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24年蔬菜发展规划工作方案(2篇)
2024年蔬菜发展规划工作方案____年蔬菜发展规划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蔬菜种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土壤污染、农药残留、耕地资源的减少等。
因此,本工作方案旨在制定____年蔬菜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以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及任务1. 目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蔬菜发展规划,推动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提高蔬菜的品质与安全性。
2. 任务:(1)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种植技术水平,降低农产品的农残指数;(2)完善蔬菜种植标准,规范农业生产行为;(3)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增加可耕地面积;(4)推广蔬菜生产的绿色技术和先进设备;(5)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蔬菜产业的升级。
三、具体措施与时间安排1. 农药减量替代:加强农药减量替代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优选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生物农药,并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时间安排:____年上半年完成农药减量替代技术研究,下半年开始推广应用。
2. 蔬菜种植标准: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特性和病虫害防控需求,完善蔬菜种植标准,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并建立相应的检测与评估体系,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
时间安排:____年全年进行蔬菜种植标准的修订与制定,并在年底前开始实施。
3. 土壤保护和改良: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与管理,通过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灌溉措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同时,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促进土壤健康,提高土壤肥力。
时间安排:____年上半年开展耕地保护和改良工作的调查与评估,下半年开始实施具体措施。
4. 推广绿色技术与设备:加强对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包括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种植等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设备、智能农机等先进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时间安排:____年上半年进行绿色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与试验,下半年开始推广应用。
河南省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一、近年来我省蔬菜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一)规模持续增长,连续登上多个新台阶1995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60.74万公顷,总产量1660.8万吨,人均占有量180kg 。
“九五”以来,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蔬菜面积连续突破66.67万公顷和133.33万公顷两个大的关口,产量连续登上3000万吨、4000万吨、5000万吨、6000万吨4个大的台阶。
2007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68.83万公顷,总产量6235.5万吨,分居全国二、三位,人均占有量635kg 。
分别比1995年增长178%、275%和253%,12年来平均增幅达14.8%、23%和2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丰富优化,均衡供应水平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省蔬菜供应不仅花色品种少,总量不足,而且淡旺季十分明显。
冬春季节主要靠大白菜、萝卜供应,秋季菜供应也很少。
1993年省政府制订全省温棚农业发展方案以来,全省反季节蔬菜迅速发展,同时,全省蔬菜科技工作者大力引进推广国内外名优蔬菜品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生菜、西兰花、荷兰豆、彩色椒、水果黄瓜、樱桃番茄等和从南方引进的苦瓜、丝瓜、芥蓝等以及反季节蔬菜品种春胡萝卜、春白萝卜、春白菜、夏白菜等,使我省蔬菜花色品种大大丰富。
目前,我省蔬菜种植南北品种齐备,国内外品种兼有,精细菜、大路菜、保健菜搭配,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互补,种类齐全,花色繁多,蔬菜生产已告别了品种单一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居民的餐桌膳食供应。
同时,蔬菜市场供应淡旺季差别明显缩小,周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大提高。
(三)效益稳步提高,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1985年,全省蔬菜产值10亿元,占农业产值的1/20。
1995年,全省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不足1/10,2005年全省蔬菜产值561.8亿元,占整个农业产值的31.4%。
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极大丰富了广大城镇居民的“菜篮子”,而且大大鼓起了广大农民朋友的“钱袋子”,蔬菜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25•【字号】豫政办〔2017〕23号•【施行日期】2017.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7〕2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的关键时期。
谋划我省“十三五”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对深入实施我省中原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规划,保持全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树立发展新理念,厚植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自我加压奋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产业融合,保护农业生态,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全省粮食总产连续跨越550亿公斤、600亿公斤两大台阶,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06.71亿公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
优势经济作物产量持续提升,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50万亩,油料、蔬菜及食用菌、水果总产量分别达到599.7万吨、7456.5万吨和930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0.91%、12.56%、16.83%。
河南信阳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13 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水平较低 .
当前 从事蔬菜 种植 的主要是妇 女和 老人 ,他们 普遍 文
化 程度不高 ,对生产上 的新技 术 、新 品种 、新材料 的接 受 有 一定的局 限性 ,种植技 术水平 落后 ,从 而造成生 产成 本 较 高 ,难 以提 高生产效 益 。同时 ,信 阳市的蔬菜 专业技 术
O E E H R U T R B T A T Hl S O Tl L U E A S R C S N C
河 南信 阳蔬菜产业现 状及发展对策
张生辉 ,张联勇 ,王 征 ,陈登霞 ,刘 庆
( 河南省信阳市水稻工程技术 中心 ,河南 信 阳 4 4 o ) 6oo 摘 要 :分析信 阳市 蔬菜产 业现状 ,针对信 阳市 “ 菜篮子”工程建设 面临的蔬菜产业 发展 缓慢 、供 求矛盾 突出的
产 与大市场的有效 对接 。同时 ,推动规模发展 。
2 2 加强蔬菜标准化建设 ,发展 无公害蔬菜 .
蔬菜 标准化 是指 以科学技 术和 实践经验 为基 础 ,按 照 “ 简化 ,统一 、协调 、优选”的原理 ,把 考研 成果 、先进技 术 和成 熟 的经验 转化 成标 准 ,用 以指导 、规 范蔬 菜生 产 、 加 工 、经营 、销 售等活 动 ,达到 提高产 品产量 、质量 和 经 济 、社会 、生态效 益的过 程 。通 过蔬菜标 准化 建设 ,整体 规划 ,把 标准 化融入 蔬菜生产 的各个环 节 ,可 以使 产品 的 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从而提升示范带动能力 。 进一步 完善蔬 菜产品 质量安全 检测体 系 ,加 大 对检测
1 2 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 .
目前 ,信 阳市 主要以 农户分散 经营 、农 户 自产 自销的 渠道 为主 ,农 民专 业合作社 以及龙头 企业 的产供销 一体化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10•【字号】豫政[2007]48号•【施行日期】2007.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豫政〔2007〕4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七月十日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省发展改革委二○○七年六月二十日)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扩大流通规模,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豫发〔2005〕1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供应、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产品流通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不断提升,市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华中棉花交易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郑州毛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知名全国,初步形成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发展格局。
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项目建设规划
为把河南的专用小麦、专用玉米、棉花、双低油菜、苹果等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带,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结合河南实际,编制了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项目建设规划。
规划的主要内容: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1、专用小麦。
优势区域划分为豫中北部强筋小麦区和豫南弱筋小麦区,共77个县(市、区)。
其中,豫中北部强筋小麦区包括安阳、鹤壁、濮阳、新乡、焦作、济源、郑州、开封、商丘市的全部及洛阳、三门峡、许昌、平顶山、周口等市的部分区域共66个县(市、区)。
豫南弱筋小麦区包括信阳及驻马店南部,共11个县(市、区)。
2、专用玉米。
重点发展饲用玉米、工业加工玉米和食品加工玉米,这三类专用玉米优势区:饲用玉米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安阳、焦作、济源、新乡、郑州、许昌、开封、鹤壁、漯河、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濮阳等14个省辖市的全部和洛阳、平顶山两个省辖市的部分县市;工业加工玉米优势区布局在郑州、平顶山、新乡、南阳、商丘、周口、焦作等淀粉、味精、酒精等加工企业较为集中的市;食品加工玉米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城市近郊和漯河、商丘、许昌、安阳等市的大食品加工企业周围。
3、棉花。
优势区域划分为豫东棉区、南阳盆地棉区和豫北棉区,共47个县(市、区)。
其中豫东棉区包括周口、商丘、开封、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等7市的28个县(市、区);南阳盆地棉区包括南阳、驻马店等两个省辖市的9个县(市、区);豫北棉区包括安阳、新乡、濮阳等三个省辖市的10个县。
4、双低油菜。
优势区域为处于长江、淮河流域的信阳、南阳、驻马店3个省辖市的17个县(市)。
5、苹果。
优势区域划分为西部黄土高原优势区和东部黄河故道优势区,共28个县(市、区)。
其中西部黄土高原优势区包括洛阳、三门峡、郑州、焦作等4个省辖市的16个县市;东部黄河故道优势区包括商丘、开封、新乡等3个省辖市的12县市。
二、发展目标专用小麦:到2007年,全省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270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300万亩,总产量达到110亿公斤左右,从而替代进口,满足市场需求,使我省小麦生产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达到优质与高产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生产与加工结合,逐步形成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专用小麦生产和加工格局。
河南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河南蔬菜产业发展趋势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蔬菜种植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蔬菜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河南蔬菜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河南蔬菜产业的现状1. 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河南省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适宜发展蔬菜种植业。
目前,河南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2. 蔬菜品种丰富多样:河南地处华北农业大区,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宜多样化蔬菜的种植。
目前,河南蔬菜市场供应的蔬菜品种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豆类、根茎类等多个门类,且品种繁多。
3. 蔬菜生产方式逐渐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应用,河南蔬菜种植业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方向发展。
如大棚种植、水培种植、有机种植等新兴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4. 市场需求持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迅速上升。
这为河南蔬菜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二、河南蔬菜产业发展趋势1. 深度加工产品的需求增加:随着消费者对蔬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深度加工蔬菜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如蔬菜浓缩汁、果蔬混合汁、膨化蔬菜制品等,这些产品具有便捷、营养、美味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2. 有机蔬菜市场潜力大: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有机蔬菜市场潜力巨大。
河南作为中国农村有机农产品供应最多的省份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有机蔬菜生产条件,有机蔬菜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3. 智慧农业助推蔬菜产业升级: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在蔬菜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分析、自动化控制等手段,可以实现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精细管理和高效运营,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4. 蔬菜品牌建设势在必行:品牌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的蔬菜产地之一,应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产品质量保障、市场营销推广等方式,提升河南蔬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冬季日照充足,夏季气候冷凉,具有发展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的自然优势,近年来,在各项政策、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活流通,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被列为特色产业,成为了我市突破干旱制约、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制订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发展成就(一)规模效益日益显著实施了《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等,大力推进了设施农业提质增效、露地蔬菜规模化发展以及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蔬菜面积稳步扩大,效益逐步提高。
截止****年底,建成蔬菜***亩以上规模园区***个,面积****万亩;其中设施农业***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个,面积****万亩,千亩以上基地**个,****亩以上基地*个。
蔬菜(含蔬菜、瓜类、设施果树、食用菌等)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农民人均蔬菜产业纯收入达到****元,增长***%,蔬菜产业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设施蔬菜、越夏及冷凉蔬菜、出口蔬菜、麦后复种蔬菜、脱水加工蔬菜和露地西甜瓜六大板块和蔬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
产业布局区域特色鲜明,集聚度逐步提高。
(三)科技水平明显提升以蔬菜标准园创建及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为平台,推广优新品种;集成推广秸秆还田、精准水肥一体化、标准化建造、集约化育苗、绿色防控等技术;配套卷帘机、保温被、通风器、微耕机、移栽机等设施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了农业物联网、装配式镀锌钢架结构、主动蓄放热及无土长季节栽培等新技术;探索示范了非耕地栽培蔬菜技术。
期间,累计引进推广蔬菜新技术**项,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以上,提质增效技术覆盖率达到**%,其中秸秆还田技术示范**万亩,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亩,极大的改善了蔬菜栽培土壤,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
(四)流通体系逐步健全建成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个,其中定点批发市场**个,培育各类蔬菜流通企业和合作组织***家。
浚县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浚县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积极推动《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豫政办〔2022〕97号)相关要求落地见效,大力推进我县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把握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以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食品的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方向,以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品牌培育、标准创设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做优预制菜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园区,以浚县预制菜产业园为主要加工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预制菜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基地,加快我县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和换道领跑。
(二)目标任务。
以“做大做强做优绿色食品主导产业”为主线,精心组织、提前谋划、快速推进,力争在预制菜领域实现浚县独有的特色和定位,到2025年,全县预制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全力打造全国知名、全省最大的“北方预制菜产业生产加工基地”,抢抓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二、突出重点工作按照“结合实际、紧盯前沿、强链延链,龙头带动、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的思路,以“15666”工作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思路为“1”:以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核心;“5”:以新希望六和、春黎食品、千味央厨、京东预制菜、品鲜一百为龙头;“6”:以面制品、肉制品、豆制品、花生制品、蔬菜制品、速冻调理制品为预制菜的发展方向;“6”:以建设小河白菜萝卜、善堂优质花生、新镇韭菜黄淮羊、黎阳茄子辣椒、王庄粉皮肉牛、白寺芦笋小米六个原材料加工基地为载体;“6”:以龙头培育行动、集群提升行动、品牌打造行动、创新引领行动、标准支撑行动、配套保障行动等六大行动为抓手。
河南省番茄生产及发展趋势
河南农业2023年第34期种植户更愿意种植。
(四)能够实现周年生产番茄可以无限生长,收获期较长,在3个月以上。
种植户一般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价格确定种植、收获时间。
番茄种植分为露地种植和设施种植两种。
露地以春茬生产为主,4月上旬定植,6月开始采收。
8—9月结束。
大棚早春茬多为2月下旬定植,4月上市,6月拉秧;大棚秋延茬一般在7月至8月中旬定植,9—12月收获。
温室可以进行越冬生产,10月至翌年6月都有产品上市。
番茄一般每667 m 2产量在5 t 以上,越冬一大茬番茄每667 m 2产量在10 t 以上。
二、番茄销售及效益情况(一)市场销售以就近为主番茄易破皮、干蔫,不易储存,再加上生产种植户3.0元667 m 2投入30 000元。
大667 m 2000元。
露地春1.6667 m 2投入番茄周年生产,受高温、高湿、低寒、长期低温寡照等多方面不利天气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多种病害,所以要求番茄品种必须具备良好的抗病性、抗逆性。
目前,虽然部分品种具备一定的抗病能力,但仍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要想实现增产增收,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种子的抗病性依然是关键。
各科研部门应与制种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不断试验示范,培育出适合不同地域、天气、土壤结构的种植品种。
(二)产品品质需提档升级目前,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增长,但由于品种选择、技术运用和生产管理中存在各种情况,精品果产出较少。
此外,采后预冷环节薄弱,严重制约果品的质感和颜色,满足不了消费者日渐增长的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番茄种植的发展方向如下:培育优良品种,企业、合作社、种JINGJI ZUOWU经济作物河南农业2023年第34期目前河南省番茄进口品种市场占有量仍然较高,集约化育苗能力尚有不足,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还未完全实现,冷链体系依然不健全,加工水平相对滞后,品牌建设仍需要提高。
因此,河南省应强省规划建设,加大对蔬菜育种、育苗、标准化生产及采后处理的扶持力度,持续打造一批优质、高效的番茄生产基地或生产园区,推进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
蔬菜产业十四五目标和思路
蔬菜产业十四五目标和思路
蔬菜产业在十四五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目标和思路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蔬菜产业的未来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蔬菜产业的十四五目标和思路。
一、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在未来五年内,我国蔬菜产业将致力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质育种和绿色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蔬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二、加强蔬菜产业的农业科技创新
在十四五期间,蔬菜产业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蔬菜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将加强蔬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蔬菜品种的创新和优化。
三、推动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
在未来五年内,蔬菜产业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有机蔬菜的生产和推广。
通过建设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度。
同时,加强蔬菜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推动蔬菜产业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
四、提升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十四五期间,蔬菜产业将努力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加强蔬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国际蔬菜产业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
总结起来,蔬菜产业的十四五目标和思路主要包括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和提升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才能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和安全的蔬菜产品。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发布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发布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针对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市场价格波动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会同商务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统计局等部门联合编制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印发各地执行。
《规划》明确了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规划了生产区域布局,提出了发展生产、流通和质量安全建设方面的重点任务,强化了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城市郊区与优势产区基地布局,着力加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根据《规划》,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市场供给,即在保持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力争单产水平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蔬菜损耗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在保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流转顺畅、竞争有序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
在生产区域布局上,《规划》按照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给能力与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统筹:全国36个大城市,要按照提高蔬菜特别是叶类菜自给率的要求,确定常年菜地最低保有量,并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稳定增加蔬菜种植面积;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区位优势等因素,确定在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等六个优势区域内,重点建设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提高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能力。
《规划》明确了蔬菜产业发展重点环节的重点任务。
河南省农产品发展
河南省农产品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田面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探讨河南省农产品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河南省农产品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传统农产品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优质化。
首先,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河南省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树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如“郑州稻香村”、“信阳毛尖”等。
这些品牌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一批农民致富。
其次,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河南省注重农产品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产品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河南省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冷链物流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降低损耗的重要环节。
河南省积极开展冷链物流建设工作,建设了一批冷库、冷链运输车辆等设施,缩短了农产品从生产地到市场的时间,有效保障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优质的需求。
二、农产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产品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河南省高度重视农产品科技创新,在农业科研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加强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河南省积极开展农产品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保存工作,建立了一批农产品种质资源库。
通过对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河南省培育出了一批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益。
其次,推动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
河南省建立了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河南省油菜生产2015-2020年发展思路与对策
河南省油菜生产2015-2020年发展思路与对策一、2015-2020年河南油菜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河南省“双低”油菜生产稳定在36.67万hm2左右,力争利用有效冬闲田资源,恢复到40万hm2左右。
“双低”化率在90%以上,基本消除常规品种及其他品种插花种植现象,油菜品质基本达到部颁优质标准,含油率40%以上,平均单产160kg以上。
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基本形成产业化雏形,通过试验示范,引进储备有发展潜力的“双低”油菜品种3~5个,引进储备先进的栽培技术1~2项。
(一)目标定位到规划期末,全省“双低“油菜生产面积稳定在36.67万hm2以上,总产95万t以上,整体提高“双低”油菜栽培技术水平,平均单产达到160kg以上;优势区域内规划面积稳定在30~33.33万hm2左右,占全省面积的80%左右。
规范“双低”油菜生产,提高油菜内在品质,大力推广含油率在40%以上的油菜品种,不断强化合作,大量储备油菜优良品种,稳定“双低”油菜制种面积。
(二)主攻方向大力推广高含油“双低”油菜品种和适用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推进轻简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河南省油菜区域发展布局(一)河南省油菜优势主产区划分河南省油菜优势主产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农业生态条件、生产优势、科研和技术推广情况等社会、经济、技术指标,采用综合因素评价法来确定河南省的油菜优势主产区和一般生产区。
以综合评价,河南省的油菜优势主产区划分为两个区,分别为豫南主产区,主要包括信阳、南阳和驻马店市;豫中(许昌、平顶山)、豫东、豫北和豫西油菜零星种植区。
除豫南主产区为优势区外,河南省其他区域也适宜油菜生产,但由于目前生产规模较小,故确定为油菜一般生产区。
(二)河南省油菜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当前,我国油料、油脂市场正在经受国外油脂油料的严重冲击,发展我国油菜产业迫在眉睫。
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居民食用油的1/2依赖进口,这种情况势必威胁到我国食品的战略安全。
河南省芹菜产销情况及发展趋势
河南农业2024年第7期河南省芹菜产销情况及发展趋势价格高低浮动较大。
市场批发价高时,每千克为2~2.4元;市场批发价低时,每千克为0.6~1元。
芹菜单产水平较高,个别时期集中上市容易造成供大于求,销售困难。
近年,芹菜销售基本平稳,虽有起伏但没有出现大的销售难现象,原因如下:一方面,种植农户根据市场行情积极调整种植茬口及种植规模,根据客户需求决定上市期。
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如市场上有一种小香芹因提早上市、省工省时、易销价高等特点,深受种植农户的青睐。
芹菜每667 m2种植成本一般在1500元左右,其中,种子投入100元,育苗费用100元,肥料投入400元,种植移栽投入400元,人工收获费用400元,农m2平均产量为667 m2产3500~8500元。
;长距离运镇静健胃、利尿、缺乏竞争力。
种质资源,整理分析并运用多种手段加以创新,从而筛选出优质资源加以高效利用。
二是要借鉴先进经验,加强抗病育种研究,选育针对根腐病、叶斑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品种,减轻病害防治压力。
三是要创新育种材料,通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标记定位等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推动育种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要因地因时因茬选育专用新品种,以满足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茬口的品种需求。
(二)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1.存在问题。
目前,河南省芹菜在生产上依然是人工移栽及收获。
由于劳动力逐渐高龄化,人力资源越来越匮乏,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人工成本在芹菜的整个(下转第26页)JINGJI ZUOWU经济作物河南农业2024年第7期(四)经济效益分析表3可以看出,处理1投入棚膜比处理2每增加180元,每667 m 2总产值增加1600元,净利润增加1420元,效益增加明显。
当年产推广工作,加大力度引进适用生产机械。
(三)绿色生产有待进一步提高1.存在问题。
芹菜易感染斑枯病、软腐病、早疫病、菌核病等。
河南省荠菜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
食品科技河南省荠菜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田姗姗,张艳霞,刘建宇,王营娟(兰考三农职业学院,河南省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300)摘 要:荠菜是广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药食同源蔬菜,近年来河南省荠菜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文从生产规模效益、相关产品、栽培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河南省荠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荠菜发展的方向与策略,为河南省荠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荠菜;产业;现状;策略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Shepherd’s Purs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TIAN Shanshan, ZHANG Yanxia, LIU Jianyu, WANG Yingjuan(Lankao V ocational College of San Nong, Henan Provinc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Characteristic Crops, Kaifeng 475300, China)Abstract: Shepherd’s purse is a kind of medicinal and edible vegetable that is widely loved by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 shepherd’s purs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has developed better and better.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hepherd’s purs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scale benefit, related products, and cultivation mode, and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and strategy of shepherd’s purse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epherd’s purs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Keywords: shepherd’s purse;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y近年来,人们的食疗保健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提高,对药食同源食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浅析信阳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河南农业2021年第31期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出去”为目标,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质稻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强化优质稻米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建设,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商城县再生稻累计推广面积近2万hm 2,累计增产粮食6000万kg 以上,累计实现增收1.2亿元以上,传统稻米产业逐步走上了优质稻米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全县计划发展再生稻8000 hm 2,稻鸭共作1 333.33 hm 2,稻渔综合种养3 333.33 hm 2,其中商城县稻鸭共作模式被作为信阳特色的绿色高效种养模式之一向全市重点推广。
三、强化引领,筑牢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根基商城县创新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基层党组织为保障、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带动、以美丽乡村建设套专班推进的工作模式。
积极引进和培育瑞禾食品、兄弟米业等一批三产融合的稻米龙头,唱响“三粒米”公用品牌,注重培育地方特色、绿色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全力扩大绿色优质农副产品供给,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优质稻米、稻鸭、稻渔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守稳“米袋子”,确保“米袋子”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有9家粮油类企业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山信”“兄弟”“原耕垄上”“豫春河”等优质稻米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优质稻米的种植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2019年实施了河南省农业品牌“三品一标”扶贫整县推进,成功创建了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优质稻米产业“走出去”夯实了基础。
浅析信阳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河南农业2021年第31期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一)健全组织,完善机构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组织机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科技支撑、人才培训等措施。
要把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就必须健全组织,完善机构。
通过政策引导将千家万户分散种植和经营的局面有机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标准,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责权利明确”的原则,引导组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 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规模生产,以公司为主体,分析市场,联系市场,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让菜农全心投入到蔬菜生产中。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一、蔬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蔬菜产业在新一轮发展中
壮大和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了经济规模的大大扩张,质量的质量大大提高、结构的准确匹配。
为了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质量,提升效益,促进蔬菜技术创新,确保蔬菜安全,改善蔬菜消费者的质量,保证公众的
营养需求,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方案:
1、按照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
链为核心的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把蔬菜产业发
展形成战略共同体;
2、产业布局要健全,将以科技创新、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业链
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发展框架建立起来;
3、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点,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大力气,并加大政府对蔬菜产业的投资
和支持;
4、完善蔬菜产业的交易体系,实施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技术,建立完
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推广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推动蔬菜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
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二〇〇九年六月目录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一)取得的成效 (1)(二)存在的问题 (5)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6)(一)市场前景分析 (7)(二)竞争力分析 (7)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8)(一)发展思路 (8)(二)发展目标 (9)四、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10)(一)优势区域布局 (10)(二)发展重点 (11)五、重点推广品种和技术 (20)(一)主推品种 (20)(二)主推技术 (22)六、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23)(一)投资概算 (23)(二)效益分析 (28)七、支撑和保障措施 (30)(一)加强组织领导 (30)(二)加大资金投入 (30)(三)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31)(四)强化科技支撑 (31)(五)完善市场体系 (32)(六)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防范体系 (33)附表1: (34)附表2 (35)附表3 (37)附表4 (39)附表5: (40)附表5续: (41)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蔬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蔬菜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蔬菜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由蔬菜大省向蔬菜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效益驱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数量供应充裕,花色品种丰富,鲜细菜比重增加,品质显著改善。
但同时还存在着设施面积小、单位面积产量低、采后处理少、加工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1、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
200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571万亩,总产量6394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比2005年增长7.4%和8.7%。
设施蔬菜生产也获得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588万亩(折合设施面积39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0万亩、塑料大中棚145万亩、小拱棚187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23%,设施蔬菜总产量200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31%,冬春蔬菜供应紧缺问题得到缓解,周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大提高。
2、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省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良种转化率达到90%以上,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南北品种齐备,国内外品种兼有,精细菜、大路菜、保健菜搭配,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互补,种类齐全,花色繁多,基本满足市场多方位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膳食供应。
2008年,全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44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1%。
3、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200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达43个,种植面积1508万亩,总产量3841万吨,分别占全省县(市、区)总数、播种面积和蔬菜总产量的27%、59%和60%。
仅种植面积150万亩以上的南阳、商丘、周口、开封、信阳、驻马店6市,蔬菜种植面积就达1632万亩,总产量380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4.5%和61%。
同时,蔬菜产业逐步向适宜地区和优势区域集聚。
温棚蔬菜主要集中在106、107、310三条国道沿线及十八个省辖市周围。
地方名优特色菜基地和品牌逐步形成,如内黄的夏番茄,开封县的胡萝卜,淮阳、平舆的黄花菜,中牟、杞县的大蒜,淅川的小辣椒等,在全国市场上都有较大影响。
泌阳花菇、西峡香菇、卢氏黑木耳、鲁山毛木耳、清丰白灵菇、汤阴白色金针菇、夏邑双孢蘑菇、辉县平菇,其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全国闻名。
4、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蔬菜新品种培育取得突破,西瓜、韭菜、马铃薯、辣椒和大白菜的育种居国内先进水平。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开封市农科所已成为我国西瓜品种选育的主要单位, 平顶山市农科所的韭菜育种代表着我国的较高水平,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马铃薯育种占据我国两季作地区的半壁江山;日光温室结构及其主要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名优特新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主要蔬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及粮菜间套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生物技术在蔬菜科研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省农科院的大白菜小孢子育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暗灌、微机全自动管理、棚内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生物液肥施用和人工授粉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5、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省蔬菜质量安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2008年全省蔬菜例行监测合格率平均达到97.7%,省会郑州市在农业部的例行监测中蔬菜合格率达到99.8%,并连续5次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全省共有部、省级检测中心10个,市级检测中心18个,县级质检站13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检测室215个。
强化了对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的检测,检测频次和品种明显增多,检测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6、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增强。
200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7.8%,而蔬菜产值(806亿元)却占整个农业产值的近31.4%,为粮食作物产值的82.8%。
每亩露地蔬菜收益一般在1000~2000元,比一般大田作物多5~8倍,每亩设施蔬菜效益一般可达5000~10000元以上,高的可达3万元以上,是一般大田作物的15到20倍。
2008年全省蔬菜纯收入约540亿元,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为670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454.2元的15%,蔬菜种植已成为全省种植业中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1、单产水平较低。
2008年我省蔬菜单产2487公斤/亩,仅居全国第10位,为河北省的65.8%、山东省的77.7%。
设施蔬菜面积比例小,仅占全省蔬菜面积的23%,而近邻的河北、山东两省已达40%以上,冬春季蔬菜自给率不足50%;蔬菜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员少,相当一部分县(市、区)没专门从事蔬菜专业的人员,良种良法不配套,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不够,重品种轻栽培问题突出。
2、品种结构不合理。
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较大,仅萝卜、白菜就占总播种面积的近17%,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所占比例不足50%,耐贮运及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少,质量和规模优势不明显,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后,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
3、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对蔬菜采后处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我省蔬菜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采后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温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及分级包装加工中心建设等缺乏,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不足5%;与蔬菜冷链物流相适应的金融结算、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严重滞后。
4、市场体系不完善。
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总体规模小、档次低;产地批发市场少,发育不平衡,部分蔬菜生产大县缺乏基本的市场设施,多是地头、马路市场;经营和交易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较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现代化装备水平低,流通效率不高;市场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5、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省蔬菜出售多为“原”字号产品,蔬菜的年加工量仅占蔬菜总产量2%左右,在加工蔬菜中,大多是低水平腌渍加工和脱水加工,加工产品单一,精深加工比例低。
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各环节的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
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仍占很大比例,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1.国内市场前景分析。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①人口增长需求。
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新增人口6000多万,按每天人均消费0.5公斤蔬菜计算,将增加蔬菜消费1096万吨。
②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广大农村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出于营养保健需要,人们的膳食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将不断增加。
2.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进入本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
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自给率下降,今后还将减产,这为我省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省蔬菜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采后处理设施和技术的改进,我省蔬菜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蔬菜出口空间较大。
(二)竞争力分析1.国际竞争力分析蔬菜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与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价格便宜,蔬菜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我省蔬菜价格一般为发达国家的1/10~1/5,成本和价格优势明显;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省又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
2.国内竞争力分析(1)资源优势。
我省在蔬菜发展上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
①地理优势。
我省地处南北过度带,适于多种蔬菜作物生长,境内既有平原,又有山区,蔬菜种质资源非常丰富;②气候优势。
我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条件好,降水适中,无霜期较长。
1978年就被全国保护地专家认为最适宜发展保护地栽培的地区,具有发展露地蔬菜和温棚蔬菜的优越气候条件,199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早春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
(2)区位优势。
我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京珠、连霍等高速公路和京广、陇海、京九、宁西四大铁路在我省境内纵横穿越,我省蔬菜具有明显的北调南补,西出东进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3)基础优势。
我省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基础较好,耕地面积较大,农田水利条件较完备,农田环境保护较好,具有发展蔬菜的优越生产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
蔬菜生产比较效益高,对农民增收作用大,带动就业能力强,对蔬菜生产驱动作用突出,蔬菜发展潜力大。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设施、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发展目标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省蔬菜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实现由蔬菜生产大省向蔬菜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