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合集下载

如何修身和修心:知足常足, 知止常止

如何修身和修心:知足常足, 知止常止

如何修身和修心:知足常足, 知止常止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 则社会必能安定, 天下必能太平,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

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季羡林老子曾说过: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说, 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 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 永远是快乐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说过类似的话: “不满足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

”从前有一位以打柴为生的樵夫, 他非常辛苦, 每天早出晚归, 风餐露宿, 辛勤地劳作, 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足, 但也没有什么大的烦恼。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攒够一笔钱,然后盖一间大房子。

于是, 他老婆就天天到佛前烧香, 祈求佛祖慈悲, 让他们夫妻早日能够住上大房子。

没想到苍天有眼, 好运很快就降临了。

这一天, 樵夫上山砍柴, 无意间在一个树洞里面发现了一尊金罗汉。

樵夫将这尊金罗汉带回了家, 于是他一夜暴富, 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不到几年的时间, 他盖起了大宅子, 还将宅子周围的地都买了下来, 家里买了奴仆, 两个儿子也都和有钱人家的小姐成了亲。

按理说樵夫告别贫穷尽享荣华富贵应该非常满足了, 然而事实上他只是高兴了一阵子, 很快就犯起愁来, 茶饭不香, 坐卧不安。

老婆看在眼里, 不禁上前劝道: “现在吃穿不缺, 又有良田美宅, 你为什么还发愁呢? 就是贼来偷, 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 你这个丧气鬼! 天生受穷的命!”没想到樵夫白了她一眼, 不耐烦地说道: “你这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道人家懂什么! 怕人偷只不过是小事, 问题是十八个金罗汉我们才找到一个, 剩下的十七个还不知道藏在哪里呢?”说完, 又不停地叹气。

从此后, 樵夫整日愁眉不展, 落得疾病缠身, 最终一命呜呼。

自古以来, “得陇望蜀”就是人之常态, 得了饱暖思绫罗, 得了钱财又思权欲,许多人的贪欲就像个无底洞, 永远都不知满足。

知足而常乐

知足而常乐

知足而常乐知足者常乐,这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古训。

知足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珍惜当下、感恩所拥有的一切的心境。

知足而常乐,意味着不抱怨、不嫌弃,而是满怀感激和欣喜。

这种心态,是一种智慧的境界,也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在当今社会,物质充裕的人们的心里却往往空虚不堪,因为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心灵上的满足。

这种满足却不是指着飘在天空的理想,而是指着身处锦绣的当下。

知足而常乐,是一种在欲望泥淖中前行的智慧。

世间的财富是无止境的,人的欲望也是无止境的,若要被欲望的不断膨胀所支配,越是得到的越是不知足,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只剩下了不断追求、不断失落、不断获得对外界而言是多余的东西。

只有懂得知足,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宝藏,使内心变得安宁宁静、使心灵变得充盈、找到内心深处的那份快乐和满足。

知足而常乐,是一种心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够知足,已经是一种幸福。

当我们能够对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对所遭遇的一切抱有感激之心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内心的丰盈。

不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莫测,不论人生起落如何跌宕起伏,只要我们能够掌握住这份知足,我们就能够常怀欢乐。

在人生的起点上,我们就能够找到心灵的快乐,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知足而常乐,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

在工作中,知足可以使我们对待工作更有耐性、更有毅力,能克服困难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生活中,我们善待别人而得到别人的善意,也是因为知足。

知足的人是善待自己的,他们享受生活的美好,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人。

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源自心灵的满足。

满足,是人类矛盾的最大解决方案。

我们忧虑人生的苦闷和不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满足。

所以,我们把安全感建立在物质上、金钱上、名誉上,而并没有建立在心境上。

知足而常乐,意味着懂得生活的真谛。

有人说得好:“人之前行,莫使己失足。

”这句话表达了古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古人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知道满足。

古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是极为谦逊的,不舍黄金千两,不将白银一束,只要能够与家人相对,安居乐业,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所以古人常言:“知足不辱,知止不耻。

人要知足的精辟句子

人要知足的精辟句子

人要知足的精辟句子
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 满足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3. 知足者常乐,知止者不败。

4. 知足者丰富,贪心者贫乏。

5.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6.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7. 慢慢脚步,多欣赏风景。

8. 会享受覆水难收的生活,自会拥有坦然处事的胸襟。

9. 最大的幸福在于生命而非财富,知足常乐最珍贵。

10. 知足常乐,感恩不尽。

11.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更好地享受眼前的一切。

12. 不求大富大贵,只愿心灵自由自在。

13. 学会知足就是财富,不停追求就是贫穷。

14. 世事无常,唯信自己方有根基。

15. 有足够学识和知识的人,自然不会不知足。

16. 知足的人,可以减淡生活的疲惑,获得更大的自由。

17. 懂得知足者,能享受生命的欢愉。

18. 知足者常有,是人生最高境界。

19. 生活很苦,但不必让自己过得更苦。

20. 知足常乐,不忘初心,舞出不一样的人生。

知足者幸福,知止者睿智

知足者幸福,知止者睿智

74博览栏目主持:冯雅可 25815409@ 76 红军渡前忆长征 笃行致远正当时 /汪顺华78 一跃跨千年 天府新篇章 /何志文 开卷有益
党员之声
壮丽70
年·奋斗新时代
知足者幸福,知止者睿智文/杨德振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一个人若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胃口”,不知足、不知止,见名利之诱便不惜到处“咬钩”,人生怎能获得长久的愉悦和安乐?知足,蕴含着个人拥有自知之明、自制之力和懂得自省自律的智慧,是对物质世界不作过分、过多要求的一种理性的行为。

有人说,现代人的人生有两个境界:一个是知道,另一个就是知足。

知道的人,活得明白;知足的人,活得平淡。

平淡,是淡定的底色。

知足,才会寡求;懂得寡求,易感快乐,所谓知足常乐。

懂得知足还不够,还要知止。

知止是什么?就是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知道适可而止,也指志向达到至善境界而不骄不躁的神态与气度。

一个人气定神闲,持盈保泰,才能长生与幸福。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这说明知止能使一个人的心灵安静下来,精神沉静下来,行为宁静下来。

知足是知止的精神底色,知止是知足的具体行动,知止本身也是一种知足与幸福的元素和源泉。

知足反过来对“不知止”的思想和行为有修正、过滤和抑制作用,促使人们朝理智明晓的方向前进和发展,而不会双眼蒙尘,行为失当,掉进欲望的深沟。

知足者幸福,知止者睿智。

知足、知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懂得知足与知止,是人生的大智慧。

(来源/《广州日报》)。

心得体会:提升党性修养应当知耻知足知止

心得体会:提升党性修养应当知耻知足知止

心得体会:提升党性修养应当知耻知足知止党性是党员的灵魂。

提升党性修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重大课题。

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应从知耻、知足、知止开始。

首先,知耻防恶闻过而生羞愧之心,谓之知耻。

知耻,才会坚持真理,弘扬正气;知耻,方知心存敬畏,防微杜渐。

否则,必定私欲膨胀,目无道德法纪,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

以无知为耻。

共产党员不信宗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那些信上帝、信鬼神,或者被伪科学所迷惑的人,若非别有用心,便是愚昧无知!早在“天神论”盛行的年代,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家,刀架在脖子上,也要坚持科学真理,打破封建迷信。

正是这种牺牲精神,推动了人类文明大步向前。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指导我们的理论真知,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以无德为耻。

中国古有“以吏为师”之说,官德隆则民德昌,官德毁则民德降。

当今社会,各级领导干部参与社会管理,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对社会生活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既要强化工作生活中的实践修为,更要强化灵魂深处的道德修炼,自省自励,常修常进,不断完善政治品德,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发扬家庭美德,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人,成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以无功为耻。

《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一则故事:一官员死后在阎王面前自诩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

阎王笑道:设官为了兴利除弊,若不贪钱财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

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认真反思,再看看身边,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的人仍然不少,殊不知,无功即是过,无为就是耻。

因此,身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好好掂量“清廉”之重,还需好好反思尸位素餐的“无功”之耻。

其次,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古人为官且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在个人得失面前,更应懂得知足的真谛。

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曲阜孔府内院墙上画有一个叫“四不像”的怪物,龙头、狮尾、驴蹄、麒麟身。

据说,世上本没有这种东西,它是孔圣人为教育后代想出来的。

这个怪物,经不住外界的诱惑,看见宝贝就想夺,先后抢了8种宝贝,仍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要去吞太阳,结果掉进汪洋大海,丢了性命。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在这些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四不像”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学会“知止”。

老子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告诫人们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

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一味索求,贪得无厌,直到泥足深陷,待到幡然醒悟想要回头时,才发觉为时已晚。

商人之财,多败在“不知止”上,总想以贪婪之心,占尽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冲动。

红顶商人胡雪岩中年发达,但晚景凄惨,生意衰败,最后被官府抄家,在一贫如洗、惶惶不可终日中死去。

而与胡雪岩齐名的韩国商人林尚沃,比胡雪岩大44岁。

林尚沃从事当时最赚钱的人参、貂皮生意,很快成为朝鲜首富,并被封为三品官员。

林尚沃巅峰时刻,完美谢幕。

成为首富之后,千金散尽,复归农事,悟“商道”而成佛。

林尚沃和胡雪岩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富可敌国,都是红顶商人。

胡雪岩“不知止”,林尚沃“知止”,人生智慧至少还差“一步之遥”。

世上之事,皆有物极必反之理,过度的行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

所以真正的大商人,应当明白“知止”,万不可在鼎盛之时跌入低谷。

《史记》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当行则行,当止即止,才是立身长久的不败之道!二综观历史上的伟人,他们的英明伟大,名垂青史,就在于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顺势而为,同时,也懂得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代商圣”范蠡,离开楚国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复兴越国,消灭吴国,被尊为上将军。

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知止的四个境界

知止的四个境界

知止的四个境界
1.心境平和:知止的第一个境界是心境平和。

在这个境界中,一个人
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被外部环境所影响,内心深处感到平静和安宁。

2.深明大义:知止的第二个境界是深明大义。

在这个境界中,一个人
对于道德、伦理、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他能够准确地把握
事物的本质和正确的方向,并为此付出努力。

3.知足常乐:知止的第三个境界是知足常乐。

在这个境界中,一个人
不再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和名誉地位,他已经体会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不再焦虑不安。

4.刚柔相济:知止的第四个境界是刚柔相济。

在这个境界中,一个人
已经掌握了刚柔相济的技巧,既能够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也能
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采取柔和的方式,使之和谐相处。

材料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作文

材料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作文

材料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作文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知足和知止仿佛成了稀缺品。

人们总是在无休止地追求更多,却很少停下脚步,审视自己已经拥有的。

其实,懂得知足,明白知止,方能避免灾祸,让生活更加安稳和幸福。

就拿我家隔壁的老王来说吧。

老王原本是个普通的上班族,过着平淡却也安稳的日子。

后来,他看到别人炒股赚了大钱,心里痒痒的,也一头扎进了股市。

起初,他确实尝到了一些甜头,赚了点小钱。

这让他的野心越来越大,不仅把家里的积蓄全都投了进去,还借了不少外债。

那段时间,老王整个人都变了。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下班后会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而是整天抱着手机和电脑,盯着股市的走势图,嘴里念念有词。

他的眼睛里充满了贪婪和焦虑,仿佛股市就是他的全部世界。

可好景不长,股市突然暴跌,老王的股票全线跌停。

一夜之间,他不仅把之前赚的钱都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屁股债。

债主天天上门催债,老王的妻子和孩子也整天以泪洗面。

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老王的不知足和不知止,变得支离破碎。

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

老王原本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和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了。

可他却不懂得知足,被贪婪蒙蔽了双眼,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再想想我自己,曾经也有过不知足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同学买了一双新的运动鞋,款式特别好看。

我心里就特别羡慕,回家后就缠着妈妈给我买。

妈妈当时跟我说,家里已经有好几双运动鞋了,没必要再买。

可我不听,非要不可,还跟妈妈闹脾气。

后来,妈妈还是拗不过我,给我买了那双鞋。

可是当我穿上新鞋的那一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并不是真的需要那双鞋,只是看到别人有,自己就想要。

那一刻,我明白了知足的重要性。

知足,并不是让我们安于现状,不再追求进步,而是要我们珍惜已经拥有的,不盲目攀比,不贪得无厌。

知止,则是让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懂得适可而止,不超越自己的能力和底线。

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吃到七八分饱是最舒服的状态。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心得体会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心得体会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心得体会知足常足知止常止是一句古训,它传达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知足就是要懂得满足,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已经足够了,不要贪得无厌;知止是要懂得适可而止,知道何时停下来,不要过度追求。

这个哲理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体会。

首先,知足常足使我更加珍惜所拥有的。

人们往往在追求过程中忽视了已经拥有的东西,只看到了眼前的欲望和空缺。

然而,当我们停下来,静下心来看待自己的生活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已经拥有的已经足够了。

我曾经追逐过权力和财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这些追求是无穷无尽的。

反而是当我停下脚步,认识到我已经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团结和谐的家庭、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时,我才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

知足常足教会我们不再盲目追逐虚荣的外在才能,而是学会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其次,知足常足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追求的本质。

人在一生中都会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财富、名声、权力等等。

这些追求可以给我们带来一时的满足和成就感,但往往也会带来无休无止的欲望和挫折感。

知足常足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追求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懂得适时地停下来,回顾自己所做的努力,平衡自己的内外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最重要的是,知足常足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

以往,我总是追求更多,不断地比较自己与他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

然而,现在我明白了,追求无止境,总有更高的山峰等待着我去攀登。

如果我总是不满足已有的,不知足于现状,那我将陷入一个永无止境的苦海,无法享受人生的美好。

因此,我学会了知足常足,珍惜拥有的一切,满足于自己的处境。

这种态度让我更加开心、宽容和满足,让我能够更好地享受现在的生活。

综上所述,知足常足知止常止是一句富有智慧的古训,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它教会我们要懂得满足,欣赏现有的生活;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

这种心态让我们面对生活更加从容,让我们能够更加享受现有的幸福。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是说知足的人不会受到侮辱,知止的人不会受到危险。

有句话叫做知足者,天助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什么叫天道?"天道"指天道运行的规律,即宇宙间的运行规律和法则。

”天道“自然就是天道循环。

天道就如同人类的命运一般,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按照规律运行就会有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存在。

”知止不殆“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明白该停住了,就不会受到危险;懂得该做了,就不会害怕;不该做了,就不会有危险;知道该退了,就没有危险;知道该往后退了?”这句话出自《周易》,是道家对人生哲理思考与阐述。

"知止而不知危"是周代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对弟子们提出要求。

"知足不辱”正是对儒家思想“知止而后有定”精神最好地诠释。

知足不辱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什么时候君子说出这句话了呢?"孔子笑道:"这叫自知者明!"孔子也笑了起来说:"子曰:‘一言而穷千里者不可及矣!'所以君子当知止而不殆。

’”可见古人讲知足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要得到的道理。

"孔子这句话是说真正想做到知止然后才能做到安身而已。

}”因此他提倡知足不辱也就可以很好地诠释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其实人生就这样如一条小河在不断地流动着,那该如何去把握?】而《周易》之中“止观”也是如此。

一、所谓“止观”,就是让自己去克制对自己的欲望。

在这里的止观并不是说停止欲望,而是让欲望之心放纵,从而达到不为欲求,不为情所累的境界。

因为心中不欲,才会如此淡然;心中不欲,亦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是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天下事必做于易,天下易事必做于易。

"易道",是以天下万物,无一之质,无不胜之理。

"止观"亦为天下大事所成也。

关于古人都知道知足常乐的文章

关于古人都知道知足常乐的文章

关于古人都知道知足常乐的文章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知足常乐的文章,以下是一些例子:
1. 《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句话表达了知足常乐的思想,即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

2. 《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句话讲述了孔子的弟子颜回虽然生活简朴,但却能够知足常乐的故事。

3.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这句话用小鸟和小老鼠的行为来比喻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4. 《孟子·尽心章句上》:“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关于知足常乐的观点,即减少欲望可以使心灵更加平静。

《知足常乐》演讲稿

《知足常乐》演讲稿

《知足常乐》演讲稿《知足常乐》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人的一生中不断地获取,但我们的获取一定要有节制,千万不可贪心。

如果不懂得知足,我们很有可能失掉自己拥有的东西,又得重新奋斗、获取。

更有甚者,也许会失掉性命,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我们只有学会知足,才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的生活。

金鱼与渔夫的故事想必大家熟悉。

渔夫捕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为了报答他承诺他要什么就给什么。

而渔夫的妻子并不知足向金鱼要了许多东西,向金鱼要当皇后时,金鱼收走了给他们一切。

渔夫一家又过上了穷苦的生活,渔夫的妻子如果懂得知足,不向金鱼提出这十分过分的要求,她和渔夫至少可以每天不愁吃穿,生活地很幸福。

可是她太贪婪,最终使自己失掉一切,又过上了每天要努力工作才能解决温饱的贫困生活。

我们要懂得知足,学会知足。

否则我们反而会失去更多。

古时候,有几个农民渡江,到了江心,船翻了,农民只好往岸边游。

有个水性好的人身上背着上千的铜钱吃力地游。

同伴劝他扔掉钱,他不听,最后被淹死了。

这个人水性很好。

但他在确信可以得到生命时又选择要得钱财,他并不满足于得到性命。

可正因为他不懂得知足,不仅没得到钱财反而失去了性命。

我们要懂得知足,学会知足。

否则我们甚至会丢掉性命。

明朝有个叫__的人,他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能衣食温饱。

但他懂得知足,他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乱,庆幸有食物吃,有衣服穿;庆幸家里没有病人;庆幸没有家人在监狱。

于是他每天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胡九韶懂得知足,不去奢望得到荣华富贵,满足于现在温饱的现状,他就一直生活得很幸福。

我们要懂得知足,学会知足。

我们应学胡九韶这种懂得知足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幸福地生活。

我们要学会知足,不要只想着获取,否则不仅获得不了仅而失去更多。

学会满足于现状,才能安居乐业,享受快乐的生活。

知足者常乐。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知足常乐》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知足常乐。

描写人知足的唯美句子短句(精选合集2篇)

描写人知足的唯美句子短句(精选合集2篇)

描写人知足的唯美句子短句(篇一)人知足,是一种心态,一种拥有满足感的心灵愉悦。

当我们学会满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妙细节。

下面是一些描写人知足的唯美句子短句,希望能带给你美丽的思考和感触。

1. 心中静谧,享受当下的美好。

2. 世间繁华,看淡才是人生真正的美。

3. 真正的富足,来自内心的满足。

4. 走在温暖阳光下,快乐就这样简单。

5. 不贪多,欣赏一片绿叶丛中的花朵。

6. 知足常乐,幸福的秘密就藏在心中。

7. 童心未泯,找到了最初欢乐的源泉。

8. 心静如水,一切都是美好的礼物。

9. 不要总追求更高更远,人生的美在生活的每一刻。

10. 眼中明媚,发现世界的每一个美好。

11. 岁月静好,看淡一切,带着微笑生活。

12. 懂得欣赏,每个日出日落都是风景。

13. 感受一片花开,向生活传递温暖与希望。

14. 在失去之前,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15. 满足是一种追求,比财富更加宝贵。

16. 生命的意义,是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

17. 知足常乐,宁静的心让人享受平和。

18. 拥有一颗知足的心,才是最大的财富。

19. 平凡的日子,也可以过得很美好。

20. 善待自己,用心感受幸福的滋养。

21. 人生的财富,不在于拥有的多少,而在于感受的深度。

22. 对于美的追求,不止在外表,更在于内心的把握。

23. 知足的人,心中荡漾着朴实的快乐。

24. 满足一生,从心开始,从容面对人生。

25. 好好珍惜,每一个过往的风景。

26. 幸福,来自于心中的感激与满足。

27. 知足就是最大的财富,心满意足才是人生的精髓。

28. 淡泊的心境,细数着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29. 用微笑,温暖这个世界,让它更美好。

30. 幸福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知足的心境。

31. 安静的时光,让我们发现最初的简单美好。

32. 人生若满足,不会有贪婪和烦恼。

33. 用一颗知足的心,感受幸福的涟漪。

34.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礼物。

35. 逆流而上,才能看见真正的风景。

知足,是一种智慧(文案)

知足,是一种智慧(文案)

知足,是一种智慧
《增广贤文》有两句广为传颂的警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在《红楼梦》中,智通寺也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可谓震慑人心:“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幅对联写的不仅仅是贾府,也是世人常态:
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为贪念所控制,一错再错,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经无路可走,想回头时但为时已晚。

明朝有位胡九韶的人,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讥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这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满足地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知足中常乐,淡泊中进取。

如果你能够领悟这一道理,你将会如释重负。

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当下。

知足不耻知止不殆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知足不耻知止不殆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知足不耻知止不殆给我们的启示作文咱老祖宗留下的话,那可真是句句在理,就比如说“知足不耻,知止不殆”,这短短八个字,里面藏着的智慧可大了去了。

啥叫“知足不耻”呢?说白了,就是咱得知道满足,别贪心不足蛇吞象。

你想想,要是一个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总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多,那得多累啊!看到别人有大房子,就想要更大的;看到别人开豪车,就想换更豪的。

这日子
还有个头吗?而且,贪心的人往往还会被人看不起,自己心里也不踏实,这不
就是“耻”吗?相反,懂得知足的人,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能从平凡的生活
中找到快乐和幸福,心里坦坦荡荡,多好!
在生活中,知足和知止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就像吃饭,吃到七八分饱,既满足了食欲,又对身体好,这就是知足。

再好吃也不多吃,不然肠胃受不了,这就是知止。

知足让我们心态平和,知止让我们避开风险。

要是人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这世界上得少多少烦恼和麻烦啊!咱也别总望着别人碗里的,好好珍惜自己
碗里的,该收手时就收手,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不就
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吗?
所以啊,让我们把“知足不耻,知止不殆”这八个字牢记在心里,用来指
导我们的生活,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更加安稳!。

人生三大智慧:知足、知止、知常

人生三大智慧:知足、知止、知常

人生三大智慧:知足、知止、知常人生三大智慧:知足、知止、知常1、知足从前有一个人,分明穷困潦倒,却又无比吝啬。

一天,他向佛祖祈祷说:如果我发财了,就绝对不会像现在一样吝啬了。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他拿出来的时候,里面会再多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必须将袋子扔掉。

于是那个人对袋子爱不释手,不断地将金币往出拿,一整晚都没有合眼。

地上分明已经全部是金币了,他还是不舍得收手。

当他决心扔掉袋子的时候,吝啬的心就会出来阻止他。

于是他开始不吃不喝不睡,就为了日夜不停地一直往外拿金币。

直到屋子里装满了金币后,他还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最后,他已经虚弱得没有把钱从袋子里拿出来的力气了,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终于累死在了袋子的旁边。

合理的欲望是上进的,是积极的,过多的欲望就会带你走进烦恼的生命乐园。

生命是有限的,不要在给自己有限的生命招引烦恼了,要学会放弃一些过多的欲望。

知足常乐是一种境界,少欲则心静,心静则智慧开,智慧开则境界无限。

2、知止有时候,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比如,你想狠狠地击倒对方,就必须先缩回手掌,然后握紧拳头,朝着你的目的击去,这样才有力量。

就像下跳棋,你一步步的向前跳,既浪费时间,又容易给对方钻空子,甚至输给了对方。

不如另找条道儿,退几步,或许能找到更长的路子,就在你的对手不经意间,一下子冲向他的顶峰。

人生也是如此,你若走头无路之时,赶快悬崖勒马,回头看看,绕道而行,方可平安到达目的地。

只进不退,哪怕是火海也好,悬崖也罢,直冲冲的继续前往,充当英雄好汉,轻者身负重伤,重者粉身碎骨。

这样的人,能算英雄吗?最大的充其量就是耿直或是莽撞或是顽固不化。

何苦呢?知止,即知进退。

当行时则行,当止时即止。

3、知常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拥有平常心,才能淡然地面对金钱与权势,泰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坦然地面对风光与平凡,畅然地面对现实与理想,悠然地享受生活给予我们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

知足是一种境界的人生感悟

知足是一种境界的人生感悟

知足是一种境界的人生感悟万历年间,有位名叫娄坚的文人写有这么一篇《归去来辞》,辞曰:“茶熟香清,有客到门,可喜鸟啼,花落无人,亦自悠然。

”这段话既生动地描写了隐士文人的恬淡机趣,又在字里行间向人们暗喻着这样一番境界———知足。

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满足,对生前身后的期待颇多。

有人埋怨父母没有把自己生养在富贵之家,也有人望子成龙心切,但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

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个短篇故事: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癖的土地,累死累活,收获甚微。

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

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该往回跑的时候了。

不然,你就完了。

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

可是,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

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故事发人深省,正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里告诉我们的“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

“那些因贪图更大的利益而把手中的东西丢弃的人,是愚蠢的”。

它告诉我们:有些人为什么这样不知足呢?这实则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索取心使然。

人生在世,名利财物,都是身外之物,你就是时时刻刻永不停息、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相反,它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坎坷和烦恼。

有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幸福、不快乐,多半是由于我们的不知足。

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不免有失公允。

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而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脱。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

”这就说明了知足的两重性。

人们对于物欲的.追求总会优越于精神的追求。

在精神上的知足往往不能满足物质的需要,这与人类的第一需要必须是温饱有关。

做人要知足,知止,知忍,读后感

做人要知足,知止,知忍,读后感

做人要知足,知止,知忍,读后感
自古以来,人生最高的境界莫过于知足常乐了。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任其发展膨胀,必将后患无穷。

人如果有了贪欲,就永远不知足,不知足就会感到有所欠缺。

任何目标达成,都不会带来满足,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

像那些炒股的人,赢了的就想再赢多点,输了的就想再捞回来?结果,有这样心理的人,到最后输得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导致什么都没有!
有一则故事叫《守株待兔》,主要是讲宋国有个农民,有一天他去田里干活,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的贪欲心好强,希望再得到一只兔子,便放下他的农活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的庄稼却也枯萎了。

农民错就错在太贪欲了,不懂得知足。

这世上哪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事情呢?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吃。

所以,一个人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知止,方能常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止是一种境界。

《周易》有“艮”卦,即“止”之意。

艮为山,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生,止于极而不进。

意味着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方顺理合义;万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意思是说,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归处,如果身处合适的位置,则能够心安,如果没有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则会违背它的原则。

君子观艮止之象,当思引此为戒,正确估价自己,切合实际,不出其位,思安所止。

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

做人就应当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这样才能避免灾祸,平安长久。

汉代贾谊《鹏鸟赋》说:“乘流则逝,得坎则止。

纵躯委命,不私与己。

”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流行坎止,又何尝不需要智能和勇气。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说:“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身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身居高位莫贪求,在无尽贪欲中克制自己的行为,知止方能安人,也可自安。

中国古代有“盲人摸象”的寓言:象对于盲人过于庞大,难以全面把握;大千世界对于人们来讲也不可尽知。

对待世间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宽容、知止的心态。

庄子最推崇“知止”的境界,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用有涯的生命,永远不可能穷尽无涯的学海;以有限的人生,也不可能经历所有的荣誉和成功。

知止其实很简单,就是适时放手,珍惜今天的拥有。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少思寡欲可得自在自由,“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何尝不是适意的人生。

《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就是志有定向,妄念不萌,外念不摇,以泰然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去做事,不急于求成,不躁而偾事;在纷杂的外物、妖娆的尘世之中,求一颗安定之心。

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

杰出的企业家李嘉诚在与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对话中,就谈到了“止”的问题。

他的观点是——“知止”而后为。

他说: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

我从12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22岁创业时就已经过
了10年非常刻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60多年了。

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

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学》一书响绝天下,他在书中提出“大智知止”、“以智止智”两点令人深思的观点,说明了成功人生的另一谋道。

而有清代“中兴之臣”美誉的曾国藩曾说过:“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

”在曾国藩的一生学问中,有四个醒目的大字“克己止学”,令人豁然开朗,问题释然。

曾国藩讲:“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所以他常说:“富贵常蹈危机”、“盛时须作衰时想”,是极富有人生大智慧的止学经验,这意味着由富而贫、由盛而衰是人人都要刻在心里的人生大课题。

“止”是聪明之举,可克服盲目和冲动,可克制失控和失手,解决你究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难题。

曾国藩之所以功高名就又不惹人显眼而顺利一生,关键就在于:他时时以一个“止”字为行动之本,从反面考虑问题,绝不“越雷池一步”,表面更无张狂样,该收住立即收住,把自己停止在一个安全的区域中,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险。

当然,世上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善于知己之行、知己之止的智者。

曾国藩即为典型之一。

君不见,大千世界,浪里淘沙,因行为过度而不能止于信当处,引发人生一连串大小失败者,实在是葬送自己的盲动和愚蠢之举。

正鉴于此,知行者并不少见,知止者却少而又少。

故在观照曾国藩成功一生时,人们对他再三标举的“知止之学”尤为叹服,可谓先见之明,富有教益!
“知己之止”与“知己之行”同等互妥。

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上,你的自我努力是成功的一个方面,但是你的自我控制也是成功的一个方面,正如常言:“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遗憾的是大批人一旦登上成功之峰后,就开始身心忽悠,头脑发晕,得意忘形,处处都在“失控”的状态下为所欲为——大把的花钱,过度的享受,癫狂的刺激,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悬崖勒马免身亡”,都是对那些不知行之止者的忠告,虽然通俗,却为民间大智慧。

但是对其置若罔闻者,满大街皆是。

人们应力争做到行当行之行,止当止之止!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