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

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们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必要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划分并设计符合规范的实验动物房。

一、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1.A等级实验动物:A等级的实验动物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它们是与人最密切相关的物种,具有高度标准化的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

这些动物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基因工程研究。

常见的A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猴等。

2.B等级实验动物:B等级的实验动物是与人类关系较远的物种,它们用于一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毒理学、免疫学等。

B等级实验动物的管理要求相对于A等级要低一些。

常见的B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兔子、猪、羊等。

3.C等级实验动物:C等级的实验动物是与人类关系比较远的物种,用于一些辅助性的研究和非生物医学研究。

这些动物的管理要求相对较低,但也需要确保它们的福利得到保障。

常见的C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小型鱼类、蜗牛、浮游动物等。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设计规范:1.空气流通系统:实验动物房应有良好的空气流通系统,以保持空气新鲜并保护实验动物的健康。

空气应定期净化、消毒,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湿度和温度,创建适宜的实验环境。

2.牲畜管理:实验动物房应有合理有效的牲畜管理制度。

包括实验动物进厂检疫、隔离、饲养、营养、环境调控、疾病防治等各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标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3.良好的设施:实验动物房的设施应该符合实验室安全和动物福利的要求。

比如,动物笼子应具备适宜的大小和通风性,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动物活动,并保证动物之间的隔离和相对舒适的环境。

此外,实验室应有安全设施,如防护眼镜、安全柜等,以确保研究人员的安全。

4.卫生管理:实验动物房应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的卫生。

实验动物房的建设要求

实验动物房的建设要求

实验动物房的建设要求实验动物房是指适宜于饲养、繁育实验动物的建筑物。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实验室环境,实验动物房对环境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都更加严格,以保证动物的品质和实验研究的准确可靠性。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实验动物房一般由饲养室、健康观察室、隔离检疫室、各种实验室(外科手术、实验处理解剖、术后管理、疾病诊断、治疗、生理生化检查、微生物检疫、饲料营养分析和特殊饲料的调制室等),以及贮藏室、清洁准备室、洗涤消毒室、工作人员用房(包括办公室、淋浴室、更衣室等)、走廊(清洁区和污染区)、废弃物处理设施、机房和变电所等组成。

实验动物房的布置,应使人、动物和物品的流动路线合理,作业方便。

严格区分屏障区域和阻隔区域,对于阻隔区和屏障区要进行专门设计灭菌、消毒和保护规程,以保证人和动物的健康,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动物房内部空间的建筑材料和表面涂料通常要达到生物安全2级建筑标准的要求。

主要内墙所用的建筑材料要兼顾动物的各种需要和清洁卫生要求。

内墙建筑材料要平滑、耐久、耐腐蚀、防火、防潮,不会轻易出现破碎、裂缝、生锈等状况。

地面要平而不滑,不渗水、不漏水、耐药液腐蚀和耐磨损。

对环境要求严格的房间,还要考虑选择发尘低的材料。

墙地交角应圆滑无棱角。

墙与墙、墙与顶棚或梁的夹角应圆滑无棱角。

顶棚一般不承受压力,使用涂有防水材料的薄水泥板,能经受水冲和消毒水腐蚀。

饲养室通常不设外窗,饲养室之间也不设内窗,以避免干扰。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修订稿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修订稿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修订稿引言:实验动物在科研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科学实验的可靠性,需要对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和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

本文将对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说明。

一、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1.第一等级:常用实验动物常用实验动物是指在科研实验中广泛应用和研究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

这些动物具有短的生命周期、繁殖力强、易于获取和管理等特点,适合用于各类基础和应用研究。

2.第二等级:辅助实验动物辅助实验动物是指在一些研究领域中有特殊用途的动物,如猪、狗、猴等。

这些动物一般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高度的智力和复杂的生理机能,适合用于一些特定的研究,如手术模型、神经学研究等。

3.第三等级:特殊实验动物特殊实验动物是指在特定领域的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动物,如斑马鱼、果蝇、线虫等。

这些动物具有短的生命周期、小型的体型和简单的神经系统,适合用于遗传学、神经发育研究等。

二、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动物房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规范:1.空间要求实验动物房的面积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通常情况下,每只小鼠应有不少于500平方厘米的活动空间。

2.照明条件实验动物房的照明应保持稳定,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应与动物的自然环境相符合。

一般来说,小鼠需要保持12小时的白昼和12小时的黑夜。

3.温度和湿度实验动物房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实验动物的生理需求。

一般来说,小鼠的温度应保持在20-26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65%之间。

4.排风系统实验动物房应建立良好的排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清新、无异味和适宜的温湿度。

排风系统应将实验动物室内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以保障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可靠。

5.人员防护实验动物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的健康安全,设置洗手间、更衣室和消毒设备等。

动物房建设及运行要求

动物房建设及运行要求

80
2.湿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表3 一些国家对实验动物设施内相对湿度的规定
动物
小鼠 大鼠 仓鼠 豚鼠 兔 猫 犬 猴
实验动物设施内规定的相对湿度的规定
美国ILAR
OECD
日本
中国
40-70 40-70 40-70 40-70 40-70 40-70
30-70 30-70 30-70 30-70 30-70
表2-1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的实验动物分类原则
种 类 饲养环境
说明
备注
以封闭的无菌技术取得, 无菌动物 隔离系统 用现有方法不能检出任何
微生物 、寄生虫的动物
悉生动物
隔离系统
确知所带的微生物菌丛, 经特殊饲养的动物
SPF动物 清洁动物 普通动物
屏障系统 半屏障系

开放系统
没有指定的致病性微生物 搞活寄生虫的动物
清洁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定的等级动物, 目前在我国已成为适用于科研的标准实验动物。
2、饲养环境:
温湿度恒定的半屏障系统,饲料、垫料、笼器 具消毒灭菌,水:灭菌或PH2.5-2.8的酸化水。
3、特点及应用:
用于短期或部分科研验。
三、无特定病原菌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三级动物。
动物房建设及运行要求 2020年5月11日
第一节 按微生物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又称为一级动物。指在一般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允许 带有寄生虫和细菌,但不允许带有人畜共患疾病和动物烈 性传染病的动物称之。
1、人畜共患疾病及烈性传染病病原体:
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 膜炎病毒、沙门氏菌、弓形体等。

动物实验伦理品系级别

动物实验伦理品系级别

动物实验伦理品系级别实验动物分级:实验动物按照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的等级,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普通动物这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要求最低的实验动物。

要求动物不携带主要的人兽共患病、自身的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及体外寄生虫,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有详细的规定。

普通级实验动物一般是在开放环境下饲养,要达到上述要求,也应在饲养管理中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包括建立消毒防疫制度、建立并遵守动物房操作规程等。

动物饲养和实验设施要符合最基本的要求。

最新颁布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将实验小鼠和大鼠的普通级取消,其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级只有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

豚鼠和兔仍保留四级。

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无特定病原体级共两级。

清洁级动物这是根据我国实验动物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比普通动物要求高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等级。

要求动物不带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及常见的体内寄生虫,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有具体的规定。

清洁级动物的引种应来源于更高等级的动物,应在温、湿度可控的屏障系统中,进行饲养、繁殖生产或使用。

所使用的笼具、垫料、器具、饲料和饮水等,应当实行灭菌处理,动物设施应分区域设置,设计应符合人流、物流防止交叉感染和方便工作的原则,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清洁级动物已是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质量控制等级的动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新药研制和安全评价等领域的动物实验之中,发挥了清洁级动物,易于质量控制,非实验因素干扰少,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的优点。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在清洁级动物的基础上,根据实验需要,要求动物不携带可能干扰实验的进行或结果的特定微生物和寄生虫,这类实验动物称之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即SPF动物。

SPF动物的种群来源于无菌剖腹产动物,在屏障系统中进行保种、饲育及使用,按国家标准,严格实施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

动物的繁殖、生产和动物实验等设施,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建设和管理,并应进行经常性的质量监测。

从事繁殖、生产和动物实验的人员,应当接受实验动物学的专门培训。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动物实验室分级设计要求SICOLAB

动物实验室分级设计要求SICOLAB

动物实验室分级设计要求SICOLAB根据动物实验室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动物实验室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动物实验室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动物实验室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动物实验室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动物实验室: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动物实验室: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实验室: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动物实验室: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动物实验室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在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及环境标准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及环境标准

8.屏障环境设施净化区的人员入口应设置二 次更衣室,二更可兼作缓冲间。 9.动物进入生产区(实验区)宜设置单独通 道,大型动物在入口处宜设置洗浴间。 10. 10.负压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施 或设备、废弃物品、笼具、动物尸体应经 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运出实验区。 11.设置检疫室或隔离观察室或两者均设置, 辅助区应设一定面积的库房。
五、空调、通风和净化 空调、
送风系统
1.使用开放式笼架具的屏障设施动物生产区或实验区的送风 系统宜采用全新风。采用回风系统时,对可能产生交叉污 染的不同区域,回风经处理后可在本区域内自循环,但不 应与其它区域的回风混合。 2.独立通风笼具实验室可采用回风 3.屏障环境送风系统设置粗效、中效、高效三级空气过滤器。 中效空气过滤器宜设在空调机组的正压段。 4.对于全新风系统可在表冷器前设置一道保护用中效过滤器。 5.新风口应高于室外地面2.5m以上,并远离排风口和其它污 染源。
二、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1. 普通环境 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控制人员和物品、动 物的出入、不能完全 控制传染因子、但能控制野 生动物的进入。 2.屏障环境 屏障环境 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空气的进出。适用于饲育 清洁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简称SPF)实验动物,进入的空气经过初、中、高 效三级过滤,进入的人、动物和物品须由严格的微 生物控制。 3.隔离环境 隔离环境 采用无菌隔离装置、特殊的传递系统,与环境绝对 隔离,适用于饲育SPF及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
四、建筑构造
1.地面防水处理 2.饲育室与试验操作室分区 3.清洗室与洁物室之间设置高压灭菌器 4.屏障环境中不宜设排水沟和地漏 5.通风机的噪声和振动要求处理 6.二层以上实验动物设施应设置电梯 7.走廊净宽不宜小于1.5m,门洞宽度不宜小于 1.0m 8.两区层高不宜小于4.2m,室内净高2.4m,并设 检修通道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一、前言动物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实验室动物的福利,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国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标准主要针对动物实验室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环境条件,以及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以期提供一个全面而科学的指导。

二、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各类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的动物实验室设计和建设。

三、术语和定义3.1 动物实验室:指用于进行动物实验的实验室空间。

3.2 动物福利:动物在实验室环境中得到维持其生理和行为需要的条件的状态。

3.3 禽类动物:指用于实验室实验的鸟类动物。

3.4 哺乳类动物:指用于实验室实验的哺乳动物。

3.5 灵长类动物:指用于实验室实验的灵长类动物。

四、实验室空间布局4.1 动物房:动物房按照动物种类分开设置,确保不同动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干扰最小化。

4.2 洗消间:设置有专门的洗消间,动物饲养器具经选择性冯夷洗消和消毒处理,确保洁净。

4.3 动物手术室:建立配备专业的手术设备及无菌器皿,用于实验室内动物手术。

五、设施设备标准5.1 饲养笼:饲养笼应当符合各类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求,且便于清洁和消毒。

5.2 空气净化设备:应当安装高效过滤装置,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清洁和无菌。

5.3 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依据不同动物的生理需求,保持室内的温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5.4 照明设备:提供适宜的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以满足动物的生物钟需求。

六、环境条件6.1 噪声控制:应保证实验室内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6.2 通风系统:应当设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保证实验室内新鲜空气的供应,并隔绝外部有害物质的进入。

6.3 消毒:实验室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动物房和设备进行定时消毒,保证实验环境的清洁。

七、动物管理7.1 健康监测:对实验室内动物应进行健康监测,发现疾病及时处理。

7.2 饲养管理:动物的饲养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保障动物福利和健康。

实验动物房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

实验动物房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

实验动物房设计规范实验动物房的设计实验动物房的设计体会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生物院杨洪锦摘要本文通过对实验动物房设计实践中部分内容的总结,提出了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以供设计同行参考。

关键词实验动物等级环境分类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单走廊双走廊清洁走廊污物走廊空气压差梯度独立送排风隔离笼具(IVC)实验动物是指经过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换而言之,必须通过对实验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人工控制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活的试剂”,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被确立。

随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新1药和保健品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实验动物已经被广泛用于医学、制药、生物工程等研究和应用领域。

特别是人类疾病研究、药品鉴定、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等许多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工作,必须用特定的动物进行反复的试验,以其结论为基本依据。

实验动物房是这些重要的试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场所。

它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动物试验的成果。

1.实验动物等级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我国对实验动物等级实行四级标准,即普通动物(CV)、清洁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和无菌动物(GF)。

有些国家的实验动物等级与我国略有不同,但差别不大。

2.环境分类根据国家最新的《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10)的要求,实验动物的环境共分为三类,即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

其中普通环境适用于饲育普通级实验动物,屏障环境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实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隔离环境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SPF)可以在屏障环境或隔离环境中饲养,一般采用屏障环境较多。

根据实验动物的等级而不是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来确定实验动物饲育环境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同一种动物可以有从普通级到无菌级不同的等级。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动物房基本建设标准

动物房基本建设标准

一. 动物实验室建设初步要求(1) 选址僻静、卫生(2) 布置分为准备区、饲养区、实验区。

要求人流、物流、动物流分开(单向流程);要求净化、灭菌、防虫。

(3) 建筑要求有洁净走廊,饲养室,污染走廊以及其他各室。

(4) 空调系统有可控制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和分布,有一定的换气量和气压。

(5) 照明无窗动物房使用荧光灯,有窗动物房可安装玻璃窗,以滤去紫外线。

要求12h亮,12h暗。

(6) 供水有饮用水和精制水。

二.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悉生动物。

①一级普通动物:一级普通动物(CV),不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其饲育环境为开放系统,无空气洁净度要求。

②二级清洁动物:二级清洁动物(CL),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

一般饲养于半屏障系统。

③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是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寄生虫的动物。

主要指不携带潜在感染、条件致病和对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来源于剖腹产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

④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指用现有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无菌动物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饲养于隔离系统内。

悉生动物或称已知菌动物,广义上把无菌动物、已知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统称悉生动物;狭义上指已知菌动物。

动物房管理规范1、规章制度与人员培训制定《SPF级实验动物房管理规范细则》、《人员进入SPF级实验动物房操作规范》、《动物进入SPF级实验动物房操作规范》、《物品进入SPF级实验动物房操作规范》、《物品消毒标准化流程》、《动物饲养标准化流程》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实验操作规范,确保SPF级实验动物房的正常运行。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饲养设施要求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饲养设施要求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饲养设施要求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饲养设施要求是在实验动物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状态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合理的饲养设施要求,可以为实验动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要求的部分,我们将探讨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的分类和标准。

微生物等级可以根据实验室中实验动物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划分,通常分为无菌、无指定病原体、有特定病原体、常规微生物等级等。

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状态符合研究的需要。

另一方面,饲养设施要求是为了提供一个适合实验动物生活的环境,以确保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正常。

饲养设施要求可以包括动物房间的设计与布局、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光照和噪声的调节等方面。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稳定、干净、安全、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对动物产生压力和影响,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动物的福利。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微生物等级的要求和饲养设施的规定,以帮助实验者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饲养设施要求。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要求和规定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保护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主要探讨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饲养设施要求这一重要话题。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本文,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饲养设施要求的背景和作用。

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最后,说明本文的目的,明确阐述通过本文希望达到的目标。

正文部分将详细论述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要求和饲养设施要求的相关内容。

对于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要求,本部分将包括相关概念的介绍、不同等级的划分及其要求的详细说明。

实验动物房的工程设计

实验动物房的工程设计

实验动物房的工程设计实验动物房设计概述实验动物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设计。

目前实验动物房的建造设计需要遵循的国家规范主要有: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和GB 50447—2008《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对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使用的实验动物房的硬件设施,如建筑、空调、水、电等均有详细的要求。

1 动物饲养环境设施分类目前,生物制药企业的动物饲养环境设施可分为三类,主要使用前两类环境设施饲养动物。

2.1 普通环境设施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但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

目前企业通常在普通空调环境下饲养家兔,饲养的环境要求:温度18~29 ℃,相对湿度 40%~70%,换气次数8次/h,无特定压差。

2.2 屏障环境设施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的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目前企业通常在该环境下饲养小鼠和豚鼠,饲养的环境要求:洁净度7级,温度 20~26 ℃,相对湿度40%~70%,换气次数15次/h,压差10 Pa。

2.3 隔离环境设施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的动物,环境要求较高。

目前生物疫苗生产企业较少采用该环境设施。

实验动物房的布局由于实验动物容易受到环境干扰,且在饲养过程中会产生异味,影响其他生产或生活用房,因此实验动物房总体布局的选址和建造基本要点有:(1)最好独立建造动物房;(2)避开车流和人流密集处,避开厂区震动和噪声大的区域;(3)选择在全年主导风向下风处,且对厂区其他生产或生活设施影响最小的区域。

2.2 工艺平面布局实验动物房的工艺平面布局设计应该在符合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达到布局合理、高效、经济、安全等目的。

2.1 工艺设计流向实验动物房的工艺设计流向包括:实验人员、饲养人员和检疫人员的进入和退出路线;动物的进入和退出路线,解剖和废弃尸体的流向;动物用垫料和饲料的进出流向;笼器具进出流向;样品进出流向等。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布局是规范工作流程和人员、动物、物品等相互关系和移动,并确保实验室安全,此外,对形成屏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防护区(外围防护区、建筑防护区、饲养防护区)和四条控制路线(人员控制路线、动物控制路线、物料控制路线、废物控制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

动物实验室1.外围防护区外围防护区主要指建筑外围的区域。

鉴于实验动物饲养的特殊性,外围可能需要设监控设备、人员进出的控制、卫生防护带等。

如果设施内从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活动,须考虑设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对周围控制区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

外围的防护主要通过设置栅栏、围墙等方式实现。

鉴于景观的需求,使用栅栏更显人性化。

栅栏不应低于2米,栏杆的间距不大于10厘米,栏杆要坚固、易于清洁。

此外,需要设置照明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更高级别的防护包括地下的电磁场报警、红外线报警和运动物体报警、低压电击等措施。

防护区内一般不布置绿化,以免影响监控,同时也可减少昆虫、老鼠等。

为保证正常的外来服务,如邮件、送货、访客等,通过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建设安检、特殊通道、中转站等措施。

对控制区域应设置警示牌,避免无意闯入。

对防护要求高的设施,应保证外来车辆不能靠近设施,距离保持至少30米。

在外围防护区,宜设专用的外部人员和车辆入口。

2.建筑防护区建筑防护区主要指动物实验室所在的建筑。

建筑内有动物设施和其它设施之分,其它设施可以与动物设施有关,也可以无关;动物设施可以就是建筑的主体,也可以是其部分。

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动物设施环境与建筑物内其它区域环境的相互隔离与相互关系,人员、动物、物料和废物的进出路线。

使用时,动物设施及其相关的设施宜集中布置,从事感染动物活动的设施需要单独布置。

建筑除主入口外,要考虑设置动物、大型设备和废物的出口和入口。

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评估和明确对门窗的性能要求。

在合理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对门窗的大小、形状、耐冲击能力、耐火性、保温性、光学特性等均要有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半屏障系统
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D层流架系统
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

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

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E开放系统
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