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素样因子-1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关于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
关于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范丽花;王立新;何志仁;李虎才【摘要】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病变(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TIL)与患者临床特点及肾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 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确诊LN的203例患者的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TIL分级与患者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慢性指数(CI)、LN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 TIL分级与SCr、β2-MG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 均<0.01),TILⅢ级eGFR水平最低,血肌酐及尿β2-Mg最高;TIL分级与肾脏整体的AI评分、C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不同LN病理类型之间TI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评分高于Ⅱ、Ⅲ、Ⅴ型.结论 LN患者TIL分级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参数有相关性,联合LN病理分型与TIL分级可较好地判断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估预后.【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8(047)007【总页数】4页(P52-54,168)【关键词】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特点;病理【作者】范丽花;王立新;何志仁;李虎才【作者单位】51000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51000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肾内科;51000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肾内科;51000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特点是大量产生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引起多系统受累的复杂临床表现。
LN是SLE最主要的系统性损害之一,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乃至肾衰竭。
至少50%以上的SLE成人患者可有肾脏受累,包括肾小球肾炎、肾间质-小管病变、肾血管病变及梗阻性肾病[1]。
有文献报道LN中肾小管间质病变(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TIL)发生率高达66.9%~86.5%[2]。
《中国免疫学杂志》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通知
3 Go Ya g c i A, k g w r e 1. 1 oe o D ̄ d ein i T, ma u h Na a a a a G to 1 e r l f C 4 a h s h o
m l ue[]Np o i h ,95 5 () 18 —63 o cl J . i nRn o19 ;3 7 :6819 . e s p s
12 d nart oe o i lt- d cdpl r [ ] Kde n, ,a 3 i a m dl fc p i i ue o ui J . i yIt n s an n y a n
2 O 5 7 1 7 1 O O: 8: 0 — 1 .
能与 肾小 管 和‘ 肾问质病 变较 轻有关 。
A P 、 Q 2及 A P 表 达 的程 度 同正常 肾脏 相似 可 Q 1A P Q3
seicaupr ee[] EpNp r ,02 1()2 520. pc qa i g. ̄J .x eho 20 ;0 4 :3—4 i f o n l
2 Nesn S, rkar J Mape ta Aq a r s n te kd e :rm ile Fo ie , rls e /. u p i i h in y fo o n
检 , 现 A m 在 肾 间质 和 肾 小 球周 围 的表 达 明显 发 Q
pes ni hm nk e[] J o eho,9 78 11 . r i u a i yJ . A ScNprl19 ; :-4 son n d m
[ 收稿 20—42 ] 080-0
( 辑 编 张晓舟)
和呼吸杂志 ,95 1 ()3737 19 ;86 :1—1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
主要 组织 相 容 性 复合 物 ( MHC 一Ⅱ及 其 协 同刺 激 分 子 例如 ) C 8 、 D 6和 C 4  ̄ D 0C 8 D 0 和其 他表 面标志 例如 C 4或 C 4 , D1 D 5 由
于 M C不表达 M C I S H —I 和少量 的 M C , H —I这种特点使其不会 激活 C 4 ' D q细胞并能逃过异体抗原识别 。 S 作用机制包括分 MC
( O)[白介素 (L 一 受体据抗剂 、 N t S 、 I) 1 可溶 性 H A G 、L 2 、 L — [ I 一 6 I- 8 前列腺素( G ) 血管 内皮生长 因子 ( E F p, L2 、 P E 2和 V G )] 刺激 T 细胞分泌干扰素(F )2y降低 IN I- IN 一 ^ , F 一 、 4和 I—0的表达_。 L Ll 1 l 】 通过液体 和细胞之 间的接触 . 作用 于 B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T细 胞和 自然杀伤细胞[23抑制免疫细胞 , 2-】 ,1, 1 减轻 自身免疫反应带来 的损害。另外 , C还抑制免疫球蛋 白 IM、 G和 I MS g I g g A的生成 ,
殖分化 , 而且免疫原性弱 , 组织 工程 理想的种 子细胞来源 。 是
通过 流式细胞 术分析 , S M C表面表 达较稳定 的抗原有 :c一 、 S a 1
C 4 、D 9C 7 、D 0C 0 D 4 C 2 、D 3C 9 、D15和 C 16而不表达 C 3 、D1 D0, D 4C 4 或 C l 、 DI 、 D 9 C 3 D1b C 9 C 7 、 D 1和人类 白细胞抗原 ( L 一 R H A) D t,
mcp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是一种能促进单核细胞和其他细胞粘附、迁移以及诱导炎症反应的多功能趋化因子。
它在单侧输尿管开口周围的肾盂和肾盏中大量表达,并与肾脏血管生成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MCP-1主要表达于骨髓基质,并随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熟而释放到血液中;此外,它还存在于淋巴结、胸腺、脑和肝组织中。
来源及进化背景:MCP-1是一个由单核吞噬细胞(MDC)分泌的趋化因子,也是一个由单核吞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多克隆性炎症介质,在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MCP-1是由MCP-1/4 (MC4)双阳性的巨噬细胞分泌,它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Mφ)和T淋巴反应而发挥促炎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MCP-1主要由骨髓基质干细胞所分泌;当骨髓基质干细胞受损伤时,MCP-1会诱导大量巨噬细胞进入损伤部位发挥促炎作用;但同时亦有部分MCP-1由其他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核质蛋白所产生。
此外,在正常情况下,MCP-1还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合而释放出大量促炎蛋白。
作用机理:MCP-1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体系和T或B淋巴结系内的MCP-1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是单核吞噬细胞(MDC)和T或B淋巴细胞在组织损伤时释放出大量MCP-1从而导致单核巨噬体系和T淋巴受体(TCR)-1基因的表达;其次是MDC和T或B淋巴细胞在损伤部位释放出相应的MCP-1使其能刺激T或B淋巴系统而分泌各种促炎因子(如TNF-α、IL-6、IL-1β、IL-10等)及抗炎基因(如IL-4、IL-10);再次是单核吞噬细胞与肥大细胞在损伤部位产生大量MCP-1从而导致肥大细胞膜上CD3受体表达增加进而激活转录因子(NFAT)信号通路促进促炎反应。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陈沐林;杨陈;韩焕钦;陈婷;王双苗;刘华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尤其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由于血清肌酐值和尿量变化在早期诊断AKI和评判预后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寻找并获得有潜力的AKI生物标志物可对临床实践有诸多帮助,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相继被发现一些新型AKI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周期阻滞标志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质金属蛋白酶7、微RNA、血管紧张素原等,在评估AKI进展和不同病因引起的AKI方面具有应用前景.联合评估多种生物标志物不仅能明显提高早期诊断AK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测预后也更具优势.【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09【总页数】5页(P1761-1765)【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作者】陈沐林;杨陈;韩焕钦;陈婷;王双苗;刘华锋【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湛江 524023;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代谢废物(如肌酐、尿素氮)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CXCL9、CXCL10、CXCL11的表达研究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CXCL9、CXCL10、CXCL11的表达研究李松;黄恩有;何建静;邹凡;罗仕云【摘要】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关注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CXC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3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行肾穿刺进行病理活检,并留取空腹静脉血,选择21例健康的成人血清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CXCL9、CXCL10、CXCL11的表达.结果 83例患者均有肾穿病理资料,其中Ⅱ型共1例(1.2%),Ⅲ型共19例(22.9%),Ⅳ共35例(42.2%),Ⅴ型共27例(32.5%),Ⅵ型1例(1.2%).免疫荧光显示IgA、IgG、IgM、C3、C4、C1q和纤维蛋白均明显沉积.电镜检查见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观察组血清中CXCL9、CXCL10和CXCL1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CXCL9、CXCL10和CXCL11的表达与病理分型和SLE活动期相关(P<0.05).观察组中CXCL9和CXCL11二者间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三种蛋白的表达升高,CXCL9和CXCL11具有正相关性,共同促进病变的进展.【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3页(P260-262)【关键词】狼疮性肾炎;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趋化因子配体11【作者】李松;黄恩有;何建静;邹凡;罗仕云【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530021 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530021 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530021 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530021 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引起沉积,引起多器官的损伤[1]。
狼疮性肾炎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及意义
【】 谷力加, 3 麦惠成. 胸腔镜辅 助下胸膜外动脉导 管未闭结扎术【】 J 中 . 国内镜杂志,9 8 () . 1 9 , 4: 4 6
【】 温仁祝, 辉, 巍, 2 4 4 林 何 等,1 倒动脉导管未 闭的外科治疗【 . J广 ]
( D p r e tf a o g, hn i d a nvrt,a u n hn i 3 0 1C ia ^ eat n p t l y S ax i lU ie i T i a , a x 0 0 0 ,h ; m o ho Me c sy y S n 2 T e eo dC&i l clC lg h ni d a n e t T i a , ax 3 0 1 hn ) . h cn I c S o Me o o eeo ax i l w mi, ay nS n i 0 0. ia l fS Me c U y u h 0 C
与L N进行性损伤有 关;2 u 肾小球 和肾小管间质 中浸润的 巨噬细胞 可能受 MC , 趋化作用的影响。 () P1 【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 因子 ; 单核 巨噬细胞 ; 狼疮 肾炎 [ 中图分类号】 5 32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 6 1 0 82 0 )02 9-3 R 9 .4 2[ A『 7 - 9 (0 82-5 80 1 5
[ 要】目的 : 摘 观察在狼疮性 肾炎( N 肾组织单核 细胞趋化 因子 , ( P 1 的表达和单核 巨噬 细胞 ( L) 1MC , ) MO ) 的浸 润, 探讨其与相应的肾脏病理之 间的 关系。方法 : 按照 IN/P 0 3年狼疮 肾炎病理 学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 S RS 0 2 用免疫组 化技 术检测 8 例正常及 4 2例 L 患者肾组 织 MC , 及 C 的表达。结果 :1 与正常对照组相 比, N P1 D () 狼疮性 肾炎(N) L 组 肾小球 、 肾小管间质 MC - 表达量及 c P1 D 标记的单核 巨噬 细胞 的浸润数量 高于正常对照组 , 尤其在Ⅳ型的表达更 为明显 , 差异具有 统计 学意义( .1。( ) P1 肾小球 、 O ) 2 MC , 在 肾小管肾间质的表 达与 M 在 肾小球 、 肾小管 肾间质 浸润数量 呈正相 关( 0 2 和 106 0P 00 ) 结论 :1 巨噬细胞参与 L 肾小球和 肾间质小管的炎症病 变 , I . 1 = . , < .1 ; 一6 3 () N 其表达
趋化素样因子-1在器官炎性损伤中的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趋化素样因子-1在器官炎性损伤中的用途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钟南山,谭亚夏,马大龙,韩文玲,宋泉声,陈英玉申请号:CN01139963.5
申请日:20011121
公开号:CN1420358A
公开日:
200305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趋化素样因子-1在检测样品炎性损伤的病理状态、制作器官炎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制备具有治疗器官炎性损伤的CKLF-1抗体和拮抗剂中的用途,尤其是在支气管哮喘气道损伤及重塑和肺纤维化中的用途。
申请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
地址: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沿江路15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新宇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
素[12]㊂因氯霉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故推荐氯霉素用于合并脑炎的恙虫病㊂但氯霉素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大,目前临床仅作为替代治疗方案㊂恙虫病的治疗疗程目前尚无定论,根据‘原则“指导[13],治疗恙虫病的疗程至少7d 或体温正常后2d ㊂因此该患者在治疗6d 后体温正常,各项生化指标正常后,给予带药出院继续服用2d ,目前随访无复发㊂误诊的原因分析及措施:①查体不仔细㊂焦痂作为恙虫病的典型特征,多发于潮湿味浓的人体隐匿部位,并且无痒痛感,易于忽视,医务人员查体应当结合患者体征及问诊情况有目的的针对性查体,避免流于形式;②过于依赖外斐氏反应结果㊂外斐氏反应在恙虫病诊断中仅具有辅助价值,其特异性差,恙虫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病情,患者具有野外活动史,突发高热并出现特异性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多器官损害时,应当持续关注外斐氏反应结果㊂③对发热的鉴别诊断掌握不足㊂通常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伤寒㊁副伤寒㊁结核㊁流行性感冒㊁流行性出血热㊁钩端螺旋体病㊁流行性乙型脑炎等㊂总之,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恙虫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定期开展科普宣传,为疫区农民进行健康宣教,突出以防为主,快速诊治的防控路线㊂ʌ参考文献ɔ[1]㊀Luce -Fedrow A ,Lehman ML ,Kelly DJ ,et al.A review ofscrub typhus (orientia tsutsugamushi and related organ-isms ):then ,now ,and tomorrow [J ].Trop Med Infect Dis ,2018,3(1):5-8.[2]㊀Tilak R ,Kunte R.Scrub typhus strikes back :are we ready[J ].Med Armed Forces India ,2019,75(1):8-17.[3]㊀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恙虫病实验室检测规范专家共识[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3,18(1):87-93.[4]㊀谢晓菲,王高玉,黄艺,等.中国恙虫病流行及临床研究进展(2010-2020)[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3,29(19):1505-1509[5]㊀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2-150.[6]㊀江姗,李鹏宇,黄瑛.云南部分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10):43-48.[7]㊀Lu CT ,Wang LS ,Hsueh PR.Scrub typhu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t orientia tsutsugamushi [J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21,19(12):1519-1527.[8]㊀Trent B ,Fisher J ,Soong L.Scrub typhus pathogenesis :innateimmune response and lung Injury during orientia tsutsuga-mushi infection [J ].Front Microbiol ,2019,6(10):50-65.[9]㊀Wangrangsimakul T ,Greer RC ,Chanta C ,et 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scrub typhus in an area of endemicity [J ].Pediatric InfectDis Soc ,2020,9(2):202-209.[10]㊀Kala D ,Gupta S ,Nagraik R ,et al.Diagnosis of scrub ty-phus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challenges [J ].Biotech ,2020,10(9):390-396.[11]㊀靳晓晶,滕中秋,徐佩星,等.TaqMan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同时检测立克次体目中7种重要病原菌[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5):816-822.[12]㊀Rajapakse S ,Rodrigo C ,Fernando SD.Drug treatment ofscrub typhus [J ].Trop Doct ,2011,41(1):1-4.[13]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5-128.文献综述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3-0518-05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龙瑶琴1,㊀刘㊀岩1,2(1.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㊀贵州㊀贵阳㊀5500042.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㊀广东㊀广州㊀510235)ʌ关键词ɔ㊀狼疮性肾炎;㊀生物标志物;㊀诊㊀断;㊀病情评估㊃815㊃ʌ基金项目ɔ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7B090904027);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B030303002);广州市临床高新㊁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编号:2019TS60)ʌ通讯作者ɔ刘㊀岩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3.031㊀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十分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年女性多见,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累计多器官炎症,可造成狼疮性肺炎㊁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㊁心肌炎以及心包炎等,其中LN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约有一半的SLE患者出现肾脏损害㊂大多数LN患者在接受长时间的系统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缓解,但仍存在小部分患者于5年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㊂LN病情复杂,常迁延不愈,需要经常对患者随访,以根据当前患者状况更新治疗手段㊂肾活检是当今公认的LN确诊及分类的金标准,但过于频繁的肾活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给患者带来并发症的风险,临床实施存在现实困难,不能作为LN的长期监测途径,故频繁的肾活检在LN患者的病情评价中应用并不广泛㊂生物标志物能够通过非侵入性的操作反映LN的病情进展状况,可以反映患病风险,是反复肾活检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㊂因此,对LN患者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现状进行综述,探究生物标志物在预测LN病情发展的可行性㊂1㊀血液生物标志物1.1㊀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是自身针对双链DNA产生的自身抗体,自1957年在SLE患者体内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抗ds-DNA抗体参与了SLE病情的进展,于2012年被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协作组认定为SLE的免疫学指标㊂抗dsDNA抗体被广泛应用于LN患者的检测中,已有大量研究报道在LN患者发病前检测到抗dsDNA 抗体指标升高,并能从LN患者体内洗脱出抗dsDNA 抗体[1]㊂有研究提示,抗dsDNA抗体在活动性LN的诊断以及SLE程度分型中具有不错的表现,且经过针对治疗后,抗dsDNA抗体的下降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变化呈正相关㊂1.2㊀抗核小体抗体:核小体是染色质中的成分之一,由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㊂SLE患者体内大量释放凋亡细胞中的核小体,在早期的SLE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㊂抗核小体抗体能够在对SLE活动性以及LN病情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㊂Infantino M等[2]比较了抗核小体抗体和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结果提示,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敏感性更高,在SLE的诊断中具有更强特异性,二者是独立和互补的标志物,被强烈建议作为联合检测方法使用㊂Rodriguez-Jimenez NA等[3]的一项针对非活动性SLE 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抗核小体抗体能够识别其中具有较高可能复发肾损害的患者㊂1.3㊀抗C1q抗体:作为补体激活途径中起始成分的补体C1q,在LN发病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㊂机体在清除异常凋亡细胞时便会合成抗C1q抗体,其与补体C1q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对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产生抑制,导致免疫反应㊂有关C1q的自身抗体在SLE 患者中的报道已有许多,在过去二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其在LN中具有特异性,Yin Y等[4]的一项纳入25项研究的Meta分析,比较了有和没有LN的SLE以及活动性和非活动性LN患者的抗C1q抗体,结果表明,抗C1q抗体在LN的诊断中具有相对公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㊂Kianmehr N等[5]经过研究发现,抗C1q和抗dsDNA抗体及其同时存在可能是SLE患者LN预测的有价值的诊断生物标志物㊂1.4㊀其他:除上述抗体外,能够反映LN患者病情的生物指标还包括抗组蛋白抗体㊁抗核抗体等㊂抗SSA 以及抗SSB通常被作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指标,其在SLE的诊断中也存在一定的临床意义,在Novak GV 等[6]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中提示了二者与骨骼㊁肌肉㊁皮肤受累的SLE存在某种关系,同时与轻度LN临床表现相关㊂血液生物标志物已在临床得到长期使用,其便捷㊁伤害性小的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喜爱,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对活动性LN进行准确识别,对疾病活动性检测效果差,不能够对LN进行准确的病例分型,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指标在对LN活动性以及病情预测评估方面的效果也出现不小的争议㊂2㊀尿液生物标志物随着医学相关技术及尿液蛋白组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有许多新的能反映LN病变的生物标志物被确认,尿液标本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来源优势,相对于病理活检以及血液生物标志物具有绝对无创的优点,且更易获取㊂人体肾脏能够对尿液进行重吸收,加之LN 患者病变部位位于肾脏,是尿液排泄前的贮藏部位,故尿液指标被认为是反映LN病情活动度的优选指标㊂2.1㊀24h尿蛋白定量:24h尿蛋白定量㊁血肌酐等项目的异常仍是LN患者常规检验的常见临床表现,并通过肾脏病理活检进行LN的确诊,Moroni G等[7]对381名患者进行随访的实验中显示,24h尿蛋白定量能够对LN的预后结果起到预测作用㊂㊃915㊃2.2㊀Tumour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 TWEAK于1997年被发现,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之中的一员,由多种肾细胞分泌而成,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具有多种不同功能㊂其mRNA在体内肺脏㊁肾脏等许多器官中均存在表达㊂在肾小管以及系膜细胞中,TWEAK与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nducible14,Fn14)结合后能够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传导以及旁系激酶系统,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趋化因子CC亚家族受体2㊁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并在存在诱导剂的条件下促使细胞凋亡的发生㊂正常情况下,TWEAK以及Fn14不会以较高的表达水平存在,而当肾脏出现炎症时,组织内Fn14的表达量会相应增加,进而引起TWEAK含量增多㊂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不断有实验证明,TWEAK-Fn14在LN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能够监测LN病情活动性㊂研究表明,当使用免疫抑制剂对LN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尿TWEAK进行检测有预测疗效的功能,结果表明,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完全缓解的患者,其尿TWEAK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用药后部分缓解的患者在经过3个月治疗时尿TWEAK出现下降,用药无效的患者其TWEAK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8]㊂M N Salem等[9]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也表示TWEAK是早期检测活性LN的灵敏生物标志物㊂一项关于通过TWEAK预测SLE患者活动性LN的Meta分析[10]结果表明,TWEAK被认为是活动性LN患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㊂以上研究均提示, TWEAK能够成为SLE患者LN诊断以及病情评估的有效生物学指标㊂2.3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NGAL是脂质运载蛋白的一种,在结肠㊁肾㊁肺上皮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中表达,是肾脏出现损伤㊁应激或炎症的标志物㊂一项纳入92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NGAL在预测儿科患者急性肾损伤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11]㊂NGAL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SLE患者是否存在LN的同时,也能预测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发展㊂一项针对拉丁美洲SLE患者的队列研究证明了尿NGAL是能够识别肾脏受累并对LN活动性进行鉴别的有效的生物标志物[12]㊂Elewa EA等[13]的研究证实了NGAL在预测肾发作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显示, NGAL的测量水平随着肾脏疾病的活跃程度而增高,是一种能够连续追踪及预测肾脏疾病活动和LN发作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㊂Hammad A等[14]的研究通过对22例伴有LN和11例不伴有LN的活动性SLE患者进行NGAL指标的评估,结果提示,尿NGAL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肾脏评分相关(r=0.5,P= 0.02),认为尿NGAL是青少年SLE增殖性肾炎的敏感标志物,证实了NGAL识别增殖性LN的能力㊂一项纳入21篇文章包括20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包括了对白人㊁非裔美国人㊁西班牙裔㊁亚洲人和其他人等不同种族在内的SLE患者的研究中,NGAL表现良好,汇总灵敏度范围分别为0.72至0.87,特异性范围为0.67至0.91,用于诊断LN㊁活动性LN和肾脏发作的SROC曲线的AUC值均超过0.70[15]㊂值得注意的是,SROC曲线的Meta分析显示,NGAL识别LN的诊断特征较高(AUC值=0.92)㊂这些结果同样证实了尿NGAL是诊断㊁估计活动度和预测LN肾发作的有用生物标志物㊂此外,NGAL区分LN病理类型的有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㊂2.4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MCP-1是一直以来被研究最多的LN尿生物标志物之一,MCP-1属CC-趋化因子家族,由76个氨基酸组成,编码于17号染色体上㊂在肾脏中,它由系膜细胞㊁上皮细胞㊁肾小管细胞以及平滑肌产生,主要有单核细胞㊁活化后的巨噬细胞㊁T细胞以及NK细胞表达㊂Ding Y等[16]的研究提示,LN患者的MCP-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小鼠的实验模型中,MCP-1参与了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其募集单核细胞,并在间质中诱导纤维化的产生㊂该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通过rSLEDAI等工具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高水平的MCP-1提示活动性LN,主要见于Ⅲ类和Ⅳ类肾炎㊂事实上,MCP-1水平会在肾脏疾病病情加重时显著升高,并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㊂此外,在LN复发前的2~4个月,尿MCP-1水平可能会升高,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预测因素㊂Lee YH等[17]的一项纳入399例LN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性LN组的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LN组[标准化均数差=1.883,95%CI(0.811, 2.954),P=0.001],非活动性LN组的尿MCP-1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1.812,95%CI(0. 628,2.996),P=0.003],证实了尿MCP-1水平不仅能够对是否患有LN做出判断,也能够对判断LN是否处于活动期给出帮助㊂Singh R G等[18]的研究也同样显示,MCP-1的水平会随着LN病情的发展而升高,且MCP-1的水平与LN的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㊂因此,MCP-1水平可以作为对LN疾病活动度㊃025㊃判断以及疾病复发的监测指标㊂2.5㊀CD163:CD163是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属清道夫受体超家族B的第一亚组㊂CD163存在于血清和其他组织液中,是巨噬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㊂血CD163能够反映巨噬细胞的活性,同时有报道指出,尿CD163水平具有成为肾脏病炎症指标的潜力,Yang G 等[19]在一项针对中国东部LN患者的队列研究中发现,高CD163组病理分类,活动指数和慢性指数评分均升高,与正常CD163组相比,高CD163组肾终点事件发生率增高㊂尿CD63水平能反映验证肾小球的浸润程度,可能具有区分LN炎症类别和组织学类别的能力㊂Inthavong H等[20]的一项针对儿童LN患者的研究发现,活动性LN患儿的尿CD163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证实了尿CD163是识别活动性肾病SLE患者有希望的标志物㊂2.6㊀细胞血管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VCAM-1是由内皮细胞表达的血管分子,与浸润白细胞中存在的整合素极晚期抗原4(Very late antigen-4,VLA-4)相互作用,参与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募集㊂严重肾脏疾病的特征是肾脏中的白细胞浸润,这也是导致LN的形态特征之一㊂在LN 实验模型中,包括内皮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在炎症介质的干预下分泌VCAM-1,而VCAM-1表达后能够加剧巨噬细胞以及T细胞对机体肾脏的损害㊂Singh 等[21]的一项纳入了74名LN患者㊁13名对照组和患有其他肾脏疾病个体的横断面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其尿VCAM-1水平显著升高㊂而活动性LN患者尿VCAM-1水平也会相对升高,Gasparin A A等[22]对尿VCAM-1水平反映LN疾病活动的程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不同于非活动性LN患者,活动性LN尿VCAM-1水平升高较明显,这进一步说明当疾病活动性减弱或进入慢性期时,LN 患者的尿VCAM-1水平可能会随之下降,这将会给LN的长期监测带来有利影响㊂有学者为研究尿VCAM-1水平是否能反映LN患者病情,对经肾脏穿刺活检确诊的Ⅰ至Ⅴ级的LN患者的尿V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Ⅲ㊁Ⅳ㊁Ⅴ级患者VCAM-1水平明显高于前两者的结果,证明VCAM-1在对LN病情检测上确存在疗效[23]㊂3㊀小㊀结LN疾病发病复杂,理化结果通常不能准确对应临床表现,这造成了LN不容易被诊断的现状,导致LN 死亡率相对较高㊂尽管目前有许多生物标志物被用来评估和预测LN的活性,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足够证据来证实这些生物标志物有效性的大规模的面向不同种族的纵向研究㊂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单一的生物标志物并不能支持临床随访的完成,往往需要同时几种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对LN患者进行监测㊂而生物标志物在病情诊断与监测方面展示出的潜力,应让我们重视对其的使用,围绕生物标志物展开大规模的纵向研究以证实其在LN患者诊断与病情评估方面的有效性,应是未来努力的方向㊂ʌ参考文献ɔ[1]㊀Rekvig OP.The dsDNA,anti-dsDNA antibody,and lupusnephritis:what we agree on,what must be done,and whatthe best strategy forward could be[J].Front Immunol,2019(10):1104.[2]㊀Infantino M,Grossi V,Benucci M,et al.The impact of bio-logical treatments on the anti-dsDNA and anti-nucleosometests[J].Lupus,2018,27(1):40-48.[3]㊀Rodriguez-Jimenez NA,Perez-Guerrero EE,Gamez-NavaJI,et al.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 increase the risk of re-nal relaps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inactiv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ci Rep,2020,10(1):12698.[4]㊀Yin Y,Wu X,Shan G,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anti-C1q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a meta-anal-ysis[J].Lupus,2012,21(10):1088-1097.[5]㊀Kianmehr N,Khoshmirsafa M,Shekarabi M,et al.High fre-quency of concurrent anti-C1q and anti-dsDNA but not anti-C3b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J].J Im-munoassay Immunochem,2021,42(4):406-423. [6]㊀Novak GV,Marques M,Balbi V,et al.Anti-RO/SSA andanti-La/SSB antibodies:association with mild lupus mani-festations in645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utoimmun Rev,2017,16(2):132-135. [7]㊀Moroni G,Gatto M,Tamborini F,et ck of EULAR/ERA-EDTA response at1year predicts poor long-term ren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J].Ann Rheum Dis,2020,79(8):1077-1083.[8]㊀Suttichet TB,Kittanamongkolchai W,Phromjeen C,et al.U-rine TWEAK level as a biomarker for early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active lupus nephritis: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study[J].Lupus Sci Med,2019,6(1):e000298. [9]㊀Salem MN,Taha HA,Abd El-Fattah El-Feqi M,et al.Uri-nary 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as abiomarker of lupus nephritis.TNF-ähnlicher schwacher In-duktor von Apoptose(TWEAK)im Urin als Biomarker einerLupusnephritis[J].Z Rheumatol,2018,77(1):71-77.[10]㊀Ma HY,Chen S,Cao WD,et al.Diagnostic value ofTWEAK for predicting active lupus nephritis in patients㊃125㊃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J].Ren Fail,2021,43(1):20-31.[11]㊀Meena J,Thomas CC,Kumar J,et al.Biomarkers for predic-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ediatric patients: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studies[J].Pediatr Nephrol,2023,38(10):3241-3251. [12]㊀Gómez-Puerta JA,Ortiz-Reyes B,Urrego T,et al.Urinary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and monocytechemoattractant protein1as biomarkers for lupus nephritisin Colombian SLE patients[J].Lupus,2018,27(4):637-646.[13]㊀Elewa EA,El Tokhy MA,Fathy SE,et al.Predictive role ofurinary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in lupusnephritis[J].Lupus,2015,24(2):138-146. [14]㊀Hammad A,Mosaad Y,Elhanbly S,et al.Urinary 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as a marker of severe lupusnephritis in children[J].Lupus,2013,22(5):486-491.[15]㊀Gao Y,Wang B,Cao J,et al.Elevated urinary 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is a biomarker for lupus ne-p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iomedRes Int,2020(2020):2768326.[16]㊀Ding Y,Nie LM,Pang Y,et posite urinary biomark-ers to predict pathological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in lupusnephritis[J].Lupus,2018,27(11):1778-1789. [17]㊀Lee YH,Song GG.Urinary MCP-1as a biomarker for lupusnephritis:a meta-analysis.MCP-1im Urin als Biomarkerbei Lupusnephritis:eine Metaanalyse[J].Z Rheumatol,2017,76(4):357-363.[18]㊀Singh RG,Usha,Rathore SS,et al.Urinary MCP-1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flare[J].Lupus,2012,21(11):1214-1218. [19]㊀Yang G,Guo N,Yin J,Wu J.Elevated soluble CD163pre-dicts renal function deterioration in lupus nephritis:a cohortstudy in Eastern China[J].J Int Med Res,2021,49(11):49963.[20]㊀Inthavong H,Vanarsa K,Castillo J,et al.Urinary CD163isa marker of active kidney disease in childhood-onset lupusnephritis[J].Rheumatology(Oxford),2023,62(3):1335-1342.[21]㊀Singh S,Wu T,Vanarsa K,et al.Urine VCAM1is a goodindicator of renal pathology activity index in lupus ne-phritis[J].Clinical Immunology,2010(135):81. [22]㊀Gasparin AA,de Andrade NPB,Hax V,et al.Urinary solu-ble VCAM-1is a useful biomarker of disease activity andtreatment response in lupus nephritis[J].BMC Rheumatol,2020,4(1):67.[23]㊀Abd-Elkareem MI,Al Tamimy HM,Khamis OA,et al.In-creased urinary levels of the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sICAM-1and VCAM-1in human lupus nephritis with ad-vanced renal histological changes:preliminary findings[J].Clin Exp Nephrol,2010,14(6):548-557.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3-0522-04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候雪婷,㊀王圣勇,㊀顾培馨,㊀鲍计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㊀上海㊀200017)ʌ关键词ɔ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㊀发病机制;㊀基因突变;㊀免疫调控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3.032㊀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肿瘤,中位发病年龄在68岁左右[1]㊂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预计2023年将有20, 380例新发AML病例,其中大多数将发生在成年人中,并且预计将有11,310例AML死亡病例,几乎全部发生在成年人中㊂AM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白血病死因,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而呈上升趋势㊂AML在包括中国㊁日本和欧洲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是一种具有全球性公共卫生影响的难以治愈的疾病㊂㊃225㊃ʌ基金项目ɔ上海市2022年度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2Y11921100);上海市2023年度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3Y11921300);上海市中医医院未来计划-院级青年名医项目(编号:WLJH2021ZY-MZY033);上海市中医医院未来计划-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编号:WL-XJRY-2021004K);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编号: 2020ZY366-440401);上海中医药大学高峰高原学科临床人才专项计划项目ʌ通讯作者ɔ鲍计章。
IL-17、p-S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
志,2015,25(32):55-58.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61702.-562.--14519.73 expression in lymph--5'-nucleotidase (CD 73) promotes-680.-CD 73 in cancer im - -CD 73 therapy impairs tumor-1473.IL -17、p -S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李玉婷,付 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云南 昆明 650101)【摘要】 目的 研究IL -17及mTOR 信号途径下游的靶蛋白磷酸化S6核糖体蛋白(p -S6)在狼疮性肾炎(LN )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LN 的分型、活动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35例LN 患者肾组织中IL -17、p -S6的表达水平,显微图像软件采集图像,IPP (Image -Pro Plus 6.0)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用累积光密度IOD 值表示。
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LN 肾脏组织中IL -17及p -S6表达水平分别为(4311.6392±3082.1136)和(577.0585±399.8158),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800,P <0.01);p -S6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活动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r=-0.432,P <0.05);与LN 肾脏病理分型也不全相同,即Ⅲ型> Ⅵ型>Ⅳ型(P <0.01);肾外活动组p -S6的表达水平低于肾外稳定组(P <0.05)。
结论 LN 患者肾脏组织中存在IL -17、p -S6高表达,mTOR 信号通路活化;对于SLEDAI 评分低、LN 持续不缓解的患者,mTOR 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治疗可能更有意义。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p -S6;IL -17;mTOR 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R751.02;R593.24+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20.06.002Expression of IL-17and p-S6 in kidney tissue of lupus nephritis patientsLI Yu -ting ,FU Ping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101,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IL -17 and the target proteins Phospho -S6 Ribosomal Protein (p -S6), which is the downstream of IL -17 and mTOR signalling pathway in kidney tissues with lupus nephritis (LN),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p -S6 with the types of lupus nephritis and activity in SLE. Methods 35 cases of kidney tissue paraffin blocks from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detected IL -17 and p -S6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results were observed by microscopic imaging software to capture images respectively in ordinary light microscope. SPSS 17.0 software packag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Results The levels of IL -17 and p -S6 were (4311.6392±3082.1136), (577.0585±399.8158) respectively in renal tissues, the expression level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L -17 and p -S6(r=0.800,P<0.01).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 -S6 expression and renal pathological activity index (r=-0.432, P<0.05). p -S6 expression level is different or not exactly the same in pathological types of LN(P<0.01), The expression of p -S6 in the group of SLEDAI>6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of SLEDAI<6 (P<0.05). Conclusion IL -17 and p -S6 in kidney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LN presented higher express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p -S6 indicated the mTOR signaling pathway was activated.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patient with SLEDAI score lower or low activity index of renal 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LN, the therapy with the inhibitor of mTOR signaling pathway might be more significant.【Key words 】 Lupus nephritis;p -S6;IL -17;MTOR signaling pathway【收稿日期】2020-08-15 ※通信作者E -mail :*****************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基金(2017FE467)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 )是自身抗体攻击肾组织的结果,T 、B 淋巴细胞在SLE 发病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与新型靶向治疗2023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与新型靶向治疗20231遗传机制与新型靶向治疗SLE是具有分子遗传和表观遗传背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单基因SLE相对较少见,但其机制研究对了解经典型SLE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基因SLE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异常有关:(1)补体因子,如补体C1q、C2和C4;(2)参与核酸内源性代谢的酶,如DNase;(3)直接参与Ⅰ型IFN途径的蛋白;(4)参与调节T、B淋巴细胞自我耐受的基因。
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鉴定超过100个与SLE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位点[2],对这些易感基因位点的进一步分析揭示出与SLE最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为T、B淋巴细胞,易感位点主要涉及的转录因子包括活化T细胞核因子1、核因子-κB (NF-κB)、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5A、IFN调节因子4以及EB病毒核抗原2。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目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关联最强的易感基因位点,对HLA区域以外的易感位点进行富集分析提示,参与SLE最主要的通路为细胞因子信号通路、IFN-α/β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以及T、B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
这些发现揭示了SLE发病机制的关键细胞及通路,亦成为靶向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3]。
目前针对这些关键细胞/通路开发的靶向治疗药物约20余种(表1)[4],其中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阿尼鲁单抗以及伏环孢素已获批临床应用。
表1 SLE靶向治疗代表药物及其靶点SLE存在多种细胞/通路异常且交互关联,多靶点联合治疗或可带来新的机遇[5-6]。
此外,多种靶向药物的靶点位于细胞内,生物医学研究和制药工业正在努力攻克治疗性抗体的细胞内递送问题,加速开发针对细胞内靶点的药物[7]。
不同种族人群在患病率、严重程度、发病年龄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方面存在差异[1,8]。
Wang等[2]对11 283 例汉族SLE患者和 24 08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GWAS分析,鉴定了38个新的SLE易感基因位点,其中包含6个东亚人种特有的易感基因位点(HIP1、TNFRSF13B、PRKCB、PRRX1、DSE和PLD4)以及2个欧洲人种特有的易感基因位点(TYK2和NEURL4-ACAP1)。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及肾组织中MDC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中图分 类号 】 R 9 .4 5 3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6 X(07)20 3 -2 0 22 6 20 3 - 40 0
E p e so fm a rp a e d r e h mo ie i ls n e a is e x rs in o c o h g - e i d c e v kn n pa ma a d r n l s u t i ai nswi u u e his n p t t t lp s n p ri e h t
cnrl ru eeea ie yi m nhs e e ir B cnq ei rn su .[ eut lama ee f C i ot o pw r xm ndb u oioh ms yA Ct h i e a t se R sl]P s vl o og m t t e u n li l s MD n
狼疮性肾炎( N 的发病与多基因、 L) 多因素 引起 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巨噬细胞 衍生趋化因 子( D ) M C 作为 T 2 C h 型 C亚类趋化 因子能够引起树 突状细胞 和 T2细胞 的趋化移动 , h 并在 T 2细胞 向 h 炎症 部 位 的补充 和 T 2相关 免疫 反 应 的调 节 中起 着 h 非常重要 的作用 l。本研究检测 了 L 1 ] N患者外周血 及肾组织 M C的表达及其在肾脏组织 的定位和分 D 布, 以探讨该病的分子病理机制。
趋化因子与狼疮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相关性研究
P= ,O ) tesHm cnet t no P一1 c ae i icnl i C N pt ns( 0 0 2 , h r ecnet t n 0 O4 ,h el o cn ai f r o MI i r sds nf at G ai t P= ,1 ) teu n ocn ai Bne gi yn e i r o o M P一1 a l a ds nf at nL ru ; ocr l i sw s on e ens1m a du n P一1 M P一1 、 f I Bw se vt i icn yi N gop N or a o a u dbt e e l n r eMI e e g i l e tn f w % i d、 I B
t n i p snp ri L i t wt l u eh t es hu i s( N)adcrn lm rlnpri C N) n hoi go eu ehis( G .M e o s C ne t t n f P一1LMI n c o t t d o cnr i s h ao o MI 、 P一1 ad O B
Hfi it nc a e l’ o h l Hfi 30 2 e r ip l o e S s a, e 0 6 e F s Mu i P p H p e2
[ btat 0 jci T xlr tecnet t ncag n ’ i icneo rm adui h m kns np — A s c] bet e oepoe h ocnr i h neadi Ss nf ac f el n r ece oie i a r v ao t gi s/ n
Co r lto fc e k n swi ll p s n p rtsa d c r n c g o r l n p rt r ea i n o h mo i e Ⅱ u u e h i n h o i l me u o e h i i i s C e e ,厶 Xin p i h nL i a g e ,Hu S u o g,e 1 h rn ta .
IgA肾病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检测
查防患 于 未然 。 期诊 断 和治 疗 宫颈 癌及 癌前 病 变是 目前 降 早
低宫 颈癌 发病 率 和死 亡率 的关 键1】 2。 , 3 新 柏 氏液 基 细 胞 学 检测 法 近 年 来 作 为 细胞 学 技 术 改 进
方 法 , 19 于 9 6年 获 得 美 国 食 品 药 品 管 理 局 ( D 的 通 过 , F A) 它
作液 配 制 : 用 前将 O D片放 人底 物 稀 释液 中溶 解 , 片加 使 P 每 液 5ml 。标 准 品液 配制 : 用 前每 管 中加 入蒸 留水 10 。 使 5 l
1 . 立 标 准 曲线 设 标 准 孔 8孔 ,每 孔 中各 加 入 样 品稀 . 2建 3 释液 10 l第 一 孔 加 标 准 品 1 0 l混匀 后 用 加 样 器 吸 出 0 , 0 , 10 , 至 第 2孔 。如 此 反 复 作对 倍 稀 释至 第 7孔 , 后 , 0 l移 最
常人 (07  ̄ .3 gm 。结论 : A肾病 患者 尿 MC — 2 .4 37 1 / l p I g P l水平 增 高。 【 关键 词】 单核 细 胞趋 化 蛋 白一 ( P )I 肾病 ; 1 Mc 一1; 酶联 免疫 吸 附法
【 中图分 类 号1 6 2 9 R
【 标 识码】B 文献
【 编 号】 1 7 — 2 0 2 0 )2c - 8 - 2 文章 6 3 7 1 (0 7 1 ( )1 7 0
患者 均未 用糖 皮 质激 素及 细胞 毒 药 物等 治疗 。正常 对 照组 :
MC 一 P 1在 肾 小 球 疾 病 中 的 作 用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但 MC — P l在 IA肾 病 中 的作 用 研 究 相 对 较少 ,尤 其 IA 肾病 g g 患者 尿 液 MC — P l水 平 与 肾脏 病 理 相 关 性 如何 , 目前 国 内 尚 未见 有 报 道 , 故我 们 用 E IA法 对 5 LS 0例 IA 肾 病 患者 的尿 g 液 MC — P l进 行 定量 检 测 ,并 与 3 8例 正 常 人 对 比 , 以探 讨 IA肾病 患 者 尿液 MCP l水平 及 其 与 肾功 能 、肾 小管 问 质 g —
趋化因子功能汇总
趋化因子是一类细胞因子,主要参与免疫细胞的定向移动、分化和激活。
它们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趋化因子主要通过与特异的膜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移动,进而影响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组织修复等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趋化因子及其功能:
1. CCL2/MCP-1:趋化因子CCL2(也称为MCP-1)是一种主要的诱导剂,可吸引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到炎症区域。
它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2. CCL5/Rantes:CCL5是一种趋化因子,能够吸引NK细胞、CD4+和CD8+T细胞到炎症部位,从而激活这些细胞。
3. CXCL8/IL-8:CXCL8(也称为IL-8)是免疫系统的一种关键趋化因子,可以吸引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到炎症部位。
它通过引起免疫反应并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来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4. CXCL12/SDF-1:CXCL12(也称为SDF-1)是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趋化因子,可吸引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到受损或即将受损的组织。
5. CCL3/MIP-1α:CCL3(MIP-1α)是一种趋化因子,能够吸引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到炎症部位,从而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
此外,趋化因子还参与许多其他生理过程,如伤口愈合、胚胎发育、神经发生等。
它们在许多疾病中也有重要作用,如自身免疫病、感染、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趋化因子的功能非常广泛,且可能会因不同的疾病或生理状态而有所变化。
如果您
需要了解特定疾病或生理过程中的趋化因子功能,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趋化因子名词解释
趋化因子名词解释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小细胞因子或信号蛋白。
由于它们具有诱导附近反应细胞定向趋化的能力,因而命名为趋化细胞因子。
人体在防御和清除入侵病原体等异物时,有一种使免疫细胞定向趋化的功能,有一些物质能引起这种功能称之为趋化剂或趋化因子,也称做趋化激素、趋化素或是化学激素。
趋化因子是一小分子细胞因子家族蛋白,这些小蛋白因其有定向细胞趋化作用而得名。
这些蛋白有些趋化因子历史上还有其他的名字,包括SIS细胞因子家族、 SIG 细胞因子家族, SYC细胞因子家族和血小板因子-4家族。
趋化因子蛋白的共同结构特征包括,分子量小(约8-10 kDa),有四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以保证其三级结构。
一部分趋化因子被认为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诱导免疫系统的细胞进入感染部位。
而有些趋化因子被认为维持机体自我调节,在正常的组织维持或发育过程中控制细胞的迁徙。
在所有的脊椎动物、一些病毒和一些细菌中有趋化因子存在,但在其他无脊椎动物中尚未发现。
趋化因子被分为四个主要亚家族:CXC、CC、CX3C和XC。
所有这些蛋白都通过与G蛋白连接的跨膜受体(称为趋化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这些蛋白质结合到趋化因子受体而起作用,趋化因子受体是G蛋白偶连的跨膜受体,选择性地表达在靶细胞表面。
所有趋化因子都很小,分子量在8到10 kDa之间。
它们之间大约有20-50%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它们也都拥有保守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对形成它们的三维或三级结构很重要,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四个半胱氨酸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希腊钥匙形状,这是趋化因子的一个特征。
分子内二硫键通常连接第一个到第三个半胱氨酸残基,第二个到第四个半胱氨酸残基,它们在趋化因子的蛋白序列中出现时编号。
典型的趋化因子蛋白是以肽前体的形式产生的,在其从细胞分泌的过程中,从分子的活性(成熟)部分分裂出大约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
CXCL16及CXCL10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CXCL16及CXCL10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夏琼;徐星铭【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6 (CXCL16)及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尿液以及肾脏内的表达以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LN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尿液中CXCL16、CXCL10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经肾脏活检确诊为LN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肾脏组织中的CXCL16的表达水平.结果 LN患者血清以及尿液中的CXCL16、CXCL10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均升高(P<0.01),且血清中CXCL10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9,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9,P<0.01),尿液中CXCL16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4,P<0.05).正常对照组肾脏的小管上皮细胞可见CXCL16较强的表达,肾小球很少表达,但在LN患者可见小管中表达有所增强,小球中明显增强,其肾内的CXCL16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升(P <0.05),尤以Ⅳ型显著(P<0.05).结论CXCL10、CXCL16可能参与LN的发病过程,血清CXCL10和尿液中CXCL16水平的检测对于判断疾病的临床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其中CXCL16可能与LN的病理变化有关.【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49)004【总页数】4页(P491-494)【关键词】狼疮性肾炎;CXCL16;CXCL10【作者】夏琼;徐星铭【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2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以T、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着复杂的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
阳国平简历-20111104
阳国平:男,1971年1月出生,临床药理硕士,副主任药师,副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药理中心副主任。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检查专家,湖南省新药评审专家,湖南省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检查专家,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药学会理事,湖南省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卫生厅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1994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获得中药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医院药学和临床药理学工作,工作期间在华西医科大学进修药事管理半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药药剂硕士学位2年,结业;在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攻读临床药理硕士3年,获临床药理学硕士学位。
近五年先后承担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复方丹参两类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比较研究”(2008]115),“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刺葡萄油对匹伐他汀钙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06FJ3131),湖南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复方丹参两类有效部位速效制剂及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2008085),中南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关木通中马兜铃酸提取量与其传统药效及肾毒性的关系研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β1受体基因甲基化影响美托洛尔降压疗效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308731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杜仲降压成分的分离及降压机制研究”(9020904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药安全性影响研究”以及“rAVV载体介导bFGF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实验研究”(B2004-065)、“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者MEF2A基因缺失突变及功能研究”(B2005066)、“CYP2D6基因多态性及β受体变异在高血压病个体化用药的指导作用研究”(2004-005)、“原发性高血压AT1受体变异的发病机理研究”等省级课题8项。
近五年来负责完成了28个新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5个新药的Ⅰ期耐受临床试验研究,参与了37个新药的Ⅱ、Ⅲ期临床试验。
2006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科技成果1项(湘西刺葡萄资源的研究与利用),长沙市科技进度一等奖一项(参与,2009年,新型抗菌复合类药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狼疮性肾炎患者尿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狼疮性肾炎患者尿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的临床意义苏军霞;梁昭红;刘天喜;王荣珍【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35)3【摘要】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经肾活检证实为LN患者的尿MCP-1和TGF-β1水平进行检测,24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7例LN患者尿MCP-1和TGF-β1增高(P<0.05),LN-Ⅳ型尿MCP-1和TGF-β1明显高于LN-Ⅱ和LN-Ⅲ型(P<0.05),LN-Ⅴ和LN-Ⅵ型尿MCP-1无改变(P>0.05),而尿TGF-β1增高(P<0.05);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患者尿MCP-1和TGF-β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尿MCP-1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5);LN-Ⅳ型尿MCP-1和TGF-β1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621、0.711,P<0.05;r=0.568、0.631,P<0.05).LN-Ⅱ、LN-Ⅲ、LN-Ⅴ、LN-Ⅵ型尿MCP-1和TGF-β1与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P>0.05);尿MCP-1水平与肾脏活动指数成正相关(r=0.681,P<0.05),尿TGF-β1与慢性化指数密切相关(r=0.605,P<0.05).结论尿MCP-1和TGF-β1水平可作为反映LN病情变化,判断病理类型的重要指标.【总页数】4页(P68-71)【作者】苏军霞;梁昭红;刘天喜;王荣珍【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相关文献】1.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尿白蛋白正常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和尿PCX、Nephrin 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关系 [J], 闫彩凤;孙露银;史东艳2.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杨国卿3.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与T淋巴细胞的检测 [J], 刘建辉;贾敏;孙志平;吕翠环4.过敏性紫癜患儿尿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的意义 [J], 刘剑锋;胡擎鹏;冯伟;刘梅梅5.狼疮性肾炎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细胞免疫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J], 程慧玲;林梅青;张丽;刘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分 类 号 ] R 9 . 中 6 23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3 7 2 0 ) 30 9 —4 文 6 27 4 ( 0 7 0 —4 00
Ex e so f e m o i i a t r・ i pr s i n o he k ne l ke f c o 1 n n p i a is f l pu e r ts e hrdi l ts ue o u s n ph ii
[ 要 ] 目的 : 讨 趋 化 素 样 因子 一 ( h m kn i at 一 , K F 1 在 狼 疮 性 肾 炎的 发 生 、 展 过 摘 探 1 c e oiel efc r1 C L 一 ) k o 发 程 中的 作 用 。 方 法 : 3 对 4例 确诊 为 狼疮 性 肾 炎 以及 1 0例 对 照 组 患 者 的 肾组 织 进 行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 , 在 光 镜 下观 察 肾小 球 C L 一 K F 1阳性 细 胞 率 和 C L - K F 1阳性 肾 小 管 百 分 率 及 反 应 强 度 。 结 果 : 疮 性 肾 炎 狼 患 者 的 肾 小球 C L 一 K F 1阳 性 细 胞 率 和 C L 一 K F 1阳性 肾 小 管 百 分 率 分 别 为 1 . % 4 1 5 和 4 . % ± 04 -.% 89 4 3 , 对 照 组 患 者 4. % 4 1 1 和 4 3 40 9 比较 均 有 统 计 学差 异 ( .% 与 6 - .% . % -. % P<0 0 ) C L 一 . 1 。 K F 1在 狼 疮 性 肾 炎 患 者 的 肾 小球 阳性 细 胞 率 和 阳 性 肾小 管 百 分 率 与 狼 疮 性 肾 炎 活 动 指 数 间 均 存 在 显 著 相 关性 , 相 关 系数 分 别 为 0 7 . 4和 0 5 P<0 0 。 结论 : K F 1参 与 了狼 疮 性 肾 炎 的 发 生 、 展 过 程 。 . 3( . 5) C L一 发 [ 键词 ] 关 系统性 红 斑 狼 疮 ; 狼 疮 性 肾炎 ; 趋 化 因子 ; 趋 化 素 样 因子 一 1
维普资讯
中南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 医
40 9
,Cn ot n Me c) et uhU i S v( dSi
趋 化 素 样 因子 一 在 狼 疮 性 肾炎 患 者 肾 组 织 中的 表 达 1
季 迎’ 张 浩’ 袁 洪 阳 国平 , , , , 张 柯’ 谢 丽 华’ , 4 0 1 2 中心 实验 室 , 沙 4 0 3 . 长 1 0 3; . 长 1 01 )
Abta t Obet e T n et a h n u n eo h m kn ie f t 一 ( K F 1 n src : jci o ivsgt te i e c fc e o iel a o 1 C L - )o v i e l f k cr
t e e i nd de o o me to u u e h ts M e ho s I he g n ss a v l p n fl p s n p r i . i t d mmu o itc e sr ti s e l y d n h so h mity san wa mp o e o h u u e h i il is s n 1 n p rd a is e o o to go p. An lg t n t e 34 l p s n p rda tsue a d e h i il ts u s f c n rl r u 0 d ih mir s o y coc p wa p le o o s r e t e pec na e o s a p i d t b e v h r e tg fCKLF一 p stv el o e a g o m l a t u e. Re 1 o ii e c ls f r n l r me us nd ub l - s is Th e c n a e f CKL 1 o iie c ls o e a o ml n u u e we e 1 4% ± 1 5% u t e p re tg s o F一 p stv el f r n l g me us a d t b l r 0. r . a d 48.9% n ± 4.3% i t l u ne h ts ro p. a d he e c n a e o c n r l r u we e n he up s p r i g u i n t p r e tg s f o to g o p r
4. % ± 1 % a d 4.3 6 .1 n % ± 0.9 . T ee wa s nf a t i ee c ew e go p (P < % h r s i i c n df rn e b t e n 2 r u s g i
J n , Z NG o IYig HA Ha ,YUAN H n ,YA og NG u . ig , Z G o pn HAN Ke G ,XI i h a E L- u ‘
( . ea m n o eho g 2 CnrlLbrtr 1 Dpr e fNp rl y: . e a aoao t t o t y,T i iny opa ,Cnr ot n e i hr Xaga H sil et a Suh U i rt d t l v sy,C agh O 1 ,C i hnsa41 0 3 h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