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常用计算方法
录井解释评价技术简介
原解释评价技术简介
一、气测解释图版
1、三角形图版法
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是用减去背景值后的C 1、C 2、C 3、C 4和C T (CT =C 1+C 2+C 3+C 4)值,计算出C 2/C T 、C 3/C T 、nC 4/C T 三个比值,做出一个三角形烃组分比值图。,图中虚线所圈闭的S 区域是有试油价值的“价值区”,或称“可生产区”,它是法国GEOSERVICES 公司给出的。我们以此例图来说明具体作图的方法(图
3-1)。
按C 2/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C 3/C T 轴的直线,按C 3/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nC4/CT 轴的直线,按nC 4/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C 2/C T 轴的直线,三线相交构成一个三角形。将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相应轴的0点连线,得到三条线的
交点M 。
解释时,根据三角形顶尖的指向和M 点在解释图中的位置来判断储层内流体的性质。
(1).如果三角形顶点朝上,是正三角形,该层为气层;若顶点朝下,是倒三角形,则该层为油层。
(2).若M 点落在S 价值区内,则认为其组分符合正常的地球化学指标,该储集层有生产价值;反之,若M 点落在S 区以外,则其组分异常,可能是水层中的溶解气、残余烃或油页岩,无生产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三角形顶尖朝上还是朝下,与解释图所定的三角坐标轴的上
图3-1 三角形图解法例图
限值密切相关。换言之,同样的C
2/C
T
、C
3
/C
T
、nC
4
/C
T
值点绘在不同上限标值的
图版上,三角形顶尖指向有可能不同,价值区S的区域界限也将不同。这种图解法所给出的原始上限标值为0.17,即17%。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
1采集内容
包括井深、钻达时间、迟到时间、捞砂时间、层位、岩性、描述内容、岩屑样品。要注意岩屑捞取时间、间距、位置及方法、岩屑描述、岩屑样品采集以及岩屑处理等环节,岩屑的归位误差:目的层应小于2个录井间距,非目的层应小于3个录井间距。
2岩屑捞取
2.1迟到时间的测量及计算
2.1.1理论计算法:
T迟=V/Q=[π(D2—d2)×H]/4Q
式中:T迟——钻井液迟到时间(min);
Q——钻井液排量(m3/min);
D——井眼直径(m);
d——钻具外径(m);
H——井深(m);
V——井内环形空间容积(m3)。
注:①井径不一致时,要分段计算环形空间容积,并求和(ΣV=V1+V2+……)
②钻具外径不一致时,要分段计算环形空间容积,并求和(ΣV=V1+V2+……)
③理论计算法求取的迟到时间一般不作为录取岩屑时应用,仅作为参考,或在实测法不能完成时,临时参考应用。
2.1.2泵冲数法:
N=[π(D2—d2)×H]/4q
式中:N——累计捞砂泵冲数,冲;
q——泵每冲的容积(m3);
D——井眼直径(m);
d——钻具外径(m);
H——井深(m);
2.1.3实测迟到时间:
(1)计算原理公式:
T迟=T一周-T下行
式中:T迟——岩屑(钻井液)迟到时间(min);
T一周——实际测量一周的时间(min);
T下行——测量物下行时间(min)。
T下行=(C1+C2)/Q
式中:C1——钻杆内容积(m3);
C2——钻铤内容积(m3);
Q——钻井液排量(m3/min)。
(2)测量物质:白瓷片(重物),塑料条(轻物)。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钻前数据是指与录井资料有关的工程数据。包括补心高度、泥浆池容积、表层套管数据等,这些都必须在钻前(或二次开钻前)收集好。1)补
心高度:转盘面至地面垂直距离叫补心高度(又叫地补距)。转盘面就是补心面。实际丈量补心高度是在井架和钻机安装完毕后,从转盘补心顶面用
钢卷尺自然下垂丈量到井架底座底面的长度,如图1-6所示。从补心面丈量到表土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地面海拔高度往往是先测出井架顶的海拔
高度,再减去井架高度得出来的,而井架附近的附近的表土又往往掩盖了一部分底座。??补心高度是全部录井资料中第一个基本数据。钻井剖面的
深度,电测深度,下套管、油管的深度,射孔深度等均以转盘面作为计算深度的起点。2)泥浆池容积:要丈量好泥浆池的长、宽、高,求出单位高
度的容积。最好有深度标尺,以便在发生井漏或井涌时计量。3)表层套管的数据:导管和表层套管的作用都是为了巩固井口,防止坍塌。导管很浅
,并与地质资料录取没有关系。表层套管是油层套管和采油树固定的基础。有关表层套管的主要数据有:总长、直径、壁厚、钢级,下入深、联入或
套入。套管总长=套管串长度+套管鞋长度表层套管下入深度,即表层套管鞋深,它经常是电测时用来校正电缆长度的。除外射性测井外,一般电测
曲线在表层套管中显示为一条直线,在表层套管以下才能测出曲线来。曲线上突变点所指示的深度与表层套管鞋深度相符。套管鞋深度=套管总长度
+联入联入是联顶节方入的简称,是指联顶节在转盘平面以下的长度。在现场丈量联入的方法,是在下套管之前丈量联顶节的长度,固定时再丈量转
录井常用计算方法
波动压力的计算
1. 概述
钻具在井内钻井液中运动,引起井底压力变化,压力增加时称为“激动压力”或者“冲击压力”,压力减小时称为“抽吸压力”。钻具上提时抽吸,钻具下降时冲击。
钻进时因钻具速度较小,这种附加的波动压力较小。
起下钻时钻具速度较大,波动压力较大,不能不加以考虑,并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波动压力是引起井涌井漏井喷和井眼垮塌的重要原因。
2. 钻液静切力引起的波动压力
钻具起动时,必须克服钻液静切力才能相对运动,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可以推出其波动压力。
计算公式为:
式中:
波动压力,帕(起钻取负值,下钻取正值)
钻液静切力,帕
L 管柱长度,米
、
井眼直径、管柱外径,米
3. 钻液吸附性引起的波动压力
管柱移动带动钻液的流动,流速大小影响波动压力大小。
关注速度可以用现场实际值,可取最大值,也可用下式纪算,式中认为最大速度时平均速度的1.5倍。
式中:
速度(起钻取负值,下钻取正值)
平均速度
管柱外径
井眼内径
管柱内径
钻液黏附常数,通常为0.450.5,环空间隙较小取0.5
注:划眼时:
式中:
流量
然后计算临界流速,判定流态。临界流速:
式中:
钻井液密度
钻液溶性指数
钻液稠度系数
当为紊流,为层流。层流波动压力:
紊流波动压力:
式中:
临界流速,米
波动压力,帕
钻液密度,
稠度系数,
流行指数,无因次
井径,米
钻具外径,米
L 钻具长度,米
4. 惯性力引起的波动压力
钻柱起动和停止时的加速度引起波动压了。
当管口堵死时:
当管口开启时:
式中:
波动压力,帕
起钻加速,取负值;起钻减速取正值;
下钻加速,取正值;下钻减速取负值。
密度,
L 长度,米
加速度,
录井解释评价技术简介
原解释评价技术简介
一、气测解释图版
1、三角形图版法
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是用减去背景值后的C 1、C 2、C 3、C 4和C T (CT =C 1+C 2+C 3+C 4)值,计算出C 2/C T 、C 3/C T 、nC 4/C T 三个比值,做出一个三角形烃组分比值图。,图中虚线所圈闭的S 区域是有试油价值的“价值区”,或称“可生产区”,它是法国GEOSERVICES 公司给出的。我们以此例图来说明具体作图的方法(图
3-1)。
按C 2/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C 3/C T 轴的直线,按C 3/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nC4/CT 轴的直线,按nC 4/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C 2/C T 轴的直线,三线相交构成一个三角形。将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相应轴的0点连线,得到三条线的
交点M 。
解释时,根据三角形顶尖的指向和M 点在解释图中的位置来判断储层内流体的性质。
(1).如果三角形顶点朝上,是正三角形,该层为气层;若顶点朝下,是倒三角形,则该层为油层。
(2).若M 点落在S 价值区内,则认为其组分符合正常的地球化学指标,该储集层有生产价值;反之,若M 点落在S 区以外,则其组分异常,可能是水层中的溶解气、残余烃或油页岩,无生产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三角形顶尖朝上还是朝下,与解释图所定的三角坐标轴的上
图3-1 三角形图解法例图
限值密切相关。换言之,同样的C2/C T、C3/C T、nC4/C T值点绘在不同上限标值的图版上,三角形顶尖指向有可能不同,价值区S的区域界限也将不同。这种图解法所给出的原始上限标值为0.17,即17%。
录井常用知识
名词解释:
1、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循环返到井口的时间。
2、下行时间:钻井液从井口循环到达井底的时间。
3、一周时间:钻井液从井口循环到达井底再返出到井口的时间.
4、分离度:色谱柱分离烃组分的程度。是检测色谱柱效能的重要参数。录井规范要求色谱柱分离度要在0.5以上,实际使用中色谱柱分离度要在0.8以上才行。
分离度K=(C2峰高-C1回峰高)/C2峰高。
5、载气:携带样品气进入色谱柱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烃组分使用氢气做载气,非烃组分使用空气做载气。
6、保留时间:某一组分从阀体动作分析开始到出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
7、ppm:浓度单位,表示百万分之一单位浓度。
1ppm=0.0001%;30ppm=0.003%;2000ppm=0.2%。
8、单根峰:在接单根过程中,由于停泵造成地层流体侵入钻井液中,再经过循环后这部分被气浸的钻井液返出到地面而测到的气测异常。
9、后效:在起下钻过程中,由于起钻的抽吸作用、钻井液静止时间较长,地层中的流体侵入到钻井液中,当下钻到底后再次开泵循环而出现的气测异常。
叙述题:
1、全烃使用的鉴定器名称,烃组分使用的鉴定器名称,工作原理。
答:使用的都是氢火焰鉴定器,简写FID。
原理:当有机物随载气进入火焰燃烧,由于化学电离反应产生带电离子对.在电场作用下这些带电离子向两极定向运动,形成离子流。通过微电流放大板放大,取出信号,进行记录,采集,处理,即可对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非烃组分使用的鉴定器名称,工作原理。
答:使用的是热导池鉴定器,简写TCD。
原理:在热导池中热敏元件的阻值变化用惠斯顿电桥原理进行测量.电桥四臂都由热敏元件组成,位于池体同一孔道中的R1,R3为测量臂,另一孔道中的R2,R4为参比臂.四个钨丝的阻值相同,以增加鉴定器的稳定性.由于组分的热导系数和纯载气的热导系数不同,有热传导带走的热量不同而引起热敏元件阻值的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产生不平衡电压输出信号.
录井中Sigma指数法和DC指数的原理和区别
录井中Sigma指数法和DC指数的原理和区别
(一)dc指数正常压实地层在上覆岩层的作用下,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压实程度相应增加,岩石密度相对增大,孔隙度减小,钻进时机械钻速降低,钻时增大;当钻遇处于压力过渡带的泥岩地层时,由于泥岩欠压实的存在,钻进时机械钻速相对正常压实泥岩增大,钻时降低。为了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钻时与异常高压层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消除其它因素对钻时的影响。dc指数就是在消除钻压、钻头直径、转盘转速、钻井液密度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反映地层可钻性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实现了把所有钻遇地层的可钻性放在同等钻井条件下进行比较,研究发掘异常段,发现异常高压过渡带,最终做出预测预报。在正常压实情况下,dc指数是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大。当钻遇异常高压地层过渡带时,dc指数向着减小的方向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据此可预测过渡带的顶部位置和预报异常高压。1、dc指数的计算:下列引用的公式,仅为了说明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使地质监督能对此有所了解。因并不牵扯到具体的计算,所引用物理单位均未换算成国际单位。(1)宾汉(M.C.Binghan)在1965年首先提出了d指数的概念。V=KNe(W/D)d式中:V-机械钻速,英尺/时;K-岩石可钻性系数或骨架强度系数;N-转速,转/分;e-转速指数;W-钻压,磅;D-钻头直径,英寸;d-钻压指数或地层‘可钻性’指数,无因次。(2)Jorden和Shirley 1965年在宾汉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经验公式,发现了d指数和压差之间的相关性。d=lg(V/60N)/lg(12W/106D)N、W、D保持一致或稳定,正常情况下,d指数随井深增加而增加;钻遇高压地层,由于V增大,d指数下降,偏离正常趋势线,从而可以检测异常地层压力。
录井基础
一、钻时录井
2、钻时的计算
一、钻时录井
3、钻时曲线的绘制
将各钻时点按纵横向比例尺点 在图上,连接各点即成钻时曲线。
钻时/min 0 5 10 15 20 25 30
1500
1520 1540
纵比例尺 一般采用1:500 横比例尺 以能够表示钻时变 化为原则来选定。此外,在曲线旁 用符号或文字在相应深度上标注接 单根、起下钻、跳钻、卡钻、更换 钻头位置及钻头尺寸、类型等。
●
▲ ▲ ▲
通过岩心分析,可以获取如下资料或信息:
◐◐
▲
▲ ▲
古生物特征; ▲ 确定地层时代; ▲ 进行地层对比;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研究; 掌握生油层特征及其地化指标; 观察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
干燥:不见含水,手触无潮感。
Ⅱ、滴水试验法
滴一滴水在含油岩心平整的新鲜面上,观察水滴的形状 和渗入速度,以其在1分钟之内的变化为准分为4级:
▲ ▲
渗:滴水立即渗入→含油水层 缓渗:水滴呈凸镜状,浸润角
渗
< 6 0°
<60°,扩散渗入慢 →油水层
▲
半球状:水滴呈半球状,浸润角 60~90°之间,微渗→含水油层
录井理论知识
录井理论知识
一.填空题:
1.常用的钻具有:(钻头)、(接头)、(钻铤)、(钻杆)、(螺杆)。
2.常用的钻头类型有:(三牙轮)、(刮刀)、(取心钻头)、(PDC)。
3.常用的钻铤有:(203)、(178)、(165)、(159)。
4.方钻杆在转盘面以下的长度为(方入),方钻杆在转盘面以上的长度为(方
余)。
5.接头的作用是起到把各类钻具连接到一起的,常用的接头有(410/411)、
(630/630)、(520/411)等接头。
6.井深的计算是(方入)+其下各类(钻具)的总和。
7.410/411接头中,410中尾数“0”代表(母扣),411中尾数“1”代表(公
扣)。
8.丈量钻具时,必须由地质录井人员和(钻井技术)人员一起丈量。
9.采集员在值班时必须填写的四项原始记录为(录井综合记录)、(钻井液
性能记录)、(钻具组合记录)、(荧光检查记录)。
10.为了保证井深准确无误,采集员在每次起钻前或每次下钻到底后,必须
丈量(方入)。
11.采集员捞取一包岩屑后,首先要进行(清洗),然后在荧光灯下进行(直
照)。
12.粒径小于0.01mm的岩性为(泥岩),粒径在0.01----0.1mm之间的岩性为
(粉砂岩)。
13.
14.钻井液密度计在使用前必须用清水效验,效验用的清水密度应(1.0)
g/cm3。
15.测量钻井液密度时,应将密度计置于支架上,移动游码,使秤杆呈水平
状态,在游码的(内)边缘读出刻度数,即是所测量钻井液的密度值。
16.为了防止地层跨塌及井喷等,要适当(提高)钻井液密度,为防止井漏
及保护低压油气层,要适当(降低)钻井液密度。
石油工程技术 迟到时间的测定
迟到时间的测定
1概念
迟到时间是指物质从井底返到地上取样位置时间,按照返出物的不同,分为钻井液迟到时间、岩屑迟到时间、和气体迟到时间。迟到时间的准确与否将影响岩屑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2迟到时间的计算
常用的为以下三种方法:
2.1理论计算法:
用理论计算法求得的迟到时间与实际迟到时间之间有一定误差,前者往往偏小。实际工作中,用作参考,仅在大井眼的浅井段录井中参考使用。
2.2实测法:
2.2.1实测法是现场常用的方法,简单准确。
2.2.2一般采用玻璃纸和染色岩屑、红砖块、白瓷碗块、电石等作指示剂,在接单根时,将这些实物投入钻杆内。
2.2.3然后开泵,记录开泵时间,再记录实物随泥浆循环返出地面后的时间,两个时间之差就是实物随泥浆循环一周的时间,设为T
1
;钻杆内泥浆由井口到井底的下行时间设为
T 2,T
2
可理论计算出,则实物从井底上返到井口所需时间即为实测的迟到时间T=T
1
-T
2
。
2.3特殊岩性法
2.3.1此方法为核实和校正迟到时间。
2.3.2实际工作中,如钻遇大段泥岩中的砂岩、灰岩、白云岩夹层煤层等,因岩性特殊,与泥岩的钻时有明显的差别,可用来校正返出时间。
2.3.3即将钻时忽然变快或变慢的时间记下,加上相应的返出时间提前到振动筛前观察,待岩性出现时记录时间,两者差值即为该井深的真实返出时间。
2.3.4用这个时间校正正在使用的返出时间,可保证岩屑录取的准确性。
3测定迟到时间的间隔井段
3.1为了使岩屑具有代表性,必须按一定间距测定岩屑的迟到时间。
3.2在钻达设计录井井深以前,监督和录井人员必须协调钻井队配合进行实测岩屑迟到时间。
气测录井技术
气测录井技术
气测录井是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气测录井是在钻进过程中进行的,利用气测资料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并能预报井喷,在探井中广泛采用。
(一)气测录井的常见类型
根据所用仪器不同,气测录井可分为两种,即半自动气测和色谱气测。
半自动气测是利用各种烃类气体的燃烧温度不同,将甲烷与重烃分开。这种方法只能得到甲烷及重烃或全烃的含量。
色谱气测是利用色谱原理制成的分析仪器,它是一个连续进行、自动记录体系。
样品由进样口进入后被载气带进色谱柱进行分离,分离后各组分分别进入鉴定器,产生的信号在记录器上自动记录下来。它可将天然气中各种组分(主要是甲烷至戊烷)分开,分析速度快,数据多而准确。目前后者已基本取代半自动气测。
按气测录井方式可将气测录井分为两类,即随钻气测和循环气测。
随钻气测是在钻井过程中测定由于岩屑破碎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
循环气测是在钻井液静止后再循环时,测定储集层在渗透和扩散的作用下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故又称之为扩散气测。
(二)半自动气测资料解释
由于半自动气测只提供了全烃和重烃的数据,因此只能定性的识别储层中流体性质。主要根据油层气与气层气的不同特点,及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解释。
1.区分油层和气层
油层气体的重烃含量比气层高,而且包含了丙烷以上成分的烃类气体。气层的重烃含量不仅低,而且重烃成分中只有乙烷、丙烷等成分,没有大分子的烃类气体。所以油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和重烃曲线同时升高,两条曲线幅度差较小。而气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曲线幅度很高、重烃曲线幅度很低,两条曲线间的幅度差很大。
后效气录井油气上窜速度的准确计算
的上水效 率等诸 多 因素影 响 。一 般刚下钻 到底开 泵
循 环时 , 于钻井 液 静 止时 间 长 , 井 液粘 度 高 , 由 钻 只
环时 , 常会 出现 油气 水侵 。这 是 由 于油 气层 压力 经
大 于 钻 井 液 液 柱 压 力 , 压 差 的作 用 下 , 气 水 进 入 在 油 钻 井 液 中 , 沿 井 筒 向上 流 动 , 起 油 气 上 窜 现 象 。 并 引 关 于 油 气 上 窜 速 度 的 计 算 , 井 过 程 中通 常 采 用 迟 录
— —
题, 在新疆 、 鄂尔多斯 及川 东北 工 区进 行 了方法 改进
的试 验 , 现 利 用 总 泵 冲 数 方 法精 确 计 算 从 开 泵 到 后 发
效 显 示 出峰 之 间 的 迟 到 时 间 , 以 对 油 气 上 窜 速 度 计 可
2 利 用总 泵 冲 数 计算 迟 到 时 问
到时间法[ 2 :
能使用小 排量循环 , 冲数较小 , 泵 循环一定 时间后再
提 高 循 环 排 量 , 高 泵 冲 数 , 逐 渐 趋 于 平 稳 。简 单 升 并 地 以 开 泵 时 间 等 同 于 迟 到 时 间 , 使 油 气 上 窜 速 度 会 计 算 值 误 差 较 大 。 为 了较 好 地 解 决 此 问 题 , 使 用 可 总 泵 冲 数 换 算 迟 到 时 间 的方 法 。
录井工程复习
录井工程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钻时录井:系统地记录钻时并收集与其有关的各项数据、资料的全部工作过程,特点:
简便、及时。常用的钻时录井间距有lm和0.5m两种
2.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利用取心工具,将地下岩石取上来(这种岩石就叫岩心),进
行整理、描述、分析,获取地层的各项地质资料、恢复原始地层剖面的过程。
3.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
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取样间距:1m,目的层段0.5m;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4.真岩屑:在钻井中,钻头刚刚从某一深度的岩层破碎下来的岩屑,也叫新岩屑。
5.假岩屑:指真岩屑上返过程中混进去的掉块及不能按迟到时间及时反到地面而滞后的
岩屑,也叫老岩屑(钻具磨掉有金属屑)。
6.气测录井:安置在振动筛前的脱气器可获得从井底返回的钻井液所携带的气体,对其进行
组分和含量的检测和编录,从而判断油气层的工作称之为气测录井。
7.破碎气:在钻井过程中,钻头机械破碎岩石而释放到钻井液中的气。
8.压差气:○1接单根气-接单根作业时刻在延迟一个钻井液上返时间和管路延迟时间后
检测到的一个假异常。○2后效气-在钻开上部油气层后工程进行起下钻作业,由于钻井液在井筒中的静止时间较长和钻具的抽吸作用,使地层中的油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不断的往钻井液中渗透。下钻到底钻钻井液循环后,会出现后效气的假异常。
9.扩散气:在富含气的地层中,地层流体的浓度高于钻井液成分的浓度时,将产生扩散气。
10.
二、简答题
1. 井深计算方法?
答:方入:方钻杆进入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下的长度。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
复杂情况下的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后效录井是指工程停钻或起下钻时钻井液静止一段时间后,下钻到需要的深度进行钻井液循环时,测定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人井筒钻井液中的烃类气体的含量(或在钻具抽吸作用下进人钻井液中的油气含量)。在气井特别是重点探井的钻进中,当上部打开一个气层后,会在后面的钻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多次出现后效气。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结果来看,后效气的气测值往往比打开气层时的值高的多,特别是一些地层压力较高的气层,往往能达到全烃99.9%这样满值的情况。这极大加强了井控工作的难度。事实上最近几年发生在川东北的绝大多数溢流事故都是在起下钻过程中由于后效气导致的溢流。现场录井之中,准确的计算出油气上窜速度对于安全钻井,对于油气层的保护和后期的测试、油气产能评价意义重大。
目前录井常用的油气上窜速度方法为迟到时间计算法。计算公式为:V=(H油-H钻*(T1-T0)/T迟到)/T静
其中:V 油气上窜速度m/h
H油新打开油气层顶部深度m
H钻开泵循环时钻头所在井深m
T1 循环气测值明显升高时间(见显示时间)min
T0 开泵时间min
T迟到在钻头位置所在井深的迟到时间min
T静静止时间h
在一般的情况下,油气层深度、钻头位置、开泵时间、见显示时间、静止时间都是确定的,唯一影响计算准确性的只有迟到时间这一个变量。计算迟到时间的理论公式T迟到=V/Q,其中V是井底钻具与井壁的环空容积m3,Q为循环时的泵排量m3/min。在钻具和井筒结构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T迟到只与钻头位置和排量呈线性相关。在实际录井过程中,每钻进到一定深度录井人员会利用停泵的机会采用实测法得到一个迟到时间。在做迟到时间实测实验时,一般要求井队保持泵排量稳定在正常钻进时的排量。在正常情况下,泵的排量只与泵的泵冲转数有关。我们定义,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T迟到为标准迟到时间,这时候的泵冲转数为标准泵冲转数,标准迟到时间与标准泵冲数是呈反比关系。在使用综合录井仪的录井条件下,录井人员可以调整设置使仪器的迟到时间在标准泵冲转数下与标准迟到时间一致。这样当钻头位置或泵冲发生变化时,仪器能自动计算迟到时间保证录井资料的准确性。
地质录井方法
地质录井方法
一、录井全过程
接井位坐标——井位初、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1.接井位坐标:发坐标单位有:采油厂、地院等。
2.井位初复测:测量队完成。
井位复测应在开钻前完成,甲方规定:未招标或未安排的井不得进行井位踏勘和初测。
3.设计:(1)、编制过程:接通知单——收集邻井资料——设计——送审——打印装订——发放。(2)、设计内容:
探井:①、基本数据
②、区域地质简介
③、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
④、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
⑤、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
⑥、取资料要求
⑦、选送样品要求
⑧、井身质量要求、中途测试要求
⑨、技术说明及要求
⑩、附图及附表(井位构造图、过井剖面图、地震图、剖面柱状图、压力预测图、样品分析项目要求等)
开发井:①、基础数据表
②、钻井目的及设计依据
③、设计分层及邻井分层数据
④、邻井资料
⑤、对钻井液使用原则要求
⑥、取资料要求
⑦、固井水泥返高要求
⑧、对工程提示及要求
⑨、附图及附表
4、上井准备:(1)、队伍:综合录井队一般6—7人,地质队3人
(2)、设备:探井依甲方要求上仪器
(3)、材料物资:砂样盒、样品袋、标签、分析药品及报表等
(4)、资料:邻井录井图、测井图、区块有关地质资料
5.设计交底(地质交底):二开前或录井前完成
(1)、开发井:由小队负责
(2)、滚动井和探井:甲方组织、录井人员参加
(3)、录井人员交底内容:
①、本井设计基础数据、区块及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方法
地质录井方法
一、录井全过程
接井位坐标——井位初、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1.接井位坐标:发坐标单位有:采油厂、地院等。
2.井位初复测:测量队完成。
井位复测应在开钻前完成,甲方规定:未招标或未安排的井不得进行井位踏勘和初测。3.设计:(1)、编制过程:接通知单——收集邻井资料——设计——送审——打印装订——发放。
(2)、设计内容:
探井:①、基本数据
②、区域地质简介
③、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
④、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
⑤、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
⑥、取资料要求
⑦、选送样品要求
⑧、井身质量要求、中途测试要求
⑨、技术说明及要求
⑩、附图及附表(井位构造图、过井剖面图、地震图、剖面柱状图、压力预测图、样品分析项目要求等)
开发井:①、基础数据表
②、钻井目的及设计依据
③、设计分层及邻井分层数据
④、邻井资料
⑤、对钻井液使用原则要求
⑥、取资料要求
⑦、固井水泥返高要求
⑧、对工程提示及要求
⑨、附图及附表
4、上井准备:(1)、队伍:综合录井队一般6—7人,地质队3人
(2)、设备:探井依甲方要求上仪器
(3)、材料物资:砂样盒、样品袋、标签、分析药品及报表等
(4)、资料:邻井录井图、测井图、区块有关地质资料
5.设计交底(地质交底):二开前或录井前完成
(1)、开发井:由小队负责
(2)、滚动井和探井:甲方组织、录井人员参加
(3)、录井人员交底内容:
①、本井设计基础数据、区块及邻井地质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钻液静切力引起的波动压力 钻具起动时,必须克服钻液静切力才能相对运动,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可以推出其波动
压力。
计算公式为: 式中:
波动压力, 帕(起钻取负值,下钻取正值)
钻液静切力,帕
L 管柱长度, 米
、
井眼直径、管柱外径, 米
3. 钻液吸附性引起的波动压力 管柱移动带动钻液的流动,流速大小影响波动压力大小。 关注速度可以用现场实际值,可取最大值,也可用下式纪算,式中认为最大速度时平均
速度的 1.5 倍。 式中:
速度 (起钻取负值,下钻取正值) 平均速度
管柱外径
井眼内径
管柱内径
钻液黏附常数,通常为 0.45 0.5,环空间隙较小取 0.5
注:划眼时:
式中: 流量
然后计算临界流速,判定流态。
临界流速:
式中: 钻井液密度
钻液溶性指数
钻液稠度系数
当
为紊流,
为层流。
层流波动压力:
紊流波动压力:
式中: H 深度, 米
如果在纸上作图,横坐标采用对数,纵坐标为井深,则 趋势线为一直线,可以简单把 公式转换一下:
的正常趋势线也可以采用数学方法由实时测量数据计算获得。 钻井中,钻时,钻压,转速,钻头直径,密度均为已知值或测量值,则每一米的 值均 可计算获得,也可以画在图上。由这些测量计算数据,利用拟合逼近,可以找到一条直线, 就是 趋势线。 在钻井前,也可以根据以往数据资料,先假定定义一条 的正常趋势线。可以定义不同 深度段的 正常趋势线备用。
=0.0000057H+0.205714 千帕
注:法国录井仪给出了软地层和硬地层计算上复压力梯度的共识和相应系数,可以参考但不 一定使用。
4. d 指数 d 指数法是一种检测和计算底层压力有效而简捷的方法。 d 指数法是在宾汉钻速方程基础上建立的。其推导过程不在此处书写。
d 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趋势,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
2. 静水压力梯度 静水压力也成为静液压力,是不流动的液体自身因重力产生的压力。
=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液体高度(或深度) 式中:
静水压力梯度, 千帕
重力加速度, 9.8 液体密度, 液体高度, 米 静水压力梯度即为增加 1 米所增加的压力。
=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9.8 密度 式中:
式中: 临界流速, 米 波动压力, 帕 钻液密度, 稠度系数, 流行指数, 无因次 井径, 米 钻具外径, 米
L 钻具长度, 米 4. 惯性力引起的波动压力
钻柱起动和停止时的加速度引起波动压了。 当管口堵死时:
当管口开启时:
式中: 波动压力, 帕 起钻加速,取负值;起钻减速取正值; 下钻加速,取正值;下钻减速取负值。 密度,
波动压力的计算
1. 概述 钻具在井内钻井液中运动,引起井底压力变化,压力增加时称为“激动压力”或者“冲
击压力”,压力减小时称为“抽吸压力”。钻具上提时抽吸,钻具下降时冲击。 钻进时因钻具速度较小,这种附加的波动压力较小。 起下钻时钻具速度较大,波动压力较大,不能不加以考虑,并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波
动压力是引起井涌井漏井喷和井眼垮塌的重要原因。
通常完井以后的成果资料中, 正常趋势线应根据实测数据重新计算和定义。这样才能 比较符合真实实际,避免正常趋势线定义的盲目性和人为性。
5. 地层压力梯度 地层压力是地层孔隙内流体上的压力。注意:孔隙内和流体两词。 正常地层压力就是地表到该处的静水压力。 地层压力梯度是增加 1 米是地层增加的压力。 因此正常地层压力的压力梯度也是 9.8 千帕 10.486 千帕 。 在实时钻井中,地层压力梯度的算法有多种。
L 长度, 米 加速度,
管柱外径, 米
井眼内径, 米
管柱内径, 米
5. 小结 波动压力的计算,要根据不同环空段分段计算,再求出总和。 三种波动压力不是发生在同一时刻,因此要分时计算,选用数值最大者加以考虑安全因
素。
有以下结论: 钻具越长,环空间隙越小,波动压力越大。 n 值对波动压力影响较大,n 增加一点,P 会增加数倍。 控制钻具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减小波动压力,增加安全因素。
d 指数, 无因次 v 机械钻速,米 n 转速, 转 w 钻压, 千牛 D 钻头直径, 毫米
修正的 d 指数 (实时通常计算 )
式中: d d 指数
地层水密度,
或静水压力梯度
钻井液密度,
修正的 d 指数
的正常趋势线
的正常趋势线是在正常地层中正常地层压力下, 指数随深度变化的趋势。
例如在中原文留地区, 的正常趋势线可表达为下列方程:
百度文库
上复地层压力梯度,千帕
岩层密度,
注意:多层岩层时应为累加的效应。
上复地层压力梯度通常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不同地区可有不同的上复压力梯度曲线。
如果基岩平均密度为 2.5
,上复地层压力梯度为 22.638 千帕 。
实际上上复地层压力梯度在 16.954 29.00 范围内变化。
一般认为浅岩层上复压力梯度小于 22.6 千帕 。 应了解本地区上复压力梯度曲线和公式。 作为例子:辽河油田上复压力梯度为
地层压力的计算
1. 概述 地层压力监测是钻井录井重要监测和分析的项目之一。有效地实施钻井压力控制,可以
实现安全快速钻井,并降低钻井成本。 地层压力预测和检测,具有很强的经验特性和地区特性,工作人员经验多少和地区差异,
常因算法不同和参数设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合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不过从工程角度考虑,并不一定追求结果数值的精确,而只要大致符合实际,有接近的
伊顿法公式:地层压力梯度=上复压力梯度-[(上复压力梯度-静压梯度)
静水压力梯度, 千帕 液体密度, 通常地层中,如果是淡盐水, =10.5 千帕 =0.0105 兆帕
3. 上复压力梯度 上复压力是上复地层岩石总重量产生的压力。
=岩层密度*重力加速度*岩石厚度 式中:
上复地层压力, 千帕
岩层密度, 岩石厚度, 米 上复压力梯度即为增加 1 米所增加的压力。
=岩层密度*重力加速度=9.8 岩石厚度 式中:
趋势线的用途是判别地层性质和发现异常高压地层的出现。
例如在正常趋势线左侧定义一条左限线,该线和 趋势线平行。在左线左侧再定义一条 砂线。砂线和趋势线也是平行的。
如果实测的 在左限以右,则认为地层为压实层或正常层。
如果实测的 落在左限和砂线之间,则认为是欠压实层。
如果实测的 落在砂线以左,则认为是非压实层,甚至进入高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