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逻辑学课件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课件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咯孜说:“是的。”阿说:“这就好了, 我老婆要我送你一只羊做礼物,我不同意, 好长时间定不下来,这就定下来了。” 咯
孜很窘,一时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告辞了。 咯孜追上去,拍拍阿凡提的肩膀说:“有 时女人的话是要听的。”
• (2)有个医生生病快要死时,在床上喊着 说:“如果有好郎中,能把我的病治好了, 我有长生不老药酬谢他,叫他吃了,好活几 百岁。”
• (4)偷换论题
•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用某一论题来暗中代替 所要讨论的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如:
• 1、有一贪污了八万元的案件。在审判是,审判员 问被告贪污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被告回答:“我 父亲长期生病,全家收入不满百元,经济困难铤 而走险,另外,领导上的官僚主义,财务制度不 健全,才得以涂改帐目,伪造发票。”
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 律
• 一.教学重点: • 逻辑规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 二. 教学难点: • 逻辑规律的运用 • 三.教学基本内容
•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 规律,它们普遍地适应于概念、判断、推理。 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
• 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 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首 尾一贯,保持同一和确定。从而做到概念明 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和论证有说服 力。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论 证就会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无 论证性,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正确地表达思想, 交流思想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
• 乙:“我在自己家的小厨房里。”
• 甲:“哎哟!你在会上说过,参加义务劳 动很有意义。”
• 乙:“是呀!我也同样参加义务劳动,我 已经替妻子做好几样菜了。”
• 6.糊涂县官整天醉酒糊涂。这天午后,他喝 完了一壶酒,正要叫衙役再给他打一些酒 来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人喊冤。他非常恼 火,升堂后,喝令衙役拿板子打喊冤的人。

逻辑学: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学:逻辑基本规律

如果理发师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 于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按照他的规定, 他是不给这类人理发的。因此,他不能给自 己理发。
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 属于不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按照他的规定, 他是要给这类人理发的。因此,他能给自己 理发。
这样,理发师就陷入了无法解脱的矛盾 之中。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与 这一思想的否定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也可以表述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 个思想,或者反映某个对象,或者不反映这 个对象,二者必居其一。 排中律的逻辑表达式: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自身必须保 持同一。
A←→A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两种:偷 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具有某些联系或表面有某 些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概念来使用,或者 把同一概念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从而构造了不恰当 的命题。如果使用者故意为之,我们称之为“偷换概 念”,如果使用者无意而为则属于“混淆概念”。
就概念而言,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不能用一对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概念去表 示同一客观对象。 就命题而言,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 中,对同一事物不能做出具有矛盾关系或反 对关系的论断。
“自相矛盾”一词出自《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 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 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B→B; B←→﹁B。
悖论的推导过程是不违反普通逻辑的矛盾律
的,但是它的前提和结论却相互矛盾。
最古老的悖论出自古希腊克利特岛人爱匹门 尼德的断言:“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是说谎 者。” 如果爱氏的这句话是真话,可见,作为克利 特岛人的爱氏就在说慌,那么,他的断言就 是假的。反之,如果爱氏的话是假的,可见 作为克利特岛人的爱氏就可能没有说谎,那 么他的话就是可能真的。

法逻-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法逻-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矛盾律在命题方面的第一条要求: 1.不能同时肯定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两个命 题。 我们曾经介绍过什么是矛盾关系命题、反对关系命 题。矛盾关系命题是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一真 一假的两个命题,反对关系命题是指不能同真、可 以同假的两个命题。 例1:“我们老家有一个山洞非常恐怖,从来没有 人进去过,进去的人从来没有出来过。” 例2:我校所有大学生都勤奋”和“我校所有大学生 都不勤奋”就是反对关系命题。

“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所以,张三 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孔乙己》是鲁 迅的著作,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够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的确不好,应当克服。但是又难于克服,如背警 句、背外语生词、演员背台词等等,怎么能全都不用呢?(混淆概念)
四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 由律
逻辑思维的规律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概念、 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的规律。普通逻辑所研究
的基本规律(简称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
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逻辑基本规律是人类正确思维和有效交流的
起码要求。
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思 维准则。 人们在交流思想过程中,必须满足两个起 码的要求:一是要有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思想的 同一性、一贯性和明确性。二是要有论证性,即 每一个确定的思想或论断何以为真或何以为假。 同一律是思维具有同一性的规律,不矛盾律是思 维具有一贯性的规律,排中律是思维具有明确性 的规律,充足理由律是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规律。

有两个猎人老伊和老鲍一起到山里去打猎。在树 林里.他们看见一棵大松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松 鼠。奇怪的是,这只小松鼠一点也不怕人,张大 着双眼紧盯着老伊和老鲍。他们向左走了几步, 松鼠也同样向左移动了几步。他们向右走了几步 ,松鼠也向右移了几步。老伊和老鲍干脆围绕着 这棵大松树走了一圈,没想到的是,这只松鼠也 在树上绕了一圈,它的脸一直对着两个猎人,并 且双眼紧紧盯着他们。

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

二、同一律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同一律就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反映同一 对象的思想必须是确定的,必须保持同一。用公 式可表示为“A是A”(A→A)。 2.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1)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的词项必须保持其含义 的确定性,不能随便更动。 2)在议论事情、思考问题时,要有确定的中心 或议题,不能任意改变。 3.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一)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 (二)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
4.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关系: 1)适用范围不同 2)逻辑要求不同 3)错误形式不同 4)具体作用不同
五、充足理由律 1.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 充足理由律是保证人们的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 被确立为真,必须有充足的理由为依据,必须给出充 分的论证。它的公式为“A真,因为B真,并且由B 能推出A”。 2.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1)必须为论断提供理 由。 2)理由必须真实。 3)理由与论断之间要有 必然联系。 3.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理由虚假 (或虚假理由) 2)推不出 3)预期理由
3、有四对夫妇同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他们分别 姓王、钱、李、周、陈、孙、吴、徐。现在已知下列 信息: 1)王结婚时,周在做客; 2)周与钱的大衣的尺寸、款式、颜色完全相同; 3)李的爱人是陈的爱人的亲表兄; 4)刚来企业工作的时候,徐、李、周住在同一个 寝室; 5)陈氏夫妇外出时,吴、徐、周的爱人曾去机场 送行。 请根据上述情况,推导出他们谁与谁分别是一对 夫妻?
三、矛盾律 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矛盾律就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排斥 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用 公式可表示为“A不是非A”[┒(A∧┒A)]。 2.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矛盾律要求人们的思想必须首尾一贯,不能自相 矛盾。 3.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遵守矛盾律是确保思维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一旦 违反了它的要求就会产生逻辑错误,这些错误统称为 自相矛盾,或者叫“两可”。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作者:————————————————————————————————日期: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它们普遍地适用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相对于各种逻辑形式特有的规律(规则),它们是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

我们在思维中经常运用的各种逻辑形式,都有她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特殊的规则,例如,概念的定义和划分,判断的换质、换位,以及各种推理和论证,都在遵守自己的一些特殊的规则。

但是我们在思维过程中除了要遵守这些特殊的规则外,还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广泛适用的逻辑规律。

这些基本规律分别贯串于所有逻辑形式之中,是思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运用各种逻辑形式的总原则。

各种逻辑形式的具体规则是由基本规律产生出来的,是基本规律在各种逻辑形式中的具体体现。

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有的书叫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首尾一贯,保持同一和确定,从而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和论证有说服力。

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的论证就会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无论证性,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正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目的。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

事物本身并不存在是否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问题。

但它们又不是和客观现实亳无关系的纯粹的思维规律。

这些逻辑规律虽然只在思维论证中起作用,但却都是客观事物的一定的规律、方面和关系的反映。

人们能发现、认识它们,并在思维实际中加以运用,但不能改变或废除它们。

一旦人们违反了这些规律的要求,思维就会发生混乱。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相对固定性的反映,而充足理由律则是事物的因果必然联系的反映。

因此,它们带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一、同一律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具有同一性。

试论普通逻辑的基本原理

试论普通逻辑的基本原理

试论普通逻辑的基本原理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它们普遍适用于概念、判断和推理。

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这四条规律带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首尾一贯,保持同一和确定。

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同一律的几点要求。

1、我们所使用的概念要有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要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为了避免在思维和论证中发生混乱,我们必须预先确定我们所运用的概念。

保持了概念的确定性,那么就有确定的外延和内涵。

例如,商品的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个含义是明确的,不能随意变换。

2、我们所做的判断,也必须有确定的、同一的含义,以保持思维论证的同一性。

"狗是动物"这一判断是真的,"狗是植物"这一判断是假的,我们必须明确这些判断是个什么判断,是真的还是假的,始终围绕中心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议论。

如果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是无意识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做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例如,群众是英雄,王小二是群众,所以王小二是英雄。

"群众"这个词用了两次,但是含义不同,第一个"群众"是指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而第二个"群众"是特指。

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当做一个概念来使用,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2、偷换概念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做同一概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

王小二喜欢打麻将,隔壁李小燕上门劝说:"你们打麻将打搅别人休息"。

王小二说:"你说我们打搅的是别人,又没有打搅你"。

这里就偷换了"别人"的概念。

3、转移话题是指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使议论离开了论题所犯的逻辑错误。

自考普通逻辑学核心知识点整理

自考普通逻辑学核心知识点整理

自考普通逻辑学核心知识点整理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欢迎阅读第八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逻辑思维规律作为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它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逻辑形式的特有规律,二是普遍适用于各种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

就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而言,主要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或称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①。

一、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人类正确进行逻辑思维的根本准则和基本依据。

正确的逻辑思维必须具另外,就表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

也可以表述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如果它反映了某个客观对象,那么它就反映了这个客观对象。

同一律的逻辑表达式:A 是A ,或者A →A 。

表达式中,“A ”表示任何一个思想(概念或判断)。

“A 是A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A 反映什么,那么它就反映什么。

“A →A ”表示如果A 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A 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

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所反映或所断定的内容始终如一,其性质始终不变。

①关于充足理由律是否属于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逻辑界历来有争议。

本章对充足理由律也作一介绍,供学习时参考。

②“概念和判断”是与“词项和命题”对应的,考虑到日常思维中对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进行命名的语言习惯,我们在本章中使用“概念和判断”这一称谓。

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维过程要具有同一性、确定性。

就概念而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相同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质量”这一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要有确定的含义。

如果在一段议论中的各处它都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那么,这段议论就遵守了同一律。

反之,它如果时而表示这个意义,时而又表示为“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那么,“质量”这个概念就失去了同一性,从而违反了同一律。

就判断而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某一判断的内涵(内容)和外延(真值)保持不变,具有确定的思想和逻辑值。

第七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七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七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目的和要求]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运用各种逻辑形式的总原则。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三条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其作用;学会用逻辑规律“找毛病”,习惯用逻辑规律分析现实问题,熟悉利用找“矛盾”的做题技巧。

[课时] 4课时[内容] 一、什么是逻辑规律二、同一律三、矛盾律四、排中律第一节逻辑规律的概述一、什么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涉及全局的并且是各个局部必须首先遵守的规律就是这一门科学中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它们的作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有的只涉及局部;有的则涉及全局,并且是各个局部必须首先遵守的,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思维的确定性1.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思维确定性的表现,并服务于思维确定性的实现。

充足理由律所要求的思维论证性是以思维确定性为前提条件的。

思维确定性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特性。

2.什么是思维确定性如果一个思想是有意义的、有真假的,我们就说它是确定的;反之,如果没有意义,无所谓真假,我们就说它是不确定的。

【思维训练题】(1)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请问:以上三个判断的所表达的意义是否确定?三、逻辑规律的客观性1.逻辑规律虽是思维规律,但它跟事物规律一样,也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规律,思维规律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物,但它不等同于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存在是否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问题。

所以,不能把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混同于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

2.逻辑规律、规则不同于交通规则、体育比赛规则。

3.逻辑规律的发现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思维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它成为人们思维活动的一种规范,遵守它是认识真理和准确地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内容1.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2、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 时肯定相互对立的思想。是非不可两可,就是这 个意思。 在概念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不能用相互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概念指称同一对象。 比如:有小孩讲:街上来了一群女解放军叔叔。 这是不合逻辑的。 在判断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 能既断定对象是什么(或具有某种属性),又断 定它不是什么(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又渴又饥,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一家 酒店。“老板,请问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一份,先 生!”“请给我拿两份。”老板给了旅行者两份夹肉面包,旅行 者又问:“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十先令一瓶,先 生!”“现在我感到渴比饿还厉害,我想用两份夹肉面包换一瓶 黑啤酒,可以吗?老板!”“当然可以。”老板爽快地说。老板 收起了面包,拿来一瓶黑啤酒,旅行者“咕嘟咕嘟”一饮而尽, 嘴巴一擦,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登程。老板急忙叫住他,客气地说: “先生……”旅行者打断了老板的话,不耐烦地说:“难道非要我 在这里住下?”“不,先生,您还没有付啤酒钱呢?”“我不是 用夹肉面包换的啤酒吗?”“可是面包钱您也未付啊,先 生!”“我没有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我付面包钱啊?”“是啊, 他没有吃我的面包。”老板想,一时竟找不出对方的差错,听任 旅行者扬长而去。 在这段故事中,旅行者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进行诡辩,使对 方听起来似乎有理。所谓偷换概念,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 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将一个概念变换为另一个概念。旅行 者在对话过程中,是把“没有付钱的夹肉面包”偷换为“已付钱 的夹肉面包”。当老板指出旅行者面包钱也未付时,旅行者又把 话题由“未付钱”转移到“没吃”,而由“没吃”又推出“不付 面包钱”。这一系列貌似有理的诡辩,都是违反同一律的 .

自学考试普通逻辑

自学考试普通逻辑

第三节 不矛盾律 一、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 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也就是说,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 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其中至少必有一个是假的。 不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A”与“非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A”与 “非A”不能同真。 二、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1、小方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对了。 2、小刚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错了。 3、小林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 4、小林说错了,小方的答案是对的。 5、小刚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
四、逻辑老师到底住在几单元几楼几号?
某大学讲授形式逻辑课的老师都住在一号教 师宿舍楼,这是一座有四个单元门的四层楼房。 由于家庭的熏陶,他们的家属,不论成人、孩子, 对形式逻辑的各种推理规则都非常熟悉,并且常 常运用逻辑问题开玩笑。
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
有十个人,每个人都讲了一句话: 赵:我们十人中只有一人讲假话。 钱:我们十人中只有二人讲假话。 孙:我们十人中只有三人讲假话。 李:我们十人中只有四人讲假话。 周:我们十人中只有五人讲假话。 吴:我们十人中只有六人讲假话。 郑:我们十人中只有七人讲假话。 王:我们十人中只有八人讲假话。 冯:我们十人中只有九人讲假话。 陈:我们十人中没有人讲假话。
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是与其 自身保持同一。 “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 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 例1:《韩非子》 例2: 你不如我。

第五章 逻辑学基本规律

第五章  逻辑学基本规律
A: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B:这件好事是D做的
C:这件好事是B做的
D: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2、一天,小方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 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 “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刚看了看 他俩的答案说:“小林的答案错了。”这是数学老师 刚好走过来,听了他们的谈话,并看了他们的运算结 果后说:“刚才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违反基本要求的逻辑错误
(一)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保持一致。一是前后不 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某个词语,无意或有意地 混淆了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概念;二是无意或 有意把前后两个内涵和外延不同的概念混为同 一概念。
例如: 1、金属是化学元素,钢是金属,所以,钢是 化学元素。 2、在某商店里,一顾客问“同志,这里有好 茶吗?”售货员说:“我们卖的都是好茶,从 来不卖坏茶。”
A 代表任一思想,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 思想要有确定的内容,不能亦此亦彼,必须保 持自身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1、对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有清晰的理解或解释,必要 时加以定义; 2、交流双方对同一概念和命题有共同的理解或解释; 3、概念或命题的含义不能飘忽不定或不加说明而改变; 4、对话的主题或话题不能随意变换。
“转移论题” 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通常 表现为:与人交谈时,答非所问;写文章时,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说话或做报告时没有中 心,口如悬河、漫无边际等。
无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致的逻辑错误属于 “混淆”;出于某种目的破坏概念或判断的同 一造成的逻辑错误,则是“偷换”,属于诡辩。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它们普遍地适用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相对于各种逻辑形式特有的规律规则;它们是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我们在思维中经常运用的各种逻辑形式;都有她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特殊的规则;例如;概念的定义和划分;判断的换质、换位;以及各种推理和论证;都在遵守自己的一些特殊的规则..但是我们在思维过程中除了要遵守这些特殊的规则外;还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广泛适用的逻辑规律..这些基本规律分别贯串于所有逻辑形式之中;是思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运用各种逻辑形式的总原则..各种逻辑形式的具体规则是由基本规律产生出来的;是基本规律在各种逻辑形式中的具体体现..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有的书叫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首尾一贯;保持同一和确定;从而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和论证有说服力..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的论证就会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无论证性;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正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目的..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事物本身并不存在是否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问题..但它们又不是和客观现实亳无关系的纯粹的思维规律..这些逻辑规律虽然只在思维论证中起作用;但却都是客观事物的一定的规律、方面和关系的反映..人们能发现、认识它们;并在思维实际中加以运用;但不能改变或废除它们..一旦人们违反了这些规律的要求;思维就会发生混乱..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相对固定性的反映;而充足理由律则是事物的因果必然联系的反映..因此;它们带有强制性和规范性..一、同一律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具有同一性..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或“如果A;那么A”..也可用符号表示为:“A→A”..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更;第二;判断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概念同一;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同一..但是;形式逻辑把研究重点放在概念的外延的同一性上..2、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1、混淆概念;2、偷换概念;3、转移论题;4、偷换论题..1混淆概念:是无意识的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这种逻辑错误多半是由于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或由于缺乏逻辑素养;不善于准确地使用概念来表达思想所造成的..2偷换概念: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是论敌经常使用的诡辩手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使人上当受骗..例子:A说:"我要去看花灯"..B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3转移论题:是指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使议论离开了论题所犯的逻辑错误..例子:-顾客:请问;我的排骨面怎么还没来;我等了已有半小时了..-营业员:你为什么非要吃排骨面;你不能吃竦酱面吗4偷换论题:是故意违反同一律要求用某一些论题来暗中代替所要讨论的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违反同一律的例子:劳动创造财富;作家在辛勤劳动;所以;作家也在创造物质财富..3、同一律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1 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构成人们的知识、知识体系;进而建立科学理论..2 它有助于人们正确地交流思想..在交际或交流思想过程中;必须准确地表达思想..思想模糊;概念混乱;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3 它在反驳谬误和揭露诡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同一律;运用同一律;就可以从思想的确定性方面反驳谬误、揭穿诡辩..4、正确理解同一律正确使用同一律;首先要清楚它与形而上学相区别;其次;同一律要求思想保持确定性;但它并不否认思想的发展变化..二、矛盾律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就同一对象、同一时间、同一关系而言;不能用同时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同时;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都肯定..否则;就会出现逻辑矛盾..2、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产生的错误: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所作的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或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因此不能同时都加以肯定..如果同时肯定它们都是真的;那就要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的例子:1你对教学制度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不过;你的意见中有些观念我是不认同的..2这张纸是黑色的;也是白色的..3、矛盾律的作用: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无矛盾性是正确思维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不论何时何地;对待任何问题;如果思维中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出现逻辑矛盾;那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现实..4、正确理解矛盾律1矛盾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它只排除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逻辑矛盾..把矛盾律解释为排斥一切矛盾;那是对矛盾律的误解或歪曲..2矛盾律也不否认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的思想认识上的矛盾..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起作用的;它的运用是有条件的..它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不能做出两个相反的判断..三、排中律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排中律要求:就反映某对象的概念来说;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某一;同时;对反映同一事物情况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即一切不能同假的判断不能都加否定..否则;就会违反排中律..2、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模棱两不可”..违反排中律的通常表现是:在鲜明的是非面前含糊其词;顾左右而方他;或寻求第三种答案;采取似是而非的态度..违反排中律的例子:青年人有个人志向不好;没有个人志向也不好..3、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的明确性..思想具有明确性;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才便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把握..排中律是揭露“骑墙居中”、“模糊两可”逻辑错误的有力武器..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玩弄含糊其辞;用“模糊两可”来回避明确回答问题的手法;都应当旗帜鲜明地进行驳斥;运用排中律揭露其逻辑错误所在..在论证中;排中律是间接论证的逻辑依据..4、正确理解排中律1排中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有可能存在两种以上的情况或某种中间状态..例如;在上和下;左和右之间客观存在着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中间状况或某种过渡形态..2排中律也并不排除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由于对事物尚未作出明确断定而采取的“二不择一”的态度..3不要把所谓的“复杂问语”看成是互相矛盾的判断;不应简单地对它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5、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第一;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既适用于互相矛盾的思想;又适用于互相反对的思想..排中律只适用于互相矛盾的思想;不适用于互相反对的思想..例如;“这里所有的人都是老师”和“这里所有的人都不是老师”只适用于矛盾律..第二;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对互相反对和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加以肯定..第三;逻辑错误不同..违反矛盾要求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违反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错误是“模棱两可”..四、充足理由律1、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正确的真实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充足理由律的公式是: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充足理由律对思维和论证的逻辑要求是:第一;理由必须真实;第二;理由必须充足;即理由与推断之间有逻辑的必然联系..2、违反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根据充足理由律的要求;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也有两处:“虚假理由”和“推不出”..1、虚假理由2、推不出违反充足理由律的例子:我爸爸读书时成绩也不好;基因条件太差;所以我成绩差;不能怪我..3、充足理由律的作用:用来保证思维的论证性..充足理由律主要是有关论证的逻辑规律;但由于论证是复杂的思维过程;包括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如果违反充足理由律;也会影响到判断和推理的正确运用..因此;它同所有的逻辑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都有关系;即使不是直接有关;也是直接有关..因而;可以说;充足理由律具有普遍意义;对于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起作用..4、充足理由律与前三条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关系充足理由律和前三条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有密切联系的..前三条规律是它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如果思想不确定;自相矛盾在;模棱两可;那就根本谈不上有论证性..如果概念和判断本身的确定性尚成问题;那就无法讲清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否合乎逻辑..充足理由律是由前三条规律的必要补充..在前三条规律的基础上;保持了概念和判断的确定性之后;还要求更进不步;指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具有必然性;具有论证性..总结:这四条规律中的前三条规律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要求正确思维必须保持确定性;避免相互混淆、自相矛盾和模棱两可..充足理由律则要求思维诊断必须具有论证性..在思维和认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这些逻辑规律的要求;以保持思维诊断的确定性、明析性、无矛盾性和论证性;同时要善于运用这些逻辑规律去揭露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这些逻辑规律时;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是分别加以考察;但在实际中总是综合地加以运用..一方面;我们的思维诊断必须同时遵守这些逻辑规律的要求;一条都不能违反;否则;思维就会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有些逻辑错误常常是同时违反数条逻辑规律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相互联系中来把握这些逻辑规律的实质和内容..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逻辑有其自身的规律;不管使用什么概念和命题;进行何种推理和论证;都必须遵守最基本的逻辑规律.否则;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错误..逻辑错误;一般指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和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推不出、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一、偷换概念、偷换论题1、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可用公式表示:A是A;A表示一个概念或命题..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它不能既反映这类对象;又反映彼类对象..在概念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概念”.其特点是有意不明确某个概念的含义;进而在这个概念中塞进新的含义..例子1:鲁迅的着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阿Q正传是鲁迅的着作;因此;阿Q正传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着作";前一个指鲁迅着作的总体;是集合概念;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着作阿Q正传;是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构成集合体的个体不能划分;非集合概念表示组成这个类的任何一个分子可以划分..把两个概念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就属于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2、在概念的运用方面;有的人是不了解某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以至在后面运用这一概念时改变了这一概念的含义..这种错误叫做"混淆概念"..例子1: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喜欢明星..我倒是觉得;哪里都有明星;谁在哪一行里做得好就是哪一行的明星..跟宇宙间的明星一样;都需要有人去挖掘..上面几处都用了“明星”这一概念..但“明星”的概念是不同的..开始讲的“明星”是指着名演员;但接下去把每行中的佼佼者说成“明星”;再接下去的“明星”是指宇宙间的天体..看作通顺;但略加分析;就可以发现“明星”概念的含义并不同一;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3、同一律还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一个命题必须具有确定的“真”、“假”意义..我们把不自觉地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称为“转移论题”..其表现为在说话或论述中;把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无意识地变成了另外的问题..例子1:有人向执法人员质疑乱罚款的问题;执法人员说:“罚款本身不是目的;严格执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人们质疑的是乱罚款的问题;但是执法人员主动把论题引到了了罚款是严格执法的论题上来..从逻辑上来讲;就是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执法人员通过转移论题;把问题的答案转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来..二、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称之为“自相矛盾”..矛盾律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都肯定;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否则;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可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A表示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一个概念不能既是它;又不是它;一个命题不能既肯定某一对象又否定这一对象..例子:对于你提出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不过有一点;我是不赞同的..题干中一方面说“完全同意;一方面又说"有一点是不赞同的";违反了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肯定;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如果改成“对于你提出的意见;我完全同意”或者“对于你提出的意见;我只不赞同一点”就是对的了..三、模棱两可1、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这是排中律的要求..对于是非问题必须作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否定了其中的一个;就必须肯定另一个..否则要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由于这种逻辑错误的特征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都予以否定;因此;又有人把这种错误称为“模棱两不可”..例子:“这个说法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以上例子既否定了“这个说法是全面的”;又否定了“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全面”和“片面”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否认..从逻辑上讲;该句子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只能说“这个说法不能说是全面的”或者“这个说法不能说是片面的”..2、当人们对一组矛盾的命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时;不能明确地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这种情况不能诊断为违背了排中律..比如“火星上有生命”;“火星上没有生命”;这是一组矛盾命题..虽然其中必有一真;但人们却不能明确表态..3、对于不是矛盾关系的概念或命题;都加以否定;也不是违反了排中律..如“今天没有太阳;也没有下雨”..“没有太阳”或“没有下雨”不具有矛盾关系;所以可以同时否定..四、推不出论证的另一条重要规则是要求从论据出发能合乎逻辑地推出论题;即论据和论题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有时;理由孤立地来看是真实的;但它同推断没有必然联系;从理由推不出推断..例子1:“他近视得很厉害;一定很聪明..”“近视”跟“聪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不能以近视为依据;证明他是否聪明..这个论证实际上运用了如下推理: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他近视得很厉害;所以;他一定很聪明..这一推理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两个前提中的“近视”;表述方式都是肯定的;均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形式是无效的..例子2:人都是要死的;狗不是人;所以狗不是要死的..例子3:共产党员要守员;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用守法..五、以偏概全1、依据不充分的例证通常不具代表性或者过于琐碎得出普遍的结论..这是不正确构造时出现的逻辑错误..例子:小明说考大学很难;小燕也说考大学很难..因此;考大学是件很难的事..由两个人说考大学难;不足以得出考大学难这样的结论..用2个人的事例;不能够推出所有人的事例..当依据不充分时;得出的推论也会犯片面化的错误..2、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提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而结论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的判断..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归纳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而是或然的;在前提真实的情况下;结论未必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而得出结论;并没有一般意义..因此在使用归纳推理进行推理的时候;既要保证前提的真实性;也要保证结论的真实性;这样才会有意义..六、因果倒置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就具有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一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原因和结果在因果链中是相对的;此事的结果可能是彼事的原因;但就这一对因果来说;它又是绝对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例子: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生病了..以上例子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他躺在床上”不是“他生病”的原因;由“他躺在床上”推不出“他生病了”;而“因为他生病了”;能够推断出“所以他才躺在床上”..因果关系是一定的;不能把原因和结果颠倒过来..总结在生活;我们可能会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犯逻辑上的错误..学习普通逻辑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地论证思想;也有助于我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学了逻辑学;最重要的是逻辑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避免犯逻辑错误..牢记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在生活中;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犯逻辑错误;使我们说话显得更加地有条理..。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一、逻辑的定义和作用逻辑是研究思维和推理的科学,它旨在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逻辑是一种基础性学科,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通过运用逻辑思维,人们可以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避免被错误的观点误导。

二、命题和推理1. 命题命题是陈述性语句,它可以判断真假。

命题有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只包含一个陈述性语句,如“今天天晴”。

而复合命题则由多个简单命题组成,如“今天既不下雨也不刮风”。

2. 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多个前提出发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即从普遍性原则得出特殊情况的结论;而归纳推理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即从具体情况得出普遍性原则的结论。

三、命题的关系1. 否定关系否定关系是指两个命题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否定。

如“今天天晴”和“今天不下雨”就是一对否定关系。

2. 对立关系对立关系是指两个命题在某些方面相反或矛盾。

如“男人都喜欢足球”和“女人不喜欢足球”就是一对对立关系。

3. 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命题在所有方面都相反或矛盾。

如“今天下雨”和“今天不下雨”就是一对矛盾关系。

4. 互为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是指两个命题互为对方的逆否命题。

如“如果A,则B”和“如果非B,则非A”就是一对互为逆否命题。

四、推理规则1. 常识推理常识推理是基于人们日常经验和常识得出结论的推理方式,它通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明天太阳也会升起。

2.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具体事实中得出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观察到每只鸟都有翅膀,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有鸟都有翅膀。

3.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则中得出特殊情况的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所有人类都会死亡”,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某个具体人类也会死亡。

《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3章)【圣才出品】

《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3章)【圣才出品】

第9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9.1 复习笔记一、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概述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它们基本上概括了逻辑思维的特征,在各类逻辑形式中普遍起作用,是正确思维所遵循的基本前提。

逻辑规律具有客观性质,它对人类思维活动具有强制性。

二、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

2.公式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即“A→A”。

“A”表示任一思想,或者说表示任一概念或命题,“A是A”即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命题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

3.真假值从逻辑的真假值来说,“A→A”表示的实际是“A=A”。

如果A是真的,则它是真的;如果A是假的,则它是假的。

即其真假值是相等的。

4.性质同一律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它并不是人们主观制定的,是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1.概念必须保持同一(1)含义概念保持同一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内容不变,决不能随便变换某一概念的含义,也不能把不同的概念加以混淆。

(2)逻辑错误违反概念同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2.命题必须保持同一(1)含义在运用命题进行推理的时候,或者在论证某一问题时,人们所使用的命题,必须保持它自身的同一,不能用另外的命题代替它。

(2)逻辑错误违反这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论题”或“转移论点”。

(三)同一律的作用1.作用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就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思维只有具有确定性才能正确反映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

2.注意事项(1)同一律要求人们使用概念、命题保持自身同一,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同一对象而言的。

(2)同一律只是思维的规律,它仅仅在思维的领域里起作用。

(3)同一律仅仅是普通逻辑的规律,不是辩证逻辑的规律。

三、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1逻辑基本规律

1逻辑基本规律


(1)万事万物都在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会变。

(2)交警:你超速行驶。你的车速已达到了60公
里/小时。 女士:哦!这是不可能的 !我总共才行驶了15 分钟。运行不到一小时,怎么谈得上一小时60公里 呢?
交警:我的意思是:60公里的路程,您将会用
一小时赶达。
女士: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
综上所述,排中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 中,对互相否定的思想要作出明确的断定。即确认 其中之一为真,不能确认全部为假,也不能含糊其 辞不作断定。也就是要求人们的思维具有明确性 。
例:从前,有个国家有这样的习俗,每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 在处死前有一个起死回生的希望,就是抽一次签。其方法 为在签筒中放两张纸签,一张写“生”,一张写“死”。 抽中“生”者,可得赦免;抽中「死」者,立刻处死。这 个国家有两个国王倚重的大臣,一坏一好,坏者常在国王跟 前说好者的坏话,国王偏信要将好大臣处死,坏大臣私下要 挟制签者,将两张签均作成“死”,制签者私下给好大臣写 信告知此事,好大臣后来在抽完一张纸签后吞入肚中,国 王不知好大臣吞入肚中之签为何?心想,若剩下之签为 “生”,则吞入肚中之签为“死”;反之亦然。结果,签 筒中所余为“死”,因而只好让好大臣活着。
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 把不同的判断当作同一个判断来使用
区别:
例:
转移论题是无意识的 偷换论题是有意识的
(1)警察:你为什么骑车带人,懂不懂交通规则? 骑车人:我以前从未骑车带人,这是第一次。
(2)母亲:你怎么又这么晚回来?
女儿:你总是挑我毛病。
张班是鲁班的师兄弟,手艺高超。有一次,张班给 一个财主修建台阁,财主和他口头约定:如果修的台阁 合其心意,赏“五马驮银子”,外带“一担米、两只猪、 三坛酒”。台阁修好了,财主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也找不出 半点毛病,该按约定条件给 张班报酬了。财主叫家丁牵 来五匹马,并排站着,马背上横搁一块木板,上面放了 一块比手指还小的银子。财主说:“这就是我给你的工钱 ——„五马驮银子’。”接着财主拿来鸡蛋壳装的米粒说: “这是我赏的‘一蛋米’。”财主又从一个木匣里拉出了两 蜘蛛,说:这是‘两蜘蛛’。”最后,他把指头伸到一只酒 壶里,蘸了一下,向前弹动了三下,对张班说:这是 ‘三弹酒’!”

普通逻辑学16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41页文档

普通逻辑学16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41页文档
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普通逻辑学16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第五章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 在论证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 必须有充足理由作为根据。 充足理由律公式: A真,因为 B 真,并且B能推出A 。
考考偷马者
有一次,邻居偷了华盛顿家的一匹马。华盛顿 同一位警官到邻居的农场里去索讨,但那人拒绝归 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 的眼睛,对邻居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 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我说 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居急忙争辩说。华 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我又说 错了……”邻居还想狡辩。“是的,你错了。”警 官说,“证明马不是你的,必须把马交还给华盛顿 先生。”
(自相矛盾的概念) 。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敌人基本上被我们全部消灭了。 (3)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水面,发出 紊乱的节奏声。 (4)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 (5)不学好语法,难免不出病句。
2、使用矛盾关系或否定关系的两个判 断反映同一对象情况(自相矛盾的判断)。 (1)电站外高挂一块告示牌,上面用红笔写 着:“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 违者法办。” (2)一位80多岁的老华侨,为寻找失散30多 年的女儿,千里迢迢从日本回国。上飞机前, 他给女儿拍了一封电报。 (3)清晨,天刚发亮,我们就披着万道霞光, 开始军训了。
注意: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讨论、发言,都 要有明确的主题,始终围绕这个中心, 而不要随意离开这个中心,这是同一律 起码的要求。 若写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 发言、作报告,脱离中心,漫无边际; 或讨论、争论问题,理屈词穷就岔开话 题,这些不管有意无意,都是违反同一 律的表现。
(四)运用同一律应注意的问题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 中,由于认识不清,无意识地、不自觉 地把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 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 或者把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 从而作出不恰当的判断。 变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的。我们只 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才可以保持不变。

文学第三讲 逻辑基本规律

文学第三讲 逻辑基本规律

4、他是一个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又是 著名的文学家。
5、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
6、老张和老王下完了一盘棋,有人问 老张:“你赢了吗?”老张答:“没有 赢。”又问:“那么你输了?”老张答: “也没有输。”
7、甲乙两人都在学逻辑,期末两人在 一起交流学习情况。
甲问:“你已经把逻辑书通读了一遍, 是吗?”
1、规范人们的思维活动,识别诡辩。
凡人没有失去的东西即是他所有的东西, 人没有失去他的角, 所以,人有角。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往往以故意 违反同一律要求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 故事: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一笔钱。
如果到期不能还债,就要在欠债人“靠 近心口处割一磅肉”。
鲍西娅提出:割肉时不许流一滴血,否 则将违约,财产充公;而且一刀要不多不 少的割下一磅肉,否则,根据法律要犯伤 害人命罪,要抵命的。
(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以及违反排中 律的逻辑错误
1、它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 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 同时加以否定,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 不应含糊其词,骑墙其中。
2、违反这一规律的要求,就会犯“模 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现实生活中,有人患得患失,不敢坚持 真理,在原则问题上徘徊观望,说话吞吞 吐吐。如:有人用官僚主义的态度处理问 题,当事情到了必须作出决定时,他还是 不摇头,不点头,只讲几句“这个嘛,还 得考虑考虑。”,“请示请示再看”, “研究一下”等不置可否的话。
所谓“复杂问语”就是指隐含着某种为 对方所不具有或不能接受的预设的问语。 对这种问语不能简单地作出“是”或“否” 的回答,否则将意味着承认其中所隐含的 预设是事实,从而导致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合众社社 长霍培利曾经问斯大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练习题
一、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某甲买了块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新手表一天慢了三分钟,又将挂钟与电视中的标准时间对照,挂钟一天快3分钟。

因此,某甲认为刚买来的新手表是准时的。

问:某甲的推断是否正确?
2.一段时间来,这个问题时时刻刻地缠绕着我,而在非常繁忙和心情非常好的时候,又暂时抛开了这个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

问:上述陈述犯了哪项逻辑错误?
3.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皆称善焉。

(《吕氏春秋·去私》)问:这则对话中,平公的疑问正确吗?
4.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于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问:在这则辩论中,齐宣王的最后回答采取了什么办法?是否正确
二、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下列论断违反了哪一条思维规律
1.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可以保持不变。

2.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嚷嚷地打麻将,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休息,又不影响你。


3.甲:“你们家能不能深更半夜不打麻将?吵得人睡不着觉。


乙:“你们家孩子能不能深更半夜不哭?也吵得人睡不着觉,还有你们家厕所的水管流水声太大,你们家能不能将厕所关上?”
4.甲:“你在给别人提意见时,容易情绪激动,今后希望注意一点。


乙:“难道我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也没有了?”
5.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都是“心”派生出来的。

他曾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他的学生问他:“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王阳明回答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传习录》下)
6.明代有个杨慎,研究“天”有没有“极”。

其研究结果是“天有极乎?极之外何物也?天无极乎?凡有形必有极。

”(升庵集·辨天外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