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帝国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经济全球化、爆炸性信息得以最快速度传播的今天,文化全球一体化也在悄悄地滋生蔓延。
当全世界人都在麦当劳肯德基店进进出出时,当全世界人都在边喝可口可乐边谈论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时,当全世界人都在沉浸在过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中时,文化帝国主义的黑影便一点一点地变得巨大起来,眈视着第三世界及弱文化国家并向之靠近。
这个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文化帝国主义扎根的土壤。
强大的国家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弱小国家的民众传播宣扬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各方面的优越性,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弱国民众的本土意识,从而达到在文化、政治、经济上完全控制第三世界弱文化国家的目的。
这股不可抵御的力量正在迅速向全球蔓延,以致于第三世界不得不接受“现代性的诅咒”,不但在经济上要纳入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在文化上也要纳入源自西方的叙事模式。
因此有的学者说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帝国主义国家一直以一种强者的姿态俯视着东方国家。
在帝国主义霸权隐秘的运作方式下的文化帝国主义正在多方面向东方发起攻击。
首先来看我们的言语。
现在世界最广泛应用的语言是英语,很多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者第一语言。
而在英语日渐成为世界的普通话时,世界上的其他语言种类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可以说英语尤其是美国英语已成为世界交流的主导语言。
西方媒体在披着“公开、公正、客观”的华丽外衣下不断地对中国等东方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等进行抨击,目的是想歪曲对东方国家的理解。
在大众文化方面的冲击和入侵尤以好莱坞电影最为明显。
在早期好莱坞电影中,“东方”与“黄祸论”不可避免的联系到了一起。
19世纪90年代“黄祸论”在欧洲正式形成,并逐渐成为西方对东方的一种论调。
“黄祸论”认为黄种人从生理到心理上都是孱弱的、野蛮的,而且粗鄙、暴力、未开化、道德感缺失、异教和幼稚。
在这种意识延续下,好莱坞热衷于将华人想象为对白人构成威胁的“野蛮的他者”。
而在全球化的时代,“东方主义”的政治功能丝毫没有减弱。
自从穆斯林世界被贴上美国头号敌人的标签之后,“阿拉伯”就与“恐怖主义”联系到了一起。
因此可以说全球化正在催生另一种形态的帝国体制。
它不是以军事强制为杠杆,没有鲜血和暴力,而是一种通过资本、信息和市场来冲击国家主权,促使国家和领土的界限再度淡化的新的帝国主义。
在这种文化威胁之下,要求霸权主义消除隐秘运作方式、实现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的呼声也不断地从东方发起。
只有文化、经济、政治上实现了对话,东西方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警惕文化帝国主义并不意味着实行封闭的保护政策,完全和西方隔绝。
“不开放无以成文化”,我们在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同时,也坚决反对文化封闭主义和文化的极端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近乎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我们的民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但是如果只在自己筑起的城墙之内骄傲地自我欣赏的话,就会慢慢地风干萎缩。
所以我们民族要不仅要修炼好“内功”,还要大胆地“走出去”。
我们要对自己的民族以及民众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他们在众彩纷呈的异文化中进行适当的取舍,在满足大众对优秀异文化的需求和保持本土文化特色之间做到平衡。
事实上,日本、韩国、香港的典型例子告诉我们:在文化上进行适当的开放并不会使本国文化消亡。
因此,我们在警惕文化帝国主义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开放,让本国文明和其他各大文明在平等交流中接触,在各大文明激流的碰撞下迸发无限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