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1.3驱动力与附着力解析
Ft Z2
全轮驱动的汽车,Zφ是作用于所有驱动轮的地面法向反 作用力。因此,全轮驱动的汽车的附着力较大。
3.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将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与附着条件联写,得
Ff Fi Fw Ft Z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也是汽车行驶的充分与必要 条件。 (必要条件)驱动条件:汽车本身能够产生足够的驱动力 ,发动机能产生足够大的扭矩或功率,足以克服各种行驶 阻力。
sin tan i
2 a
Meik i0m CD Av Gdu Gf Gi r 21.15 gdt
1.3.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1.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
Ft F f Fw Fi Ft F f Fw Fi Ft F f Fw Fi
壤,这时附着系数φ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轮胎与土壤间的摩擦
作用,同时还取决于土壤的抗强度。只有当嵌入轮胎花纹沟 槽的土壤被剪切脱开基层时,轮胎在接地面积内才产生相对
滑动,车轮发生滑转。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可近似地写成:
或
Ft F Ft Z
Zφ——作用于所有驱动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双轴汽车后轮驱动时,Zφ=Z2,Z2是后轮的地面法向反作 用力,附着条件为
由于胎面在接地过程中的微小滑
动,胎面上大量的细微花纹可进一步 擦去接角面间的水膜,这样轮胎接地 面积后部可以与路面直接接角,因而 可提供足够的附着力。 宽断面轮胎和子午线轮胎由于与 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附着系数较高。 合成橡胶制成的轮胎也较天然橡胶的 轮胎有较高的附着系数。
F1方程式赛车在不同天气条件下 使用的不同胎面花纹的轮胎
2.轮胎的结构和气压
轮胎的结构: 细而浅的花纹
汽车理论2——附着条件与功率平衡
WBcos b T t L L WBcos b T t L L Tjw2 m2 du dt GW2sin Tf2 从动轮 FZ2
驱动轮
FP2 FX2
Tf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 率
FZ2 FX2
从动轮受力图
Fp2
du = m2 dt + Gw2 sinα + FX 2
FX 2r = Tf 2 +Tjw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 率
中,令
du i = 0, = 0 dt
可得到高速行驶时的后轮驱动汽车的驱动轮的 附着率
Cϕ2 =
Ff 1 + Fw FZs2 − FZw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 率
高速行驶时后轮法向反作用力与切向 反作用力随车速的变化曲线
FZ2 5000 4000
N
CLr=0
CLr=0.15 CLr=0.28
Tt 2 Ψ= Tt1 +Tt 2
前轮驱动的汽车 Ψ =0, 后轮驱动的汽车 Ψ =1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 率
根据Ψ 值,忽略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与 旋转质量的影响,前后轮的切向反作用 力
1 du ) g dt 1 du ) FX 2 = ΨG(sinα + g dt
FX1 = (1−Ψ)G(sinα +
−FZw2 +G
rf cosα L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 率
hg b FZs1 = G( cosα − sinα) L L
hg a FZs2 = G( cosα + sinα) L L
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由汽车重力分配 到前、后轴的分量产生。
简述汽车附着条件。
简述汽车附着条件。
汽车附着条件是指汽车在行驶时能达到的物理性能特征,它主要由轮胎、底盘、悬挂、制动系统及其它相关组件协同作用而形成。
1. 轮胎附着条件:轮胎在各种路面表面的摩擦力和抓地力是汽车行驶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的起步和制动距离,同时也可以改善汽车的抓地力和操控性能。
2. 底盘附着条件:底盘附着条件包括汽车的灵活性、车身刚度和悬挂的稳定性,除了汽车本身的配置以外,路面状况也是汽车行驶的重要因素。
3. 制动附着条件:制动附着条件是指汽车在制动时能够达到的抓地力。
它包括制动器的性能、轮胎的抓地力、路面状况以及汽车负载的影响等。
4. 其他附着条件:汽车在行驶时会受到风的影响,风的力会对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还需要考虑汽车的外形和空气动力学性能,以减少汽车受风力的影响。
1.4汽车的行驶的附着条件与附着率
1.4 汽车的行驶的附着条件与附着率1.4.1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2z F 附着力是路面对驱动轮切向反力的极限值,在硬路面上,它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成正比,即max X Z F F F ϕϕ==式中,ϕ称为附着系数,它是由路面与轮胎决定的。
由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T 引起的地 t 面切向反作用不能大于附着力,否则将发生驱动轮滑转现象,即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222t f X Z T T F F rϕ−=≤这就是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对于前轮驱动汽车,其前驱动轮的附着率亦不能大于地面附着系数。
驱动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与汽车的总体布置、行驶状况及道路的坡度有关。
式中ϕ为附着系数,它与路面的种类和状况、车轮运动状况、胎压及花纹有关,行驶车速对附着系数也有影响。
在一般动力性分析中只取附着系数的平均值,见表1-3。
1.4.2 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附着系数以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附着系数主要取决于路面的种类和状况,行驶车速对附着系数也有影响。
图1-13 为汽车加速上坡时的受力图。
图中,G 为汽车重力;α为道路坡度角;g h 为汽车质心高;1f T 、2f T 为作用在前、后轮上的滚动阻力偶矩;je T 为作用于横置发动机飞轮上的惯性阻力偶矩;1jw T 、2jw T 为作用在前、后车轮上的惯性阻力偶矩;1Zw F 、2Zw F 为作用于车身上并位于前、后轮接地点上方的空气升力;1Z F 、2Z F 为作用在前、后轮上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作用在前、后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L 为汽车轴矩;、为汽车质心至前、后轴之距离。
1X F 2X F a b 若将作用在汽车上的诸力对前、后轮与道路接触面中心取力矩,则得1122cos sin cos cos sin cos g g f g o w Z Zw g g f g o w Z Zw h h I i i I b G du r F G F G L L g L Lr Lr dt L h h I i i I a G du F G F G L L g L Lr Lr dt L frf αααααα⎫⎛⎞⎛⎞=−−+±−−⎪⎜⎟⎜⎟⎜⎟⎝⎠⎪⎝⎠⎬⎛⎞⎛⎞⎪=+++±−+⎜⎟⎜⎟⎪⎜⎟⎝⎠⎝⎠⎭∑∑ (1-10) 在式(1-10)中不能再计入对前、后轮与道路接触面中心的距。
汽车工程学-图文-2-4 汽车行驶受力分析
31
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FZ1
G
b L
FZ 2
G
a L
cos cos
hg L
hg L
sin
G g
sin
D1max fcosmax sinmax cosmax 1 sin 2 max
max
arcsin
D1max
f
1
D2 1max
1 f 2
f2
14
第三节 汽车的驱动力—行 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3)计算加速时间
i0
du g (D f )
dt
做出加速度曲线
ua/(km/h)
uamax=205km/h
ua /(km h1)
4
第三节 汽车的驱动力—行 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2.确定加速时间t
Fi=0
du dt
1
m
Ft
(Ff
Fw )
由驱动力—行 驶阻力平衡图可以 做出加速度曲线。
5
第三节 汽车的驱动力—行 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cos
CD Aua2 21.15
arcsin Ft (Ff Fw )
G
10
第三节 汽车的驱动力—行 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由驱动力—行驶 阻力平衡图和
arcsin Ft (Ff Fw )
G
i=tanα
汽车性能与检测(改版)习题册7.14(习题册答案)
状况进行监督检测和技术服务的机构。 2.汽车安全环保检测站:汽车安全环保检测站是国家的执法机构。根据国
家的有关法规,定期检查车辆中与安全和环境有关的项目。 3.汽车维修检测站:汽车维修检测站由汽车运输企业或维修企业建立,为
车辆维修部门服务。 五、简答题 1.答:(1)依法对在用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诊断。 (2)依法对车辆维修竣工质量进行检测。 (3)接受委托,对车辆改装、改造、延长报废期及其有关新工艺、新技术、
-5-
三、选择题 1.A2.C3.D4.A5.B6.B7.A8.B9.A10.B 四、名词解释 1.坡度阻力: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与汽车行驶方向相 反,形成行驶阻力。 2.加速阻力:加速阻力是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 性力。 五、简答题 1.答: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扭矩 经传动系统传至驱动轮,驱动轮便产 生一个作用于路面的圆周力 F,路面 则对车轮产生一个反作用力 Ft,Ft 与 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 车轮和路面上,如图所示。 汽车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 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3-
(1)外部检视工位:外部检视工位设置在室外,属于人工检验,主要进行 车辆唯一性确认、整车装备完整有效性检查等。
(2)排放、车速表工位:排放、车速表工位检测项目是排放检测、车速表 检测、车底外观检查、汽车底盘间隙检测、汽车使用可靠性检查等。
(3)轴重、制动工位:轴重、制动工位进行轴重和制动检测,其主要检测 各轴轴重、各轮制动力、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驻车制动力、制动系统协调 时间。
§2—2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一、填空题 1.发出的转矩、传动系、驱动轮 2.滚动、空气、坡度、加速 3.发动机的扭矩、传动系统的各传动比、机械效率、车轮半径 4.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机构、主减速器 5.变速器、主减速器 6.机械损失、液力损失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
20222022第二学期《汽车理论(一)》考试试卷A答案
20222022第二学期《汽车理论(一)》考试试卷A答案(勤奋、求是、创新、奉献)2022~2022学年第2学期考试试卷主考教师:__吴训成_____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题分得分一10二10三10四20五20六30七八九十总分10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1、一般用根据发动机的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2、汽车行驶时,不仅驱动力和行驶阻力互相平衡,发动机的功率和汽车行驶的阻力功率也总是平衡的。
3、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正比于等速行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4、在确定汽车传动系最大传动比时,除了要考虑最大爬坡度之外,还应考虑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5、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该小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汽车等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A)。
A.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是(C)。
A.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大于等于附着力C.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B.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大于附着力D.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小于附着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D.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加速阻力2022–2022-2《汽车理论(一)》课程试卷A答案第1页共8页3、同一辆汽车,其行驶车速提高1倍,空气阻力增大(C)。
A.1倍B.2倍C.3倍D.5倍4、汽车行驶时,空气阻力所消耗的功率(B)。
A.与迎风面积和车速成正比B.与迎风面积和车速的3次方成正比D.与迎风面积的3次方和车速的3次方成正比C.与迎风面积的3次方和车速成正比5、汽车带挂车后省油是因为(A)。
汽车装调工考试题+参考答案
汽车装调工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汽车行驶——附着条件为()。
A、驱动力等于附着力B、驱动力大于附着力C、驱动力小于附着力D、B或C正确答案:C2、电控发动机燃油泵工作电压检测时,蓄电池电压.燃油泵熔丝.燃油泵继电器和()均应正常。
A、点火线圈电压B、发电机电压C、燃油泵D、燃油滤清器正确答案:D3、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是指发动机进气歧管处有可燃混合气燃烧从而产生异响的现象。
A、失速B、行驶无力C、回火D、放炮正确答案:C4、甲技师说:液力式自动变速器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自动变换档位。
乙技师说: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主要根据发动机工况和车速进行自动换档。
你认为()。
A、仅甲正确B、甲和乙都不正确C、甲和乙都正确D、仅乙正确正确答案:C5、在评定车辆是否为完好车时,对投入运行年限()。
A、未规定B、有要求C、要求在2年内D、无要求正确答案:B6、下列()的功用是用来控制各气缸的进、排气门开闭时刻,使之符合发动机工作次序和配气相位的要求,同时控制气门开度的变化规律。
A、正时齿轮B、推杆C、气门导管D、凸轮轴正确答案:D7、当蓄电池液面高度正常时,传感器铅棒上的电位为()V,报警灯()。
A、6/不亮B、8/不亮C、8/亮D、6/亮正确答案:B8、下列属于混合气过浓引发的故障是()。
A、发动机怠速不稳B、发动机不能起动C、发动机减速不良D、发动机加速不良正确答案:B9、气门间隙()会影响发动机配气相位的变化。
A、过小B、都不是C、过大、过小D、过大正确答案:D10、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液压管路组成。
A、液压控制阀B、控制换挡执行机构C、控制换挡传递机构D、吸油泵正确答案:A11、()是汽车发生碰撞时用来减少乘员在车窗内部振击能量的安全装置。
A、ABSB、EFIC、安全气囊D、EGI正确答案:C12、水箱风扇的控制回路由()组成。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D )。
A.L=R/ωB.L=RωC.L=R+ωD.T=1/2LE.T=L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E.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 k,正确的是(ADE )。
汽车理论知识点
②δ—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1。3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动力因素D指:驱动力和空气阻力的差值与汽车重力之比。
1.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1)附着力Fφ指: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最大值.
2)附着条件:①后轮驱动时,附着条件是
6)等效坡度q:后驱动轮:前驱动轮:
1。5汽车的功率平衡
1)汽车的功率平衡指:汽车行驶的每一瞬间,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功率与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2)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汽车的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但经济性越差.Ⅰ挡后备功率最大,Ⅴ挡经济性最好。
1)档位数越多,动力性与经济性越好.
2)传动系各挡的传动比大体按等比级数分配.
3)等比级数分配的优点:①换挡过程中,发动机工作范围都相同,加速时便于操纵;②充分利用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③便于和副变速器结合构成更多挡位的变速器。
3.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
C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2)滑动率s指: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
-车轮中心的速度—无地面制动力时的车轮滚动半径
—车轮的角速度
一般S=15%-20%时制动效果最好
1纯滚动时,s=0;纯拖滑时,=0,s=100%;边滚边滑时,0<s〈100%。
2峰值附着系数φp: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
3滑动附着系数φs:s=100%时的制动力系数。
2)I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
5-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18
第三节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2)胎面花纹 思考 胎面与 ϕ 的关系?
光面胎和带花纹的轮胎在干燥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 有何不同? 轮胎花纹起什么作用? 轮胎 排水性好,又要抓地性好 沟槽越多排水性越强,湿地表现越 好,但实际接地面积也会减少,抓 地力会相对减少。
19
第三节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例题:
25
X max = Fϕ = Zϕ
Z—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 法向反力;
ϕ —附着系数,与路面
和轮胎都有关。
思考:为什么汽车在湿土路 上容易出现打滑现象?
4
第三节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2. 附着条件
要使汽车正常行驶而不出现 车轮滑转现象:
后轮驱动时,附着条件是
X 2 ≤ Z 2ϕ
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 驱动轮上的切向反作用力 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
C ϕ 2—后轮驱动汽车驱动 轮的附着率; 后轮驱动汽车的附着条件 也可以表达为 Cϕ 2 ≤ ϕ
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时, 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 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附着率越小或路面附着系数越大 ,附着条件越容易满足。
6
前轮驱动时, 如果 X1小、Z1大,则 Cϕ1 小,附着条件 容易得到满足。
13
第三节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一)地面与车轮的法向作用力
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静止 2.其他条件下
Gb cos α ( Ft − Ff )hg = − Z1 L L
b Z =G L
' 1
a Z =G L
' 2
Ga cos α ( Ft − Ff )hg = Z2 + L L
轴荷再分配现象:汽车上坡加速时,前轴荷减小,后轴荷 增大,后轴附着力随之增大,有利于保证所需要的驱动力 的发挥,因此对后轴驱动的汽车有利。
(完整版)《汽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
机电工程学院《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 学分:4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一课程教学目标汽车理论是交通运输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汽车各种使用性能、评价方法以及汽车结构参数、使用参数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以提高汽车行驶性能为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掌握汽车行驶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基础上,找出汽车结构参数、使用参数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提高汽车行驶性能,为进行汽车设计、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汽车理论》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通过进行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平顺性实验教学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熟悉汽车性能测试仪器的使用,并结合相关知识,掌握汽车性能的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首先能够学会如何评价汽车的行驶性能,而且能够用最简单(易计算、易测试)的指标来反映每个汽车行驶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通过性等);其次,要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最有效的计算或测试方法得到汽车性能的评价指标;最高要求是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汽车的结构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即能够通过计算或试验手段分析如何改进汽车的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介绍汽车初等动力学的数学模型,使学生学会使用评价和分析汽车行驶性能的方法,从而掌握评价汽车性能的理论基础,例如: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行驶平顺性、汽车通过性。
同时为汽车设计等后续课程准备必备的基础。
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从事汽车技术工作,能够正确设计汽车、合理使用汽车、科学试验汽车打下稳固的基础。
四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实训)学时 6 应开实验(实训)项目个数 3序号实验(实训)名称实验(实训)要求学时分配实验(实训)类型备注1 汽车动力性实验必做2 验证性2 汽车制动性实验必做 2 验证性3 汽车平顺性实验必做 2 验证性五教学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实验实训习题1 汽车的动力性10 8 2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 33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3 34 汽车的制动性12 10 2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9 96 汽车的平顺性97 27 汽车的通过性 2 248 42 6六大纲内容第1章汽车的动力性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汽车行驶所受各种阻力;熟练掌握汽车动力性指标及评价方法;掌握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和汽车的功率平衡;了解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以及汽车动力性实验。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车身的形状
行驶的状况 道路的坡度
汽车加速上坡时的受力图
ua FZw1
du/dt
Tje
mdu/dt Gsina FZw2 Tjw1 h g Tf1 FX2 Tjw2 FX1 FZ1 Tf2 a α Gcosa b FZ2 L
对后轮与路面的接触中心取矩
空气升 力
hg b G hg I f ig i0 I w du r FZ 1 G(cos sin ) ( ) FZw1 G cos f L L g L rL rL dt L
FZ2 FZ2 FX2 Tf2 α
m2du/dt
GW2sina GW2cosa
FZ1 Tf1
从动轮受力分析
在X方向
du Fp 2 m2 Gw2 sin FX 2 dt
对中心取矩
FX 2 r T f 2 T jw2
FX 2
Tf 2 r
T jw2 r
Ff 2
忽略
du Fp 2 m2 Gw 2 sin F f 2 dt
1 1 du qi cos g dt
等效坡度
C 2
q a hg q L L
C 2
q
a L 1
hg L
加速上坡行驶时的附着率(前轮驱动)
q C 1 b hg q L L
C1
q
等效坡度
b L 1
hg L
高速行驶时的附着率
后驱动轮的附着率
驱动轮的附着率是表明汽车附着性能的 一个重要指标,是汽车驱动轮在不滑转 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最 低地面附着系数
在硬路面上,主要取决于路面的种类和状况,也与 车速ua 有关。
大学_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小组制订的规划教材,并于“九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于“十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
各章分别介绍了各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立了有关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进行性能预测的基本计算方法。
各章还对性能试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另外,还介绍了近年来高效节能汽车技术方面的新发展。
本书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汽车设计、试验及使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推荐理由点击此处下载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书籍目录第4版前言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常用符号表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一、汽车的驱动力二、汽车的行驶阻力三、汽车行驶方程式第三节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一、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二、动力特性图第四节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一、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二、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三、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四、附着率第五节汽车的功率平衡第六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参考文献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第一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第二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第三节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一、使用方面二、汽车结构方面第四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第五节电动汽车的研究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节油原理四、能量管理策略五、实例分析一一丰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rius六、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计算第六节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一、路上试验二、室内试验参考文献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第一节发动机功率的选择第二节最小传动比的选择第三节最大传动比的选择第四节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第五节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一、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二、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三、发动机、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参考文献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第一节制动性的评价指标第二节制动时车轮的受力一、地面制动力二、制动器制动力三、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四、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第三节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一、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二、制动距离的分析三、制动效能的恒定性第四节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一、汽车的制动跑偏二、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五、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六、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七、辅助制动器和发动机制动对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效能的影响八、制动防抱装置第六节汽车制动性的试验参考文献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第一节概述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三、人一汽车闭路系统四、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第二节轮胎的侧偏特性一、轮胎的坐标系二、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三、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四、回正力矩一一绕OZ轴的力矩五、有外倾角肘轮胎的滚动第三节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稳态响应一一等速圆周行驶三、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四、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第四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一、汽车的侧倾二、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三、侧倾外倾一一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四、侧倾转向五、变形转向一一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车轮转向角六、变形外倾一一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外倾角的变化第五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一、转向系的功能与转向盘力特性二、不同工况下对操纵稳定性的要求三、评价高速公路行驶操纵稳定性的试验一一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四、转向系与汽车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关系第六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一、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与“不足-过多转向特性”的关系二、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的基本概念简介第七节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一、极限工况下前轴侧滑与后轴侧滑的特点二、横摆力偶矩及制动力的控制效果三、各个车轮制动力控制的效果四、四个车轮主动制动的控制效果五、VSC系统的构成六、装有VSC系统汽车的试验结果第八节汽车的侧翻一、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二、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三、汽车的瞬态侧翻第九节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路上试验一、低速行驶转向轻便性试验二、稳态转向特性试验三、瞬态横摆响应试验四、汽车回正能力试验五、转向盘角脉冲试验六、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参考文献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第一节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一、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二节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一、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二、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C。
汽车理论思考题
汽车理论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滚动阻力系数?汽车行驶中滚动阻力是如何形成的?阻碍它的要紧因素是什么?1)滚动阻力系数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要的推力和车轮负荷之比。
2)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产生弹性迟滞缺失,从而使地面对轮胎的反作用力相关于法线向前移动了一个距离a ,产生滚动阻力偶矩。
3)阻碍因素:路面种类、行驶车速、驱动力、充气气压、转向以及轮胎构造、材料、气压等。
2、什么是空气阻力?什么是道路阻力系数?什么是汽车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要紧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附着力?什么是附着系数?1)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2)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系数之和称为道路阻力系数。
3)在将汽车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成平移质量的惯性力时所用的系数δ,要紧与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转动惯量及传动系的传动比4)地面对轮胎切向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5)附着力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的比值为附着系数3、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是什么?什么是附着率?什么是后轴转矩分配系数?1)附着条件: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引起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不大于附着力。
2)附着率是指汽车在不滑转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3)关于四轮驱动汽车,后驱动轴的驱动转矩与前后驱动轴的驱动转矩之和的比值成为后轴转矩分配系数。
3、什么是汽车动力性?评判指标是什么?1)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评判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刻,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6、什么是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稳图?试用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稳图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以四档为例〕。
1)在汽车驱动力图上加入汽车行驶时经常遇到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确实是驱动阻力平稳图。
2)Ft4与(Ff+Fw)曲线的交线的横坐标确实是最高车速,因为现在驱动力和行驶阻力相等,汽车处于稳固平稳状态。
当汽车车速低于最高车速时驱动力大于行驶阻力,汽车能够用剩余的驱动力加速和爬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汽车行驶中,前轴、后轴的法向反力分别 为
FZ1
Gb l
mh l
dv dt
FW
hW l
F1s
FZ
2
G
a l
m
h l
dv dt
FW
hW l
F2s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7/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FZ 2w
FW
hW l
hw—空气阻力合力作用 点离地高度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5/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一、车轮法向反力 4.升力引起的法向反力
在高速行驶的轿车上.由
于迎面气流的作用,在前
后轴上引起反力的变化,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9/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驱动轮的驱动力 Fx1的极限值
FX1 FZ1
FZ1 ----前驱动轮与路面间的法向反力 —附着系数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0/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由图可知
FZ1
G
b l
m
h l
dv dt
(G
b l
m
h l
dv )
dt
Ff
.2
m
dv dt
Ff 2
f
(G
a l
mh l
dv ) dt
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度
dv fa b g dt l ( f )h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驱动轮与路面间 的切向作用力为
FX
1
Ff
2
m
dv dt
前驱动车辆加速行驶时受力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8/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由于驱动轮、传动系以 及发动机等部件的旋转 惯性力矩已由驱动力矩 克服,所以只有非驱动 轮惯性力矩引起的加速 阻力反映到公式中,而 它的平移质量惯性力相 比是很小的,可以忽略 不计。
正的升力使车轮法向反力
减小,负的升力使车轮法
向反力增加。升力引起的
前轴、后轴法向反力分别
为
FZ1s F1s
FZ 2s F2s
FZ1s,FZ2s—升力引起的前后轴法向 反力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6/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一、车轮法向反力 2.惯性力引起的法向反力
前轴、后轴惯性 力引起的法向反 力分别为
FZ1d
m
h l
dv dt
FZ 2d
m
h l
dv dt
h—汽车质心高度 显然,FZ1d+FZ2d=0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一、车轮法向反力
驱动轮上允许的最大驱动力
F FZ
F —车轮与地面附着力 FZ —车轮上的法向反力
—附着系数 良好的水泥和沥青路面的值高达0.80~1.00 结冰路面值仅为0.10~0.25。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一、车轮法向反力
1.静态法向反力
前轴、后轴的静态 法向反力分别为
FZ10
G
b l
a FZ 20 G l
G —汽车重力 l —轴距
a,b —汽车质心到前后轴的距离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一 二、、车附第轮着二法条章向件反限汽力制车的动加力速性能力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四、第驱一动节系统汽布车置行和驶行阻驶力条件
第二节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 第三节 汽车动力性分析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第五节 汽车动力性试验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这样,附着条件限制 下的最大爬坡度为
i tan fa b l ( f )h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4/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2/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g sin fa b g cos l ( f )h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3/20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1/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前驱动车辆加速行驶时受力 前轮驱动轿车上坡受力 比较两图,可见dv/dt对应于gsinα;g对应于gcosα (即mdv/dt对应于Gsinα,G对应于Gcosα)。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4/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一、车轮法向反力 3.空气阻力引起的法向反力
空气阻力使后轴载 荷增加,而前轴载 荷减少。由空气阻 力引起的前轴、后 轴法向反力分别为
FZ1w
FW
hW l
四、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条件 1.轿车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同理,对应后轮驱动车辆,可求出
i tan fb a l ( f )h
对于全轮驱动车轮,如果 FX1 FX 2 FZ1 FZ 2
则有 i tan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5/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