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
易感人群
中老年人
01
中老年人的血管壁逐渐变得脆弱,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
02
这些疾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长期吸烟者
03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03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常见症状
胸痛
气促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胸痛,通常表现为 压迫、闷胀或针刺样疼痛,有时可能放射 至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早期筛查等方式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 发生。
控制策略
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以及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措施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02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常见病因
01
02
03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 受损,增加动脉硬化和血 栓形成的风险。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如胸痛、胸闷、气促、头晕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进行生化、血常规等检查 ,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 、心率、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
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以评估心 脏结构和功能。
心悸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气促,即呼吸短促 或呼吸困难,可能由心脏功能下降或肺部 功能异常引起。
乏力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心悸,即心律不齐 或心跳异常,可能伴有头晕、胸闷或晕厥 等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乏力,即身体无力 或疲劳,可能伴有头晕、气促或胸闷等症 状。
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
0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
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 段之一,可以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异 常。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以检测血管狭窄和斑块的情况 。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压药物
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等,用于控制血压,降 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药物治疗,以控制 病情进展、预防复发和降低死亡率。
药物治疗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并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和调整。
社会支持
缺乏社会支持,如亲友关系疏离、社会地位低下等,可导致心理 压力增加,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
应对压力与心理调适的方法
1 2 3
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以帮 助降低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均衡饮食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 心理压力。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 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等。
流行病学与现状
流行病学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有大量患者因心脑血管疾 病死亡。
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 率均较高。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疾病。
它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1. 心脏病心脏病是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
最常见的类型是冠心病,它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损伤。
冠心病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气短和疲劳。
其他类型的心脏病包括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律失常。
2. 中风中风是指大脑血管发生破裂或阻塞,导致大脑损伤的疾病。
常见的类型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而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
中风的症状可能包括面瘫、语言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
3. 高血压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也可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如果未经治疗,高血压可能增加患冠心病、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4.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中动脉内层结构会逐渐变硬并且变窄。
动脉硬化可以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见的动脉硬化类型包括冠状动脉硬化和颈动脉硬化。
5.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症状。
它通常表现为胸痛或不适感,可以向左臂、肩膀、颈部和下颚放射。
心绞痛在劳累、情绪激动和寒冷时更容易发作。
6. 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异常升高,特别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可以导致动脉内壁上脂质斑块形成,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和心血管事件。
7.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导致心功能下降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水肿和疲劳。
心力衰竭通常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后果。
这些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基础知识。
对于许多这些疾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措施可以预防和缓解症状。
这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心脏解剖与生理学知识: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四个
腔室、心脏瓣膜、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等。
2. 高血压:认识高血压的定义、病因、分类和临床表现,了解高血压
造成的危害以及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冠心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
学习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心绞痛:掌握心绞痛的定义、病因、发作机制以及心绞痛的临床表
现和治疗方法,了解心绞痛急性事件的处理。
5. 心肌梗死:学习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了解心
肌梗死的诊断和紧急处理方法。
6. 心力衰竭: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以及临床表现,学习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 心律失常:掌握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和临床表现,了解常见心律
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方法。
8. 中风(脑卒中):认识中风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了解中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中风的急救措施。
9. 血栓形成与抗凝治疗: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学习抗凝
治疗的原理和药物选择。
10. 动脉硬化:掌握动脉硬化的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了解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的概述,详细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血液循环过程及调节机制
01
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
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过程。
02
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
心房的循环过程。
03
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调节起主导
加强部门协作
卫生、教育、宣传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工作。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THANKS。
脑卒中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原因
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缺 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栓形成、栓塞等导致脑部血管 阻塞;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破裂等 导致脑部血管破裂出血。
脑卒中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 胖、缺乏运动等。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导致血管损伤、血液黏 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增加脑卒中的发 生风险。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类型,如冠心病、脑卒中等,选择适
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
02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最佳的
手术方式。
效果评估
03
通过定期检查、康复训练等方式,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训练内容及方法选择
康复训练目标
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等,提高生活质量。
适度力量训练
结合个人情况,适当进行力量训 练,增强肌肉力量。
心脑血管病基本知识
2023心脑血管病基本知识•心脑血管病概述•心脑血管病的病因•心脑血管病的治疗目录•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01心脑血管病概述1心脑血管病的定义23心脑血管病是指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定义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及其所属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指脑部血管的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
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脑血管疾病的类型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
心脑血管病的类型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包括心悸、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等。
脑血管疾病的症状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失语、偏瘫等。
心脑血管病的症状02心脑血管病的病因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患病。
家族遗传部分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部分遗传性心脏病。
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和心脏逐渐老化,增加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性别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女性,这部分是因为女性在激素变化和更年期时具有保护作用。
环境因素缺乏运动、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
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也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脂诱发因素03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治疗手段,通过药物的作用,可以改善血管功能、调节血压、降低血脂、预防血栓形成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药物、降血脂药物、抗凝药物等,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
对于某些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段,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颅内血管成形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考虑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等因素。
康复治疗是心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健康科普知识
心血管疾病健康科普知识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
以下是一些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常见健康科普知识: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常见的高血压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
积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压力、避免酒精和烟草等可以帮助预防和管理高血压。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心悸等。
积极控制饮食、适度锻炼、戒烟戒酒、保持正常体重等可以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不能有效泵血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心力衰竭的管理包括限制盐的摄入、服用药物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以及定期锻炼等。
4.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组织坏死。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
及早就医、接受急救措施(如口服阿司匹林、紧急开通冠状动脉等)、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可以改善心肌梗死的预后。
5. 脑卒中:脑卒中是由于供应大脑的血液突然中断而引起的病症,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
常见症状包括突发面部或肢体麻木、言语困难、意识丧失等。
改善饮食结构、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适度运动、定期体检等可以预防脑卒中。
总结起来,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减轻压力等。
此外,定期体检、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药物,也能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请注意,这里的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医生。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培训
案例三: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 总结词: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事件的总称,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等。预防和治疗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 手,包括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 详细描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高血压、高血 脂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其次,要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加重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 外,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如果发生脑卒中症状,如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等,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在治疗方法上,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结合 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案例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康复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时正确的急 救措施能够挽救生命。而康复治疗则有助于患者恢复体 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症 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危重情况。急救措 施包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吸氧、心电监测等。在等待 救护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卧休息,避免活动,并遵医 嘱服用药物。康复治疗方面,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 适当的锻炼和康复训练,同时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 和血脂等指标。此外,心理康复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方 面,患者应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案例一: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重要的健康议题。 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和定期检测血压,可以有 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 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减轻压力 、保持适量运动等。其次,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盐分摄 入,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 物的摄入。此外,定期检测血压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的重要手段。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就医并接受 专业治疗。
心脑血管科普常识
控制油脂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 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盐分摄入,以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
适量运动
坚持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 身体素质。
增加肌肉力量
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加肌肉 力量和稳定性。
限酒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 两个标准饮品,女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一个标准饮品。
规律作息
规律的睡眠
每晚保持7-9小时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各系统正常运转,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规律的作息时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身体内部的生物钟,提高 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
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胸骨后疼痛、胸闷、压迫感、沉重感等,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通常不超 过半小时。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休息或夜间发作,可迅速发展为心肌梗死。
心悸
• 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齐感,可伴有心前区不适、胸闷等。
呼吸困难
• 呼吸困难、气促、喘息等症状,可由心衰、肺部疾病等引起。
心脑血管科普常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心脑血管系统简介 •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 • 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措施 •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 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
01
心脑血管系统简介
心脑血管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
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 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精选)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精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精选)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维护自身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以及常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定义和分类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血管和脑部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它们通常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或是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流障碍引起。
心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失语等一系列症状,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高血压性心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心脏病、大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按疾病严重程度可分为无症状型、亚临床型和临床病型。
二、危险因素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调整生活方式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过量的钠摄入、饮食高盐、肥胖、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2.高血脂: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可导致动脉壁的斑块形成,引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
3.糖尿病: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加速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4.吸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液流动和血栓形成。
5.肥胖:肥胖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
三、预防和治疗方法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干预等。
1.健康饮食:控制饮食中的钠摄入,限制盐分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心脑血管疾病科普
心脑血管疾病科普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动脉硬化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狭窄、血流不畅,最终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
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控制这些风险因素。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简单方法:
1. 坚持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控制体重。
2. 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3. 戒烟限酒,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当然,如果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则需要积极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 1 -。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doc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病?山于各种致病因索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屮风、冠心病等)。
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四高一慢”a)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占总人口最的40. 72%b)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00力以上,死于屮风、冠心病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帰的70%。
c)致残率高:90%的心脑血管病思者都有后遗症,如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d)复发率高:据权威机构统计,五年内复发率在90%以上,一年内复发率为70. 46%。
e)恢复慢:发病后山于神经组织损伤恢复起來很慢,常留下后遗症。
三、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1、男比女多:约为2.5~3.5倍。
2、城市比农村多;3、北方比南方多;4、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1.旷2.5倍;5、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四、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1、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1、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1、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1、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1、长期发作的左肩病(带有辐射性)。
2、脑血管疾病症状:%1、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1、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1、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1、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1、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1、恶心、呕吐、失眠、嗜睡;%1、情绪反常:%1、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五、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儿个指标:(nmiHg读为:亳米汞柱)1、血压:正常值:90^140/60'90nimIlg 理想值:120,/80inniHg临界高血圧:141、160/91、95mmllg 低血JR:血压低J - 90/60mmIIg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一低压=30'40nuiillg ,脉压差大于dOmnillg,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差小于30mmllg,布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心脑血管基础知识课件.doc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王震什么是心脑血管病?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冠心病等)。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四高一慢”? a) 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占总人口量的40.72%? b) 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00 万以上,死于中风、冠心病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量的70%。
? c) 致残率高:90%的心脑血管病患者都有后遗症,如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 d) 复发率高:据权威机构统计,五年内复发率在90%以上,一年内复发率为70.46%。
? e) 恢复慢:发病后由于神经组织损伤恢复起来很慢,常留下后遗症。
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1、男比女多:约为 2.5~3.5 倍。
2、城市比农村多;3、北方比南方多;4、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1.8~2.5 倍;5、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①、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②、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③、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④、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⑤、长期发作的左肩痛(带有辐射性)。
2、脑血管疾病症状:①、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②、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③、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④、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⑤、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⑥、恶心、呕吐、失眠、嗜睡;⑦、情绪反常;⑧、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几个指标:1、血压:正常值:90~140/60~90mmHg 理想值:120/80mmHg? 临界高血压:141~160/91~95mmHg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 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低压=30~40mmHg ,? 脉压差大于40mmHg ,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差小于30mmHg,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心脑血管病基本知识
心脑血管病基本知识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心脑血管病概述•心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心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与诊断•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营养与饮食•心脑血管病的流行趋势与影响因素01CATALOGUE心脑血管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心脑血管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分类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等。
发病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
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死亡率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也很高,由于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常导致患者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在我国,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检查等。
此外,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预防危险因素与预防02CATALOGUE心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总结词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细描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由于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使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引起心肌缺血、脑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总结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
详细描述高血压时,血管壁受到的血流冲击增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壁上的脂质成分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血液垃圾?对人体有何危害?
血管中残存或积集的过剩蛋白质、脂肪和代谢产物以及残留药物等物质称为血液垃圾。
这些物质不但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反而还会给器官带来负担,可导致:
➢血液粘稠,局部血管血液流速变慢,造成供血供氧不足。
➢血管硬化。
➢血管腔变窄。
➢引起高血压、脑中风、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
2.高血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引发的问题:
➢大大加剧血管硬化程度,使血管壁变厚、变窄,血小板附着到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在血管被堵塞50%时,人们毫无感觉,当血管被堵70%时,就会偶尔出现视觉模糊、口齿不清、口眼歪斜、手脚无力、全身放射性麻木、健忘、心悸、行动迟缓……轻微症状
➢如此时不在意加上外界刺激,如工作不顺心、情绪变化大喜大怒、精神紧张或突然用力、天气骤变、劳累过度等,就引发了心脑血管事件
3.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心血管病,是由于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即动脉硬化。
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急性死亡。
➢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脑中风,只需要几分钟。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
常见的脑血管病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
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四种病。
4.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5.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
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
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
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
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
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6.脑血管疾病的常见早期信号
➢一侧面部或上、下肢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
➢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
➢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一过性黑蒙、即突然出现看不见东西,数分钟或数秒钟即恢复,不伴有呕吐、头晕、意识障碍,这是脑血管疾病的最早的报警信号。
➢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哈欠连绵,因血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刺激呼吸中枢引起。
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变得越来越窄,脑缺血、缺氧加重,脑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有些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发作前5-10日频频打哈欠者,是脑卒中的重要报警信号。
7.心血管疾病常见早期信号
➢体力活动时伴有心慌、气急、疲劳、呼吸困难。
➢看惊险电影(视)、饱餐、寒冷时感觉心悸或胸痛。
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脑骨后疼痛或压迫感。
➢出现脉搏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情况。
➢熟睡或做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心慌、胸闷,需坐一会才好转。
➢在公共场所或会场中比别人更易胸闷,呼吸不畅,憋气。
➢突然出现一阵心慌、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性生活时感心跳、气急、胸闷或胸痛。
➢长期发作的左肩痛经治疗不愈。
8.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头昏、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
➢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汗,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
➢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
➢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
➢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厥。
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
9.哪类人群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每天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
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
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
10.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包括哪些?
➢定位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病变的部位。
大脑半球的病变表现对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及偏盲;小脑病变主要表现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脑干病变表现较复杂,如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口角歪斜、伸舌偏斜,对侧肢体偏瘫、感觉减退。
➢定性诊断根据发病经过、病情特点及病变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质,判断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脑血管病,两者治疗原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