了。乙的妻子极其悲痛(恸)地对甲说:“你杀了我的丈夫!”于是(乙的妻子)把甲告到了官府,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