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动物实验室建设
动物实验室也叫实验动物房,它是指适宜于饲养、繁育实验动物的建筑物。这类建筑应具有特定的环境要求和实验手段,以保证动物的品质和实验研究的准确可靠性。根据对微生物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开放系统、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实验动物房一般由饲养室、健康观察室、隔离检疫室、各种实验室(外科手术、实验处理解剖、术后管理、疾病诊断、治疗、生理生化检查、微生物检疫、饲料营养分析和特殊饲料的调制室等),以及贮藏室、清洁准备室、洗涤消毒室、工作人员用房(包括办公室、淋浴室、更衣室等)、走廊(清洁区和污染区)、废弃物处理设施、机房和变电所等组成。其平面布置,应使人、动物和物品的流动路线合理,作业方便。严格区分清洁区域和污染区域,以保证人和动物的健康,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室动物饲养室的平面尺寸根据饲养量、饲养方式,笼具架规格、排列方式、室内环境、饲养管理及操作方式等综合研究确定。为了避免温、湿度在垂直方向出现梯度,笼架高度不宜超过1.8米,顶棚高应在2.2~3米范围内。走廊宽度要便于操作和搬运物料及器材,以不小于1.3米为宜。清洁准备室的大小,须根据
作业内容和消毒灭菌装置等设施占用的空间确定。清洁准备室、清洁走廊同洗涤室以墙壁隔开,墙壁不允许出现裂缝。
地面要平而不滑,不渗水、不漏水、耐药液腐蚀和耐磨损。对环境要求严格的房间,还要考虑选择发尘低的材料。墙地交角应圆滑无棱角。内墙壁应平滑、耐水、耐磨、耐消毒液腐蚀。墙与墙、墙与顶棚或梁的夹角应圆滑无棱角。顶棚一般不承受压力,使用涂有防水材料的薄水泥板,能经受水冲和消毒水腐蚀。饲养室通常不设外窗,饲养室之间也不设内窗,以避免干扰。饲养室的门,宜采用铝合金密封门,开启方向须注意室内外压差。屏障与非屏障之间的门,应设置非满足一定条件不能开启的装置。木结构一般只作为简易的临时建筑;混合结构多为单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好,变形小,宜在多层建筑中采用。钢骨架、用镀锌波纹金属板、内镶聚苯乙烯硬泡沫塑料板做保温层的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气密保温性能。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们在医学、生物学和
其他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以及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有必要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划分并设计符合规范的实验动物房。
一、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
1.A等级实验动物:
A等级的实验动物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它们是与人最密切相关的物种,具有高度标准化的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这些动物被广泛用于生物医
学研究和基因工程研究。常见的A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猴等。
2.B等级实验动物:
B等级的实验动物是与人类关系较远的物种,它们用于一些特定的研
究领域,如毒理学、免疫学等。B等级实验动物的管理要求相对于A等级
要低一些。常见的B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兔子、猪、羊等。
3.C等级实验动物:
C等级的实验动物是与人类关系比较远的物种,用于一些辅助性的研
究和非生物医学研究。这些动物的管理要求相对较低,但也需要确保它们
的福利得到保障。常见的C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小型鱼类、蜗牛、浮游动物等。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实验结果的可靠
性和研究人员的安全。下面是几个重要的设计规范:
1.空气流通系统:
实验动物房应有良好的空气流通系统,以保持空气新鲜并保护实验动物的健康。空气应定期净化、消毒,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同时,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湿度和温度,创建适宜的实验环境。
2.牲畜管理:
实验动物房应有合理有效的牲畜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动物进厂检疫、隔离、饲养、营养、环境调控、疾病防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标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实验动物洁净等级划分
实验动物洁净等级划分
实验动物洁净等级是指对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洁净程度进行划分和评定的一种标准。根据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不同,可以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本文将从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定义、划分标准、饲养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定义
实验动物洁净等级是指对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微生物、灰尘、异味等因素的控制和管理程度的评定。实验动物洁净等级越高,表示饲养环境中的微生物和异物越少,洁净程度越高。
二、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划分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SPF级、G级、S级、C级和非特级。
1. SPF级(特殊病原体自由):该级别要求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完全没有任何病原体的存在,包括细菌、病毒等。这一级别的实验动物洁净等级要求非常高,通常用于对实验结果要求极高、对病原体传播风险要求极低的实验。
2. G级(无特殊病原体):该级别要求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没有特殊病原体的存在,但是允许存在非特殊病原体的微生物。这一级别的
实验动物洁净等级适用于对实验结果要求较高、对病原体传播风险要求较低的实验。
3. S级(特殊病原体控制):该级别要求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可以存在特殊病原体,但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病原体的传播风险降到最低。这一级别的实验动物洁净等级适用于对实验结果要求一般、对病原体传播风险要求较低的实验。
4. C级(无病原体控制):该级别要求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可以存在病原体,但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这一级别的实验动物洁净等级适用于对实验结果要求一般、对病原体传播风险要求较高的实验。
常见实验动物分为几级?
常见实验动物分为几级?
根据guowuyuan批准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级动物;二级,清洁级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四级,无菌级动物。
(1)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CV) animal: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简称普通动物。
(2) 清洁级动物 clean (CL) animal: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简称清洁动物。
(3) 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为SPF动物。
(4) 无菌级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动物体内、外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动物。简称为无菌动物。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修订稿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修订稿
引言:
实验动物在科研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
和科学实验的可靠性,需要对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和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
范进行修订和完善。本文将对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
范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说明。
一、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
1.第一等级: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是指在科研实验中广泛应用和研究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这些动物具有短的生命周期、繁殖力强、易于获取和管理等
特点,适合用于各类基础和应用研究。
2.第二等级:辅助实验动物
辅助实验动物是指在一些研究领域中有特殊用途的动物,如猪、狗、
猴等。这些动物一般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高度的智力和复杂的生理机能,适合用于一些特定的研究,如手术模型、神经学研究等。
3.第三等级:特殊实验动物
特殊实验动物是指在特定领域的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动物,如斑马鱼、
果蝇、线虫等。这些动物具有短的生命周期、小型的体型和简单的神经系统,适合用于遗传学、神经发育研究等。
二、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动物房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规范:
1.空间要求
实验动物房的面积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通常情况下,每只小鼠应有不少于500平方厘米的活动空间。
2.照明条件
实验动物房的照明应保持稳定,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应与动物的自然环境相符合。一般来说,小鼠需要保持12小时的白昼和12小时的黑夜。
3.温度和湿度
实验动物房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实验动物的生理需求。一般来说,小鼠的温度应保持在20-26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65%之间。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动物实验伦理品系级别
动物实验伦理品系级别
实验动物分级:实验动物按照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的等级,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普通动物
这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要求最低的实验动物。要求动物不携带主要的人兽共患病、自身的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及体外寄生虫,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有详细的规定。普通级实验动物一般是在开放环境下饲养,要达到上述要求,也应在饲养管理中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包括建立消毒防疫制度、建立并遵守动物房操作规程等。动物饲养和实验设施要符合最基本的要求。
最新颁布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将实验小鼠和大鼠的普通级取消,其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级只有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豚鼠和兔仍保留四级。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无特定病原体级共两级。
清洁级动物
这是根据我国实验动物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比普通动物要求高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等级。要求动物不带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及常见的体内寄生虫,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有具体的规定。清洁级动物的引种应来源于更高等级的动物,应在温、湿度可控的屏障系统中,进行饲养、繁殖生产或使用。所使用的笼具、垫料、器具、饲料和饮水等,应当实行灭菌处理,动物设施应分区域设置,设计应符合人流、物流防止交叉感染和方便工作的原则,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清洁级动物已是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质量控制等级的动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新药研制和安全评价等领域的动
物实验之中,发挥了清洁级动物,易于质量控制,非实验因素干扰少,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的优点。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指在清洁级动物的基础上,根据实验需要,要求动物不携带可能干扰实验的进行或结果的特定微生物和寄生虫,这类实验动物称之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即SPF动物。SPF动物的种群来源于无菌剖腹产动物,在屏障系统中进行保种、饲育及使用,按国家标准,严格实施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动物的繁殖、生产和动物实验等设施,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建设和管理,并应进行经常性的质量监测。从事繁殖、生产和动物实验的人员,应当接受实验动物学的专门培训。目前,SPF动物已是国际公认的标准的实验动物,我国的使用量也正在不断地增加。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为了确保动物实验室的设施达到国家标准,保障实验动物的生存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国家标准十分必要。本文将就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总则
1. 本标准适用于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和改造工程,包括实验室基本结构、设备
设施和管理制度等。
2. 目的是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正常生活和实验的科学性,同时保护实验人员和环境
的安全。
3.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实验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实验需求,精心设计实验室设施,
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
二、实验动物的生活场所设计
1. 实验动物的饲养场所必须符合《实验动物室管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养殖舍、孵化室和救治室等。
2. 根据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实验动物,应有合理的饲养场所规划,确保空间充足,通
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
3. 饲养场所应具备相应的消毒设备和隔离设施,做好预防性隔离管理。
4. 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日常饲养和保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三、实验室设备设计
1. 实验台、椅子、笼子、饲料盆等设备应符合实验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保
障其舒适度和活动空间。
2. 实验室应配置适宜的照明和环境控制设施,保持稳定的光照、温度和湿度,以满
足实验动物的生理需求。
3. 实验室内应设置紧急救治设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实验动物与实
验人员的安全。
四、实验室管理制度
1. 设计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动物进出管理、养殖记录
和实验数据管理等。
2. 应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和科学实验的开展。
动物房实验室选址与平面布局要求
动物房实验室选址与平面布局要求
动物房实验室是指适宜于饲养、繁育实验动物的建筑物。这类建筑应具有特定的环境要求和实验手段,以保证动物的品质和实验研究的准确可靠性。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为普通动物(CV)、二级为清洁动物(CL)、三级为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四级为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
动物房实验室设计规划方案(未名雷蒙特公司分享):
一、动物实验室的选址
动物实验室是很重要的科研场所,关于实验室选址时我们严格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要设置在远离厂区散发大量粉尘、烟气和腐蚀性气体及噪声的僻静区域,若不能避免,应位于夏季*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或位于严重空气污染源的上风侧,并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的距离;
2、动物实验区的设施应与饲养繁育区分开设置,不同品种、品系的实验动物以及不同来源的动物不应在同一间饲养,应该分设不同的饲养间;
3、实验室应设置观察小室;应考虑预留一定数量的备用房间,以便假期轮流对房间进行消毒清理;
4、动物繁育、生产和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应保持正压操作,合理组织气流,实验动物房应
具备应急电源。
二、动物实验室平面布局
一般情况下,实验动物设施只要场地条件许可,最好是单层或低层。这是因为低层建筑在功能上竖向交通少,为保证电梯等垂直行动路线上的洁净度存在的问题较少。
单走廊型是实验动物生产、实验的布局方法中,一种使可利用空间最大化的做法。缺点也很明显:人流、物流、污物流不可避免地产生交叉。这种设计对动物设施的运营管理提出较高要求。
双走廊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做法。将清洁走廊和污染走廊分开,分设在饲养室两侧的形式,在微生物控制方面有其优点。但是对布局造成限制,使得有效利用面积减小。
动物房实验室建设方案
动物房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引言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动物实验在科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设一个合适的动物房实验室
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提出一个动物房实验室建设方案,以确保实验
室的功能完善、操作灵活、安全可靠。
二、实验室布局设计
1. 动物房区域划分
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将实验室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动物饲
养区、实验操作区、处理和净化区等。合理划分区域可以更好地满足
实验的需求,并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制定动物饲养细则
在动物饲养区,需要制定详细的饲养细则,包括饲料配方、喂养频
率和数量、动物健康监测等。同时,要保证动物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操作区设计
实验操作区应该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设置合适的实验台、试验设备
和工具。实验区要保持整洁,操作台面应宽敞,以确保实验人员的舒
适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4. 处理和净化区设置
处理和净化区是为处理实验废料、清洗实验器械以及净化实验室空气而设立的。需要有合适的废物存放设施、洗涤器械的设备以及空气净化系统等。确保实验室的清洁和环境的优化。
三、安全措施
1. 安全设备和应急处理
动物房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包括灭火器、安全柜、安全洗眼器等,以应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同时,应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2. 实验室准入制度
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只有具备相关背景和经验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通过准入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
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划分
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划分
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划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实验动物管理的通知》(国务院令第245号)进行规定,将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包括:
1. A级:这是最高等级,适用于无论是临床药理、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还是基础性免疫学研究等方面的实验。通常情况下,挑选A级实验动物要求为同名、同品系,性别服从随机分组或对照设计。这些实验动物在其生长、免疫功能、应激反应、人工饲养或人工环境条件方面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2. B级:此等级适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繁殖生物学或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实验。与A级实验动物不同,B级实验动物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可以有一定的波动,例如:品系或机构来源的不同。但在实施试验之前应遵循明确的方法来进行随机分组。
3. C级:C级实验动物适用于繁殖生物学、营养学、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与A、B级实验动物相比,C级实验动物在性别、品系、遗传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更大的差异。
4. D级:这是最低等级,适用于环境污染、农业资源的利用、环境管理等实验研究。这些动物品系、种群来源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变异和差异。
这些等级的划分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合理选择和使用实验动物,并确保其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一、前言
动物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实验室动物的福利,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国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本标准主要针对动物实验室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环境条件,以及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以期提供一个全面而科学的指导。
二、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各类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的动物实验室设计和建设。
三、术语和定义
3.1 动物实验室:指用于进行动物实验的实验室空间。
3.2 动物福利:动物在实验室环境中得到维持其生理和行为需要的条件的状态。
3.3 禽类动物:指用于实验室实验的鸟类动物。
3.4 哺乳类动物:指用于实验室实验的哺乳动物。
3.5 灵长类动物:指用于实验室实验的灵长类动物。
四、实验室空间布局
4.1 动物房:动物房按照动物种类分开设置,确保不同动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干扰最小化。
4.2 洗消间:设置有专门的洗消间,动物饲养器具经选择性冯夷洗消和消毒处理,确保洁净。
4.3 动物手术室:建立配备专业的手术设备及无菌器皿,用于实验室内动物手术。
五、设施设备标准
5.1 饲养笼:饲养笼应当符合各类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求,且便于清洁和消毒。
5.2 空气净化设备:应当安装高效过滤装置,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清洁和无菌。
5.3 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依据不同动物的生理需求,保持室内的温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5.4 照明设备:提供适宜的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以满足动物的生物钟需求。
六、环境条件
6.1 噪声控制:应保证实验室内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半屏障系统
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D层流架系统
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E开放系统
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