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第一次补课三角形
8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全等三角形讲解
8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全等三角形讲解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我们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本文档中,我将详细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条件以及相关的性质和定理,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具有完全相等的三边和三角形的一对三角形。
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全部相等时,我们可以称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有以下几种判定条件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SSS判定法: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SAS判定法: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ASA判定法: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夹边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RHS判定法: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斜边和两个直角边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全等三角形具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和定理,这些定理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几何问题,还可以拓展我们的数学思维。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部分相等: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全部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外角相等: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外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内角和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应用全等三角形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计算未知角度或边长时能提供有力的线索。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求解未知的角度或边长。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应用于证明其他定理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条件、性质和定理,我们可以提高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并拓展我们的数学思维。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本文档对于8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全等三角形的讲解,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讲解,请随时与我联系。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第一次课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1、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3、决问题。
4、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5、[重点难点]6、一.三角形根本知识7、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係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係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8、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3.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难点。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四、三角形的稳定性5、三角形的内外角和1、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
6、多边形的内外角和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__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____ 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_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____ 个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____ 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重点加强对三角形性质和分类的理解。
(2)从生活中找一个三角形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并简要说明解题过程。
3.创设情境:小明在户外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地标,他想了解这个三角形的一些特性。以此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2.介绍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三角形、测量角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问题探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性质和分类的掌握。
(6)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点的记忆。
(3)思考题: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请举例说明。
2.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1)探究题:在三角形中,为什么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请用实例和图形进行解释。
(2)拓展题: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重心,并尝试画出它们的图形。
3.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寻找身边的三角形物体,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八年级上册数学前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前四章知识点第一章:三角形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就像一个三条边围起来的小世界。
它有三个顶点,这就像是三角形的三个小角落。
三条边呢,就把这三个顶点连接起来啦。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哦,就像三个小伙伴凑在一起,角度的总和是固定的。
不管这个三角形是胖是瘦,是高是矮,内角和都不变。
- 三角形还可以按角来分类,有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就像三个小锐角精灵住在里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直角就像三角形里的小霸王,特别醒目)和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这个钝角就像个大胖子,把另外两个角挤得小小的)。
按边分类呢,有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这可是三角形里的完美对称型,就像三胞胎一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就像有两个双胞胎兄弟一样)和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各有各的个性)。
2. 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在一个三角形里,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
就像在一个小团队里,厉害的角色占的位置就大些。
比如说在直角三角形里,直角所对的边是斜边,斜边可是最长的边,就像老大一样。
而且,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两条短边加起来得比最长边还长才行,不然就围不起来啦。
3.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就像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往对边作的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像一个小杆子直直地立在那里。
三角形有三条高呢,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就像三根小柱子稳稳地支撑着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两条高,还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就有点调皮了,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呢。
- 中线呢,是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它就像把三角形的一边分成了两段相等的小线段,而且中线还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就像把一块蛋糕从中间平均切开一样。
- 角平分线就是把三角形的一个角平均分成两份的射线。
部编RJ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会数三角形的个数.(重点)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重点)3.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出示金字塔、战机、大桥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问: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图中的锐角三角形有( )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1)以A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ABC、△ADC共2个;(2)以E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EDC共1个.所以图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有2+1=3(个).故选B.方法总结:数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按照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那么就有n (n -1)2条线段,也可以与线段外的一点组成n (n -1)2个三角形.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类型一】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5cm ,6cm ,10cm C .1cm ,1cm ,3cm D .3cm ,4cm ,9cm解析:选项A 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 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 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 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类型二】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11 B .4<x <7 C .-3<x <11 D .x >3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7-4<x <7+4,即3<x <11.故选A.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时还要结合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可得出第三边长的两种情况,再根据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求解.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所求出的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类型四】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b -c -a |+|c +a -b |.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 -b -c <0,b -c -a <0,c +a -b >0.∴|a -b -c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c +a -b =3c +a -b .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的符号去掉,最后进行化简.此类问题就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式子的正负,然后进行化简.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抓住“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应用.(重点) 2.能够准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难点)一、情境导入这里有一块三角形的蛋糕,如果兄弟两个想要平分的话,你该怎么办呢?本节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三角形的高【类型一】三角形高的画法画△ABC 的边AB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解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可知.解:过点C 作边AB 的垂线段,即画AB 边上的高CD ,所以画法正确的是D.故选D. 方法总结: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必须满足:(1)过该边所对的顶点;(2)垂足必须在该边或在该边的延长线上.【类型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高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5,BC =6,AD ⊥BC 于点D ,且AD =4,若点P 在边AC 上移动,则B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P ⊥AC 时,BP 有最小值.由△ABC 的面积公式可知12AD ·BC=12BP ·AC ,解得BP =24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可利用面积相等作桥梁(但不求面积)求三角形的高,这种解题方法通常称为“面积法”.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中线【类型一】应用三角形的中线求线段的长在△ABC 中,AC =5cm ,AD 是△ABC 的中线,若△ABD 的周长比△ADC 的周长大2cm ,则BA =________.解析: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ABD 的周长-△ADC 的周长=(BA +BD +AD )-(AC +AD +CD )=BA -AC ,∴BA -5=2,∴BA =7cm.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理解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ABD 与△ADC 的周长之差转化为边长的差.【类型二】利用中线解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如图,在△ABC 中,E 是BC 上的一点,EC =2BE ,点D 是AC 的中点,设△ABC ,△ADF 和△BEF 的面积分别为S △ABC ,S △ADF 和S △BEF ,且S △ABC =12,则S △ADF -S △BEF =________.解析:∵点D 是AC 的中点,∴AD =12AC .∵S △ABC =12,∴S △ABD =12S △ABC =12×12=6.∵EC=2BE ,S △ABC =12,∴S △ABE =13S △ABC =13×12=4.∵S △ABD -S △ABE =(S △ADF +S △ABF )-(S △ABF +S △BEF )=S △ADF -S △BEF ,即S △ADF -S △BEF =S △ABD -S △ABE =6-4=2.故答案为2.方法总结: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高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底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探究点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高,∠BAC =60°,∠BCE =40°,求∠ADB 的度数.解析:根据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 =60°,得出∠BAD =30°,再利用CE 是△ABC 的高,∠BCE =40°,得出∠B 的度数,进而得出∠ADB 的度数.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 =60°,∴∠DAC =∠BAD =30°.∵CE 是△ABC 的高,∠BCE =40°,∴∠B =50°,∴∠ADB =180°-∠B -∠BAD =180°-50°-30°=100°.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灵活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表示方法,同时此类问题往往和三角形的高综合考查.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本节课由实际问题“平分三角形蛋糕”引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进而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然后从画图入手,分三种情况:即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培养学生形成分类讨论思想,同时,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对这三种线段留下清晰的形象,然后结合这些具体形象叙述它们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巩固.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1.通过观察、感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重点)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一天数学小博士听到三角形和四边形在一起争论“有稳定性好还是没有稳定性好?”先听它们是怎么说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我最好,因为我牢固,不易变形,所以我最受欢迎,不像你四边形,你没有坚定的立场!”四边形:“灵活性强,可伸可缩,我的这些优点比起你三角形那呆板、简单、一成不变的形式不知有多优越!”三角形:“我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三角尺、钢架桥、起重机、屋顶的钢架,我的用途大!”四边形:“我的用途广,像活动衣架、缩放尺、活动铁门等,人类的生活因为我而丰富多彩!”假如你是数学小博士,你会如何来调解它们的争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三角形的稳定性【类型一】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要使四边形木架(用4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需要加钉1根木条固定,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2根木条固定,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3根木条固定,…,那么要使一个n 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几根木条固定?解析:由于多边形(三边以上的)不具有稳定性,将其转化为三角形后木架的形状就不变了.根据具体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经验及题中所加木条可找到一般规律.解: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n -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 -2)个三角形,所以,要使一个n 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n -3)根木条固定.方法总结: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时,所需要的木条根数,可从具体到一般去发现规律,然后验证求解.【类型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大家经常看到有些学校、小区的大门都使用了伸缩门,它常常做成四边形的形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解析:从四边形特性的角度考虑.解:伸缩门做成四边形的形状,是利用四边形易变形这一特性. 方法总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实例都利用了这一性质,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稳定性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 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探寻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含义,进而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为什么不易变形”,再回归生活,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易变形”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一个表现,一种应用,而不是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不易变形”划等号.这样的教学既使得学生对稳定性有了正确清楚的认识,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奠定了认知的基础.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 三角形的内角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方法.(难点)2.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重点)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三兄弟之争)在一个直角三角形村庄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非常团结,有一天,老三不高兴了,对老大说:“凭什么你的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要被拆散,围不起来了!”“为什么呢?”老二、老三纳闷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类型一】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已知,如图,D 是△ABC 中BC 边延长线上一点,DF ⊥AB 交AB 于F ,交AC 于E ,若∠A =46°,∠D =50°.求∠ACB 的度数.解析:在Rt △DFB 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 的度数,再在△ABC 中求∠ACB 的度数即可.解:在△DFB 中,∵DF ⊥AB ,∴∠DFB =90°.∵∠D =50°,∠DFB +∠D +∠B =180°,∴∠B =40°.在△ABC 中,∵∠A =46°,∠B =40°,∴∠ACB =180°-∠A -∠B =94°.方法总结:求三角形的内角,必然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关,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图形特点,在不同的三角形中,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类型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判定 解析:设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x ,2x ,3x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x +2x +3x =180°,解得x =30°,∴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90°,即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在解决有关比例问题时,通常先设比例系数,然后列方程求解.【类型三】三角形的内角与角平分线、高的综合运用在△ABC 中,∠A =12∠B =13∠ACB ,CD 是△ABC 的高,CE 是∠ACB 的角平分线,求∠DCE 的度数.解析:根据已知条件用∠A 表示出∠B 和∠ACB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 ,再求出∠ACB ,∠ACD ,最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E 即可求得∠DCE 的度数.解:∵∠A =12∠B =13∠ACB ,设∠A =x ,∴∠B =2x ,∠ACB =3x .∵∠A +∠B +∠ACB =180°,∴x +2x +3x =180°,解得x =30°,∴∠A =30°,∠ACB =90°.∵CD 是△ABC 的高,∴∠ADC =90°,∴∠ACD =180°-90°-30°=60°.∵CE 是∠ACB 的角平分线,∴∠ACE =12×90°=45°,∴∠DCE =∠ACD -∠ACE =60°-45°=15°.方法总结:本题是常见的几何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形解答.探究点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类型一】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运用如图,CE ⊥AF ,垂足为E ,CE 与BF 相交于点D ,∠F =40°,∠C =30°,求∠EDF 、∠DBC 的度数.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求出∠EDF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 +∠DBC =∠F +∠DEF ,然后求解即可.解:∵CE ⊥AF ,∴∠DEF =90°,∴∠EDF =90°-∠F =90°-40°=5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 +∠DBC +∠CDB =∠F +∠DEF +∠EDF ,∴30°+∠DBC =40°+90°,∴∠DBC=100°.方法总结:本题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本节课通过一段对话设置疑问,巧设悬念,激发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提出猜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必要的提示指明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在学生提出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不同方法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活动和说明自己的想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接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11.2.2三角形的外角1.掌握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重点)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进行相关的几何计算和证明,并体会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关系.(难点)一、情境导入足球比赛中的数学知识在绿茵场上,某球员在A处受到阻挡需要传球,请帮助他做出选择,应传给在B处的球员还是C处的球员,使其射门不易射偏.(不考虑其他因素)请同学们帮助他做出选择.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三角形的外角【类型一】应用三角形的外角求角的度数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BPC=150°,∠ABP=20°,∠ACP=30°,求∠A的度数.解析:延长BP交AC于E或连接AP并延长,构造三角形的外角,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A的度数.解:延长BP交AC于点E,则∠BPC,∠PEC分别为△PCE,△ABE的外角,∴∠BPC=∠PEC +∠PCE,∠PEC=∠ABE+∠A,∴∠PEC=∠BPC-∠PCE=150°-30°=120°.∴∠A=∠PEC-∠ABE=120°-20°=100°.方法总结: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将已知与未知的角联系起来是计算角的度数的方法.【类型二】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把几个角的和分别转化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知:如图为一五角星,求证:∠A+∠B+∠C+∠D+∠E=180°.解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EFG=∠B+∠D,∠EGF=∠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E+∠EGF+∠EFG=180°,代入即可得证.证明:∵∠EFG、∠EGF分别是△BDF、△ACG的外角,∴∠EFG=∠B+∠D,∠EGF=∠A +∠C.又∵在△EFG中,∠E+∠EGF+∠EFG=180°,∴∠A+∠B+∠C+∠D+∠E=180°.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的特点,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将分散的角集中到某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解决.【类型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如图①,∠ACD是△ABC的外角,BE平分∠ABC,CE平分∠ACD,且BE、CE交于点E.(1)如果∠A=60°,∠ABC=50°,求∠E的度数;(2)猜想:∠E与∠A有什么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即可);(3)如图②,点E 是△ABC 两外角平分线BE 、CE 的交点,探索∠E 与∠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先计算特殊角的情况,再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结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概念解决.解:(1)根据外角的性质得∠ACD =∠A +∠ABC =60°+50°=110°,∵BE 平分∠ABC ,CE 平分∠ACD ,∴∠1=12∠ACD =55°,∠2=12∠ABC =25°.∵∠E +∠2=∠1,∴∠E =∠1-∠2=30°;(2)猜想:∠E =12∠A ;(3)∵BE 、CE 是两外角的平分线,∴∠2=12∠CBD ,∠4=12∠BCF ,而∠CBD =∠A +∠ACB ,∠BCF =∠A +∠ABC ,∴∠2=12(∠A +∠ACB ),∠4=12(∠A +∠ABC ).∵∠E +∠2+∠4=180°,∴∠E +12(∠A +∠ACB )+12(∠A +∠ABC )=180°,即∠E +12∠A +12(∠A +∠ACB +∠ABC )=180°.∵∠A +∠ACB +∠ABC =180°,∴∠E +12∠A =90°.方法总结:对于本题发现的结论要予以重视:图①中,∠E =12∠A ;图②中,∠E =90°-12∠A .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外角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本节的知识内容很突出,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外角及其性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索过程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感受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1.掌握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重点)2.正确区分凹多边形和凸多边形.(重点)3.理解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概念,探索一个多边形能画几条对角线.(难点)一、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建筑方面等的图片(包含一个或多个明显的多边形).问题:请学生观察图片,在图中能找出哪些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都是四边形,还有边数很多的图形,它们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应用,引出本节课课题:多边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多边形的概念【类型一】多边形及其概念下列图形不是凸多边形的是( )解析:根据凸多边形的概念,如果多边形的边都在任意一条边所在的直线的同旁,该多边形即是凸多边形,否则即是凹多边形.由此可得选项D的图形不是凸多边形.故选D.方法总结: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辨别凸多边形可有两种方法:(1)画多边形任何一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多边形都在此直线的同一侧;(2)每个内角的度数均小于180°.通常所说的多边形指凸多边形.【类型二】确定多边形的边数若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十五边形,则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为( ) A .14或15或16 B .15或16 C .14或16 D .15或16或17解析: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4,15或16.故选A.方法总结: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亲自动手画一下.探究点二:多边形的对角线【类型一】确定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________条对角线,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________条对角线,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________条对角线,请猜想从七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________条对角线,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________条对角线,从而推导出n 边形共有________条对角线.解析: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 -3)条对角线.从n 个顶点出发引出n (n -3)条对角线,而每条重复一次,可得答案.解: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1条对角线,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2条对角线,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3条对角线,从七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4条对角线,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 -3)条对角线,从而推导出n 边形共有n (n -3)2条对角线.方法总结:(1)多边形有n 条边,则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有(n -3)条;(2)多边形有n 条边,对角线的条数为n (n -3)2.【类型二】根据对角线条数确定多边形的边数从一个多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出发都只有5条对角线,则它的边数是( ) A .6 B .7 C .8 D .9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n 边形.依题意,得n -3=5,解得n =8.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故选C.【类型三】根据分成三角形的个数,确定多边形的边数连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与其他顶点的线段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了6个三角形,则原多边形是( )A .五边形B .六边形C .七边形D .八边形解析:设原多边形是n 边形,则n -2=6,解得n =8.故选D.方法总结: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 -3)条对角线,这(n -3)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n -2)个三角形.探究点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A.等腰三角形B.长方形C.正方形D.五边都相等的五边形解析:根据正多边形的定义: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进行解答.正方形四个角相等,四条边都相等,故选C.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正多边形的定义,各个角相等、各条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三、板书设计多边形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2.相关概念:顶点、边、内角、对角线.3.多边形的对角线: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为(n-3)条;n边形共有对角线n(n-3)2条(n≥3).4.正多边形:如果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各内角也都相等,那么就称为正多边形.本节课采取的是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每个人的价值作用都能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明白了和他人怎样合作,取长补短.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究步骤,充分估计探究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障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组织引导和巡视力度.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1.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重点) 2.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演示:清晨,小明沿一个多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按逆时针方向跑步.提出问题:(1)小明是沿着几边形的广场在跑步? (2)你知道这个多边形的各部分的名称吗? (3)你会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吗? 导入:小明每从一条小路转到下一条小路时,身体总要转过一个角,你知道是哪些角吗? 你知道它们的和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同小明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多边形的内角和 【类型一】利用内角和求边数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它是( ) A .四边形 B .五边形 C .六边形 D .七边形 解析: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 -2)·180°.设它是n 边形,根据题意得(n -2)·180=540,解得n =5.故选B.方法总结: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 A .1620° B .1800°C .1980°D .以上答案都有可能解析:1800÷180=10,∴原多边形边数为10+2=12.∵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内角后,边数可能减1,可能不变,也可能加1,∴新多边形的边数可能是11,12,13,∴新多边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620°,1800°,1980°.故选D.方法总结: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内角后,边数可能减1,可能不变,也可能加1.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原多边形的边数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复杂图形中的角度计算如图,∠1+∠2+∠3+∠4+∠5+∠6+∠7=( ) A .450° B .540° C .630° D .720°。
八上数学三角形讲解
八上数学三角形讲解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八年级数学中的三角形进行讲解,包括直角三角形和非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和应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八上数学三角形讲解》,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上数学三角形讲解》篇1在八年级数学的学习中,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讲解三角形的计算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个角是 90 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其边长。
例如,已知三角形 ABC 中,角 B 是 90 度,BC 是 5,我们要求 AB 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B = AC + BC因为角 B 是 90 度,所以 AC 是斜边,即 AC = √(AB + BC)。
将 BC = 5 代入上式,得到:AC = √(AB + 25)而我们又知道,直角三角形中,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AB / BD = AC / BD已知 AC = √(AB + 25),我们可以求出 BD 的长度。
将 BD 的长度代入上式,即可求出 AB 的长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非直角三角形。
在非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其边长。
例如,已知三角形 ABC 中,我们要求 BC 的长度。
我们可以假设 CD 是 AB 的中线,DE 是 AC 的中线,那么 DE 是 CD 的中线。
因为 DE 是 AC 的中线,所以 DE = 1/2 AC。
同理,因为 CD 是 AB 的中线,所以 CD = 1/2 AB。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CD / DE = AB / AC已知 CD = 3,DE = 2,我们要求 AB 和 AC 的长度。
我们可以假设 AB = x,AC = y,那么上式可以变为:3 / 2 = x / y解得:y = 2x / 3将 y 代入 AC = AB + BC,得到:(2x / 3) = x + BC解得:BC = √(5 / 9)x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BC 的长度。
新初二数学衔接系列 第1讲 认识三角形
第1讲认识三角形(边与角)(1)边a也可表示为,它所对的角是,所对的顶点是;(2)边b 也可表示为,它所对的角是,所对的顶点是;(3)边c 也可表示为,它所对的角是,所对的顶点是。
典型例题【例1】、请你找出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边与内角。
【例2】、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2)、请与同学交流你找到的三角形。
你是怎么数的?并讨论用什么方法数才能做到不重不漏?【例3】、说一说:举一些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例子。
课堂练习1.顶点是A、B、C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2.(1)如图1,点D在△ABC中,写出图中所有三角形:;(2)如图1,线段BC是△和△的边;(3)如图1,△ABD的3个内角是,三条边是。
3.如图2,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则在△ABC中∠C所对的边是,在△ACD中∠C所对的边是,在△ABD中边AD所对的角是,在△ACD中边AD所对的角是。
知识点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新知讲解】猜测1 :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吗?活动1:用5cm ,8cm与2cm的三根小棒拼一个三角形,试一试.问题:三条线段的长度满足什么关系才能组成三角形呢?活动2:观察下图,这是为什么?你能用数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C+BC>AB,同理 :AB+AC>BC、 AB+BC>AC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猜测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大小关系?活动3:猜一猜,并自己动手测量验证自己的结论。
结论:。
活动与思考:问题:三条线段的长度满足什么关系才能组成三角形呢?结论: 任意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或任意两条线段之差小于第三条时才能组成三角形. 知识概括: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典型例题【例4】、要与5cm、8cm的小棒组成三角形,你能选一根合适的吗?所选小棒应在什么范围内才可以呢?【例5】、长度分别为3cm、5cm、7cm、9cm ,哪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可能的情况?为什么?【例6】、判断:哪组线段首尾相接可以组成三角形?①3cm ,4cm,5cm ② 8cm,7cm ,15cm③12cm ,12cm,20cm ④ 5cm, 5cm ,11cm课堂练习4.小李有2根木棒,长度分别为10cm和15cm,要组成一个三角形(木棒的首尾分别连接)还需在下列4根木棒中选取()A.4cm长的木棒 B.5cm长的木棒C.20cm 长的木棒D.25cm长的木棒5.已知三条线段a>b>c>0,则它们能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A.a=b+c B. a+c>b C. b-c>a D. a<b+c6.已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周长为18,求三条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知识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1.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在平面内没有共同的端点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2.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3. 根据边的长度,三角形可以分类为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和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4. 根据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类为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小于90°)、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90°)和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大于90°)。
5.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其所对的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重要定理:1.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则有a²+ b² = c²。
2. 余弦定理:对于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a、b、c,夹角为C,则有c² = a² + b² - 2abcosC。
3. 正弦定理:对于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a、b、c,夹角分别为A、B、C,则有a/sinA = b/sinB = c/sinC。
三角形的重要概念:1.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2. 三角形的中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中点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中线。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从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顶点到对边的平分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4. 三角形的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5. 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6. 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7. 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延长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角知识点结论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角知识点结论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而其中的角知识点更是我们需要深入掌握的内容之一。
接下来,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角知识点结论。
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它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之一。
三角形中有三个角,我们需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性质。
2. 角的概念在三角形中,角是由两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部分。
角的大小通常用度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圆周角为360度。
在三角形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三种角:内角、外角和对顶角。
3. 内角的性质在三角形ABC中,若角A、角B、角C分别为α、β、γ,则有以下结论:(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α+β+γ=180度;(2)三角形内角和小于等于180度:α+β+γ≤180度;(3)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α+β+γ≥180度。
4. 外角的性质在三角形ABC中,若角A、角B、角C分别为α、β、γ,则有以下结论:(1)三角形外角和等于360度:180度;(2)三角形外角和小于等于360度:α+β+γ≤360度;(3)三角形外角和大于360度:α+β+γ≥360度。
5. 对顶角的性质在三角形ABC中,若角A、角B、角C分别为α、β、γ,则有以下结论:(1)角A、角B的对顶角相等:α=β;(2)角B、角C的对顶角相等:β=γ;(3)角C、角A的对顶角相等:γ=α。
总结回顾:通过对三角形的角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三角形内角、外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和关系。
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以及对顶角定理,我们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推导过程。
通过反复练习和操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三角形的角知识点时,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8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初步认识1》讲义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认识三角形①“△ABC ”读作“三角形ABC ”。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②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平分线和中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分别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垂足都是直角的顶点。
而在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它们的垂足都在相应顶点的对边的延长线上。
4、全等三角形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可用符号“≌”来表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经典例题:】1、如下左图,在△ABC中,∠C=3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1+∠2等于 .2、如上中图,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CD 、BE 相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 = 。
3、在ABC ∆中,如上右图,CD 平分ACB ∠,BE 平分ABC ∠,CD 与BE 交于点F , 若120DFE ∠=︒,则A ∠=4、如下左图,已知∠1=42°,∠2=30°,∠3=38°,则∠4=_________。
5、如上右图,△ABC 中,AB=AC=13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交AC 于E,若△EBC 的周长为21cm,A B C DEPA BCED第5题则BC= cm.7、如图,矩形ABCD 中(AD>AB),M 为CD 上一点,若沿着AM 折叠, 点N 恰落在BC 上,则∠ANB+∠MNC = ____________; 8、请你找一个长方形的纸片,按以下步骤进行动手操作:步骤一:在CD 上取一点P ,将角D 和角C 向上翻折,这样将形成折痕PM 和PN ,如下左图所示;步骤二:翻折后,使点D 、C 落在原长方形所在的平面内,即点D ′和C ′,细心调整折痕PN 、PM 的位置使PD ′, PC ′重合如下右图,设折角∠MPD ′=α,∠NPC ′=β (1) 猜想∠MPN 的度数;(2) 若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并改变α的大小,猜想:随着α的大小变化,∠MPN 的度数怎样变化? 并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
八年级上三角形知识点
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定理。
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点。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学期的三角形知识点,帮助大家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
一、三角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的图形。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即∠A+∠B+∠C=180°。
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B+BC>AC、AC+BC>AB、AC+AB>BC。
4.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具有两个相等的内角。
5.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三个内角都为60度。
二、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对应的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1)AAA相似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它们相似。
(2)AA相似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则它们相似。
(3)SAS相似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成比例,且其中夹角相等,则它们相似。
三、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个斜边的平方和。
即a²+b²=c²。
2. 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下列比例关系:sinA/a=sinB/b=sinC/c。
3.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下列关系:c²=a²+b²-2ab·cosC。
4. 正切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tanA=a/b,tanB=b/a,tanC=c/a。
四、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两底边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高、底边中线、中位线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高与底边的中线、中位线、角平分线都相交于同一点。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为90度;(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两个直角边的夹角的对边;(3)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八年级上册的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三角形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学习三角形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基本图形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性质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重点介绍八年级上册的三角形知识点,让你彻底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一、基本概念1.三角形三角形是三条线段组成的多边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三条边分别为三角形的基本要素。
2.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不同,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等多种类型。
3.性质三角形具有很多性质,在几何学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等。
二、重心、垂心、外心、内心1.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以三角形三个顶点为顶点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点,也是三条中线的交点。
重心坐标可以用所有顶点坐标的平均数表示。
2.垂心三角形的垂心是指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垂线的交点,也可以定义为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交点。
3.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外接圆的半径等于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线长度的二分之一。
4.内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以三角形三条边为弦的三个内切圆的圆心的共同点。
内切圆的半径等于三角形周长除以2和三个内角的半和相除的值。
三、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三角形中比较基础的定理之一。
它指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某个角度是直角,那么该角对应的斜边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分别平方的和。
勾股定理有时候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中的其他参数,比如角度、边长和面积等。
四、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也是三角形中比较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指出,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与对应角度的正弦值成比例。
即 a/sinA = b/sinB =c/sinC。
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中的某一角度或某一边长,但需要知道其中的另一个角度或边长。
五、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比较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指出,在三角形ABC中,如果C角不是直角,则a²=b²+c²-2bc*cosA。
八上 第一次课
知识点一:三角形概念及分类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如图,线段AB、AC、BC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记作“ ABC”,读作“三角形ABC”。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3)按角的大小分类
练习题:
图3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
A、1 B、9 C、3 D、10
拓展题: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第二学时: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知识点一: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垂心: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和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如图所示,AE∥BD,∠1=95°,∠2=28°,求∠C
第四学时:11.4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知识点: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练习题:
(1) 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数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
数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数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
一、引言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基础的概念,
不仅涉及到初中数学知识的部分掌握,也是高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是一个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每个角都由两条边相交
形成。
其中,边缘的交点叫做顶点,而缘边的夹角叫做角度。
在三角
形中,角度都是小于180度的。
三、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以下几类:等边三角形
(三个边长相等)、等腰三角形(两个边长相等)、普通三角形(三
个边长不相等)。
按照三角形的角度关系,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以下几类:锐角三角形(所有的角度都小于90度)、直角三角形(一个角度
等于90度)、钝角三角形(一个角度大于90度)。
四、三角形的计算
在三角形中,有很多重要的计算公式,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等。
其中,勾股定理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可以计算出斜边的长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可以计算出任意一个角度所
对应的边长。
五、三角形的应用
三角形不仅仅是一种几何形体,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
制造等领域,三角形是非常常用的形状。
此外,很多数学题目和物理
问题中都会涉及到三角形的计算和应用,如航空、导弹、电子等方面。
六、结论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知识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学好三角形不仅需要掌握
定义、分类、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更需要合理利用三角形的特性,
理解三角形的应用。
这样,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初二上册三角形知识点
初二上册三角形知识点
嘿,同学们!说到初二上册的三角形知识点,那可真是超级重要啊!三角形就好比是我们几何世界里的小英雄!
先来说说三角形的定义吧,它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就好像三根小棒搭在一起,嘿,这就成了个三角形啦!比如你看那个三脚架,不就是个三角形的样子嘛!
然后呢,三角形有很多特性哦!它具有稳定性,哇,这可太牛了!你想想看,为啥那些架子都做成三角形的形状呀,就是因为它稳定呀!这就像你稳稳地站在地上一样可靠!
还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呢!这可是个铁打的定律呀!咱拿个三角形的纸板,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嘿,不多不少正好 180 度!
再说说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就像个活力满满的小太阳,每个角都小小的;直角三角形呢,有个直角在那,多威风呀,像个站岗的士兵;钝角三角形呢,那个钝角就有点特别啦,就像个有点脾气的家伙。
按边分还能分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呢,等边三角形那三边都相等,多整齐呀!
哎呀呀,三角形的知识点真的好多呀,但掌握了它们,你的几何学习就会像开了挂一样!你们说是不是呀!总之,三角形真的超级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学哦!。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三角形是中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在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也是重点难点之一。
掌握好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画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构成的闭合图形。
三角形中的线段叫做边,三个点叫做顶点,三条边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部点。
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叫做内角。
二、三角形的分类1.按照边分类(1)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
(3)普通三角形:三边均不相等。
2.按照角分类(1)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90度。
(2)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均小于90度。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大于90度。
三、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三角形中的重要定理,在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
其表述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上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的表示形式如下:设三角形ABC中,角C为直角,则有AC²+BC²=AB²。
四、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1.周长三角形的周长可以通过三条边长之和求得,即周长=AB+BC+AC。
2.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高和底边求得,即面积=S=1/2 × AB × h。
五、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是指连结三角形一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中线的 $1:3$。
六、三角形的相似相似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三角形来说也非常重要。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七、三角形的重要定理1.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钝角三角形中,锐角边上的中线比钝角边上的中线长。
3.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4.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从底边中点经过。
五、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相关定义、分类、勾股定理、周长和面积、中线、相似和重要定理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1讲三角形的认识
第一讲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2、掌握三角形角度计算基本方法及三角形三线的运用3、培养学生对几何题目的兴趣,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知识点1、三角形的性质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外角和为360度,每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三线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平分角,且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②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③三角形的高线:运用面积法解题经典例题例1、现有2cm,4cm,5cm,8cm长的四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多少?举一反三1、现有2cm、4cm、6cm、8cm长的四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2、现有2cm、4cm、6cm、8cm长的四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例2、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8、19、a,则最大的边a的取值范围是?举一反三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m、2,则m的取值范围是2、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a,7,则最大边a(a为整数)可取的值为.3、现有长为57cm的铁丝,要截成n(n>2)小段,每小段的长度为不小于1cm的整数,如果其中任意3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则n的最大值为.例3如图,一只花猫发现一只老鼠溜进了一个内部连通的鼠洞,鼠洞只有三个出口A,B,C,要想同时顾及这三个出口以防老鼠出洞,这只花猫最好蹲守在()A.△ABC的三边高线的交点P处B.△ABC的三角平分线的交点P处C.△ABC的三边中线的交点P处D.△ABC的三边中垂线的交点P处举一反三1.如图,某石油公司计划在三条公路围成的一块平地上建一个加油站,综合各种因素,要求这个加油站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应建在()A.△ABC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B.△ABC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处C.△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处 D.△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处2.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B.△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例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AE是BC边上的高,∠B=20°,∠C=40°,求∠DAE的度数.举一反三1、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若∠B=40°,∠C=62°.求∠DAE的度数.例5如图所示.平面上六个点A,B,C,D,E,F构成一个封闭折线图形.求:∠A+∠B+∠C+∠D+∠E+∠F.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1+∠2+∠3+∠4+∠5+∠6=度.例题6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D的周长比△BCD的周长大2cm,若△ABC的周长为18cm,且AC=4cm,求AB和BC的长.举一反三1、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9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2、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21厘米和12厘米两部分,求△ABC 各边的长.例题7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的值可以为()A.5 B.6 C.7 D.8举一反三1、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b﹣2)2=0,则c的值可以为()A.5 B.6 C.7 D.82、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5|+(b﹣3)2=0,则c的值可以为()A.7 B.8 C.9 D.10例题8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BC,AD的中点,且S△ABC=4,则S阴影=()A.2 B.1 C.D.举一反三1、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且S△ABC=4,S△BEF=()A.2 B.1 C.D.2、在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S△ABC=16,则S△DEF=()例题9如图,△ABC 中,点D 为△ABC 内一点,已知∠BDC=100°,∠1=30°,∠2=20°,求∠A 的度数。
初二上册数学三角形
初二上册数学三角形在初二上册的数学学习中,三角形可是个重要的“主角”。
它不仅是几何世界的基础构建块,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角形,简单来说,就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可别小瞧这三条边和三个角,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先来说说三角形的分类。
从角的大小来看,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小于 90 度;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正好是 90 度;而钝角三角形则有一个角大于 90 度。
这三种三角形各有特点,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判断角的类型,能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关键。
从边的长短来分,三角形又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都是60 度;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对应的两个角也相等;不等边三角形就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如何变化,它的内角和始终是 180 度。
这是我们解决很多与角度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比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们就可以通过内角和 180 度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三角形的外角也有有趣的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这个性质在很多几何证明题中经常用到。
在实际生活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可是大有用处。
比如,自行车的车架、电线杆的支架等,都做成三角形的形状,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再来说说三角形的全等。
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多种方法,比如“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HL)。
通过这些判定方法,我们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解决很多与图形形状和大小有关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
中线是连接三角形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高线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角平分线则是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
八年级上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上三角形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中,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几何图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八年级上学期的三角形知识点。
一、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一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分类和计算。
二、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而普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不相等。
根据三角形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是9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度都小于90度,而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大于90度。
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有一些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即α+β+γ=180°。
这个性质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角度的大小。
2.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和等于360度,即α'+β'+γ'=360°。
这个性质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外角的大小。
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两个角度相等,即β=γ。
这个性质可以用于解决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4.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边叫做斜边,与斜边相对的角叫做直角,而另外两个角叫做锐角。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四、三角形的计算在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方法。
1.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和高来计算,公式为:面积=底边长×高÷2。
其中,底边长是指底边的长度,高是指从底边到顶点的垂直距离。
2. 三角形的边长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第一章提高练习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步练习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若它的底边长为5cm,腰长为10cm,则它的周长为。
.若它的一边长为7cm,一边长为10cm,则它的周长为。
.若它的一边长为5cm,一边长为10cm,则它的周长为2.变式:用一根长为18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①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②果有一边的长为4cm,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3.、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个:A、4B、3C、2D、1(1)三角形可分为等腰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可分为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可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cm和30cm,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 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 )A.10cm的木棒B.20cm的木棒C.50cm的木棒D.60cm的木棒4、填空题1.有9, 8, 5, 3,的四根彩色线形木条,要摆出一个三角形,有种摆法。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如果它的三边长都是整数,那么它的各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3.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已知其中一边是3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5、解答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cm,若它的一条边长为5cm,求它的另两条边长。
三角形边角不等式关系练习题一、边的不等关系证明1、如图,在△ABC的边AB上截取AD=AC,连结CD,(1)说明2AD>CD的理由(填空);解:∵AD+AC>CD()又∵AD=AC()∴AD+AD>CD()∴2AD>CDAAB CDB (2)如图,△ABC 中,AB=BC ,D 是AB 延长线上的点,说明AD >DC 的理由。
3、如图,已知P 是△ABC 内任意一点,则有AB+AC >PB+PC.4.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D 在AC 的延长线上.求证:BD -BC <AD -AB .二、角的不等关系证明1.BD 、CD ,试说明∠BDC>∠BAC.2.如图(1),在△ABC 中,AD 是△ABC 外角∠EAC 的平分线,且交BC 的延长线于D ,你能比较∠ACB 与∠ABC 的大小吗? 如图(2),在△ABC 中,AF 是△ABC 外角∠EAC 的平分线,AF 的反向延长线交CB 的延长线于D ,你能比较∠ACB 与∠ABC 的大小吗?A DCB AB 'C B A 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内外角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在△ABC 中,∠ACB=90°,把△ABC 沿直线AC 翻折180°,使点B 落在点B ′的位置,则线段AC 具有性质( )A.是边BB ′上的中线B.是边BB ′上的高C.是∠BAB ′的角平分线D.以上三种性质合一(1) (2) (3)2.如图2所示,D,E 分别是△ABC 的边AC,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E 是△BCD 的中线 B.BD 是△ABC 的中线 C.AD=DC,BD=EC D.∠C 的对边是DE3.如图3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 且S △ABC =4cm 2,则S 阴影等于( )A.2cm 2B.1cm 2C.12cm 2 D.14cm 2 4.在△ABC,∠A=90°,角平分线AE 、中线AD 、高AH 的大小关系为( )A.AH<AE<ADB.AH<AD<AEC.AH ≤AD ≤AED.AH ≤AE ≤AD5.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且BD:DC=2:1,S △ACD =12,那么S △ABC 等于( ) A.30 B.36 C.72 D.246.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锐角;B.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两个锐角C.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直角;D.三角形的内角都大于60° 8.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3,是第三个内角的45,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60°,90°,75°B.48°,72°,60°C.48°,32°,38°D.40°,50°,90°9.已知△ABC 中,∠A=2(∠B+∠C),则∠A 的度数为( ) A.100° B.120° C.140° D.160° 10.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差等于第三个内角,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11.设α,β,γ是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则α+β,β+γ,α+γ 中 ( )A.有两个锐角、一个钝角B.有两个钝角、一个锐角C.至少有两个钝角D.三个都可能是锐角12.在△ABC 中,∠A=12∠B=13∠C,则此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13.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D C A FE D CA 654321F E CB A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14.如图1所示,若∠A=32°,∠B=45°,∠C=38°,则∠DFE 等于( )A.120°B.115°C.110°D.105°(1) (2) (15.如图2所示,在△ABC 中,E,F 分别在AB,AC 上,则下列各式不能成立的是( )A.∠BOC=∠2+∠6+∠A;B.∠2=∠5-∠A;C.∠5=∠1+∠4;D.∠1=∠ABC+∠4 二、填空题: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为_______度.2.等腰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的总条数为________.3.在△ABC 中,∠B=80°,∠C=40°,AD,AE 分别是△ABC 的高线和角平分线,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5.三角形中,若最大内角等于最小内角的2倍,最大内角又比另一个内角大20°,则此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6.在△ABC 中, 若∠A+∠B >∠C,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若∠A+∠B=∠C,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若∠A+∠B <∠C,则此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 2,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8.在△ABC 中,∠B,∠C 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A=_______度. 9.如图所示,已知∠1=20°,∠2=25,∠A=35°,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_ 10.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个锐角. 1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各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和是225°,则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是____度.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为_____. 三、基础训练:1.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BC 于D,AE 平分∠BAC(∠C>∠B),试说明∠EAD=12(∠C-∠B).2如图所示,已知∠1=∠2,∠3=∠4,∠C=32°,∠D=28°,求∠P 的度数.21D A 43P21DCBA21C 'FE CBA四、提高训练:1.如图所示,将△ABC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到点C ′处,试探求∠1,∠2与∠C 的关系.2.如图所示,在△ABC 中,∠B=∠C,FD ⊥BC,DE ⊥AB,∠AFD=158°, 求∠EDF 的度数. 3.如图,已知,在直角△ABC 中,∠C=90°,BD 平分∠ABC 且交AC 于D . (1)若∠BAC=30°,求证:AD=BD ;(2)若AP 平分∠BAC 且交BD 于P ,求∠BPA 的度数.五、探索发现:1. 如图5所示的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盆花,每个图案花盆的总数为s.按此规律推断s 与n 有什么关系,并求出当n=13时,s 的值.2. 如图所示,在△ABC 中,∠A=α,△ABC 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 且∠P=β,试探求下列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选择一个加以说明.(1)PC BA (2)PCBA(3)PCBAFEAn=2,s=3n=3,s=6n=4,s=9《三角形》精练精析一、填空题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它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2.已知△ABC 中,AD ⊥BC 于D ,AE 为∠A 的平分线,且∠B =35°,∠C =65°,则∠DAE 的度数为_____ . 3.已知∠A =12∠B =3∠C ,则∠A = 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35°,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5.若一个n 边形的边数增加一倍,则内角和将 .6.如图7-4,BC ⊥ED 于O ,∠A =27°,∠D =20°,则∠B= ,∠ACB = .7.如图7-5,由平面上五个点A 、B 、C 、D 、E 连结而成,则∠A +∠B +∠C +∠D +∠E = . 8.以长度为5cm 、7cm 、9cm 、13cm 的线段中的三条为边,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 种,分别是 . 二、选择题9.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关系∠B +∠C =3∠A ,则此三角形( ).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10.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 ). A .45° B .55° C .60° D .65° 11.如图7-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1不是三角形ABC 的外角 B .∠B <∠1+∠2 C .∠ACD 是三角形ABC 的外角 D .∠ACD >∠A +∠B1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四边形的外角和大于内角和B .若多边形边数从3增加到n (n 为大于3的自然数),它们外角和的度数不变C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可以任意多D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80°14.一个五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都等于n ,则n 的值为( ). A .108° B .125° C .135° D .150°15.如图7-9,三角形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且S △ABD =S △ADC ,则AD 为( ).图7-4 图7-5图7-6A .高B .角平分线C .中线D .不能确定16如图7-10,已知∠1=∠2,则AH 必为三角形ABC 的( ). A .角平分线 B .中线C .一角的平分线D .角平分线所在射线17.如图7-11,三角形ABC 中,AD 平分∠BAC ,EG ⊥AD ,且分别交AB 、AD 、AC 及BC 的延长线于点E 、H 、F 、G ,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18.如图7-12,在三角形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延长BG 交AC 于E .F 为AB 上的一点,CF ⊥AD 于H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1)AD 是三角形ABE 的角平分线. (2)BE 是三角形ABD 边AD 上的中线. (3)CH 为三角形ACD 边AD 上的高.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 ,IH ⊥BC 于H ,试比较∠CIH 和∠BID 的大小.20.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BC ,BE ⊥AC ,CF ⊥AB ,BC =16,AD =3,BE =4,CF =6,你能求出三角形ABC 的周长吗?21.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三角形ABD 的周长比三角形ACD 的图7-9 图7-10 图7-11 图7-12周长小5,你能求出AC与AB的边长的差吗?2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另外两边的长;(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另外两边长;(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三角形提高竞赛题1、一条线段的长为a,若要使3a—l,4a+1,12-a这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2、已知:如图,∠B=34°,∠D=40°,AM,CM分别平分∠BAD和∠BCD.(1)求∠M的大小.(2)当∠B,∠D为任意角时,探索∠M与∠B,∠D间的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3、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BC,如图,将纸片沿某条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直角边BC上,记落点为D,设折痕与AB、AC边分别交于点E、点F.探究:如果折叠后的△CDF与△BDE均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纸片中∠B的度数是多少?写出你的计算过程,并画出符合条件的折叠后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