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 (2)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揭示了秦朝统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统治状况,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意义,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由于秦朝统治的腐败造成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起义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以便于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于秦朝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的统治状况,如暴政、赋税沉重等,让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0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等英勇斗争的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提炼出历史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军领袖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反抗暴政、追求正义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爆发及陈胜、吴广等起义军领袖的事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分析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军领袖的事迹,提炼出历史规律。

4.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5.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反抗暴政、追求正义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朝暴政2.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3.起义军领袖事迹–陈胜:首举义旗,建立张楚政权–吴广:协同陈胜,英勇斗争4.反抗暴政,追求正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了解程度。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X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的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通过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的暴政。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有三部分,包括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

其中,前两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秦朝暴政的表现。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无限制的搜刮,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

尤其是秦二世统治期间,残暴程度超过了秦始皇,他与赵高相勾结,使社会更加黑暗,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首举义旗,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陈胜、吴广之后,继续领导反秦斗争的是项羽和X邦。

巨鹿之战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秦的灭亡已成定局。

公元前207 年,X邦率军攻占了秦的都城某某,宣告强大的秦朝正式灭亡。

从建立到灭亡,秦朝只走过了15 载,是我国历史上短命的封建王朝之一。

秦亡后,X邦和项羽为争夺王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前后,陈胜、吴广等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到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末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学习。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共鸣,但对起义的背景和意义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历史地图册4.网络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艰苦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农民阶级会采取何种行动?2.呈现(10分钟)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展示起义军攻占城池、打败秦军的史实。

引导学生关注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是什么?起义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通过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展示了秦朝统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力量。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

但他们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认同感,认识到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联系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为例,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PPT。

3.素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学具: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腐败现象,如赋税沉重、刑法严酷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秦末农民大起义》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困苦,以及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英勇斗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进行引导和讲解。

学生对于农民起义这一历史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需要通过课堂讲解来进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困苦,掌握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农民起义的客观认识,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环,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事迹,使学生深入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场景。

2.教学资料: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等,以便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于进行课件展示和教学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秦末农民起义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的背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

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内容探究】一、秦的暴政师:阅读第50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生:(1)赋税重。

“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

“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

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

”(2)徭役繁重。

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

(3)刑罚残酷。

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地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

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赛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赛课教案_2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1、知识要素学习法2、情景教学法3、比较分析法4、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喜欢看电影吗?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影片(播放电影《英雄》片断),同学们知道影片中这位霸气凌人的君主是谁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大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相信通过今天的新课我们将会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和资料,通过材料来探讨一下,看看秦朝统治末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从而使大秦王朝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1、徭役繁重大屏幕出示《阿房宫》、《秦长城》、《秦皇兵马俑》图片,提问:当我们回到秦朝看到这些宏伟壮观的建筑时,你有没有想到,在修建它们的时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啊?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史料记载,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50万,南戍五岭征调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征调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看完这组数据大家不妨来动脑筋,算一算,根据史料推测,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妇女人数1000万人,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小孩600-700万人,剩下的青壮年劳动力还有多少?(学生计算回答)刚刚已经说过,每年还有服徭役不下300万,最后,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通过材料中的这些数字,你能看出秦朝末年出现了什么状况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2000万人中减去约占半数的妇女,再减去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和小孩,壮年男子总数不过三四百万,再减去服役的三百万人,在家耕田劳作的男子便所剩无几了。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秦朝统治的认识和评价的延续,通过学习农民起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争取生存权益的斗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阶级反抗压迫、争取生存权益的斗争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以及对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农民起义原因、过程和意义的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了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提问:秦朝统治时期,民众的生活状况如何?引发学生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相关图片、地图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0课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0课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
(3)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说说起义军的进军方向是哪里?这说明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4)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5)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是谁继续领导反秦斗争诛灭暴秦?在哪一次战役中打败秦军主力?秦朝灭亡是在何时?
答案:(1)遇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渔阳。发动起义。
课堂探究
板块一 秦的暴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 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有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教学反思
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
教材图
片分析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图中挥手讲话的是陈胜,陈胜后面站立的是吴广。
史料积累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1)陈胜等人戍边途中发生了什么事?随后做出什么决定?
(2)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答案:(1)为争夺帝位。如“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等。
(2)不对。原因: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吴广起义”。并回答:陈胜、吴广为何起义?
2、指导学生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深层原因——秦的暴政。
3、陈胜、吴广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4、是谁推翻了秦朝政权?著名的战役是哪个?
5、为学生讲破釜沉舟的故事。
1、生:默读“陈胜、吴广起义”,完成教师安排的思考内容。
2、生:小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文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记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启发
教学手段
课件、触控一体机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内容见课件)
师: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第1题,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沉重赋税
2、徭役繁重
3、刑罚残酷
4、二世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
2、起义的经过
3、起义的影响
三、楚汉之争
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楚汉战争
1、楚汉之争为何刘邦能取胜?
2、师:简述项羽失败经过。
1、生:分组讨论。
2、生:汇报讨论结果。
课堂练习
师:课件出示四道选择题。
生:独立完成,举手回答。
课堂小结
师:威名显赫的秦王朝,由于统治残暴,仅仅存在了15年就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军给推翻了。这充分证明了那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巩固练习
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活动第2题。
秦末农民起义
课题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板书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讲授新课
秦的暴政
师:课件出示。
1、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2、应用课件对秦的暴政进行细致讲解。
(1)沉重赋税
(2)徭役繁重
(3)刑罚残酷
(4)二世残暴
师: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还下令“焚书坑儒”。秦朝的一系列暴政必须引起人民的反抗。
生:默读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