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巧用数学知识_2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数学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数学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够描述其功能;2. 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 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细胞的代谢过程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2. 幻灯片或板书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盐水溶液、洋葱片、酵母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探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并提出细胞的重要性。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提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的成分、细胞核的作用等内容。

三、探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1. 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片细胞的结构,并描述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

2. 介绍各种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的结构和功能。

四、实验展示细胞的代谢过程(15分钟)1. 利用酵母进行呼吸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气泡的产生。

2. 引导学生讨论酵母的代谢过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器的作用。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代谢过程对生物体的重要性是什么?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堂课的知识点;2.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习成果;3. 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生物与数学的融合教案

初中生物与数学的融合教案

初中生物与数学的融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与数学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2. 掌握使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与数学的关联性,数学方法在生物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物问题中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生物与数学的关联性资料、相关数学方法资料;
2. 实验器材:实验室仪器、生物样本;
3. 教学环境:教室桌椅、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与数学之间的关联性;
2. 分享一些生物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二、学习(30分钟)
1. 介绍生物与数学的关联性,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问题中可以应用的数学方法;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
3. 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一些生物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三、实践(30分钟)
1. 安排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并交流实验结果。

四、总结(10分钟)
1. 回顾生物与数学的关联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强调数学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生物问题中。

教学反思:
通过生物与数学的融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物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计算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计算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解 析:从方程式看 出,有氧呼吸过程 中 0 2吸收量
与 C2 O 释放量相等,而无 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 0 ,却 2
能释放 出 C 2 O 。据 题意,假设 02 吸收量为 1m l o,则
C 释放量应为 2m l O2 o。由于有氧 呼吸 吸收 0 量等于释 2
生物学 的发展 与其他学科密切 相关 ,生物学中许多疑难
问题 渗透 了数 学知识 ;课堂教学过程 中如果引用数学思 维 ,有些重 、难点就会化繁 为简 、迎刃而解 ,这样 的教 学既强化 了对 知识的理锵和应用能力 ,又培养 了学生对 生物学知识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 中常常会遇 到许 多数学计算 问题 ,很多学生对这些计算颇感头痛 , 且正确率不高 。为此 ,笔者在授课过程 中引导学生推导 衍生 出一些解题规律及公式 ,极大地提高 了学生 的思维

有氧呼吸
C H1 6+6H2 +6o 6 2 0 0 2— 6C 2+ O
1 2 +能量 (8 0K ,其 中 l6 J合成 A P) 2H 0 2 7 J 11 K T
无氧呼 吸 C H10 — 2 z O 6 26 C Hs H+2C 2+能量 O
0 H,则 多 肽 分 子 中 含有 的 0
中图分类号 : G6 3 1 文献标识码 :B 3 .9
学生综合 素质 的培养 已成 为中学教学的重要课 题 。
【 l 例 】一种,若每个 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是 18 2 ,则
该蛋 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
A. 1 8 0 2o B. 1 0 6 13

还应加上 R基 上相应的一N 或—co0 H2 H的数 目。 1 . .2 氨基酸数 、肽键 数 、失去水分子数 脱去 水分 子 个数 = 肽键 个数 = 氨基酸 个数 一 肽链条数 。 1 . 多肽或蛋 白质的分子质量 .3 多肽 ( 或蛋 白质 )的分子质量 =所 有氨基酸总量 脱下 的水分子 的总量 。

生物教学中巧用数学知识_3

生物教学中巧用数学知识_3

生物教学中巧用数学知识巴中中学余永其随着生物学科加入高考,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在课改的浪潮中越来越受到质疑。

教师讲条款、学生记重点的方法真正是行不通了。

特别是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有限,教师很难用生物学专业语言解释所有的知识点。

其实它既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也是与其它学科多处交叉融合的学科。

特别是数学知识,对形象记忆、理解并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值得生物学教师们研究。

下面我就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知识的运用作一浅述,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例1,生物课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第72页,尿液的形成,蛙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表。

在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的物质变化数据中,学生对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的变化的理解毫无疑问,都是几乎全部重吸收,但无机盐、水、尿素的变化却很难理解,书上说重吸收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许多学生在问:“即然吸收了,为什么还由7.0变成为15.0,尿素为什么增加了那么多?”解释这些问题用数学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明白。

教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巧设相关数据,假设10L的原尿经重吸收作用后,只剩下0.15L尿液,其所含物质的量如下表:经重吸收作用,水减少了:9800-144=9756g无机盐减少了:70-2.25=67.75g原尿中各成分的浓度:尿液中各成分的浓度:水:9800÷10L=980g/L 144g÷0.15=960g/L无机盐:70g÷10L=7/L 2.25÷0.15=15 g/L尿素:3g÷10L=0.3g/L 3÷0.15=20g/L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很容易记下相关知识,并对“重吸收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水”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例2,生物课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第88页,生物富集概念的理解,图25-2,DDT在生物内的富集示意图:浮游生物小鱼大鱼鹰(富集1.3万倍)(富集17万倍)(富集66万倍)(富集833万倍)在这食物链中,后面的生物体内的DDT来源于前面的生物体,却比前面的生物体含DDT多,学生对此很难真正理解,用类似的数学知识帮助理解就会使学生容易理解了。

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数学知识应用论文

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数学知识应用论文

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概念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提出使用完整陈述句的形式来表述课堂教学中期望学生掌握的概念。

概念教学不再是满足于学生知道或记得某个专业词汇的含义,而是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重心将是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这些概念。

每堂课的教学围绕相应的概念展开,可以是讲授、演示、图片、文本、讨论。

那么,数学知识是否能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发挥一定的作用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遗传”概念教学与数学知识遗传的概念可以几种表述方式,“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套指令信息来决定其遗传的性状”。

“遗传信息包含在每一个基因当中,基因位于每一个染色体上”。

“一个可遗传的性状可由一个或多个基因来决定,一个基因是一段dna 分子,它决定机体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序列”。

在遗传概念教学中,我可以用数学的公式、比例关系及等量替换等数学知识,来加深学生对遗传的理解,方法简便、逻辑性强、容易接受。

1.数学的比例关系在基因表达中的应用生物遗传学中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根据“中心法则”原理,可以总结出一个数学关糸式:蛋白质中肽链的条数+蛋白质中肽键数(或缩合时脱下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参加转运的trna数目=1/3mrna的碱基数=1/6基因中的碱基数。

例如,人的血红蛋白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下了570分子的水,问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有多少个碱基?根据上述的数学关糸式可得基因中碱基数为:(4+570)×6=3444(个)。

2.利用数学的等量替换知识计算dna中碱基比率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学中,dna分子中碱基比率的计算是难点,可以把生物学原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数学方法――等量替换知识结合起来计算dna中碱基比率,这样就简单容易了。

例如,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c+t)=0.2,则在另一条链中,此比为多少?在双链dna分子中,设一条链为α,另一条链为β,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aα=tβ、gα=cβ、cα=g β、tα=aβ,再利用数学的等量替换知识,可推知(aα+gα)/(cα+tα)=(tβ+cβ)/(gβ+aβ)=0.2,所以,(aβ+gβ)/(cβ+tβ)=1/0.2=5。

浅谈生物学教学与数理化的融合与渗透

浅谈生物学教学与数理化的融合与渗透

教学篇•经验交流浅谈生物学教学与数理化的融合与渗透陈鸿璋(庆阳第六中学,甘肃庆阳)学生如果数理化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那么在学习生物学的部分内容(如遗传与进化)时就会很困难。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如果适当地渗透一些数理化知识,为学生学习生物学做好铺垫,这样学生能更容易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与数理化的融合与渗透。

一、生物教学与数学的融合与渗透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可谓理科学习的“工兵”学科。

对于生物学科来讲,有很多计算,如:蛋白质的合成、ATP计算、遗传概率的计算等。

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维方式以及解题技巧来解决生物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复杂生物问题的能力。

1.将数学中概率计算运用到生物学教学中高中生物模块二《遗传与进化》,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学生不仅要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而且要学会运用分离定律来推断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利用分离比求各种表现型的比例,并且能够推算某种遗传病的患病风险率,这便会运用到数学中的概率计算。

如人群中常见的多指、白化病,分别是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这两种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且能够独立遗传。

例如:有一对夫妇,丈夫患多指,妻子表现正常,其孩子手指正常但患白化病,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孩子正常的概率为是;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解析:设控制手指性状的基因是A和a,控制肤色性状的基因是B和b,根据题意可知:丈夫的基因型是AaBB,妻子的基因型是aaBB,则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34=38;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2×14=18;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38-18=12或12×14+12×34=12。

2.将数学模型构建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高中生物学模块三《稳态与环境》,在学习种群的数量变化时,利用数学模型来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要求学生建构数学方程式模型和曲线图模型,并比较二者的优缺点,将数学特性渗透于生物学教学中,能更直观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例析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例析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5 ) 推测 子代表现型 的种类数 。如 : 豌 豆中高茎 m对矮茎( t ) 是
显性 ; 绿豆荚( G ) 对黄豆荚( 是显性 。这两对基 因是 自由组合 的。 则T t g g 与T t G g杂交后代表现型有( ) A . 3种 B . 4种 C . 6种 D . 8 种 f 答案 B )
定律及遗传信 息的传递与表达 中碱基 的排 列与密码子 的组 合方 式都运用 到了排列组合的知识 。 例1 . 一个二倍体的种群 中, 已知一条常染色体 的某一基 因位 点上有 6种不 同的复等位基 因, 那么在这个群体 中 , 可能存 在的
基因型的总数有多少?其 6  ̄ = 2 1 种 。如形成 三倍 体 ,则可组成 的基 因型为 c  ̄ + 2 q+ c i =
5 6 种。
例2 . ( 1 ) 如果有 3种氨基酸 , 每种氨基酸足够多 , 则可形成 : 三肽的种类 : 3 3 = 2 7( 种) 二肽 的种类 : 3 2 = 9( j 币 - ) ( 2 ) 如果有 3 个 不同的氨基酸 , 则可 以形成 : 三肽的种类 : 3 X 2×1 _ 6 ( 种) 二肽的种类 : 3 X2 = 6 ( j 呻 - )
二、 极 限知 识 的 应 用
( 6 1 求子代表现型的概率。 如: 基 因型为 Y y R r 和Y Y R r 的两株 黄色圆粒豌豆杂交( 每对基 因独立遗传) , 其 子代 中黄色 圆粒豌 豆
所 占比例为f 1
A. 1 B . 1 / 2 C . 1 / 4 D . 3 / 4 ( 答案 : D ) 2 . 加 法 定 理 的应 用
B 自交代数

自 交代 数
三、 概 率 的 应 用
概率是高 中数学 中的比较重要的知识 ,其 中涉及到 的有相 明 了, 收到举一反 三的效果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 中学数学的知 加 、 相乘原理 , 在 自由组合定律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识引入课 堂, 不仅 能实现“ 能用文字、 图表 以及 数学方式等 多种表 1 . 乘法定理 的应用

生物初中教案数学必修二

生物初中教案数学必修二

生物初中教案数学必修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学中常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在生物学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和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1. 生物与数学的关系;
2. 生物学中的常见数学概念;
3. 生物学中数学解决问题的实例。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生物学与数学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内容:讲解生物学中常见的数学概念,如概率、平均数等,并介绍生物学中常见的
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讨论生物学中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
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在生物学实验或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
综合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展望: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展望生物学与数学结合的发展前景。

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
2. 学生讨论;
3. 组织练习;
4. 实例演练。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和作业成绩;
3.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1. 生物课本;
2. 数学课本;
3. 实例分析案例。

教学反思:
1. 需要根据学生的程度调整课程内容;
2. 需要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调整。

以上是本节生物初中教案-数学必修二的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初中教案数学下册

生物初中教案数学下册

生物初中教案数学下册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细胞模型、教学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展示一张细胞的结构图,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作用。

二、讲解
1. 通过课件介绍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2. 结合实物细胞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细胞,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讨论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细胞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展开讨论。

2.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探讨来深化对细胞的理解。

四、展示
1. 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细胞模型,分享自己对细胞的理解。

2. 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五、作业
布置作业:请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细胞的文章,要求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
本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实物细胞模型和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细胞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学遗传中数学概率计算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遗传中数学概率计算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遗传中数学概率计算的应用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学学科的教育内容一直以生物学为基础,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生物学学科更加具有“生命力”,与动植物等生命体“打交道”成为这一科目较为吸引学生的地方。

但任何学科知识并非具有单一化特点,综合性与关联性是每一个学科的基础性特点,生物学学科涉及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等;尤其是数学概率在生物学遗传方面的应用,更加体现了生物学学科的综合性与关联性特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生物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也逐渐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在实际研究中,生物学学科的大部分知识的学习都会应用于数学知识,但由于高中生物学学科内容的基础性,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未能明显地体现与数学学科的关联性。

从大部分生物学实践教学来看,高中生物学遗传计算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大量的数学概率知识,这一部分是可以让学生明显感受到生物学学科中数学知识的运用的,以下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分析与谈讨。

一、数学概率在生物学学科的应用现状(一)学习成果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受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学生在面对“偏科”的情况时,都会不自觉产生“我数学成绩不好,生物学遗传中有数学知识,我也学不会或者我不想学”的错误思想,所以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讨厌学习这一部分知识,从而学习成果较小。

而数学学科成果较好的学生,无论生物学知识水平处于什么状态,在此部分学习中,都较为自信,并且大部分学习成果显著。

(二)学生对学科间的认识较为模糊根据大部分的教学实践,许多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种认知,数学就是数学,生物学就是生物学,二者没有交集。

在具体的生物学遗传教学中,前期的理论讲解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掌握,但涉及计算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生物学中,难以进入数学的发散性思考中去,或者有的学生直接不自主地带入公式中,学习思想十分僵硬。

(三)大部分教师应试思想严重应试教育的一大特点便在于“分数至上,成绩先行”。

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上,为提高自身的教学成果,直接简单粗暴地将教学成果化为学生分数,“格式化”答案成为标准答案,学生的多方面思考能力被限制,数学与生物学的结合便成为一个形式,教育改革成为一个口号,由此,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粉笔生物教案数学初中

粉笔生物教案数学初中

粉笔生物教案数学初中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明白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2. 掌握细胞的功能及其作用;3. 明白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粉笔、黑板;2. 图片或动画展示细胞结构;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玫瑰花瓣切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2. 学习(30分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通过文字和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细胞的构成和功能。

3. 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玫瑰花瓣切片,观察细胞的具体结构,以增强他们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4. 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发现细胞的结构决定其功能。

5. 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细胞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默写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查找资料,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3. 思考,细胞结构如何影响其功能。

六、板书设计: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遗传信息传递;3. 结构决定功能。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发了他们对细胞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实验环节,可能会遇到显微镜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需要及时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在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数学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入手,探讨了数学模型建构的具体步骤,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验证了其实践价值。

深入探讨了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总结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实践经验与思考,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数学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数学模型,建构,实践,思考,应用意义,步骤,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挑战,解决方法,总结,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在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数学模型与生物实验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学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解释生物现象,推断生物规律,进而为生物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具体步骤需要有序进行,包括问题定义、模型假设、参数选择、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等环节。

在实践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生物实验数据,运用数学模型来解释生物现象,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效果评估是数学模型建构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教学中遇到的挑战与解决方法也需要及时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八下教案数学初中

生物八下教案数学初中

生物八下教案数学初中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教材:《生物》单元:人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

2.掌握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3.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2.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了解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人体器官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人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重点介绍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神经元的传导功能和肌肉组织的收缩功能。

三、实践(20分钟)1.让学生在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结构,了解细胞和纤维的组织排列方式。

2.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了解神经元的传导功能和肌肉的收缩功能。

四、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人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重点知识。

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讲解知识点、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高中受精作用教案模板数学

高中受精作用教案模板数学

高中受精作用教案模板数学
1. 理解受精作用概念,并能够描述其过程。

2. 掌握受精作用涉及的数学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受精作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受精作用中的数学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受精作用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生物》相关章节。

2. 粉笔、黑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受精作用的概念,并和学生讨论受精作用对生物发育的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数学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受精作用中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跟随一起计算。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训练。

2. 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四、拓展(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受精作用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进行更高难度的练习。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谈生物教学的跨学科联系

谈生物教学的跨学科联系

谈生物教学的跨学科联系生物学科教学的跨学科联系会对培养既有各学科较深的科学知识,又有广博的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用生物知识分析文学作品,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注意引用一些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用生物知识分析文学作品,如在讲鸟类一节的涉禽类时,我们可联想大家经常看到的《松鹤延年图》中的“鹤”,其实鹤就属于涉禽类,并栖息于河湖边或沼泽地带,以鱼虾等为食,从不上树,更不会到崇山峻岭处的松树上生活,而真正在树上栖息生活的、形态优美的、酷似鹤的应是鹭,人们把白鹭当作“仙鸟”即丹顶鹤,是作为长寿和高雅的象征。

这样解释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作品中的内涵。

在讲《生物与环境》一节时,老师可引用《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为何淮南的橘会在淮北变为枳呢?原来产生“橘变枳”原因中渗透着生物学中很多内容。

因为,橘在南方主要是靠嫁接来繁殖的,其砧木多用的是同科植物“枳”,枳的根系发达,耐寒、抗病性强,而作为接穗的橘则耐寒性较差,所以橘枳嫁接在温暖的南方能很成功地收获橘的果实。

但是当用枳做砧木的橘移到淮北后,作为不能忍耐严寒的橘则大多被冻死,而砧木却能存活,所发枝、叶当然就为枳了。

通过这样分析,同学们既加深了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更帮助了同学们对本节内容掌握。

二、数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在生物中涉及到一些计算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巧妙地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会使学生巧渡难关。

比如这样一道题: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男孩,问他们再生一个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孩子的几率有多大?解题分析:设白化病致病基因为a,色盲致病基因为o,可得出父母亲的基因型为:(母亲)Aaxaxo×(父亲)AaxaY 父母产生配子基因型为:Axa,Axo,axa,axo Axa,Ay,ax,ay归纳:母亲共产生四种配子类型:其中正常基因的配子有Axa一种;带一种致病基因的配子有Ax?和ax?两种。

生物教学中用到的数学知识

生物教学中用到的数学知识

生物教学中用到的数学知识
高占民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教学》
【年(卷),期】1996(0)2
【摘要】生物教学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福建福州华侨中学(350000)高占民
生物学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在生物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态学、遗传学等都要以数学为工具,在进行定量研究时需要建立特定的数学模型,在检验某些科学实验结果时要用到统计学知识...
【总页数】2页(P15-16)
【关键词】生物教学;重复排列;逻辑斯谛方程;种群数量变动;独立事件;数学模型;内
在增长率;马尔萨斯;种群数量变化;氨基酸
【作者】高占民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华侨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探究如何将生活情境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 [J], 袁令
2.将反思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中的方式研究 [J], 张翠霞;刘艳华;刘辉
3.试论如何将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J], 孟文蛟
4.试论如何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J], 靳东升
5.试论如何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 [J], 杨守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数学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数学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性;
2. 掌握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有丝分裂的前期、纺锤体形成期、染色体分离期和细胞质分裂期;
3. 掌握细胞分裂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数学模型;
难点:数学模型的运用。

教学准备:
1. 讲义和教材;
2. 幻灯片或黑板笔记工具;
3. 实验用材料和显微镜;
4. 班级中已掌握的数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二、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10分钟)
1. 有丝分裂的前期;
2. 纺锤体形成期;
3. 染色体分离期;
4. 细胞质分裂期。

三、讲解细胞分裂的数学模型(15分钟)
1. 细胞分裂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细胞数量的增长规律;
3. 如何用数学知识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四、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15分钟)
1. 细胞分裂速度和时间的计算;
2. 细胞数量的增长问题;
3. 不同生物体细胞分裂速度的比较。

五、练习和讨论(15分钟)
布置练习题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

六、总结和反馈(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反馈。

教学方式:
1. 课堂讲解;
2. 小组讨论;
3. 解答和练习。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 学生能够掌握细胞分裂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初中生物怎么备课教案数学

初中生物怎么备课教案数学

初中生物怎么备课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
2. 细胞器的功能
3. 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器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尖头镊子
3. 实验材料:洋葱、酒精、碘溶液
4. 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播放细胞结构的视频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并解释各个细胞器的功能。

三、展示实验操作: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和镊子,观察细胞结构,并观察细胞在酒精和碘溶液处理后的变化。

四、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讨论细胞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差异。

五、梳理知识点: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笔记,写出对细胞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逆袭数学教案

高中生物逆袭数学教案

高中生物逆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和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生物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交叉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
1. 生物生长规律与数学函数关系
2. 遗传与概率统计
3. 生物物种数量与指数函数
4. 生物气候与数学图表分析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引入生物与数学交叉领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 知识铺垫(15分钟):介绍生物生长规律、遗传规律、物种数量变化等与数学函数的关系
3. 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探究生物数据与数学函数之间的关联
4. 讨论分享(15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探讨生物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并分享思考与感悟
5. 知识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生物与数学的其他领域联系,如生态与数学模型等
6.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生物逆袭数学的发展前景
教学手段:
1. PPT课件展示
2. 实验器材或模拟实验工具
3. 课堂讨论与分享
4. 小组合作与互动
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
2. 实验数据准确性
3. 学生讨论分享的深度与广度
4. 学生对生物逆袭数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
1. 教师是否能够将生物与数学知识融合得恰到好处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生物与数学的交叉领域知识
3. 教学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和实践操作课后作业:
1. 思考生物与数学之间的其他可能联系
2. 搜集生物逆袭数学的案例或研究成果,并进行简单介绍
3. 准备下节课的展示内容或讨论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中巧用数学知识
巴中中学余永其
随着生物学科加入高考,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在课改的浪潮中越来越受到质疑。

教师讲条款、学生记重点的方法真正是行不通了。

特别是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有限,教师很难用生物学专业语言解释所有的知识点。

其实它既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也是与其它学科多处交叉融合的学科。

特别是数学知识,对形象记忆、理解并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值得生物学教师们研究。

下面我就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知识的运用作一浅述,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例1,生物课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第72页,尿液的形成,蛙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表。

在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的物质变化数据中,学生对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的变化的理解毫无疑问,都是几乎全部重吸收,但无机盐、水、尿素的变化却很难理解,书上说重吸收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许多学生在问:“即然吸收了,为什么还由7.0变成为15.0,尿素为什么增加了那么多?”解释这些问题用数学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明白。

教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巧设相关数据,假设10L的原尿经重吸收作用后,只剩下0.15L尿液,其所含物质的量如下表:
经重吸收作用,水减少了:9800-144=9756g
无机盐减少了:70-2.25=67.75g
原尿中各成分的浓度:尿液中各成分的浓度:
水:9800÷10L=980g/L 144g÷0.15=960g/L
无机盐:70g÷10L=7/L 2.25÷0.15=15 g/L
尿素:3g÷10L=0.3g/L 3÷0.15=20g/L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很容易记下相关知识,并对“重吸收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水”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例2,生物课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第88页,生物富集概念的理解,图25-2,DDT 在生物内的富集示意图:
浮游生物小鱼大鱼鹰
(富集1.3万倍)(富集17万倍)(富集66万倍)(富集833万倍)
在这食物链中,后面的生物体内的DDT来源于前面的生物体,却比前面的生物体含DDT多,学生对此很难真正理解,用类似的数学知识帮助理解就会使学生容易理解了。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全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这些物质的浓度单位用mg/m3表示,假设水中含DDT为0.5×10-10mg/m3,每立方米的浮游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从环境中吸收水、无机盐等的同时可能吸收了1.3万(食物链下括号内数据)立方米水中的DDT,那浮游生物中含DDT:0.5×10-10×1.3万mg/m3。

如果每立方米小鱼食用17万(食物链下括号内数据)立方米的浮游生物,这些浮游生物所含的DDT全流入小鱼体内,那小鱼所含DDT:0.5×10-10×1.3万mg/m3×17万mg/m3=11.05 mg/m3,只要小鱼体内所含DDT超过这浓度,就要出现中毒现象。

例3,生态系列中生态平衡是动态和相对的。

动态平衡学生较容易理解,相对的却难理解,用数学知识举例效果较好:假设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兔、鹰,某时草的量有100kg,够20只兔子食用,而此时食草的兔子只有10只,此时不能说这生态系统不平衡,因为兔子因草多而加快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草的量有200kg,
够40只兔子食用,而此时兔子却超过40只,这时也不能说不平衡的,因为再经过一段时间兔子的量又会因草减少而减少。

整个过程草原生态系统总维持着平衡,而这个平衡不是绝对的,有100kg的草够20只兔子食用,这儿就有20只兔子,所以生态平衡是相对的,而且随时变化着,是动态的。

“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可用曲线图帮助讲解,”曲线图如下:
除以上,还有许多生物知识,都可用数学知识帮助教学,如血液中各成份的量,生态系统中能量逐级减少等,有的可用曲线图或柱形图更形象表达知识。

从数学知识角度理解生物知识,要达到100%的对应是很难的,只能是类似的理解方法,所以教师的在教学中采用教学知识帮助讲解生物知识时,对学生强调类似的理解方法去理解生物知识,不能安全等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