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初步知识课外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步骤一:拿起小锤捶打音叉,观察现象。
(图一)
(图二)
(备注:图二音叉在颤动)
步骤二:用细线绑住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音叉靠近支架,(如下图一)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的现象。
(如下图二)
(图一)
(图二)
步骤三:把音叉靠近水槽,(如下图一)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观察水面现象。
(如下图二)
(图一)
(图二)
步骤四:将锯条放在桌面上用手摁住,(如下图一),调节锯条在桌沿外的长度,分别拨动不同长度钢锯条观察声音变化,(如下图二)
(图一)
(图二)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初一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初一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初一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本文将介绍几个简单实用的科学实验,以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声音的特性。
实验一:利用弦线传播声音材料:一个长弦线、一个钢带、一个实验板(可以是一个硬桌面或墙壁)。
实验步骤:1. 将弦线系紧在实验板上,保持水平状态。
2. 让你的同伴拿起钢带,用力抖动弦线。
3. 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和弦线的振动情况。
实验说明:在这个实验中,弦线起到了传播声音的作用。
当你的同伴用力抖动弦线时,弦线会振动产生声音,并沿着弦线传播。
我们可以观察到声音的传播是通过振动媒介来完成的。
实验二:探索声音的反射材料:一个声音源(如一个发声器)、一个实验板、一个反射板(如一块大镜子)。
实验步骤:1. 将实验板竖立在桌子上,保持垂直状态。
2. 将声音源放置在实验板的一侧,确保它与实验板保持一定的距离。
3. 将反射板放置在实验板的另一侧,与声音源相对。
4. 发出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实验说明: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声音的反射现象。
当声音源发出声音时,声音会沿着直线传播,并在遇到实验板时发生反射。
反射板则将反射的声音再次传播出去,我们可以听到由反射产生的声音。
实验三:探索声音的传播速度材料:一个钟表、一个测量长直的长距离(如一个长廊或田径场)。
实验步骤:1. 在测量长直的地方站好两个人,一个持有钟表。
2. 第一个人发出一个有规律的声音,例如"嘀"声。
3. 第二个人听到声音后,立即用手指点击钟表。
4. 第一个人继续发出声音,第二个人继续点击钟表。
5. 重复多次,记录每次声音和点击之间的时间间隔。
6. 根据时间间隔和测量距离,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说明: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声音的传播时间来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声音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并了解声音的特性与属性。
下面将介绍三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音叉与共鸣管材料:音叉、共鸣管、水、火柴步骤:1. 将共鸣管竖立起来并加水,直至水位稍高于管口。
2. 点燃火柴,将其轻轻插入共鸣管中,并听到音响。
3. 用手指轻轻碰一下音叉,使其振动。
4. 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共鸣管的上方,靠近管口,观察共鸣管中的水面。
结果与分析:当音叉振动时,空气会被挤压并形成一定频率的声波,从而传播到共鸣管中,引起管中空气的共鸣,水面上的水因共鸣而产生涌动。
这一实验显示了声音振动引起的共鸣现象。
实验二:瓶中的人声放大材料:一个瓶子、一张薄膜、一根橡皮筋步骤:1. 在瓶口喷灌一些水,以使其浸湿。
2. 将薄膜紧紧地覆盖在瓶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3. 大声说话或唱歌,将声音传入瓶中。
结果与分析:由于空气的振动,声音会通过薄膜传播到瓶内,并在瓶内发生共鸣,使得声音被放大。
这一实验展示了共鸣的效应,进一步说明了声音的传播原理。
实验三:水杯漏音景材料:几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汤匙步骤:1. 将水杯中分别倒入不同数量的水。
2. 用汤匙轻敲水杯的边缘。
3. 观察并比较不同水杯所发出的声音。
结果与分析:倒入不同数量的水会改变水杯的共鸣频率,从而使得所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
加入适量的水会增加共鸣频率,使声音更加清脆,而加入过多的水则会降低共鸣频率,使声音变得低沉。
这一实验揭示了物体的固有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
声波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然后在空气或其他媒介中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捕捉到,并转化为声音信号传送到大脑。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与属性,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验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物理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机制,认识声音的振动与共鸣现象,并了解物体的振动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有关声的实验汇总.doc
【初二物理实验】有关声的实验汇总说到初二物理,很多学生头疼的莫过于物理实验了,了解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内容是大家学好物理的基础,为此下面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实验】有关声的实验汇总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行阅读。
1、声音的产生(1)音叉实验做法:将悬吊着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 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
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钢尺实验做法:用一根长钢尺,压紧在桌面的边缘,适当调节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伸出桌面的端部,钢尺能够发出声音,观察到钢尺在振动。
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1)固体传声实验做法:用课桌做实验,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堵上另一只耳朵。
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底或桌腿。
甲能听到乙敲桌的声音。
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2)液体传声实验做法:将能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结论:液体能够传声。
(3)气体传声实验做法:教师说话,坐在座位上学生可以听到。
结论:空气能够传声。
(4)真空响铃实验做法:把响铃的闹钟放在渐渐被抽出空气的玻璃罩内,人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音调做法:用一根长钢尺,压紧在桌面的边缘,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约为全长的1/3,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它振动的快慢。
再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使它振动的幅度跟上次大致相同,听它发出的声音跟上次相比有什么变化。
发现钢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声音的响度做法:用一根长钢尺,压紧在桌面的边缘,适当调节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保持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使钢尺能够发出声音来,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
听声音的大小,发现当用力较大时,钢尺振幅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大。
物理科学小实验-有趣的声音
科学小实验(一)会发出声音的绳子动物和人会发出声音,汽车.电视会发出声音,可是,你听过绳子也会发出声音吗?【工具百宝箱】一根细且坚固的绳子,一个有二个孔的大纽扣。
【实验】①把绳子穿过纽扣孔,在末端打结,把纽扣放在绳子中间。
②把纽扣二端的绳子,各套在二只手的食指上,转动纽扣几次,向着你或往外转皆可,但要保持同一方向。
当绳子绕成一团时,分开手,把绳子拉紧,然后将手收拢再分开。
③拉紧,放开交互进行,直到绳子解开为止。
纽扣转得很快,并会扭转到相反方向,这个过程中你会听到嗡嗡的声音。
【实验中的科学】纽扣的快速旋转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由此产生了嗡嗡的声音。
(二)弹回来的声音声音可以弹回来吗?邀请一个朋友和你一起做这个游戏吧。
【工具百宝箱】二个纸筒,一块会发出嘀答声的手表,一本书。
【实验】①把二个纸筒排成八字形放在桌上,在纸筒后面立放一本书。
②拿着手表靠在纸筒一端的开口,并用另一只手捂住另一只耳朵,此时,就能清晰的听到手表的滴答声了。
③取走立放着的书,这时,手表的滴答声听不到了。
【实验中的科学】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前进的.纸筒后如果没有立放书本,手表发出来的滴答声经过纸筒,就会从筒口传出去,向四面八方散开。
因为,声音的响度是由声波的能量决定的,能量越多,声音就越大。
因此声音散发出去的越多,声波里余下的能量越少,耳朵就越难听到声音。
如果在纸筒后边立一本书,就可以把传散到四面八方的声波挡住,并且把大部分的声波反射回来。
有的反射声波会弹回纸筒,然后传到耳朵中。
声音如果传出去的越少,保留下来的能量就越大,听起来声音也就越大。
(三)水球魔音在气球内灌上水,它就能清晰的给你传音,听起来好象水球自己在发出奇怪的声音。
真的非常好玩,你不想试一试吗?【工具百宝箱】二只气球,水,二根细线。
【实验】①吹起一只气球,用细线把口扎好。
②将第二只气球的吹嘴套进水龙头,慢慢的注入水,当这只气球的大小跟第一只差不多时,停止注水,用细线将口扎好。
初中物理演示声音的发生课外实验
初中物理演示声音的发生课外实验
初中物理演示声音的发生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认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仪器和器材】
音叉〔附共鸣箱〕,音叉槌,支架〔吊着一个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
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
用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图1.54-1〕,说明叉股在振动。
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它的振动。
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
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本卷须知】
1.敲击音叉必须使用橡皮音叉槌,不能使用其他硬物撞击,以防击伤音叉表面。
2.音叉十分硬脆,使用中要防止重击、跌落,以免断裂。
【参考资料】
1.没有音叉,可以利用图1.54-5装置演示声音的发生。
在两个同样的木框〔25×20厘米2〕上粘贴两张用水浸湿的厚图画纸并用图钉钉牢。
等到纸干了,像鼓膜一样张紧的时候,将两木框分别钉在两个木座〔25×15厘米2〕上。
在其中一个框上挂一个轻质小球,两框对立在邻近
的地方,用小木槌打击一个木框中心的纸面,可以听到纸面振动的声音,并可以看到另一木框上的小球从纸面跳开。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声学- 1 -- 2 -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声音的共鸣课外实验
初中物理声音的共鸣课外实验初中物理声音的共鸣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认识声音的共振现象──共鸣的产生条件。
【仪器和器材】共振音叉〔440赫兹音叉一对,其中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另附金属卡子,用来改变频率〕,共鸣箱,音叉槌,吊在线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1.取下套在叉股上的金属卡子,把两音叉分别插在共鸣箱上,使两共鸣箱的开口相对,彼此相距约50-75毫米,如图1.56-1所示。
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
这时可以听到另一个音叉在发声。
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
说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2.在第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套上金属卡子,改变这个音叉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就不会振动发声。
说明产生共振的条件是两个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
【本卷须知】1.音叉插在共鸣箱上插得越紧密,那么共振现象越显著。
因此,实验时要防止音叉与共鸣箱结合处松动。
2.实验前要反复校验两音叉的距离。
距离过远,那么音响太弱。
距离过近,那么显示的共鸣现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参考资料】1.把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来,敲击音叉,声音很小。
插入共鸣箱上,敲击音叉,声音就增大。
这是由于箱内空气的共鸣增大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度。
2.用气柱共鸣器演示空气柱的共鸣现象。
如图1.56-2所示,一根直径约3厘米,长100厘米的玻璃管竖直地夹持在支架上,下端用橡皮管与蓄水器连接,组成一个连通器,在玻璃管里盛水。
提高蓄水器,使玻璃管里的水面接近管口。
降低蓄水器,可增加玻璃管里空气柱的长度。
将振动着的音叉放在玻璃管口的正上方。
慢慢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某一位置时〔波长的1/4〕,就听到很响亮的声音〔气柱的第一个共鸣点〕;继续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另一位置时〔波长1/4的3倍〕,又会听到一次响亮的声音〔比上次弱些〕〔气柱的第二个共鸣点〕。
3.实验方法1中如果没有叉股上的金属卡子,可在叉股上套一段橡皮管或贴上纸片、胶布,同样能改变音叉的固有频率。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声音的反射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仪器和器材】玻璃圆筒(直径约8厘米,高约40厘米),平面镜,三合板,金属板,海绵,表。
【实验方法】1.在玻璃圆筒底部垫上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正上方数厘米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当耳朵离开玻璃圆筒口竖直方向后,如图1.57-1甲所示位置,则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1.57-1乙所示,改变平面镜角度直到从镜面里能看到表像时,固定平面镜的角度。
耳朵仍在图1.57-1甲所示的位置,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
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三合板、金属板、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比较听见的声音的强弱。
说明不同材料反射声音和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
【注意事项】1.表的声音不能太小,所选的表要在距表约50厘米处仍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为避免玻璃传声的干扰,垫表的海绵要选厚些的,以尽量吸收声音。
表也不要直接与玻璃圆筒内壁接触。
实验前要反复校验,当表放入圆筒后,仅在圆筒竖直上方数厘米处能听见表声,其他方向听不见表声,这样演示效果才会好。
3.为了使全班学生能同时听见表的反射声音,可用话筒放在耳朵处,用扩音机放大。
乐音和噪声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仪器和器材】验音盘(发音盘),转台,皮唧,橡皮管,短玻璃管(一端尖)。
【实验方法】1.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上,用橡皮管把短玻璃管(作吹气嘴)和皮唧连接起来,如图1.55-2所示。
转动转台,使发音盘匀速转动。
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外圈的四列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出不同声音,但都是乐音。
2.当吹气嘴对准最里面的一圈小孔时,由于小孔排列不均匀,空气柱作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噪声。
3.在外圈的四列均匀排列的小孔中,用胶布不规则地封贴(或用小纸团塞住)一些小孔,则上述四种不同频率的乐音变成噪声。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实验一:敲击音叉,靠近水面,观察水花飞溅。
实验二:弦乐器发出声音,观察琴弦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一: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实验二:声音通过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实验一:改变吉他弦的张力,观察音调的变化。
实验二:用玻璃杯制作简易乐器。
2.响度实验一:敲击鼓面,观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实验二:比较不同音量对听觉感知的影响。
3.音色实验一: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实验二:比较不同人的音色。
三、回声和共鸣1.回声实验一:在室内制造回声效果。
实验二:测量回声的距离。
2.共鸣实验一:演示不同物体的共鸣。
实验二:制作简易共鸣箱。
四、声波的应用1.次声波与超声波实验一:产生和检测次声波。
实验二:产生和检测超声波。
2.声呐和回声测距实验一:模拟声呐。
实验二:使用回声测距。
3.声音的编码与解码实验一:模拟电话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了解音频压缩与解压缩技术。
4.声音的合成与处理实验一:使用麦克风和音频编辑软件录制声音。
实验二:对音频进行剪辑和效果处理。
5.声音传感器与机器学习实验一:使用声音传感器进行声音分类。
实验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声音。
6.音频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实验一: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采样)。
实验二:将数字信号转换回模拟信号(数模转换)。
7.用声音控制物体运动实验一:通过声音控制机器人移动。
实验二:使用声音传感器进行遥控控制。
8.人耳感知和助听器技术实验一:观察不同声音强度对听觉感知的影响。
实验二:使用助听器感知音质的变化。
9.噪声控制与环境保护实验一:测量环境噪声级别。
实验二:设计和比较不同的降噪方法。
10.音乐合成与音乐疗法实验一:使用音乐合成技术创作音乐。
实验二:了解音乐疗法及其应用。
11.语音识别与交互式语音响应实验一: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二:使用交互式语音响应系统进行语音交互。
12.音频编码与无线传输实验一:了解音频编码和数据压缩技术。
有关初中物理声音的初步知识课外实验
有关初中物理声音的初步知识课外实验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空玻璃瓶,废钢锯条,带橡胶塞的广口瓶,细金属丝,铁片,纸,火柴,杯子2个,水,琴弦(或细铜丝)。
一、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1.把空玻璃瓶口放在嘴边,对着瓶口用力吹气,有现象发生?它说明了什么?(振动的气体能发出声音)。
2.一个杯子内盛半杯水,用另一个杯子向这个杯子内倒水,有什么现象产生,它说明了什么?(振动的液体能发出哗哗的声音)。
3.把琴弦(或细钢丝)绷紧,用手指在琴弦中间一弹,有什么现象产生?(振动的琴弦发出声音)。
综上所述,声音是产生的?4.把废钢锯条一端压在左手指下(或实验桌的抽屉缝里)伸出来的局部要长一些,用右手指拨动锯条,让锯条弯厉害些(但防止折断),松开手后,锯条即振动起来,发出较强的声音,并持续较长时间。
如果轻轻拨动一下,锯条来回振动不很大,声音小得多了。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幅度大,声音响;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1.在广口瓶的橡胶塞中央穿一根细金属丝,金属下端挂两片小铁片。
将橡胶塞塞在广口瓶口,使铁片悬在瓶中。
2.用手握住瓶子摇动,能看见小铁片在相互撞击并能听见撞击声。
3.取下橡胶塞,点燃一些小纸片,放到瓶子里趁着火还没熄灭时赶快把塞子塞紧。
等火熄灭后,再摇动瓶子,仔细听,铁片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在这个实验中,由于纸的燃体。
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溢出一局部,空气减少了,声音的传播受到了影响。
它说明,声音只有通过某种物质才能传播出去,这种传播声音的物质就叫煤质,也叫介质。
空气是一种最常见的传播声音的介质。
1.为防止漏气,瓶塞穿金属丝处最好用熔化的蜡封严,橡胶瓶塞周围涂一层凡士林。
2.如果有抽气机,声音的传播需要煤质的实验也可以这样做:在橡胶瓶塞上打一孔插入一细玻璃管,将瓶塞塞紧,用橡皮管将玻璃管与抽气机抽气口连接。
实验时一个人摇动抽气机抽气,一人摇动瓶子听声音。
简单实用的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声音的传播
简单实用的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物理现象。
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能够在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中传播。
为了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传播。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媒介材料:空纸卷筒、铃铛或手摇铃、水、饮料瓶、橡皮筋。
步骤:1. 将纸卷筒两端打开,其中一端用橡皮筋绷紧,作为口;2. 将铃铛放入筒中,用手拨动铃铛,观察声音传播;3. 在另一端封住卷筒,再次拨动铃铛,观察声音传播;4. 加入少许水,再次进行拨动,观察声音传播情况。
实验原理: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这里的介质可以是空气、固体和液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情况。
当卷筒的另一端封住时,声音传播的效果会变差。
这是因为空气是声音传播的理想媒介,而当卷筒的另一端被封住时,空气传播的路径变长,吸收了一部分声能,导致声音传播距离减小。
在加入水之后,声音传播的路径又因水的阻力增加了,声音的传播距离减小。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速度材料:长直尺、秒表。
步骤:1. 让一个学生站在教室的一端,持尺竖直贴近墙壁,保持不动;2. 另一个学生在教室的另一端用力敲击墙壁,发出一声响;3. 另一个学生立即按下秒表计时,记录声音传到墙壁上再经过尺传到另一端的时间。
实验原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约为每秒340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用实际测量的时间和所测距离,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计算公式为:速度 = 距离 / 时间。
由此可以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上述两个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和传播速度。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并改变实验条件,观察结果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声音传播的特性。
除了以上列举的实验,还有许多有关声音传播的实验可以进行,如共鸣现象实验、音叉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声音传播规律的理解。
初二物理关于声音的实验
初二物理关于声音的实验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声音这个有趣的家伙。
声音啊,真的是生活中无处不在,随处可听。
想想你早上起床时,闹钟“叮铃铃”地响,真是让人心烦意乱。
不过,没办法,谁叫它是“闹钟”呢!声音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剂,少了它,生活肯定没那么有趣。
现在,咱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顺便还能学点儿小知识。
好,实验开始!你准备好了吗?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咱们要的东西可简单了:一根细细的绳子,一只锤子,再加上一只小木板。
这些材料在家里随便找找就能找到,根本不需要上超市。
先把绳子的一头绑在木板上,然后用锤子轻轻敲一下木板,听!它发出了声音,哎,真不错!可是,有趣的来了,声音是怎么从木板传到你耳朵里的呢?咱们就来试试。
现在,把绳子拉紧。
你再用力敲木板,这时候声音通过绳子传递到另一头,感觉如何?是不是跟之前不太一样?没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候,速度是快得惊人,但是在绳子这样的固体中,它传播得更快。
这就是声音在不同媒介中传播的奥秘。
就像咱们经常说的,“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声音在固体中“走”的更快,真是不得了。
再来个小挑战!你可以找个小伙伴,一人用锤子敲木板,另一人用耳朵靠近绳子另一头。
别忘了,靠得近点,这样才能听得更清楚哦!看看你的小伙伴能不能听到声音,想想那一刻的神奇,声音就像魔法一样,穿过绳子直达耳朵。
真是有意思,音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好像在进行一场“悄悄话”比赛。
咱们换个方式来试试声音的传播。
在家里找两只杯子,跟你的朋友进行个有趣的游戏。
你和他分别用一只杯子,杯子的底部轻轻贴在耳朵上,然后让另一个人用另一只杯子对着杯口说话。
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能清晰地听到对方说的话,简直像是在听耳语一样。
声音通过杯子传递,形成了一条神秘的音波通道,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声音的传播方式真多,真复杂。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水中发出的声音和在空气中听到的感觉差别那么大呢?在水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得多,甚至能传播得更远。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音量和音色的实验观察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音量和音色的实验观察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音量和音色,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本文将以实验为基础,探讨声音的音量和音色的相关知识点。
实验一:音量的实验观察实验材料:-音频设备(如扬声器、音响等)-信号发生器、音频播放器等实验步骤:1. 将音频设备和信号发生器等连接好,调整音量大小。
2. 使用信号发生器发出一音频信号,初始音量设定为适中水平。
3. 随着音量的不断增大,观察声音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声音的强度越大,音量越高。
2. 音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振幅或音频设备的音量控制。
3.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常见的音量范围为0-120dB。
其中,0dB代表听觉门槛,120dB代表疼痛门槛。
实验二:音色的实验观察实验材料:-乐器(如吉他、钢琴等)-音频设备(如麦克风、录音设备等)实验步骤:1. 选择不同种类的乐器,如吉他、钢琴等。
2. 分别演奏不同音调的音符,注意保持相同的音量。
3. 使用音频设备录音,并播放录音结果。
4. 通过观察和听觉判断,记录每种乐器演奏出的不同音调的音色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音色与乐器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乐器的音色取决于其独特的谐波倍频比例。
2. 不同音色给人的感受也不同,例如吉他音色较为柔和,钢琴音色较为明亮。
3. 音色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乐器的结构或乐器的演奏技巧来实现。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音量和音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音量的大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可以通过调节音频设备的音量来控制;而音色的差异则源于不同乐器振动频率的独特谐波倍频比例。
因此,实验观察是学习声音相关知识点的有效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
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它是通过压缩波的形式传播的。
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本文将探索声音的传播,介绍一些与声音传播相关的物理实验。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的传播需要一个介质,常见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为了研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材料:- 一个金属制的长直管- 一块绷紧的薄膜- 一个大碗或容器- 水步骤:1. 将薄膜绷紧在碗或容器的边缘上,使其表面平整。
2. 将碗或容器装满水,使薄膜浸没在水中。
3. 将长直管放入水中,使其的一端贴近薄膜。
4. 用手指敲击管子的另一端,观察膜上的变化。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当我们敲击管子时,声音会传播到水中并引起薄膜上的波动。
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速度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下面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材料:- 一个长直管- 一支手电筒步骤:1. 将手电筒放置在地面上,并保持直立。
2. 让一个人站在一端的手电筒旁边,另一个人站在相对的一端,使两人相距几十米。
3. 第二个人用一只手拍打管子的一端,发出声音。
4. 第一个人观察到声音传播到他的位置时,立刻关闭手电筒。
通过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和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三:声音传播的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材料:- 一块平整的墙- 一支激光笔或手电筒步骤:1. 将激光笔或手电筒对准墙上的一个点,确保它垂直照射。
2. 从一个角度朝向墙上的另一个点敲击一下手指,同时观察激光或光束的变化。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声音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会在遇到墙壁等障碍物时发生反射。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传播路径。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的探索,我们对声音的传播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而不同的介质会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
初二上册物理实验声学
初二上册物理实验声学
初二上册物理实验声学实验一:检测声频率
实验目的:测量振动物体的频率
实验材料:一支振动的拨弦琴、一台实验用振动台、一个放大电路
实验原理:
振动物体可以在特定的频率下产生声波,比如拨弦琴、振动台等,它们可以产生高于我们听觉范围的频率,但也可以产生可以被听觉检测的频率。
通常使用可以放大信号的放大电路,将振动信号变换成可被听觉检测的频率既可以检测实验材料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
实验步骤:
1. 先用绳皮将拨弦琴与振动台连接,环形绳皮缠绕在拨弦琴的调音螺母上,另一头连接振动台的振动点,将拨弦琴与振动台牢固连接;
2. 调整放大电路,确保花哨指针在需要放大频率范围内;
3. 让振动台振动,同时不断调节振动台的振动频率;
4. 通过输出的振动信号及放大电路加以放大,得到可被听觉检测的频
率;
5. 同时检测振动台的实验振动波形情况;
6. 记录振动台不同振动频率下的实验结果,对比拨弦琴的频率,完成此实验。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准确测量到拨弦琴的频率,并得出如下表:
音调频率(Hz)
C 261.6
D 293.7
E 329.6
F 349.2
G 392
A 440
B 493.9
实验总结:
以上实验检测声频率的方法结果证明,它可以精确地测量振动物体的频率,并能够准确的记录频率大小。
这也提示我们,在研究声音的频率时,科学实验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初一物理声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探究
初一物理声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探究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在初一物理中,声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章节,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声音特性和实验研究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初一物理声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探究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般是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
当物体振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将能量从振动源传递到周围的空气分子中。
空气分子又通过相互碰撞传递能量,将声音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在实验探究中,可以通过悬挂一根弹簧来产生声音。
当我们用手指轻轻拉动弹簧,弹簧振动时产生声音。
通过改变手指拉动弹簧的力度和速度,我们可以观察到声音的变化。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特性,包括响度、音调和音色。
1. 响度响度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拉动弹簧,观察到声音的响度变化。
2.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程度,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中,我们可以将弹簧剪短或拉长,并拉动弹簧使其振动,观察到声音的音调变化。
3.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质地或独特的特点,不同的乐器和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材料制作弹簧,观察到声音的音色变化。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3米/秒。
实验中,我们可以设置两个点,在中间放置一位同学,其中一个点作为声源,另一个点作为接收点。
发出声音后,同学可以通过计时器来测量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点的时间,然后利用距离除以时间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折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指声音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的变向。
实验中,我们可以设置两个介质,如空气和水,将声源放置在空气中,然后将接收点放置在水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折射现象,声音从空气到水中时会发生弯曲。
五、声音的吸收和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吸收和反射现象。
吸收是指声音被物体吸收,而反射是指声音被物体反射回来。
用简单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
用简单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通过空气、水或其他介质的振动传播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探索声音的传播过程。
实验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材料:一个空的纸杯,一根细棍,一张纸片。
步骤:1. 将纸杯倒置放在桌面上,将细棍竖直插入纸杯底部,使其稳固。
2. 用手指轻轻敲击纸杯的侧面,观察并听到声音的传播。
3. 将一张纸片紧贴着纸杯的侧面,再次敲击纸杯,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结果分析:在第一次敲击纸杯时,声音会通过纸杯的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我们能够清晰地听到声音。
而当纸片贴在纸杯上方时,声音的传播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明显减弱。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并且可以传播到相对较远的地方。
但是当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时,如纸片挡住声源,声音的传播会受到影响,使声音变得较为微弱。
实验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材料:一个筷子或木棒,一张纸片,一根线或细绳。
步骤:1. 将筷子或木棒握在手中,将其一端放在你的耳朵附近。
2. 让另一位朋友或家人用手指轻轻敲击另一端的筷子或木棒。
3. 观察并感受声音是如何通过筷子或木棒传播到你的耳朵的。
结果分析:当筷子或木棒的一端受到敲击时,声音会沿着筷子或木棒传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声音。
这是因为声音会引起筷子或木棒的振动,振动再通过筷子或木棒传递给我们的耳朵。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在固体中,由于分子之间相对较近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比在空气中更快。
实验3: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材料:一个空的玻璃瓶,一根线或细绳,一杯水。
步骤:1. 使用线或细绳,将玻璃瓶悬挂在空中,使其不与任何物体接触。
2. 将玻璃瓶中倒入一些水,使水平面约为玻璃瓶高度的一半。
3. 用手指轻轻敲击玻璃瓶的侧面,观察并听到声音的传播情况。
初中物理课外小制作:独弦琴
独弦琴
利用细线和饮料瓶就可以把声音的特征演示出来。
将一个饮料瓶剪去底,瓶盖钻孔后用牙签和一段细线系住作为音箱,另一端系在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
左手拿着音箱并控制弦的张紧程度(瓶子不要离开地面),同时右手拨动琴弦(图5)。
这样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调和演奏效果,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
如果拨弦力量大时,发声就响。
如果细绳被拉得越紧,发声音调就会越高。
如果将绳子变短,音调将会发生变化。
如果改用粗绳子,音调也将会发生变化。
假如改用细铜丝后,会听到与刚才不同的音响效果,说明音色也发生了改变。
同一个实验,可以不断改变某一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理解声音的特征。
物理声音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并学习如何利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二、实验器材1. 一根长铁管2. 一个敲击锤3. 一根橡皮筋4. 一个塑料瓶5. 一个气球6. 一个麦克风7. 一个扬声器8. 一个计算机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的产生(1)将铁管的一端插入塑料瓶中,另一端露出瓶口。
(2)用敲击锤轻轻敲击铁管,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产生情况。
(3)分析敲击铁管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1)将橡皮筋固定在桌子边缘,拉伸橡皮筋。
(2)用麦克风分别靠近橡皮筋的两端,观察麦克风捕捉到的声音强度。
(3)分析声音在不同位置传播的强度差异。
3. 实验三:声音的特性(1)将气球吹大,用麦克风分别捕捉气球振动和静止时的声音。
(2)比较两种情况下声音的频率和音调。
(3)分析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4. 实验四:声音的放大与传播(1)将扬声器连接到计算机,播放一段音乐。
(2)用麦克风分别靠近扬声器的不同位置,观察麦克风捕捉到的声音强度。
(3)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放大与衰减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敲击铁管时,声音是通过铁管的振动产生的。
当敲击力度增大时,声音的响度也会增大。
2. 实验二:橡皮筋振动时,靠近振动端的声音强度较大,远离振动端的声音强度较小。
这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影响。
3. 实验三:气球振动时,捕捉到的声音频率较高,音调较高;气球静止时,捕捉到的声音频率较低,音调较低。
这说明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速度有关。
4. 实验四:扬声器播放音乐时,靠近扬声器位置的声音强度较大,远离扬声器位置的声音强度较小。
这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影响,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速度有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声音的初步知识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仪器和器材】
空玻璃瓶,废钢锯条,带橡胶塞的广口瓶,细金属丝,铁片,纸,火柴,杯子2个,水,琴弦(或细铜丝)。
【实验方法】
一、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1.把空玻璃瓶口放在嘴边,对着瓶口用力吹气,有什么现象发生?它说明了什么?(振动的气体能发出声音)。
2.一个杯子内盛半杯水,用另一个杯子向这个杯子内倒水,有什么现象产生,它说明了什么?(振动的液体能发出哗哗的声音)。
3.把琴弦(或细钢丝)绷紧,用手指在琴弦中间一弹,有什么现象产生?(振动的琴弦发出声音)。
综上所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把废钢锯条一端压在左手指下(或实验桌的抽屉缝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用右手指拨动锯条,让锯条弯厉害些(但防止折断),松开手后,锯条即振动起来,发出较强的声音,并持续较长时间。
如果轻轻拨动一下,锯条来回振动不很大,声音小得多了。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幅度大,声音响;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1.在广口瓶的橡胶塞中央穿一根细金属丝,金属下端挂两片小铁片。
将橡胶塞塞在广口瓶口,使铁片悬在瓶中。
2.用手握住瓶子摇动,能看见小铁片在相互撞击并能听见撞击声。
3.取下橡胶塞,点燃一些小纸片,放到瓶子里趁着火还没熄灭时赶快把塞子塞紧。
等火熄灭后,再摇动瓶子,仔细听,铁片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在这个实验中,由于纸的燃体。
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空气减少了,声音的传播受到了影响。
它表明,声音只有通过某种物质才能传播出去,这种传播声音的物质就叫煤质,也叫介质。
空气是一种最常见的传播声音的介质。
【注意事项】
1.为防止漏气,瓶塞穿金属丝处最好用熔化的蜡封严,橡胶瓶塞周围涂一层凡士林。
2.如果有抽气机,声音的传播需要煤质的实验也可以这样做:在橡胶瓶塞上打一孔插入一细玻璃管,将瓶塞塞紧,用橡皮管将玻璃管与抽气机抽气口连接。
实验时一个人摇动抽气机抽气,一人摇动瓶子听声音。
会听见声音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参考资料】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先用硬纸卷成一个圆筒(约30厘米长),圆筒的上下底面应平整。
在圆筒的底部铺一块泡沫塑料(也可以用海绵或棉花),上面放一块秒表或机械手表(秒表不与纸筒接触),耳朵在距纸筒上端约40-50厘米处注意听表的“嘀嗒”声,并记住声音的强弱。
然后将一块镜子或金属板放在纸筒上方,改变镜子的倾斜角度,使耳朵仍在原来位置,就能比较清楚地听到秒表的嘀嗒声。
再把泡沫塑料换成木板、金属板,镜子换成纸板、木板,重复上述实验,听一下“嘀嗒”声的强弱。
实验结果表明:松软多孔的物质对声音的吸收特别强,表面光滑的坚硬物体对声音的吸收弱而反射较强。
【思考题】
1.把锣敲响,再用手去摸锣面,有什么感觉?用力按住锣面后会怎样?
提示:就会感到锣面在振动。
用力按住锣面后锣面不振动,锣声消失。
2.在鼓面上放些砂粒,鼓敲响时会看见什么现象;
提示:砂粒由于鼓面的振动跳起来。
初中物理收音机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了解有关收音机的初步知识。
【仪器和器材】
晶体管收音机(学生自带),干电池,J2465型学生信号源或J2464型教学信号源。
J2465型学生信号源分高频和低频两大部分。
高频分两个频段:“I”频段在500千赫至1700千赫连续可调。
“II”频段在400千赫至580千赫连续可调。
低频分五档:500赫、1000赫、1500赫、2000赫、2500赫。
等幅和调幅:低频输出功等幅波,高频既作等幅波输出,又可作调幅波输出,机内所有低频对所有高频都有调幅作用,调幅深度连续可变。
J2464型教学信号源可以输出正弦波、方波、锯齿波;输出频率分高频、低频、超低频。
其中高频、低频部分与本实验有关,使用方法与学生信号源基本相同。
【实验方法】
一、无线电源的传播具有方向性
把收音机后盖打开,看清楚磁棒在机内的位置,选一个电台的广播收听,转动收音机,当磁棒正对着无线电波传来方向时(即磁棒的长度顺着无线电波传来
的方向时),声音最小;将收音机转过90°,使磁棒垂直于无线电波传来的方向时,声音最响。
再将收音机转动到使磁棒与地面垂直时收音机的声音几乎消失。
这表明,无线电波的传播具有方向性,使用收音机时,应调整它的位置,使它声音最响。
二、外来干扰对收音机的影响及其消除
1.接通收音机电源,在收音机附近用导线将干电池两极不断地瞬时碰触,能在收音机中听到连续的咯巴声,碰触多少次,收音机中咯巴声也响同样多的次数。
这说明在收音机附近有电流发生变化时,产生杂音电波,会在收音机中产生杂音干扰。
2.将日光灯电容器断开,拉亮日光灯,学生用收音机在教室内收听低频端电台,能听到咝咝声明显干扰广播声。
距日光灯越近,这种干扰现象越严重,当收音机靠近日光灯时,广播声几乎被杂音干扰盖没。
这说明点亮着的日光灯能对收音机产生干扰。
然后教师把日光灯上的电容器接上,杂音干扰小些了。
这说明在干扰源上并联电容器可以减少干扰(日光灯上并联电容器主要作用是提高功率因数)。
把日光灯启动器外壳取下,可以看到,在氖泡两端并联有一个小电容器,就是为了减小启动器闪动时对收音机、电视机等的干扰。
三、无线电广播
在教室天花板上固定一根长4米左右的导线,一端悬空,另一端接在信号源的高频输出端上,作发射天线用。
将信号源面板上高频增幅旋大,低频增幅也旋大,右边的拨动开关拨在“I”位置,左边的拨动开关拨在“调幅”位置,将信号源频率调节旋钮固定在某一位置。
将收音机接通电源,音量旋到最大,缓慢旋动调谐旋钮,当旋到某一位置时,会听到“呜”的叫声。
然后将信号源关闭,收音机中叫声消失,再接通信号源,叫声又出现。
这表明收音机中的叫声确实是信号源发射出来的。
再调节信号源频率,把发射频率变高(或变低)后固定,看各收音机中的叫声还有没有。
再让学生把收音机的调谐也向高端(或向低端)旋动,直到重新听到叫声。
实验表明:根据电谐振原理,接收频率只有和发射频率相同时,接收机才能接收到发射机的信号。
收音机的调谐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选择所要收听的电台广播的。
电视机的频道旋钮也是根据这一原理选择所要收看的频道节目的。
再把信号源的频率选择旋钮(低频调节),从高向低(或者从低向高端)旋转,收音机中叫声的音调发生从高向低(或者从低向高)的变化。
无线电广播就是用音频信号去改变高频电流的振幅,这一过程叫作调制。
高频电流发出的是等幅波,经声音信号调制后,就变成了按照声音的变化规律而变化的调幅波。
收音机接收到调幅波后,经过调谐、检波、放大等程序后,我们就听到了广播声。
如果有条件,找一台录音机或扩音机,用引线将它的低频输出端接在信号源内调制输入端,用声音信号代替低频正弦调制,并且断开信号源内低频的一边,
用录音或扩音信号调制高频后,用收音机可收听到录音或扩音的声音。
【注意事项】
1.不能乱拨动收音机内元件,以免损坏机内元件。
也不能乱调整可调部分,如中周变压器磁心、微调电容、线圈在磁棒上的位置等,以免使收音机性能变坏。
2.如果使用的为多波段收音机,实验时应将波段开关扳在中波上。
3.信号源相当于一个小型发射电台。
其构造和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初中学生难于理解,不必深究。
【参考资料】
使用晶体管收音机时的注意事项
1.收音机应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不宜放在阳光很强、温度很高、湿度很大的地方,以防机内元器件损坏甚至霉断。
2.收音机应经常通电,这样可以防止电解电容器老化。
在气候潮湿的季节,利用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驱赶机内潮气。
3.一般不需要外接天线。
使用外接天线的收音机,最好安装避雷器,雷雨天将天线直接接地,以防雷击。
4.采用滑动甲类和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的收音机,耗电量与声音的大小有关,声音越大,耗电量就越大。
因此,调节音量应适度.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5.更换电池时,应注意电池的电压和正负极性(使用外接电源更应注意),电压不符或极性相反,会损坏机内元器件。
收音机长期不用,应将电池取出,以防电液外溢时腐蚀机内元器件。
【思考题】
有一台性能良好的收音机,拿到火车的车厢内,为什么收不到电台播音?
提示:由于火车车厢外皮是金属做的,对无线电波有屏蔽作用,车厢内部(特别是中间位置)的无线电波很弱,因而收不到电台播音。
乘坐火车时,可把收音机放在靠近窗口的小桌上;也可接一根临时天线,天线的一端接收音机的天线接线柱,另一端拖在车厢外面即可。
收音机在地洞内、金属结构的房屋内也会出现收不到电台播音的情况,原因与上述相同。
处理方法是接一根天线,一端伸出地洞外边或金属房屋外边。
资料来自:悦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