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 15-2019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分题型汇编★★小说环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分析和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分析和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分析和例题解析

一、环境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散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在景物特点及技巧等方面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如果有区别的话,区别在于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更尊重小说的文本特征,更贴切小说的文体特征来分析、作答。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4.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5.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社会环境。

二、情节

“梳理概括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一般有两种:①概括小说的部分情节,如概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某一部分的情节。②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这种试题有时候要求考生用--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有时候要求考生就某一角度对小说情节(情感变化)进行概括。

概括情节的角度:

1.找出线索,理清文脉。线索是贯串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一篇小说可以以物或人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空间为线索。找出了小说的线索就把握了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2.明确冲突,把握矛盾。小说情节的发展是矛盾冲突。激化的体现,因此概括小说的情节要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必备知识梳理

【小说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

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骨架)

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依托)

深刻的主题意蕴(小说的灵魂)

精妙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手段)

【何为小说的“真实”】

尽管小说设定的具体环境是虚构的,但这个环境依然是我们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真实反映。

尽管小说叙述的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情节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具有真实性。

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真实性。

最后,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是真实的。

所以说,尽管小说是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但小说同样具有真实性。

小说的真实是艺术性的真实,小说是虚构与真实相统一的一种文体。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 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荒诞: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②环境荒诞。小说环境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的小米开尔却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1 点2分,2点3分)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第3节 小说的环境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第3节 小说的环境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第3节小说的环境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剥麻

张炜

一片浓绿茂盛的麻地,多么叫人喜欢。罗贞家就种了这么一片麻。麻地里总是散发出一股奇怪的味道,那是麻叶儿麻秆儿的气味。它不怎么好闻,但好像能够使人喜悦、不安,产生一种轻微的惆怅和或多或少跃跃欲试的心理……

麻田是最不需要怎么管理的。也许就因为这个,她爱人道理才种了麻吧。道理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汉,他常年在东北做买卖,做着男子汉才敢做的活儿……

麻田是疏松的沙土,因而地垄里总是显得那么干净。太阳也晒不透麻叶,地上全是绿荫。……罗贞常常拔着草就坐下来。她是蹁着腿坐在那儿的,像一只卧地的羔羊。绿色的麻秆儿挡去了周围野地里的景致,也使这麻田安静得很。

这样的环境很适合于想象。一些鸟儿在麻叶上滚动——厚实实的叶子大约在它们看来像一张绿床吧。它们围在一起先是闹,后来就抱起来滚了。

麻雀们热闹了一会儿,又呼的一声飞走了,像他突然闯进了麻地似的……他手持一把雪亮的镰刀,麻秆儿全被一下子砍倒了,接着又被迅速地打成了捆儿。他那么高大粗壮,伸出长长的手臂去挟、去拢那些麻秆儿,像欺负它们似的。他不到收麻的时候不回来,回来以后就是这么急火火的。他肯定是急着赶回海的那边——关东。

麻捆儿推到水沟里,压上石头和木头沤起来,他就要拍拍手掌离开家了……她不让他走,不过她知道他还是要走。她临别时对他说:“年纪轻轻的老想离开老婆,还能是好东西吗?”①他像是无可奈何地笑笑说:“还能不是好东西吗?”

罗贞坐在满是荫凉的麻地里,像一只卧地的羔羊。晶莹的眼波上带着笑。她笑冬天里无声无息的落雪和屋里噜噜响的煤炉子。炕上真暖和,她是蹁着腿坐在炕上的。道理坐在炕边上,和她一块儿剥麻。他那黑黑的手指勾住了折断的麻秆儿,用另一只手去剥着麻络,发出“索拉索拉”的声音。两只手配合得这么好,一迎一送,连着两手的麻绺一松一紧,越拉越长。一段一段的、雪白的光麻秆儿啪啦啪啦掉在地上,看上去真让人舒坦。……小炉子噜噜噜,噜噜噜,像一首歌。炉子上正放了个沙锅,里面炖了豆腐,满屋里都是它的鲜气。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5讲 小说环境类题目(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5讲  小说环境类题目(课件)

考情分析
常考题型:近几年来,新高考卷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中,题目的数量一直是4个。题 目的类型有三种:选择题、简答题和发挥题。分值为16分。 热点预测:近年来,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都考查了小说,考查点是基本固定的:对作 品内容的分析综合,对作品形象的赏析,对情节安排的作用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 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 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 视。 高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考查形式有三种:概括环境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以及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2)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
目录 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
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
区。它涉C及O内N容T很E多N,T可S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
网络构建
客观选择题(3道,共计9分) 主观简答题(2道,共计8分)
考点解读
●第05讲 小说环境类题目(首推“作用”)
●第05讲 小说环境类题目(首推“作用”)

历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试题分析

历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试题分析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乙卷试题分析文学类阅读文本《马兰花》是李德霞的一篇小小说,曾在“黔台杯”小小说大奖赛中获奖。小说写的是一个生活中十分普通的故事:在市场卖菜的马兰花借给麻婶600元,但麻婶还未还钱就生病去世了。这让开出租车的丈夫十分不满,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挂在嘴边。但是麻婶的女儿回到上海后,却从母亲的遗物中发现母亲借钱并未偿还的事实,主动偿还了欠款。小说在极其简单的日常生活故事中成功地刻画了马兰花的形象,歌颂了普通人善良质朴的美好品德,其思想上的正能量,在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安排巧妙,人物描写细腻,语言简洁明快。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上看,将这篇小说选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材料都是非常恰当的。为适合考试要求,易于考生的理解和把握,选用这篇小说时在文字上作了部分删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精品】20 15-2019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分题型汇编★★小说客观题汇编

【精品】20 15-2019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分题型汇编★★小说客观题汇编

【精品】20 15-2019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分题型汇编★★

小说客观题汇总

(15年1卷)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

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

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

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解析】选EC。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本题为多项选择题。其中A、B、C、D四个选项是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E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E项符合小说写作意图,小说重在忧虑与反思,所以是第一正确项,给3分。C项虽然符合材料意思,但是“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与原文意思的表达稍有出入,所以是第二正确项,给2分。D项“又是一个精明的人”不太恰当,所以得1分。A项“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与原文不符。B项“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不符合材料的意思。A、B两项为错误选项,所以均不给分。

小说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小说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3

2019年高考全国卷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2015高考试题小说阅读汇编

2015高考试题小说阅读汇编

2015年高考试题小说阅读汇编

(2015·新课标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

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

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例析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例析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例析

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

一、环境描写作用题

思路点拨

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示例:

例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2013山东卷《活着》)

【答案】①描写了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渲染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我”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例2.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环使文章结构完整。

例3.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 分) 《魔盒》

【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二、环境描写技巧题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

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渲染、衬托、烘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看,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分解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分解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社科文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9分)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上) 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

一、常见题型

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

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

2.分析景物作用:

(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

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

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

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07宁夏)。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

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真题及答案(2)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真题及答案(2)

⾼考语⽂⼩说阅读真题及答案(2)

⾼考语⽂⼩说阅读真题(四)

六爷要⾛了。

六爷闭着眼,⽓若游丝,仿佛风中的破油灯随时可能灭掉。

家⼈问六爷有什么愿想,六爷不吭声。邻居回家找个菜团⼦,六爷不张⼝,只是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别⼈不明⽩,⼉⼦知道,六爷是想喝杯茶。

吃的都没着落,到哪⾥去弄茶呢?

茶曾经是六爷的早课。每天早上,六爷天不明就起来,洒扫庭院,收拾利落,⼜去村边⽔井挑来第⼀桶⽔,然后⽤平时攒的硬柴,把⽔烧到滚开,把壶烫了,茶泡上,坐那,眼睛半睁半闭地品味。那浓浓的⾹⽓醉⼈⼼脾,六爷笑得那么醉⼼。经过茶⽔的滋润,⼀天下来,六爷眉眼间说不出的精神,仿佛每个⽑孔都透着舒服,精⽓神那叫⼀个⾜。

六爷喝茶的讲究,在村⾥出了名,⼗⾥⼋乡能挂上号。据说早年六爷曾在南⽅⼀个茶肆当伙计,学了⼀套茶经。在那期间,还进⽕海救了⼀家⼈的命,那家主⼈听说他是茶楼的伙计,⼆话没说,就把家传的茶具送给了他。

那套茶具,据说是景德镇的瓷。问及细节,六爷总是闭⼝不⾔。六爷以茶论道,以茶交友,每天都要给壶⾥加满茶⽔,说是养壶。曾有⼈出⾼价要买,六爷坚决不卖。

六爷在茶上做⾜了功夫。喝茶的器具从不让⼈动,请谁坐下品⼀⼝,那是天⼤的⾯⼦。不管五冬六夏,六爷总要⽤从井⾥新挑来的第⼀桶⽔,⽤陶制泥壶烧⽔,烧⽕的柴⽲也有讲究,要硬,就是要⽤那有硬度的结实的⼲柴,绝不能⽤麦秸、稻草之类,叫什么⼀新,⼆陶,三硬⽓,四匀,五咂。⽔是新挑的,⽤陶制的泥壶,柴要⽤结实的,⽕不⼤不⼩匀和,⼩⼝⼩⼝地咂品。喝茶从不喝头遍,说是去苦头;喝时只倒⼤半杯,说是⼈⽣不可太满;茶是品的,不能狼吞虎咽的。那回村长娶⼉媳妇,想要借六爷那套茶壶长长脸,六爷坚决不答应。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

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

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20 15-2019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分题型汇编★★

小说环境题汇总

(19年2卷)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和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19年3卷)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

8.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象征暗示作用;揭示或者深化作品主题;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等。本文有多处环境描写,它们本身就是去梨花屯的沿途风景,也是故事开展的自然背景;而“三只白鹤高高飞过……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路旁出现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等处景物描写还烘托表现了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小说多处以初夏的山野风光作为背景,包谷、布谷、白鹤、流水、水

田、泥土……这些意象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醉人的诗情画意,使小说也洋溢着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