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运输需求概述
运输需求是运输规划、组织的基础。
1.运输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运输需求两个必须条件——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对于每个具体的运输需求来说,一般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3.运输需求要素
(1)流量——运输需求量
(2)流向——客货流的空间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
(3)流程——运输距离
(4)流时——运送时间
(5)流速——送达速度
(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
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
1.广泛性
2.多样性
3.派生性
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
4.规律性
5.不平衡性:时间、空间和方向
运输需求的不平衡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6.部分可替代性
如,对发电用煤的运输可用长距离高压输电来替代;对参加会议的旅客运输可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视会议来替代。
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一)运输需求的产生
1.旅客运输需求
(1)旅客运输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
(2)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
(3)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
2.货物运输需求
(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
(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
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
(3)人口数量
(4)运输服务价格
(5)运输服务质量
(6)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人员流动较小;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方面有较大自由,人口流动相对频繁。
(7)相关运输线路的开通。刺激客运需求总量增加,并对客运需求起到分流作用。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
(3)技术因素
(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
(5)市场价格因素
(6)人口增长与分布
四、运输需求函数
(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1)运输需求量——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2)运输需求函数:表征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Q=f(P,a1,a2,…,an)
式中Q-运输需求量 L-经济发展水平P-运输服务价格 A-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N-人口数量
上式是运输需求量的一般表达式,并没有表示运输需求量同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确定关系。要得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函数关系,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和数据统计、数量计算,从而得到确切的函数表达式。
2.运输需求曲线
假定a1,a2,…,an均保持不变,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二)运输需求曲线
运输需求曲线是假定除运输服务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运输需求与价格的关系曲线。
当某一条件组合中的运价上涨时,运输需求量将减少,反之则增加,并且此变动是沿该条件组合既定的需求曲线移动的。
当运价以外的其它条件改变时,则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如引起需求增加,则曲线移至右上方,需求减少,则曲线移至右下方。
(三)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每变化百分之一,运输需求量相应变化百分之几。
一般情况下,运输需求弹性是指运输需求的运价弹性。旅客运输中的生产性旅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尤其是有相当部分属于公费旅行。消费性旅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但它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输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较小,价格弹性较小,而低收入地区,运价变动对旅行者影响较大,价格弹性要大些。除此之外,货物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与货物自身价值、货物的季节性、市场状况、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有关。
五、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量是指在一定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与货物空间位移量。
1.运输需求、运输供给与运输量的相互关系
(1)运输量是真正实现的运输需求,受运输供给制约。
(2)运输量=min{运输供给,运输需求}
在假定需求与供给均衡,或者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运输需求量才是现实的运量。如果供给不足,实际运量肯定要小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量。实际运量小于需求量的那一部分,不是由人们支付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由供给不足造成的。
2.运输需求预测
(1)没有分清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区别,以“运量预测”简单代替运输需求预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测的准确程度。
在运输能力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运量预测尚可以代表对运输需求量的预测;
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考虑运输能力限制的运量预测结果,就难以反映经济发展对运输的真正需求。
第二节运输量预测的概念与方法
一、运输量预测的概念
运输量预测是根据运输及其相关变量过去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和规律性,参照当前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运用现代管理、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运输及其相关变量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一种科学推测。
(二)运量预测的类别
1.按预测经济活动的范围分
宏观预测——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对整个商品生产和流通体系的发展方向所做的综合性预测。
微观预测——从企业角度,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环境、产品(劳务)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预测。
二、运量预测的内容
1.社会总运输量预测
2.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预测
3.地区间的运量预测
4.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上的占有率预测
三、运量预测的方法
定量分析法——因果关系模型、时间关系模型、结构关系模型
1.因果关系模型——影响因素分析法
因果关系模型基本出发点是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依存性,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详细分析,揭示出运输需求同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便预测未来的运量。
优点是:在数据信息充分完备的条件下,预测精度较高且可分析不同因素对运量的影响;
缺点是自变量或外生变量未来值的选择带有预测性,因而影响预测准确性。
(1)乘车系数法
(2)产值系数法
(3)产运系数法
(4)回归分析法
(5)重力模型法