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姆雷特的悲剧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之一,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被认为是一个深沉复杂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内心矛盾和遭遇构成了这部戏剧的核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对他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
我们不得不提及哈姆雷特的忧郁与矛盾性格。
从整部戏剧来看,哈姆雷特是一个极度内向、敏感、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年轻人。
他对自己的内心矛盾感到痛苦和困惑,他的内心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复仇的犹豫、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世界的不满。
他对自己的父亲的死感到悲痛,但又不能释怀母亲与克劳迪斯的婚姻;他对自己的心中情感犹豫不决,却无法解脱。
这种内心矛盾不断折磨着他,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反抗。
在整个戏剧中,哈姆雷特不断地用冷嘲热讽和讽刺来表达对社会、对人性的不满。
他对政治腐败、人性丑恶、虚伪封建伦理等问题感到极度痛苦和愤慨。
尤其是他对母亲的感情,以及对王室中的勾心斗角和亲情的质疑,都是他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人性的绝望与对世界的不满,使他深陷在认知的困境中,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还表现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追问与不甘心。
他对生命、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追问,他思考生命的意义、才华的价值、爱情的真谛等问题。
哈姆雷特对自己悲惨的遭遇感到不甘心,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命运是如此不公,他宁愿选择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但与此他又对死亡感到恐惧,他害怕死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痛苦与折磨。
这种对自己命运的追问与不甘心最终使他深陷在自己的内心困境中,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中还表现出了他的复仇心理与宿命论思想。
整个戏剧的情节围绕着哈姆雷特对父亲遇害的复仇展开,而哈姆雷特对复仇的犹豫不决、对犯严的反思、对杀意的压抑等心理过程无不表现出其复杂性。
他也多次提及宿命这一概念,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自己无法逃脱。
综合作品论述哈姆雷特悲剧实质与原因
综合作品论述哈姆雷特悲剧实质与原因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之一,被普遍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剧探讨了复仇、爱情、家族关系以及个人认识和行动的道德困境等多个主题。
《哈姆雷特》的悲剧实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内心冲突与犹豫不决:主人公哈姆雷特面对父亲的死和母亲与叔父的婚姻,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
他犹豫不决,无法迅速行动,这种矛盾与犹豫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 外在干扰与阴谋:剧中有多个角色在进行复仇与权谋的计划,他们通过欺骗、暗杀等手段,不断向哈姆雷特施加压力。
这些外在干扰也加剧了哈姆雷特的困境。
3. 人性的弱点与缺陷:哈姆雷特身上显现了多个人性的弱点,如犹豫不决、怀疑、嫉妒等。
这些弱点使得他在面对复仇时陷入困境,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
4. 命运与悲剧的注定:无论哈姆雷特的选择如何,似乎都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剧中多次提到命运的力量与牵引,这也使得悲剧的产生显得不可避免。
总之,哈姆雷特悲剧的实质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人内心的困惑与犹豫,也包括外在的阴谋与干扰,以及人性的弱点与命运的力量。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
浅谈《哈姆雷特》的悲剧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其最知名的悲剧作品,被许多莎评家视为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乃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如果说《奥赛罗》是关于爱情的悲剧,《李尔王》是关于亲情的悲剧,《麦克白》是关于野心的悲剧,那么《哈姆雷特》则是这三者的综合,并且在这爱情、亲情与野心的悲剧中最终体现人的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写于17世纪初,取材于12世纪《丹麦史》。
该剧以中世纪丹麦宫廷为背景,讲述了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故事充满了死亡的阴影和悲剧的气氛,以死亡的出现开始,又以死亡作为结局。
哈姆雷特的父亲因被兄弟毒死而阴魂不散,游荡夜间,并将真相告知哈姆雷特,叫他伺机报仇。
皇上的臣子波洛涅斯躲在帷帐后面,偷听哈姆雷特和母亲的谈话被哈姆雷特误以为新国王而杀死。
奥菲莉亚为情人的癫狂、父亲的暴卒和兄长雷欧提斯的失踪不断焦虑和悲伤,以至精神失常,最终在河边失足淹毙。
在新国王克劳狄斯的挑引下,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进行决斗,三人都死于蘸毒的剑下,王后乔特鲁德在阴差阳错之下喝下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身亡。
故事接二连三地出现死亡,正是多种悲剧的交错体现。
可以认为,奥菲莉亚的死体现的是关于爱情的悲剧。
哈姆雷特曾经热烈地追求奥菲莉亚,送给她珍贵的纪念品,感情真挚的情诗,“说过许多甜蜜的语言”,然而却因遭遇父亲的死、母亲的改嫁等变故对世界产生怀疑,甚至对爱情的信念发生动摇,又因复仇之事踌躇、装疯,不得不冷淡她。
可怜的纯情少女毫不知情,在伤心的同时还被国王和王后当作试探哈姆雷特是否真疯的工具利用。
她怀着极度失落而又还抱着一丝希望的矛盾心情与哈姆雷特见面,听到的却是自己心爱的人冰冷、绝情、疯癫的话语,“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我没有爱过你。
”“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馋人的诽谤。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戏剧之一,被誉为经典悲剧。
通过对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描写与剧情的展开,该剧探讨了权力、背叛、复仇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对剧中经典悲剧元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该作品的独特魅力。
一、复仇与命运的交织在《哈姆雷特》中,复仇是贯穿整个故事的核心主题。
哈姆雷特的父亲被其叔父克劳迪斯谋杀,他因此受到了深深的悲痛与愤怒的驱使,决心复仇。
然而,在他寻求复仇的过程中,命运似乎阻挠不断,使得他陷入了痛苦与困惑之中。
这种复仇与命运的交织,使得《哈姆雷特》成为了一部真正的悲剧。
二、王权与道德的冲突《哈姆雷特》中,克劳迪斯窃取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的王位,成为了国王。
然而,哈姆雷特对此心生不满,他认为克劳迪斯走上王位的道路是不正当的,而且他质疑克劳迪斯是否有道德伦理。
这引发了王权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哈姆雷特在这一矛盾中摇摆不定,他既想为父亲复仇,又犹豫于行动的结果会对他的人生产生何种影响,这使得他在内心深处陷入痛苦的挣扎。
三、疯狂与理智的交替哈姆雷特在剧中经历了情感的沉重压力以及令人心痛的丧父之痛,这使得他逐渐失去了理智,陷入了疯狂的状态。
不论是他的决策是否明智,他都戏剧性地变得狂躁不安。
然而,与此同时,哈姆雷特又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智慧与观察力。
他善于伪装与表演,用他的冷嘲热讽揭露了一些角色的真实面目,如皇后格特鲁德和波洛尼厄斯。
这种疯狂与理智的交替,为剧情增加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冲突与张力。
四、悲剧人物的形象塑造哈姆雷特是典型的悲剧人物,他充满了痛苦、内疚和怀疑。
他无法容忍背叛,过于纠结于要不要行动。
尽管他充满了理智和洞察力,但他的优柔寡断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他的形象塑造使读者不禁沉思,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情。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以其深刻探讨复仇、命运、权力、道德等主题,以及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莎士比亚的杰作之一。
在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备受赞誉的角色,其性格与命运均备受人们的关注。
哈姆雷特是一个富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角色,他的性格特点对整部戏剧的情节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进行解读,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悲剧命运及其原因,并对其性格给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
我们来分析一下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同时具有勇敢和犹豫、激进和犹豫的两面性。
在戏剧的开头,哈姆雷特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果断。
他对父亲的死感到极度悲痛,但当鬼魂出现告诉他父亲是被毒杀而不是自然死亡时,他立即决定要为父亲报仇。
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但很快又陷入了犹豫和迟疑之中。
他开始怀疑鬼魂的真实性,对自己的行动不确定,因此陷入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和内心挣扎之中。
这种犹豫和矛盾的性格特点,使得他的行为变得不可预测和复杂,也正是这一特点给整部戏剧的情节发展带来了许多曲折和转折。
我们来探讨一下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从他的性格特点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
他的犹豫和矛盾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他周围的人。
他无法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复仇计划,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性结果。
他对奥菲利娅的感情与行为模式也是充满矛盾的,他既深爱着奥菲利亚,又采取了冷漠和冷淡的态度,使得奥菲利亚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与拉谢尔的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克劳狄斯,但也因误食了被毒的杯子水而丧生。
这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均源于他性格中的犹豫不决和矛盾状态。
我们来思考一下哈姆雷特的性格给我们的启示。
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同时具有了勇敢和犹豫、激进和犹豫的两面性。
他的悲剧命运也告诉我们,在做出决定时不要犹豫不决、变化无常,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行动。
哈姆雷特也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影响到他人的命运。
哈姆雷特命运与宿命的悲剧
哈姆雷特命运与宿命的悲剧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戏剧作品,通过主角哈姆雷特的故事,展现了命运与宿命的主题。
在剧中,哈姆雷特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和宿命的限制,这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一、命运的无情在哈姆雷特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命运的无情。
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王子,本应继承王位,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而,他却被卷入了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命运对他进行了无情的考验。
首先,哈姆雷特的父亲遭到谋杀,而他的叔叔克劳狄斯篡夺了王位。
这个不公正的局面使得哈姆雷特深陷困境,他不仅要处理家庭矛盾,还要承受被剥夺权利的痛苦。
其次,哈姆雷特的母亲忽视了父亲的死亡,很快就和克劳狄斯结婚。
这对哈姆雷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对母亲的背叛感到绝望和愤怒。
命运让他在家庭关系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最后,哈姆雷特遇到了奥菲莉亚的悲剧。
奥菲莉亚是他的心上人,但她却因为父亲的死亡和她自身的精神崩溃而自杀。
哈姆雷特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他在命运的捉弄下失去了摯愛,進一步陷入了绝望。
二、宿命的限制除了命运的无情,宿命的限制也是哈姆雷特悲剧的重要元素。
在剧中,哈姆雷特觉得自己被宿命束缚,无法逃脱。
首先,哈姆雷特被揭示了一个来自鬼魂的真相,他的父亲被克劳狄斯谋杀。
在这个瞬间,哈姆雷特被宿命的厄运所笼罩,他感觉自己被推到了复仇的道路上,无法违背宿命的安排。
其次,哈姆雷特面临着复仇之路上的重重考验和困境。
他必须找到证据,揭露克劳狄斯的罪行。
然而,他的行动和思绪却受到宿命的限制,他不断陷入迟疑和焦虑的状态。
最后,哈姆雷特在戏剧结局中面临了他自己的悲惨命运。
在最后决斗中,他与克劳狄斯同时中剧毒,成为致命的牺牲品。
宿命注定了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结论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命运与宿命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命运和宿命在悲剧中的力量。
哈姆雷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运是无情的,宿命是限制的。
尽管哈姆雷特试图抗争,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哈姆雷特的悲剧(优选.)
《哈姆雷特》悲剧分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文明与野蛮双重影响下的人的悲剧。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悲剧时,这样认为,悲剧的感染力来源于“突转”与“发现”。
这种观点在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最为显著的表现。
那么,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我们同样也会发现俄狄浦斯王的影子,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一特点,尼采在其《论悲剧的诞生》中就明确的表示过,人类都有俄狄浦斯情结。
在这部悲剧之中,我认为其真正的矛盾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从唯物论角度说,物质决定精神,莎士比亚所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文明与非文明激烈斗争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欧洲的中世纪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年代。
罗马教廷的影响还非常大,人们还没有走出“神的世界”,或者说欧洲人还没有真正摆脱原始的野蛮习气,我们可以从古希腊荷马的《伊利昂纪》中的英雄阿卡琉斯身上瞥见那种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原始人类性格。
既然,《荷马史诗》在欧洲的影响持续数千年,那么,这种性格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其后的欧洲人身上遗传着,当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野蛮逐渐褪去,文明逐渐到来,而在沙翁所处的年代,正是这两种性格正要的人身上发生统治地位的变化的时候,所以,作为沙翁笔下的人物,哈姆雷特自然也就带有了沙翁本人的对人这种变化的觉察与认识。
莎士比亚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突飞猛进的时期。
美洲大陆的发现,伴随着的是滚滚的财富涌入欧洲大陆,欧洲的资产阶级得到发展,而这又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加之宗教改革,英国清教运动等等,资产阶级文化开始渗透进一些人的思想,我想哈姆雷特便是其中之一。
接受了“自由”,“博爱”的他在父仇上是否以怨抱怨上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他在克劳狄斯忏悔时放弃了刺杀。
当然部分人会认为,按照莎士比亚的设计,哈姆雷特是不可能接受到资产阶级文化的熏陶的,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我并不是哈姆雷特接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而是说,站在哈姆雷特背后的莎士比亚接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他在创造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时,不可能不加进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而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备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对象。
哈姆雷特的性格在整部戏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矛盾、犹豫、痛苦和悲剧命运都让人深思。
在本文中,将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他的悲剧性格是如何造成他的命运的。
哈姆雷特的性格犹豫不决。
在整个故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端的犹豫不决和矛盾的性格。
他在担任国王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处理他父亲被谋杀的事件,以及对自己的爱情和亲人的态度都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犹豫。
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使得他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时常常踌躇不前,进而导致他错失了许多机会,甚至最终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这种性格的犹豫和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是他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性格执着固执。
尽管哈姆雷特在面对许多问题时表现出了犹豫和矛盾,但他在某些事情上又表现出了执着和固执。
在得知父亲被谋杀后,他决定要报仇,并且不惜一切代价。
在追求奥菲莉娅时,他也表现出了执着的一面,尽管结果并不如他所愿。
这种执着固执的性格使得他在一些问题上变得决绝和坚定,但同时也使得他在另一些问题上陷入了犹豫和混乱之中。
这种性格的矛盾和冲突,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痛苦和困惑,也成为了他悲剧性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性格敏感多疑。
在整个故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度的敏感和多疑,对他人的行为和动机总是怀疑和揣测。
他对克劳狄斯的猜疑和对奥菲莉娅的猜疑,都表现出了他的敏感和多疑。
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使得他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同时也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挣扎和不安。
这种性格的敏感和多疑,使得他在整个故事中一直处于一种扭曲和痛苦的状态,最终也成为了他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哈姆雷特的性格忧郁孤独。
整个戏剧中,哈姆雷特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忧郁和孤独。
他对生活和世界的观察总是充满了悲观和忧郁,对自己的命运也总是感到寂寞和孤独。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哈姆雷特,这个个性复杂,心灵深邃的主人公,被誉为是莎士比亚创作中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他的性格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的视角,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和哲学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解读,来揭示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哈姆雷特是一位充满内心挣扎和矛盾的人,他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十分深刻,这使他成为了一个复杂的悲剧人物。
他既有着顽固的自尊和理想主义,又有着对现实的无奈和怀疑。
在剧中,哈姆雷特被描绘为一位苦闷、矛盾和疑虑的人,他在内心深处的挣扎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既想证明父亲的遗言,又无法摆脱对母亲忠诚的矛盾;他既想要维护正义,又无法击垮腐败的政权。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成为了该剧的核心,也成为了他的命运的悲剧源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体现在他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中。
在剧中,哈姆雷特显得特别孤独,他对已故父亲的思念和对母亲的矛盾情感是他内心挣扎的开始。
他对父亲的死亡充满了痛苦和悲伤,他却因为母亲与叔父的婚姻而对母亲产生了疑虑和愤怒。
他认为母亲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是一种对父亲的背叛。
他的痛苦不仅来自于父亲的离世,更来自于母亲的行为,这使他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看法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还体现在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态度上。
在剧中,哈姆雷特与他的朋友霍瑞希奥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与奥菲莉亚之间有着一段情感纠葛。
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态度却十分混乱。
他对霍瑞希奥的友情是真诚的,但又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对友情的真假产生了怀疑。
他对奥菲莉亚的爱情也是纠结的,既深深地爱着她,又因为家庭和政治的原因而对她保持着疏离。
他的一生中都被这些对友情和爱情的犹豫和怀疑所困扰,这使得他在情感上备受折磨。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还体现在他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
在剧中,哈姆雷特始终奋发图强,对正义有着强烈的追求。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分析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分析他正直,追求真、善、美,在命运的转折点之前,他心中有完美的理想。
正直、英武、慈爱的父亲和他的国家在哈姆雷特心中是坚不可摧的,是完美的榜样。
父亲死后,这个理想的国度崩塌了。
哈姆雷特的内心失去了重要的支点。
他痛苦、失落、茫然,对一切产生了怀疑。
生、死、爱情。
父母之间的完美爱情这么快就变质。
葬礼连着婚礼,世界混乱不堪、肮脏至极。
为父报仇、恢复清明的重任落在他肩上。
理智与情感纠结纷扰。
他不是一个决绝的冷酷的复仇者,不会不择手段。
复仇不是一件机械、不掺杂感情的事情。
拖延、迟疑、思虑的性格习惯在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中扮演了消耗的角色,是阻碍成事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莎翁在指责人性格因素的小瑕疵对人成事的阻碍的同时也陈述人生常态中所蕴含的悲哀。
命运,崇高,悲剧,把美好的撕碎了给人们看。
文艺复兴中的个性解放,对人的崇尚,不免矫枉过正。
历史上的一次次运动都是如此,在理性和情感之间来来回回。
也许莎翁在向世人宣示:有人所不能掌控的世界,有人被卷入的命运的漩涡。
而这一切起因都是人身上的某些小瑕疵,经过造化的揉捏。
莎士比亚主张感情的理性节制,他的戏剧理论也通过剧中人物的口有所表达:不偏不倚,不温不火。
这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有相通之处。
偶然事件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剧中哈姆雷特有一个机会可以下手杀掉叔叔,因他的迟疑,这个机会失掉了。
这一幕反射出几个点:1、对死后的不确定。
史铁生这样看生死而顿悟: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所以生可以慢慢来过,死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情。
哈姆雷特苦苦思索”生还是死”,正因为怀着对死后的不确定,生也变成了永无止境的惶恐和痛苦。
从这个角度看,哈姆雷特不愿在叔叔祷告时杀死他而送他上天堂也是合理的选择。
然而,这偶然事件却直接通向最后的悲剧。
回头看来,无不令人叹惋,议论纷纷。
2、在全知全能的作者叙述故事的同时,读者甚至可以从旁观的角度对哈姆雷特当时的心理独白产生怀疑,也许只是行动力缺失的借口,也恰恰是那些思虑一直在限制着哈姆雷特在行动上做出抉择。
《哈姆雷特》的复仇悲剧与人性分析
哈姆雷特的复仇悲剧与人性分析介绍《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以复仇悲剧为题材,同时也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各个层面和矛盾。
复仇悲剧复仇悲剧作品通常以主人公对某种冒犯或不公正行为进行报复为主题。
《哈姆雷特》中,主角哈姆雷特遭到父亲国王的谋杀,并且母后迅速嫁给了凶手克劳迪斯。
这引发了哈姆雷特的愤怒和欲望,他决定通过复仇来伸张正义。
整个故事围绕着哈姆雷特如何实施复仇展开。
哈姆雷特与人性《哈姆雷特》通过描绘主角哈姆雷特及其他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了多种不同的人性面貌。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人性分析:纠结与犹豫哈姆雷特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总是在内心与自己进行严苛的辩论。
他对复仇行为持有道德上的顾虑,并被自己内心的犹豫所困扰。
这种纠结使得哈姆雷特难以付诸行动,导致了戏剧剧情的推进。
疯狂与假象哈姆雷特一度采取了疯狂和假象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对克劳迪斯的怀疑和愤怒。
他装模作样地表现出精神错乱,通过此举来揭露克劳迪斯等人之间密谋的真相。
欺骗与背叛除了主角哈姆雷特外,其他人物也展现了欺骗与背叛的人性一面。
国王克劳迪斯策划将哈姆雷特杀害,并与女主角欲娜共谋掩盖真相。
这些行为揭示了权力、欲望和背叛对人性产生的影响。
苦闷与绝望《哈姆雷特》中延伸出许多关于生命和死亡、意义和虚无等哲学问题,使得人物们普遍感到苦闷和绝望。
哈姆雷特尤其是在"生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的著名独白中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结论《哈姆雷特》以复仇悲剧为主题,深入分析了人性的各个层面和矛盾。
通过展示纠结与犹豫、疯狂与假象、欺骗与背叛以及苦闷与绝望等方面的人性特点,该剧带领观众思考关于正义、道德和生命意义等重大话题。
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性
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揭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在众多作家竞相灿烂时,莎士比亚无疑是最耀眼的,不愧为世界一流的文学大师。
初中时就读过他的《哈姆雷特》,最近在观看了电影《哈姆雷特》并听取了老师对其的解析后,我对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有了新的认识。
一、其悲剧性源于其封建贵族的阶级性。
在老国王哈姆雷特未死之前,哈姆雷特王子是娇嫩而高贵的,他对人类充满美好的看法“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可是当他陷入家庭的不幸之中时,宝贵的生活理想开始破灭了,父亲意外死亡,叔叔继承王位,母亲匆匆改嫁,这使得他对人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失望和犹豫,作为一个出身封建王室,从小就享受贵族特权的王子,此时却要挑起与本阶级抗争,并重整乾坤的重任,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而这也正是哈姆雷特在得知鬼魂告知的真相后,迟迟无法动手的根本原因。
二、其悲剧性源于宗教性。
哈姆雷特把父亲视作古典美德的化身,父亲的鬼魂要求哈姆雷特复仇,但要恪守基督教的准则:“切不可玷污你的心灵,也不要去追究你的母亲。
”老哈姆雷特愿儿子做一个基督教英雄——即一个有良心的英雄。
精心策划的哈姆雷特最终还是失败了,他谋求复仇却导致葛楚德身死。
尽管早早便确知克劳狄乌斯的罪过,但在基督教的要求下,他还是无法做到雷厉风行,只能处于被动,最终虽得以报杀父之仇,却也落的自己身死,王位让于挪威。
三、其人文主义者自身的弱点导致了悲剧性。
哈姆雷特作为人文主义者,他不满于现实中的种种罪恶现象,颂扬美好的事物,虔信友谊,爱情,善良,德行等,认为这些才是人类的天性,认为这些美德才是改变现实中的邪恶,实现美好愿望的巨大力量。
因此他并不愿意利用社会阶级矛盾,通过暴力和流血斗争解决问题,对于叔父克劳狄斯的罪行,哈姆雷特选择用人文主义者的理性来感化他,可是对于一个王位篡夺者、道德败坏者来说,这只是徒劳。
最终只能悲剧的与敌人同归于尽。
四、脱离人民群众的个人奋斗造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也成为文学界和戏剧界长期关注的焦点。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而多面,他充满着矛盾和痛苦,一方面是聪明机智、深思熟虑,另一方面却是情绪化、犹豫不决。
这个矛盾的性格成为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本文将从《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入手,解读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并探讨他的悲剧命运是如何由其性格所引发的。
哈姆雷特是一个极具思考和矛盾的人物。
在我们第一次见到哈姆雷特时,他就已经表现出了他的深思熟虑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他对尼刺父亲的死亡产生疑问和对母亲的再婚表示不满的情节中,透露出了他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的关注。
正是这种深思熟虑,让哈姆雷特难以做出决断。
在接受了父亲的鬼魂指示后,哈姆雷特陷入了犹豫和痛苦之中,他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鬼魂的指示,也不知道是否应该报仇。
这种矛盾和犹豫成为了哈姆雷特性格的突出特点,也成为了导致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哈姆雷特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
在整个剧情中,哈姆雷特的情感更替剧烈,时而愤怒,时而忧伤,时而兴奋,时而痛苦。
这种丰富的情感使得他的性格更加矛盾和复杂。
尤其是在他对待奥菲莉娅和其母亲的关系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端的情感波动。
他对奥菲莉娅表现出的爱恨交织,以及对母亲重新婚姻的愤怒,体现了他的情感丰富和复杂。
这些情感的波动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痛苦,也对他的周围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哈姆雷特对友谊和忠诚也有着极其强烈的情感体验,他对好友霍瑞西的信任和对其死亡的痛苦都展现了他的情感丰富。
这种丰富的情感使得他在行动时常常受到情感的驱使,而不是理性的思考,这也加剧了他的矛盾和悲剧性格。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犹豫和矛盾的人物。
在整个剧情中,哈姆雷特时而表现出果断和勇敢,时而又表现出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
尤其是在他执行父亲的报仇计划时,哈姆雷特的犹豫和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自己的犹豫感到羞愧和痛苦,但又无法摆脱这种犹豫。
《哈姆雷特》:复仇与犹豫的悲剧
《哈姆雷特》:复仇与犹豫的悲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作品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在复仇与犹豫之间挣扎的心理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悲剧的深刻。
本文将从复仇与犹豫这一主题入手,探讨《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意义,解析这部悲剧作品的内涵与魅力。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与犹豫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哈姆雷特的父亲被弑,他的父亲的鬼魂出现告诉他是被毒死的,要他为其复仇。
然而,哈姆雷特却陷入了犹豫之中,他思考着复仇的正当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这种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哈姆雷特形象的鲜明特征之一。
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人物形象。
他既是一个理智、聪慧的王子,又是一个内心矛盾、犹豫不决的人物。
他对复仇的犹豫并非软弱,而是源自对道德、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面对父亲被杀的事实时,他不是盲目地去复仇,而是通过装疯、设局等方式来验证真相,同时也在内心挣扎着。
他思考着复仇的正义性,担忧复仇的后果,同时也在怀疑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这种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使得哈姆雷特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刻。
除了哈姆雷特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
克劳狄斯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反派角色,他杀害了自己的兄弟篡夺王位,并密谋除掉哈姆雷特。
奥菲利娅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女子,被父亲和克劳狄斯利用,最终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波洛尼厄斯是一个为子女着想的父亲,他对哈姆雷特的态度复杂而矛盾。
这些人物形象在复仇与犹豫的主题下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悲剧作品的精彩画卷。
情节发展是《哈姆雷特》的另一个亮点。
从哈姆雷特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开始,整个故事的情节就开始紧张起来。
哈姆雷特通过各种手段来验证父亲的鬼魂所说的话,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实施复仇。
他通过表演戏剧来测试克劳狄斯的内心,通过装疯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也经历了心灵的煎熬和挣扎。
《哈姆雷特》:复仇与犹豫的悲剧
《哈姆雷特》:复仇与犹豫的悲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以复仇和犹豫为主题,通过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挣扎和行动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的必然性。
本文将从复仇和犹豫两个方面来探讨《哈姆雷特》中的悲剧元素。
复仇的动机在《哈姆雷特》中,复仇是主要的驱动力。
哈姆雷特的父亲被他的兄弟克劳迪斯谋杀,而克劳迪斯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成为国王。
这个背叛和谋杀成为了哈姆雷特复仇的动机。
然而,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冷血的杀手,他对复仇有着深深的犹豫。
犹豫与思考哈姆雷特是一个极富思考和犹豫的角色。
他不仅仅是一个被命运推向复仇的人,他还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哲学家。
他对复仇的犹豫源于他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他在戏剧中多次提出了“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这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
哈姆雷特的犹豫也体现在他对自己行动的后果的担忧上。
他担心自己复仇会导致更多的死亡和苦难,同时也担心自己会因此堕入罪恶的深渊。
这种内心的犹豫和挣扎使得哈姆雷特成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角色。
悲剧的必然性《哈姆雷特》被认为是一部悲剧,因为它展示了人类命运的无常和悲惨。
哈姆雷特最终选择了复仇,但这个选择并没有给他带来解脱和幸福。
相反,他的行动导致了更多的死亡和痛苦。
悲剧的必然性在于人类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
哈姆雷特试图通过复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最终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无法逃脱的悲剧之中。
这种命运的无常和悲惨使得《哈姆雷特》成为了一部真正的悲剧。
结论《哈姆雷特》是一部关于复仇和犹豫的悲剧。
通过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挣扎和行动,这部戏剧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的必然性。
哈姆雷特的犹豫和思考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深刻而真实的角色,而悲剧的结局则反映了人类命运的无常和悲惨。
《哈姆雷特》不仅仅是一部戏剧作品,更是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
他是一个聪明、敏感且反思深沉的人,善于观察和理解。
他也是一个犹豫不决、深感痛苦的人物。
他在面临复仇的决策时陷入了艰难的困境,
他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相信幽灵所说的话,害怕通过复仇来维护正义时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他的内心斗争使他不能轻易采取行动,这也给了他的敌人充足的机会来破坏他的计划。
哈
姆雷特的复杂性和犹豫不决也是他最终走向悲剧的原因之一。
哈姆雷特的性格中还显现出了他的冲动和情感世界的极度波动。
他对于自己父亲的死
感到深深的悲伤和愤怒,为此他对世界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
当他遇到奥菲利娅,他恢复
了一时间快乐和浪漫的一面,并表达了对她的深深爱意。
在这段感情中,他又被背叛和伤害。
所有这些情感的波动使哈姆雷特的心灵备受摧残,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痛苦。
哈姆雷特的性格也体现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是一个具有一定英雄能力的人,他有思考
问题和行动的能力,他却被自己的犹豫不决和内心的斗争所束缚。
他最终没有采取果断的
行动来完成复仇,反而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包括他自己。
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告诫了我
们不能被犹豫和犹豫所困扰,而是要果断行动来追求自己的目标。
《哈姆雷特》:一个复仇的悲剧
哈姆雷特:一个复仇的悲剧《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被认为是全球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剧由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故事构成,揭示了他面对遇到的困境、道德选择和个人痛苦。
1. 简介1.1 剧情梗概《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故事。
当他回到家乡时,发现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与其叔父克劳迪斯结婚成为丹麦国王。
此后,哈姆雷特收到了父亲鬼魂化身告诉他自己被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他复仇。
1.2 主题复仇是《哈姆雷特》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
故事将展示哈姆雷特对于如何应对这一困境进行思考和决策。
其内心的痛苦与冲突也在整个故事中得到充分表达。
2. 复仇与道德2.1 哈姆雷特的道德困惑哈姆雷特在面临复仇任务时陷入了道德困惑。
他知道杀人是错误的,但也知道自己父亲的死亡需要得到伸张正义。
这种内心冲突使得他不断拖延执行复仇行动。
2.2 道德权衡和后果《哈姆雷特》中还探讨了复仇行为所引发的后果及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哈姆雷特最终选择草率行事,导致连锁反应,结果导致王室陷入混乱并导致了许多人的悲剧结局。
3. 内省与痛苦3.1 哈姆雷特的痛苦哈姆雷特被描绘为一个忧郁、矛盾、情感激烈、思虑敏捷的角色。
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怀疑,并经历了内心上的挣扎和痛苦,这使他成为一个备受观众关注和赞誉的角色。
3.2 批判性自省与现实主义观察《哈姆雷特》不仅仅是一部戏剧,也是对于人性的深入观察。
哈姆雷特通过自我觉察和批判性思考来探索生活的真相,并展现了对社会和权力结构的怀疑。
4. 结论《哈姆雷特》是一部充满复杂情节和多维主题的戏剧作品。
从复仇与道德困境到内省与痛苦,该剧通过丰富的角色塑造和深入思考人性揭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它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文学史上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是一部著名的悲剧。
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性格深受父亲的离去、母亲的再婚、爱人的背叛和政治的斗争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两个方面解读其角色。
一、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1、犹豫不决哈姆雷特是一个长期陷入思考和矛盾的人。
他对父亲的死感到愤怒和哀伤,但他又不能确定克劳狄斯是否是真正的凶手,因此他犹豫不决,无法立即报复。
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常常阻碍了他的行动,成为他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2、情绪波动剧烈哈姆雷特的情绪波动非常剧烈,他的内心充满了愤怒、恐惧、痛苦、欺骗和悔恨等复杂情感。
在他的情感波动中,他表现出强烈的矛盾和自我矛盾的倾向。
这种情感波动成为他人物性格的重要特点,也加深了他悲剧命运的印记。
3、感情丰富哈姆雷特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对父亲的死、母亲的再婚、林肯伯爵的背叛和奥菲利娅的离去等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反应。
他爱他的父亲、爱他的女友,但他感到被背叛和欺骗。
他的感情丰富,成为他悲剧命运的推动力,也成为他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二、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1、遭受家族悲剧的冲击哈姆雷特的父亲被谋杀,母亲和自己的男友在一起,他的好友奥菲利娅也选择了别人,这些悲剧性事件在一起影响了哈姆雷特的心理,也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2、政治斗争的牵扯哈姆雷特所处的丹麦王国是一个政治腐败的国家,国王和王后的丑恶行径深深地影响了哈姆雷特的思考和行为。
他的父亲被谋杀,他必须决定是否要复仇,而这个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政治斗争的了解和处理。
3、悲剧缺少严格的文化支撑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悲剧没有严格的文化支撑。
虽然他头脑聪明,反思深刻,但他没有运用这些才能和潜力去改善他的命运。
另外,他的悲剧也与他的性格深层次的问题和他的行为选择有关。
三、结论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深深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哈姆雷特》:复仇与犹豫的悲剧
《哈姆雷特》:复仇与犹豫的悲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在这部悲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在复仇与犹豫之间挣扎,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本文将探讨《哈姆雷特》中复仇与犹豫的主题,并分析这一主题对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影响。
复仇的心理冲突《哈姆雷特》中的复仇主题可以说贯穿始终,哈姆雷特面对父亲被杀的事实,内心深处充满了复仇的冲动。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轻率行事的人,相反,他深思熟虑,多次犹豫是否要采取行动。
这种内心的犹豫和挣扎使得他的复仇之路异常坎坷。
犹豫的根源哈姆雷特内心犹豫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是一个深沉敏感的人,对于父亲的死以及母亲的再婚感到极度不满和伤心;其次,他对于复仇本身持有一种道德和伦理上的顾虑,担心自己陷入罪恶之中;同时,他也在思考复仇是否值得,以及复仇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挣扎之中。
犹豫与悲剧结局正是由于哈姆雷特内心对于复仇和犹豫的挣扎,最终导致了整个悲剧的结局。
他在迟疑不决中失去了许多机会,错失了进行复仇的最佳时机,在最后才急急忙忙采取行动时却为时已晚。
悲剧就在这种深刻绝望的情感中得到了发展和诠释。
复仇与犹豫背后的人性探讨《哈姆雷特》深刻地探讨了复仇与犹豫背后人性的诸多层面。
在复仇和犹豫之间挣扎不定的哈姆雷特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深刻而真实的观察和理解。
复仇欲望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对于生死和命运无奈的思考、以及对内心挣扎和迷茫等情感状态,都与读者产生了强烈共鸣。
结语通过对《哈姆雷特》中复仇与犹豫主题进行探讨分析,我们不禁感叹莎士比亚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人性方面的深厚功力。
复仇与犹豫不仅是哈姆雷特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塑造中重要元素,更是触及人性内心深处普遍共鸣点。
这种精妙而丰富的心理描绘使得《哈姆雷特》成为了不朽经典,并为读者提供了对于人性、命运和道德价值等方面深刻思考和探讨的契机。
哈姆雷特赏析
哈姆雷特赏析【作品评介】《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得以充分体现。
施咸荣先生说:“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提倡人道,反对中古神道,把人比作天神,歌颂人的伟大力量,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哈姆雷特成了人文主义者理想的代表人物,剧中他与克劳狄斯的冲突真实地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现实社会的尖锐矛盾。
戏剧一开头,莎士比亚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丹麦发生宫廷政变,老国王被害,王位被野心家和阴谋家克劳狄斯窃取;在新王的统治下,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外敌压境、民怨沸腾,窃取得来的王位岌岌可危。
他的宫廷成了当时英国封建阶层混乱时代的写照。
在第一幕的结尾,老王的鬼魂给他“显灵”之后,哈姆雷特就惊叹:“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这句台词是解开哈姆雷特性格的钥匙。
从一开始他就把为父复仇和改造现实的任务结合在了一起。
哈姆雷特本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他本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通过装疯卖傻来替父报仇。
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哈姆雷特敢于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他先后识破了奸王设下的一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讲一一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
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
在这部剧作中,到处都渗透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观念,体现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高尚和爱情的力量的坚定信念。
哈姆雷特才能超众,决心要扭转乾坤,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总是郁郁不乐,优柔寡断。
他曾多次问自己:“除了我倒霉的我之外,谁能改变这“混乱颠倒的时代”?”这就是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改造社会的世界观。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过分相信自己,虽然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他们,始终处于孤立的地步,这就注定了他与黑暗势力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哈姆雷特的悲剧【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
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在整个过程中,主人公的悲剧让读者值得思考,本文将对悲剧根源,悲剧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哈姆雷特;悲剧性格;悲剧根源;悲剧意义一、引言《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哈姆雷特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
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
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被害的经过。
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
这样的开始演变成一个悲剧的结局。
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现实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曾经对天地万物、人与社会都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但是现实的严酷与丑恶打破了他的美好理想,他的人文主义的信念破灭了。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在复仇道路上的犹豫,显示了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与封建势力的悬殊。
渐渐地他的性格也显得悲剧,已然不再是那个快乐的王子。
同时,借此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反思与对人的命运与未来社会的忧虑。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
虽然他在剧中一出场就是一个身著黑衣、一脸肃穆的忧郁王子,但“剧前期”的哈姆雷特可是一个在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学学习的快乐王子,他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他对世界倏然改观: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却登上王位;他的母亲的爱情理想又为改嫁的母亲所玷污;盛大的结婚笙乐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贵们纷纷向新王献媚邀宠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仅仅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难就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使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这一列原因性格,社会环境等等都是这成了悲剧的根源。
悲剧的性格,恶劣的社会环境,悲剧的根源同时也阐释了悲剧的意义。
让我们从中认识到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意义,同时也阐释了人文主义带来的意义。
二、悲剧根源(一)悲剧性格1.多疑哈姆雷特自幼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身份尊贵,家庭和睦美满,国家强盛。
他所经历过的处境无一不是平顺的。
但是在一夜之间,他所拥有的一切都遭到了全盘颠覆:父王猝死,母后改嫁,王权旁落,国外大军压境。
对于一个从来不曾遭遇过什么重大挫折与坎坷境遇的年轻王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更打击的事了。
也正因为如此,哈姆雷特的忧郁本性愈发得明显了,而他性格中多疑的一面也被激发了出来,并愈演愈烈。
2.嫉恶如仇嫉恶如仇的性格也是推动哈姆雷特人生轨迹的重要动力。
在第一幕中,他气愤于母亲的朝三暮四,痛斥:“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在母亲的寝室中,他愤怒地辱骂他的叔叔是“一个杀人犯,一个恶徒,一个庸奴,一个冒充国王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
”对叔父的奢侈以及国家的陋习,他都表现得痛心疾首。
他向往光明,痛恨邪恶,将所有的国仇家恨都绑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忍受所有苦难,不断挣扎前进。
3.优柔寡断哈姆雷特虽然善于思索,,但却优柔寡断,这也是他的复仇成为悲剧的原因。
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
他的犹豫不只是他找不到复仇的方法时产生的心理,而且也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茫和忧虑心态的外观。
4. 双重矛盾性哈姆雷特心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恶的深渊;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深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爱奥菲莉亚和自己的母亲,又怨恨她们的脆弱。
哈姆雷特作为该剧的主要角色,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
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使他不得不细心考虑自己的处境,尽量用完美的方法解决。
但思考太过详细继而又使他陷入矛盾之中,形成恶性循环。
哈姆雷特在自己的思想怪圈中走来走去,他面对的是国仇家恨,他希望用年轻人的热血去报仇,但他作为王子,更想为了拥戴他的子民,夺回王位,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而后者,似乎是历史给予他的使命。
剧中写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由他的矛盾心理可见,他的复仇已经不再是武器能够解决的,他需要用政治手段夺回他的荣耀。
哈姆雷特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表述。
综上一些悲剧性格的描述,发现哈姆雷特的人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这里,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点,也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剧中哈姆雷特的多次独白,就表达出他对社会与人生、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哲学探索,揭露出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困惑、迷惘和恐惧等多方面的心理内容。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个震撼了数代人灵魂的问题。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可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这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秩序观念的反映。
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
这样的性格特征也为哈姆雷特最后的悲剧结局作了铺垫。
(二)爱情理想的幻灭丹麦的老国王死了,其弟克劳狄斯继承了王位并娶了嫂子乔特鲁德为王后。
王子哈姆雷特连续经历了父亲突然暴亡和母亲迅速改嫁这两件重大事件。
他整日被愁云笼罩,陷入了痛苦的思索。
母亲的迅速改嫁也让他难以理解和解释,曾经母亲和父亲也是恩恩爱爱,怎么丈夫刚亡,就迫不及待投入了别的男人的怀抱?哈姆雷特的生活和思维一下子被搅乱了,曾经的生活模式和习以为常的平静生活完全被颠覆了。
哈姆雷特的苦苦思索让他心烦意乱,眼前的一切让他感觉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他无法接受母亲的背叛。
父亲是一个好国王和丈夫,他深爱自己的妻子,甚至“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母亲整天小鸟依人般依偎着父亲,显得十分满足和幸福,父亲死后,她哭得像个泪人一样为父亲送葬。
可是刚过了一个多月,“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衾被”。
为此,哈姆雷特愤怒地诅咒:“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
母亲这样的爱情也影响到了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他开始怀疑自己对奥菲利娅的爱情,并对奥菲利娅的爱情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这样的爱情观也摧残着他的世界观,哈姆雷特开始变得只有复仇和历史责任,没有了爱的人生同时也导致了悲剧的命运的结局。
(三)社会环境因素在整个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莎士比亚创作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中世纪步入现代的一个过渡。
人文主义开始兴起,神学的地位不断下降,对人的价值的认知不断提升,尊重人,尊重生命,追求价值等观念开始具有普世意义;另一方面,封建落后思想却依然顽固,对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桎梏远未消失。
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封建王公子弟,虽然接受了一些新鲜的思想,但封建落后的思想对他仍如影随形。
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矛盾,其实是这两种思想的尖锐碰撞。
于是,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旧的神学体系已不能维持住自己的地位,而新思想尚不能完满地解释这个时代。
观察与思考、怀疑与探索的并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又一特征。
他对母亲的遭遇既同情有愤怒,他对于鬼神既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又有着难以排遣的怀疑,他对结束仇人的生命既充满渴望又充满忧郁,他对于生命,有着赞美但更多的是鞭挞。
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规范的制约后会产生无穷的恶,社会也就趋于“混乱”。
在理想幻灭后的哈姆雷特眼中,人的心灵是阴暗污浊的,人在本体意义上是丑恶的。
克劳狄斯是个十恶不赦的魔鬼,王后的堕落也是由于无法克制的情欲。
奥菲莉娅也不例外,他认为:“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使一个中年妇人(王后)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青春在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吧。
当无法遏止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社会现实的残酷变异和个人理想的毁灭,恶劣的社会环境成就了哈姆雷特悲剧的性格,同时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显示反映,这一切都为这个悲剧做足了铺垫,人性的摧残,从快乐到悲伤,从悲伤到悲哀,从悲哀到悲剧,以此结尾,阐释的不仅仅是哈姆雷特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摧残与悲剧,这就是莎士比亚的目的。
三、悲剧意义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悲剧,因为矛盾的对立面总是相依存而存在的。
有正义就有邪恶,而正义无法时刻防范邪恶的算计,克劳狄斯的存在是必然的。
奸人作恶,好人被害已成既成事实。
命运让一个青年学者来收拾残局,并赋予他以复仇的重任,这本身就是悲剧性的。
首先执行这项任务不是他可以主动选择的,这项任务强制性地落在他的肩上,他别无选择,只能接受。
他无法使时光倒流,即使除掉奸人,也无法使好人复生。
而除掉奸人的过程势必会让更多无辜的人卷入,成为他的陪葬。
即使这个结局注定是悲剧性的,这项任务也必须完成。
悲剧的特点就在于它不可避免,也不可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复仇的意义不在于哈姆雷特最终杀死了克劳狄斯的大快人心,而是这一过程带给人们对于人生、理想和爱情的思索。
现实是平淡的、冷峻的;理想是美好的,也是虚幻的。
可是人们却无法停止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正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悲剧性的人生里,人们像哈姆雷特一样,为一个遥不可及甚至虚无的理想思索、奋斗、付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哈姆雷特是当时代的典型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家,坚待社会改造和进步的英雄人物。
他以人文主义理想和原则为精神文柱、批判武器,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揭示着资本主义的阴暗面。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表达了世界悲哀的人”,他这一形象赋有深切的典型意义。
人们不仅从王子的战斗中领会了人文主义者的革命精神,还从王子的忧愤中听到了时代的脉搏,看到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哈姆雷特他更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表现个人与社会冲突,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杰出的艺术典型。
他的悲剧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他改造世界的斗争虽然失败,但伟大的事业却还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